辽化二手车液化十油气每吨多少钱

油改气 天然气液化气油气混合滤清器 滤芯 双燃料汽车燃气过滤器
价格:¥20
推荐商城:&&
商品描述:
分类:生活电器配件&
寻购网提供的油改气 天然气液化气油气混合滤清器 滤芯 双燃料汽车燃气过滤器报价来自于以下网上购物网站,想了解油改气 天然气液化气油气混合滤清器 滤芯 双燃料汽车燃气过滤器请去查看详情再购买。
更多和相关的宝贝分享请点击看看
相关热门标签厦门中油鹭航油气有限公司集美区杏林液化气供应点
厦门中油鹭航油气有限公司集美区杏林液化气供应点
公司介绍厦门中油鹭航油气有限公司集美区杏林液化气供应点,联系人是林经理,公司注册资本未知,我公司的办公地址位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称赞为“东方夏威夷”的厦门,厦门市集美区杏林建南路8号之六,我们有最好的产品和专业的销售和技术团队,我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良好的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厦门中油鹭航油气有限公司集美区杏林液化气供应点是厦门液化石油气行业知名企业,如果您对我公司的产品服务有兴趣,请在线留言或者来电咨询。 基本资料主营产品液化
公司注册地址 厦门市
杏林建南路8号之六
联系人林经理
邮政编码361000
电话未提供
联系人手机 非诚勿扰注册资金未知网址/xiamen/co/91093.htm
信用等级
企业人气第377次被浏览
所属分类
所属城市
小提示本页是 [厦门中油鹭航油气有限公司集美区杏林液化气供应点] 在顺企网的黄页介绍页,如果您是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公司,享受更多免费服务,请[
] 或联系我们认领该企业后可以删除广告,您也可以[
]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的客人于 16:13:28在百度搜索
“厦门鹭航液化气公司” 访问了页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客人于 11:11:38在百度搜索
“厦门建南路液化气” 访问了页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的客人于 14:09:25在百度搜索
“厦门 鹭航液化气价格” 访问了页 厦门中油鹭航油气有限公司集美区杏林液化气供应点的地图百度地图中的红点是厦门中油鹭航油气有限公司集美区杏林液化气供应点在厦门的具体位置标注,您可以用鼠标拖动查找,双击放大缩小地图厦门相关液化石油气公司 厦门推荐企业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所有服务免费,请提防诈骗,顺企网不负任何责任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
费时47毫秒,缓存: 7:14:10安全监管总局网站
稿件来源:安全监管总局监督管理三司
&《油气罐区防火防爆十条规定》解读
8月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了《油气罐区防火防爆十条规定》(以下简称《十条规定》),共275字,规定了油气罐区在日常管理、安全设施、特殊作业、人员资质等方面的禁止事项。《十条规定》主要针对近年来油气罐区发生的重大及典型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立足于现场管理和问题导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与之相关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国家及行业标准等。《十条规定》每一条都是血的教训,每一条都是生命线、高压线和不可逾越的红线。油气罐区安全事关重大,关注度高,影响面广,一旦失控后果严重,各企业要切实做到“铁规定、刚执行、全覆盖、真落实、见实效”。
为深刻领会、准确理解《十条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现对《十条规定》逐条进行解读:
一、严禁油气储罐超温、超压、超液位操作和随意变更储存介质。
本条主要规定了油气储罐的使用管理要求。油气储罐储存介质、储存温度、压力、液位必须符合设计工艺条件和工艺控制指标,这些指标超出控制范围会带来泄漏着火、爆炸等安全风险。
储罐在设计阶段是按照既定的某种储存介质进行设计,设计考虑的因素仅局限于该种介质的物化性质和储运工艺要求,若要变更储存介质,必须要考虑既定储罐的设计条件是否满足该介质的存储要求,确保储罐安全运行。随意变更储存介质或储罐用途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
典型事故案例:1984年3月31日,河北省保定市石油化工厂油罐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6人死亡、6人重伤,事故主要原因是违章输入渣油(原为锅炉燃料油罐),油温过高,大量瓦斯与罐内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到火花引发爆炸。
二、严禁在油气罐区手动切水、切罐、装卸车时作业人员离开现场。
本条主要规定了储罐区手动切水、切罐、装卸车作业管理要求。手动切水是指通过间断手动打开切水阀放出沉积在油气储罐底部的水;切罐是指将进出物料从一个储罐切换到另一个储罐;装卸车是指将储罐中物料装车或从运输车辆向储罐中输送物料。
切水、切罐、装卸车等作业环节应当严格遵守安全作业标准、规程和制度,并在监护人员现场指挥和全程监护下进行。若监护不到位,极易造成油气泄漏,引发事故。
典型事故案例:1988年10月22日,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小凉山球罐区发生液化气爆炸燃烧事故,造成26人死亡、15人烧伤,事故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在对液化气球罐开阀切水时,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未在现场监护,致使液化气与水一起排出,且处置不及时,液化气遇到明火发生爆燃。2015年7月16日,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液化气球罐着火爆炸事故,也是在罐区进行切水作业时,作业人员离开现场,液化气泄漏,处置不及时造成的。
三、严禁关闭在用油气储罐安全阀切断阀和在泄压排放系统加盲板。
本条主要规定了安全阀和泄压排放系统的安全操作要求。安全阀切断阀指为方便安全阀校验或更换而在其前后安装的切断阀门,泄压排放系统指能迅速排放储罐压力的系统,通常指火炬系统或专用排放系统。安全阀切断阀关闭或压力泄放系统加盲板都将使储罐在超压或紧急状况时压力无法泄放,储罐因超压造成爆炸、着火等恶性事故。
典型事故案例:2015年7月16日,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发生液化气球罐着火爆炸事故,造成2名消防员轻伤,7辆消防车毁坏,部分球罐及周边设施和建构筑物不同程度损坏。事故直接原因是倒罐作业过程中,6号罐内水被完全切出后,液化石油气由切水管漏出、扩散,遇点火源燃烧,导致液化烃罐区着火;球罐因安全阀关闭且压力泄放系统加了盲板,造成爆炸,使事故后果扩大。
四、严禁停用油气罐区温度、压力、液位、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系统。
本条规定了油气罐区温度、压力、液位、可燃、有毒气体等关键参数报警和联锁系统的管理要求。油气储罐应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以及高液位报警和高高液位自动联锁切断进料措施,报警信号应发送至操作人员常驻的控制室或操作室,并且报警要设置声光报警,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做出处理,因此必须要保证报警和联锁系统的完好并且处于在用状态。
典型事故案例:2005年12月11日,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共烧毁大型储油罐20余座,受伤43人,直接经济损失2.5亿英镑,事故主要原因是储罐的自动测量系统失灵,部分储罐和管道系统的电子监控器以及相关报警设备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等。
五、严禁未进行气体检测和办理作业许可证,在油气罐区动火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本条主要规定了油气罐区动火和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要求。动火作业前要分析检测油气罐区动火点周围可燃气体含量,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要对储罐内可燃、有毒气体和氧含量进行分析。动火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一直是事故多发环节,油气罐区储存物料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后果严重,必须严格审批管理,对作业现场和作业过程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落实,相关人员按照权限进行签字确认,作业过程中要有监护人员进行现场监护,具体管理程序应符合《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程》(GB30871)的要求。
典型事故案例:2010年6月2日,中石油大连石化三苯罐区发生爆炸着火事故,造成4人死亡,事故直接原因是非法分包的承包商作业人员在三苯罐区一储罐罐顶违章进行气割动火作业,切割火焰引燃泄漏的甲苯等易燃易爆气体,回火至罐内引起储罐爆炸。2004年10月27日,中石油大庆石化发生酸性水罐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是罐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从焊缝开裂处泄漏,遇到气割管线作业的明火或飞溅的熔渣引起爆炸。
六、严禁内浮顶储罐运行中浮盘落底。
本条主要规定了对内浮顶储罐液位的要求。浮盘落底是指因储罐液位过低,浮盘落在了支撑腿上。正常运行时浮盘落底后会在浮盘和油面之间形成气相空间,在物料流速过快时物料管线管口静电易聚集,极易引发着火爆炸事故。
典型事故案例:2011年8月29日,中石油大连石化柴油罐发生爆炸着火事故,事故主要原因是事故储罐送油造成液位过低,浮盘与柴油液面之间形成气相空间,造成空气进入;同时,上游装置操作波动,进入事故储罐的柴油中轻组分含量增加,在浮盘下方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加之进油流速过快,产生大量静电无法及时导出产生放电,引发爆炸着火。
七、严禁向油气储罐或与储罐连接管道中直接添加性质不明或能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
本条规定了油气加工、调和过程中各种添加剂、助剂使用安全管理要求。在添加使用前要了解添加剂、助剂的物化性质,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操作过程中要使用专门的加剂系统,严格履行操作规程。
典型事故案例:2010年7月16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着火事故,事故主要原因是在原油油轮已停止卸油作业的情况下,继续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在输油管道内发生剧烈反应,导致爆炸,引发火灾。
八、严禁在油气罐区使用非防爆照明、电气设施、工器具和电子器材。
本条主要规定了油气罐区防爆器材的使用要求。油气罐区储存的介质一般都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在油气罐区使用非防爆工具、电气设施、通讯器材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事故。
典型事故案例:2010年6月29日,中石油辽阳石化原油储罐发生爆燃事故,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事故主要原因是清罐作业时原油罐中的烃类可燃物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接入原油储罐的非防爆普通照明灯产生的电火花,发生爆燃事故。
九、严禁培训不合格人员和无相关资质承包商进入油气罐区作业,未经许可机动车辆及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罐区。
本条主要规定了岗位操作人员培训和承包商及外来人员、机动车辆的管理要求。油气罐区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具备上岗能力。进入罐区作业的承包商具备相应的资质是确保作业安全的前提,外来人员、机动车辆随意进入罐区会带来很多不可控的安全风险。
典型事故案例:1993年10月21日,中石化金陵石化炼油厂发生油罐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违反操作程序,造成汽油泄漏,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到承包商驾驶的手扶拖拉机排气管排出的火星,发生起火爆炸。
十、严禁油气罐区设备设施不完好或带病运行。
本条主要规定了油气罐区设备设施的管理要求。油气罐区储罐、管道管件、安全附件、防雷防静电、消防应急及其他设备设施都要定期维护保养,并保证完好运行。
典型事故案例:2010年1月7日,中石油兰州石化碳四球罐发生爆炸着火事故,造成6人死亡、6人受伤,事故主要原因是裂解碳四球罐出口管线弯头失效破裂,发生物料泄漏,泄漏的裂解碳四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发生空间爆炸,进而引起周边储罐泄漏、着火和爆炸。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油气罐区防火防爆十条规定》解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油气罐区防火防爆十条规定》解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我国加油站油气回收工程正在走弯路-中国环保网
||||||||||||||||||
我国加油站油气回收工程正在走弯路
    中国环保网   
  随着环保和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加油站开始安装油气回收设备。奥运会带来的紧迫感,正加快着加油站油气回收的行动。油气回收在一个加油站是一台/套设备,在一个加油站主管公司是一个项目,在一个地区及全国是庞大的工程。加油站实施油气回收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油气排放的污染,保护大气环境。如果投巨资安装了油气回收设备,油气污染状况没有改变或改变不大,就要分析原因、思考对策。当前,我们遭遇的是付出了高额代价,得到技术设备物非所值,加油站的油气回收工程达不到环保目的,我们在走弯路。 1. 重新解读国外加油站油气回收工艺 国内推广的加油站“一阶段”“二阶段”&油气回收设备,均属舶来品。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1974年实施“第二阶段油气回收措施”起,国外实施油气回收已经有33年历史。英国牛津布卢克斯大学气象学教授、城市空气污染气象学博士埃尔森介绍:“减少加油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措施包括所谓的‘第一阶段控制措施’,其目的是防止油罐车向地下储油库输油时挥发性物质逸出。这种措施从70年代起就已经在美国实施了,目前正在整个欧洲分段实施。奥地利、瑞典以及德国部分地区(如慕尼黑和柏林于1987年)早就规定采取这种措施。”“‘第二阶段控制措施’要求在加油机上安装挥发物回收装置,加利福尼亚州已经这样做了。”(摘于英.埃尔森《烟雾警报-城市空气质量管理》) 我国台湾从1993年开始引入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有关部门对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工艺原理的描述是:改善加油站空气污染的方法有三种,(1)加强加油设施之维护保养管理,(2)避免不当加油,(3)使用污染防治设备(油气回收系统)。其中(1)及(2)方法可以改善加油站地下管线及加油设施之非预期排放,针对加油时汽油之挥发逸散,则必须使用(3)油气回收系统。目前有多种油气回收方法被使用,其中最简易的原理为当液态汽油由储油槽经管线输出时,油槽内因压力下降而产生真空压,会将周围空气引入,相反地,当液态汽油注入时,会造成内压上升而迫使上层油气排放至大气中,油气回收系统即籍由输送过程中压力的变化将饱和油气引回储油槽中,由于此时已有充足的饱和油气流回储油槽,可阻止新鲜空气进入,故可抑制油槽内油气的进一步挥发,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于大气中。针对油库送油至加油站及加油站零售汽油,分别有不同的油气回收方式:(1)油罐车密闭式卸油,即第一阶段油气回收系统;(2)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3)加油站车辆加油作业油气回收,即第二阶段油气回收。(摘于台湾环保署《加油站设置真空辅助式油枪油气回收设备补助申请之检测及审查执行计划期中工作报告》)。简言之,加油站油气回收的工艺是按照“抽出一升油就补回一升油气”的气液平衡原理,抑制油槽内油气的进一步挥发。正如国外某品牌油气回收产品样本手册描述:“●加油站储油罐由于温度影响或油罐车卸油,导致油罐内压力增加,将油气排放于大气中●未安装二次油气回收系统之加油站,在加油过程中,通过呼吸阀有加油量等体积的空气进入油罐,造成油品挥发引起罐内压力增加,加大了油气排放●当加油站的二次油气回收系统、油气回收管路、零配件和压力真空阀出现泄漏或正常排放时,油气会直接排放于大气中。若保证油罐压力处于负压状态,可避免排放。” 为保证油罐压力处于负压状态,在工艺技术方面,以抽吸油气的加油枪和配套的真空泵控制气液比;在控制技术方面,采用真空压力阀和压力监测器。 2. 工艺技术和控制技术存在缺陷 所谓缺陷,是指无论怎样确定气液比,无论真空压力阀和压力监测器如何控制,都没有切实有效做到防治油气污染。 1),无论多少数值的气液比都不能杜绝油气的挥发 气液比A/L(A指加油时在汽车油箱口收集的油气量,L指加油机从地下油罐抽取给用户汽车的加油量)是表征油气回收系统性能质量的一个指标。其理论是:从地下油罐内抽出一个体积的油液加到汽车油箱时,汽车油箱也会排出相同体积的油气。只要同时把这个相同体积的油气收集起来补充进地下油罐,就可以避免油气造成的污染。基于平衡的理念,应该以“气液比1:1”&即A/L=1为最佳。 关于气液比,各供应商各有自己的技术介绍,最具代表性的如:HEALY介绍:二次油气回收的处理重点是要让油枪每加一升油能回收一升油气。要达到此工作的有效回收油气,HEALY的系统设计在油枪内装置了油气流速控制阀,此控制阀随着加油的速度变化调节,达到气体与液体比(A/L)为1:1的回收。若太低或太高会造成油灌的油气不平衡,会吸进大气或排出油气,造成汽油挥发或污染大气。(摘于《HEALY二次油气回收原理说明书》)。OPW介绍:分散式油气回收系统由真空泵控制板、真空泵、油气回收管路、油气回收枪组成。真空泵控制板与加油机脉冲发生器连接,获得加油时的脉冲信号启动真空泵,而停止加油时脉冲信号中断真空泵同时关闭。根据加油机不同的脉冲分辨率,真空泵控制板调节加油枪的气液比至0.95:1~1:1.5之间。加油时真空泵的转速随流量而改变,确保气液比始终保持恒定。(摘于《OPW二次油气回收系统》)事实上不同品牌油气回收枪的气液比差异很大,从台湾地区已经安装使用过的11个品牌油气回收加油枪的资料看,气液比最小为0.88,最大为2.43。 无论多少数值的气液比都不能杜绝油气的排放,因为,在实际操作中,“给汽油车油箱加油时,首先会有与所灌装的油品的体积相同的油气被置换出油箱;同时,所灌装的油品并没有停止蒸发,必然还有由于同时蒸发所增加的油气体积也要排出油箱;并且在收集油气操作过程还可能混入的空气,因此需要收集的油气混合气体体积必然大于所进入的油品液体体积。如果只是收回与油液体积相同的油气体积,即所谓‘气液比1:1’,就会有多余油气遗留在空气环境形成污染。实际上,只要‘气液比’等于1或小于1,都不可能将油气完全收集干净。反之,如果‘气液比’大于1,即收集了大于出油体积的油气,势必会多收集了新鲜空气进入油罐,那样又会将油罐内的油气排挤出油罐,反而增加了对大气污染。”(《影响油气回收设备收益的若干问题》《中国环保产业》2005年第4期)。气液比大,不但增加排放污染,还扩大油品挥发损耗。武汉有两个加油站安装了“第二阶段控制措施”,都将收集的油气送入汽油标号相对低的90|汽油罐中,经过一段时间都发现90|汽油明显亏损。 2),真空压力阀难以维持油罐系统的负压 为了“保证油罐压力处于负压状态”采用了“PV阀”,即真空压力阀。按照工艺要求,真空压力阀的作用应该是维持油罐系统的负压。但是,根据供应商对“第二阶段控制”技术的说明,真空压力阀设定为:油罐系统正压超过76mm水柱、负压低于200mm水柱时,真空压力阀就会启动,安全迅速的释放油气出去或放过空气进入,让油罐系统得到呼吸。还有的供应商提供的方案是在安装真空压力阀同时,还要装设两个压力帽,一个为+1.5”英妓埂⒁桓鑫+3至-8英妓婵眨毕低逞沽Τ鲅沽γ狈段保沽γ被崞舳鹘冢糜凸尴低车玫胶粑K裕叵掠凸尴低巢⒉恢皇歉貉棺刺 据台湾代理公司维护人员介绍,真空压力阀很容易损坏,成为常通状态。台湾环保部门1999年对212个加油站、2000年对408个加油站的油气回收设备进行质量检测检查时,发现“PV阀经常损坏”。检查报告指出从在检查中发现损坏还只是一部分,“因为厂商大多在检查人员到站前才装上或修复”。(见于台湾环保署《加油站设置真空辅助式油枪油气回收设备补助申请之检测及审查执行计划期中工作报告》)。可以想象实际损坏的程度还要严重。真空压力阀容易损坏的原因可能受到“气液比”波动大、阀芯打开和关闭过于频繁的影响。一旦真空压力阀损坏成为常通,地下油罐系统也就与大气环境相通而处于常压状态了。因此,真空压力阀并不能维持和“保证油罐压力处于负压状态”。 3),压力监测器不能及时“管住”油气的呼吸排放 监测器的采用,不同厂家有不同要求。有的监测集中式二次油气回收系统,有的监测分散式二次油气回收系统,还有的在一次二次油气回收系统都监测。监测对象也有不同,有的监测地下油罐和管线系统的压力值,有的监测回收油气流量。监测器的安装,有的在通气口上,有的在地下油罐和加油机内。也有的连同接口模块、液位仪、气体流量计、气体压力计组合一体,称为“加油站诊断系统”。 监测器的作用,无论是称为在线监测还是称为实时监测,其对油气回收系统压力都只能随时“看着”而不能及时“管住”,因为监测器测得信号到实现调控有时间差,正是在这个时间差里油罐呼吸就已经“高出低进”了,(油罐空间的压力高于设定值的正压时让油气排放出去、低于设定值的负压时让外面的新鲜空气进来),就算是动作灵敏度很高的电子仪器也不能阻止这种“高进低出”。所不同的只是,这种“高出低进”的门槛,在安装监测器之前是自然状态下的压力值,安装监测设备之后是人为设定的压力值。 需要指出,所有监测器监测的对象绝不是油气回收系统尾气的排放浓度。 3. “大呼吸”排放没有得到切实防治 加油站的油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地下油罐和汽车油箱的“大呼吸”和“小呼吸”&排放,而“大呼吸”排放量最大,其污染却没有得到切实防治。 地下油罐“‘大呼吸’,即在收进或发出油品时,随着液相的油进入油罐,油罐内液体体积的增加,将气相的油蒸气置换,并使油蒸气排放到大气中。‘小呼吸’则是因昼夜气温升降变化,油品液体体积和油气气体体积随气温变化热胀冷缩,当体积胀大时,将油蒸气排挤出油罐。大小呼吸过程中,每当“呼”时,油蒸气排放到大气中;每当“吸”时,新鲜空气进入油罐,降低油蒸气浓度,促使油品液面进一步蒸发,重新达到饱和。即使油罐发完油、油船仓和槽车罐卸完油、汽车油箱内的油使用完,容器内油蒸气仍然存在,因为在油液减少、空气补进的过程中,油分子继续在蒸发、浓度逐渐饱和。在下一次进油时,空容器内的油蒸气还会重复“呼出”而进入大气环境。(摘于《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第8期《加强对加油站的排污管理》)。加油站“第一阶段控制措施”是针对油罐“大呼吸”排放油气采取的措施。目前有高价进口的油气回收处理设备则是用于回收地下油罐“小呼吸”排放的油气。在没有安装“第二阶段控制措施”的加油站,对于温度上升时地下油罐“热胀”呼出油气的情况几乎可以忽略,因为加油机随时抽出的油就足以阻止油气往外呼出了。 汽车油箱的“大呼吸”是在加油站加油时,随着液相的汽油进入油箱,油箱内液体体积的增加,将气相的油气置换排放到大气中。“小呼吸”是“在环境温度和大气压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一种‘呼吸作用’,当环境温度升高或大气压下降时,汽油箱中的汽油蒸气通过通大气口排出汽油箱(如油箱盖上的通风口、化油器上的外平衡口);当环境温度下降或大气压升高,或汽油被使用掉时,汽油箱中会形成真空,外界空气通过通大气口进入油箱,释放油箱中的真空。在这种‘呼吸过程’中,碳氢化合物(HC)被排到空气中,形成大气污染和能源的浪费。”(摘于《机动车污染控制100问》)。加油站“第二阶段控制措施”则是针对汽车油箱“大呼吸”排放的油气,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燃油蒸发碳罐则是用于回收汽车油箱&“小呼吸”&排放的油气。 不论是地下油罐还是汽车油箱,“大呼吸”排放量远远超过“小呼吸”的排放量。加油站每进货1吨汽油,地下油罐“大呼吸”排放1.4m3油气;每销售1吨汽油,汽车油箱“大呼吸”排放1.4m3油气&,两者合计“大呼吸”排放量就有2.8m3。一个年销售1万吨汽油的加油站,“大呼吸”排放油气就达2.8万m3&。“小呼吸”是随着在气温和大气压变化,油罐或油箱内汽油及空间的体积热胀冷缩,热胀时增大一点体积就“呼”出一点油气、冷缩时缩小一点体积就“吸”进一点空气,所以“小呼吸”排放量很小。 油气回收的关键环节是回收“大呼吸”排放的油气。“第一阶段控制措施”和“第二阶段控制措施”虽然都是针对“大呼吸”排放,但是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有两种进口的油气回收处理设备在推广,但是这两种设备的处理能力只有5-6m3/h左右,只能适应抑制加油站地下油罐“小呼吸”排放的油气,并且不能将油气最大化地液化回收利用,回收过程最终仍有富集油气不能解决。所以,这两种设备还不能完全解决油气回收的问题。 4. 主要问题是油气污染的转移排放 国外加油站“一次油气回收”和“二次油气回收”的准确定义,应该是“第一阶段控制措施”和“第二阶段控制措施”。从国外三十几年来实施的分阶段控制措施,反映出他们的设计理念是:进行回收处理(使之液化)并重新利用是有困难的,所以,对加油站排放的油气只能加以控制。控制措施主要是“保证油罐压力处于负压状态”。上世纪80-90年代,国外曾经采用过“燃烧塔”作为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后端的处理设备(分有正压燃烧和负压燃烧两种),采用的工艺是把收集的油气烧掉。我国台湾也有部分加油站安装过这种设备。说明他们确实认为油气难以回收,采取了“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烧掉。 1993年以来,台湾95%加油站安装了“第一阶段控制措施”和“第二阶段控制措施”。内陆城市约300个加油站安装了“第二阶段控制措施”,(据“第二阶段控制措施”两大供应商数据,一为250站、一为50站左右),北京地区、广州地区部分加油站、青岛华孚石油公司的加油站安装了“第一阶段控制措施”。&实际应用中发现,这些控制措施还没有真正解决加油站油气污染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转移排放污染。台湾较先置疑油气回收系统的效果,据台北记者倪鸿祥报道,廖婉汝、赖士葆等立委曾在日提出,“加油站使用的油气回收设备成效不彰,对环保根本没有帮助”,“油气回收设备故障率高、安装和维护费用高、油气回收也对空气品质没有帮助”。我们也注意到“油气收集和油气回收是前后不同的2个过程。目前,人们所说的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基本上属于油气收集系统。还应指出,有的城市的油气收集措施只是将加油站油气污染进行着转移排放,没有从根本解决回收和利用油气的问题,因而无法实现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的难点及有效方法》2004年第3期《石油商技》)。 1) ,转移排放现象一:从加油站转移到油库。 “第一阶段控制措施”是在加油站卸油时,通过密闭连接的管路,将地下油罐置换出来的油气收集进油罐车内运出加油站。运出加油站以后怎么办呢?驾驶员说“到油库或郊区其他地方放掉”。负责人说“运回油库进行回收处理”。实际状况是,大多数油库尚未安装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已经安装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也大部分不能正常运转。如果油库没有条件将油气液化处理,运回油库的油气仍然只能放掉。另外,不少油罐车尚未实行专车专品种运油,每当卸了汽油之后再去装柴油时,油罐内的汽油油气也只能放掉。这些都是转移排放。 2) ,转移排放现象二:从加油站转移到油罐车返回油库的路途上。 这是油罐车附件设备在用状态不完好、不密闭带来的问题,也是容易被人们视而不见的问题。南方一城市的“第一阶段控制措施”实行油罐车底部密闭装卸车的油气回收方式。油库发现油罐车收集的油气少,影响到油库油气回收处理效果。查找原因时,“在现场先后爬上七辆车顶仔细检查附件,量油口、安全阀、油气管路的连接胶管、罐体大盖等都有泄漏点。没有一辆车达到完全密闭。泄漏状态可谓之‘针大的眼、斗大的风’”。(见《石油库和加油站》2007第2期《油气回收管路的密闭与畅通》)。原来,随着油罐车一路奔驰的速度,从油罐泄漏点急速进入的空气气流将“第一阶段控制措施”收集的油气置换了。油气被排放在罐车返回油库的路途上。 3) ,转移排放现象三:从加油枪口周围转移到呼吸管口排放。 “第二阶段控制措施”是将给汽车加油时排放的油气收集到地下油罐内。有的供应商说自己的油气收集枪收集率大于95%。有的供应商在产品样本上说自己二次油气回收系统“可有效控制油站加油时的油气排放,确保加油场地无空气污染,达到国际安全环保要求。”实际情况是:第一,油气回收枪的收集率并没有达到供应商所说的数据;第二,由于气液比偏大,多收集的空气反而将地下油罐内的饱和油气排挤出来,增加了排放污染。 关于油气回收枪的回收率,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业安全卫生技术发展中心“选择6座加油站於油气回收设备装设前及装设后进行空气采样,分析结果显示装设油气回收设备后,加油泵岛的周围环境可减少了七成以上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逸散量。”(见于台湾环保署《加油站设置真空辅助式油枪油气回收设备补助申请之检测及审查执行计划期中工作报告》)。这个结论对油气回收枪的回收率做了诠释,说明回收率在七成左右。 本文在前指出,只要气液比大于1就会增加油气的排放量。笔者在不同季节多次到西安、苏州等地,现场观察“第二阶段控制措施”的状况,看到:只要有两辆以上汽车进入同时加油,P/V阀就会发出“啪啪啪”响亮声音。当有多辆汽车同时加油时,就可看到出气口排出雾状油气。严重时,雾状与油罐车卸油时的现象差不多。这时候的气液比至少在2以上,在加油枪周围收集了较多新鲜空气送进地下油罐,增加了地下油罐内压力,排挤油罐空间的饱和油气,通过P/V阀口,转移到了呼吸管口排放。 5. 不可轻信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只要油气的形态没有从气态转变为液态并回收利用,油气污染就可能转移排放,就会直接影响油气回收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1),关于环保效益 2000年8月,中国环境科学院大气研究所在上海金茂大厦举办油气回收专题学术报告会,美国一家公司介绍了油气回收技术,宣传油气回收的环保效益。后来,供应商把压力监测器含糊称为“油气监测系统”,说成“专业用于汽车加油站加油时对油气回收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的全自动仪器”,特突出“95%以上的回收率”、“99%的净化率”等关键词,并展示多国认证书。由于对进口设备一知半解,以为是针对环保说监测,就是对加油站尾气排放中污染物浓度的监测,加之对美国CARB或德国TUV认证也陌生,不清楚这些认证是针对压力数据的技术指标,还是尾气含量的环保指标。因而轻信油气回收的环保效益。 有不少媒体的文章说加油站安装了油气回收枪,闻不到汽油味了。还有代理商说用了他们的设备,“在加油站内几乎闻不到一丝的油气味道。”此时闻不到汽油味并不等于解决了油气污染问题。其实,在人的嗅觉高度范围内,经过检测的实际数据只是收集了七成左右的油气。假定气液比1.2,那么“第二阶段控制”的环保效果也只有50%而已,因为:第一,在加油站有三成左右油气没有回收,即还存在30%的油气污染;第二,气液比1.2会将120%的混合气送回地下油罐,同时将油罐空间20%的饱和油气从远离人们嗅觉范围的呼吸管口排挤出去,即增加了20%的油气排放。两者相加,仍然存在50%的油气污染。 如果再加上那些转移到油库或运输途中排放的油气,污染问题仍然很严重。&&& 2),关于经济效益 90年代后期,当国外油气回收设备准备进入我国内陆市场时,供应商发布的宣传资料还比较客观。如,一供应商对其产品效果的描述是:“A/L回气比率接近一比一,无油料亏损,有时会有增存油量现象,系统可实现95%以上的回收率。”该产品自述的经济效益不过为“有时会有增存油量现象”。但到后来,供应商代理商举出的油气回收收益数据就大不一样了。 例如,一家公司的宣传材料以美国加州为例,计算加油站油气回收的收益为:“加油量2,200万吨/年,一次(即第一阶段)回收量102,000吨,&二次(即第二阶段)回收量48,000~56,000吨,总计回收油品150,200吨&。综合回收效率达到0.67%。”(《城市中心加油站安全环保解决方案》)。简明说就是加油1吨即可以回收6.7kg油(约9.4升)。 再如,某公司在网上发布:&#年末,我公司与xxxx研究所及xxxxxx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作为膜法油气回收技术的唯一中国代理商,将该技术引入中国,并在上海xxxx加油站成功应用。经一年的实践证明,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可将为汽车加油时产生的油气的99%以上进行回收,在加油站内几乎闻不到一丝的油气味道。该装置的年综合平均率达6‰以上(即每销售1000吨汽油即可回收6吨以上的汽油)”,“年销汽油量为5000吨的加油站,回收率以6‰计,安装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后每年可回收汽油‰=30吨,以90#汽油价格5000元/吨计算30吨×5000元/吨=15万元。”在另一网站发文说这个加油站“年汽油销售量约5000吨”“年回收汽油可达27吨”&(原文见&http://www.&&&)。其表述的加油站销售每吨汽油所回收油气的量高达5.4kg(合7.56升)。 汽油装卸过程及加油站各个环节油气挥发量究竟有多少?美国环保署曾经做过检测(见表1),用无密闭油气收集措施的加油枪加油,其挥发排放量为1.32&kg/&m3,我们取汽油密度最小0.72来计算,其排放损耗率为1.32/720=1.8‰.。再看我国情况。江苏工业学院“油气回收”课题组在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实测汽油装卸时排放的数据为:油气含量平均30%,约为858g/&m3,(油气浓度为34.53%时约990g/m3&)。-7日,上海环境科学院大气所在西安、银川各一个加油站的油气回收设备进气口(也就是地下油罐的排放呼吸口)做了检测,当时气温和气压分别为银川-8℃83.44Kpa西安-5℃92.2Kpa,油气排放量分别为银川317g/m3西安337g/m3(见表2)。其排放损耗率分别为0.317/720=0.4‰和0.337/720=0.47‰。“为了控制蒸发而减少油品数量的自然损耗,国家制定了《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即GB11085号国家标准。又称为‘损耗定额’。‘&损耗定额’的出台已有几十年,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给出的允许损耗额其实均过大。”(摘于《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第8期《加强对加油站的排污管理》)。《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给定加油站零售加油的损耗率为0.29%。 表1&&&加油站油气排放情况的数据(资料来源:美国环保署EPA&AP-42号报告) &(Source)油气取样的源位及状况 排放量kg/m3 Filling&&underground&&tank&&向地下油罐卸油 1,Submergrd&&filling&卸油时注油管潜入液面以下 0.88 2,Splash&&filling&&卸油时注油管置于液面以上 &&1.38 3,Balanced&submerged&&filling采取平衡密闭油气收集措施 &&0.04 4,Underground&tank&&breathing&and&emptying 地下油罐的“小呼吸”排放 &&0.12 Vehic&refueling&operations&&用加油枪给机动车加油 5,Displacementlosses(uncontrolled用无密闭油气收集措施加油枪 &&1.32 6,Displacement&&losses(control)用有密闭油气收集措施加油枪 &0.132 7,Spillage&&&密封处的泄漏 &0.08 表2&&&卸油区油气回收装置进排气口NMHC浓度 报告号DD检字Q-010-2005&&&(单位:mg/m3) 采样地点 油气回收装置进气口 1 2 3 平均值 银川中心加油站 172 910 西安朱雀路加油站 744 266 所有供应商都没有给出实际考量的数据证明其油气回收设备的收益。上述代理商提供的油气回收设备为零售加油即“第二阶段”的油气回收的设备,却报告可以达到0.6%的收益,与1.8‰、0.4‰、0.47‰、0.29%这些数据相比较,数据的差距确实有点大。更何况,还有50%的油气没有得到控制和回收。应用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仍然以上述“上海xxxx加油站”为例:2005年初走访该站站长,得到的情况是“一年下来,盘亏盘盈与安装油气回收设备以前比较,没有增加收益,也看不出亏损,因为加油站依据《损耗定额》进行盘库。&#年初走访该站站长,得到的情况是“说收益,反正是没有见到,可是维修费下去两万多,真的吃不消。&#年初走访该站站长,得到的情况是“别提了,三天两头坏,影响我营业,我已经把它拆了”。看到的现象是该站油气回收的设施已经断开管路,已有三个多月不再使用了。 6. 我们需要怎样的油气回收系统 首先,我们需要能有效控制油气污染的系统。国外的油气回收技术虽然已经有33年历史,“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控制设备,随着气温和大气压的变化,在地下油罐和管线内虽然“有时会有增存油量现象”。但是,这毕竟不是控制油气污染的有效系统。“控制油气污染的有效系统必须包括一个密闭收集油气的装置和一个回收处理油气的装置”(摘于[美]哈罗德R。琼斯《石油工业中的污染控制》)。“‘第一阶段控制措施’和‘第二阶段控制措施’还不是真正意义的完整的油气回收系统,因为它不具备后端油气回收处理的设备。2004年,美国CARB在加利福尼亚州开始强制规定加油站必须配套安装后端油气回收处理设备。”(见于OPW《中国通讯》2006年9月《油气回收技术发展历史背景》)“完整的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应当包括两类设备,即:前端的油气收集设备和后端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目前在国内一些外商机构推销的不含‘后处理’的加油站油气回收设备,其实只是油气收集设备。”(《中国石油企业》2005年第10期《选择油气回收设备当“三思”》)只有将油气在现场“消灭”于气态,使之液化为汽油,能够立即重新利用,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其次,我们需要处理能力能满足处理加油站油气排放量的技术和设备。“不论你的加油站装机规模是几十台还是几台,也不论你的年销量有上万吨或只有几百吨,油品都是一车一车地卸入地下油罐的,你的加油站油气排放的峰值,或者说单位时间排放油气的最大量都在30m3/h左右。因此,你所需要的油气回收设备的处理能力都应该满足回收油罐车卸油时所排放的油气,即:至少应达到30m3/h的回收处理能力。”(摘于《选择油气回收设备当“三思”》2005年10期《中国石油企业》。)如果油气回收设备能满足处理加油站所有油气排放的量,收集多少混合气体都能处理,人们就不用费劲考虑“气液比”到底多少为好了。 第三,我们需要能够组成完整的加油站油气回收解决方案的技术和设备,在一个有群体加油站的公司、在一个地区,就可以统筹优化设计城市整体的油气回收解决方案,而不再顾此失彼,留下如转移排放油气污染之类的问题。 第四,我们需要投资少、易维护,能够有一定回报的技术和设备。加油站投资安装了油气回收设备,而设备的运行费用也应该从设备的收益中解决。已经有国产化的加油站冷凝式油气回收设备能够做到这一点。 7. 结语:关注国产设备、优化整体方案 国内已经开发出了处理能力30m3/h冷凝式加油站油气回收设备,在西安、银川、苏州、鄂尔多斯、哈尔滨、青岛等站点试点运行。客观而言,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都还有不成熟之处。试点运行的设备在初期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所选制冷压缩机的质量并非如厂家的承诺,从而影响到油气回收设备的运行效果。目前,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已经有了对策,重新选择国际品牌制冷压缩机作为配置。总之,国产设备已经崭露国外设备不能比的特点:能够将油气液化、能够看到回收的汽油、能够计量回收的效果(约为千分之一)、能耗低(收回1升汽油耗电0.6度左右),而且处理能力远大于进口设备。但是,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这种产品还需要改进。目前,曾经承担中石化“九五”、“十五”油气回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的江苏工学院(原中石化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和生产厂家合作,完善了这种产品的配置,尾气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含量低于10g/m3。产品投产的基础工作正在进行。同时,“第一阶段控制”和“第二阶段控制”全套的国产配置开始投产。 关于冷凝技术。近二十余年,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得到有效结合,制冷技术实现了系统化、信息化、绿色化。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评选出的20世纪十大工程成就中,制冷技术名列第七。低温制冷技术、新型制冷压缩机产品得到长足发展,具有技术成熟、体积缩小、能耗减少、质量稳定、成本降低、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冷凝式油气液化技术和设备具有成本低、能耗低的优势。 奥运会迫在眉睫,“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确定了奥运会前空气质量保障工作重点。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省会城市、进京沿线城市在日前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据./auto/articleshow.)。可是,加油站目前采用的油气回收设备,都没有达到防治油气污染的目的。油气回收工程正在走弯路。油气回收的技术和设备急待完善,加油站油气回收的整体方案急待优化。油气回收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用户单位,都期望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和引领。
新闻来源:石油论坛& &
  免责声明
  除中国环保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中国环保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中国环保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任何透过中国环保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中国环保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中国环保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中国环保网之意见及观点。中国环保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环保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敬请谅解。
  相关新闻
主编推荐??????????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环保网
京ICP证07072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化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