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事业长兴旺锦锈前程财运享通 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锦秀前程运享通,辉煌事业长兴旺,哪个是上联?_百度知道
锦秀前程运享通,辉煌事业长兴旺,哪个是上联?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锦绣前程运亨通上联,上平下仄
长兴旺是上联
第二个上吧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长兴地名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你的位置:首页 && 地名文化
长兴县的地名文化
长兴县的地名,产生于长兴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和经济建设的各个阶段。它是人们根据交往和指位的需要,对具有特定位置和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所赋予的专有名称,包括具有独立和关联指向、指位作用时各类地理实体的名称。
长兴县历史悠久,其地名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性。长兴地名,从一定角度反映着命名时代的特征,是长兴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体现,因此长兴地名具有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和继承性。现以主要的地理元素为序,以展示长兴的地名文化。
行政区划和居民地
一、雉城镇
雉城(历代县治所在地)
吴王阖闾使弟夫概所筑长城在今县治东南二里。晋太康三年(282年)始置长城县,建城于距今县治东南二十里的富坡乡。咸康元年(335年)县治迁筑于箬溪北,在今县治东二里。唐代武德七年(624年)取土筑城,因城堞与雉山相接,故名雉州。宋天圣中(1028年)重修,城有七门。明丁酉年(1357年),元帅耿炳文兵克长兴,筑今城比旧城小。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知县熊明遇重修,开浚内河。清康熙十年(1671年)、六十年(1721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对城墙、城河、城门先后六次整修。辛亥革命成立长兴县政府日沦陷于日寇,县城毁为瓦砾,仅存县署和大成殿,雉城改名治安坊。1945年8月新四军攻克雉城,同年十月大军北撤,复为国民党统治。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雉城。1965年3月经省人委批准,将雉城改名为“知城”。1981年11月,经嘉兴地区行署批准,恢复雉城原名。现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园林城市。
自明代以来,历朝在此建仓储存粮食,故名仓前街。原为耿炳文元帅操练兵马的教场,正统七年(1442年)巡抚侍郎周忱建仓七十六间,供给仓三间。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知县熊明遇在粮仓四周增筑石墙。解放后至新世纪初为国家粮仓。1998年,开发成现代的商住小区。
明代耿炳文元帅攻克长兴,改长兴州为长安州。同时,紫笋贡茶是从长兴急程运至长安。为纪念两件历史事件,在1981年命名了长安路。辖区内晓家桥,明代吴承恩租房住此,公事之余,收集和整理《西游记》资料,并有《春晓邑斋作》诗:“悠悠负夙心,作吏向风尘。家近迟乡信,官贫费俸金”。
长兴县城主要南北向繁华街道。因北通金陵山,北门外又有多处陈朝皇族陵墓,故在1981年规划时命名为金陵路。
长兴县城老的东西向繁华街道。为纪念人民翻身解放而命名。古名望春街。
县城东西向街道,因为东接太湖大道直通太湖旅游度假区而得名。
县城南北向商业老街,命名人民路。
县城龙山新区的新建街道。陈武帝名霸先,字兴国,取其字为路名。且“兴国”又是“长兴――中国”各取末位字组成,有振兴中国之意。将历史人名与现实理想组合在一起,饱含历史责任感。
县龙山新区新建的街道。长兴历史“吴根越角”,吴越文化是长兴主要文化之一。映显出长兴自古望县的文化根源。
县城龙山新区新建的街道。古有忻湖,今已湮没。唐代忻湖村徐惠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为妃,史称徐贤妃。
县城龙山新区通道之一。画溪为长兴历代人文风景胜地。为唐代文史重臣徐坚、“大历十才子”的钱起、明代时江西布政史徐中行的故里。
县城南的商业街。唐初(621――624年)辅公柘“僭据”长兴,在此辇土为城,后对遗址称为古城。宋代显漠左司周颉归隐古城蟠室,陆游有诗《长兴蟠室》。
县城老居住区。古箬溪之水自南而来,到此直角转弯东去,又离陈皇故居仅数里,古称龙潭湾。宋龙图阁直学士汪藻居此著书。
灵山冲(城郊自然村)
长兴古墓葬集中地之一,故名灵山。葬有陈武帝父母的瑞陵、陈武帝兄长的明陵,隋代的九女冢,北宋的罗夫人墓,明代刑部尚书顾应祥墓。以上墓葬已毁坏,有石人石马及断碣残石尚存。
金莲桥村(属于都市中的村庄)
该村附近有明代建的金莲桥尚存。明代建的金莲塔、金莲书院已毁。在步云桥的原金莲桥小学附近,有两米以上的新石器时代古遗址,器型多为鼎、罐之类。
该村所前街有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徐中行墓葬。
该村是“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先进典型,以改造汀煞白土著名。
明门村有座宜门庙,如来佛居中,孟巫孟娘在两侧,其时香火很盛。香客出城至此烧香,经猫儿老鼠桥天尚黑,到鸡甲浜开始鸡叫天亮,至明门桥天已大亮。
1941年2月,中共长兴县委在此开辟了长兴至江苏的水陆两条地下交通线,皖南事变中的获救同志,经此转移至安全地。
下箬寺村古名陈家庄,是陈武帝的出生地,浴帝的圣井尚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有陈武帝故宫,匾名为台湾陈立夫先生所题。唐代佛教律宗创始人道宣出生地。唐代名酒“箬下春”产于此地。
陈武帝的祖父陈道巨之墓葬此,后尊为瑞陵。地近四十年代开辟的草坪飞机场,九十年代开发居住区。
明代治水,在村西侧新开一河贯通南北两浜,故名。
传说有一姓丁的四川人来长兴经商,后来在此定居,开荒务农,发展成村。
唐代诗人陆龟蒙在此建别墅。诗云:“五年重到旧山村,树有交柯犊有孙。更感弁山颜色好,晚云才散已当门。”今在村附近建有大型火力发电厂。
相传,汉代光武帝刘秀做太子时逃难过此,在四只漾中突然出现一道墙挡住追兵,故称墙符。后改名祥符。
相传,光武帝做太子时逃难过此,将被追兵赶上,此突然竖起护栏,护住皇帝挡住追兵,故名拦皇村。
相传,光武帝做太子时逃难曾至此停息,后来村中建一凉亭,今为村民憩息之处。
相传,光武帝做太子逃难时在村中住宿一夜,故名御驾舍。
相传,唐代在这里筑起了一道石塘,防止太湖风浪冲击堤岸,名为新塘。
春秋时长兴属吴国,大将夫概筑彭城屯骑兵,防止越兵北上。现为太湖蔬菜基地。
村位于内港至太湖的出口处,状如葫芦头,故名。
相传该村的钱家在历史上曾出过一个巡按官,省亲探家时在村北造一座小石桥,名为识荆桥,现以桥名为村名。
陈武帝辟陈家约跎俪ば顺潜彼迹显烨琶录仪牛104国道的公路桥亦名陈家桥,村以桥为名。
陈文帝倩为吴兴太守时多居长兴,恩准当时长兴县令到仲举之父到洽,在此设士林馆讲授玄学,陈朝玄学大师周弘正就在这里学玄学成长。唐宋文人多觞咏于此。元代著名文人沈贞隐居于此。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将古代杨家巷、吟诗弄组合建成士林头村。
三国时,东吴名将太史慈卒,葬于弁山,三州来祭,从绍兴、余姚引种杨梅,种于弁山、渚山及太子湾。明、清有“水晶果”杨梅享誉苏浙。抗战时,日军砍毁杨梅殆尽。如今渚山村有杨梅数千亩,每年举办杨梅节。
南宋名人李禄出生在童庄,曾三次救康王赵构,建殿作纪念,村以殿名。
忻湖村(又名新湖村)
古有忻湖,今堙废成田,故留有此名。唐太宗妃子徐惠出生地,有“贤妃井”古。
村内有专门供奉陈武帝圣旨的圣旨庙。宋朝理学家朱熹的孙子朱为长域令,后定居在此,建有朱家祠堂,近有韩国朱氏前来归宗认祖。明代文人朱升建有白溪画庄。现有海信浙江公司生产基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内牛步墩自然村六十岁的选民占总选民的六成多,且一村同时有四位百岁老人,被称为长寿村。村内徐家桥自然村,有吴越王钱H祖先钱林故居,钱王的根在长兴。
宋代大学士姚祜在此建有一座石桥,桥旁有街,故名姚家桥村。
吴越王钱H的族人钱度居此,原名钱度村,后改为前途村。为农业学大寨运动先进村。
明代嘉靖年间,有杨、袁、陆三家居河港南北两岸,为便利交通,由三家包建一座石桥,名包桥,后来以桥名命村名。
明末将领柏龙泉,因不满清廷的外族统治,率族人隐居于此,故名。
明初,皇帝钦命元代皇族迁太湖长兴,赐姓钦。一户京畿蒙古皇族变成钦姓人家落户在此,后发展成村。
白鱼埠(又名白阜)
本小集镇,原是古代长兴西湖北岸的一个埠头,又因盛产白鱼出名,故名白鱼埠。后因乡治所在,又称白阜。1944年,新四军进行了白阜战斗。
温州移民为纪念福佑王建杨府庙,供奉杨、袁、陈三个神像。
二、白岘乡
古称荒园里,到了明代这里发达了。明代知县熊明遇,得知该地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有青狮(狮子山)、白象(互通山)把头门,金鸡(金鸡亭)、凤凰(凤凰亭)把二门,疑有显贵贤达居此,至此寻访贤能,故将“荒园”改名为“访贤村”,为乡治所在。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为新四军抗日根据地之一。
这里煤层厚质量好,古代采煤用直井,矿工在井下观天如井,故名天井湾。后来煤井越来越多,更名千井湾。五十年代,长广煤矿公司在此建有千井湾煤矿。
唐代诗人罗隐在此隐居,取名罗簟:和趿跣阕鎏颖芡趺У酱酥植瑁⒋诱饫锾颖茏繁L拼笆ド瘛庇翊ㄗ勇谠诖丝瓮詹瑁小镀咄氩韪琛非Ч帕鞔C鞔奥舨琛背晌辈瑁小恫枋琛贰堵舨杓恰贰恫杞狻贰抖瓷舨柘怠贰舨杓恪返让鞔柚鞔两瘛S匈邢贩缢住⑹喙拿窭郑褂写⒌亩瓷椒缇扒
抗战后期,新四军十六旅的兵工厂设在这里。
战岭村(又名缠岭村)
南宋,岳飞与金兀术战于此岭,故名。岭北奇堂庵庙前有岳飞拴过马的银杏树尚存。抗战后期,新四军苏浙军区主办的《苏南报》印刷厂设于此。
庄头鸟笼是传统出口产品。《苏南报》编辑部设此,后改名《苏浙日报》。
新四军被服厂、鞋子厂曾设此村。
古时村周茅草丛生,故名。村西北有“三州山”,系苏、浙、皖三省交界点。村东的施家祠堂内有新四军十六旅二支队医院旧址。现村已逐步搬迁下山。
白岘岭多白石,如凝云积雪,故名白岘,以山名命村名。新四军根据地。
三、煤山镇
原名四亩墩。民国七年(1918年),上海商人刘长荫、刘万青、朱葆三等人,在此建立长兴煤矿,三十年代以后新建自然镇,九十年代曾入选全国经济百强镇,是浙江水泥工业的重要基地。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为新四军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长兴县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在此建立,后来改名“长兴中学”再迁至县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此发现世界首例特种鹦鹉螺化石,国际地质学界命名为“煤山纹鹦鹉螺化石”。
上煤村(又名大煤山)
1931年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将这里二叠系至三叠系连续地质剖面命名为“长兴灰岩”。1932年中国地质学家黄汲清考察“长兴灰岩”,并宣布此剖面是世界标准。1980年省政府立中英文保护碑。
新安村(又名大寒村)
唐代紫笋茶产地之一,村旁有大寒山和小寒山。唐代文僧皎然茶诗云:“大寒山下叶未生,小寒山下叶初卷”。现建有别墅区、狩猎区和应山寺,也是新种毛竹基地。
汉光武帝刘秀做太子时出逃,第二次躲避追兵的村庄,由“二躲村”改为“二都村”。
汉光武帝做太子时出逃,第四次躲避追兵的村庄。
原名上渎村。村北悬脚岭有孙权射虎的亭和唐代茶文化的境会亭。1942年冬郭沫若到此调查江浙军阀战事,改“上渎村”为“尚儒村”,并在《洪波曲》一书中有《尚儒村》篇章。村中王氏家族,保存了从古到今完整的《王氏宗谱》,王听兰担任了“中华王氏研究会”理事长。
四、水口乡
贡茶圣地顾渚山之水至此东入太湖,故名。唐代诗人杜牧《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云:“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惊起鸳鸯无限意,一双飞去却回头”,唐代诗人李郢《自水口入茶山》。元代,贡茶院自顾渚迁水口,改名磨茶所。明代仍迁回顾渚。
吴国大将夫概到此看泉水,因顾其渚,故名顾渚,命名至今有2500多年。唐代土贡紫笋茶、金沙泉,大历五年(770年)兴建贡茶院,唐代有28位刺史督造贡茶,有茶诗数百首。2008年重建大唐贡茶院。该村是省级文明村、生态村,“农家乐”兴旺,上海游客特多。
该村附近有明、清官吏的墓葬群,多石马,故名。群墓最高处一墓,拟是《元曲选》编选者、明代长兴文人臧懋循之墓。
相传西楚霸王曾过此地,汲井水解渴,故名圣宫井,村以井名。
罗家(又名罗家地)
顾渚古茶山之一,唐代湖州刺史张文规和裴汶有刻石留今。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诗云:“凤辇寻春半醉归,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开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附近白羊山上有唐代湖州刺史袁高、于邮、杜牧的茶文化刻石。
二百年前 ,温州、台州移民至此定居。
唐朝里(又名唐绍村)
陈朝文人唐绍到帝乡长兴采风,后定居于此。唐代族人来此聚居,有民谚“三千唐朝,八百吴城,九浜十三弄”。
唐代赵姓官吏,解甲归田建村而名。
古名艺香山,《山墟名》云“昔日西施种香之所”。村西小山临湖菱溪,又多墓葬,故名湖陵山。
五、夹浦镇
该镇位于金沙溪(乌溪)同环城港汇合处,两港相夹入太湖,为太湖重要鱼巷,长兴经济重镇。苏浙交通门户。乾隆十一年(1746)地方官表奏皇上,乾隆恩准设夹浦镇。郑板桥《吟太湖》诗云:“六千三万太湖波,七十二峰高峨峨”。
丁甲桥(又名鼎甲桥)
明初,臧氏建桥名鼎嘉桥。明代臧氏连出7名进士,族人分往板桥头、大墙门、扬名基三处成鼎足之势,改名鼎甲桥。明代著名出版家、文学家臧懋循的故居。
有“浙北第一村”的美誉,九十年代,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在该村蹲点。村内斯圻,为吴国大将夫概所筑屯水军场所,敌楼湾是军事t望地,江浙军阀曾战于此。这里的杨梅、李闻名江南。
陈朝文帝初任吴兴太守时多居长兴,北川发现石燕化石,申报朝廷,陈武帝批示“石燕非燕”。元代长兴文人沈贞作《两川游记》记石燕化石之事。
香山村(又名金村)
村忱太湖,山多兰蕙,故名香山。相传西施在此采李,所以长兴李都留下西施的指爪印记。日,侵华日军走太湖在香山登陆占领长兴。近代吴昌硕《泛太湖》诗云:“数声鸿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
吴国大将夫概所筑,为屯扎步骑之所。
相传春秋伍子胥逃奔吴国,路经此地,在村中河里洗后时手上环子掉进河里,故名环沉村。宋人刘云有诗:“千年亡国无穷恨,只合江边祀子胥”。现在村西建有轻纺市场。
有上无胥、下无胥之分。相传伍子胥经过这里逃往吴国,后面追兵问村人,皆说“无胥”,故名。村内有“伍相祠”,已毁。
为清代后期浙江著名书画家张度的故居,时称南吴(昌硕)北张(度)。
六、槐坎乡
该村桥下,是抗战时期长兴党政机关所在地。1944年2月至1945年10月中共长兴县委设在该村,1944年2月中共长兴县工作委员会在此重建。1945年9月,千余农村党员和地方干部在此集结,随新四军北撤。村旁长广煤矿公司建有新槐煤井。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此发现世界首例特种阳公鱼化石,国际地质学界命名为“槐坎阳公鱼化石”。
因村东南有水塘冬日水微温,故名。日,新四军苏浙军区建立,2月5日,又在该地召开“庆祝苏浙军区成立大会”,现建有“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整个15处革命旧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浙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村在1943年至1945年,为“新四军江南银行”旧址。
村西北有大洪山,其峰向东南仰起,故名。1944年1月苏浙皖区党委迁来这里,并作出成立长兴、宣城、广德、郎溪四个地委的决定。1945年1月苏浙军区司令部驻此,粟裕司令员住在沈家大院。现有展厅供人瞻仰。
古名东峰村,因最高的人头山在仰峰之东而名。抗战时,新四军十六旅47团、48团驻扎该村。长广煤矿公司建有东风裘壕
村有万亩毛竹,是国内大毛竹基地之一,毛竹最高达15米,毛竹眉围最大达15寸。元代长兴诗人沈贞咏竹诗:“翠竹林里景最优,人生此乐更何求”。
1944年至1945年9月,新四军六师后勤部、苏浙公学驻此。苏浙公学共培训3700多名党政军干部。现墙上保留有“革命熔炉”四个大字。
1946年4月中共长兴县委驻该村。八十年代,这里出产的“长兴红”大理石,曾被中国大理石协会评为“四大名石”之一。
“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地质剖面在村东北,“金钉子”博物馆展示了70年来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新四军兵工厂驻此村。
相传汉代光武帝刘秀做太子时,在此第六次躲避追兵。现在村内别墅多,有“农家乐”旅游。
七、小浦镇
旧时集镇,上游众多溪水至此合为一条,故名合溪。1941年,川军独立团在此歼灭日军300多名,缴获枪弹500余件。1944年秋新四军曾攻占该镇,至1945年期间这里都有共产党组织和乡区建制。
这是解放后在荒滩上建立起来的新兴工业集镇。小浦村的上草路出土有西周初期青铜甬钟和铜簋各一件,村内黄家地是汉奸、军阀周凤歧(周公仙)的庄园,已毁。
光耀由缸窑引伸而来。八百年前这里以生产陶器大缸出名,享有“南窑”之誉,(北窑指宜兴丁山)。村北岳飞场是岳飞抗金的练兵场。抗日时,这里是反日军扫荡的战场。1952年21名志愿军复员军人的此创办耐火厂,生产出填补国家空白的电隅管,后迁到长兴。该厂在党的八大二中全会上发言,事迹在1958年拍电影《烈火红心》。2007年,村旁山洞内考古发掘了新石器时代的文物。
大严家村(又名郎山村)
唐代大历九年(774年),湖州刺史颜真卿偕陆羽、皎然在郎(阆)山下竹山寺的潘子读书堂,吟诗联句,颜真卿书写成《竹山连句帖》传世,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馆。清时严家建有12间大祠堂,故名严家村。
明初钟氏将门解甲归田的定居地。钟亮曾任永兴翼卫总兵,钟能曾任广西按察使佥事。
进八都舯鼐贰R愿么逦淼奈诿罚碛小昂厦贰鄙柿课凇O啻鞔钍闭湓纯疾欤⒔诿沸唇侗静莞倌俊贰
村近大舳:汗馕涞哿跣阕鎏邮保勇舫隼吹诎舜味惚茏繁粝掳硕糁3挛涞鄣鲇闾ㄏ纸ㄉ璩商烊扒┤擞卫溃迥凇芭┘依帧倍嗉沂趾旎穑逯杏幸恢昵旯乓樱匚3.85米,为全羰兑又酢9氐勖砟冢形獠短庑吹摹巴蚴酪凰隆必叶睢
该村位于方山、岩山之间,故名。村民酷爱京剧。五十年代初有百人的京剧团,与嘉兴京剧团并称“浙北京剧两枝花”。村内吴家老宅内,有吴昌硕题写的“志在春秋” 匾额。
八、二界岭乡
从安徽广德县独山到浙江长兴县泗安镇,排列为第二个山岭,故名二界岭。这里是樱桃基地,每年举办樱桃节。
这里原有一座寺庙,座落山顶,周围云雾缭绕,故称云峰寺,村名由寺名而得。
相传村内原有朱、羊两姓,朱穷羊富,羊家仗势欺人。朱家欲胜羊家,就联合穷人命名该村为狼村,后雅化改名郎村。1978年冬,村支书、老新四军战士徐永高在浙江省内率先搞起了以“借田”为名的农业大包干。
相传王莽追赶刘秀至此,刘秀入庙躲藏,蜘蛛随即吐丝封门。王莽追来只见蛛网如帘,误判刘秀逃往别处,从而刘秀得救,故称此为瞒王庙,今庙已毁。
现建有梅花鹿养殖场。
因村在凤山东麓,故名。相传明代刘伯温从此山经过,指说“此为凤凰之地当出天子”,因而得名。后来明代长兴知县熊明遇主持挖断凤凰山,开凿一条河,破了“风水”。
九、林城镇
村内有谢太傅庙,故名。陈太建十一年(579年),始兴王叔陵(陈宣帝之子)发掘建康(南京)梅山的谢安墓,弃其柩,而葬其生母彭氏。谢安裔孙谢夷吾时任长城(长兴)令,将谢安墓迁葬三鸦岗。唐、宋、明、清都有考证、修整和纪念活动。清代鲍《谢太傅墓》诗云:“三鸦冈上草芊芊,万动犹存太傅阡。南渡风流推雅量,东山丝竹想当年”。
清代光绪年间,白阜大艨谖庑兆迦艘凭哟说兀麓迕饧彝反濉V苄兆迦司劬拥孛兄芗彝反濉F艄拭芪簦逋裘
清代,平阳移民来此定居发现一石狮子,村名石狮村。另一些平阳移民住地阳光甚好,取名上阳村。两村合并,故名上狮村。这里是“长兴红梅”的基地之一。
村因寺名。齐永明元年(482年)建澄心寺,宋、元、明、清都有整修,该庙毁予1961年。
春秋时,吴国在这里筑有两城,因两域相依,故名林城。镇内山亩竹墩,系新石器时代古遗址。现为电炉生产基地。
该村建在方山的支脉方山岗上而名。汉代,这里建窑数十,盛产陶罐、磁器、时称“千户烟灶,万户人丁”。相传葛仙翁在蒙山(今吕山)炼丹曾择罐于此,至清代同治年间还保留葛公桥、葛公涧。
村名由桥而名。明代万历年间,长兴知县熊明遇领导百姓建了一座单孔拱桥成环状,故名环桥村。
东河内有两个村庄,分别叫东河大村、东河小村。日,侵华日军在东河小村屠杀126名居民,刺伤11人,强奸妇女13人,杀绝13人户,烧掉住房556间,成为有名的“东河小村惨案”。
因村内有英桥故名。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村南约50米处的竹叶桥有强人居住,人称瓦岗寨。强人扬言:“踏平白水滩,吓死北家湾,急煞李家湾”。后经知县潘氏来此感化,强人成为英雄,遂将竹叶桥改名为英桥。
清代同治年间称杨村,到了光绪年间,村内出了一位拔贡潘西樵,他根据楚词中的“阳春白雪”将村名改为阳春,后来老百姓复用杨村一名至今。村民有习武传统。
村在姚洪内而名。据传由五只小组成,为姚姓状元所有,洪者大也,故名姚洪。
村内原有一座三孔石桥,村民夸张为“高与天平”,故名天平桥村。这里是著名“百叶龙”舞的故乡。村干部王长根挖掘整理的“百叶龙”舞,在1956年国庆、1980年8月两次进京调演均获一等奖,均到中南海演出。1980年底拍电影《泥土的芬芳》。
该村有千多亩水面,是珍珠、蝮蛇、蜂蜜的养殖基地。
这里的“狮子舞”很有名,村民习武,村靠龙山,故名龙狮村,后筒化为龙四村。
该村原有李王庙,村因庙而名。南宋名臣李若水奉命北上与金议和,因不屈被害,百姓在此建庙纪念他的忠烈精神,取名李王庙。
村内原无桥。明代有两富户打财,“你能造石桥,我就铺石板路”。结果,造桥耗资太大,完工时家产仅剩半亩田和一条狗。因此,桥命名“桥”。畎,也成了长兴地方字之一。
十、泗安镇
泗安镇隋代大业九年(613年)置鹰扬府,筑有城池。城有四门:东曰长安门,西曰广安门,南曰吉安门,北曰吉安门,故名四安。过去,因这里是徽货到沪杭的陆转水路的集散地,改名泗安。这里地处浙皖交界,历代都是军事重镇,宋设监镇一员,以京官为之,又设犒赏酒库,元设税务所。元将阿刺宁与宋将胡明曾战此。清代,太平军先后与清将李定泰、韩文魁在此交战。日新四军雪夜攻占泗安。现在,宣杭铁路、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经过这里。
因村在长潮裟诙妹1940年3月,中共长兴县委在该艚笄笨病1938年2月,农民胡长元组织抗日自卫队,一举攻克大云寺日寇据点。1941年7月至1943年9月,国民党县政府设在这里。1943年冬、1944年11月,国民党顽军52师先后两次向长潮舾莸亟福馕揖辛Ψ椿鳌
该村座落在山岗上,居高南望,九座小土岗状如九龙聚会,故名。
这里是上海光明牛奶的奶牛基地之一。
村名因凤凰庙得名。相传唐代天宝年间,灵鸟飞集于此,百姓建庙祭奠。
古时村中多水塘,塘中多种莲藕,白莲盛开大而香,传说在唐代是土贡。座落在山冲内的村庄,叫白莲村。后来居民点增多,又分上白莲村、下白莲村、东白莲村。
该村座落在小丘上,多皂角树,故名皂山村。1960年,女毛孩李小毛出生,她全身长毛,须同男子。青春期后,两乳下垂过腹,有境外70多家媒体报道她,称为“巨乳毛人,世界首例”。后手术取出两个肿瘤重38斤,后嫁安吉县昆铜,育有孩子。
因村居南华山面名。村旁有新四军烈士墓。
村内原有庙,供奉赵子龙,庙现已毁。辖区内有丰富的膨润土矿。
自古这里多产陶罐。地势低洼,筑堤防涝,百姓称堤为埭。先名罐埭村,后来叫管埭村,有小街成农村市场。
1979年划为扬子鳄保护区,面积122万平方米。“中国扬子鳄村”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养殖400多条扬子鳄供游人观光。
传说,古时邻县广德有座塔飞落该地,后来又飞往吴山乡的麦塔。人们期望村后小岗上能有一座塔,取名塔上村。
该村建有纪念唐代农民起义的黄巢庙,因名。庙毁1967年。
村在著名的仙山脚下而名。仙山上建有显圣寺、罗汉堂、露天佛。仙湖景区1501公顷,是浙江省第二个湿地湖泊。
清代光绪年间,有一温州籍妇女搭一草棚居住,设茶摊子卖草鞋为生,后发展成村,百姓取名温州棚。后来,建丰大队驻此,改名建丰村。行政区划变动,更名长丰村。村内有南湖林场的山林和茶地。
因村内祠山庙而名祠山村。清《长兴县志》载,祠庙供祠山大帝――汉代水部员外郎张渤。二月初八为其生日,前后必有风雨,谚云“瘦牛瘦马难过二月初八”,是日必寒。
长业学太寨先进单位。1970年安徽省农业学大寨会议近两千名代表前来参观。
十一、虹星桥镇
县内蚕桑主产区。蚕则“虫”“工”,“虹”喻蚕,“星”喻多,故名。清代乾隆十一年,皇帝下诏设虹星桥镇等八镇。意大利马可?波罗游记有该镇三百多字记叙。民国十六年,何应钦率北伐军四、五、六纵队北上长兴,司令部驻虹星桥镇,作镇江战役准备工作。清《长兴县志》评此镇:“西引泗安,南控梅溪,藩卫县城,溯游郡治。嘉道之间,列肆联廛,颇称繁荣。”
午山为方山支脉,其形似马奔。马在“地支”中排列第七为“午”,故名。山南有古松四棵,十里可见,谚云“松色十里翠,白光一帧云”。
古时,有杨姓村民开港引九里塘水至此,始成河浜,故名杨家浜村。
因村西有一土墩,当地人称为皇墩山,村名由此而得。此村曾发现距今2750年以上的西周的印纹陶,拟为古窑址。
该村因河中有一小岛,相传此岛南北曲流原系“双龙”,岛为“珠”,“双龙抢珠”于此。为防双龙在此兴风作浪,村民建二桥以锁双龙,始称双桥头。
古名蠡塘村。春秋时越大夫范蠡带西施下五湖(即太湖)隐居于此,开拓了一塘,后人取名蠡塘。百姓为纪念他,在此建造蠡相公庙和蠡塘桥。现将古名简化为里塘村。唐代诗人罗隐有怀古诗:“家国兴亡自有时,世人何苦咎西施”。
黄盖桥(又名黄公村)
相传三国时东吴大蒋黄盖死于此,百姓为纪念他,在此建有黄公庙和黄盖桥,故名。
明代,有一羊姓大富户在此建造一座荆茂堂,后发展成村,地处大漾北侧,北方为后,故名。
村旁有观音桥而名观音村。传说,观音托梦给一无子富户,叫他造桥积福。富户造桥后,喜得贵子。村民称观音桥、观音村。
唐代有一施姓名医,救死扶伤,送医送药。百姓称颂,村名取为施家浜。
该村古时尚武,不断出现武林高手。四里八乡的百姓纷纷前来拜师学艺,村名改丰里村为访里村。
该村原名高家村。清代道光年间,河南祥符县宋姓居民来此居住。后来,宋家有人任吏部天官和兵部尚书,遂改名宋高村。
明代万历年间,江西一金姓补碗名师来此定居,他是二十一代传人,号称“技艺得天独厚,福禄寿喜俱全”。日后门徒众多,居民日盛,遂取名厚全村。
这里是竹桥溪流入西苕溪的入水口,又是西苕溪航运停靠站。宋代陈尧佐诗云:“苕溪清清溪斜,碧玉寒光照万家”。1940年9月,中共长兴县委机关曾设此,书记史之华。
十二、吕山乡
三国时,吴将吕蒙在此屯营以讨伐严白虎,故名吕山。古时山上林木参天,数处奇峰怪石,舟楫往来不断,曾为游览地。明代文学家吴琉记有十二景。明代沈周诗曰:君家吕山秀相傍,亭馆依山起池上”。长湖申航道经过这里。是县内主要的湖羊基地,《中国农业志》载“湖羊起源于长兴”。
该村因物产、矿产丰富,被喻为“地下藏金”,且村旁自古有矿产下船的埠头,故名金村埠。
春秋时,吴相国伍子胥与越国作战,曾在此安营扎寨,设军库粮仓,故名胥仓村。“胥仓雪藕”品质优良,是著名土特产品,出口日本。此地藕多一个孔,共十一孔,如藕移植外村则减少一孔,外村藕种此则又增加一孔。视为“长兴一怪”。
相传,明末该村弯鱼池内产大藕一支重百斤,进贡朝廷,皇帝赏金元宝两个。但经贪官层层克扣,最终以两只石元宝授村民。百姓修了一座花墙门以作纪念。
十三、李家巷镇
古称上田村。南宋,四川籍的李太师随同宋高宗南渡至临安。后来朝廷无能,解组归田到长兴县至德乡上田村,遂叫上田村为李家巷。镇在弁山下,宋代叶梦得诗曰:“山势如冠弁,相看四面同”。近有李承锡先生考证李太师祖籍在成都市金牛区,著有《李家巷镇录》。此镇是中国女排国手、奥运冠军周苏红的故乡。这里是水泥、石灰石、石粉的基地。
村北早有五洞石桥跨港,名武陵桥。桥榻设人渡,又因村上刘姓人居多,故名刘家渡。村近杭宁和申苏浙皖两条高速公路立体交会处,又近工业园区。
从南北朝起,鲍家多朝廷官员,梁代工部尚书鲍连文,其子鲍增松任梁代仆射、临安府、清州刺史,佥者御史鲍碧云,兵部尚书鲍秀美。明代进士鲍之高,清代鲍允隆任青田县儒学教谕。因村上有旗杆石数十副,原名鲍家旗杆村。后名鲍家村。
村内有个刘尚书建有家庵,庵周围有河流,故称泗州堂,后用为村名。
该村一块天然巨石,状似伏虎,具有洞穴,故名。
村附近茶磨山石缝中多泉水,故名石泉村。长兴吴氏望族祖居于此,梁代附马都尉吴僧永晚年居此,明代大文学家吴琉也居此。
太平军占领长兴时,这里是一个大草坞,青草茂盛,为太平军放牧军马之处,后温州移民至此成村,名青草坞。
村在白鹤岭北坡,故名白鹤岭村。村附近有铁路隧道及白鹤岭铁路站。
十四、洪桥镇
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年)下诏设鸿桥镇。因常受太湖洪涝灾害,百姓都写为洪桥镇。1965年3月,经省人委批准,将鸿桥镇改为洪桥镇。清《长兴县志》评洪桥“西连都家三乡诸荡,东接太湖烟波渺弥,议港纷歧。舟楫往来趋避。咸丰十年(1860年)商贾汇集於兹,帆樯林立,圜_尘器,俨然一哄之市,延至于今犹备乡镇之一”镇有邵逸夫中学。
该村系箬溪入太湖的一个重要港口,原名杨家浦,现名金星村。
村前有一水潭,居民又都姓顾,故名顾家潭。该村为明代数学家、刑部尚书顾应祥的故居。
因地处太湖边而得名。是县内主要蚕桑基地,特产有湖羊。
春秋时,吴国在长兴建三圻(芦圻、斯圻、石圻)以屯水军。蚕桑特产。
明代,村人潘长寿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在任期间为限期造私屋,命家人将旧房烧毁,故名火烧潘。
因这里靠太湖,荡漾甚多。元、明、清时,这里村民以捕鱼为业,先后被称为鱼船浜,船山浜。船与舟同义,后演化为舟山浜。
自然镇以横山桥得名。这里是农村集市,为鱼、虾、菱、鸭的交贸地。
位于弁山支脉东山下,故名弁山村。弁山主峰海拔高程521米,形似帽子,此部属长兴,南部属湖州吴兴区,山上盛产药材和矿石。
因地近碧岩风景区而名,村旁有碧岩禅寺。这里分前城、后城和义城三“城”。民谚云:“前城后城,私筑义城,屯兵养马,兵反王城”。据说是项羽屯兵起义之地。明代顾应祥诗曰:“百千万折始到顶,五十六年才一来。”
地处陈湾漾南岸,故名。北麓黄龙洞山开采石英石、石灰石。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曾在黄龙洞为民祀雨。近代黄龙洞有“洞中音乐厅”美誉。
村址建四面环水的土墩上,祖居姓蒋,故名。1990年太湖洪涝水淹村40多日,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这里地处太湖边,系平原低洼地区,汛期东北风起,常遭湖水浸淹,而未沉浸,故称小沉渎。国家重点工程太湖大堤竣工后,才免此灾。传说,村外有座秀水城已沉入湖底。
这里原是明初安置京畿内蒙古皇族(赐姓钦)的住宅区,钦姓后代繁盛移居别处,称此为宅里村。
又名吴沈村。传说,唐代的代宗妃子沈珍珠流落湖州东迁娘家,曾在沈家村暂住。她儿子德宗即位派人寻觅,村人都说“无沈”,后名吴沈村。吴家败落,更名沈家。
村内有图影桥,村因桥名。相传古时每年清明晚上,在桥下作水位记号,三天后的变化可预测全年最高洪水位。地近湖州太湖度假区。在图影桥东至小梅口有长达三华里的石塘埂,相传为东晋吴兴太守谢安组织修建的“谢公塘”。
十五、吴山乡
村以乡境内著名的吴山命名。相传春秋时,吴王夫概送女于此,故名吴山。
该自然村集市处于分流苕溪之水的一条小溪的叉口上,故名小溪口。集市桥东为长兴县,桥西为安吉县。国民党元老雷震所建的长安小学现为吴山中学。
传说,这里突然飞来一座塔,不久又飞往港口,继而又飞往湖州。因是突然来的故名蓦塔,村名由此而得。1944年,地下党员蒋伯达在此牺牲。
明代大理平事韦商臣所属的山,故名韦山,村以山名。村内有青山别业,梁代吴均居之,唐代吴筠又居之。
1958年,大办钢铁时排名三矿,故名。村名为平阳移民。有铁矿、硼砂、石料等矿产。
全村在吴山的脚边,故名吴山边。村东雷家边系原国民党参议主任秘书、政协会秘书长、国大副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委员雷震的故居。
十六、和平镇
宋代设税务和犒尝酒库,名嘉瑞乡。元代罢酒库只设税务,又置巡检司。明代通行裁革,名嘉会乡。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年)下诏设和平镇等八镇。水陆地交通方便,为长兴南部重镇。元代戴表元诗云:“六月苕溪路,人言如若耶?”
原是邵姓居住有埠头的村庄,名邵埠头。古代曾设水路检查局,1961年为便民公社所在地,从此名便民村。
古名塘里村。在清代,该村人丁兴旺,住户众多,东、南、西、北均有小村相连,形成“村里有村,庄里有庄”,故名庄里。
相传该村原有一座石砌门,南边山水流经门入西苕溪,水清澈如泉,故名泉。(地方字),即溪,东西苕溪之水汇入湖州城后称溪。
相传,村中有人在离村出家当和尚时,种一株白果树作纪念。后来,此僧成佛保一方平安。村人在树下建白果树庙。村以树和庙而名。庙毁于1967年,白果树高大挺拔已有六百多年树龄。
村以吴山寺而得名。寺为吴越国钱氏所建,名保安寺。宋化淳熙元年(1174年)重建,狮子和尚曾住持于此。元代末年寺废。明代洪武年重建,名吴山寺。清代又废。
北杨桥为农村小集市。该村附近有条南北向内港上有两座石桥,名南阳桥和北杨桥。因该村在北杨桥,故名。原有浙江“联产到劳”第一乡――长城乡所在地。后来撤长城乡并入和平镇。
长城村(又名徐家斗门)
该村北临西苕溪,有堤有门“因若长城”,因名长城村。村民又习惯叫徐家门。
原名凸家,因整个在西苕溪南岸,埂形成一个“凸”字,故名。1979年,率先在全县搞“联产承包”农业生产责任制。
相传在汉代新莽时,居民在山上垒石为城,得名城山,以山为村名。晋代日南太守莫封的舍宅。山顶建有城山寺,为县内著名寺院。该村近来每年都举办采桃节,城山沟“农家乐”旅游也远近闻名。
长兴县的地域文化
长兴域名,是人类为方便自己的生产和生活而命定的地域名称。它蕴涵着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地理环境的发展轨迹。
长兴域名是随着长兴的发展而发展,研究域名的演变和文化脉络,寻求其规律性,旨在指导今天的城乡建设和经济建设。
长兴县建置沿革
长兴县,在浙江省的最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扼浙、苏、皖三省交界地区的通d。东以太湖水域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为界,北与江苏省宜兴市毗邻,西连安徽省广德县,南及东南与本省安吉县和湖州市吴兴区相接。县境周长284.7公里,幅员面积1430平方公里。全县10镇6乡共62万多人,县治在雉城镇,隶属于湖州市。
长兴县,西倚天目,东临太湖,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个历史悠久,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古老县城。早在2.5亿年前的二叠系至三叠系时代,就铸就了举世无双的古生态文化。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我们的祖先在县内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现将有文字记载的县域建置沿革综述如下:
一、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
夏商周时,长兴属扬州之域,是古代荆蛮族与于越族相互集居的地区之一。
春秋时长兴属吴国。据《吴兴志》记载:“吴王阖闾(公元前514―496年),使弟夫概居此,筑城狭长,故曰长城。”今为长兴县城。
战国时(公元前475――221年)长兴始属越国。越国为楚国所灭,长兴再属楚国。
二、秦、汉、六朝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以原吴国越国之地置会稽郡,长兴时属会稽郡。
西汉初(前206年),立刘贾为荆王,长兴属荆。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立刘濞为吴王,长兴又属吴。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濞谋反被诛,长兴属会稽乌程县。
东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将会稽郡的钱塘江以北地区分出新设吴郡,长兴属吴郡。
三国东吴孙皓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始设吴兴郡,长兴属吴兴郡乌程县。
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乌程县分割,新立长城县,县治建在距今县城东南二十里的富坡乡。这是历史上长兴建县之始。
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分长城县北乡,立义乡县,属义兴郡。
东晋咸康元年(公元335年),县治迁至箬溪北岸,距今县城东2里。
南北朝时,宋、齐、梁、陈四代,长城县均属吴兴郡。
三、隋、唐及吴越时期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撤除吴兴郡,长城县并入乌程县,属苏州。
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废湖州郡,改长城县为义乡县,属吴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吴兴太守沈法兴,利用隋末唐初各地起义之际,乘机起兵割据江南,改长城县为长州。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子通破沈法兴,尽有其地。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将平李子通,改长州为绥州,后又更名为雉州。其时,辇土为城,即今县南门古城是也。雉城名称也由城在雉山脚下而起。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废雉州,恢复长城县名。又以安吉县和原义乡县并入长城县,县治也迁至今址。
五代时期长城县属吴越国。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吴越王钱H为避朱温庙讳,改长城县为长兴县。长兴县名自此始。
四、宋、元、明、清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国纳土归顺,宋皇置浙东路和浙西路,长兴县属浙西路。
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降湖州为安吉州,长兴县属安吉州。
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安吉州改为湖州路,长兴县属湖州路。
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长兴县为长兴州,属湖州路。
明代丁酉年(公元1357年)三月,耿炳文攻克长兴,改名长安州,置永兴翼元帅府,将原县城缩小,重修城墙。
元代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长安州复名长兴州。
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长兴州降为长兴县。
明代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割长兴县南境之顺零、宴子、荆溪三地属安吉县。
清代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军定浙江,长兴县属浙江布政司湖州路。
清代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长兴县下设四安镇、和平镇、合溪镇、炉头镇(画溪桥附近)、水口镇、虹星桥镇、鸿桥镇、夹浦镇。
清代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二月初十,太平军将领攻占长兴县。
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六月,江苏巡抚李鸿章打败太平军,为清朝收回长兴县。
五、近代历史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公元年),浙江都督汤寿潜应同盟会长兴支会请求,派来广东军队500人,宣布民国政府收复长兴县,属湖州府。
1927年夏,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进驻长兴,改县公署为县政府,改县知事为县长,属浙江省第一专署。
日侵华日军占领长兴。国民党长兴临时政府先后迁至管埭十房村、泗安三天门、八都簟⒊こ簟⒑推酵跫掖濉3ば讼厥粽阄餍惺鸬诙ㄇ姓稹
1943年9月,新四军挺进长兴,建立浙苏皖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在槐坎桥下村建立了长兴抗日民主政府。
日,人民解放军解放长兴,建立了长兴县人民政府,属嘉兴专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嘉兴专区分为嘉兴市、湖州市。长兴县属湖州市。
长兴县的地域文化内涵
长兴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交通四通八达,物华天宝,文人辈出,地域文化底蕴丰厚。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绿化园林县城等称号。
长兴县的地域文化按照时间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古生态文化
宇宙玄黄,天老地荒,地球在古生代(5.4亿年前至2.5亿年前)、中生代(2.5亿年前至6700万年前)经历了无数次沧海桑田的变迁。现代科技考察显示,地球在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变迁痕迹,在长兴县域内有诸多显示,形成了世界级的古生态文化。
1、煤山地质“金钉子”文化
2001年3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在阿根廷开会确定:中国长兴县煤山地质剖面又名长兴灰岩剖面为“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即为世界上的标准剖面,俗称“金钉子”(永久标志)。这是全球仅有三颗代级“金钉子”之一。
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在意大利开会确定:中国长兴煤山地质剖面中的古生代二叠系晚二叠世长兴阶,为“全球晚二叠世与中二叠世的层型界H”,即另一颗阶级“金钉子”。地层从大到小隶属关系是代、系、世、阶,阶级“金钉子”在全球有二百多颗。
在槐坎乡葆青建有“中国金钉子”地质博物馆,展示了许多世界首例发现,以长兴地名命名的生物化石,如煤山纹鹦鹉螺化石、长兴扁体鱼化石、槐坎阳公鱼化石、长兴牙形石蜒科化石;展示了我国地质科学家黄汲清、赵金科、杨遵仪、殷鸿福、金玉\等人,近70年来前赴后继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世界各国地质科学家,上千人次的认真考察;展示了在古生代末期,地球经历过一次包括大海退变在内的“灾变群”,90%的物种灭绝,当今世界上称“煤山是生物大灭绝考察的圣地”,提供了天体撞地球的科学证据。
2、“活化石”扬子鳄生态文化
地球到了三叠系的中期(距今2.3亿年至1.8亿年),进入了“爬行动物时代”。
国家在长兴泗安镇尹家边村建有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及观光的“中国扬子鳄村”,并进行生态繁殖试验和旅游。保护区占地1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养殖360多条扬子鳄。
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世界25种鳄鱼中是“兄长”,有2.3亿年历史,它曾与恐龙共同生活过1亿多年,恐龙早已灭绝,而扬子鳄奇迹般地幸存至今,故有“活化石”之称。
中美科学家研究确认,密西西比鳄是扬子鳄远在大洋彼岸的近亲,这两种鳄鱼分布纬度接近是同属物种,有着共同的祖先,怎么会分居在东西两个半球呢?这一古生物现象,只能用“大陆漂移”学说来解释。说明亚洲和美洲大陆,在鳄鱼生活的年代里曾经联结过。
观光景点“中国扬子鳄村”内,有一条“扬子鳄王”长度2米,重量超40公斤,还有一条母鳄养了众多子孙,称为“光荣妈妈”。扬子鳄遍身是宝,医药保健价值很高。特别是抗癌功效为甲鱼的1万倍。美国卡生水族馆曾要求我们提供1千条扬子鳄用于制取鳄鱼产品。杭州、宁波、千岛湖等地,从长兴引渡扬子鳄进行观赏养殖。
3、“活化石”银杏生态文化
地球到了中生代侏罗系的早侏罗世(距今1.8亿年至1.6亿年前),进入了“裸子植物时代”,银杏出现在地球上,因此就有“世界最古老的树”的称号。
长兴小浦镇八都簟笆锕乓映だ取保型蚰兑陨弦恿郑渲100年以上古银杏2348株,300年以上有376株,500年以上11株,千年以上3株。八都裟谇嗌脚盘蠼е辛鳎12.5公里长的“古银杏长廊”成为一道以“原野奇”为特色的风景线。
长兴银杏是世界银杏的故乡。中外地质古生物专家考察,地球在中生代以来有六次生物大绝灭,其中3百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系冰川时期银杏濒于绝灭,全世界只在天目山余脉长兴临安等地保存下来。后来传遍全国,宋代传入日本,再由日本传入欧洲,由欧洲传入美洲。
长兴银杏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汉代光武帝刘秀做太子时,在八都裟谌阕繁臼骋映浼3挛涞郯韵任⑹保谙麦杷履谇资种种惨邮鳎⒌桨硕裟谒砍撂独吹隽恪⒃谘疑较律浒茁埂L拼恫杈纷髡呗接鸬桨硕艨疾觳枰丁K未ば艘邮枪逼罚彼位实哿斡商煜12槐银杏木板材做成,长兴银杏木细密度最好,用为龙椅的椅面。唐代《茶经》作者陆羽到八都艨疾觳枰叮未窍笱Ъ已钪俑裟谀耦浇ㄓ欣穸诽ā⒎⒌亍⑸盏ぞ⒋憬J⑶喾缍吹染肮郏鞔侗静莞倌俊纷髡呃钍闭涞桨硕艨疾旃诿罚獬卸靼寻硕羟喾缍醋魑醋鳌段饔渭恰泛诜缍吹乃夭摹=獠洞笫ξ裟诓亓绿狻巴蚴酪凰隆必遥执婀氐勖砟凇4送猓褂姓诳贾ぶ械奶拼真卿在小浦镇潘子读书堂的《竹山连句帖》。
长兴银杏的品质是“外贸头牌”,国内第一。有五种成份明显高出,直生树的银杏有抗癌功能。
二、史前的长兴良渚文化
大约五千年前,远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长兴地域就有人类进行耕种、捕鱼、制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以长兴狮子山遗址和台基山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马家浜、良渚文化可代表长兴史前文明的价值,近年在二界岭乡初康村南山岗考古,新发现了长兴有史以来最大的古文化遗址,面积5万平方米,文化层0.3至0.5米,专家分析断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战国遗址。
良渚文化年代距今5300年至4000年,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宝地,长兴有关的考古发掘有台基山遗址、环沉、邵家浜、弁山、泗安水库、洪山港、清明山、高门楼、江家山、卫角头、太傅庙、庄家村等遗址及大量文物,充分证明长兴地域是良渚古国的人类生存地,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
现在建有台基山遗址公园。
三、长兴的吴越文化
夏商周时,长兴属防风氏国,为扬州之城,是古代荆蛮族与于越族相互集居地区之一。商周的中原文化与荆蛮族和于越族的土著文化熔合,创造出南方独特的吴越文化。
长兴在春秋时期时属吴国,吴国阖闾使第筑长兴县城(长城)。战国时,越王卧薪尝胆灭了吴国,长兴属越国。后来,越国为楚国所灭,长兴又属楚国。在长兴属吴、越、楚这一更替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制造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生产工具。长兴的商周至春秋战国的古遗址有:西河村、西岗、步云桥、石牌头、下墅、木鸭港、西河桥、仙山、篁墩、毛家漾、吴城等。长兴的商周至春秋战国的古墓葬有:石狮土墩墓群、弁山赵家桥土墩墓群。
吴王在长兴留下的名胜古迹很多。在太湖沿岸建斯圻(今夹浦)、石圻(今新塘)、卢圻(今横山)屯水军,建吴城(今夹浦)、彭城(今新塘)、邱城(今白雀)屯步骑,防止越兵北上。其弟夫概领兵住长兴,送女至吴山见潮水,筑别业于上概村。后来又筑东西林城,开创西湖(今已涸)灌田两千顷,于岩山射白鹿。
吴国相国伍子胥在长兴留下不少古迹,避难夹浦环城、上无胥村,屯粮的吕山胥仓桥。越国大夫范蠡功成名就后退隐长兴蠡塘,引导群众开挖蠡(里)塘港、养鱼。西施在兰香山采香料,在香山吃李。项羽在前城、后城练兵遗址。
文化方面,有吴文化孕育发展成长兴的吴音、吴歌、子夜歌,至清代成为地方戏长兴摊簧。有太湖具楚国遗风的长兴龙舟文化。
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屯兵吕山,并同严白虎大战于城山。东吴名将太史慈归葬弁山,长兴从余姚引种杨梅以示纪念。西晋太康三年,立长城县,这是长兴置县之始。
四、长兴的“帝乡佛国”文化
公元557年,长兴人陈霸先在建康(今南京)建立陈朝,正式创造了“帝乡佛国”文化的辉煌成果。
陈皇“佛理治国”,促进了佛教的普及和发展。陈武帝举办佛牙大会,到庄严寺紊恚咨暇辰步鸶站3挛牡廴挝庑颂厥痹诔ば诵藿ù笮劢趟拢ㄋ壮葡麦杷拢┖椭庸穆ィ拗倭辍⒚髁辍⑷鹆辏顺ば思拇蟪冀市匏拢荽笔比卮笮∷旅碛140多座。陈宣帝弘扬佛教天台宗,下诏组织南朝第三次佛教同灭神论的大辩论。陈后主的皇后沈婺华最后出家为尼,法号观音。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陈宣帝第二子叔陵,掘建康(南京)谢安墓葬生母时,谢安孙子夷吾任长城令,迁葬谢安墓于长兴三鸦岗。由陈武帝故宫改建的大雄教寺(下箬寺)历经战火劫难,先后有唐僖宗、明嘉靖、清乾隆下诏修寺,与镇江金山寺、杭州灵隐寺同称江南子午线三大寺院之一。寺内留有圣井、归有光撰文吴承恩书法的《圣井铭并叙》碑刻,朱熹作的《陈氏宗谱序》,赵孟题写的“帝乡佛国匾牌,其陈朝文物共有三十多件。
陈皇派皇亲和重臣轮流担任吴兴太守和长城县公,在帝乡长兴开陈家盟こ蹋米娉逯ㄖ傅寂┮瞪钩ば顺晌そ掠握巍⒕谩⑽幕⒋锏厍E嘤艘浴绑柘麓骸本莆淼木莆幕巯绲摹安琛庇敕鸸摹办苯岷铣伞安桁幕薄7比僖灾仟⒌佬ㄈ弧⒓诘雀呱淼姆鸾涛幕
陈皇众多亲王的宗族遍布国内外,成为中国第六大姓氏。唐代的“开漳圣王”陈元光,宋代“江州义门”陈旺,促使陈姓子弟走向五洲四海。近代陈独秀、陈毅、陈云、陈立夫、陈香梅、陈水扁……,都是陈皇后裔。全球陈姓华人八千多万人,其中有六千万人联谱联宗在长兴陈皇宗下。
陈后主品吴音,制艳曲,首创《春江花月夜》,谱写《玉树后庭花》,成为千古指责的亡国之曲。陈武帝故宫、圣井、陈代银杏树、建康辱井、《玉树后庭花》曲、台城柳等成了唐、宋、元、明、清历代文人作诗怀古的景物。陈皇家族文人辈出,有不少好作品问世。
长兴在2003年举办《陈武帝的历史作用及南朝史》国际学术研究会。海内外数百名陈皇后裔到陈武帝故宫寻根问祖。
五、长兴的唐代茶文化
长兴的“帝乡佛国”文化,促使长兴的“茶禅一体”,为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紫笋茶作刺史“任土之供”,开创了大唐茶文化的新篇章。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军击败叛军占领长兴,置绥州。八月随军报土贡紫笋茶一百串,是大唐土贡茶之始。其后,因刘展叛唐,山贼干扰,土贡“紫笋茶”“金沙泉”时断时续。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用紫笋茶等十种贡茶陪嫁文成公主和亲。开元年间(公元713至728年),唐玄宗与梅妃在宫中用紫笋斗茶。天宝八年(公元749年),长兴人钱起写诗《与赵莒茶宴》,在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茶宴”一词。天宝十五年(公元759年)长兴人皎然作《饮茶诮崔石使君》赠长城令,在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茶道”一词。
陆羽到顾山考察茶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二十八岁为避战乱来到湖州,与皎然交好。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刘展叛军占领湖州,陆羽到长兴顾渚山置茶园,作《顾渚山记》两篇,为其后写作《茶经》作资料准备。广德二年(公元762年)陆羽铸煮茶风炉。大历二年,公元767年陆羽向常州刺史李栖筠推荐紫笋茶上贡。
顾渚贡茶院建立,开中国茶文化先河。大历五年(公元770年),顾渚山建立贡茶院。有28位湖州刺史先后督造贡茶,留摩崖石刻三处九条。同时,开创了喊山、拜泉、刻石、茶宴等茶俗传遍天下。众多文人咏吟顾渚茶诗,皮日休、陆龟蒙、文征明、乾隆帝作跨朝代的《茶具十吟》唱和。后来皮日休的《茶具十吟》的序,成了陆羽《茶经》的序。
悬脚岭境会亭的修建,提出了茶文化休闲娱乐的旅游功能。贞元八年(公元792年),湖州刺史于E在湖常两州交界的悬脚岭建造境会亭。两州刺史在这里举行茶宴、歌舞、斗茶等活动,是中国最早把旅游元素引进了贡茶督造的地方,开创了中国斗茶的先河。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诗》,成了茶诗中的力作。
顾渚是中国茶道发源地,三分大唐茶道有其二。陆羽《茶经》经18年润色在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付印,茶艺类茶道大行,陆羽尊为“茶圣”。卢仝在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到长兴茗岭课童艺茶,作《七碗茶歌》,与皎然同为修行类茶道始祖,后人尊卢仝为“茶仙”。湖州刺史裴汶在顾渚刻石,后著《茶述》提倡茶的清饮和日日饮,被尊为“茶神”。中国自晚唐始,茶坊皆供此三像,陆羽居中,卢仝、斐汶分居左右。
长兴贡茶历经唐宋元明清,自唐武德四年到清顺治三年共1025年,逐步形成“茶、水、壶”为特色的“品茗三绝”茶文化。明代罗舻牟璩晌辈瑁弧澳显拦逼薄3ば酥亟苏嫉110亩、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大唐贡茶院,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于2008年5月在长兴举行。金沙贡泉得到开发利用。
六、长兴的《西游记》文化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其影响力是世界范围。书的历史事实是出自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在宋代形成了神猴保唐僧取经的民间故事,到元末演变成了师徒四人的取经故事。宋元间有刊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问世。
明代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吴承恩到长兴任县丞,协助县令归有光处理粮马征赋之事。他为改变赋不均,颁布《长兴编审告示》,规定按田户大小分摊粮役负担,于是“小民感恩,大户切齿”。庆隆元年(公元1567年),知县归有光进京述职,署印官贪赃,主管钱粮的吴承恩蒙冤入狱。罢官后回淮阴、连云港写作《西游记》,晚年又被任为荆王纪善。据资料称吴承恩在给人的书信中提到:“书中有许多长兴的故事和景物”。
吴承恩书写了下箬寺《圣井铭并叙》的碑刻,加深了他对唐僧取经故事的理解。下箬寺是陈武帝故宫改建,玄奘是陈门高僧,父陈惠信佛,二哥陈素出家当和尚法号长捷。父死后,玄奘自幼为长捷和尚带到寺中长大,十三岁玄奘当了和尚。下箬寺附近出身的佛教律宗创始人道宣,是玄奘的师叔,在西安帮助唐僧翻译佛经。1987年,为重版《西游记》作序的何满子先生曾到下箬寺考证,认为吴承恩下箬之行有助于弄懂唐僧取经真正目的,并取得了玄奘身世的素材,这在《西游记》八至十二回有所体现。
吴承恩在长兴结交文士,听到了许多宋元年间唐僧取经的故事。明朝定都后,将元朝的皇族从京畿内迁到长兴,赐姓钦。这给长兴带来了元代的《辍耕录》、金代的《唐三藏》等书籍、以及流行于元代宫廷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鬼子母揭钵记》、《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有牛魔王和哪吒的《醉射锁魔镜》。到元末,《西游记》杂剧已成二十四出大戏。可以说,钦姓人氏迁至长兴,长兴才有这些《西游记》的前期史料;吴承恩不到长兴做官,也不可能有此见闻。从意义上讲,这规范了《西游记》的的基本人物和基本情节。
长兴的山川景物和民间传说,为吴承恩写作《西游记》提供了丰富素材。白岘洞山酷似盘丝洞,小浦青风洞酷似黑风洞。长兴圣井水沸为井龙王所致的传说,移植到了乌鸡国有井龙王。他与长兴文化人研究陈皇涉及《隋书》,上面的《女国列传》也成了《西游记》中女儿国的素材。他与长兴僧众谈禅吟诗:“禅心似月无銮,诗兴如天清更新。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诗被收入《西游记》第六十四回《木仙庵三藏谈诗》之中。他在长兴除暴安良的吏治,对设计取经八十一难很有帮助。
吴承恩在长兴有诗作九首,书写碑文三K,回淮阴后,写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及《禹鼎志序》。长兴有资料说,吴承恩与长兴徐中行在青萝馆商讨过《西游记》修改。长兴有报道说,1954年新华社记者王良佑报道过长兴出土《西游记》手稿的新闻,后被北京博物馆收藏。
七、长兴的革命文化
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翌年1月17日,革命军光复长兴。1924年江浙两省军阀在宜长边境及泗安一带爆发军阀战争。1927年秋,中共长兴独立支部建立,1929年7月,中共长兴区委成立,从此揭开了长兴历史新篇章。
抗战时期,长兴是抗日根据地。1940年4月,中共长兴县委在长潮裘孛艿1941年皖南事变后,以竹园村为中心的秘密交通站转移了“皖南事变”部份突围同志。1943年11月,新四军十六旅挺进长兴,苏南区党委、苏南行政公署也迁至长兴,统一指挥郎溪、广德、长兴抗日斗争,收复了长兴西部地区。1944年3月在槐坎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日,粟裕将军率新四军一师主力到达仰峰簦谠!⒁斗伞⑼醣爻伞⒔记濉⑻沼禄慵ば恕2月5日召开苏浙军区成立大会。当时全县有1600多人参加了新四军。长兴军民与日伪浴血奋战,取得了大云寺攻坚战、合溪争夺战、长兴战役、泗安战役、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等重大胜利。长兴成了苏浙皖边境及浙东的抗日斗争指挥中心。8月19日,新四军收复长兴县城,9月20日奉命北撤。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三野在淮海战役后渡江作战,于1949年4月发动了苏浙皖边境围歼战,粟裕将军指挥消灭了汤恩伯集团八万余众。4月26日解放了长兴。5月16日,中共长兴县委、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从此,长兴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长兴是革命老区,有300名烈士为长兴解放献身,15处革命旧址传承着革命传统。分布在槐坎乡和白岘乡境内的“新四军苏浙皖军区革命旧址群”,已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仰峰粜滤木照憔玖畈俊⑺谠K奚岷桶旃遥绿链逡蛔菟玖畈浚逅照愎В┥酱搴蠓揭皆骸⒘蒲醒舸逅漳闲惺穑蚀灞こВ绱宸剿玖畋鄙皆白∷粜滤木映В粜耷顾崃舯环В胨漳媳ㄉ缬∷⒊В反逅照憔ㄉ绫嗉浚窍麓逑匚兔裰髡馐俏夜峡拐绞逼诒4孀钔暾⒛诤罘岣磺夜婺W畲蟮母锩芍啡骸
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革命文化资源取得很大成绩,先后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的称号。县党史部门编辑了一批党史文献。县旅游部门的“红色旅游”深受欢迎。
八、长兴的民间文化
长兴民间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民间文艺推陈出新,涌现出一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出现了一批省、市级“东海明珠”文化工作先进乡镇。长兴民间文化主要有:
1、百叶龙文化
苕溪两岸流传着百叶、荷花凄美的爱情传说,儿子在荷塘中化龙除暴的故事。天平村农民王长根、赵顺风挖掘了百叶龙舞,又经文化部门整理,1957年进京会演获金奖,到中南海汇报演出。同年由省组团到苏联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表演百叶龙,又获大奖。1958年,国家组织十条百叶龙在天安门广场起舞。1980年第二次进京调演获金奖,再进中南海演出,拍电影《泥土的芬芳》。目前,全县有12个百叶龙培训基地,天平村干部谈小明被国家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叶龙”传人,百叶龙多次到国外表演。
2、长兴傩文化
傩文化,即面具文化。历史上在长兴分布很广,尤以罗簟⑺凇⒊巧阶罹叽硇浴
罗糍邢贰H逦甯鲎匀淮澹直鹧∮煤臁住⑶唷⒑凇⒒莆迳婢撸凡屣裘嘁槐郏蕴臀栉鳌C磕暝谒脑率眨ㄉ缛眨┍硌荩樽辔笆喙摹薄
城山傩舞。内容多样,一是祭神的《跳加官》、《三星献瑞》;二是驱邪捉鬼的《钟馗捉鬼》、《孙悟空降妖》;三是迎新祈福的《方向舞》、《村寨舞》。
水口巫师傩法事。师公戴面具杀雄鸡血涂面,登坛请神,持符仗剑,从病人房间起逐室驱鬼。
长兴滩簧面具戏。这是长兴唯一的地方戏,又名“三敲板”,流行于长兴中部、东部、北部一带,一般由几个人轮换扮演角色上场,所以不勾画脸谱。但凡神仙鬼怪都戴面具上场。
3、长兴龙舟文化
古代于越族聚居太湖流域,崇拜龙的图腾。《说苑?奉使篇》载:“诸发曰:彼越……处海垂之际,屏外番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绞身,灿然成章,以像龙子首,将避水神也。”太湖,是我国龙舟发源地之一。
长兴在春秋时,先属吴国,后属楚国。划龙舟一说纪念伍子胥,另一说纪念屈原。南朝时,长兴人吴均著《续齐谐记》中力排众议,将全国划龙舟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注入龙舟文化,其它忠臣孝女无法抗衡,从此全国龙舟文化有了新内函。
长兴龙舟五彩缤纷十分壮美:船头上龙头高昂,龙眼、龙舌、龙珠一应齐全。龙头前设有龙太子或观音娘娘。船舱上搭平顶帽棚,上面配彩旗,花朵不一。船边用布或绸遮拦,使划船的人隐蔽其内,后艄上高竖“楚国遗风”的杏黄旗。
此外,长兴民间文化还有下箬马灯、林城狮子、泗安旱船等。
开发区及乡镇工业园区
一、长兴经济开发区
长兴处于浙江省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腹地,县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人口62万。长兴位于浙苏皖三省交界,处于上海、杭州、南京三个城市中心,与无锡、苏州隔太湖相望。
长兴是一座充满活力、发展迅猛的新兴工业城市。城市配套功能完善,图书馆、大剧院、体育中心等公共设施均为华东地区一流。先后获得的荣誉称号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金融生态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全国园林绿化县城,浙江省文明城市,浙江省教育强县。
长兴县经济开发区,位列浙江省十强开发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自来水、电力、蒸汽、天燃气、排水、排污、通讯管线均已铺设到位并保障供应。开发区位于长兴城区与太湖旅游渡假区之间,生活方便、环境优美。
长兴经济开发区,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新型电池生产基地。长兴被授予“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其中电动车电池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开发区内专门规划了动力能源基地,为新型高科技、环保电池提供平台;
长兴经济开发区内,以海信(浙江)空调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子电器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有电子元器件(电容、电感器等)、家用电器(空调、热水器、吸尘器等)、高低压电器等多门类产品,区内电子电器有一百多家企业;
长兴经济开发区,近几年IT产业发展迅速。由于长兴处于上海――苏州――无锡IT产业带的有效辐射范围内,开发区内已有IT产业40多家,研发和生产的产品有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配套产品,微电子、光电子元器件及通讯设备等;
长兴经济开发区,以汽车轮壳、汽车电子系统、汽车底盘系统、搬运机械、输送机械为代表的机械汽配产业是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区内专门规划了“汽配工业园”,已有几十家企业入园。
二、乡镇工业园区
雉城镇:新兴工业园区;
煤山镇:长兴星火技术工业园区;
夹浦镇:轻纺工业园区;
洪桥镇:科技工业园区;
泗安镇:绿洲工业园区;
林城镇:林城特色工业园区;
和平镇:浙北杭州工业园区;
李家巷镇:新世纪特色工业园区。
三、长兴政府的服务
&&& 长兴生活环境优越,目前市区已有五星级酒店一家、三星级酒店五家,并拥有一流的长兴大剧院、体育中心、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其综合配套处于中国县级城市的前列;
长兴成立专业服务队伍,对所有项目各项审批手续全程无偿代理,使投资者享受“保姆式”的服务;
长兴实行县领导、镇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协调解决,充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高效运作;
长兴对外来投资者发放“一卡通”,持证者享有行政服务、医疗保障、居留及子女入学,道路交通、电信服务、金融服务、旅游餐馆等一系列优惠保障。
四、长兴的优惠政策
对落户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工业性企业,地方性规费给予半免或全免;
对开发区、工业园区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项目政府采取“一事一议”原则,给予大幅度优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医享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