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手铐的旅客高清下载讲的什么道理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免费关注“老电影里的那些事”,一起重温上世纪的经典老电影。※※※※※※※ 影片信息 ※※※※※※※【片
名】戴手铐的旅客【出品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年份】1980年【导  演】于洋【作
曲】王立平【独
唱】吴增华【合
唱】新影乐团合唱队【主要演员】刘杰----于洋      魏子衡--印质明      苏哲----邵万林
张强----马树超
      王丰年--赵子岳      魏小明--蔡明      高原----里坡      葛世荃--葛存壮【剧情介绍】
“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某科研单位突然发生一起凶杀案,保密室工作人员小黄被暗杀,发射导弹的A-1号燃料也被盗窃。倒在地上的正受审查的老公安侦察员刘杰逃跑。小黄的丈夫苏哲被派去追捕刘杰。刘杰反跟踪苏哲。侦察员张强在刘杰的提醒下,终于发现苏哲就是杀死小黄、盗走A-1燃料的人。刘杰遭暗算被推下飞驰的列车,张强鸣枪,列车被迫停在微山市车站。刘杰赶到边境截住了苏哲。刘杰将手铐戴在自己和苏哲的手上。但刘杰仍然被葛副部长下令逮捕,戴着手铐押上了飞机。【影片赏析】
影片以“文革”时期为背景,描写的是一位受迫害的公安干警如何不计个人安危、克服重重困难,将盗取国家武器机密的特务绳之以法的故事。年过半百的于洋亲自出演动作场面,正是影片中的这些惊险场景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文革”结束后,一批反特影片重返银幕,像《黑三角》等片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票房与口碑。1980年,“22大电影明星”之一的于洋亲自执导并主演了《戴手铐的旅客》,将反特片的热潮推向了一个高峰。影片结合了多种商业元素,又联系上“文革伤痕”这个大众关注的焦点,主题歌《驼铃》也深入人心,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点击左下方的“阅读原文”欣赏:《戴手铐的旅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我不敢休息因为我没有存款我不敢说累因为我没有成就我不敢偷懒因为比我牛的人还在努力我能放弃选择但是我永远不会放《红旗渠》彩色剧照欣赏张紹文绘-河南人民出版社1975年9月出品《红旗渠》-红英汇流《红旗渠》-红旗渠发电站《红旗渠》-长流飞渡《点击下方的视频欣赏:《红旗渠》今日风采点击下方的视频欣赏:
纪录片《红旗渠》是1971年文革期间摄制完成全国发行的,国人在从广播、报纸上看到在河南省的最北端,有一个林州市,它地处太行山东麓、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界处。1994年以前,这个地方还叫林县
红旗渠三部曲是指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简称新影分别于1971年、1975年、1993年拍摄的三部关于在中国,历朝历代对掘坟盗墓行为,皆视为大逆不道,要处酷刑的。就制度上来说,明朝不只帝王陵寝规制有了创新,保护89年北影版《红楼梦》服装大鉴赏(二)1982年4期 封面吴海燕1982年4期 封底:朱时茂(新闻背景 来源:辽沈晚报)随着曹操高陵被确认,彭山莲花村一些村民称当地有刘备墓后,阆中张飞墓葬是否真身、张.89年北影版《红楼梦》服装大鉴赏(一)? 点击下面的音频欣赏:夜幕降临,远方偶见时现的火烧云和着风吹草低的声音。草原的夜,开始了。一段清澈流缓的音《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这部巨作已被中国艺术家多次以多种形式搬上银幕,相比之下,谢铁骊的这次尝试最点击箭头所指蓝字: 老歌回放→再点:关注,即可留言为亲朋好友点歌!交流请联系微信:gjl268? 点击下面的沈振新饰演者张伐,2001年逝世。团政委的饰演者康泰,1985逝世。师政委的饰演者高博,1992年逝世。 师全新的视觉体验,游走于虚拟与现实之间。一个私人订制的3D影院,震撼的沉浸式游戏体验,360°全景模拟,智能手? 点击下面的音频欣赏: 《漩涡里的歌》峨嵋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主演:潘虹、赵尔康、杨雅琴。点击左下方电影故事:根据吴强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1946年初冬,蒋介石帮对华东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疯狂进攻。人民解放军某点击下方的视频欣赏:黑白故事片《红日》,上海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导演:汤晓丹;主演:张伐,高博,中叔皇来源:生命时报(ID:LT0385)看看幸福的新郎官在吃饺子春节期间,电视剧《新星》在全国打响了。观众的来信雪片般地飞到李向南扮演者周里京家十四  中医认为枸杞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一年四季长期服用,可以强身健体。那么,枸1982年2期 封面:《牧马人》女主角丛珊1982年2期 封底:栗原小卷来上影参观时赠影此片根据普希金的同名原著改编。男猪脚是著名的靓仔小生斯特里热(仁)诺夫,他还主演了《白夜》、《牛虻》,《黑桃1982年1期 封面:《子夜》1982年1期 封底:《阿Q》82年1期8来源:中国新闻网(ID:cns2012),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洗头发作为日常头发护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百变神偷》《百变神偷》《百变神偷》《百变神偷》《在希望的田野上》周里京在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中饰演赵蒙生周里京,1954年生,浙江绍兴人,生于北京。18岁进入甘肃省话剧团任演员,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现在五六十岁的同龄人们日常津津乐道的未必是日常生活中的得失喜乐。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却在不经意间时常追怀着自己电影剧照海报——红灯记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免费关注“老电影里的那些事”,一起重温上世纪的经典老电影。《智取威虎山3D》是徐克执导来源:马德(ID:made1668)作者:马德  单位,就是这么一个方正的盒子。一辈子的悲喜,一辈子的荣辱,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免费关注“老电影里的那些事”,一起重温上世纪的经典老电影。《电影画报》是一本非常精美的【江青点名导《智取威虎山》】
1968年11月,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剧组从上海来到北京“报到”,全国第点击下面的音频欣赏电影《追捕》是根据小说《穿越激流的人》改编。改变后的电影在情节上更加跌宕起伏;该片摄制于一电影剧照海报——智取威虎山来源:健康时报(ID:jksb2013)  这几天,朋友圈被一条不幸的消息刷屏,《天妒英才,上海36岁心内科  大伙儿都经常去逛超市,但是,你可注意到以下这些行为?  口香糖、电池、安全套这三种物品总是放在超市收银台ldygs268经典老电影,回味无穷!老电影是几代人弥足珍惜的宝贵记忆,“老电影里的那些事儿”带大家一起重温上世纪的经典老电影,一起回顾那个年代看电影的美好时光!热门文章最新文章ldygs268经典老电影,回味无穷!老电影是几代人弥足珍惜的宝贵记忆,“老电影里的那些事儿”带大家一起重温上世纪的经典老电影,一起回顾那个年代看电影的美好时光!我们这代人的教育经历(上)
一个人的成长,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关,与他的自身秉赋有关,与社会风俗习惯有关,与他的教育经历,也有很大关系。在古代社会,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人生观世界观,更多的是来自社会风俗,以及家里长辈的言传身教。而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人生观世界观,更多的是来自学校教育。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教育,培养不同的国民。换句话说,你今天按这种方式思考问题,理解人生,并非完全是由你的天性决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由你的教育经历决定的。好的教育经历,培养出良善的国民,建设出良善的社会。不好的教育经历,培养出野蛮的国民,建设出一个野蛮的社会。
我的这篇文章,主要谈谈我的教育经历,以及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我对自己教育经历的一些反思。希望对年轻人正确认识现有的教育,尽量减少教育对你们的误导,有所帮助。
一,小学阶段:毛式教育的疯狂扭曲
我出生于1966年。那一年,正好发生文化大革命。在这以前十多年,中国的教育,已经被毛泽东作了彻底的改造。民国时代的教师,有的被关押,有的被批斗。而文化不高、甚至中学也没有读完的一些人,由于政治苗子正,三代贫农出身、五代贫农出身,被吸收到教师队伍。教师与其说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来教学,不如说是根据上面的文件指示来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说错了,不是闹着玩的。这使教师的工作,处于惶恐之中。教材的内容,批判旧社会,从古代的奴隶社会一直批判到蒋介石,歌颂毛、歌颂党、歌颂苏联老大哥。
也就是说,五十年代到学校接受教育的人,与五十年代之前接受教育的人,已经不一样了。以前的教育,多多少少还是独立的,现在的教育,完全为政治所绑架。以前的教育,讲的是做人的道理,现在的教育,讲的是政治道理。以前的教育,劝说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现在的教育,劝说人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这种教育模式,是从前苏联搬过来的。前苏联模式的教育,是好是坏?印度伟大的文学家泰戈尔,三十年代曾经对苏联进行考察。考察过后,泰戈尔发表了这样的评论:“他们把教育变成一种模子,而按照模子铸造的人性是不存在的……如果科学理论不与活生生的人的头脑相结合,那么,总有一天不是这种模子破产,就是人的头脑僵化,而且人还会变成会动的木偶。”
当我于1972年踏进小学校门时,这样的毛式教育,已经进行了二十多个年头了。
回顾我的小学生活,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几桩事:
教材内容,误人子弟。语文课、品德课,基本上是毛语录、人民公社好、旧社会苦、美国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记得小学语文,有以下文章:《宁死不屈的李敏》、白毛女,《半夜鸡叫》、方志敏《清贫的生活》、《草原小姐妹》、《刘胡兰》、东郭先生和狼、收租院的故事、董存瑞、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雷锋的故事。这些文章,从小在孩子心中,播下仇恨的种子。那么小的孩子,才七、八岁,就对他们进行仇恨教育,这是非常不应该的,是在摧残他们的人性。最近几年,互联网上资讯发达,不断有人在互联网上披露:当年小学生课文中的故事,大多是虚假的。如大地主刘文彩的收租院,如白毛女,如《半夜鸡叫》。一些人用假的、虚构的东西,来教育孩子,是不厚道的。但是,由于当时缺乏其它的信息,孩子们信以为真。慢慢地,孩子的是非观、历史观,就遭到了歪曲。
附录(一):【课本,告诉我们只有斗争与仇恨】我们小时候的课本,“王二小”让我们仇恨日本;“刘胡兰”让我们仇恨国民党反动派;“高玉宝”让我们仇恨地主阶级;“刘文学”让我们警惕暗藏的坏人。小的心灵里全是仇恨,最后,领袖一挥手,我们都当了红卫兵!
附录(二):【孙云晓谈莫言童年】成年人的许多缺陷都与童年教育的缺陷有关,这是今晚与著名作家莫言聊天的感悟。我们一起出席接力出版社成立20周年的社庆活动,莫言告诉我说,他小时候受仇恨教育很多,缺乏爱的教育,因此长大后对于爱的表达就很困难。我深有同感,因为我童年缺乏美的教育,在美面前常常自惭形秽。
中国古代的诗词多么美!李白的诗,杜甫的诗,苏东坡的词,《诗经》的诗句,王维的《鸟鸣涧》,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脍炙人口,令人留恋。但我读小学时,小学课本的古代诗词,非常之少,几乎没有。我是读高中时,买到《唐诗三百首》,才开始接触到中国古代的较多诗词的。从此,我对中国古代诗词,爱不释手。而在中国古代,一个人读了几年小学,是会背诵上百首、甚至更多诗词的。
小学的课本里,没有民间故事,没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七、八岁的孩子,是多么想读到这方面的文章啊!孩子时,如果有哪位大人,能够给我讲民间故事、童话,我总是听得全神贯注。若干年后,我当上了父亲。到外地出差,逛新华书店时,看到一套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写的《绿野仙踪》,四卷本,五十余元。我毫不犹豫地把它们一起买了下来。这套《绿野仙踪》,陪伴了我孩子的童年,给我孩子带来许多快乐。
从小学课本上,学不到多少文化,学不到多少做人的道理。这些小学课本,后来统统作为破烂,被卖掉了。我至今没有任何心疼。因为值得回味的文章,实在不多。
可是我的小学生活,是不是只有不好的一面?也不是。下面就谈谈我小学生活,好的一面。
当时的中国,还不是应试教育。农村子弟读书,主要是为了识字,不必特别用功。因家长也不指望孩子多读书,一是家庭需要帮手,二是读书毕竟需要花些钱,而当时的家庭,普遍缺钱,三是当时大学招收,是推荐的,成绩好,如果不为当地干部青睐,仍然难以被大学录取。因此,大部分同学,读书不是很认真的。老师布置的作业,数量也十分有限。学校也不会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补课。所以,同学们的课业负担,是轻的。礼拜六、礼拜天,或者寒假暑假,就是我们这些孩子的时间。有的到山上捡野菜,有的到海里捡海螺,有到田间捉泥鳅,有的在家里制作玩具。在我们家乡的不远处,有条小河,河流干净。一到天气炎热,就有许多小孩子,到河里游泳。当然,我们也会帮助大人,干一些农活。如割稻,翻地,插秧,给自留地上的蔬菜浇水之类的。我读书时,干这些农活,还是勤快的,至今还得到我母亲的表扬。功课轻松,使我们的天性可以得到较自由的舒展。相比之下,当今这个时代的小学教育,学生的课业负担,则要重了许多。这对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孩子,很不公平。而且小学生整天关在教室、房间里,不能到大自然蹦蹦跳跳,这不利于人的天性。
在众多的小学同学中,我是好学的。别人玩的时候,我往往把时间用来读书。庭院里,常常响起我旁若无人的读书声。那里农村没有电灯,用的是煤油灯。我不但白天认真读书,而且到了晚上,也常常点着煤油灯读书。即使严冬时分,也是这样。我身边的同学,有的因为成绩不大好,留级了。有的中途退学。我一直读下去。我所在班级的二十多个小学同学,考上初中的,只有四、五个,考上高中的,只有两个。这也说明,学习与一个人的天性有关,与一个人的坚持有关。当然,与我父亲、母亲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二,七年中学时光:一群探求知识的农家孩子
我的中学阶段,略长了一些。初中三年,高中两年。补习一年,以较高的分数上线,因为志愿填写不当,未被大学录取。于是再补习一年,考上大学本科。
1977年,考上初中。我所在的那所初中,校风较好,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还过得去。这为我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又以较好的成绩,考上高中。当时,我所在的区,只招收一个高中班,五十人。而中考考生有三、四百余人,淘汰率是高的。许多平时成绩不错、人也聪明,但初三那年学习不够抓紧,或者中考时发挥不好,结果没有考上高中,成为他们的遗憾。
我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中国的政治气候风云突变。先是1976年,毛去世。毛选了华国锋当接班人。他觉得华这个人,老实、可靠,不会否定他的文化大革命。却没有想到,华继承不到一个月,就把毛的老婆江青及其同党,统统抓了起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两年之后,华靠边,邓小平掌握了党政军大权。邓小平上台之后,做了几件事。如提出黑猫白猫论,如恢复高考,如搞计划生育。
1977年,中国实行文革以来的第一次全国高考。据称,当年参加全国高考的人,有570万,是历史上所罕见。许多人,在这届高考中,脱颖而出。如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高考,为许许多多平民子弟改变自己的命运,提供了机会。由于高考的恢复,我们这些平民子弟的学习,有了动力。学校的工作,也有了目标。
现在,恢复高考有了35年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的高考,很大程度上已经变味了。使高中教育误入歧途,除了分数,别的什么都不重视,别的什么都只是形式。这是非常不应该的,是我所坚决反对的。
回忆我的中学时光,有几件事,给我印象最深。
——生活朴素。
大多数同学,家庭还是贫苦的。穿的是土布衣服。吃的菜,往往是家里带来的:虾米、感鸭蛋、咸菜之类。为了省点钱,每星期从学校回家、或者从家里返校,都舍不得坐车,而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小路。
——喜欢看电影。
离高中不远的地方,有个军埕。每到周末,都要放电影,士兵可以看,老百姓也可以看。当时看的电影,有《庐山恋》、《张铁匠的罗曼史》、《他俩和她俩》、《一双绣花鞋》、《戴手铐的旅客》、《画皮》、《傲蕾一兰》。有时,离学校三、四公里的地方有电影,我们也约几个同学,到那里看电影。电影,给我们的高中生活,增添了不少美好色彩。
除了看电影之外,我们还有其他方面的娱乐。如登山比赛,如联欢晚会,如看女排夺得三连冠。印象较深的一次,是高中毕业之际,许多同学聚集在一起相约到自己家玩。我记得,有十来个同学,参加了这次活动,晚上就住在同学的这中,使他们的父母,忙得不亦乐乎。而我们自己,却玩得十分尽兴,快活着象孩子似的。
——流行音乐。
在六、七十年代,中国流行,都是红色的歌曲,对毛歌功颂德之类。八十年代初,社会逐渐开放,民智逐渐觉醒,人们对六、七十年代的这些红色歌曲,已经厌倦了。这时,港台音乐传到了大陆,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波校园音乐热。电影要插入流行歌曲,广播在播放流行歌曲,街道也有人在卖流行音乐的歌词、歌谱。喜欢流行音乐的同学,就要设法弄到这些歌词、歌谱,与其他同学一起学唱。文娱委曲,也要利用班会课,教我们同学唱当时的流行歌曲。当时我们经常唱的流行歌曲,有《北国之春》、《泉水叮当响》、《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幸福在哪里》、《外婆的澎湖弯》、《绿岛小夜曲》、《童年》、《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牡丹之歌》、《军港之夜》,等等。与红歌相比,这些八十年代的流行音乐,清纯、欢快、明朗、富有生活情调,这正是我们八十年代年轻人所向往的精神境界!
——勤奋学习。
初中和高中,同学们都是农家子弟,学习是勤奋的。我在初中时,学习认真是出名的。以至初中毕业后多年,仍然有一位老师,在他的学生面前,讲述我如何好学的事迹,勉励他的学生向我学习。我还尝试用我自己的方式,因式分解,并编了自己设计的一本习题集。有一位高中同学,母亲身患重病,对他的打击很大。但他仍然努力学习,结果考上了杭州大学。这也是我所在的那所高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应届生。有一位同学,在自己的书房写下座右铭:“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里秦关终属楚”,勉励自己,发愤图强,志在必得。午间,或晚间,走廊上,操场上,都有同学们读书的身影。晚自修,教师没有下班,但仍然坐满了同学,在教室安静地读书。当时的复习资料,十分稀少。同学们做的,更多的是老师布置的练习。
——教学内容仍然落后。
语文教材,初中时还是落后的,(初一时的语文教材部分篇目:一,毛主席词二首(4页)二,毛泽东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讲话.(4页)三,毛主席关怀警卫战士学文化(5页)四,跟随周恩来总理的外出(7页)五,华主席登上了天安门(4页)六,华主席和我们在一起(6页)七,批判江青的文章(5页)八,毛主席的一封信(4页))。初三开始,语文课本开始有了一些进步。选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中外文学佳作。高中的语文课,选进了更多有文学水准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刘鹗的《明湖居听书》。孟子的文章,选入了两篇。其中一篇是《生,我所欲也》,充满凛然正气!体现出儒者把仁义看得比什么都重的铮铮气节。更多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则没有选入。如诗经的《关雎》。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当时的中国文化界,仍然把徐志摩当做反面人物来批判教师的上课,往往从阶级斗争思维,来解读上面的文章。结果不可避免使学生的思维,遭到束缚。
每学期的中学语文课本,都选入了至少两篇鲁迅的文章。六年时间,读了《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拿来主义》、《呐喊自序》、《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十多篇文章。数量之多,远非其他近现代作家相比。鲁迅在中共意识形态中地位之高,可想而知!我也曾经认为,鲁迅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文学家、思想家,直到最近一些年,我才逐渐意识到,鲁迅的思想,从总体上说,是不可取的。是我们民族思想文化的负面资源。一个叫郭宇宽的学者说:“鲁迅的什么‘痛打落水狗’,‘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之类的议论文章,我觉得少儿不宜,出版社应该注明‘需在家长辅导下阅读’,这些代表这一种以文明为伪装的最暴戾阴暗的心理负能量宣泄,是文化大革命的审美基础。对缺乏阅历和但又想追求个性和叛逆的年轻人,蛊惑力尤其大”,我赞成他对鲁迅的这个评价。这几年,许多人提议,应该把鲁迅的文章,从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撤出。我支持他们的提议。把鲁迅的文章,从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撤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中国国民素养的提高,是有利的。
教材的落后,集中体现在历史课、政治课这两门课程上。历史课,充满着谎言。政治课,充满假大空。历史课,在义和团事件中,只讲八国联军的过错,但中国这方面滥杀洋人,引起八国联军侵华,却避而不谈。对二十年代的国共分裂,只讲国民党这方的过错,但自己这方农民运动的过火,却只字未提。抗日战争中,把蒋介石及其国民党,说成是投降派,这完全不符合真正的历史。思维方式严重僵化,把采取暴力手段对待统治者或侵略者的,都讲成是英雄。把采取和平手段对待统治者或侵略者的,都讲成是懦夫,宋江与甘地,就这样遭到丑化。历史课本充满阶级斗争思维,生动、具体的人性被肢解得面目全非。政治课,充满着姓社姓资的思维。把宗教说成是人类文明的糟粕,不懂得宗教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智慧,不懂得一个文明的社会,必然充分尊重国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现在知道,政治课和历史课这两门课程,严格来说,不是教育,而是洗脑。这两门课程,对我们这代人的精神毒害,对我们这代人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是大的,无论如何都不应低估。可悲的是,二十年过去,我们的历史课程与政治课程,仍然没有大的进步,仍然在毒害着更多的年轻人。
附录(一):【历史教科书充满谎言】en1234
从前一直认为:日本鬼子是被八路打跑的,老蒋消极抗战;美国人民受苦受难、台湾人民水深火热、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民没有解放;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美国当年是在侵略朝鲜;邱少云忍受火烧一动不动;黄继光能堵住枪眼;周扒皮半夜鸡叫……现在才知道这些或是根本不存在或是被篡改。
附录(二):5月5日,李先念的女儿李小林接受凤凰卫视节目《问答神州》的专访,当主持人问到李小林对于美国的印象的问题时,李小林说我们小时候所受的这种教育是越南战争再往前是朝鲜战争,就觉得美国人很残忍,但在75年开始接待美国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时,觉不像我们所看到的宣传那个样子,他们非常善良、有礼貌、有教养。
附录(三):【张千帆教授谈马克思的错误】马克思的最大错误不仅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的意识对物质的决定性反作用,而且在“存在决定意识”的框架下,通过把活生生的人绑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经济发展“铁律”上,使人完全物化并丧失道德主体性和进取心。这套“唯物”至上的理论夸大经济体制的作用,让只是人类活动一部分的“经济”吞噬了整个人,把人看成是无法超越经济利益的动物,把道德等“意识形态”作为完全寄生于“经济基础”之上的附庸。
附录(四)张雪忠:思想强制和洗脑教育的害处怎么强调都不过份:1、它使人习惯于高谈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东西,从而毒化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氛围;2、它使人们对学习(这本是极有意义的事)产生了厌恶感,从而摧毁了整个社会求真求知的动力;3、它浪费了人们的大量时间和资源,这些时间和资源本可用于做真正有益的事。
我中学时代的老师,都是在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他们没有受市场经济冲击,对名利没有像今天那么看重,对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他们的经济报酬较低,但他们也总是任劳任怨。他们自己诚实对待学生,也希望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今天当教师的,坦率地说,很难做到这一点了。但那时的高中教师,也有他们的不足之处。他们很少读过中外文学名著。他们很少读过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他们大多是无神论者、进化论者。他们的家里,除了教科书、教参之外,其它方面的书籍,并不多。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我在读补习班时,有一位数学老师,对中国古代诗词很感兴趣。那个年代的中学教师,阅读不多,与他们本身就是在毛时代接受教育有关。与五、六十年代一波接一波的政治运动有关。也与当时出版业不发达、新华书店的书籍还十分缺乏有关。
由于阅读面有限,那些中学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其它方面的补充不多。只传授知识,不培养思想,不启迪智慧,是我们那个时代教师教学的一个特点,或者说,是我们中学时代的一个遗憾。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电影戴手铐的旅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