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纯水制取设备、干燥、吸收HCl的实验装置,为什么②和①之间不需要加一个防倒吸的装置?

(2012o汕头二模)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装置①测定化学反应速率B.装置②制取并吸收HClC.装置③制备纯净的NH3D.装置④比较MnO2、Cl2、S的氧化性_百度作业帮
(2012o汕头二模)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装置①测定化学反应速率B.装置②制取并吸收HClC.装置③制备纯净的NH3D.装置④比较MnO2、Cl2、S的氧化性
(2012o汕头二模)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装置①测定化学反应速率B.装置②制取并吸收HClC.装置③制备纯净的NH3D.装置④比较MnO2、Cl2、S的氧化性
A.可根据收集一定体积所用时间测定反应速率,该实验可用于测定反应速率,故A正确;B.盐酸易挥发,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可用于制备少量氯化氢,由于氯化氢易溶于水,该实验可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故B正确;C.氨气不能用氯化钙干燥,且得到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故C错误;D.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不能用于比较氧化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AB.
本题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氨的实验室制法;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问题解析:
A.可根据收集一定体积所用时间测定反应速率;B.盐酸易挥发,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可用于制备少量氯化氢;C.得到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D.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当前位置:
>>>双球洗气管可用于去除杂质、气体干燥、气体吸收(能防止倒吸)等实..
双球洗气管可用于去除杂质、气体干燥、气体吸收(能防止倒吸)等实验操作.如图是用水吸收下列某气体时的情形,根据附表提供的数据判断其中最容易被水吸收的气体是(  )附:表1&&四种气体的溶解度表(20℃、101kPa)
&&1体积水约能吸收气体体积数
&&&&1A.Cl2B.HClC.H2SD.CO2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双球洗气管可用于去除杂质、气体干燥、气体吸收(能防止倒吸)等实..”主要考查你对&&常见仪器和装置的用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常见仪器和装置的用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
&& “万能瓶”是最普通但很重要的一种仪器,它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果我们知道了,它的诸多功能,解答试题时就会得心麻手,事半功倍。“万能瓶”在化学实验中有以下一些功能:1.洗气(长进短出) 当制得的气体不纯时,或者要埘气体进行除杂时,都要想办法去掉杂质气体,这就是所谓的“洗气”,洗气瓶内装有吸收杂质的液体,混合气从长端进、短端出 (即长进短山或深入浅出)。如除去CO中混有的 CO2和水蒸气,应先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混合气体从A端进,两次洗气后CO从B端出(如图)。 2.集气(贮气) 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如图所示):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O2或CO2等),气体从a端通入,空气从b端导出。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等),气体从b端通入,空气从a端导出 ②排水法收集气体(如图所示) 瓶中盛满水,气体从b端进,水从a 端出。 3.量气(短入长出。如图所示) 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a端进入,b 端接一个量筒,通过测量量筒内水的体积从而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若气体能与氧气反应,可在瓶内水面上加一层油。4.验气(检验或证明某气体,如图所示) 瓶内装有验证某气体所需试剂,检验时必须要有现象。气体流向是:长进短出,即a进b出。如检验CO中是否混有CO2,应通过Ca (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5.安全瓶(长入短出,如图所示) 点燃可燃气体时,瓶内装少量水,将点燃的气体与发生装置产生的气体分隔开。&6.制取气体(如图所示) 打开橡皮塞装入固体,液体从b端流人(注意:瓶内的液面要液封b导管口)后立即夹紧橡皮管,产生的气体从a导管导出。如制取O2或CO2。实验方案设计的几种方法:1. 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使实验设计中的一种基本思路,有利于实验现象的对比,有利于推理论证结论。如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下图进行实验。2. 控制变量实验设计:一个问题常常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为了研究每一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常常采取控制变量法逐个检验,每一个现象只说明一个问题,换一个条件再检验其他因素的影响。综合各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作出综合性的判断,如课本上燃烧条件实验设计和铁的生锈条条件设计是控制变量实验设计。解答实验设计题的方法技巧:(1)解答实验探究题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基本知识,懂得操作的一般步骤和原理,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制备原理和变化规律。同时要读懂题,明确实验目的,充分利用题中所给信息(如装置、药品、题干中描述的目的等),分析题意设计相关的猜想(假设),提出问题,设汁实验的程序,再分现象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启示、解答实验题还应具备整体、全局意识,即审题时要先统观全局,逐字逐句把整道题审读一遍再细致地读懂每一步要求,这样才能在答题时少丢分或不丢分。 (2)实验方案设计题的解答思路与方法 ①明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弄清题给的新信息。 ②选择仪器、药品——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③设计装置、步骤一一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④记录现象、数据一一一全面、及时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现象。 ⑤分析得出结论一根据实验的观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实验的典型装置:(1)防倒吸装置:在水中溶解性很大的气体(如HCl,NH3等),特别要注意防倒吸(如下图所示)(2)防污染装置:燃烧法,吸收法,和袋装法(3)气体的测量装置(4)干燥除杂装置(5)启普发生器原理反应装置(6)常见的电解水装置
自制电解水装置:(1)用一个大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高8~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用镀铬曲别针伸直一段由塞子上扎出,在瓶塞露头处连接导线,做成电解槽如下图I。(2)也可用普通玻璃杯(或烧杯)作电解槽。把硬导线跟镀铬曲别针用焊锡焊牢,导线用塑料管套起来,管口可以用蜡或沥青封住。把做好的电极同定在一块木板上,如图Ⅱ,电极的硬导线可以架在玻璃杯(电解槽)的壁上,集气管倒放在木板上。其他电解水装置如下图。&物理性质: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3.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化学性质: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1. 物理性质:(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4)密度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 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3)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提供氧元素的性质 (4)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夺取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的性质,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即还原剂)有 H2、CO、C。(5)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性质: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6)稳定性物质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自身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的性质,如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7)风化结晶水合物(如Na2CO3·10H2O)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结晶水的性质。
发现相似题
与“双球洗气管可用于去除杂质、气体干燥、气体吸收(能防止倒吸)等实..”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709162794157223113359270022542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A.装置甲可用于做HCl喷泉实验B.装置乙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倒吸C._百度知道
A、由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装置甲可用于做氯化氢喷泉实验,故A正确;B、装置乙不可由于吸收氯化氢气体,应该把苯改为密度比水大的四氯化碳,且导管要插到四氯化碳液体中,才能防止倒吸,故B错误;C、用固体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加热可以制取氨气,装置丙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的氨气,故C正确;D、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装置丁的左侧导管口进气可收集二氧化碳等气体,故D错误;故选AC.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喷泉实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收集C2H4、HCl、SO2等气体B.装置②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C.装置③可用于吸收NH3、SO2、HCl等气体,并防止倒吸D.装..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收集C2H4、HCl、SO2等气体B.装置②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C.装置③可用于吸收NH3、SO2、HCl等气体,并防止倒吸D.装置④可用于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C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2013秋o椒江区校级月考)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得到黄绿色气体.甲、乙两个同学分别采取上述反应原理,各制取一瓶氯气,并用其验证Cl2与水反应产物的性质.甲、乙同学采用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中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2)对于乙同学的实验装置,要停止实验,其操作顺序是____.①停止加热②取出集气瓶盖好③将导管加装防倒吸装置后伸入到烧碱溶液中(3)甲、乙两同学分别向收集到的氯气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后分成两份,均做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记录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操作][现象][结论][①][加品红溶液][溶液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②][][有无色气泡产生][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请你填写下表,评价甲、乙同学实验①、②的结论(填合理或不合理):{[实验序号][甲][乙][①][][][②][][]}若不合理,理由是____(4)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均发现: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不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甲、乙两同学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a.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通入HCl气体,加热b.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c.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d.MnO2与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e.浓硫酸与NaCl固体、MnO2固体混合,加热①实验b的目的是____;实验c的目的是____.②实验现象:a、c、e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____.-乐乐题库
& 氯、溴、碘的性质实验知识点 & “(2013秋o椒江区校级月考)1774年...”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2013秋o椒江区校级月考)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得到黄绿色气体.甲、乙两个同学分别采取上述反应原理,各制取一瓶氯气,并用其验证Cl2与水反应产物的性质.甲、乙同学采用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中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对于乙同学的实验装置,要停止实验,其操作顺序是②③①&.①停止加热&&②取出集气瓶盖好&&③将导管加装防倒吸装置后伸入到烧碱溶液中(3)甲、乙两同学分别向收集到的氯气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后分成两份,均做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记录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操作&现象&结论&①&加品红溶液&溶液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②&加入NaHCO3粉末&有无色气泡产生&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请你填写下表,评价甲、乙同学实验①、②的结论(填合理或不合理):实验序号&甲&乙&①&&&②&&&若不合理,理由是因为甲同学收集的氯气中含有大量的氯化氢杂质,溶于水时也会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而产生气泡&(4)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均发现: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不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甲、乙两同学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a.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通入HCl气体,加热b.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c.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d.MnO2与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e.浓硫酸与NaCl固体、MnO2固体混合,加热①实验b的目的是探究氯离子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c的目的是探究氢离子浓度对反应的影响&.②实验现象:a、c、e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氢离子浓度的大小&.
本题难度: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2013秋o椒江区校级月考)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得到黄绿色气体.甲、乙两个同学分别采取上述反应原理,各制取一瓶氯气,并用其验证Cl2与水反应产物的性质.甲、乙同学...”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1)盐酸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2)按照实验操作安全及尾气处理要求:乙同学停止实验应先取出集气瓶,将多余的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最后停止加热;(3)甲同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因为氯化氢具有挥发性,所以收集的氯气中含有大量的氯化氢,氯化氢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对氯水成分的检验造成干扰;乙同学制备的氯气中无氯化氢不会对氯水中的氯化氢的检验造成干扰;(4)①氯化钠固体电离产生氯离子,加入氯化钠固体,改变氯离子浓度;硫酸电离产生大量氢离子,加入浓硫酸实际改变氢离子浓度;②依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解答】解:(1)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先停止加热容易发生倒吸,所以乙同学的实验装置,要停止实验,其操作顺序为:先取出集气瓶,将多余的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最后停止加热;故答案为:②③①;(3)甲同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因为氯化氢具有挥发性,所以收集的氯气中含有大量的氯化氢,氯化氢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对氯水成分的检验造成干扰;乙同学制备的氯气中无氯化氢不会对氯水中的氯化氢的检验造成干扰;故答案为:实验序号&甲&乙&①&合理&合理&②&不合理&合理&因为甲同学收集的氯气中含有大量的氯化氢杂质,溶于水时也会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而产生气泡;(4)①b加入氯化钠固体,改变氯离子浓度;c加入浓硫酸,改变的是氢离子的浓度;故答案为:探究氯离子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探究氢离子浓度对反应的影响;②a、c、e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出影响氯气生成与氢离子浓度大小有关,故答案为:氢离子浓度大小.
【点评】本题为实验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反应的原理,实验设计的目的是解题关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013秋o椒江区校级月考)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得到黄绿色气体.甲、乙两个同学分别采取上述反应原理,各制取一瓶氯气,并用其验证Cl2与水反应产物的性质....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与“(2013秋o椒江区校级月考)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得到黄绿色气体.甲、乙两个同学分别采取上述反应原理,各制取一瓶氯气,并用其验证Cl2与水反应产物的性质.甲、乙同学...”相似的题目:
为探究Cl2和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Na2SO3粉末与70%的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采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已知SO2的溶解度比Cl2大40倍,在此实验中,E仪器的作用是&&&&;发生装置B应选择以下三种装置中的&&&&(填序号)(2)资料显示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同时通入H2O中恰好反应生成两种酸,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为了不影响产物的检验,小组成员认为上述整套装置有一处不合理,应在&&&&装置之间(填代号)连接一装置,请在装置图右边的方框中画出简易装置图,并注明装置中盛有的试剂.(4)已知干燥的SO2和Cl2在活性炭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液态的SO2Cl2,反应的方程式为:SO2(g)+Cl2(g)?SO2Cl2(l)△H=-97.3KJ/mol;SO2Cl2溶于水得到的产物与上述实验结果相同.①为了提高上述反应中Cl2的平衡转化率,下列说法合理的是&&&&(填序号)A、缩小容器体积&&&&B、使用催化剂&&&&C、增加SO2浓度&&&&&&D、升高温度②已知20℃时,AgCl的溶解度为1.5×10-4g,Ag2SO4的溶解度为0.796g,则SO2Cl2溶于水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稀溶液时,最先产生的沉淀是&&&&.
为了探究HClO的漂白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1)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从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为了确证是HClO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你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3)烧杯中溶液所起的作用是&&&&,烧杯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为保证实验安全,当氯气以每分钟1.12L(标准状况)的流速匀速通入时,若实验需耗时4分钟,小烧杯中盛2moloL-1的NaOH溶液的体积至少应为&&&&mL.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1)提出问题:Fe3+、Br2哪一个的氧化性更强?(2)猜想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上述现象不是化学反应所致,溶液呈黄色是Br2所致.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上述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溶液呈黄色是Fe3+所致.(3)设计实验并验证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B.CCl4C.无水酒精&&&&D.KSCN溶液请你在下列表格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选用试剂实验现象方案1①&&&&②&&&&方案2③&&&&④&&&&(4)应用与拓展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013秋o椒江区校级月考)1774年...”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实验室进行有关卤素性质实验时有以下有关操作,其中所用装置正确的是(  )
2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3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1)提出问题:Fe3+、Br2哪一个的氧化性更强?(2)猜想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上述现象不是化学反应所致,溶液呈黄色是Br2所致.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上述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溶液呈黄色是Fe3+所致.(3)设计实验并验证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B.CCl4&&&&C.无水酒精&&&&D.KSCN溶液请你在下列表格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选用试剂&实验现象&方案1&①&&&&&②&&&&&方案2&③&&&&&④&&&&&(4)应用与拓展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013秋o椒江区校级月考)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得到黄绿色气体.甲、乙两个同学分别采取上述反应原理,各制取一瓶氯气,并用其验证Cl2与水反应产物的性质.甲、乙同学采用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中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2)对于乙同学的实验装置,要停止实验,其操作顺序是____.①停止加热②取出集气瓶盖好③将导管加装防倒吸装置后伸入到烧碱溶液中(3)甲、乙两同学分别向收集到的氯气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后分成两份,均做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记录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操作][现象][结论][①][加品红溶液][溶液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②][][有无色气泡产生][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请你填写下表,评价甲、乙同学实验①、②的结论(填合理或不合理):{[实验序号][甲][乙][①][][][②][][]}若不合理,理由是____(4)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均发现: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不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甲、乙两同学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a.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通入HCl气体,加热b.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c.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d.MnO2与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e.浓硫酸与NaCl固体、MnO2固体混合,加热①实验b的目的是____;实验c的目的是____.②实验现象:a、c、e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013秋o椒江区校级月考)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得到黄绿色气体.甲、乙两个同学分别采取上述反应原理,各制取一瓶氯气,并用其验证Cl2与水反应产物的性质.甲、乙同学采用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中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2)对于乙同学的实验装置,要停止实验,其操作顺序是____.①停止加热②取出集气瓶盖好③将导管加装防倒吸装置后伸入到烧碱溶液中(3)甲、乙两同学分别向收集到的氯气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后分成两份,均做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记录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操作][现象][结论][①][加品红溶液][溶液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②][][有无色气泡产生][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请你填写下表,评价甲、乙同学实验①、②的结论(填合理或不合理):{[实验序号][甲][乙][①][][][②][][]}若不合理,理由是____(4)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均发现: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不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甲、乙两同学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a.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通入HCl气体,加热b.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c.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d.MnO2与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e.浓硫酸与NaCl固体、MnO2固体混合,加热①实验b的目的是____;实验c的目的是____.②实验现象:a、c、e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