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部》水浒传读后感五百字字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 ?页码:204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 ?ISBN: ?条形码: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 ?页码:204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 ?ISBN: ?条形码: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探险与发现丛书
人类自远古以来,就在未知事物的召唤下,凭着难以来满足的好奇心和大无畏精神,开始向远方探险。谁是最早的探险家?什么是“科学探险”?希腊、中国和阿拉伯探险家们的见闻是怎样流传至今的?希罗多德、莱夫?埃里克森、库克与洪堡等人的发现,又是怎样为确定已探明的地区或大陆的疆域做出了贡献?本书将对这些问题提供清晰而有文献依据的问答;并将沿着历史的足迹,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引领我们置身于勘探世界和宇宙的可歌可泣的史诗之中,直至进入人类等三个千年的开端。
西望天山(代序)引语、出发动机一、甘新驿道首途后二、武威城市乡村之一瞥三、各自为垒之乡居四、绕过张掖……
书摘自“九?一八”事变爆发,日人强占我东北四省以来,国人感于民族前途危机之日迫,始高瞻远瞩,转移目光于边疆方面;于是“开发西北”呼声洋溢云表。昔梁任公(启超)有言:“沿海膏腴,群虎竟噬,一有兵事,则江浙闽粤,首当其冲,不及五载,悉为台湾,割弃仓卒,呼号莫闻?虽有坚锐,只增盗粮;虽有智勇,束手坐毙。然则居东南而谈富强,其犹过屠门大嚼,虽稍快意,终不得肉。惟西北腹地,远距海岸,外迹尚罕,地利未辟,垂涎稍迟;而矿脉之盛,物产之饶,随举一省,皆可自立。”
左宗棠亦云:“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匪特甘陕晋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西北为我国堂奥府库,新疆尤为中部屏藩,蒙藏依畀,读两氏言,已可概见。且新省在昔曾为东西文明之交易所,今后亦将重启其欧亚交通孔道之意义,土地辽阔,物产丰盛。面积凡二百五十五万一千七百四十一方公里,当中部十八省面积五分之二,较辽、吉、黑三省犹大倍半,较苏省大十四倍,较浙更大十五倍。人口数为二百五十五万一千七百四十一人。分布密度平均每方公里,始得一?五人(即每二公里三人)。若与苏省人口密度每方公里三十五人相比,则小至相差二百倍有奇,较浙亦小百三十一倍。以全国各县面积人口论,其中亦以新疆之塔城县最大,计二百三十四万四千六百一十八方恃里,以冀(河北)新镇县最小,计二百九十二方市里;人口最多为湘(湖南)邵阳县,共一百五十六万八千四百九十二人,新疆七角井设治局最少,仅九十五人。内地人口愈繁密,生计愈穷蹙;而新省则地广人稀,易启外人之侵略,情势岌岌,殆若朝不保夕。吾人际此河山破碎,边疆日蹙之秋,惩前毖后,不禁毛骨悚然!兹为亟图补牢,各尽职责计,本报特派记者,前往新疆视察,期以所得,贡献国人,以资确切认识边疆状况,并保开发计划之早日实现,想为亲爱读者所欢迎,抑亦西北人士所乐许赞助者也。P1-2
(作者:zjbk303404 编辑:kind887)
本文网址:
关于的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走进西部朗诵晚会串词正文
走进西部朗诵晚会串词
走进西部朗诵晚会串词
作者/编辑:佚名
走进西部 女:各位,各位来宾,晚上好! 男主持:各位朋友,各位来宾,晚上好! 女主持:这里是海边草屋朗诵情怀&,我是主持人 男主持:我是主持人&,。。。今天,有我和。。。共同为大家主持走进西部朗诵晚会 女主持:西部一片神秘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世界文化的瑰宝,这里有漓江晚秋、春城飞;这里也有大漠孤烟、塞外疾风。 男主持:、、、、,,内蒙。。。。当我们的唇齿间流过这些熟悉的名字,就仿佛置身于皑皑的山之上,仿佛走进了茫茫的沙漠,仿佛纵马飞驰于辽远的草原,& 女主持:今天就让我们带领大家走进西部,走进那片神秘的地方,领略西部的人文景致,感受西部的粗广和豪放,让我们一起走进西部去聆听西部的声音…… 开篇《西北望》 西部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一个充满着希望,飞翔着梦幻的土地,从奔腾的黄河到浩浩大漠,从苍翠的草原到茫茫戈壁,西部一个神奇的交响曲,西北望,望不尽大漠孤烟直,西北望,望不尽驼铃悠悠古道情,请听&《西北望》作者:王金山朗诵者: 1、望不尽的八百里秦川,秦岭巍峨,渭河滔滔,望不尽的八百里秦川一副缓缓展开的历史画卷。古道斜阳淹没了多少神奇的,谱写了多少悲壮豪放的乐章。秦川,生我养我的秦川啊,梦魂牵绕的八百里秦川。请听《八百里秦川》作者:歌吟有梦朗诵者:天蚕 2、一支浩荡雄壮的勇士深藏于厚重的黄土,一个帝王野心的燃烧埋葬于厚重的黄土。谁能破解这二千年的秘密?腥风血的浓烈依旧射穿了西部的黄昏和黎明。隆起的长城上狼烟早以散去,秦俑你在固守着什么?请听《秦始皇兵马俑》作者:歌吟有梦&朗诵者 3、一群茂盛的后生是一片沉默的黄土,沉默,沉默突然间红绸飘舞,脚步飞舞,黄土漫卷,一锤锣鼓铿锵,引起千鼓激荡,骤雨一样,旋风一样,火花一样,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这――就是安――塞――腰――鼓&请听&安塞腰鼓&作者:&刘成章朗诵者:雨音 《信天游》 4、何年何月,一首出塞曲碾断了羌笛、鼓角、琵琶苍凉的音韵,唱出了、、激情和抗争,一首古老的出塞曲激荡着新一代的人们用血性的刚强书写蛟龙的凌云壮志,书写塞外的未来。&请听&出塞曲&作者:楼兰朗诵:行云流 5、一个醉字怎么道的尽呼伦贝尔的,《》()。那山、那水、那云,是一副副流彩的画卷,是一首首悠扬的旋律,草原孕育了剽悍的呼伦贝尔人,赋予了多情呼伦贝尔人,请听《醉在呼伦贝尔》&作者&蔡铁英 6、大漠长风吹老了岁月的额头,吹皱了古老的歌谣。驼铃与孤烟舞蹈与流沙的冷漠中,大漠重重湮没了铺天盖地的黄巾黑旗,却湮没不了我们血脉奔流的旗帜。请听《大漠长风》&作者歌吟有梦朗诵者:大漠孤烟 7、九寨沟人间的仙境,绝美的画卷,114个海子114个美丽的情故事,九寨相连环环相扣,群山绚丽,流水多彩,水在树中流,花在水中开。请听节选片段《九寨情思》朗诵者:邀月共醉 歌曲《高原红》 8、你体验过戈壁的苍凉吗?你感受过大漠的苍茫吗?&大漠长风吹了一万年,也吹不倒一种生命顽强的,那就是一千年不死、死也一千年不倒&、倒也一千年不朽的胡杨&。请听《不朽的胡杨》作者:听诗醉雪&朗诵:子夜星辰 歌曲《最美还是我们新疆》 9、野马渡一个不能忘却的故里,&一个埋首豪饮,仰天长啸的野马。月夜持一盏渔火我在你不住的徘徊,化做一匹飞羽的野马,&将你飞越。请听&野马渡&作者:&松龄朗诵:如梦春秋 10、一段美丽的神话造就了一方的神圣,骆驼眼科尔沁草原上最美丽的眼睛,他目睹了科尔沁草原万年的沧桑,慰籍着科尔沁草原的万众生灵,骆驼眼你是我心中浓缩的草原,请听《骆驼眼》作者:一人朗诵:若耶夕夕 11、我爱恋着这片黄土,这片厚实而凝重的土地,萌动着生命的希望,我贫瘠而沧桑的土地呀!这一片被称为龙脊的土地,飞扬着我豪放的信天游,奔涌着我沸腾的热血。请听《我爱恋的黄土地》作者:碑林路人&朗诵:子曰& 歌曲《兰色大草原》 12、我是坚实、宽厚、壮阔的河床,日夜不停地向东方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我是躺倒的河床、屹立的河床、滋润的河床,叫钟情的众水投入我博爱的襟怀。请听《河床》作者:昌耀朗诵者;保尔 13、走进西藏,走进于天相连的圣地,雪域高原孕育了众多巍峨雄浑的山脉,亘古的冰川抚育了众多神圣波澜壮阔的河流,圣洁的雪莲洁白的哈达是你永远的图腾。请听《走向西藏》作者:逸野朗诵:苦咖啡 结束语:女: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我们的晚会就要落下帷幕了。 男:这次晚会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西部的作品,其中有我国著名作家的也有我们网络写手的文章,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视野为我们的晚会提供了的文字。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 女:是他们的文字让我们了西部,了解了西部,走进了西部。 男:美丽的九寨沟辽阔的呼伦贝尔雄伟的珠穆朗玛,还有大漠的胡杨,让我们感受到西部的魅力,领略到了西部的风情。 女:感谢所有的精彩演出;感谢所有嘉宾的出席;感谢所有朋友的聆听;感谢所有人员的。相聚总是短暂的,愿今夜相聚为我们架起的桥梁。 男:朋友们,今宵,今宵难忘。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愿我们更加多彩!真诚的邀请朋友们常到海边草屋来做客,把这里当做家,尽情地放飞梦想,畅叙友谊。 女:祝朋友们晚安!再会!
  〔走进西部朗诵晚会串词〕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走进西部朗诵晚会串词所属栏目:〖 尚无数据〗
  “走进西部朗诵晚会串词”相关:
  〖〗链接地址:
  范文提供的走进西部朗诵晚会串词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走进西部朗诵晚会串词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篇范文: 下一篇范文:
走进西部朗诵晚会串词相关范文《窃读记》读后感五百字_百度作业帮
《窃读记》读后感五百字
《窃读记》读后感五百字
 《窃读记》是我们新语文书的第一课,是台湾籍作家林海音所写的一篇文章.读完这篇课文后,我感触很深.  这篇课文朴实而又感人,以“窃读”为线索,以作者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的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作者对书的热爱和对书的渴望.  当我读到课文中主人公放学后匆匆地从学校离开赶到书店,急切地跨进店门,渴望知识的场景时,我被他感动了.我每天也是匆匆地离开学校,可心里想的是写完作业,玩一场电脑游戏该多好!  和书中的主人公相比,我是多么不知道珍惜时间.尤其是当我读到主人公在人群中读书的恐惧和在借雨天读书的快乐时,这时我想和作者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呀!我们现在的书店宽敞明亮,各种书籍应有尽有.而且所有书店都向我们敞开着大门,我们在那里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畅游在书的世界里.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呢?  因此,我要向冰心奶奶所说的:“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好书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谁拥有知识,谁就是精神上的富翁.我愿意成为精神上的富翁!《荒原之恋》书评、读后感汇报1-6
《荒原之恋》书评、读后感汇报1-6
1、《荒原之恋》:一部感人的书&&&&&&&&&&&&&&&&&&&&&&&&&&&&
作者:李敬泽
2、爱情与忠诚──读谢耀德长篇小说《荒原之恋》&&&&&&&&&&&
作者:雷达
3、一部题材重大而且别致的作品──读谢耀德
长篇小说《荒原之恋》&&&&&&&&&&&&&&&&&&&&&&&&&&&&&
作者:白描
4、命运的交响 ──读谢耀德长篇小说《荒原之恋》&&&&&&&&&&
作者:白烨
5、《荒原之恋》:采自荒原的硕果&&&&&&&&&&&&&&&&&&&
&&&&&&&作者:成曾樾
6、题材占优的《荒原之恋》&&&&&&&&&&&&&&&&&&&&&&&&&&&&&&&
作者:胡平
&&&&&&&&&&
这是一部深情书写新疆石油发展史的力作,又是一部凄美哀婉的跨国爱情史话。小说以西部石油重镇独山子油矿为原型,以中国劳工李长庚和俄罗斯姑娘爱莲的凄美爱情故事为基础,塑造了一群鲜活的石油工人形象,再现了西部建设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荒原之恋》题材宏大,对西部大开发,建设和谐新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陈忠实(中国作协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经典名著《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
这是一部欣喜之书,作家用长篇小说书写西部的苍凉与悲壮,展现新疆石油的发展历程。那段历史和生产建设场景,只有石油作家才能生动地展现;这也是一部激动之书,小说以李长庚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生动细腻地描写了新中国第一代石油人的心灵世界,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传奇性与戏剧性;这更是一部厚重之书,通过作家客观而宽阔的视角,让我们再一次感叹历史变革中人的命运……
──水运宪(著名作家、《乌龙山剿匪记》作者)
阅读《荒原之恋》,让人不禁被人物跌宕的命运和凄美的爱情所感染,那平实舒缓的语言,凝重苍凉的笔调,增添了史诗般的气质和格调,让人一步步走进西部,感受戈壁荒野和石油人的精神世界。作家将人物命运置于二战、中苏关系变化等重大历史背景下,增强了传奇性和悲剧色彩,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时代气息更加浓厚。可以说,这是一部独山子创业史,也是共和国石油工业发展史的缩影。
──赵光鸣(新疆作协原常务副主席、著名作家)
《荒原之恋》,一部小说,三个史话:一个俄罗斯姑娘的中国情缘,一个石油工人的坎坷命运,一部独山子艰苦奋头的创业历程。一条爱情的线索串起纷乱的往事,揭秘了中俄交往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填补了中国工业文学的一个空白。作家地气十足,杂糅的本土方言和工业术语增强了叙述语言的鲜活性和文本的独特性,既有史诗般的意味又有生活化的气息和浓厚的异域特色,读来很有味道。应该说,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石油题材小说。
──董立勃(新疆作协常务副主席、著名作家)
这部书,封面上有一句很有力的概括:它是一部西部建设者的心灵史,也是独山子石油的创业史。某种程度上,它也是新中国石油的创业史。我们现在讲中国梦,重新书写石油工人为建设新中国做出的奉献,有力地书写这种精神,能够给我们提供强大的正能量,因此说,这本书非常有价值,是一部感人的书。
──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在战乱时代从东北避居俄罗斯的中国人,在俄罗斯恰逢俄罗斯卫国战争,后来和一位俄罗斯姑娘相恋。解放后又回到祖国,在新疆成为了第一代石油工人,可以说这是一部把个人命运、家庭命运和民族命运相连接的作品,一部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品。
──白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著名评论家,在2013年7月14日《北京晨报》人文悦度.名家荐书团的推荐词)
这是一部厚重的小说。李长庚这个人物我非常感兴趣,这个人物写得非常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人物的命运和宏大的历史背景交织在一起,时代的悲欢,人物的命运,非常扣人心弦。应该说,这是个非常真实的感人的故事。这部小说让我感动的是它非常真实,真实到纪实文学的地步,非常好。
──艾克拜尔.米吉提(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家》杂志主编)
《荒原之恋》这部作品,有这么几个突出的特点:背景繁复宏大与意蕴多元的有机统一;传奇性、戏剧性、史诗性的有机统一;悲壮苍凉的色调与中国革命史、建设史、发展史的内里色质的有机统一。整个文本与我们民族的命运、民族的解放、民族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一脉相承,面对内忧外患、内斗外斗的大环境和小环境,作家葆有无以摆脱的民族危机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使命感,这样就使作品体现出家国情怀、忧患意识等精神内质,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悲壮苍凉的美感特征。
──李一鸣(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作家、评论家)
《荒原之恋》以独山子油矿为原型,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久远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一个凄美哀婉的跨国爱情史话。同时,这部小说也向今天的人们展现了几十年前西部石油人为了中国的石油梦,战严寒、斗酷暑,奋战大荒原的英雄事迹。这部作品选题选材视角独特,历史背景宏大,题材多元丰富,作品语言流畅,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路小路(中国石油文联专职副主席、中国石油作协常务副主席、中华铁人文学基金会秘书长)
《荒原之恋》:一部感人的书
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
拿到《荒原之恋》这部书,可以看到封面上有一句很有力的概括:它是一部西部建设者的心灵史,也是独山子石油的创业史。某种程度上,它也是新中国石油的创业史。我们现在讲中国梦,几十年前,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了中华民族复兴这个梦想的奋斗过程中,我们石油工业曾经起过现在也同样起过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这一代人,包括60
后这一代人,都在心中铭记着王铁人的创业精神,铭记着中国石油工人,他们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所做出的奉献,和他们创造的光辉业绩。所以说,这一段历史是不应该被忘记的,是应该能够时时刻刻的经常的被我们想起,而且在重新的反复的书写中能够给我们提供强大的正能量的这么一段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也看到了石油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从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当初创业时候的艰难,住地窝子,地窝子里的小孩,小说提供了许多细节都很有意思。地窝子里人挤人人挨人,两家生的孩子,一开始就搞错了,直到十几岁才发现……从这些小细节小插曲可以体会到当初创业者的艰难、奉献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表现这种精神,有力地书写这种精神,不仅仅在回顾历史这个角度上是有意义的,对我们当下同样是有很意义的。
第二,我同样也觉得共和国的这段历史,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在60多年中,其实有很多东西回顾,穿过大的历史叙述,进入当时具体的活生生的经验,我们会感觉到有许多东西还是被遮蔽着,很多东西被遗落,或失去了。这部小说特别有意思的是,它的主要情节线索是一个石油工人和俄罗斯姑娘的爱情,李长庚和爱莲的爱情,写了他们爱情生活,包括和当时的苏联专家、复杂的历史背景,这样一段历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写过。我相信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实情,当时生活的实情,从这个角度说,谢耀德在这个角度和线索上确实选得很好。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使这部长篇小说有了自己的世界侧面。在这个侧面上,他能够有力地使我们深化对那个侧面的认识,使我们看到了我们一般情况下往回看看不到的风景。它还不仅是风景,它还有助于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复杂性,认识人在那个时候的复杂际遇。就是这么两个人,一个中国石油工人和一个俄罗斯姑娘,从这两个普通的小人物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大的国际风云,中苏之间的关系,复杂的民族关系,复杂的历史,都汇聚在这两个小人物身上,这两个小人物身上承担的是多么复杂的东西,多么沉重的东西,这一点也是非常可贵的。
第三,谢耀德是个诗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这之前他主要写诗,是个很好的诗人。在这部长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长处。诗人写小说很多,那天我在一个散文的会上还说,有时候你会发现,很多诗人改行写小说都会写得很好,散文家改行写小说常常改不好,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现在我们看到的也是诗人写的小说,在这部小说里,我们确实能够看到谢耀德,包括小说的抒情性,包括他对人物情感、艰苦的生活、贫瘠的生活、高度受限的生活中,他依然能够写出人的那种浪漫激情。在这部小说中,本来是如此粗厉的一段生活,谢耀德作为一个诗人,他还是让我们能够强烈地感觉到生活中焕发出诗意的光辉。这个同样也是谢耀德创作中非常值得我们注意也值得总结的经验。
第四,我还是觉的,作为一个小说家,谢耀德还需要进一步磨练和锤炼,把小说家的手艺和手段掌握熟的问题。有的时候在大背景的叙述和交代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报告文学的语调和味道,这主要是写小说的艺术经验还需要不断积累。总而言之,非常感谢谢耀德为我们写了这么一部感人的书,感谢鲁迅文学院、中华铁人文学基金会和毛泽东文学院对这部书的支持。
爱情与忠诚
&&&&&&&&&&&&&&&&&&&&&&&&&
&&&&&&&&——读谢耀德长篇小说《荒原之恋》
&&&&&&&&&&&&&&&&&&&&&&&&&&&&&&&&&
雷达(中国小说协会会长、著名评论家)
《荒原之恋》这部书,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作品在艺术结构上是非常“文学的”,具有自己的特色。它写的固然是独山子的创业史,但它是以人的命运来写的,是以人的命运来贯穿全篇的,而且不是一般的人物命运,是跨国的跨民族的:一个中国男人和一个俄罗斯女人,展开来以后便显得很有张力,且大出我们的意外。写油矿的创业史,写工业化的大工程,空间和路径很多,这部作品走的这个路子我却没有想到,居然以一个跨国恋结构和支撑一部写工业化的长篇,以漫长动荡的中苏关系史为背景,包括人物的命运的奇变、故事情节的复杂纠结,来精心构思布局。这种构思我比较肯定,这种构思奠定了这部作品的独特性——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第二,作者注意到了重在写人的历史,而不是写时间过程的历史,我觉得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李长庚这个人物是站住了。怎么看这个人,他还有没有复杂的性格,有没有丰富的经历,是需要做些探索的。现在看,这个人物绝对充满了极为传奇的色彩,闯关东,进苏联,救爱莲,除强暴,他从小练过武功,这武功在关键时刻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见义勇为,被土匪裹挟,不久参加了卫国战争,回国后在独山子的建设中立下了功勋。抓准了主要人物和主要的贯穿线索,也就保证了作品的基本成功。作者没有乱写一堆人,也没有被事件所缠绕,或陷于事件的重复无法挣脱,他是聪明的,写李长庚的历史,李长庚的形象栩栩如生,而且他的“站得住”是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的。比如作品写到这么几个地方:一是与苏联专家的关系,和中苏共同建设独山子油田往事,这个真实过程,他尽可能在还原其真象,尤其是普通科技人员的贡献,苏联专家中有些人如何真诚地帮助建设油田,如沙德罗夫、雅可夫斯基等,还是很真实的。他们回国以后已不被信任,甚至遭到了当局的审查,迫害,命运都不好。作者有一句话非常棒,他说:“社会的悲欢不是以国度来衡量的,在这边发生的,在那边也会发生。”我觉得不错,这个点他抓得好。我认为比较接近真实,当然我们对俄罗斯了解不多,对中苏关系复杂的历史怎么看是另一回事,他的描写基本上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描写,比较贴近真实,对于一个年轻作家来说,对那段历史的还原能够做到现在这种程度已经相当不易了。
第三,这部作品中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它对文革的描写比较深入,比较充分,比较真实。李长庚受到迫害,他的儿子原来叫李凡,后来不得不改名李保国,重要的是李保国12岁的时候,他要承担那么大的精神压力,去揭发父亲,或许也不叫背叛,而对他是非常困难的,这样的描写是深刻的;当时那些中学生的斗争,比如赵金虎对李保国的迫害,很阴险的挑拨,别看只是中学生,有些作法也是非人道的,当时就是这样,文革就是这样。对文革的描写,特别是对李长庚的拷打审问,李长庚的回答问题,其所显示的英雄本色,没有什么夸张,作者能拟出来,也难得。我们都是经历过文革的,对谢耀德这个年轻作家来讲,对文革的还原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总而言之,他写独山子的历史,没有满足一种外在的历史,而是进入了人的历史,如果再能进入人的心灵,建立更深刻心理描写和心理刻画,那这部书就不得了了。现在他围绕塑造一个人而推及一个油矿的历史,是艺术化的途径。
第四,我有一个感觉,可能属于我个人阅读经验,我读整部书时,发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贯穿性主题,那就是“爱情与忠诚”,或者叫“忠诚与爱情”。这是这部书重要的一个主题。这个读者可能也注意到了,比如写到李长庚和袁萧然的关系,我觉得袁萧然简直跟一个侠女一样,她始终关注、敬爱着李长庚,李长庚脑梗以后,是她护理他,文化大革命中,她承担了很多污名,被当作破鞋拉出游街,她依然不顾一切地保护李长庚,包括他的孩子。这个女性是高尚的。在苏联的爱莲和依克莱姆的微妙关系写得精彩,依克莱姆人很善良,但后来经常酗酒,变成酒鬼,清醒的时候人性十足,喝酒之后就丧失了人性,这段历史叙述难度很大,作者却能够写出来。当时的情景下,爱莲是不会嫁给依克莱姆的,将他的求婚也推到了一边。还有李保国、月月、赵金凤之间的微妙关系,他们的关系中都关涉到爱与忠诚,一个人要懂得忠诚,而且要相信,美好的爱情是存在的。这个主题对于今天的人们仍非常重要,要相信,尽管稀少,但人间有真情,人间有高情厚意。这种感人的东西是有的,看到最后,妮莎的女儿也就是爱莲的外孙女和李保国的儿子也就是李长庚的孙子在阿拉木图相认的场面就相当感人,不夸张地说,有催人泪下之力。所以说,爱与忠诚这个主题作为另一个副主题使作品变得比较饱满是有关系的。我觉得三样东西:一个是用命运来结构作品,一个是用人的历史来带动油矿的历史,一个是用爱情与忠诚来表现人性和人类之爱,成为这部作品值得肯定的主要方面。
在时代和个人命运纠缠方面,作者是有心得的。时间跨度相当长,包括他对东欧剧变,后来苏联的变化,叙述大体上不离谱。我还佩服作家对这两个国家政治变化历史发展的研究没有失去分寸,如勃列日列夫时期的政治情况,把笔墨伸展到我们一般常见的之外,就跨国来说,对异国,对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也能写到一定成色。比如爱莲,她的生活的窘迫,命运的残酷,一家人后来寄住到依克莱姆的家;苏联的大清洗绝不亚于我们的政治运动,甚至还要厉害的,他写出了两个国家同时在历史的错误中人们所受到的迫害,这一点值得肯定。
当然,这部作品也有明显缺点,在五十多年甚至更多时间的大跨度中,作者急于交待,停顿较少,用笔太平均。小说中有一笔写得原本不错,就是李保国和他父亲的关系;但李保国当车间主任以后,怎么和父亲扭转和缓和的,很重要,却没有写出来。李保国和赵金虎的关系,虽然他们中学时代只是个孩子,但是他们的对立实际上是人性的对立,是恶与善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他们之间的突然调和,也让人感觉转换太快,有点不近人情。
总的来说,谢耀德的这部长篇小说的在艺术结构上是比较独特的,富有张力,可读性强,没有想到一部写石油战线创业的小说能写到这样好读,殊为难得。
一部题材重大而且别致的作品
—读谢耀德长篇小说《荒原之恋》
白描(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著名评论家)
《荒原之恋》这部作品,很欣喜,读起来很顺畅,也很好读。这个题材很重大而且别致,我觉得仅用重大还不足以表达我对这部小说的感觉,而且非常别致。在我的阅读经验里,类似如此重大的工业题材和非常鲜活的人物命运复杂的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是少有的,这部作品是非常鲜明的。工厂题材、工矿题材、工业题材,在我们中国当代文学的写作经验当中,迄今没有太经典的作品,或者近似经典的作品。我们中国是农业大国,我们中国作家有着深厚的乡村题材写作经验,乡村题材写作出现了许多的名作、力作、巨著。但是,工厂题材、工矿题材、工业题材,迄今能够进入经典行列的很少。这里面有些客观情况,乡村总是鲜活的,日落日出,田园风光,大自然的气息,农村独特的习俗,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为写作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更何况,中国作家大部分出身于乡村。但是,工厂题材、工矿题材、工业题材,写起来就有局限性。工业社会有五大特点,标准化是第一特点。在标准化的工业社会里,工厂千篇一律,同一时间上班,同一时间下班,同一时间吃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写作如何出彩确实有难度。处理不好,老是工厂那种格式化的生活,冷冰冰的机器,冷冰冰的产品,一个工厂和另一个工厂几乎一样,厂、车间、班组,大同小异。但这部作品,作家的视野非常开阔,他甚至没有直接从石油开发史这个地方来切入,来写它,他首先关注的是人物的命运,由写人开始,李长庚在西伯利亚伐木场的奇遇,他的冒险经历,由此结识爱莲一家人,从他们的爱情和逃亡生涯写起,回国以后参加大的生产建设。他定了一个调子,他不是要宏大叙述,直接写中国石油的发展史,他首先关注的是人,目光的焦点是人物的命运,从人物命运和情爱传奇入手,将它们混入中国石油发展史当中,由小及大,由此及彼,读起来生动、鲜活、好看,这是我的第一个突出的感觉,也是这部作品别开生面的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我在读的时候,老在琢磨谢耀德这个作家,他年龄不大,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他都没有经历过。固然,俄罗斯族是新疆的十三个世居民族之一,俄罗斯族与中国人结婚的不少,我的一位朋友是新疆大学教授,他的女儿就嫁给了中国人,后来举家迁移到澳大利亚。在新疆的一些地方,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夫妇。但是,作为1969年出生的青年作家谢耀德,写他们的生活、写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写他们的家庭、生活习惯等等一些细节,不隔。这是一个作家的能耐。他能把很遥远很陌生的东西,有些可能是查阅资料走访了解的东西,他能把这些材料和遥远的东西化为亲历的东西一样,写得那么真切,有些地方写得很到位,真实可信,这就是作家的一种才能,他能够进入到这么一个情景里去写出来。五十多年的跨度,从两个人的爱情,一家人的故事,从这么一家人辐射到周边一些人,特别辐射到油矿上去。我感觉到,对一家人的了解,对人物命运走向捏一把汗提心吊胆当中,我们也领略了中国石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草创发展到今天的艰难的发展历程,了解到这么一个过程,这么一段历史,这是谢耀德成功的地方。
这部小说很好读,要是拍成电视剧是个很好的题材,西部、石油、不同民族、情爱、传奇、生死,它折射社会的面非常的大,包括苏联解体,人物命运随着这一切的变化,好看的元素都有。因此说,这是一部有价值的长篇小说,特别是在近些年的石油题材创作中,尤其难得。
命运的交响
──读谢耀德长篇小说《荒原之恋》
白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著名评论家)
&在当代时期的小说创作中,描写石油题材的作品确实为数不多。这与石油在国家建设和人们生活中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显然很不相称。因此,谢耀德的以石油创业者为主要角色,以石油开发史为基本线索的《荒原之恋》,单从题材的角度来看,就显得相当独特,十分重要。
《荒原之恋》确实是在写石油人和石油开发的,但它不是一般的写,或者说就事论事地写。它写石油人、石油事,角度本身也是非同寻常的,其特点要概而言之,那就是用个人命运的小历史,串接起民族解放与石油开发的大历史。
这部作品一开始就用了很多篇幅,来写李长庚悲壮又传奇的个人命运。这个山东男人从十七岁上就随着乡亲闯关东,一到东北就陷进了为日本人做劳工的泥淖,好不容易逃离到前苏联,又遇上德国军队入侵引发的卫国战争,在这期间又结识了爱莲一家,与他们相依为命,直到带着女友爱莲回到与前苏联毗连的新疆。他在战乱中被迫背井离乡,回乡成了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他个人的命运就是在离乡与回乡中的辗转历经各种波澜与挫折。他跟俄罗斯姑娘爱莲的爱情,也不是简单的两情相悦,两性相爱,他们的结识与结合,也是相似的苦难命运的推导,他们首先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经由李长庚的个人命运,他和爱莲的爱情命运,作品映射出了一个更大的命运,那就是民族与国家的命运。这些东西都是相互交织,难解难分的。为什么他们个人与家庭的命运多舛,是因为国土被侵略,人民受屈辱,国家和民族本身多灾多难。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个人的命运、爱情的命运、家庭的命运和整个民族、国家的命运,就是这样不由分说又不可分解地扭结在一起,使得命运构成了这部作品最中心的一个关键词。而且,在命运的书写上,作品用很多事实和细节,写出了个人、爱情、家庭和国家之间,命运是如何的相互勾连,相互影响和相互牵制,从而构成不同命运的紧密链接与共同交响,这是这个作品跟别的作品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小说在写石油工业的开发、石油战线的创业的非凡历史时,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早期到建国初期石油开发的时候,前苏联人特别是苏联专家在技术上的帮助人的史实,建国之后中苏合作阶段的经过写得很细,包括写了沙德洛夫等苏联专家跟中方的争执与合作,以及在这期间体现出的一种科学精神。这一部分写得很细,也写得很好。
还有一个部分就是“文革”。“文革”一直是文学写作比较敏感的地带,也比较难以写好。这个作品把“文革”的发生与发展,影响与后果等,都写得很充分,很细致。“文革”运动在石油战线的为祸之烈,是很惊人的。它以蔓延开来,就难以阻遏,先是好领导秦经理被拉下马,坏领导赵副书记上去了,然后又渗入到子弟学校,学校又闹腾起来了,这就把“文革”的作为群众性运动,怎样被引发起来,又如何进而深化,结果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把一切搞的基本过程全部写了出来。有了中苏合作和“文革”这段历史的两部分书写,反过来再看石油开发史,就觉得石油开发史确实很复杂,它不仅仅是自然的和技术上的开发,里面还包含了很多社会的政治的人文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我们的石油工业发展到今天是克服了许多困难的,历尽了很多艰难的。这是这个作品给我的最大的感受。
总体上说,这部作品的确比较厚重,因为作者饱含激情,作品也很感人。
作者擅长写悲情,特别擅长写飞来横祸,天灾人祸说来就来,写得很真实很吸引人。作者善于把握大型题材,驾驭宏大历史背景的能力很强,大刀阔斧。但是,在细节描写人物刻画上还需要努力。我对作者今后的写作比较看好,我觉得作者一定要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补短,真正写出一部小中见大、粗中有细的这样一部力作来的。
《荒原之恋》:采自荒原的硕果
&&作者:成曾樾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评论家)
一本好的小说,能让读者在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环境里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有时甚至是刻骨铭心的体验。读过谢耀德的长篇小说《荒原之恋》便会令人生出这样的感觉。作品通过李长庚与爱莲坎坷、曲折、凄美的爱情故事,写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历史变迁,特别是通过三代人的经历,写出了中国石油工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小说重点写了李长康与爱莲等第一代石油工人的奋斗史,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开采石油时的艰苦生活场景:住地窝子,与狼大战,刮大风,缺水,洪水夺去了孩子的性命。再现了当年许多真实的场景。
1216钻井队在青疙瘩山打出的青北09号高产油井,标志着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小说记录了历史、时代,也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部小说的成功还在于故事很吸引人。众所周知,工业题材小说不好写,石油题材亦不例外。但是这部小说却很吸引人,其中的原因,我以为:一是作品的主线是一段凄美的跨国爱情故事,引人叹息,引人同情。二是主人公李长庚的经历带有浓郁的传奇性,小说里曾有这样的概括:这个中国汉子,在山东老家,种地练武,打伤地主少爷,不得已闯关东,挖过煤,淘过金,从过匪,打过日本鬼子。误入苏境,在西伯利亚修过铁路,伐过木,逃往莫斯科,参加卫国战争,立过功,负过伤,赢得俄罗斯姑娘的芳心。回到中国,在黄土山打井采油,建设炼油厂。改革开放后,在炼油建设中突发脑溢血,一生经历坎坷,命运起起伏伏,感情纠纠结结。可以说是这本书的全部故事和人物命运的一个发展的脉络。写出来不但能满足读者在英雄情结与传奇性上的阅读诉求,而且单是在故事的讲述上也是生动曲折的。三是作者有很深厚的石油人的生活底子,对采油、炼油都很熟悉,此外,对前苏联的情况也十分稔熟,可谓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书中有不少很专业的东西,如地质结构与油层的关系,还有独特的西部风情的展现等,这些都需要生活,需要长期的观察积累,因此,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作家长期深入生活与体验的结晶,来之不易。
但我以为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的深层思想与意义的表达,虽然小说写了许多感人的恋情,但它绝非仅限于男女的恋情或私情以及小家庭的遭遇命运的表现。透过这些恋情的描写,小说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始终是与国家的兴衰起伏相随相伴的,在一个动荡的社会里,既无幸福与情感的特区,也无个人命运的世外桃源。因此,我们都有责任对我们经历过的这段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史为鉴,以使今后少走弯路,少走苦难之路,少走灾难之路。从这个角度上讲,这部小说具有很积极的社会意义,即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创业的奋力拼搏的精神,也表现出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同时对于忠贞的爱情进行了颂扬。作为一种作家的责任和创作态度,我以为这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题材占优的《荒原之恋》
&&&&&&&&&&&&&&&&&&&&
&胡平(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
中央电视台有个老故事频道,以数十年前的《新闻简报》为题,说些旧事,我挺爱看,从中可以找回许多当年印象。青年作家谢耀德的长篇小说《荒原之恋》也能带来《新闻简报》的味道,里面的场景像一幅幅发黄的老照片,勾起人不少记忆。文学不是新闻,新闻越新越好,文学中旧年题材也是很有魅力的。
这部书抓住和融合了几种特殊题材。第一,独山子油田的创业史,涉及那里石油工人的奉献精神和立下的功勋,这个题材以前没有人写过小说。第二,中国石油和苏联专家的关系。对于苏联援华项目,过去偏向于写政治、写苏联无情撕毁条约,此书不一样,能看出作者对苏联专家还是有感情的,沙德罗夫等专家也还是友好的,不畏艰苦和忠实于职守,这就恢复了他们的本来面目。第三,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中苏婚姻。那时中苏关系好,跨国婚姻不鲜见,后来两国关系突然恶化,造成不少家庭经历悲欢离合,其中有很多可以书写的内容。第四,写了那个时代才能诞生的一种传奇人物。李长庚闯过关东、挖过煤、淘过金、从过匪、打过鬼子、修过铁路、伐过木、参加过卫国战争,娶了俄罗斯姑娘,又回国参加石油建设,政治运动中被迫害,后来又重新站起来。这样一个人物人们似曾相识,有亲切感。所以说,这部小说在题材上是丰富的,占优的,很值得写,说明作者也是有眼光的。
石油创业的艰苦写出来了,如缺水的状况,工人们需要攒许多天水洗一次澡;又如住宿困难,夫妻生活只和大家隔层帘子,地窝子里听到不少玩笑话等,写出了创业初期的实际环境。作品有两条线,一条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史,一条是油田的建设史,两条都可以作为主线,作者选择了前者,是很明智的。把建设设为主线,最好写报告文学,写小说还是放在侧面写好一点。作者把李长庚和爱莲的关系放在中心位置,对全篇都起到重要的结构作用,比如和苏联专家的内容也呼应上了,都写了两国人民的关系。假设突出写建设,很可能见事不见人,也不好读。小说巧妙地通过写人带出了建设工程的面貌。作品里爱情内容写得比较曲折,故事性强,在男女主人公外又涉及到与茱莉亚、凯文、袁萧然等人的感情纠葛,增加了悬念。爱莲回国后,夫妇俩至死也没有重逢,这是我阅读时没有想到的,也很受感动,说明作者把爱情的质地写出来了。写爱情一定要让读者感动。
作品也有些值得再考虑,男主人公李长庚显得有点过正,没什么缺点,上来就见义勇为,一直强调英雄形象。其实人有缺点更真实,甚至更可爱。李长庚的内心冲突似乎可以多写一点,比如在打死阔阔夫、结不结婚、回不回国等问题上,都值得多做一点心理刻画,这样更容易接近人物。小说比较影视的优势,也在于内心的描摹。
总的看来,作品是很独特的,内容是有基底的,还很有潜力。情节性强,生活场面丰富,适合改电视剧,改时还有机会加强。对于这样一个题材的探索,我认为还刚刚开始,还可以把这个工程继续做下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浒传读后感五百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