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谈2o15退休新政策年研究生招生计划

2o15年厦门大学金融硕士招生考试科目_百度知道
2o15年厦门大学金融硕士招生考试科目
建议去厦门大学官网查看【硕士专业目录】1、2o15年厦门大学金融系金融硕士招生考试科目是:(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3)数学三(431)金融学综合3:(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431)金融学综合2、2o15年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金融硕士招生考试科目是,或者百度搜索《厦门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即可了解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金融硕士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建议查看厦大招生专业目录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长期招聘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聘用人员(15年4月更新)
已有 9480 次阅读
|系统分类:|关键词:博士后 color style class
研究方向:柔性无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1. 柔性电子、光电子器件:柔性晶体管、柔性光电探测器、柔性传感器等。2. 柔性芯片储能器件:微型超级电容器、锂电池等。3. 柔性储能-传感一体化系统及印刷电子技术在柔性器件上的应用。岗位需求: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聘用人员要求:攻读研究生学位者:获得理科、工科的本科或硕士学位,通过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待遇按照半导体所研究生规定。另外根据个人表现年底有津贴。)联合培养研究生:获得研究生本人导师同意,并与半导体所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项目聘用人员:获得电子、物理、材料、化学、光电或者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有丰富的纳米材料制备和表征经验,或者有熟练的微纳加工技术,能够独立的开展研究(待遇按照半导体所规定。年底视个人能力有额外绩效津贴。)。联系方式:gzshen@;电话:010-。【指导老师简介】 & &沈国震,男,1976年生。1999年于安徽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年分别在韩国(汉阳大学)、日本(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纳米科技相关研究。3年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光电子功能实验室主任。2013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2010年入选湖北省首批“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1年至今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Adv. Mater.;Nano Lett.; ACS Nano等国际SCI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引用超过6400次,论文H指数为45。 & &担任J. Mater. Chem. A;J. Mater. Chem. C;Sci. Adv. Mater.等期刊客座编辑(Guest Editor);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SCI收录)、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SCI收录)、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SCI收录)等十余种国际期刊编委、编辑等职。 & &【科研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等。【近期部分代表性论文】), 2015, in press.(), 04-2710., 2014, 26, .(), 40-1849., -51. , -107., 51-8058.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沈国震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1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招生规模3年增加12.6% 研究生盲目扩招质量难保证-中国青年报
07版:青年调查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招生规模3年增加12.6% 研究生盲目扩招质量难保证
专家指出,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研究生培养要从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
中国青年报
&&&&漫画:朱慧卿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南开大学承办的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14年国际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自身需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他透露,我国目前在学研究生总数约为170万人,大致相当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注册研究生的规模。2012年我国博士生毕业总数为5.6万人,约为美国的40%,硕士生毕业总数约为56万人,不到美国的70%。&&&&教育部官员关于我国高层次人才不足的说法,被一些专家视为继续加大研究生扩招的信号。&&&&1999年,随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出台,高等教育进入快速扩招阶段。&&&&进入2008年,教育部表示1999年开始的扩招过于急躁,并逐渐控制扩招比例。教育部前副部长吴启迪在同济大学举行的“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上透露,我国研究生扩招比例将控制在5%以内,研究生培养要从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然而,随着2009年我国开始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扩招再次迎来契机。据杜占元透露,自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30多年间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其中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培养总量的50%。&&&&记者查阅教育部网站公布的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发现,我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从2011年的560495人,一直扩大到2014年的631020人,2014年比2011年增加了12.6%。不过,年的增幅逐渐减缓,分别为4.3%、4.0%和3.8%。&&&&近年来,盲目扩招被视作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北京商报》刊文指出,大学里的一名硕士生导师一般需要指导4名以上的全日制硕士生,指导的在职学习的专业硕士生平均达到五六名甚至10名以上,已经处于满负荷高压力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扩招,将给导师造成更大的工作压力甚至伤害。在此情况下,部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难免流于形式,研究生教育实际上变成了“本科后”教育,专业研究能力的提升无从谈起。&&&&研究生盲目扩招,还会导致高校对本科教育的忽视,本科学生获得知识和就业机会的成本越来越高。国务院学位办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获准授予学士学位的大学有700多所,美国有1000多所,但我们拥有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的高校超过310所,而美国只有253所。当下,很多本科生实际上是把深造当作逃避就业压力的途径。社会上也形成了一种唯学历论的风气。某国企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年提供的一些岗位,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但在目前形势下只能优先录取学历高的毕业生。&&&&近年来,部分高校盲目扩招已经超出了其资源承受力。据《新京报》报道,今年北大、北师大等高校均在招生简章写明,部分专业型硕士生均需自理住宿等费用。&&&&不过,一些高校并未停止扩招脚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高校追求教育GDP的思维未变。不少高校认为,只有举办研究生教育,甚至研究生规模超过本科生规模,才是学校水平高的表现。&&&&他还指出,扭转扩张趋势面临强大现实利益的阻力,包括,如果缩小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出路就会进一步减少;如果控制研究生规模,有的学校的硕导、博导就要竞争上岗。再就是,有的高校还想进一步升格,增设硕士点、博士点。&&&&“追求高水平和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永恒的目标,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到相当规模、体系结构已经比较完善之后,战略重点应当转移到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上来。”&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表示,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没有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绝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国家创新能力。&&&&别敦荣建议,加强研究生培养能力建设,要多管齐下,政府、高校、社会、导师和研究生各尽其责。政府做好研究生教育宏观管理,协调和落实研究生教育拨款与资助。高校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加强硬件设施条件建设,落实导师队伍建设计划,为导师和研究生提供优良的软硬条件,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社会有关组织积极参与研究生教育,与高校合作,建立多种形式和机制的协同教育模式。导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和学术修养,总结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教训,改进指导方式,提高指导能力。研究生则专心务本,勤勉励志,全心投入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和其他学习活动,不断改进学习和研究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熊丙奇认为,我国当前最紧迫的是借鉴国外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学校办学制度,切实实行管办评分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学校现代治理结构。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转载] 南开研究生院长访谈
下载积分:420
内容提示:[精品][转载] 南开研究生院长访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9:29:10|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转载] 南开研究生院长访谈.DOC
官方公共微信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二O一一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二O一一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 来源: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科研单位,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承担着为国家电网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和推动我国电力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主要从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大电网安全稳定与控制技术、智能电网关键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能源转换、信息与通信等技术研究,研究范围涵盖电力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第一批具有研究生学位授权科研单位之一。
  为了满足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中国电科院在对待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上注重吸引和培养并重。确立了教育的产品就是人才的观念,将人才的培养定位为赢得市场竞争和创新优势的核心,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开发应用,而研究生教育则是我院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0年6月底,拥有员工619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1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33人,中央直接联系的专家9人。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为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30年来,中国电科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本,为我国电力科技事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他们绝大多数已成为电力战线上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电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我国学科最全、综合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电力科研机构,中国电科院目前拥有11个研究所、12个产业公司、9个部级质量检验测试中心、1个研究生部、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和1个杂志社,建有主要实验室39个,其中: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北京)国家工程实验室、输配电及节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智能电网技术研发(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室。中国电科院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接受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权。
  产业发展方面,在电力电子、电网和变电站自动化、直流工程、电厂与工业控制技术、电力系统稳控装置、高压电气设备、新能源及能源转换、信息集成与信息安全、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产品、施工设备、施工机具、电站辅机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并已经培育出一定的产业规模。我院以其基础设施完善、实验设备精良、国家级重点课题多、经费充足及国际交流合作广泛等优势,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作为国家级电力科研单位,我院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水平、出成果数量等方面都有较强优势。自建院以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7项(其中一等奖7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94项(其中一等奖46项)、国家专利358项、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出版专著135部,发表学术论文2634篇,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各个标志性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至今,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5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8个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发改委项目13项,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项目10项,国家公益基金项目1项,电力工业重大项目300多项,为我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我院研究生论文工作通常与重大或前沿性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我院研究生培养的特色,充裕的师资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
  为免除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后顾之忧,我院对全体研究生实行奖助学金制度。为避免学术上的近亲,我院考生来自全国各高校。欢迎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考生报考我院。
  单位代码: 82302 单位名称: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E-mail:
院主页地址:
  联系电话:(010)812504 联系人:黄英 陈静
  地 址: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 邮 编:100192
招 生 专 业 目 录
专业研究方向
复试考试科目考生专业要求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
电力系统分析
2、电测量技术
王&猛、徐英辉
电测量技术
3、电力市场交易运营技术研究
王&文、张学松
电力系统分析
4、电力系统分析和优化方法研究
潘&毅、李立新、李&强
5、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汤&涌、孙华东
6、发电机励磁、调速系统与控制
赵红光、濮&钧
7、智能电网保护与控制
周泽昕、杜丁香
8、直流电网技术研究
温家良、雷林绪
9、电网应急恢复技术研究
李柏青、马世英、李亚楼
10、非线性控制技术及其在电厂热工过程控制中的
自动控制原理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11、高压直流输电设备绝缘优化与测试技术研究
李光范、李&博
高电压工程
1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13、灵活交流输电技术
080804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14、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15、柔性直流控制保护技术
080805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16、智能电网专用集成电路应用开发与
电子线路基础
&#9733;080821       可再生能源
17、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技术
刘&纯、秦世耀
电力系统分析
081203    &
计算机应用技术
18、电力光纤通信和电力特种光缆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通信、电子、信息、输电线路等相关专业
19、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
吴杏平、樊&涛
数据库原理
电力系统软件工程
注:1、我院2011年招收国家计划内硕士研究生18名。
2、从2009年起对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试科目进行调整及命题形式进行改革。命题工作由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委员会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导下组织实施。“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为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的考试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在考试大纲中确定。
3、电路原理考试参考书:《电路》(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邱关源。我院备有最近三年的专业基础课(电路原理)试题,以Email的形式发放。
复试课程参考书目:
1、电测量技术参考书:(1)《电工与电测技术》
主编;(2)《电工基础与电气测量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邓香生
主编;(2)《电工基础与电气测量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邓香生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二O一一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 来源: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科研单位,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承担着为国家电网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和推动我国电力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主要从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大电网安全稳定与控制技术、智能电网关键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能源转换、信息与通信等技术研究,研究范围涵盖电力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第一批具有研究生学位授权科研单位之一。
  为了满足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中国电科院在对待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上注重吸引和培养并重。确立了教育的产品就是人才的观念,将人才的培养定位为赢得市场竞争和创新优势的核心,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开发应用,而研究生教育则是我院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0年6月底,拥有员工619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1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33人,中央直接联系的专家9人。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为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30年来,中国电科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本,为我国电力科技事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他们绝大多数已成为电力战线上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电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我国学科最全、综合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电力科研机构,中国电科院目前拥有11个研究所、12个产业公司、9个部级质量检验测试中心、1个研究生部、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和1个杂志社,建有主要实验室39个,其中: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北京)国家工程实验室、输配电及节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智能电网技术研发(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室。中国电科院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接受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权。
  产业发展方面,在电力电子、电网和变电站自动化、直流工程、电厂与工业控制技术、电力系统稳控装置、高压电气设备、新能源及能源转换、信息集成与信息安全、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产品、施工设备、施工机具、电站辅机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并已经培育出一定的产业规模。我院以其基础设施完善、实验设备精良、国家级重点课题多、经费充足及国际交流合作广泛等优势,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作为国家级电力科研单位,我院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水平、出成果数量等方面都有较强优势。自建院以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7项(其中一等奖7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94项(其中一等奖46项)、国家专利358项、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出版专著135部,发表学术论文2634篇,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各个标志性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至今,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5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8个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发改委项目13项,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项目10项,国家公益基金项目1项,电力工业重大项目300多项,为我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我院研究生论文工作通常与重大或前沿性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我院研究生培养的特色,充裕的师资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
  为免除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后顾之忧,我院对全体研究生实行奖助学金制度。为避免学术上的近亲,我院考生来自全国各高校。欢迎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考生报考我院。
  单位代码: 82302 单位名称: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E-mail:
院主页地址:
  联系电话:(010)812504 联系人:黄英 陈静
  地 址: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 邮 编:100192
注:1、我院2011年招收国家计划内硕士研究生18名。
2、从2009年起对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试科目进行调整及命题形式进行改革。命题工作由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委员会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导下组织实施。“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为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的考试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在考试大纲中确定。
3、电路原理考试参考书:《电路》(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邱关源。我院备有最近三年的专业基础课(电路原理)试题,以Email的形式发放。
复试课程参考书目:
1、电测量技术参考书:(1)《电工与电测技术》
2、自动控制原理参考书:(1)《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 第4版科学出版社(2)《过程控制》 金以慧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电力电子技术参考书:《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黄俊 王兆安
4、电子线路基础参考书:(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通讯原理参考书:(1)《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樊昌信;(2)《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曹志刚
主编;(2)《电工基础与电气测量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邓香生 主编;(2)《电工基础与电气测量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邓香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o15年退休工资调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