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以下骨折拍胸部x射线荧光分析仪什么意思

拍一次X光片的辐射量多少_百度知道
拍一次X光片的辐射量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拍摄一张X光胸片,当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时其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计量辐射度的单位)/小时,约为0.045毫西弗特/秒。以胸部肋骨骨折为例,拍摄一张胸片大约需要0.5秒,因此接受一次胸部X射线检查,患者要承受约为0.023毫西弗特的辐射量。按照六次X射线检查,一个肋骨骨折的患者前后总共要承受0.138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
射线诊断检查包括普通X射线拍片、胸透、CT、CR、DR片等。统计数据显示,市民接受的人工辐射88%来自射线照射。射线可使人体免疫力下降,造成胎儿畸形,可诱发白血病、癌症等疾病,人体对射线敏感的部位有甲状腺、胸腺、性腺等。国家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第25条就明确规定:“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应当按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临近照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辐射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正文
拍X光的常见误区
拍X光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不了解拍X光的误区也许就会白白浪费一次拍X光的过程哦。今天,小编为大家要总结的就是拍X光的常见误区,快来一起了解了解吧。X光的特性穿透作用。X射线因其波长短,能量大,照在物质上时,仅一部分被物质所吸收,大部分经由原子间隙而透过,表现出很强的穿透能力。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X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射线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X射线的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物质区分开来。电离作用。物质受X射线照射时,可使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产生电离。利用电离电荷的多少可测定X射线的照射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X射线测量仪器。在电离作用下,气体能够导电;某些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在有机体内可以诱发各种生物效应。荧光作用。X射线波长很短不可见,但它照射到某些化合物如磷、铂氰化钡、硫化锌镉、钨酸钙等时,可使物质发生荧光(可见光或紫外线),荧光的强弱与X射线量成正比。这种作用是X射线应用于透视的基础,利用这种荧光作用可制成荧光屏,用作透视时观察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影像,也可制成增感屏,用作摄影时增强胶片的感光量。热作用。物质所吸收的X射线能大部分被转变成热能,使物体温度升高。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这些作用在X射线显微镜、波长测定和物质结构分析中都得到应用。感光作用。X射线同可见光一样能使胶片感光。胶片感光的强弱与X射线量成正比,当X射线通过人体时,因人体各组织的密度不同,对X射线量的吸收不同,胶片上所获得的感光度不同,从而获得X射线的影像。着色作用。X射线长期照射某些物质如铂氰化钡、铅玻璃、水晶等,可使其结晶体而改变颜色。那么,拍X光有哪些误区呢?拍X光的常见误区候诊时别进检查室。进入放射科的病人可远没有刚才在门诊看医生排队时那么"老实",可能是前后排的队太多、时间太长,致使病人一来就恨不得马上检查,不管其前后是否有危、急、重症病人,也不管里边是男病人还是女病人硬是要站在检查室内,殷切地期望"下一位"便是自己。殊不知这看不见的X光,特别是散射线对人体具有穿透作用和电离效应,使人体产生生物学方面的改变(即生物效应),加之空气中放射性灰尘等对人体是一种损害,尤其是对小孩则更是如此。所以,患者候诊"越位"时,有责任感的大夫都会好言相劝,请你在门外的椅子上静候,这时你可不要错误地臆断这是医生在故意"赶"你。"不是金属不碍事"。随着人们就医知识的不断提高,逐步认识到凡有碍X光穿透的,如:金属钮扣、拉链、纹胸、耳环、项链、发卡、玉佩等都会在医生的提醒下一一去除,患者一般也愿意配合。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患者就不那么愿意合作了。而当一位年青的母亲带着发烧的宝宝前来拍X光平片时,说什么都不愿意让小孩脱去衣物,认为不是金属不碍事。其结果使本来就难以诊断的小孩胸片,又因几件毛线衣的干扰留下了重重伪影,最终她所等来的报告只有生硬的两个字:重照!相类似的还有护膝、腰围、膏药、棉被以及衣服上的油漆图案等。所以,当你躺在摄影床上,去除盖的被子后,还不要忘记拿掉垫在下面的被子哟,更不能因为是急诊恨不得把单架都抬到摄影床上去。"只要能看就行"。一位车祸小腿的病人因难忍,放射科大夫却要给他摆出这样或那样的姿势,他概不配合,认为只要拍了能看清有否骨折就行。其实不然,医生给你摆正、侧位其目的不仅仅只看有否骨折,更主要的还要看其骨折端是凸向前还是凸向后,是凸向左还是凸向右,还是螺旋骨折等,这样便于骨科医生对你骨折端的愈后、是手法复位还是手术切开复位、以及如何复位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更有利于骨折端对位、对线、对轴,而不至于愈后产生畸形及后遗症。如果拍出的X光片子既不正又不侧,医生就很难把握了。因此,为了让你少受苦,避免重拍,你要遵照医生的指令完成一张标准的X光照片。同样,脊椎正侧位、胸部正侧位时一定要稍稍坚持照它一张标准像。相反,让你拍腰椎斜位看椎弓根有否骨折时,你同样要在医生的帮助下斜到位,诸如此类的还有看、或是看心脏的胸部斜位,看脑部供血不足的颈椎斜位、看上颌窦的37度位、看额窦的23度位、看有否的双45度位等,更有的还要加照切线位,甚至是对侧,你都得好好配合才行。"人体都有两个侧面"。拍X光不像通常人们所用的照相机,拍左边颜面部时就看不到右边,而X光具有穿透作用,是看其内部实质性内容。因此,当拍四肢骨、脊椎的侧位时就是一个位置便可以了。有时病人硬嚷着要拍另一个侧面,这不像肺分为左肺与右肺,所以一旦哪边有病就得哪边靠片,其目的就是使病变侧能更清晰地显示在X光胶片上,以减小放大。同样,用于头颅也有左右侧位之分。相反,当你怀疑,或脚趾骨折去放射科拍片时,医生却给你申请的是正、斜位片,就连一个侧位都没有,这又是为什么呢?你想想看,倘若拍侧位,几个指头或趾头都重叠在一起,这还能看些什么呢?"拍的范围越大越好"。一位自述"脚痛"的病人来到放射科拍片,可等大夫为其拍好后他却说不对,原来他所说的"脚"是医学上所说的踝关节,而对于这两个部位的拍法则大相径庭,不是人们所想象地顺带一下一起拍摄。因此,其一,在你说不清人体医学部位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指给医生看,不要想当然,造成医生的误解。其二,在指点时要精确,明明是颈椎的问题,说什么都得照一下头才放心,更有甚者恨不得从头照到脚。这样很不好,不仅增加X线对你的辐射,还增加你的经济负担。"站着拍、躺着拍效果一样"。拍X光平片时该站着拍的,患者应坚持站着,即便在亲友的帮助下也要站着拍,就拿最常见的胸部照片来说吧,站着拍的目的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心影自然,在大口吸气时可以使肺部扩张,前胸靠片可减少心脏的模糊、减小心脏的放大率,且可因投照距离的增大使两侧肩胛骨投影在肺野之外并减少胸部的放大率。不仅如此,还可以对病灶的性质有所判断,比如:通过站立位可以看出病灶内有无气液平,可以看出胸腔内有无胸水及其量的多少。相同的还有,站立位腹部平片,当医生怀疑有胃时,由于气体是向上"跑"的,所以可利用站立位看见膈下有否"一弯残月",以判断是否为游离气体;当大夫怀疑你有时,拍一张站立位腹部平片看看是否有气液平,以明确诊断。当然,在危及生命时就不能千篇一律了。由此看来,拍X光要积极配合医生才行。
(责任编辑:邹华振 )
相关推荐:
请文明发言,发广告将被屏蔽IP
更年期的女性往往身体状况会有很大改变,出现绝经、皮肤松弛衰老等症状,那么如何顺利跨过更年期这道门槛呢
[]补气血的食物 6种补血养颜圣品不可错过
[]女性吸烟更容易患肺癌 烟民怎样算肺癌概率?
[]先天性甲减易引起智力低下 应及时治疗
合作商内容推荐上个月例假10号来16号完全没了18号做的x光(脚部骨折)肚子和胸部盖的有铅衣这个月发现怀孕了,_百度宝宝知道X光拍片的几种误区(患者应看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X光拍片的几种误区(患者应看的)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02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论文】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X线平片和CT诊断意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7.1~8.1期间,当日购买维普网文档,第2篇起享受6折优惠。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X线平片和CT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X​线​平​片​和​C​T​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0​例​急​性​胸​腰​椎​外​伤​患​者​的​X​线​平​片​和​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胸​椎4​例​,​腰​椎6​例​,​胸​腰​椎0​例​。​外​伤​后​全​部​拍​摄​X​线​正​侧​位​片​及​C​T​平​扫​,​其​中6​例​行​C​T​冠​矢​状​位​重​建​。​结​果0​例​急​性​脊​柱​外​伤​中​X​线​平​片​清​楚​显​示​椎​体​骨​折3​例7​个​椎​体​为​爆​裂​性​骨​折​,​C​T​清​楚​显​示​椎​体​骨​折0​例7​个​椎​体​骨​折​(8​个​椎​体​为​爆​裂​性​骨​折​)​,​附​件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射线荧光分析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