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工作医院里的护士勾心斗角角严重么?

服务器暂无信息或信息已被删除|/|/|/|/|/|
//|//|//|//|//|
《健康报-医生论坛》征稿,你对医院改革有什么良方?
话题由头:广东的全国政协委员王智琼准备递交提案:“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群众看病贵、看病不方便成了当前的热点问题,公立医院体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三言两语,“句句到肉”―――我们的医疗保健制度“病”得不轻,得下体制改革的“重药”来医治。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已发起对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攻坚战,先是提出建立医保制度控制飞涨的城镇医疗费用,后又提出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改变以药养医的机制。到如今,“药”到“病”还未除,改革仍需努力。  在现代的医疗产业中,病人到医院看病,实际上是购买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服务,医和患之间还存在着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患者一般不具备判断病因、诊疗方法是否安全有效、医疗费用是否合理等专门知识。在医院、患者和第三方付费人(如医疗保险机构)的多重委托关系中,病人作为委托者,其就医吃药的选择既要依赖医生的建议,又要依赖第三方付费人的医疗费用约束。如此复杂的委托关系,只要有一方约束软化或监管失灵,就会使整个医疗保健制度“生病”。  因此,要对医疗保健制度辩证施治,就需从理顺这一多重委托关系入手。王智琼委员提出的“设立不同特征医院,区分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政府预算的转移支付应直接发放到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方(低收入人群),而不是补贴基本医疗的供给方”,都是值得一试的“药方”。前者从医院入手,通过明确设立政府医院分流病人,让社区医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后者从患者入手,让病人“持币”(政府的转移支付)选择医院,促进医院之间的竞争。  人有病,就得看病吃药;制度有病,也不能讳疾忌医。凡是病症,都不能耽搁。也许大多数人赞成公立医院退出,但大家有没有考虑医院的社会功能?你对医院改革有什么良方,请提出来.========================================刚刚收到吴编辑的pm,准备3月24日见报,而且话题比较大,也比较敏感,我们以前也曾经热烈讨论过,请大家踊跃投稿,反映您的建议!截稿日期:3月21日之前。偶有许多朋友游离于医疗保险之外,他们每月交几千块钱的税,却不能由此而受益。还有许多交不起税的病人,没钱看病,也没钱吃饭。认为政府应扩大医疗保险的受益范围,而且应从财政预算中播出相当大的一部分用于公共医疗卫生,保证病人能享受最基本的医疗保健,这部分应直接给医院。医疗改革势在必行笔名:一叶现在的公立医院为什么问题百出?人才流失,学术不前,后勤行政臃肿,红包药扣问题等等,从头病到脚.为什么?体制问题!大锅饭吃惯了.资源浪费的让人心痛.明明可以盈利的大医院为了得到更多的行政拨款,一到年底用钱买仪器设备啊,不把钱用完明年就没有拨款了.归根到底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买了一个仪器,再买一个备用,布一罩放在那里.这个科室买了,那个科室也买.人才流失更是让人心痛,互相勾心斗角,我做不起来,你也别想做起来.看不惯就走吧,出国的,考研的,跳槽的有不少都是这么逼迫着成才的.后勤行政机构臃肿,不仅占用了医师护士的人事贬值,而且那股老爷做派,办一点事情难阿,很多人都有体会吧.红包药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里面牵扯太多,不多说了.公立医院不改革不行了,入世,中国医院很快会对面对国外医院的竞争.以我们目前的情况如何应战?担忧...我觉得医疗改革要改革就要彻底一些,长痛不如短痛.政府应该制订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在改革中投机倒把坑害国家利益百姓利益的要严惩,一定要严格,这样才有希望.政府应该承担公共卫生和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如果以改革来推卸责任是不道德的.另外,增加教育中医疗卫生教育,不只是对学生还要对成人进行补课!这个问题太复杂,需要改革不单单是医院的体制。现在,我们这里医药分家已有苗头。已经有不少医保病人在医院开方,到药店拿药,因为药店有9折优惠。我想这是好事,医院想以药养医也不行了。医院的利润从哪里来?医院靠什么养活自己?医疗界有歪风邪气,必须改,应该说是应该痛下杀手。我想首先说说医药回扣问题,为什么禁而不止?为什么人人都心照不宣?它的弊端自不必说。不单单是药价虚高;它腐蚀着医生的道德良心,显然有些不该用的药或者可以不用的药被不恰当的使用了;如果药价不高,没有给回扣的空间,那你的药就用的少或根本没人用,那药厂只能倒闭。医药商和医院或医生实际上就是行贿受贿的关系,这谁都知道,也有明文禁止,那为什么禁而不止呢?这样的打击面太大,三级医院几乎无人辛免?但还是必须禁止?问题是禁止之后,医院的收入从哪里来?毫无疑问,最终还是从病人那里来,病人没钱看病,那医院和医生也只有受穷。那这样合不合理,国外的医生都是中高收入,中国的医生必须是低收入,因为病人没钱看病,但是有钱买房,有钱买车,有钱吃喝玩乐?看病没钱,要命一条,中国人命不值钱!现在中国三级医院的医生,特别是中高职称的医生都是高收入的,但是至少一半以上的收入是违法收入。很奇怪吧!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特色!可以说是体制,也可以说是zf让中国的医生不知不觉都成了违法者,所以矛头必然指向医生、医院。矛盾被转嫁了!需要改革的是医疗保健制度。医院只是一个场所,给医生提供工作的场所,给病人提供看病的场所。病人看病需要付钱,医生看病需要收钱,而药应该是第三者。现在药厂并没有富起来,富起来的是医药代表和医生,那医生该不该富,这个问题先放在这里。而看不起病的是老百姓,不是公务员,公务员还在享受公费待遇。更不是zf,zf照样有光荣的GDP。现在zf已经造好了声势,做好了准备:矛盾是患者和医生之间的矛盾,医生多拿了患者的钱。那当然要拿医院和医生开刀。那就来吧!那样会是什么结果?首先要改的医疗保险制度。然后需要增加医疗卫生投入。病人没理由看不起病,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不合适请立即删除!下面是我们于晚讨论结果,由本人总结,可能更有条理一些,为了方便阅读,直接复制到这里:有关我国医疗市场改革话题语音讨论的总结有关我国医疗市场改革话题语音讨论于昨晚7:30开始,参与者有stanley_tiantian、mcat728、whenhye、wp1118、yulan2003、cedar22、whitesnow777、axiluowei、liuchengyuan1、xw23181、cuilueshang、Hidoctor等。讨论历时4小时,主要内容总结如下:一、目前我国医疗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医生占人口比例远不及发达国家,但分布失衡,城市医生趋于饱和,而边远贫困地区仍缺医少药;2、医患关系紧张;3、医学生就业困难;4、很多人感到看不起病;5、小诊所医生的收入反而高;6、外资医院进入中国医疗市场。......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1、医疗教育市场化,医学院校的扩招,造成医学教育质量的下降,医学生就业困难。这些人有些人通过考研暂时缓解就业问题。而另外一些人改行或进入不规范的医疗单位。这样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学历的贬值、医疗事故的增多、医生形象进一步受损。2、公费医疗的逐步取消,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很多人看不起病。3、医疗行业存在害群之马,医生的信誉及地位降低。4、医药回扣等禁而不止的违法收入使医药费用虚高,引起患者的强烈不满,医患关系从利益一致转化成利益对立,关系日益紧张。5、媒体的不恰当报道。6、防御性医疗更加重患者的负担。7、医患对专业知识掌握的严重不对等。8、信任危机。9、医疗欠费赔付的不恰当。10、医院对医疗纠纷采取的不恰当的消极的息事宁人的态度,助长了歪风邪气。11、违章开办的医院诊所造成医疗事故的增多及其他不良后果。......三、国外医疗市场的状况及值得借鉴的地方。1、医师行会等组织的严格自律和严密监管。2、医疗保险业的高度发达。3、政府福利制度完善。4、严格执法。......四、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目前的问题。1、取消医疗教育市场化。2、成立医师自律组织,我们姑且也叫做医师行会。它是医师集体利益的代言人,对内规范医师行为、要求医师严格自律、清除害群之马,对外和侵犯医师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等等。3、政府增加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主要用于边远地区医生的补贴、医疗欠费的补偿、对穷困人口的医疗补贴等等。4、更加健全医疗保险制度,让更多的人更充分地享受到医疗保险。保险业应该能够制约医院和医师的违规行为。5、严格执法,规范医院和医师的行为。不能有法不依,禁而不止。6、提高诊疗费,逐步实现医药分开,杜绝医师的违法收入。7、严格考试、考核制度,提高医师的整体水平。8、通过经济杠杆,调配医疗资源的配置失衡。如大医院、专家看小病,小医院虽然收费低,却很少有人去看病;再比如城市医生饱和,乡村仍缺医少药等等问题。9、呼吁媒体关注和理解医师的工作,多一些正面报道,普及医疗常识。......五、通过何种途径去解决。1、舆论先行。希望能通过媒体的报道让更多的人,包括社会学界、法律界、医学界,还有老百姓都来关注和讨论这个话题。2、寻找突破口,目前的医学生应该成为关注的这个话题的主要力量。......天天 wrote:话题由头:  在现代的医疗产业中,病人到医院看病,实际上是购买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服务,医和患之间还存在着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患者一般不具备判断病因、诊疗方法是否安全有效、医疗费用是否合理等专门知识。在医院、患者和第三方付费人(如医疗保险机构)的多重委托关系中,病人作为委托者,其就医吃药的选择既要依赖医生的建议,又要依赖第三方付费人的医疗费用约束。如此复杂的委托关系,只要有一方约束软化或监管失灵,就会使整个医疗保健制度“生病”。  因此,要对医疗保健制度辩证施治,就需从理顺这一多重委托关系入手。王智琼委员提出的“设立不同特征医院,区分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政府预算的转移支付应直接发放到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方(低收入人群),而不是补贴基本医疗的供给方”,都是值得一试的“药方”。前者从医院入手,通过明确设立政府医院分流病人,让社区医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后者从患者入手,让病人“持币”(政府的转移支付)选择医院,促进医院之间的竞争。也许大多数人赞成公立医院退出,但大家有没有考虑医院的社会功能?你对医院改革有什么良方,请提出来.一个有效的医疗保健制度____医疗费用少,病人看病方便,医生可以真正的治病(不是还要同时关注病人的口袋).政协委员王智琼就是一些国外经济学家提出的“教育票”――你的孩子想在哪个学校上学,拿着“票”就去哪个学校,“票”就代表着一定金额。可是新诊断技术、新医疗方案的研究、完善由谁来提供资金???“票”制的公平性由谁来报证、监督??国家的财力能支撑“票”制吗??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平衡??by 大胃2002目前医院收入的50%来自药费,30%左右来自检查费,医护人员进行诊疗的费用所占比重少之又少,为什么?市场经济红红火火,然而在医疗市场诊疗费用并没有触及,开一个胆囊手术费是80年代核定的6、7百块,作一个平扫加增强的ct也要8、9百,有脑子的人想想就知道原因。说到底,就是医生的付出都不值钱,仿佛我们不是在治病救人,而是在扫大街。最优秀的人才能读医科作医生,可是为什么现在国内医生的社会地位咋就这么低呢?不要说群众看不起病,像我们这些参加工作的新人,看病每年帐户里也就100块钱,超出了就是完全自费,自己都看不起病啊。所以我常常对小弟弟们说:面对1000左右的工资,医生能坚持留下来的能有几个?1.关于回扣的弊端不用多言。但造成这现象的根源呢?除了和药商的腐蚀、诱惑,医院领导、采购及相关人员的下水,医务人员坦然笑纳或积极索取有关,更和药品的管理和监督部门、价格管理部门的腐化有关。试想,没有他们的批准,药品会有那么多所谓的新药出世,价格有那么虚高?2.医生必须提高合法收入,途径主要是通过社会化高效率的后勤保障系统;制定向临床倾斜的经济政策;建立廉洁、高效的管理层,更有效的支配资源。3.还有:等我想起来再说吧。偶建议加强对医保的监督,减少医保药物的品种如(中华灵芝宝)之类,追究违规者的责任.减少医保器材种类,(DDD起搏器)等.推广多种商业医疗保险,由保险公司,医疗机构 共同处理医疗费用和医疗纠纷.第四方监督,医疗改革的良方。姓名:辛宝
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工作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医疗市场监督是工作的重点,它既是解决医院市场化合法化运作的关键,也是理顺医疗市场和医患关系的重要一环。没有好的医疗市场监督,姓公姓私也只能解决表面的问题,
王委员提出的方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医疗改革有机好的借鉴意义。但这样果真就能治好中国医疗市场的旧症顽疾吗。笔者认为,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医疗监督制度为之保驾护航,再好的方法也许只会成为个别群体满足局部利益的借口和手段。比如“设立不同特征医院,区分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的提议,可以看到在面对中国医疗市场整体发展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部分医疗单位对调节市场份额的一种需求,但这是不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做法就很难说了。“政府预算的转移支付应直接发放到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方(低收入人群),而不是补贴基本医疗的供给方”,这是行之有效的医疗费用保障制度吗,值得细究。另外,王委员提出的从患者入手,让病人“持币”(政府的转移支付)选择医院,促进医院之间的竞争的提议,我还是那句话,在医疗市场这一特殊的消费环境下,患者自主选择医院的理性成分到底有多少是很难说的。也就是说患者缺乏客观有意识的评判一个医院的好坏的专业指南。看广告,听人说,这种普遍存在于患者这一非专业群体中的传统的择医方法是影响医疗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所在。
我认为医疗市场改革,应兼顾全局,就是患者、医疗机构的利益都应考虑在内,毕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疗市场。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这种专业和非专业,授予医疗服务和接受医疗服务的关系很是特殊,双方是一种既需要信任又存在一定地位差距的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需要的是合理合法的医疗监督的保障,作为在专业上是弱势群体的患者更是需要如此。医疗保险市场和医疗法律保障制度有一部分可以说是为这一监督保障而生的,这是医疗市场的第三方。但是,由于第三方自身体制和运营机制得不完善,使得这一医疗监督的主战场并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使得医疗机构和患者在整体上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就好比是盖房子,建房的有了,买房的有了,可就是没有一个可信的、独立的、对双方权益进行监督保障的第三方(象是监理公司的意思)出现。以至于不是你骗我,就是我不理你的茬,使得两败俱伤,谁也没落着好。这就是说在医疗市场中,只要有一方约束软化或监管失灵,就会使整个医疗保健制度“生病”。所以,我认为也该存在这样一个机构,和保险公司及政府医疗监督职能部门的医疗监督工作一样,但又独立于市场之外,和医疗市场的各方没有利益冲突(和消费者协会差不多)行使医疗监督和调节医患关系的职能,从而保障医疗改革的顺利进行。
国外有种健康维护组织(HMOs),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是不是也借鉴一下,把这医疗市场的第四方也引入进来呢。希望比我有见识的人好好替咱们大家想一想。今天脑子太乱了,呼呼。。。明天再好好想想。把我以前对《医学教育和医疗市场化的严肃思考》的一些总结再发一次,大家不要见怪啊。需要改革的关键步骤是:1,
限制医生数量,特别是高级医生数量,提高城市执医门槛。 中国可以根据农村医疗资源的需要,快速培养大量的3年制专科“通科医生”,以较小的教育投入达到农村这个目标;城市里面的医生则主要偏向于专科医学博士 (需要数量和质量控制),解决基层不能够解决的问题。 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一定的梯度但是也有良好的衔接,基本的医疗服务能够在农村地区完成,复杂的疾病应该转到城市综合医院,有效利用医疗资源2,
将医生的收入来源由灰色药品回扣收入转成透明的较高的医疗诊疗费收入。提高医患信任度。在中国的三甲医院,病人接受到的医疗质量与美国的水平是基本持平的,从国民的寿命、婴儿死亡率、产妇死亡率几个指标可以清楚的看出来。但是一样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美国医师收入这么高,中国医师收入这么低?对于医生劳动的极大的贬低,这样造成的结果并不是医疗费用的下降,而是更多的不该住院的住院,不该开刀的开刀,不该开药的开药,这是必然的一种畸形状态下的平衡。3,
医疗单位的机制与竞争机制改革,即机构改革。并以此促进其他行业的改革。医院人事制度要放开,医生可以自由流动。目前中国的大部分改革,主要希望通过产权改革来提高医疗机构的效率,各地的操作实践也是毁誉参半。从长远来看,私人资本进来后,它的最终目标是盈利,最终会体现在医疗收费上,这与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预防为主、降低居民发病率、降低全社会医疗费用支出比例的最终目的并不统一。由于卫生服务提供的大多是公共卫生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因此医疗改革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在产权改制之后,医疗机构如何承担公共卫生职能。有这样一种建议:适当分离医疗机构的职能,针对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等制定不同的政策,有的领域由市场来主导,有的仍由公共财政负担。也有人建议,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政府对事业型医院如何运作、非事业型医院如何运作的具体要求。改变目前卫生行政部门扮演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老板”和“总院长”的角色,不再承担举办医疗机构和管理医疗机构具体事务,而是要代表政府履行好各项公共卫生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医疗卫生全行业管理等方面。政府办医疗机构包括两部分:代表区域医疗发展水平的综合性医院和中医院,以及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市场作用相对较弱的传染病和精神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等。例如:江苏省要求各市要办好一两所综合性医院和一所中医院,各县市要办好一所综合性医院和一所中医院。政府主办的另一部分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明确不再由政府举办的医院,江苏要求各市要进行改革试点,吸纳社会资本进行改造,国有资产全部或部分退出。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加快办医主体多元化步伐。 4,
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提高人民收入。一个地区的富裕程度和这个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是成正比例的。解决以上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政策向这些地区倾斜,加大教育投入,鼓励发展新的经济实体,切实提高人民的收入。(当中国至中等发达国家时,人民基本小康,医生才能普遍富裕,现阶段,只能是20%精英富裕,50%小康,30%贫困。由于医疗专业性经验,则年轻医生处于小康,贫困的多;由于投入巨大:金钱,时间,精力,生理心理劳累,使得这些小康富裕来得异常不易,艰辛) 但患者的利益总和肯定远远大于医生团体的利益,中国还没有解决患者的利益如何团结起来与医生团体利益均衡的问题。这个团体成熟了,医生的团体也肯定成熟了。(国民收入问题)不成熟的话,绝对是两败俱伤,患者不去进行医疗,医生也没有病人可看,这个市场萎缩了,对谁都没有好处。5,
医学院校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A 医学院扩招以后,你可以看到有限的医疗资源根本满足不了医学生实践的需要。相对整个医学生全体而言,每年能够在大医院接受总住院培训的医生又能有多少呢? 我认为中国在这个方面可以借鉴西方的体制,将医学院和常规大学分离,严格医学院的准入机制,而不是严出机制.大学是应该做普及教育,但是医学院在西方都是在完成大学课程基础上进行的更加专业化的培训。这样的好处是:真正能够上医学院的大部分都是十分喜欢医学行业的,特别这是是在大学4年基础教育以后做的决定,比较稳定。因为我发觉我的许多的同学都并不是对于医学真正的感兴趣,没有兴趣就很难投入,把事情做好;B 美国有很严格的住院医师培训方案,我想知道,他们培养出一个可以独立坐门诊的医生需要多长的时间。就我现在观察的情况,中国,大城市、大医院可能好一些,有些医院要求主治医师才能坐门诊。可是,有多少医院刚毕业不足1年的医生坐急诊、门诊。地区一级这样的医院恐怕不会少吧。美国外科的住院医生不是看你的考试成绩,而是你必须完成上百台不同的手术;内科培训主要是看你接手了多少不同类型的病人.作为一个经验至上的职业,医生质量的提高应该主要在于增加医学生更多的实习的机会,接触更多的病例和病人,在实践中学习.6,
适当提高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经费,占ADP的比重需上升。是否卫生事业能超前发展?靠谁投入? 政府愿意投入吗?但是同样迫切地需要搞入的还有这些地区的教育事业,政府是否能负担得起?发展教育事业的口号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是目前的状况大家也知道吧。7,
解决农村,乡镇,贫困地区的缺医少药的问题。a 政府通过税收进行必要的补贴,指派优秀的医师到乡镇锻炼,负责相应的薪酬。医疗界的全国统一管理,b 进行全国医院医院的大协作,降低医疗成本,合理分配资源,适当从收入高的医院提一部分出来,对贫困地区医院进行补贴,c 实行轮换制,由好的医院轮流派医生到基层去工作一段时间,指导基层医生提高业务水平。D 国家资助,使城乡医生收入水平持平或者相差不多,改善设备条件,提供继续教育等等。8,
医疗不应市场化。第一,市场充其量只能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无法解决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第二,也许在经济的很多领域,市场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但在外部性很强、信息不对称的领域,市场往往失灵,反倒会降低效率。市场参与各方作出能导致获益的规划和调整的前提是: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获得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公共卫生的公平性比经济收入和财产分配的公平性更加重要,在公共卫生问题上,所有人必须同舟共济。既然公共卫生的公平性如此重要,把它交给市场便是完全错误的。另外,医疗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领域。卫生专业人员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蒙骗患者,患者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欺骗保险公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为自己的国民提供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全民医疗保健计划,而不是把患者和医护人员推向市场。即便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比如美国,其医疗体制也充满教训。据王绍光的比较,在21个欧美发达国家中,医疗体制的总体表现和公平程度,美国都是倒数第二。他认为,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在于过分市场化。一年大乱,十年不治“,说的是一年混乱所造成的后果,十年都难以纠正。二十几年所造成的问题,更非一夕之功可以解决,所以只能慢慢来。改造一个人以是很难,要改造一个社会,更难。唯一的办法,就是实事求是。  小害,还是大害?在一方面看,对病人是大害。但从整体和动态来看,它却又是无法避免的,非一人之功可以解决。有些问题,放一放,以后就不是问题,或变的很好解决。行业管理既是必然之路,何必逼人太甚?要一时图快活去贸然的强行解决,必是更大的害。  为什么有些事可以做但不可以说,而有些事可以说但不可以做。为何邓小平要少说多做?几十年盘根错节形成的局面,可以慢慢抽丝,看似慢其实快,但一用力,全完!搞任何改革,必须要首先懂得这个道理。中国的国情,在刚解放时中国没有多少医师,决定了赤脚医师制度的产生,以图以大量的经过简单培训的医务人员来为广大的农民解决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导致产生了“质量,还是数量”的问题。从国民的寿命、婴儿死亡率、产妇死亡率几个指标来看,这个政策给广大国民带来的益处是明显的。但由于这些赤脚医师的技术的限制,也必然导致许多的医疗事故和差错。由于国民的淳朴,由于他们带来的益处,这种事故差错在以前还不成为问题或只是一个小问题,《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只是在近来才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而这与经济的发展、国民维权意识的高涨有关。但由追求低技术的数量,转变为只追求质量而无视数量,不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是要兼顾数量和质量的平衡,这也就决定了目前的乡村医师制度还要实行一段时间,决定目前了高质量、中等质量、低质量的医师共存的局面。至于什么时候乡村医师制度能够取消,完全由高质量的医师取代,还没有人可以预计,但可以肯定的是,第一,这与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有关;第二,这个过程是渐进的;第三,医学教育体制的转变,要与之平衡。必然高质量、中等质量、低质量的医师工资待遇会有不同。这既符合国情,也符合目前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由于国内四个经济收入的差别的存在,不同地区、不同质量医师之间的收入差别可以很大,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解决。但基本上,各地的医师较之其周围来说,其经济状况属于比较好的,这也是许多人尽管知道到大医院和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的机会不多,也还是希望学医的原因。由于城乡差别较大,城市化的发展,脱离田地的趋势和因素对于中等质量医师的存在也有很大影响。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实行医师“宁缺毋滥”的政策,所以不会产生中国的这种问题。孰优孰劣,从国民的寿命、婴儿死亡率、产妇死亡率几个指标可以清楚的看出来。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士去做,这是计划和市场经济都认可的,作为批评家可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但执政或理论设计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来指导和操作。解决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需要内力和外力.需要社会管理者和参与者共同努力的.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中国只有继续走自己的道路,而不可能照搬别人的办法。尽管在一些具体的培训办法、教学办法等技术层面可能参照别人的做法,但在政策层面,还只能继续走自己的道路,依自己的国情进行渐进式的改革。恕我直言,公立医院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去年的SARS战役和今年的禽流感就以铁的事实肯定了这一点.
"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群众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病因在那里?单纯的"公立医院体制已到了非改不可"无疑是"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群众看病贵、看病不方"病魔的姑息疗法,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因治疗.
"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无疑于从治疗费和医药费两方面剖析原因:
一、治疗费的上涨。此方面的上涨有许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诊疗设备的先进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所致。过去,许多病人受病魔折磨致死而病因未明确,即使诊断明确由于无条件(技术、设备)治疗而活活等死;现在如果家属想治病就会把病人送往医院,目的就是治好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迅速的确诊,并挽救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如心导管技术的开展,急性心梗的病人起死回生。
其次是社会大环境物价上涨的结果,过去2角钱一斤馒头,现在两元钱一斤不足称的馒头,医务工作者也是需要吃饭养家糊口的高级动物;医务人员要不断的接受新知识,买本书就要花去半个月的工资,考会试就的吃掉一个月的工资。上过近20年的学,整天辛辛苦苦的劳作,却要落个食不果腹,谁能说得过去?与英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医务工作者的地位,尤其是经济地位排在第几?国家制定的医生工资上涨速度远远低于社会大环境物价上涨,何况部分医院发不出基本工资,尤其是基层乡镇卫生院,也就是预防SARS的最低防线。
第三是法制不健全的写照。关于新的医疗事故相关条例的制定,无疑是给治疗费上涨火上加油,给贫苦的就医难的老百姓雪上加霜。举证倒置是导火索,发生医疗意外,医生拿什么证明病人有或无非治疗脏器是否存在疾患,所以可查可不查的检查必差,可进行高级检查的就进行高级检查,避免病人告医生漏诊误诊,可为明哲要报身;极个别新闻报道偏激,医疗事件大肆渲染,把白衣天使的形象刻画成白狼,把社会矛盾指向刚刚温饱的医务人员,形成了要想富,告医院,无理闹三分,大打出手,甚至连可敬的教授成为牺牲品。卫生部公安部等的关于维持医院秩序的法律条文却无人执行,干扰医院秩序的事件许多医院都发生过,有些部门是如何解决的呢?不管不问,不出人命,我不管,充当和事佬,同情弱者,医院赔点钱解决算了,二三十万,一起就是上百人一月的工资,医院你能生存吗?况且,现在事故与医务人员个仍挂钩,医院仅承担一部分,许多大夫发生事故后,干一辈子医生也赔不起而辞职。
最后是服务质量的不同。私人医院治疗费低,是由于其成本所致。国家明文规定一些物品必须一次性使用,如气管导管,硬膜外穿刺包,医用手套,导尿管,等物品必须一次性使用,麻醉机,呼吸机的零部件必须定时消毒,一些已经明文淘汰的物品技术仍然以价格低廉原因被继续使用,潜在的院内感染是不知不觉的。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会冒这个风险的。
二、药费上涨过快。
首先,药物价格上涨带动医药费的上涨,社会大环境物价上涨的带动。
其次,用好药物可以治疗疾病并且预防并发症,减少纠纷。
最后,有回扣的药物,其根源需深挖,医务人员不吃回扣,药物价格仍然不会变,药物仍然要被用,真正意义上的回扣是药厂通过各种途径从患者身上汲取血汗,而被重新分配。
医疗是一个复杂的公益事业,我们都经历了SARS的洗礼,都曾经为抗击SARS全心付出,都听到了医生是最可爱人的赞歌,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感到职业神圣,重温誓言。SARS过后,医生又被砍伤。。。。
如何化解这一矛盾?高薪养廉。
第一,继续深化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强行推广医疗保险制度。
第二,加大对卫生行业的投入。包括政府投入,必要时发行象福利彩票,体育彩票,足球彩票形式的彩票。
第三,改变立法,取消举证倒置。
第四,严格执法,维护医院的秩序。
第五,高薪养廉,医生的的收入与其社会功能相匹配。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不足之处,多多谅解。oldjake wrote:…………现在中国三级医院的医生,特别是中高职称的医生都是高收入的,但是至少一半以上的收入是违法收入。很奇怪吧!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特色!可以说是体制,也可以说是zf让中国的医生不知不觉都成了违法者,所以矛头必然指向医生、医院。矛盾被转嫁了!需要改革的是医疗保健制度。…………而看不起病的是老百姓,不是公务员,公务员还在享受公费待遇。更不是zf,zf照样有光荣的GDP。有感而发。1、关于病患人员组成:总体分三类。第一类是彻底公疗,或非常富裕人员,包括二级红卡以上人员,以及虽然不拿红卡,但是凭借良好的从属单位,依然享受完全公疗人员。此类人员是高级公务员、大老板、成名演员金领,几乎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求享受最好的医疗,他们痛苦的是国内医疗条件为什么达不到……,故此类人员不在本讨论中。第二类是普通公疗人员,有承担能力人。普通公疗:大病60~80%公疗,剩余自负。包括绝大多数普通公务员,还有医务人员。有承担能力人:主要是中、高级打工人员、中小老板类;如果再扩大一点,在富裕省份的相当一些农民也包括在内。第三类是无承担能力人员,包括广大低、无收入人民。第二类人员对医疗的主要盼望是在能够承担的基础上快、好、省地享受医疗,可以付相当的医疗费用,但要化得有理、明白、有效,他们是对现有医疗体制意见最大的人员。最后一类人员所占比例最大,钱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希望尽量化少的钱看病,有不少人就因为看不起病而放弃了。2、关于医疗费用:我国对医疗的投入占GDP的比例是全球的倒数前列。因此无论对公共医疗暗帖也好、明贴也好,都不能改变医疗投入不足的本质。既然这样,暗帖不如明贴。对第二类人员提供明贴,实行医疗保险,适当自负的原则,应该有一定的意义。可以自主择院。对第三类人员,则应该区别对待有部分承担能力人员和完全无承担能力人。对前者,如果选择盈利性医院或要求相对较高医疗,则以第二类人员待之,否则,国家给予最基本医疗保障。对完全无承担能力人,则仅给予最基本医疗保障。前提是,国家建立一系列相关的医疗实体,完善全民医疗保险。高级盈利性医院、普通盈利性医院、公立医院。此外规定最基本医疗的内容、提供基本医疗费用范围,维持最基本医疗需要,公立医院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同时出台最基本医疗指南,根据平均寿命,制定基本医疗的指导性意见,对高于平均寿命人员的中晚期肿瘤、慢性肾衰、高血压等疾病仅提供姑息性最基本公费医疗,不推荐“最有效”公费医疗,此指南针对完全无承担能力人员。事实上新西兰等国家对完全无承担能力人就是采用类似方法。3、关于医务人员待遇。医务人员待遇完全市场化。随受聘单位性质而定。会诊费用由邀请单位拿出,自由洽谈。4、关于医疗制度。医疗市场化是发展方向。过高的费用由保险公司控制。每个人强制性加入医疗保险体系,但可以自则保险公司及保险类型。国家规定基本保险类型,并明贴个人。医生购买医疗意外险,国家规定基本险类型,每年保险公司会评估投保医生的保险风险,病患的理赔概率、医疗保险的给付情况,对用较低费用治好较多病患的医生,保险公司自然愿意与之打交道,自可提高医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如果由不适合行医的情况,就吊销医生的营业执照,此点由行业公会评审履行。以上是本人一些粗陋看法。望交流、斧正。医疗体制改革之我见阿海诚如各位所言,我每想到这个话题也正和各位战友一样,总是胸有千言,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医疗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我们国家的医院绝大部分都是所谓的非营利性医院,也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功能,除了日常的医疗以外,还要承担应付突发事件、疫情、卫生保健等等任务,特别是基层的医院、卫生院可能还要承担防疫、预防接种等。所以,目前制度下,公立医院的存在不可改变的(甚至有些医院要求成为营利性医院而不可得)。而公立医院的收入从什么地方来呢?是不是国家每年都有投入足够医院支出呢?不,不是!国家对每一家医院的投入都是非常少的,基层医院更是少得可怜,不说医院的发展、扩大,就连维持基本的日常开支、发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够!看看我国卫生事业点GDP的份量就知道这并非虚言了。医学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是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楼房、设备、人员都在更新,知识更要更新,这些都离不开钱,国家的投入不够时医院的收入来源就主要来自于医疗业务的收入了。所以,每家医院的院长天天捉创收是非常合理的。要讨论医药费上涨飞快,就首先就讨论是哪一部分上涨快。是医生诊断、手术收费上涨快呢还是检查、药物收费上涨快。已经有很多战友说过了,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医疗行为的收费还执行的是十几年前计划公费医疗年代的标准,简直是微不足道,而实验室、器械检查由于设备的更新而飞快的上涨,药费更是水涨船高,造成了大家的一种思维定式:那就是吃药花钱、检查花钱,看病是基本不用花钱的。这样的情况延续到今天,导致了医院不能从自己的医疗活动中直接获得必需的收入,只能依靠更多的药费和检查费来维持医院的运行。举个简单的例子,病人到门诊看病,只需要3块左右的挂号费就可以得到医生的诊断和检查单,花了数十、上百或者成千块钱去拿到检查结果以后再回到医生的诊室,拿到了处方,再花上相当数量的钱拿到他需要的药物,大部分就可以把病治好了。在这个过程里,患者并没有感觉到医生的诊疗活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他感觉到的只是这个医生手里开出来的检查和处方花了他的钱。这就是绝大部分中国医生和医院的目前工作状态。所以,患者的医疗费用绝大部分是花在检查和药物上了。医疗体制的改革必须要针对这种情况做出改变,不能一味地把药品降价来达到目的(况且真正降价的也没有多少),医生的诊断活动要真正体现出价值来。“”以药养医“这条路是死胡同,不能再走下去了。笔名:何兆文今天刚刚走访完某区级医院,从基层了解到大量一手信息!而在此同时,预先打了招呼的医务科科长却紧追着我这位准人大代表(因为市人大的邀请我列席旁听人大会议)问我了解了哪些医生的情况!而被访的医生也反复吩咐我不要写她的名字和一定要将问题反映上去!可是她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无奈!在她的目光中看不到任何希望。她是七七级的医学生!笔者愚见,与其在现有体制上做小幅度的修改不如来个根本改变吧!小幅度的改动其结果大家已经有眼所见,我想事实胜于雄辩,我也不多说了!我想医生首先跟医院脱离关系,医院只是合法行医的合法场所,医生受顾于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监管医生的行为。个人的医疗保险制度,只要有合法工作,必须强制雇主帮雇员购买医疗保险,医疗保险额度由雇员自由选定。每个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每年有权选择一位医保医生,这样医生必须提高自己来保证获得更多的参保人员选择自己,如果参保人员对当年自己选择的医保医生不满意可以在次年选择另外的医生,当年原则上不能调换。参保人员需要看门诊前需要跟自己的医保医生预约时间而非现在这样到了挂号,这样避免了挂号处门前的冲突和拥挤,尊重了患者考虑自己可就诊时间和医生自己对自己时间的安排,更重要的是诚信!如果患者在预约时间到了无故不来,医生有权控告其违约,可以追究违约责任!患者到医院看病的时候,交纳挂号费用应该相应提高些,所需要测量的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等生命体征的检查由护士负责。进入诊室看病,医生负责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做检查或者是开药或者是转住院部门。医生在做这些决定前需要向患者充分解释和征得患者同意等。处方药物,患者在医院取药还是去外头的药房取药都与医生无关,而且药费由医疗保险支付,患者不需要担心药价高低!同时,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医生开药的情况监测医生在处方时的职业操守如何,保险公司可将有嫌疑的案例交由中华医学会评审。如果医生因为长期开大方或者不必要的检查等导致医保的损失的,由保险公司负责解雇,并且全国联网记录该医生的职业道德情况,这样有效制约医生贪图一时之利而妄顾患者最佳利益长期开大方,因为这样等同自己把自己在医疗卫生行业的饭碗彻底砸碎,甚或其他行业也会因为不良道德记录而不会轻易录用这样的人!患者的提问医生负责解答在若干问题以内应该给予一定的免费询问额度,超过一定数额的询问应该给医生付费,而这部分的付费由保险公司支付,患者根据自己所购保险的额度考虑问题怎么问来节省一定的医疗费用开支。如果医生不诚实记录患者付费询问的问题条数,故意夸大的话,保险公司会派人暗访(一般指定为该医生的医保监督患者),如果查明属实,不诚实守信的医生将会被保险公司解雇,同时全国联网的信用体系也会对这个人的诚信记录作相应的记载。这样等同医生自己砸烂在医疗卫生行业的饭碗之余还没有任何需要诚信的工作岗位敢聘用。这种做法将医患的尖锐矛盾经济问题解决了,很多直接冲突会被转移了,不再在医院里头。同时对患者对医生都有相应的合理合法的监督或者制衡。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传统的行政自行订立不合理条文规定等的量化标准与医生收入挂钩的不合理做法。想法只是门诊单一方面,其他的住院可以同样去多角度考虑问题。急诊除了不用预约外,同样可以大刀阔斧地去改革!改革要彻底。另外对血制品尤其是血液的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跟踪网络,血液封存所少年以上,献血人一旦查出有HIV阳性,若干年内所有的与他有关血制品、血液等全部追回销毁,已经生产的药品制剂等强制召回,对已经流向市场尤其是进入人体的,应该停止其献血权,直至确认无感染为止。期间应该负责这部分人群的检查和对应治疗的费用等。完善献血机制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啊!医疗体制改革,一个牵涉面相当广泛的改革,怎样能改革得更加合理合法,需要完善、制定、修改哪些法律法规均应广泛咨询和听证。另外,医学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都应该更多地结合实际,用这位文 革后首批上大学的医学生的话说“让现在扩招的孩子出来就能独立做事情”。目前看来只有集思广益和广开言路才能让医疗体制改革回到良性的发展轨道上来!广东的全国政协委员王智琼准备递交提案:“医疗费用上涨过快、主要是药费上涨过快,而药费最后的获益者主要是医药代表和医药公司。医疗服务的最后利益流向是不进行医疗服务活动的医药代表和开高回扣药物的医德差的医生,在这种畸形的利益分配体系下面,只能结出畸形的果实。群众看病贵、任何的医疗服务的增加都会以各种形式转嫁到老百姓头上看病不方便成了当前的热点问题,医疗服务没有层次化,社区医疗服务应该积极展开,把小病小灾消灭在萌芽状态。公立医院体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实质是医疗服务分配体系的问题,而不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只是一个表象。任何国家都有公立医院,为什么只有中国出这么大的问题?  三言两语,“句句到肉”―――我们的医疗保健制度“病”得不轻,得下体制改革的“重药”来医治。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已发起对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攻坚战,先是提出建立医保制度控制飞涨的城镇医疗费用,后又提出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改变以药养医的机制。到如今,“药”到“病”还未除,改革仍需努力.医生的诊疗费用不提高,仅仅卡断药源的结果就是:医生寻找其他的“暗道”搞钱或者干脆抵制这种打击医生收入来源的措施,另一个方面是公立医院倒闭。所以,必须医生进行自我的改革。  在现代的医疗产业中,病人到医院看病,实际上是购买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服务,医和患之间还存在着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患者一般不具备判断病因、诊疗方法是否安全有效、医疗费用是否合理等专门知识。在医院、患者和第三方付费人(如医疗保险机构)的多重委托关系中,病人作为委托者,其就医吃药的选择既要依赖医生的建议,又要依赖第三方付费人的医疗费用约束。如此复杂的委托关系,只要有一方约束软化或监管失灵,就会使整个医疗保健制度“生病”。  因此,要对医疗保健制度辩证施治,就需从理顺这一多重委托关系入手。王智琼委员提出的“设立不同特征医院,区分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政府预算的转移支付应直接发放到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方(低收入人群),而不是补贴基本医疗的供给方”,都是值得一试的“药方”。前者从医院入手,通过明确设立政府医院分流病人,让社区医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后者从患者入手,让病人“持币”(政府的转移支付)选择医院,促进医院之间的竞争。  人有病,就得看病吃药;制度有病,也不能讳疾忌医。凡是病症,都不能耽搁。
也许大多数人赞成公立医院退出,但大家有没有考虑医院的社会功能?你对医院改革有什么良方,请提出来.公立医院即使是在商品经济极度发达的美国仍然是占有很大的比重的,为什么只有中国出这么大的问题?问题的实质是医疗服务分配体系的问题,而不是公立医院的问题,公立医院只是一个表象。在中国这个有巨大的弱势群体的国家,公立医院的存在是十分有必要性的。每一个人平等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和义务教育是每一个政府的基本的任务,也是国家进行税收的目的所在,而且中国的人均税收水平相对世界平均水平并不低。医疗服务方面和义务教育方面,政府应该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医疗费用上涨过快,主要是药费上涨过快,而药费最后的获益者并不是广大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生,而主要是医药代表和医药公司,这是极为不正常的现象,也是在国外不可思议的现象。医疗服务的最后利益流向是不进行医疗服务活动的医药代表和开高回扣药物的医德差的医生,在这种畸形的利益分配体系下面,只能结出畸形的果实。目前主要的措施就是卡断药源。医生的诊疗费用不提高,仅仅卡断药源的结果就是:医生寻找其他的“暗道”搞钱或者干脆抵制这种打击医生收入来源的措施,另一个方面是公立医院缺乏药物收入大量倒闭,导致整个医疗保健体系崩溃。所以,基于国外的一些经验,考虑的解决方式是: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医生是整个医疗服务的主体,医生的劳动应该得到社会承认,医疗服务费用应该得到提高,医生的收入应该透明化,医生应该成为医院的管理者和中心,而不是一些行政人员一手遮天,外带庞大的后勤体系盘剥医生的劳动;医生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工会组织进行自我监管,政府的一些职能可以转移到自我的监管体系中去,(目前的一个基本的现象:不是政府管的太少而是管的太多,不仅仅降低效率同时孳生FUBAI) 控制医生的招生数量和提高医生质量迫在眉睫;健全社区医疗体系,把病人分流到社区医疗体系中去,大医院重点解决疑难杂症;让医药代表和医药公司成为历史,严厉打击医疗回扣,让这个在国外医生眼里不可思议的行业永远在中国消失;引入一定的私立医院并考虑医生的个人开业的可能性在按劳分配的前提下引入适度竞争。以下为我总结的国内外的对比材料:1,医疗服务的核心:(谁在主导医疗服务?)国内--医院行政人员和政府国外--病人和医生2,医疗服务的资源流向(谁在医疗服务中赚钱?)国内--医药代表和医院行政人员国外--医生3,医疗服务价格比较(谁的劳动比较廉价?)国内挂号费(非专科)--2-5圆人民币国外挂号费(非专科)--美国:200圆人民币;加拿大:160圆人民币4,医疗服务信誉比较(谁的工作比较受人尊重?)国内--除了FUBAI官员,恐怕就是倒数第一了吧?医生被成为“白眼狼”国外--美国最受尊敬的职业,医生以99%位于榜首,在北美医生就意味着信誉5,医疗行业现金流说明利益分配体系国内--每个病人花费100圆人民币,其中挂号费忽略不计,试验检查20圆,药费80圆,其中10圆为医生回扣,10圆为医药代表收入,20圆为医院收入,20圆为医药公司收入,20圆为药厂收入国外--每个病人花费100美元,其中挂号费用25-40美元,试验检查20美元,药费40美元。反思一下,目前的状况是:中国的医生不仅没有赚到钞票,而且还成为了现行体制的“替罪羊”,留下了白眼狼的骂称,日益严重的医患关系让医生成为了目前被追杀次数最多的职业,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啊!!!!!医生们要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能在当替罪羊了。5,医疗教育质量控制:(谁来保证未来的医疗服务质量)国内--没有质量控制,医学院为了赚学费,扩招!扩招!再扩招!国外--医生工会组织根据医生地区的需要量严格控制数量,严格保证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医学院和住院医生项目会被立刻取消。因为他们知道,医生这个行业是人命关天的,医生职业的信誉是要靠每一个医生去保持的,任何不顾医生培训质量的做法最后都会害到自己头上和任何一个穿白大褂的人的头上。(看看大刀向谁的头上砍去?)6,医疗体制改革目前的主导力量:(谁来进行医疗改革?)国内--政府的红头文件国外--医生工会组织进行的自律监管为主导;医疗保险公司对于处方药的监管;国家的医疗的相关的法律有关具体改革的讨论请关注我以下的链接“医疗教育市场化的思考”一文 影像科室改革之我见(假行家)1、真正严格控制尤其中小型医院购买高档CT、MR(为追求时尚或经济利益),但不应禁止其购买低档CT(为诊治脑血管意外等)。2、各大医院同种影像设备尽量集中。反对不合理浪费:比如在放射科的导管室之外,另设心内科的心导管室;某些医院的乳腺摄影机在乳腺外科等。这样不利于放射防护、不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不利于影像诊断水平的长远进步、违背患者的根本利益。3、设立和提高影像医师的诊断收入。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影像医师的收入基本来源于硬件方面,而为“影像诊断报告”所付出的脑力劳动却一文不值。附:影像科室的一些问题(放射、超声、核医学等)>既然是效率优先,我们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模式,所以第一次分配,市场经济体制就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这个体制与所有制没有直接关系,各种所有制都应平等参与,市场经济的公平就是对钱的公平,除了这个公平,市场经济不会接受任何其他的公平,性别,年龄,种族,官位,学问,所有制等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就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人命几何!如果是效率优先,我们就不再此纠缠于道德和情感问题,而没有什么解决方案。在经济学眼里,效率就是投入产出比,医疗的投入很明确;产出是什么,就是人命。如果这个人命的获得或延续是一个无底洞,不会给这个社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贡献,这个社会就不是一个文明或理性的社会,是一个可能走向崩溃的社会,是一个得了癌症的社会。过去的公费医疗,就是已经发生了癌变的体制,其改革或治疗就势在必行了。如何防治这种社会癌症的体制建设,社会体制的设计者应该而且必须看到这一点,其设计和执行的制度,才是对所有人都公平的制度。如何能形成良性的社会可持续发展。上面说的话虽然比较空大,但绝对是不可忽视的改革思路和指导思想。医疗体制的改革,不是医院自己有决定权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是老百姓,以及各方利益集团的平衡,这个平衡应该具有效率和可操作性。医疗体制改革之我见三阿海谈完了药品,应该轮到医药费中的大头:检查费了。检查费的增高,一方面由于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医疗器械技术发展的脚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飞速向前,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大量的重复投资引起的。前者导致的检查费用增高不可避免,后者就是体制问题了。技术问题:同行们都知道,医院里使用的医疗器械绝大部份都是进口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设备,如大型生化仪、CT、MRI等等。不是崇洋媚外,只因为凡国产的还真是信不过。如此一来,由于工业、制造业、IT业等等的全面落后,我们只能跟在洋人后面亦步亦趋,所以价格居高不下。但凡能完全的本地化,检查设备的价格完全可能大幅度下调,只可惜我们有生之年可能都见不到这一天了。只有检查仪器国产化,才可能降低目前越来越高的检查费用。体制问题:在我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里,都有大大小小的医院存在,由于利益分割和归属的问题,为了吸引更多的病人,每家医院都会花大力气购入大型设备,并向社会大力宣传本院的设备如何如何地先进,如何如何的高级,(从来没有见过宣传本院的医生检查细致认真、阅片水平高的),好像有了高级设备就是万能的。医院从购买设备中能得到不一样的宣传效果,至于这台机器能不能喂饱根本不是购买的决定因素。一个中型城市拥用10台各种各样的CT机已经见怪不怪了。医生们早已经习惯了只相信自己医院的检查结果,外院的一棍打死或者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各家医院恶性竞争之下,不但资源大大浪费,而且由于器械的检查人数过少还导致了检查费用过高。如果检查设备能够共享,就好比多中心合作一样,检查水平能够一致,出来的检查报告水平都是一样的,我们能够节省多少时间、精力、金钱和宝贵的卫生资源啊!在目前条件下,连我本人都认为这种想法不可能实现,纯属理想主义,主要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单位这个概念。人是单位的,设备是单位的,收入是从单位获取的,也是为单位服务的。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工作状态。如果体制能打破单位壁垒,人就是社会的,设备属于大家,收入从社会获得,每个医生都在为社会服务,这样才是我们的改革目标。另外,正如很多朋友说过的,“举证倒置”使医生为了拿到自己没有犯错的证据而大包围进行检查,即使是根据症状、体征可以进行合理推断或者排除的都一律要经过实验室或者器械检查取证。这毫无疑问会大量增加患者的检查费用。即使是不愿意查的,也要签字为证“不同意XXX检查,后果自负”。可笑啊!可悲啊!有关问题已经讨论很多,不再赘述。卫生体制改革是社会改革的一部分,任重道远,却又刻不容缓。现在的医疗费用还牵涉到分配不公的问题,在厦门有一次一个老干部的干儿子借用他的红本本,任何药都可以开的公费医疗本在两年时间里开了三十万的药拿去卖.后来被判刑.同时多名医生受牵连.我最反对这种红本本,这时极权时代的象征.这时***的另一根源.凭什么那么一小撮人可以享受无限的福利.分配不公不解决,就不用谈改革.医疗费用过高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机制上,医院不可以从药厂直接进药,必须从药材站或是药材公司进药,本来几块钱的药,经过数层批发,层层加码,等到用到病人身上的时候,已经变成几十块钱啦,医院只是加了百分之十五左右,其余的都尽了中间商和药物代表的腰包,由于这种弊端,造就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暴发户,病人看不起病也就没什么大惊小怪了,要想解决这一弊端,必须从体制上着手,把权力下放给医院,使医院具有自主权,可以从厂家直接进药,取消所有的中间环节,这才是切实可行的手段。否则只能是空谈。流通渠道的治理是当务之急,也是立竿见影的,就看决策者的果敢和魄力拉。医疗体制改革之我见四阿海再说说医疗保险制度。一、对于患者的医疗保险正如很多站友讲过的,目前的医疗体制分配严重不公,首先充分表现在目前的医保政策上。医保的原则是“广覆盖”,可是医保本身就分为几种,什么省级医保、市级医保等等。政策虽然差不多,省级医保比市级医保实力强多了,省医保的结帐一般没有问题,而市医保很多地方都欠下了各家医院的债。在如此的覆盖之下,享受省医保的患者毫无顾虑地使用着医疗资源(暂不说是不是浪费),按规定,每年的第一次住院需要交的费用最多(本地是700),每个人入院后非花上两三千不肯出院,要不然就“亏大了”(患者语),花得更多,虽然自己要交上一部分,心情总因为“赚到了”心情影响而感觉非常舒爽。而市医保的,因为实力差,只能小心翼翼地省着花,毕竟有很大一部分是医保基金代交,无所谓了。游离于医保以外的人占社会群体的绝大部分,这里面有少数是高收人阶层,无需为钱担心,他们担心只是服务够不够好而已,不在讨论范围。最需要医疗保险的低收入人群,他们的经济收入不能自行承担医疗费用,我们目前的制度最缺乏正是对他们的真正“保险”。许多人因病而穷,如果能够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社会医疗保障(即使只是部分),很多人就不会因为结核这样可治的疾病抱憾终生了。所以,目前的医保政策根本不能保障大多数人的医疗,只保障了少部分特权群体的医疗。怎么样实现低收入群体的医疗保障是应该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之一。现在试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它最需要的ZF资金的投入,政策的支持。在投入资金没有大的增加时,“劫富济贫”是可行的办法之一(遗产税、利息税、消费税的本质也是劫富济贫),有待于政策的设计和开发了。二、对医生的医疗保险正如大多数人谈过的,医生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这种风险目前由医生、医院在默默地承担着,社会根本没有足够的关注,更不论ZF部门了。像国外发达国家一样,我们也希望着有医生的医疗保险保障我们的执业行为,因为没有人能保证一世行医不出问题,目前的环境下,只要医生犯一次错误,所必须医生个人承担的经济赔偿可以让医生一世抬不起头,甚至绝足于医疗行业。所以,当前的大环境导致了医学裹足不前,临床工作上的创新、冒险已经基本绝迹,“保险”成为了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由全社会、全行业来分担这样的风险,也许我们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我们的技术可以进步得更快,患者因此得益是可以预期的。医生医疗保险实现的办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是,由医生本人、执业医院、社会基金(这需要国家支持,只靠医疗行业内部是不够的)每月各拿出一部分,长期累积起来作为风险金。我最近的心情很不爽!医疗改革到了必须大动干戈的时候了!我在一家部队医院工作,位于某省会城市的边缘地带,由于部队医院的多重管理和自身管理能力的欠缺,加上地理位置的劣势,来医院看病的都是些“质量差”的患者(周围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人员),真的很可怜的,没有任何的社会救济能“施舍”到他们的身上,本来赚的银子就少,一旦生病了还要来医院被一些“心理不平衡”的医生们割一刀,我是看不下去,真的!医生们的心理失衡只有靠制度来挽救吗?我看不然,首先我们的医疗改革困难很大,大就大在它的复杂上面。因为它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包括主任教授级的医生们、各相关机构的官员们、医药器械行业的业务员们等等。谁都想往自己的腰包里多装点,诉自己的苦,却很少看到穷人们的痛苦。真的希望国家有识之士能站出来主持这次改革,尽可能快的救救中国医疗体系谈谈医疗保险吧。有一个病人,尿毒症,合并有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医生建议给他行CRRT治疗,但是医保不能报销,只能做透析,家里又没钱,可是透析效果又不行,虽说医保答应报销十几万,但是根本用不到几万就over了。这个医保是怎么回事?还有一种药,是老药,效果不错,便宜,不是医保,但是另一种同一类药,比较新,效果不比老药好,价格又贵,但是是医保。怎么回事?还有白蛋白是补药么?那么现在有谁会去输白蛋白来补身体呢?肝硬化腹水要用白蛋白怎么办?还算补药?医保又不能报,为什么?我们国家很多地方还很贫穷,肝炎病人还是很多,就算全民医保,如果这个不能报那个不能报,他们怎么办?难道失代偿的肝硬化了还要他们的肝脏自己去合成白蛋白来消除腹水?总之这个医保让人很多地方弄不懂。
您的位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事之间勾心斗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