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巧香翻译成英文名字在线翻译器 请帮忙翻译 谢谢

本校以中國神話中之「鳳」為校
徽,蓋自漢代以來,鳳即被視為
「南方之鳥」,且素為高貴、美麗、
忠耿及莊嚴之象徵。以紫與金為
校色,取意在紫色象 徵熱誠與
忠耿,金色象徵堅毅與果敢。
校訓為「博文約禮」。知識深廣
謂之博文,遵守禮儀謂之約禮。
「博文約禮」為孔子之主要教育
規訓,其言載於《論語》:「子曰: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
畔矣夫。」本校教育方針為德智並
重,故採「博文約禮」為校訓。
本《概況》所載資料,除另有訂明外,概以二零一二年八月一日當日為準。
香港中文大學 2012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
www.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編輯
二零一二至二零一三年度校曆
大學主管人員
大學校董會
校董會屬下委員會
成員書院校董會
成員書院院監會
大學教務會
教務會屬下委員會及大學擴展教育課程局
成員書院院務委員會
學術顧問及諮詢委員會
榮譽博士名錄
榮譽院士名錄
教學單位及大學擴展教育課程
教學單位及課程
大學擴展教育課程
研究所及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
學院及系內研究暨諮詢服務單位
聯合研究單位
行政、服務部門及教職員組織
學費及獎助學金
學費及雜費
獎助學金及經濟援助
大學條例及規則
香港中文大學條例
教職員名錄
香港中文大學是以新亞書院(一九四九年創立)、崇基學院(一九五一年創
立)及聯合書院(一九五六年創立)三所專上學院為基礎而建立。該三所院校
之早期師生多來自內地。
一九五七年,三所院校為爭取政府承認彼等為香港學生提供高等教
育所付的努力,聯合組成「中文專上學校協會」。一九五九年,富爾敦先生
(Mr. John S. Fulton,其後獲封為富爾敦勳爵)應邀就三院的發展提供意見。
一九六零年,政府通過《專上學校條例》及有關規則,資助三院,藉以提高其
一九六一年,「大學籌備委員會」成立,由關祖堯爵士任主席,初步籌劃大
學校址、建設,以及一切有關大學成立之事宜。同年,一個包括英美學人的顧
問團,就如何把三院文、理、商、社各科課程提高至大學水準,提供寶貴意見。
根據顧問團的建議,政府於一九六二年委任以富爾敦先生為主席之委員會,
專責考慮應否成立一所中文大學,並建議成立之法。
一九六三年四月,《富爾敦報告書》公布,建議設立香港中文大學。政府
隨即宣布原則上接納該報告書。同年六月,「臨時校董會」成立;九月,大學條
例及規程完成立法程序;十月十七日,香港中文大學宣告成立。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大學監督宣布任命由校外人士組成的「香港中文大學調查
委員會」,研究大學及其成員書院之組織應否有所改變,富爾敦勳爵再度獲
委為該委員會主席。
第二份《富爾敦報告書》於一九七六年三月呈交大學監督,並於同年五月
公布。該報告建議,對大學及其成員書院之組織及條例,進行重大改革。根據
報告書建議的新安排,大學須對教學與發展方針、財務管理、大學入學試、聘
任教職員、擬定課程、舉辦考試及頒授學位等,負起責任,並加強高級教務人
第一部 o 概述
員參與治校。報告書並建議,大學應提供「學科為本」(Subject-orientated)
與「學生為本」(Student-or ientated)兩種教學模式,務求兩者均衡發展,
「學生為本」教學應由各成員書院負責。至於策劃「學生為本」教學的原則,應
為:(一)就學生選修的學科範圍,協助其培養專才所具之習向與才能,以解決
日後可能遇到的問題;(二)使學生具備面對社會急劇變化的適應能力。為實
施第二份《富爾敦報告書》的建議,大學新條例與規程於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完
成立法程序。
一九八六年,大學獲邵氏基金會慷慨贊助,設立第四所成員書院,命名為
逸夫書院,並於一九八八年九月開始收生。大學條例及規程因此再予修訂。
大學非常重視其書院制,並肯定各成員書院的重要貢獻。為配合大學在
二零一二年恢復四年制本科課程而增加三千多名本科生,校方決定成立多
所新書院。大學厚蒙多位贊助人慷慨捐贈,得以在二零零六年五月成立晨興
書院和善衡書院,於二零零七年五月成立敬文書院和伍宜孫書院,及於同年
十月成立和聲書院。大學在二零零七年七月依據條例和按照大學校董會的特
別決議,宣布晨興書院和善衡書院為大學的成員書院。立法會又於二零零八年
二月頒布條例,宣布敬文書院、伍宜孫書院及和聲書院為香港中文大學成員
大學條例與規程刊於本《概況》第七部之《香港中文大學條例》。
教務結構與政策
香港中文大學是一所不斷發展的大學,開設多項全日制與兼讀制學士、碩士及
博士學位課程。本校現設有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律
學院、醫學院、理學院及社會科學院,共分五十八個學系/專業學院,分別在
原有的三年制課程下提供六十項主修課程及六十六項副修課程,以及在新的
四年制課程下提供六十八項主修課程及六十六項副修課程,供全日制本科學
生修讀。另在三年制課程下設有一項兼讀學士學位課程,供在職人士修讀。
研究院課程由研究院五十七個學部開設,計有三十七項哲學碩士博士銜
接課程、三十五項博士課程、一百六十二項碩士課程、二十三項學士後文憑課
程及一項學士後證書課程。
大學教務會掌管教學與研究;學院則透過學院院務會,就屬下各學系/
專業學院有關課程之建議,向教務會提出意見。學系/專業學院負責「學科」
教學;書院除了提供學生宿舍,亦負責「全人」教育,讓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
展。教師及全日制本科生(除少數受聘於研究所/中心之教師外)均分別附屬
於其中一所學院及書院。
■■本科課程
本校自創校以來,本科課程即採用學分及學位試綜合制。八十年代中期,大學
全面檢討課程結構後,改用純學分制。自一九九一至九二年度起,大學進一步
改善學分制,增加學生在選課及修業進度的靈活性。
全日制本科課程
本校多年來不斷提供新的課程,以應社會及學生的需要。二零一二至一三
年度將會有兩批新大學生同時入學,本校將合共推出十一項新主修及五項
新副修課程:
﹙一﹚在現行三年制課程下:
課程名稱 學院 主/副修
數學及數學教育教育學士課程 教育學院 主修
韓國語(有待教務會核准) 文學院 副修
萬維網與雲端計算 工程學院 副修
﹙二﹚在新的四年制課程下:
課程名稱 學院 主/副修
文化管理文學士課程 文學院 主修
數學及數學教育教育學士課程 教育學院 主修
運動科學與健康教育理學士課程 教育學院 主修
能源工程學工程學士課程 工程學院 主修
老年學理學士課程 醫學院 主修
地球系統科學理學士課程 理學院 主修
全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 社會科學院 主修
城巿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 社會科學院 主修
環球經濟與金融跨學科主修課程 工商管理學院及
社會科學院
數學與信息工程學理學士課程 工程學院及理學院 主修
韓國語 文學院 副修
萬維網與雲端計算 工程學院 副修
城巿研究 社會科學院 副修
以上課程當中有三項是特別為具備副學士學位/高級文憑資格的高年級
生而設的兩年制銜接課程。
兼讀制本科課程
兼讀學士學位課程始於一九八一至八二年度,在晚間授課。現時唯一的幼兒
教育課程已停止招收新生,並將於所有學生畢業後取消。
第一部 o 概述
■■研究院課程
本校於一九六六至六七年度首次設立碩士學位課程,現開設的碩士課程共計
一百六十二項。博士學位課程自一九八零至八一年度開設,今年共有三十五
項。哲學碩士博士銜接課程自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度起開設,現有三十七項。另
亦開設二十三項學士後文憑課程與一項學士後證書課程。
本校鼓勵轄下八間學院從事高質素的研究工作,擴大及增進人類的知識領
域,為社會各界提供諮詢服務,並與工商界維持緊密合作。本校亦先後成立
了二十八個主要研究所,撥出研究經費,為教研人員提供所需設施。
本校一方面鼓勵多元化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另一方面亦爭取卓越成就,提
升大學的國際聲譽。在二零零六年一月的策略計劃中,大學根據其發展藍圖和
籌募目標,選出下列五個研究領域為發展重點:中國研究、生物醫學科學、信
息科學、經濟與金融,以及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在過往五屆角逐全港卓越
學科領域的甄選中,本校成功獲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項目
包括:資訊科技、植物及農業生物科技中心、中醫中藥研究與發展、母體血漿
胎兒核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的歴史人類學研究,以及網絡編碼研究所。本校
在這些課題的研究實力已達至世界級水準,並具極佳的發展潛力。
在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方面,中大先後成立了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
實驗室。二零零六年創辦的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旨在對亞洲人中常
見的癌症作生物學研究,以期於癌症發生早期即能確診,並提出有效的診治
方案。成立於二零零八年的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則致力改良中國
農民種植的水稻品種,以提升稻米產量。此外,於二零零九年成立的植物化學
與西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專研中醫中藥現代化及生物科
技於醫學的應用。而成立於二零一零年的合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則致力
推動跨學科基礎研究。
中大每年將政府劃撥的整體撥款的四分之一用作科研經費,惟教研人員
的各項研究計劃仍需依賴其他研究基金資助,例如在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便
取得香港研究資助局的角逐補助金共一億二千三百萬港元,研究成果更屢獲
本地和國際權威期刊登載,足證研究質素之高。
其他重要資助團體有優質教育基金、創新及科技基金、衞生及醫護服務
研究基金、健康護理及促進基金、控制傳染病研究基金和多宗私人捐款。
大學的研究事務委員會是負責分配內部研究撥款之主要單位之一,下設
八個學科小組,各有二十多名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給委員會提供意見。委員
會又負責評估研究建議書及擇優推薦申請外界資助,並由研究事務處專責科
研行政及支援工作。研究事務處亦負責執行各項研究政策,以協助提升大學
的研究水平。
教學、研究及知識轉移為大學的三大支柱,彼此相輔相成。中大的知識轉移
處致力促進大學與企業的協作,從多方面着手,既積極向校外推廣知識轉
移,又藉合約和授權協議,把大學各項科技及非科技的創新思維、研究成果
和發明公諸社會所用。同時,亦進一步提高校內同仁對將研究成果應用於
社會的意識,以及強調經濟收益與社會效益並重並進。
經由大學管理層以至學系的大力推動下,知識轉移理念已植根於校園。
在二零零九至一二年度,知識轉移處努力不懈,增強了教研人員和企業的協同
效應。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撥款支持下,該處舉辦了多項活動和研討會,持
續推廣校內知識轉移文化,支持資助計劃,包括「知識轉移項目基金」、「專
利申請基金」、「科技及業務發展基金」,以及新增的「專業培訓基金」。
過去三年,獲「知識轉移項目基金」資助的六十三個項目,已將各學科的
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所用,裨益文化、環境和經濟等範疇。「專利申請基金」
的審批程序嚴格,確保資源運用得宜,已撥款支持了三百四十多項專利申請。
知識轉移處並為大學處理及簽訂大量合約和協議,以助教研人員分享知識
和發揮專長,造福本地及國際社會。「科技及業務發展基金」為具備產業化
潛質的研究項目提供種子基金。「專業培訓基金」則鼓勵研究人員參與本地
及海外的知識轉移活動,並與同事分享經驗,從而牽起漣漪效應,推動相關
展望未來,知識轉移處續會加強大學的知識轉移實力,應對社會需要,
並鼓勵研究人員從國際視野出發,開展全球關注議題的項目,凸顯中文大學
作為一所關顧大學的角色。
香 港 特別行政區政 府的資助是大學經費的主要來源,佔總收 入百分之
五十二,其次為學費、課程及其他收費收入,約百分之二十三。大學及其成員
書院均擁有專用基金並接受各界捐贈,以作獎學金或研究經費等用途。大學
的經費總收入約六十三億港元。
大學與香港特區政府之間的磋商,經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處理。該委
員會因應大學財政上的需要,向政府提供建議。
第一部 o 概述
香港中文大學位於新界沙田市中心以北,東眺沙田海,北瞰吐露港,連同於
三十九區獲增撥的土地,總面積約一百三十七公頃。校園地勢由海拔四點四
至一百四十米不等,原為多石之山丘,六十年代起陸續闢成多個平台,供大學
本部及成員書院興建校舍和教職員宿舍之用。
大學本部的建築、晨興書院和善衡書院分處於校園中部,崇基學院位處
山麓,新亞書院及聯合書院聳立山巔,逸夫書院則位於校園西北隅,昔日之荒
蕪山丘,迄今已建有大小建築物逾一百五十幢。
校園本部之主要建築物集中於林蔭大道及其西部大學廣場一帶。其中包
括大學行政樓、大學圖書館及剛落成的擴建大樓、田家炳樓(圖書館新翼)、
中國文化研究所與文物館、兆龍樓(教務處和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辦公室)、碧
秋樓(資訊科技服務處)、潤昌堂(課室)、邵逸夫堂(大學禮堂及表演廳)、
邵逸夫夫人樓(理學系)、何善衡工程學大樓、蒙民偉工程學大樓(工程學
系)、教研樓一座(數學科學研究所)、科學館、逸夫科學大樓、李卓敏基本醫
學大樓及蒙民偉樓(理工科學系)。
分布於其他地區之校園本部建築物,包括南面的范克廉樓及富爾敦樓
(師生文娛活動中心附連游泳池)、西面的李兆基樓(法律學院及教學設
施)、李達三樓、馮景禧樓及梁銶琚樓(文科教學樓)。東面除大學保健醫療
中心及何東夫人堂,尚有雅禮賓館及昆棟樓等賓館房舍設備。由坐落正門不
遠的保安交通中心北上,沿山坡而下是十數幢教職員宿舍、研究生宿舍及國際
生舍堂,以及正在興建的和聲書院及伍宜孫書院。再往北移是剛落成的羅桂
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位處大學新開發的科研發展重要地區—三十九區。
從校園本部向海灣下行有五旬節會樓(崇基學院的學生宿舍)、晨興和善
衡兩所書院、大學體育中心、汾陽體育館、賽馬會研究生宿舍,以及濱海之生
物科技研究所及李福善樓(李福善海洋科學研究中心)。
大學站附近的建築物有上海總會科研技術中心、方樹泉樓及方潤華堂
(雅禮中國語文研習所),以及三棟新落成的大樓—康本國際學術園(內
設演講廳、會議及展覽場地和學術交流處及學術交流處(國內事務)的辦公
室)、伍何曼原樓及綜合教學大樓。另有何添樓(教育學院)、利黃瑤璧樓(綜
合教學樓)、利希慎音樂廳(大學禮堂及表演廳)、崇基學院行政樓、許讓成樓
(文學院多個單位)、王福元樓、陳國本樓,信和樓(社會科學院多個學系和
中醫學院),以及位於澤祥街的鄭裕彤樓(工商管理學院)。
另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大樓、李嘉誠醫學大樓及深造中心設於距離校園約
八公里之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
大學建有各類房舍,供教職員、到訪學人及學生住宿之用。茲分述如下:
教職員住宅─已建成的宿舍計有高級教職員住宅單位約二百五十個及
職工宿舍數幢。
大學賓館─專為本校訪客提供短期住宿及餐飲服務,連同昆棟樓,共設
有四十三個房間。
學生宿舍─大學及各成員書院皆有學生宿舍。崇基學院的華連堂、利樹
培堂、何善衡夫人宿舍、明華堂、五旬節會樓、神學樓、文質堂、文林堂及應林
堂合共提供約一千四百一十餘個宿位。新亞書院知行樓、紫霞樓、志文樓及
學思樓共有近一千零七十個宿位。聯合書院湯若望宿舍、伯利衡宿舍、陳震
夏宿舍及恒生樓等可提供近一千零五十個宿位,逸夫書院國楙樓、逸仙樓及
第二學生宿舍則約有一千一百六十個宿位,另研究生宿舍及國際生舍堂約有
一千二百個宿位。晨興書院及善衡書院分別提供三百及六百個宿位。
上述宿舍除研究生宿舍有數百間單人房之外,多屬雙人房。此外尚有若
干單位專供已婚而無子女之學生居住。每個房間均有電話及電腦網絡設施。
位於醫學院教習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之何善衡夫人醫科生宿舍,有
二百四十八個宿位,供高年級臨床期學生入住。
■■主管人員
大學監督之禮袍用黑色軟緞製成,沿兩肩及前襟綴以金飾帶。雙袖有兩道闊
窄不一之金飾帶,袖口翻裡,顯出紫色之袍裡。帽黑色,綴以金色帶及金邊,
垂金色纓繐。
大學副監督之禮袍用黑色軟緞製成,沿兩肩及前襟綴以金飾帶。雙袖有
兩道闊度相同之金飾帶,袖口翻裡,顯出紫色之袍裡。帽黑色,綴以金邊,垂
金色纓繐。
校長之禮袍用黑色軟緞製成,沿兩肩及前襟綴以金飾帶。雙袖有一道金
飾帶,袖口翻裡,顯出紫色之袍裡。帽黑色,綴以金邊,垂金色纓繐。
副校長之禮袍用黑色軟緞製成,沿兩肩及前襟綴以金飾帶與紫飾帶
(常務副校長之禮袍雙袖綴以紫飾帶,襯以雙行金邊)。雙袖鑲有紫邊及金
飾帶。帽黑色,綴以金邊,垂金色纓繐。
司庫之禮袍為黑色,沿兩肩、前襟及雙袖綴以金飾帶。帽黑色,垂黑色纓
秘書長、教務長、圖書館館長、財務長及大學輔導長之禮袍為黑色,沿兩
肩、前襟及雙袖綴以紫金雙邊。帽黑色,垂黑色纓繐。
第一部 o 概述
榮譽博士 醫學博士 理學博士
■■大學校董
大學校董之禮袍為黑色,沿兩肩、前襟及
雙袖綴以紫飾帶,襯以雙行金邊。帽黑
色,垂黑色纓繐。
■■榮譽院士
榮譽院士之禮袍為黑色,前襟及沿鐘型
袖綴以紅色絲邊,紅色絲邊襯以雙行金
邊。帽黑色,垂金色纓繐。
■■畢業生
各科榮譽博士之學袍用紅絨製成,前襟綴以金飾帶。帽黑色,垂金色纓繐。
兜囊紅色,綴以金邊。
教育博士之學袍為黑色,沿鐘型袖綴以紫色絲邊,前襟紫色,綴以教育
學院專用的淺藍色邊。帽黑色,垂金色纓繐。兜囊黑色,襯以紫色絲裡及綴以
淺藍色邊。
醫學博士之學袍為紅色,前襟及沿鐘型袖綴以深洋紅色絲邊。帽黑色,
垂金色纓繐。兜囊紅色,襯以深洋紅色絲裡。
教育博士 音樂博士 哲學博士 心理學博士
榮譽院士大學校董
音樂博士之學袍為黑色,沿鐘型袖綴以紫色絲邊,前襟為紫黃雙邊。帽黑
色,垂金色纓繐。兜囊黑色,襯以紫色絲裡及綴以淡黃邊。
哲學博士之學袍為黑色,前襟及沿鐘型袖綴以紫色絲邊。帽黑色,垂金色
纓繐。兜囊黑色,襯以紫色絲裡。
心理學博士之學袍為黑色,沿鐘型袖綴以紫色絲邊。前襟為紫綠雙邊。
帽黑色,垂金色纓繐。兜囊黑色,襯以紫色絲裡及綴以草綠邊。
理學博士之學袍為紅色,前襟及沿鐘型袖綴以紫色絲邊。帽黑色,垂金色
纓繐。兜囊紅色,襯以紫色絲裡。
碩士之學袍為黑色,前襟及雙袖皆綴以黑色絲絨邊,配以中國式企領。袖上
黑絲絨之上緣,有紫色帶一道。帽黑色,垂黑色纓繐。兜囊襯以個別學院專用
之顏色帶,邊鑲同色帶。各學院專用之顏色如下:
文學院:淡黃色
工商管理學院:灰色
教育學院:淺藍色
工程學院:橙色
法律學院:古金色
醫學院:深洋紅色
理學院:淡紫色
社會科學院:草綠色
文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 教育學院 工程學院
醫學院 理學院 社會科學院法律學院
第一部 o 概述
學士之學袍為黑色,前襟及雙袖皆綴以黑絲絨邊,配以中國式企領。帽黑
色,垂黑色纓繐。兜囊為黑色,邊鑲個別學院專用顏色帶。
醫學院之各科學士學位學袍,其黑色兜囊邊鑲有醫學院專用顏色帶,並
分別綴以雙行專用色邊如下:
醫學科學學士:金色
護理學士:象牙色
藥劑學士:淺紫色
理學院之中醫學學士學位學袍,其黑色兜囊邊鑲有理學院專用顏色帶,
並綴以雙行深洋紅色邊。
文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 教育學院 工程學院
理學院 社會科學院(中醫學學士)
醫學院 (醫學科學學士) (護理學士) (藥劑學士)法律學院
大學與國際學術界之聯繫
香港中文大學自一九六三年創校以來,即以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為己任,多年來
不斷開拓、發展及保持與海內外大學、研究中心、學術機構、政府機構及各國
高等學府協會之關係。
中文大學是眾多國際教育組織及網絡的成員,其中包括亞太國際教育協
會、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聯邦大學協會及東南亞高等學府協會。
大學的學術聯繫委員會,專責制訂政策,通過與其他結盟和合作,確保
大學的教學重點得以實踐。中文大學的海內外結盟和合作主要由兩個部門負
責,分別為學術交流處及學術交流處(國內事務),學術交流處主力發展中文
大學與世界各地院校的學術聯繫及學生交流計劃;學術交流處(國內事務)則
負責聯繫內地及台灣等院校。
■■學生交流計劃
本校早於一九六五年即與美國加州大學訂立學生交流計劃,其後不斷加強
與海外大學的聯繫,至今已與世界各地逾二百所學府訂立學生交流計劃,除
美國加州大學外,當中還包括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及賓夕法尼亞大學;加拿
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及多倫多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及謝菲爾德大學;
日本東京大學及早稻田大學;澳洲國立大學及悉尼大學;內地清華大學及北
京大學。大學亦與奧地利、比利時、智利、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德
國、印度、愛爾蘭、意大利、韓國、墨西哥、荷蘭、新西蘭、挪威、俄羅斯、新加
坡、南非、西班牙、瑞典、瑞士、台灣及泰國等地學府訂立有交流協議。
二零一一至一二學年,超過八百七十名中大學生參與為期一學年或一學
期的學生交流計劃,而同年校方還提供約三千個海外短期留學、研究及實習
機會予校內學生。中文大學每年亦吸納了不少海外學生,前來參與學生交流
計劃,本地學生與海外學生共同生活及參與校內活動,為中大提供國際化的
學習環境。二零一一至一二學年,超過一千名海外學生於中文大學學習。
■■國際聯繫
學術交流處作為大學在學術範疇的對外聯繫樞紐,致力與海外大學、機構、
基金會和政府團體建立夥伴關係,支持中文大學實現願景,成為全國及東亞
區國際公認的一流學府。
學術交流處負責統籌大學與海外院校的夥伴關係及合作協議,每年為大
學增添不少新的學術交流機會。現時大學與海外院校的有效協議逾四百八十
該處每年接待約一百五十個來自海外的代表團,促成不少跨院校教研合
作計劃。大學亦經常接待來訪學人,包括多名諾貝爾獎得獎者、各國領事及世
界著名學者,與校內教職員、學生及公眾分享其成功之道。此外,學術交流處
亦積極參與國際高等教育會議、探訪海外院校,以宣揚中文大學的學術交流
第一部 o 概述
學術交流處統籌了多項惠及校內教研人員及研究生的講學基金及獎項,
當中包括寰宇卓越研究獎勵計劃、歐亞太平洋學術網絡博士後獎學金計劃及
荷蘭烏特勒茲—博士生短期研修獎學金。
學術交流處協助各單位與海外院校尋求教研方面同感興趣的課題,並就
教研及其他學術合作項目的可行性提供意見。
■■與內地和台灣的聯繫
香港中文大學與內地和台灣院校及科研機構一直保持緊密的交流和合作,範
圍遍及各個學術領域,形式也多元化。
本校與多所內地及台灣大學簽訂的學術交流協議,內容包括學者與學生
互訪、科研合作和合辦課程及學術活動等。主要合作夥伴有中國科學院、復
旦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通
大學、浙江大學及台灣大學等。
校方每年接待逾一百八十個來自內地和台灣的訪問團,訪者超過三千人
次。本校教職員亦以不同方式出訪,如校長和副校長率領訪問團、透過大學學
術交流基金資助出訪、參加學術會議、講學,以及行政人員交流團等。
本校積極與內地院校開展科研合作,至今已建立超過四十個聯合研究中
心、研究所和實驗室。中大並成功獲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成立四所國家重
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分別是華南腫瘤學、農業生物技術、植物化學與西部
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及合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
此外,中大獲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香港中文大學─暨南大學再生醫學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利群計算及界面科技教育部─微軟重點實
驗室,高可信軟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分實驗室),以及本
港首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延伸機構—香港中文大學—中
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中大與麻省理工學院及清華大學共同合作,成
立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又與
南京大學和台灣中央大學締結兩岸三地綠色大學聯盟。透過全方位的合作,
本校希望與夥伴院校起互補作用,發揮最大優勢,進一步提升科研水平。
校方及各學系也經常與兩岸院校合辦大型學術活動,如與國家自然科學
基金委員會合辦學術研討會,與南京大學和台灣中央大學合辦兩岸三地人文
社會科學論壇,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講座系列,以及與《中國作家》雜誌舉辦「中國作家中大
行」活動,亦會舉辦「中國聯繫講座」。其他交流項目包括:教育部屬下高校對
外交流人員赴港研討班、內地高校行政人員駐校訪問計劃、內地及台灣訪問
學者計劃等。中大並特地安排校內重要講座於內地和台灣友校作網上直播,
發揮學術無疆界的精神。
本校也在大學、書院及學系各層面積極推動學生交流活動,安排中大學
生到內地和台灣或接待該地院校的學生來港進行短期交流,並組織內地及台
灣學生暑期研究體驗計劃。
隨着經濟發展對高級管理人才的需求,中大與內地院校包括清華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以及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合辦了多項研究生課程。此外,本校也
為內地大學、政府機關及企業開辦短期課程,培訓專業管理人才。
本校與深圳市政府積極合作,在教育、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共同建立全
面緊密合作關係。中大與中國科學院和深圳市政府合作成立中國科學院深圳
先進技術研究院,轄下成立了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生物醫學與健康工
程研究所和先進計算與數字工程研究所。
在深圳政府支持下,中大於深圳虛擬大學園興建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研究院」,成為本校在深圳的重要教學、研發和技術轉讓基地,發揮本校的教
研力量,為深圳及珠三角地區服務。
中大在北京大學校園及中科院上海分院分別設立北京聯絡處及上海合作
中心,支援本校師生各種交流活動,並積極推動及深化本校與內地院校的交
流和合作。
第一部 o 概述
依照《一九七六年香港中文大學條例》,原有三所成員書院(即崇基學院、
新亞書院及聯合書院)的校董會隨大學之改制而改組,其職權主要為管理
書院動產及若干建築物,並通過捐款等方式,協助推展書院的學術及文化
成員書院由各自的院務委員會管理,以院長為主席,負責制定及實施有關
書院事宜。
一九八六年一月,中大獲邵氏基金會慷慨捐助,籌建以邵逸夫爵士為
「書院創辦人」的「逸夫書院」。同年七月,政府通過《香港中文大學(公布
逸夫書院)條例》。逸夫書院於一九八八年開始收錄學生。
二零零六年,大學厚蒙晨興基金與晨興教育基金及何善衡慈善基金慷慨
捐贈,得以實現願景,進一步發揚書院制優點,成立新書院,以迎接因本科課
程於二零一二年恢復四年制而增加的三千多名本科生。同年五月,大學校董會
通過成立兩所新書院,並分別命名為晨興書院和善衡書院。
二零零七年五月,校方獲熱心人士及伍宜孫慈善基金會的慷慨支持,分
別成立了敬文書院及伍宜孫書院。
二零零七年,大學獲秉花堂李氏基金會的慷慨捐贈,同年十月大學校董
會通過成立和聲書院。
政府於二零零七年七月通過《香港中文大學(宣布晨興書院及善衡書院
為成員書院)條例》;並於二零零八年二月,通過《香港中文大學(宣布敬文
書院、伍宜孫書院及和聲書院為成員書院)條例》。
五十年代初期,香港基督教教會人士鑑於香港社會對高等教育之急切需要,
於一九五一年創辦崇基學院,宗旨在依據基督精神,培育學生博愛包容、自由
開放、自強不息的胸懷與心智;使學生既對傳統中西文化有深切的了解,亦對
現代社會各種問題具備分析及解決能力。
崇基學院於一九五五年經政府立法而成為法定教育組織。創校初年借用
聖約翰大禮拜堂副堂及聖保羅男女中學上課;其後遷至堅道一百四十七號
校舍及下亞厘畢道聖公會霍約瑟會督紀念堂之校舍。在英美兩國教會團體
資助,以及本港教會和工商界的大力支持下,學院發展迅速,規模漸大,於
一九五六年遷至新界馬料水現址。一九五九年起,經費由政府補助。一九六三
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為成員書院之一,其後設主神學組(現為崇基學院神學
院),以培育基督教神職教牧人員。此外,學院並設有校牧室,負責周會、主日
崇拜、團契等活動。
學院一向重視師生之文化學術活動與校園內文化學術氣氛,除定期舉行
研討會、午餐聚會、周年教育研討會、交換及互訪計劃外,又成立「黃林秀蓮
訪問學人計劃」和訪問藝術家計劃,每年邀請海內外著名學者及藝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生英文名大全带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