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这两个初中化学实验验的最后结果

&& 查看话题
请问这两个图电化学工作站怎么测出来的,电池采用的是三电极
请问这两个图电化学工作站怎么测出来的,电池采用的是三电极
新虫一个,这个第二个看着像充放电的循环寿命图,第一个图测电池能有这个,电化学工作站部知道怎么做 都是测得恒流充放电啊,用电池测试系统测得,第二个是用恒流充放电测得寿命。 第一个就是恒流充放电过程中的一圈,做V-C曲线,第二个是多次恒流充放电的统计图,也就是容量稳定性测试 : Originally posted by monsoonli at
第一个就是恒流充放电过程中的一圈,做V-C曲线,第二个是多次恒流充放电的统计图,也就是容量稳定性测试 请问 用电化学工作站 CP 么,具体怎么操作 : Originally posted by 于峰少年 at
都是测得恒流充放电啊,用电池测试系统测得,第二个是用恒流充放电测得寿命。 请问 用电化学工作站 CP 么,具体怎么操作 : Originally posted by 马亚辉 at
新虫一个,这个第二个看着像充放电的循环寿命图,第一个图测电池能有这个,电化学工作站部知道怎么做 请问 用电化学工作站 CP 么,具体怎么操作 : Originally posted by 马亚辉 at
新虫一个,这个第二个看着像充放电的循环寿命图,第一个图测电池能有这个,电化学工作站部知道怎么做 哦& &谢啦&&我想知道电化学工作站怎么测这两个图 : Originally posted by monsoonli at
第一个就是恒流充放电过程中的一圈,做V-C曲线,第二个是多次恒流充放电的统计图,也就是容量稳定性测试 请问 你指的是用 电化学工作站么 : Originally posted by monsoonli at
第一个就是恒流充放电过程中的一圈,做V-C曲线,第二个是多次恒流充放电的统计图,也就是容量稳定性测试 这是用 电化学工作站&&CP测得 : Originally posted by 翥清dam at
这是用 电化学工作站&&CP测得... 可以啊,用autolab完全可以,CHI没试过 : Originally posted by monsoonli at
可以啊,用autolab完全可以,CHI没试过... 哦&&那你能告诉我下具体需要怎么做么,谢谢,我目前只知道电压0.0V-0.5V,我们用的是CHI : Originally posted by 翥清dam at
哦&&那你能告诉我下具体需要怎么做么,谢谢,我目前只知道电压0.0V-0.5V,我们用的是CHI... CHI中就是用计时电位法,参数的设置自己摸索一下就好 : Originally posted by monsoonli at
CHI中就是用计时电位法,参数的设置自己摸索一下就好... 哦& &谢谢&&我先自己摸索下:hand: : Originally posted by monsoonli at
CHI中就是用计时电位法,参数的设置自己摸索一下就好... 请问三电极法用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CP测电池性能,Cathodic current和Anodic current设定值为一正一负么?Cathdic Time和Anodic Time都设定为0么,系统默认为10 : Originally posted by 翥清dam at
请问三电极法用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CP测电池性能,Cathodic current和Anodic current设定值为一正一负么?Cathdic Time和Anodic Time都设定为0么,系统默认为10... 用CHI测的话我确实没用过,你可以设置参数后运行,看看测试的条件,摸索一下各个参数的作用,再设置你想要的条件,一般我第一次弄程序就这样搞:D : Originally posted by monsoonli at
CHI中就是用计时电位法,参数的设置自己摸索一下就好... 您好,我用CHI电化学工作站测了CP,但是发现横坐标是Time/sec,纵坐标是Potential/V,不知如何找到或者换算到Capacity(mAh/g)与Voltage(V),谢谢 : Originally posted by 翥清dam at
您好,我用CHI电化学工作站测了CP,但是发现横坐标是Time/sec,纵坐标是Potential/V,不知如何找到或者换算到Capacity(mAh/g)与Voltage(V),谢谢... CHI 应该是不可以自动统计容量的,所以要自己换算,很简单,横坐标T换成C的话,就是电流对时间的积分(如果是恒电流的话,就是直接电流x时间=mAs),除以你的活性材料的质量,就得到了比容量;纵坐标P换成V的话看你的参比电极是什么,查一下对Li/Li+(如果你做的是Li电池的话)的电位,换算一下就是Votage : Originally posted by monsoonli at
CHI 应该是不可以自动统计容量的,所以要自己换算,很简单,横坐标T换成C的话,就是电流对时间的积分(如果是恒电流的话,就是直接电流x时间=mAs),除以你的活性材料的质量,就得到了比容量;纵坐标P换成V的话看你 ... 太感谢啦,好人,牛人:work::hand: : Originally posted by monsoonli at
第一个就是恒流充放电过程中的一圈,做V-C曲线,第二个是多次恒流充放电的统计图,也就是容量稳定性测试 您好,请问第二个图在CP设置时是一次segment设定80次,还是测完一次循环再测下一次,因为time这个坐标不一样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广告投放请联系QQ: &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或者 QQ:8835100
Copyright &
eMuc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有些化学实验必须严格遵循操作的顺序,请你举出两个这样的实验,并仿照示例填写下表_百度知道
有些化学实验必须严格遵循操作的顺序,请你举出两个这样的实验,并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必须遵循操作顺序的实验
示例,并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table style="width,请你举出两个这样的实验
有些化学实验必须严格遵循操作的顺序
提问者采纳
考查实验先后顺序,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中操作步骤多数很严格不能颠倒; 后慢慢的倒入浓硫酸.2,故答案; 先向烧杯内加水&nbsp、稀释浓硫酸&nbsp:1
其他类似问题
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 a:点燃酒精灯加热;b:未变浑浊&& c:通入氧气d:不变浑浊e:说明燃烧还需温度达到着火点f:变浑浊;g:说明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3)①& 2H2O2 MnO22H2O+O2↑②防止温度降低时澄清石灰水倒吸进入玻璃管引起炸裂(提到“防倒吸”或“防炸裂”即可得1分)③&木炭燃烧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CO (1分,此处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亦可)(1)可燃物的燃烧达到俩个条件,即①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点燃酒精灯,加热木炭使木炭燃烧.因没有氧气木炭不燃烧,所以要通入氧气.通入氧气前要熄灭酒精灯,使仪器恢复常温,以防试管炸裂.只通入氧气石灰水未浑浊,说明燃烧还要达到着火点,所以点燃酒精灯加热并继续通入氧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3)试验室中常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并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化学反应式是:2H2O2 MnO22H2O+O2↑;②防止温度降低时试管内压强变小,澄清石灰水倒吸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③木炭燃烧过程中,如果氧气不充足,就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不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研究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1)探究一:把一根小木条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发现小木条的外端首先变黑,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 &&&&。(2)探究二: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发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3)探究三: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_________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4)探究四: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550约600铁15352750约1800钠97.8883约1400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_________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9分)如右图所示,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液体、气体和固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能良好。(1)若A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为空气,将金属固体C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A是_______(填物质类别),金属固体C是_______(填物质类别),发生反应的化学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2)若B为空气,将黑色的氧化物固体C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A是_______(填化学式),黑色固体C是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3)若A是水,将气球中的固体C倒入试管中,因发生化学变化使气球很快被吸入试管中,则气体B是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C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仍为无色,证明该溶液是酸性溶液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证明该溶液是酸性溶液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5分)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工艺流程如下:(1)毒重石要进行粉碎的目的是&&&&&&&&&&&&&&&&&&&;气体X的化学式为&&&&&&&&。(2)操作Y的名称是&&&&&&&&&,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洗涤氯化钡制品最适宜的洗涤剂是&&&&&&&&&&&(填字母)A.30℃水&&&&&& B.30℃饱和氯化钠溶液&&&&&& C.30℃饱和氯化钡溶液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为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m和n的关系为:m  n(填“<”或“>”或“=”)。(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yg。x和y的关系为:x  y(填“<”或“>”或“=”)。(3)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g;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g;a与b的关系为:a  b(填“<”或“>”或“=”)。(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分)【资料获悉】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2Fe+3CuOFe2O3+3Cu铜在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Cu+2FeCl3=2FeCl2+CuCl2一定质量的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粉末倒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振荡,充分反应后静置,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表示为“甲”)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乙和固体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中不含FeCl3;②甲中含有FeCl3;③若向固体丙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乙中一定含有ZnCl2、FeCl2,可能含有CuCl2;④若向固体丙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液乙中可能含有ZnCl2、FeCl2,一定不含有CuCl2.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9分)(2012?茂名)酸雨往往含有硫酸、盐酸和硝酸等三种成分,但地区不同,成分也不同,要治理酸雨,先要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对当地的酸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过程:(1)若要确定该地区酸雨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 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地区酸雨是否存在硫酸和盐酸,填写下来.(已知硫酸银微溶于水.)限选试剂: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AgNO3溶液&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1:取适量的溶液于试管中, _________ . _________ &步骤2:取适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与试管中, _________ . 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15甲所示的实验方案:在一个隔热效果良好的容器上方安装一个可自由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质量忽略不计,起始位置在5刻度处)。加热容器,使白磷燃烧。待反应完全,容器冷却至室温后,活塞最后停在刻度&&&&&&&&&&处。有位同学用木炭取代白磷来进行实验,结果实验失败,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是&&&&&&&&&&&&&&&&&&&&&&&&&&&&&&&&&&&&&&&&&&&&&&&&&&&&&&&。&(2)为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15乙所示的实验方案:从左端导管处通入CO2气体,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小军同学认为也可通过向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生成物中加入一种试剂的方法来证明,他加入的这种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解;甲小组把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烧杯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没有气体跑出,所以指针指向中间,获得的结论是参加反应的CuSO4和NaOH总质量与生成物Cu(OH)2和Na2SO4的总质量相等;乙小组把盛有适量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MnO2的烧杯中,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后生成了水和氧气,氧气逸散到空气中,质量变轻,天平偏向右边;得到的启发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当在密闭体系中进行.故答案为:①中间②参加反应的CuSO4和NaOH总质量与生成物Cu(OH)2和Na2SO4的总质量相等③生成的氧气(O2)是气态,没有称量④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当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3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改变,但质量是否改变了呢?为此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提出问题]: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实验方案]: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盼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MnO2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现象]: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右边.[解释与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乙小组的指针偏向右边是因为
.[反思与与评]: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你得到的启发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期中题
题型:实验题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改变,但质量是否改变了呢?为此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提出问题】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实验方案】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MnO2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现象】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______&&(填“左边”、“右边”或“中间”),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右边。【解释与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乙小组的指针偏向右边是因为&&_____&&。【反思与评价】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你得到的启发是&&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改变,但质量是否改变了呢?为此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实验方案】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盼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MnO2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右边。 
【解释与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
,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乙小组的指针偏向右边是因为
【反思与与评】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你得到的启发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改变,但质量是否改变了呢?为此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提出问题]: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实验方案]: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盼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MnO2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现象]: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______(填“左边”、“右边”或“中间”),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右边.[解释与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______,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乙小组的指针偏向右边是因为______.[反思与与评]: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你得到的启发是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改变,但质量是否改变了呢?为此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提出问题]: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实验方案]: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盼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MnO2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现象]: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______(填“左边”、“右边”或“中间”),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右边.[解释与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______,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乙小组的指针偏向右边是因为______.[反思与与评]: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你得到的启发是______.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65;5.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趣的化学实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