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的怎样繁殖简写

相亲相爱的
出生两年后,如果有了相亲相爱的意中人,就准备着做爸爸妈妈了。每年的12月相亲相爱的成双成对从低海拔的游荡区返回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低山地带,早春二月,寒风依然凛冽,山涧小溪还结着冰,山上的阴坡还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枯枝败草,山野没有一点春意。而这时成双成对的返回了自己的领地,在靠近村庄有水田的山谷找一棵高大的树准备为新一年的建造新窝了。
许多鹮类鸟如白脸彩鹮、美洲白鹮、彩鹮等都是群巢的鸟类。洋县的朱鹮却是独自占据领域。鸟类学家说:过去渭河流域中的食物丰富和天敌预防的有利性导致朱鹮集体营巢。而现在的朱鹮则采取了与目前栖息地的营巢条件和食物状况相适应的种群生存的途径——独立占据繁殖领域。(凤头鸊鷉在营巢地点和食物丰富时出现集体繁殖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则是独立占据繁殖领域。)鸟类的领域类型有多种多样:灰林枭的领域提供食物和巢址,全年都进行防御;大山雀的领域虽然也能提供巢址和食物,但仅限于繁殖期;某些种类的鸟包括数种鹮类和群巢鹭类的领域只限于巢址和配偶的防卫;食花蜜鸟只看守成片的花朵。
朱鹮的繁殖领域是以巢树为中心,半径约50米左右的圆形区域,仅用来完成营巢、、孵卵和育雏,少数的领域涉及觅食地。因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朱鹮的巢址都离觅食地很远,秦岭中山区的水田零星分布,任何繁殖个体不可能占据一个足够大的领域来获得全部的食物,因此领域中心很少存在觅食地的成分。朱鹮的繁殖领域只是它完成等繁殖活动的领域。
为了在繁殖期有足够的食物哺育自己的雏鸟,朱鹮占据很大面积的巢区。朱换的雄性跟其他鸟类的雄性一样,在领域的防卫中起主导的作用。比起喜鹊、金眶鸻等鸟类的领域防卫都是以雄性为主,雌鸟的攻击频率和强度都要弱的多了。朱鹮的领域防卫有它特殊的一面:当发现入侵者,雄鸟不是立刻发动攻击,而是与雌鸟一起进行假交、相互梳羽、的亲昵的行为。它们通过这种温和的、被动的自我炫耀方式让不知趣的入侵者主动离开。如果有别的朱鹮仍然执迷不悟,强行进入两人的小天地,雄朱鹮就不客气了:挥舞着镰刀似的嘴气势汹汹扑到入侵者的面前,啄击、扑打,发出嘶哑的恐吓声。尤其是入侵者是同性的雄性,雄朱换的攻击更是猛烈。有时是邻居的一对小两口来串门,主人和客人都在向对方炫耀自己关系的存在和稳定,都在卖力的进行一系列的繁殖行为的表演。两对鸟的叫声汇成一片,攻守两方会将这种亲热的表演持续到1-2个小时。有时候那进入它的巢区的朱鹮不是别人,正是它刚刚独立还未谈婚论嫁的孩子,那它也毫不留情把自己的亲生孩子赶出巢区。朱鹮爸爸妈妈这么绝情是有道理的:一要保证自己将出生的雏鸟有足够的食物;二是孩子到了自己能独立觅食时,朱鹮爸爸妈妈决不让它再依赖自己一点点儿。何况有了新宝宝,朱鹮爸爸妈妈实在也没有精力分给已长大的孩子。
到了巢区,雌雄朱鹮先不着急筑巢。它们晚上偶尔在巢区的大树上过夜,白天则飞到很远的地方去觅食,它们并不过早的消耗巢区的食物,以备孵化和育雏之用。它们日夜厮守在一起,寻食、飞翔,彼此为对方梳理羽毛,当它们身上雪白的羽毛白中变灰,就说明朱鹮的发情期就要到了。二月中旬,气温又有所回升,相爱的雌雄朱鹮雪白的羽衣变得更加青灰,脸庞愈加的红艳好象醉酒一般。它们的交配越来越频繁,双双对对共筑爱巢之时,繁育新生命的时候就到了。在产卵前的这一段时间,雌雄鸟心无旁骛,亲亲热热在一起,频频交配,一心筑巢——雄鸟从附近的地面衔来一根根枯枝,交给雌鸟,由它一根根搭建成巢。当雄鸟衔回柔软的草茎铺垫巢窝时,雌鸟就要产卵了。交配前,雄鸟深情地一声声鸣叫,以引起雌鸟的注意。当雌鸟的目光落在雄鸟的身上,雄鸟得意地在雌鸟前缓缓盘旋飞翔,而后落在雌鸟的身旁,低声鸣叫,雌鸟一声一声应合低鸣,两人如情侣喁喁私语互诉衷肠。交配时,雄鸟越跃上了雌鸟的背,一边压尾,一边用长喙夹住雌鸟的长喙——好象人类的接吻。交配完后雌雄鸟兴奋地并肩仰天长鸣,它们的叫声在数百米之外都能听到,鸟类学家说朱鹮繁殖期的叫声有其生物学的意义。这种颇带感情色彩的举动不仅在鸟类,在整个动物世界也是不多见。虽然我们不好以人的感情去揣度朱鹮的行为,但固定的配偶、频繁的交配的确能保证朱鹮孕育繁衍健康的后代。
朱鹮是典型的一夫一妻的鸟类。一对朱鹮配成对后终生厮守在一起,双飞双宿,共同承担抚育下一代的重任。1990年的秋天,在姚家沟繁殖多年的一对朱鹮,雌鸟在罪恶的枪口下丧生。失去配偶的雄鸟表现极度的不安,整日孑身独飞,不思饮食。冬天整日独自站立在高大的青冈树上,长鸣、翘望……一直到三年之后,这只失魂丧魄的雄性朱鹮才又与一只比它销年的雌性朱鹮结成夫妻,它对雌朱鹮格外关怀有加,后来它们俩一直作了奶奶爷爷仍然相守相依。从形式上看,94%的鸟类都是一夫一妻的家庭,因为雌雄鸟需要一起承担抚育后代的责任,但是生物学家利用基因技术发现,任何鸟巢中有三分之一的小鸟甚至更多,都与抚育他的父亲没有血缘关系,也就是说,它跟同窝的兄弟只是同母异父的关系。雌鸟的不忠行为可以让它的后代获得更多的基因,因此这种“放荡行为”,从进化的角度看可以帮助种群繁荣昌盛。由此看朱鹮坚贞不渝的爱情观妨碍了出生的幼鸟没有获得更多、更健康的基因。
雄性的朱鹮总是寻找比自己年长几岁——1-2岁或者更多。一个1990年出生的雄性朱鹮——白金,当年遇到了一个与他同年的雌性朱鹮蓝儿,双栖双宿,一起度过了出生后的第一个冬天。第二年4月观察者还看到它们有交尾的举动。到了当年的秋天,白金遇到了1991年出生的雌鸟红儿,从此就对蓝儿冷淡了——若即若离,忽冷忽热。蓝儿一直不肯离去,与白金和红儿搅在一起,但是最终还是蓝儿离开结束了这一场三角恋爱。而蓝儿很快与比它大三岁的黑子结成夫妻,1992年生儿育女。也许,雄性年龄大于雌性……
朱鹮把巢建在高大的青冈树或马尾松树上。巢离地面至少7~8米。森林中的猛禽、鼬、乌鸦都对朱鹮的卵和雏垂涎三尺,虎视眈眈,把巢建的更高一点,朱鹮才有安全感。所以没有高大的树木的地方朱鹮不会随便的将就。朱鹮的巢搭的简单之极——粗粗细细的树枝错落地搭成一个皿状的巢窝,稍稍铺敷一点儿软软的草茎,卧在巢里孵化时亲鸟的腹部感到舒服点儿。一般说来朱鹮选择营巢区都是相对稳定的,例如姚家沟巢区的那对朱鹮夫妻,从1981年起被发现一直到1990年连续十年在同一个地点营巢育雏。但是当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受到天敌或人的干扰,它就会转移巢区,例如团山河的一对朱鹮夫妻夜晚受到鼬的攻击,当晚它们就把巢挪到了牯牛坪。朱鹮在繁殖期总是因受到各种干扰而导致多年繁殖失败,这也是朱鹮短短时间里种群迅速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之一。
雌鸟通常产2~4枚卵,雌雄鸟共同孵卵。当雌鸟孵卵时,雄鸟也并不到远处觅食,草草填一下肚子,它就守在雌鸟边上,不时衔来草茎,树枝让雌鸟加固修补巢窝。整个孵卵期间两人都持续着这件工作。这个行为与其说是为了让巢更加坚牢固,不如说是连络感情的手段,让朱鹮更加专心致志的孵卵。
每隔10小时左右雌雄朱鹮交接一次班。孵卵的朱鹮平静地卧在窝里,每隔2~3个小时就用脚翻一遍卵,卧下时身子左右晃动,以便让每个卵都与它的腹部接触,享受到它的体温。
有趣的是正在孵卵的雌雄朱鹮也时常作出交配的举动,此刻它们交配并不是为了孕育生命——雌雄的泄殖腔并没有相接——而是向外人表明夫妻的关系,赶走第三者。一对朱鹮在短短的一小时之内做了三次假交配,赶走了三个外来者。笼养的朱鹮在繁殖期间看见饲养员进舍就赶紧作出交配的姿势,它们把饲养员也当成第三者了,让人好笑,也让人感动,这样牢固的一对一的配偶关系在动物中并不少多见。
经过28天的孵化,小朱鹮就要出世了。
鸟类网猜你喜欢:
鸟类网推荐阅读:
Copyright&
皖ICP备号.
Hosted on Aliyun | Cached at
09:55:58 | Processed in 1.06 秒
致力于普及鸟类知识,发布鸟类资讯,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鸟类、保护生态.
旗下网站: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
阅读下面资料,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曾绝迹17年之久,1981年在陕西洋县被重新发现,当时仅存7只.1986年在国家支持下,成立”.先后配备专职人员和野外巡护_百度作业帮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
阅读下面资料,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曾绝迹17年之久,1981年在陕西洋县被重新发现,当时仅存7只.1986年在国家支持下,成立”.先后配备专职人员和野外巡护
阅读下面资料,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曾绝迹17年之久,1981年在陕西洋县被重新发现,当时仅存7只.1986年在国家支持下,成立”.先后配备专职人员和野外巡护人员30多名,在洋县姚家沟、三岔河等5处朱鹮营巢区建立了观察点.洋县拥有世界上唯一的朱鹮野生种群,这一种群一直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加强人工饲养繁殖研究并尝试野外放飞试验一直是朱鹮拯救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93年至2000年,陕西、北京等地建了13个朱鹮保护地,总面积4230公顷.2002年,陕西朱鹮异地饲养繁殖获得成功,繁殖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朱鹮的主要栖息地洋县2002年共有野外种群33对朱鹮参加繁殖,繁殖朱鹮66只;朱鹮饲养中心有26对参加繁殖,繁殖朱鹮39只.据近几年的调查,由于村民保护珍禽朱鹮的意识增强,为野生朱鹮群体的栖息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朱鹮的活动范围逐年扩大,目前涉及到洋县、城固、勉县、西乡、佛坪等约3000平方公里的范围.(1)我国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朱鹮?(2)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有哪些影响?
(1)1986年在国家支持下,成立察站”,先后配备专职人员和野外巡护员30多名,在洋县姚家沟、三岔河等5处朱鹮营巢区建立了观察点.(2)2002年,陕西朱鹮异地饲养繁殖获得成功,繁殖创历史最高水平,由于村民保护珍禽朱鹮的意识增强,为野生朱鹮群体的栖息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您的位置:>>>正文
中国赠韩朱鹮有望繁殖至60余只 韩拟野外放飞
向赠送的&金水&和&白石&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韩联社3月14日消息,位于韩国庆尚南道昌宁郡的朱鹮复原中心14日表示,该中心有8对朱鹮将于3-4月产卵60余枚,其中30余枚有望顺利孵化成小朱鹮。由此,该中心繁育的朱鹮将从目前的28只增加到60余只。
  复原中心表示,如果该中心繁育的朱鹮超过100只,将对部分朱鹮进行野外放飞,让其回归自然,放飞时期预计在2017年。
  据了解,朱鹮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和韩国等地,但由于栖息地面积缩小,种群数量锐减,自1979年以来在韩国难觅踪影。之后,韩国两次接受中国赠送的朱鹮,并在庆南昌宁郡建立了朱鹮复原中心,开展人工繁育工作。
  2008年10月,中国首次向韩国赠送了一对名叫&洋洲&和&龙亭&的朱鹮。2013年12月,中国第二次向韩国赠送了一对名叫&金水&和&白石&的朱鹮。(实习编译:斯巧玲 审稿:李小飞)
免责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任编辑:齐潇涵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罗山县董寨朱q野外繁育传喜讯 一对朱q野外产“三宝宝”
时间: 日 来源:信阳晚报、董寨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信阳消息(综 合)“今年4月以来,已有3对朱q成功自然孵化出幼鸟,共7只。其中一对一窝孵化出‘三胞胎’。”近日,在信阳市罗山县董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正在远处观察朱q孵化情况的工作人员说,这7只朱q宝宝生长良好。
“我们放飞的朱q已经能成功在野外生存,顺利产卵孵化出幼鸟,并且捕食去喂养自己的孩子。难得的是,其中一窝‘三胞胎’已经成活,这种情况极少。”该名工作人员说。
据悉,为了解决朱q野外种群分布过于狭窄,对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等问题,加快推进朱q人工繁育、放归自然和再建种群,当年引入朱q种源17只,目前保护区已人工繁育朱q160多只。2013年10月、2014年8月保护区实施信阳大别山朱q放飞活动,野外放飞朱q60只,至今野外能监测到近40只朱q。2014年4月监测到一对朱q野外筑巢成功繁殖1只,2015年3月监测到4对朱q野外筑巢并产卵孵化。
“自放飞以来,目前朱q野外成功孵化出8只幼鸟,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4月2日以来,获悉已有3对朱 成功自然孵化出幼鸟共7只。”保护区一名工作人员说,朱q在河南自然条件下成活并孵出子二代,标志着在我省建立较为稳定的朱q野外种群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下一篇:没有了
罗山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维护
联系信箱:
主办单位:罗山县人民政府
承办:罗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备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鹮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