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肌酐测定偏低17582什么意思

&江苏籍的天津历史名人孙东良&卞荫昌先生近代历史看天津,主要是天津自建城以来,陆续涌现出一些著名人物,他们曾在天津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笔者在收集其姥姥的先祖,天津八大家-卞家资料时,发现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江苏籍的人,故编辑如下:1,卞荫昌()工商界爱国实业家,隆聚洋布庄铺东。字月庭,1866年出生。江苏武进(常州)人。清末任职户部、工部、法部。1904年任天津商务总会协理,后任天津军警联合会体育社评议员。1911年辛亥革命后,出任天津商团军团长、天津红十字会执行委员。1913年任直隶商务联合会会长,同年以中国代表团团长名义参加巴拿马博览会。又任直隶都统冯国璋的参议顾问。1914年任直隶巡按使公署参议。1916年10月,天津发生了法帝国主义武力强占老西开事件。在“老西开事件”上,以卞荫昌为核心的津商会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卞荫昌联合爱国工商界人士组成“国权国土维持会”,并被推举为会长,以天津商会会长的身份,力持正义,积极支持天津人民反法抗争运动;而且在老西开法汉学校罢课之时,为不耽误学生学业,慷慨解囊,出资组织中法学校,借用商会联合会为校址;还曾以商会存款及各界捐款10余万元,支援法租界工人及华籍雇员的罢工斗争。作为天津资产阶级代表,他充当了斗争的领导者,广泛地团结了各阶级、阶层的群众,组成了一支反帝队伍,恰当地运用不同的斗争策略,把打击的矛头集中于法帝国主义,密切注视北洋政府的妥协行为,利用欧洲战火弥漫、法帝国主义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去争取了斗争的胜利。1917年天津红十字会成立,卞荫昌被推举为理事长。1918年被选为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并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19年北京“五四”运动的爆发,激起了天津各界爱国运动的高潮,天津商人焚烧日货、商会规定不允许卖日货、学生组织调查委员会检查日货,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各校数千学生向省公署请愿要求废除中日之间一切不平等条约,释放被捕代表,反动当局继而又进行血腥镇压,重伤几十人,并将周恩来、于方舟等人逮捕。日,全国各界联合会、全国学联总会、上海各界联合会致电曹锟,要求释放天津学生代表,严惩警察厅长杨以德;天津总商会会长卞月庭等人见省长曹锐,要求释放学生及代表;3月8日,各学校校长联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卞荫昌为“救国十人团”总团长,以实际行动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后任直隶商会总会长,兼任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卞荫昌于1926年去世,时年60岁。北方近代教育之始,过去一些人认为起于北京,其实不然,北方近代教育的出现最早始于天津。1860年天津开埠后,由于西风东渐,天津得风气之先,近代教育随之兴起。1903年严修、林墨青在盐商卞氏的支持下,创办了民立第一、二两所小学,开民办小学之先河。2,卞树榕,字楚芳。嘉庆十三年(1808)生,光绪九年(1883)卒。岁贡生,候补训导。卞家因南人北居,水土不服,家人易病。当时天津已出现桔荫堂、宝心堂、仁育堂等药铺,但规模都较小。卞树榕深恐家人为庸医所误,遂精心研习医理,亲制丸散膏丹,供家人及亲友用。道光十三年(1833)四月二十八药王延辰日,治病经验日丰的卞树榕怀着“济世寿人”的思想,投资5000吊开设了一家药局。药局沿用卞家“隆顺”字号,并缀以卞树榕名字中的“榕”字,这就是至今仍被继承发扬的天津著名老字号“隆顺榕”。隆顺榕开业之初,以本家及戚友为主,外营为辅,但因所售药品选料真,配料细,疗效好,生意日隆。乃将东邻三家店铺兑入,加上原有一间门面,修葺后更名为隆顺榕药庄。1920年卞俶成任南开大学董事,1935年任天津中央银行副理,后升任经理,掌管金库钥匙。3,陶湘,年,江苏武进(常州)人,字兰泉,号涉园,曾任天津中国银行经理,北平交通银行总经理,天津裕元纱厂经理。一生极喜刊书、藏书。因喜收藏殿版开花纸古书,人称陶开花,为近世著名藏书家和刻书家。著有《王氏汲古阁刻书目录》、《明内府经厂书目》、《殿版书库存书目》等。4,宋宗元,字少光,清江苏元和(今苏州)人。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中举。历直隶成安、良乡知县。二十三年再任天津道。三十六年,运河涨溢,天津城西芥园堤溃,洪水泛滥南乡,复逆行围城。宗元闻舆人言,城东南中堂洼有土?,掘之则水可泄于海。乃谴营弁孙成玉夜往掘?,遂使洪水迅速消退。因报告直隶总督,请自芥园挑挖减水河一道,由中堂洼达海,以备排泄洪水;更请分挑岔河至盐山,以利商贾往来贩运。惜其议未得付诸施行,迁光禄寺少卿。后辞官归家。5,王又朴()字从先,号介山。原籍扬州,六岁时随父迁居天津。少以古文受知于桐城方苞。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进士,授编修。出为河东运同,两权盐运司。中以事被劾,补陕西凤翔府通判。告病归。清高宗乾隆四年(1739)再至陕,权西安同知、补汉中通判。后调江南,权泰州云判,庐州同知;又权知池州、徽州等府。所至皆有政声,尤明于水利。如于无为州开临江运河、建坝、浚城河等。其始终锐行不避艰阻者,则为修建泰州场河纤堤一役。二十四年工完始回归乡里。又请于官,兴复三取书院,延师训课。晚年精于易学,所著有《易翼述信》十二卷,《孟子读法》十四卷,附录一卷,《史记七篇读法》二卷,《中庸读法》二卷,《大学读法》二卷,《诗礼堂古文》五卷,《诗》七卷,《杂著》二卷,《年谱》一卷,《河东盐法志》十二卷等。文名甚高,与同里张垒有“二山”之称。宋宗元,字少光,清江苏元和(今苏州)人。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中举。历直隶成安、良乡知县。二十三年再任天津道。三十六年,运河涨溢,天津城西芥园堤溃,洪水泛滥南乡,复逆行围城。宗元闻舆人言,城东南中堂洼有土?,掘之则水可泄于海。乃谴营弁孙成玉夜往掘?,遂使洪水迅速消退。因报告直隶总督,请自芥园挑挖减水河一道,由中堂洼达海,以备排泄洪水;更请分挑岔河至盐山,以利商贾往来贩运。惜其议未得付诸施行,迁光禄寺少卿。后辞官归家。6,王云坤吉林省政府省长。日生,溧阳人。196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无线电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工机械厂党委宣传科科长、厂党委代理副书记。后来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所属炼油厂、研究员和有机合成厂任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党委副书记、并任工程师。随即任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团委书记。后进入吉林市领导班子,任吉林市副市长、代市长,中共吉林市委常委、副书记,吉林市市长。后调任吉林省电子工业厅厅长、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吉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吉林省副省长、中共吉林省委常委、中共长春市委书记。1995年6月人吉林省代省长。日在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当选为吉林省省长。日,当选为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7,张太雷(),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创建人,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袖,1927年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日,生于江苏常州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又名椿年,字泰来,号曾让。参加革命后取“泰来”的谐音,改名为太雷,寓意为惊醒世人,击破旧世界的春雷。1912年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后改为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在校长屠元博等人的影响下,对孙中山的反清革命精神十分敬佩。1915年7月,张太雷因参加省立五中的学潮,被开除学籍。同年秋天,他考入北京大学,后转入天津北洋大学。1917年冬天,震撼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张太雷对中国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他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并秘密翻译了一些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革命后苏联新貌的文章。1918年,张太雷作为北洋大学学生的代表,参加了北京学生反对段祺瑞政府与日寇秘密签订陆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示威、请愿活动。1919年2月,张太雷在天津发起组织进步团体社会建设会。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在天津学习的张太雷积极参加罢课、讲演、撒传单和游行示威活动。他和同学们一起到杨柳青、北仓、南仓、塘沽等地工厂、农村去讲演,揭露反动政府出卖山东权益的罪行。1920年6月,张太雷在北洋大学毕业后,由津赴沪,与余秀松等发起组织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0月到北京,参加了李大钊等创立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1月,张太雷受李大钊的委托,在天津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并任书记。1921年春天,张太雷赴苏联,任共产国际远东局中国科书记。6月,代表中国共产党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发言,介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情况。他提交大会的书面报告是研究中共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8月,张太雷回到上海,担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的翻译和助手。1922年3月,少共国际代表达林到达上海,他和达林一起负责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大”的筹备工作。5月,他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大”。1923年,在党的“三大”上,张太雷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0月,他代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少共国际“三大”,并当选为少共国际执行委员。1925年1月,他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三大”,并任团中央书记。同年秋,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并兼任两广区委机关报《人民周报》的主编。1927年4月,他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共“八七”会议后,任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0月,他主持中央南方局工作,兼任广东省委书记。12月11日,张太雷参加并领导了广州起义。日,他在起义战斗中遭敌人伏击,不幸牺牲,年方29岁。  张太雷是我党早期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前锋》、《向导》、《人民周刊》、《中国青年》等刊物上留下的百余篇论著,至今仍熠熠生辉。张太雷主要著作编入《张太雷文集》。8,梅成栋()清代诗人。“天津八大家”之一。字树君,号吟斋。天津人。生于1776年。自幼读书聪颖,博通群籍,尤工诗文。清仁宗嘉庆五年(1800年)中举。后屡试进士不第,遂退而授徒讲学。道光四、五年间()与崔旭等7人在天津始创“梅花诗社”;道光六年(1826)梅盛开之时,集南北诗朋19人复结社“问津书院”;道光七年(1827)又与诗朋多人,在城西查氏水西庄起“梅花诗社”,集合诸名士于其中饮酒赋诗。清宣宗道光十六年(1836)受聘于大名知府陶梁,助其辑《畿辅诗传》,并主持其地天雄书院。不久选授永平府训导,后死于任。熟悉天津掌故,所作诗文多写天津人物;热心公益事业,其授徒所得报酬,除自给外,剩余全以助人。与同乡侯肇安等倡立“辅仁书院”,主讲席10余年,不仅不收报酬,而且经常捐钱,奖励士子。著述颇丰,有许多诗作在士林传诵,是当时天津诗坛公认的领袖。有《欲起竹间楼存稿》(十卷)、《文集》(三卷)、《吟斋笔存》(四卷)、《四书讲义》(二卷)、《管见编》(四卷)等。并辑有《津门诗钞》(三十卷)。他的诗与庆云人崔旭诗合刻为《燕南二俊诗钞》梅成栋于1844年去世,享年68岁。9,梅贻琦()先生出生在天津鼓楼西板桥胡同旧居。1904年进入敬业中学堂,也就是后来的南开学校。四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保送保定直隶高等学堂。翌年,又以第六名的成绩考取第一批“庚款”赴美留学,入马萨诸塞州吴士脱工科大学,学电机工程,1914年获工科学士学位。1915年回国,任教于北京清华学校,1931年底就任清华校长。“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名言,就是在这次就职演说中提出的。此后,贻琦先生对于清华大学的院系和学科发展,不遗余力,遂使清华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黄金时代”。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贻琦先生以西南联大常委会主席的身份主持校务。梅贻琦先生常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为清华的毕业生题词,希望青年踏踏实实为国效力。他常说:“由于各人的机遇、环境和人生观不同,看来好像成就差别很大,其实向远看一点,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赤子之心必须保留。凡是能做的和应当做的,好好去做就行了。”10,袁静(1914-),当代作家。又名袁行规、袁行庄。祖籍江苏武进,1914年出生在北京。袁静六岁入私塾,在十岁左右就“偷读”了家藏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名著。1930年3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4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五?一”的示威游行。之后,由组织安排在天津做地下工作。后又分别在平、津、沪等地做妇女工作,参与组织反帝大同盟等等。袁静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北平参与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她辗转于江苏、安徽、武汉、陕西等地,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此期间,她曾任中国青年救亡协会理事、武汉青年救亡协会宣传团团长、二战区民革室副总干事,全国剧协二战区分会常务理事。1940年春赴革命圣地延安,先在陕北公学学习,后参加秧歌队,编写秧歌剧。1944年在延安创作了第一个秧歌剧《减租》,从此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47年离开延安转到冀中工作,担任妇女干事,参加过土地改革运动,组织过反“扫荡”斗争。自从事专业文艺创作以来,袁静先后在边区抗敌文艺协会创作组、冀中文协创作组、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组、中国作家协会、作协天津分会等单位工作。袁静1957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工作,曾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袁静的文学创作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年,1944年创作了秧歌剧《减租》,后由延安新华书店出版;1945年又创作了秦腔剧本《刘巧儿告状》(解放后,该剧被移植为评剧《刘巧儿》,风靡一时);1946年她又与孔厥合写了歌剧《蓝花花》,延安中央乐团演出后,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与鼓励。1947年,袁静与人合写了中篇小说《血尸案》。1949年与孔厥合写的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不仅在解放区文学界引起轰动,而且名噪整个中国文坛,受到谢觉哉、郭沫若等名家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的热情称赞。该作品曾被《人民日报》连载,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国内发行量在三百八十万册以上,且被译成英、德、俄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袁静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解放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歌颂了在党的领导下锻炼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英雄儿女。《新儿女英雄传》的产生,是袁静崛起于文坛的标志,是她创作的一个里程碑。2.年,这个阶段的主要著作有:电影文学剧本《淮上人家》和同名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红色交通线》、长篇纪实小说《大地回春》(与人合作),中篇小说《生死缘》(与人合作,后改名《中朝儿女》)、《小黑马的故事》、《红色少年夺粮记》。其中《小黑马的故事》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并有英、俄、越等几种外文译本。3.1981年开始,袁静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儿童文学的创作。主要著作有:中篇小说《李大虎和小刺猬〉、《芳芳和汤姆》,科学童话集《金钥匙》、《水乡晨曲》、《幸福的小舍哥》,电视文学剧本《雾中蓓蕾》、《精豆子外传》以及她与人合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大虎》等。其中,《芳芳和汤姆》荣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金—1982年优秀作品奖;八集儿童电视连续剧《精豆子外传》播映之后,深受欢迎。1988年,因袁静在中国文坛上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对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突出贡献,被授予天津市鲁迅文艺大奖11,华世奎()近代天津著名书法家。字启臣,号璧臣、思闇。祖籍江苏无锡,后迁居于天津。1864年生于天津老城厢东门里。汉族。天津“八大家”之一。因家资丰厚,家中常聚各方名士吟诗谈词。16岁时得中秀才。19岁时中举人由内阁中书考入军机处,荐升为领班章京。1911年奕劻组亲贵内阁,又被升任清内阁阁丞。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时,升正二品。“百日维新”后,以省亲为名弃官隐居天津,在意租界购置房产,以清朝遗老自居,自号“北海逸民”,终生不剪辫子,不用民国年号,不再入仕,不再参与政事,惟以诗文、书法自娱。  华世奎作为名书法家,订有“笔单”,往年天津各南纸局多代收书件。在当时与孟(广慧)、严(修)、赵(元礼)并称为四大家。因自小父亲对他寄望颇高,4岁时就指定书目让他学习,经常站立书写,腕力、臂力达到超人程度,为日后成为津门四大书法家之首创造了条件。华世奎的书法,真、草、隶、篆诸体,无有不精。而最能代表其书法风格的要算他的楷书作品,走笔取颜字之骨,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有馆阁气魄。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大1米,苍劲雄伟,可谓其代表作。被国家定为中华历代名匾。东北角的“正兴德”茶庄、估衣街的“德昌公”等著名商号匾额招牌题字也都是他的手笔。  华世奎经过长期的书法实践和探索,将苏东坡的巧结构和篆隶的笔法与颜的拙字相结合,形成了拙巧相间的“华体”书法;而且在理论上总结出了富于自己个性内涵的六种笔法,即“提、按、顿、挫、内颤、外颤”。他为人写了许多牌匾和碑记、墓志铭等,在天津留下了不少可资纪念的文物。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挺拔。著有《思闇诗集》留世。他的书法作品也被各美术出版社相继出版,如《津门华世奎孝经帖》等等。  华世奎对天津的文化事业十分关心,经他主持的有“崇化学会”、“国文观摩社”、“城南诗社”等文化团体,并长期作文庙主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在做人方面可谓楷模,在他身上体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程克任天津市长时,因受商震嘱托,每月从市财政局给华世奎拨千元,用以其生活之需,被他坚持拒绝。于是后来每月拨出600元为崇化学会经费,余款400元为文庙修缮费,直至日本侵入天津为止。1942年春夏之交,华世奎故于天津里第,终年79岁。其家属及在津遗老联名向伪满溥仪请谥,得赐予“贞节”谥号。12,盛宣怀()中国近代著名的大官僚、大买办。一生主要致力于洋务企业,他是以官僚身份进入实业界的代表人物。字杏莉,号愚斋,江苏武进人,184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1866年应童子试,补县学生。1870年,投入李鸿章麾下,颇得李鸿章的信任和赏识。盛宣怀由此随李鸿章从事洋务运动。1872年盛宣怀参加创办轮船招商局,被委为会办,这是他参与创办的第一个洋务企业。后升为督办。1875年奉调督办湖北煤铁矿务,1879年11月,署天津河间兵备道。1880年,盛宣怀受李鸿章委派筹办中国第一家电报公司,次年任该局总办。由于他办理洋务企业成绩显著,受到清廷高层官员的重视,自此,盛宣怀开始步入官场。1881年一度因招商局营私舞弊案而被迫离开招商局改任津沪陆线电报局总办。1884年署天津海关道。因招商局亏本严重,李鸿章重新派盛宣怀回招商局,整顿财务,盛宣怀借此将执掌大权的徐润赶出招商局,自己升任招商局总办。他向外商汇丰银行借款30万英镑,从旗昌洋行赎回船产整顿洋人工程人员,并获得李鸿章的支持,减免漕运空回轮船上交收入等,使招商局在短短几年间得到恢复,业务蒸蒸日上。1886年后,盛宣怀还担任了山东登莱兵备道兼东海关监督。1891年调补天津海关道兼津海关监督。但他仍热衷于兴办教育和实业,1892年创办北洋大学堂,1894年在上海整理被大火焚烧的机器织布局,设立华盛纺织总局,任督办。1895年奏设天津北洋中西学堂,后命名为国立北洋大学。甲午战争后,盛宣怀利用时机,开始发迹。1896年在张之洞保荐下,盛宣怀创办集矿、钢铁、钢铁联合企业于一体的汉冶萍公司。这是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企业,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896年修筑芦汉铁路,1906年全线通车,改称京汉铁路。至今仍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1897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几乎总揽了关系中国经济命脉的多家洋务企业。1900年,盛宣怀与驻沪上海各国领事签定东南互保条约,1901年升任会办商务大臣,旋任办理商税事务大臣,与列强签定了一批妥协性商约。1907年奉召进京,次年被任命为邮传部侍郎,他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自任总经理。1911年1月,盛宣怀补授皇族内阁邮传部大臣。为了举借外债,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干线权作抵押,与四国银行团签定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激起铁路风潮,全国掀起了保路运动。清政府为了缓和矛盾,将盛宣怀革职。1913年任招商局副董事长和汉冶萍煤铁公司董事长等职。1916年病逝于上海。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中一位耐人寻味的关键人物,他在李鸿章的培养下,凭借着自己精明的头脑和灵活的手段,在官府、洋人中间周旋,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经营特色。他一生致力于洋务企业,在19世纪末,几乎控制了所有重要的民用工业企业,独揽轮船、银行、邮政、铁路、煤矿、纺织诸项大政,积资千万,传奇式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工业。他一生亦官亦商,亦中亦洋,以其骑士般的个性和沉浮无定的人生际遇,创造了中国洋务史上十一项“第一”,为朝廷和百姓立下了卓越功勋。13,曹楚生(1926-),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无锡人。1926年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结构及钢筋混凝土教学工作,从事厂房、桥梁等设计工作,在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打下了一定基础。他长期在第一线从事具体的设计工作,在各种大坝的设计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几十年来,曹楚生院士主持设计了大批的水利工程。在20世纪50年代,他开始在汪胡桢老工程师的主持和指导下,负责佛子岭连拱坝设计、接着又负责磨子潭大头坝和响洪甸重力拱坝;60年代,他主持设计了黄河上第一座发电的水电站——盐锅峡水电站;70年代我国第一座大型碾压式推石坝——碧口大坝;80年代潘家口工程,其中带宽尾墩的溢流坝属国内首次采用,已获全国优秀设计金奖;90年代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其中下池左岸挡水坝(1990年)和石漫滩大坝(1997年)为我国首批裸露式全断面碾压混凝土坝。以上工程涉及的各种坝型、蓄能电站和碾压混凝土坝等各具特色,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开创意义和较高的声誉。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楚生历任佛子岭连拱坝坝工组长,治淮委员会设计院水工室副主任,水电部北京院、西北院、五局和十三局设计院设总、副总工程师,以及1979年后任水利部天津设计院总工程师等职。同时他还曾兼任天津大学教授、水利部技术委员会、国际咨询公司专家、三峡论证专家组及技术设计三个专题审查专家组中的专家、副组长、组长,小浪底工程技术委员等。此外他曾任中国水利和水力发电学会理事、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抽水蓄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水资源协会成员、亚洲开发银行注册咨询、世界银行咨询专家。他曾任《水利水电工程》编委会主任、《土木工程学报》、《水力发电》和《中国水力发电年鉴》编委。现任天津大学教授和水利部天津设计院专家委员会主任。  曹楚生结合工程实践,撰写了坝工设计、地震应力、抽水蓄能、坝基稳定和处理等方面的论文共20余篇,主编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的部分内容,编写了《中国水利》中《中国坝工》一章。他在水工结构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就,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14,程津培(1948-),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6月出生于天津市,江苏灌云人。  程津培先后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1987年获美国西北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杜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回国后一直在南开大学任教,并从事物理有机化学专业研究工作。在化学键键能研究方法学和未知键能的测定、自由基取代基效应的规律、一氧化氮亲合势和转移机理、NADH辅酶反应机理、叶立德热力学稳定性统一标度的建立等方面作出了系统的、原创性的工作和突出的贡献。主要研究课题包括:i)一氧化氮(NO)生物信使分子生理作用的化学本质;ii)环肽的仿生分子识别研究和催化不对称合成;iii)NADH辅酶模型的反应热力学,动力学及机理;vi)各类化学键能量;v)各类有机活泼中间体的热力学稳定性及其结构效应。自90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含八五重大、九无重点各一项)、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两项、博士点基金两项等。目前在研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一项、面上基金两项、教育部重点课题一项、博士点基金一项、与香港合作课题一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内圈刊物68篇(IF>3.50:36篇);其他文章中,《科通》、《高校化学学报》和《化学学报》共26篇,CCL4篇,Reviewbookseries1篇。程津培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在键能研究、ClassO及相关自由基的取代基效应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开辟了NO生理作用的物理有机研究的新方向;建立了NADH辅酶模型反应机理的第一个定量判据—能量判据;建立了叶立德热力学稳定性的统一标度。  程津培历任南开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教授,南开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副校长、致公党天津市委副主委、主委,致公党中央常委,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现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政协常委、市政协副主席。另外程津培还当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教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委等职。15,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原名以昇,字唐臣。日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今镇江市)。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考取清华官费赴美国留学,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央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名誉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是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茅以升一生从事桥梁工程,与桥梁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早年留学美国,其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获“斐蒂士”金质奖章。1921年,茅以升回到祖国怀抱。1933年主持设计建造了钱塘江大桥,这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我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随后茅以升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并参与了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工作。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奠基人,是铁道科研事业的开拓者。在工程教育中,茅以升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作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20余年中当过5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年任天津北洋工学院教授,在教育工作中,茅以升倾注过不少心血,他开创了“学生考先生”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给学生开设过结构力学桥梁设计、桥梁基础、土力学等课程。他在教学工作中一方面努力讲求概念清楚,逻辑严密;一方面注意深入浅出,运用饶有兴味的事例,来解释理论概念,力求讲清每一理论原则的实践意义,使学生能够透彻领悟,融会贯通。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作为科学界的领导,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又非常重视科学普及工作,撰写了关于桥梁的专著和大量科学性强、文字生动的科普读物,发表论文及科普文章200多篇。著有《桥梁次应力》、《钱塘江桥》、《中国的古桥与新桥》,《桥话》、《中国石拱桥》《茅以升文集》等。主编有《中国古桥技术史》。1980年,茅以升发表了一篇名为《回忆我在北洋大学》的文章,用以纪念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建校八十五周年。他的《没有不能造的桥》一文,在1981年荣获全国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  茅以升积极致力于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事业,1952年,他参加九三学社,后任中央副主席。为密切党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和九三学社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茅以升早就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由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直到1987年,党组织才接受他的申请,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2岁高龄的茅以升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日,茅以升逝世于北京,他的小女儿茅玉麟与中年作家孙士庆合作撰写了《中国桥魂--茅以升》一书,用以寄托追思,启迪后人。16,史绍熙(),原名绍华,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委燃烧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江苏省宜兴人。  1939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年先后在西北工学院、武汉大学任教。1945年公费赴英留学。1949年获曼彻斯特工学博士学位。受聘英国威尔士大学斯王西学院任研究员,从事内燃机研究。期间连续发表多篇论文,引起国际上注目。受到多所大学的邀请,并要他加入英国籍,史绍熙毅然放弃各种优越条件,谢绝各种挽留,几经周折,于1951年回到祖国。史绍熙回国后到母校天津大学任教授,1952年在天津大学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内燃机专业。讲授气体动力学、燃烧学、内燃机设计、高速柴油机原理设计等课程。组织翻译了我国高校通用的第一套教学计划和大纲,为我国内燃机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他先后创建了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大学热物理工程系、热能研究所、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燃机博士后流动站。在流体力学、燃烧空气动力学、燃油喷雾特性、内燃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代用燃料的燃烧、节能技术、燃烧诊断技术以及内燃机产品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果获国家专利及多次国家及省部级奖。其中,研究成功的“内燃机复合式燃烧过程”于1982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对柴油机燃烧室内空气及质点运动的研究获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光电调制反馈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突破传统LDA的构成模式获国家专利和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直喷式柴油机气缸及燃烧室中空气运动的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在内燃机燃用甲醇的研究中也取得了多项成果。1951年迄今,史绍熙历任天津大学动力系、机械系、热物理系主任,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和热能研究所所长及天津大学校长等职,并兼任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天津市科协主席,国际内燃机学会领导小组成员与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燃烧学会中国分会主席等职。  史绍熙长期从事内燃机、热能科学的教育和研究工作。他多年担任《内燃机学报》及《工程热物理学报》主编,并主编了我国内燃机第一部大型工具书——《柴油机设计手册》;后又主编了《内燃机设计手册》。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100多篇论文。著有《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史绍熙论文篇》、《清洁燃烧》等。由于他在科学上的突出贡献,1987年荣获英国威尔士大学斯王西学院荣誉院士称号;1988年获世界文化协会“爱因斯坦”科学奖。并先后十次被评为全国性和省市级先进工作者,被国内外传记中心列入多种世界名人录。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0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7,严志达(1917-),数学家。日生于江苏南通。1930年入通州师范初中班。高中毕业于南通中学。年在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年在云南大学任教。1946年他考取公费留学,1947年秋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完成了的关于特殊李群拓扑的研究工作。严志达于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9年-1952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任助理研究员。1952年,严志达回国到南开大学任教至今。  严志达是我国最早从事微分与积分几何研究的学者之一,主要从事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回国任教40年来,勤奋工作,为我国的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在科研方面获得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严志达1939年即与陈省身合作建立了积分几何运动的基本公式:陈-严公式,成为积分几何的经典理论之一,在李群李代数及其在微分几何上应用的研究中获突破性进展。1949年确定了例外单李群的Betti数而在国际数学界引起震动,并解决了非紧致对称空间分类这一重要问题。对齿轮啮合理论及其应用作了深入研究,应用微分几何澄清了许多重要概念,导出了“诱导曲率公式”,对我国齿轮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严志达热心于祖国的科学事业,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早在五六十年代,我国数学界缺少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情况下,他便于1956年和1962年先后到上海的复旦大学和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处讲学。1958年赴罗马尼亚出席国际几何会议,并去莫斯科大学访问。1981年先后访问了法国和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严志达在搞好科研的同时,也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50年代到60年代,他在南开大学主持“李群与微分几何”讨论班,先后有近10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参加。他特别提倡学术民主,活跃的学术气氛造就了一代新人。在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研究生、青年教师不仅在当时就取得显赫的科研成果,而且逐步成为我国在这个方向上的教学、科研的骨干,有些人还走上了领导岗位。近10多年来,他在助手的协助下已培养出和正在培养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有20余名,发展壮大了我国在李群和李代数及微分几何方面的教学和科研队伍,保证了在这个重要的方向上后继有人。以他为首的这个科学集体的研究课题涉及了李群、李代数及齐性空间微分几何的大部分主要领域,有些课题的研究已达到国际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这对于缩短我国在这些方向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起了很大的作用。“八五”期间,他们的这个研究方向已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支持方向。由于严志达在数学方面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年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理事。1993年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8,姚建铨(1939-),男,1939年1月生于上海,原籍无锡。汉族。我国著名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中科院院士。  1957年考入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精密仪器专业,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在天津大学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2年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加里福尼亚大学进修。1979年至1988年间历任天津大学激光教研室主任、现代光学仪器研究所副所长、光电子中心副主任、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所长,1998年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学院名誉院长。1984年被特批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光电子分会理事、华中理工大学“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时任美国光学学会及SPIE会员、南加州大学激光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等职。他是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民进中央委员,第九、第十届民进中央常务委员,天津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民进第十届天津市委主委。  姚建铨长期从事激光及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研究。在高效倍频激光器、高功率固体激光器、可调谐激光器、非线性光学及激光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提出的双轴晶体的最佳相位匹配的计算理论,被国际学术届称为“姚技术”、“姚方法”,并被国际学术届广泛应用。1988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993年获中科院特等奖;1996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获尤里卡国际博览会金奖和个人一级骑士勋章。姚建铨院士是我国激光与光电子领域的权威之一,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激光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他已培养4名博士后、28名博士生及40名硕士生。多年来,姚建铨发表论文350余篇,在国际会议和国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著作有《激光技术》、《奇异的光:激光》等。19,范权()字慕柳,我国著名的儿科医学专家,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天津市儿童医院的创建人及首任院长,医学博士、教授。  日,范权出生于江苏省吴县一个医生的家庭。由于受家庭的熏陶,范权从小就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923年在燕京大学医预科学习,后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本科。范权曾与全国著名医学专家诸福棠、林巧稚、朱宪彝等人先后获取协和医学院最高荣誉奖——“文海奖”。获该奖的同时还可获得由协和医学院、美国纽约州立医科大学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因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范权即被留任协和医学院儿科医师、助教、襄教授。1937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波士顿儿童医院从事水盐代谢、钙磷质代谢、实验软骨病等方面的研究。1938年出席了美国儿科学会年会。同年10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期满,被授予该院儿科研究员。从1937年至1942年范权科研成果显著,五年中在国内外发表了论文8篇,如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遗传性外胚叶结构不良、软骨发育障碍、多指畸形及先天性心脏病之病例报告》一文,40年代此症才在国外被命名为Ellis-vanCreveld综合症,后《实用儿科学》初版对此症进行了描述。此后他还报告了《糖元累积病患儿的肌营养不良》,这也是医学界最先发表的对此课题的探讨。他发表的《儿童肌酐及肌酸代谢》一文,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载人1942年《美国儿科年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北京协和医学院被关闭。范权来到天津开业行医,同时在天津市立传染病院、马大夫纪念医院任顾问医师。  天津解放后,政府决定在原美国教会所办的妇婴医院的旧址成立天津市儿童医院。日天津市儿童医院正式成立,范权任院长。1953年天津市决定兴建一所40张病床、日门诊1000人次的综合性儿童医院。他承担起主持筹建的任务。为了使医院布局合理、设计科学,他到外地的医院考察、走访,进行认真的社会调查,从选址到各个部门的布局他都亲自参与过问,他还认真钻研了有关建筑学知识,1953年与周作玉共同起草《儿童医院设计中对消毒隔离的要求》。这篇论文不单为设计与施工单位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后来新建医院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与新医院基本建设相同步,他设想并安排了相应医疗设备特别是各类人员的配备及培训工作。3年后,即1956年,天津市儿童医院新址竣工交付使用。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工作迅速正常运转,这种速度当时在国内还是前所未有的。    1957年前苏联召开全国第一次儿科科学学术会议,范权代表我国出席。他的论文《婴儿中毒性消化不良的水电解质紊乱和液体疗法》引起震动。会议高度评价范权的学术成就。前苏联儿科专家玛斯罗夫十分钦佩范权,把他的疗法誉为“范氏输液法”,并授予前苏联儿科学会名誉会员称号。  为了培养儿科专业高级人才,范权受卫生部的委托举办全国儿科主治医师培训班。范权亲自安排教学计划,并到课堂讲授,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儿科技术骨干。  “文化大革命”中,范权受到残酷迫害,被抄家游斗。1979年恢复院长职务。日范权因肺原性心脏病在天津逝世。  范权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儿科杂志》编委等。20,陆观虎(),字汝颐,中医学家。江苏吴县(今苏州)人。1893年生于中医世家。少年时代入洋学堂至初中毕业后,到当地的银号做练习生。期间结识了一位孤身老者,为其传授歧黄之学。陆观虎天资聪慧,几年之内,即可为人把脉为症,对于杂病源流、妇科玉尺,皆晓于心与手目,即悉其精微,又知其蕴奥。但陆观虎并不因此矜持自傲,而是更加奋发读书,所读书目涉足《内经》、《本草经》等。陆观虎20几岁时随父迁居津门,1931年起,在天津开业行医。在西门里永寿堂悬壶应诊,因其善治时令病,尤擅长治疗妇科疾患。陆观虎善于辨舌用药,素以辨证精细、立法严谨、选药精当、轻灵取胜,而一时名胜大震。  建国后,陆观虎大夫拥护党,热爱社会主义,他每天更加勤奋工作,国家给予他了很多荣誉,如中医协会理事、市人民代表、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等职务。陆观虎虽兼任了许多社会工作,但对其本职工作愈加精益求精,他经常工作到很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63年陆观虎因病住院,虽然病情时有反复,但他仍然坚持工作,当他把出了自己的“绝脉”,意识到自己病情已恶化时,他没有惊慌,没有想到自己的家庭和亲人,而是泰然自若,将他所带的学生召来,让他们轮流为其诊脉,并逐一讲述“绝脉”的特征,讲述出现绝脉后的自我感觉,将这种病兆现身说法,传教给学生,去诊治千万病人。充分体现了他的化私为公的精神。日,陆观虎大夫溘然长逝。陆大夫一生刚直不阿,于为富者面前不卑,在贫贱者面前不亢,以济事为己任,以救人为天职。其医德之高,医术之妙,为海内外同行所折服。他留给后人了十几万字的医案,至今仍在为病人解除着疑难病痛。21,孙泳(?-?)字介梅,清江苏阳湖(今常州市属)人。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1799)任天津知府。史称生活俭朴,食无兼昧?。为人清廉耿介,奉令置长芦运司,盐商以千金为铺垫费,坚决拒绝。曾重修三取书院,增加该书院生童膏火费,使之一如问津书院,因此士人对之深为感激。来源:天津卫网另请参阅本站资料见
&发布时间: 4:54:0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框架,无法发表评论。
相关评论:
1、[游客]天津人的骄傲(提交时间: 12:35:35)
&工作回顾展
&|&&|&&|&&|&&|&&|&
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 端正信仰 弘扬法治 天津市反邪教协会版权所有
推荐使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9.0以上版本。
Copyright &
Tianjin Anti-cult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肌酐正常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