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叶青双防止白菜乳腐病怎么样

白菜根腐病防治措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白菜根腐病防治措施
白​菜​病​害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近 20 年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 世界需要粮食,农业需要农药。要保证农作物的增产丰收,除杀虫、除草、灭鼠外,对病害的防治也是 重要手段。杀菌剂与杀虫剂和除草剂相比,其市场额和品种相对较少,并且杀菌剂市场波动较大。但是, 80 年代以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仍取得很大进展,如三唑类、酰胺类、嘧啶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 类等。现将近 20 年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
进展及发展趋势介绍如下: 一、开发进展及特点 1. 三唑类 自 1973 年拜耳公司推出第一个商品化具有手性碳的杀菌剂三唑酮之后,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特别引人注 目。其发展之快,数量之多,是以往任何杀菌剂所无法比拟的。目前,这类杀菌剂已有约 40 个品种商品化, 其中近年来开发的品种有 7 个。近期开发的化合物特点是除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等有活性外,对网斑 病、灰霉病、眼纹病等多种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持效期长。另一特点是与常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 结构变化较大,且大多含氟。环氧菌唑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病害如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 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使用剂量 为 75~125g/hm2。氟喹唑主要用于防治由担子菌钢、半知菌类和子囊菌纲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可有效地 防治苹果上的主要病害如苹果黑病和苹果白粉病,对白粉病菌、链核盘菌、尾孢霉属、茎点霉属、壳针孢 属、埋核盘菌属、柄锈菌属、驼孢锈菌属和核盘菌属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为 100~400g/hm2。意大利 Isagro 公司开发的氟醚唑属第二代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优良的广谱活性,持效期 长达 4~6 周,使用剂量低,通常为 25~100g/hm2。硅氟唑是由日本三共化学公司开发的含硅、含氟三唑类 杀菌剂,具有很广的杀菌谱,其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及众多不完全菌类均有很高的抗菌活性。使用剂量 为 50~100g/hm2,商品名为 Mongazit、Patchikoron、Sanlit。羟菌唑是由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 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兼具优良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虽与其它三唑类杀菌剂一样,但活性谱则差 别较大。主要用于禾谷作物防治矮形锈病、叶锈病、黄锈病、冠锈病、白粉病、颖枯病以及壳针孢、穗镰 刀菌等引起的病害。既可茎叶处理又可作种子处理,商品名为 Caramba。茎叶处理 30~90g/hm2,持效期 5~6 周。种子处理:2.5~7.5g/100kg 种子。罗纳普朗克公司开发的环菌唑对种传病害有特效。主要用于防 治禾谷类、玉米、豆科、果树等作物中镰孢(酶)属、柄锈菌属、麦类核腔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 白粉菌属、圆核腔菌、壳针孢属、柱隔孢属等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网斑病、灰霉病等。 可种子处理、也可茎叶喷雾,持效期长达 4~6 周。种子处理时用量为 2.5g/100kg 种子,茎叶喷雾时用量 为 60g/hm2。从化学结构上看,环菌唑加氢即得羟菌唑。丙硫菌唑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制的新型广谱 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效,还能防治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以及主要叶面 病害。使用剂量为 200g/hm2,在此剂量下,活性优于或等于常规杀菌剂如氟环唑、戊唑醇、嘧菌环胺等, 且对作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商品名为 Proline、Input。 三唑类杀菌剂与其他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它通过阻碍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影响真菌 细胞壁的形成,对危害作物生长的多数真菌病害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多数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 长效、强内吸性以及立体选择性等活性特点。三唑类杀菌剂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如多效 唑、抑芽唑和烯效唑等),它通过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消除植物顶端优势,具有增产、早熟、抗 倒、抗逆等多种功能。另一方面,三唑类杀菌剂是内吸治疗型杀菌剂,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单一,长期频 繁的使用,病害已产生了较严重的抗药性,不少品种由于抗性问题已失去了原有的高效性。如三唑酮防治 草莓白粉病,用量少防效低,用量大则易产生药害,抑制草莓生长,导致减产。此外,三唑类杀菌剂只对 真菌起作用,对细菌及病毒无活性。植物病害往往是多种病害同时发生,因此使用三唑类杀菌剂需要配合 其它杀菌剂或防病毒剂才能有良好的综合防效。 近年来,三唑类杀菌剂由于自身的抗性和活性问题已开始受到 strobilurin 类杀菌剂的强烈冲击,但这类杀 菌剂在世界农药工业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如戊唑醇、氟硅唑和丙环唑 1999 年的销售额分别达到 2.0、1.3 和 1.15 亿美元,戊唑醇和环氧菌唑 2002 年的销售额分别为 2.01 和 1.52 亿美元。 2. 酰胺类杀菌剂 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已有 30 多个品种商品化,其中 80 年代以后开发的占一 半以上。下面主要介绍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罗门哈斯公司开发的噻氟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即 在菌三羧酸循环中抑制琥珀酸酯脱氢酶的合成。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 属和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活性。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特效。既可用于水稻、禾谷类 作物和草坪等的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 125~250g/hm2),又可用于禾谷类作物和非禾谷类作物拌种处理 (7~30g/100kg 种子),商品名为 Greatam、Pulsor、Beton。日本拜耳公司开发的环丙酰菌胺是一种环 丙烷羧酰胺内吸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与现有杀菌剂不同,无杀菌活性,不抑制病原菌丝的生长,以预防 为主,治疗活性较弱。主要用于稻田防治稻瘟病,用药量为 75~400g/hm2,商品名为 Win、Winadmire、 Solazas、Arcado、Protega。环酰菌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另一个保护性杀菌剂,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 性,对授粉昆虫和动物无毒害作用,已被美国环保局划为减少危害农药。该品种主要用于防治葡萄、桔柑、 桃树、草莓和蔬菜等作物上的各种灰霉病及念株菌引起的病害,且与已有杀菌剂苯并咪唑类、酰亚胺类、 三唑类、嘧啶胺类、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等无交互抗性。用药量为 370~1000g/hm2,商品名为 Teldor、 Password、Elevate。呋吡菌胺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其抑制真菌线粒体中的琥 珀酸的氧化作用,从而避免立枯丝核菌丝体分离,而对真菌线粒体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 的氧化作用无影响,其具有优异的预防治疗效果,对担子菌纲的大多数病菌绢病等有特效。大田防治水稻 纹枯病的剂量为 450~600g/hm2,商品名为 Limber。噻唑菌胺是由韩国 LG 生命科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噻唑 酰胺类杀菌剂,能有效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体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使 用剂量为 200~250g/hm2,它的可湿性粉剂(25%WP)已在韩国上市,商品名为 Guardian。硅噻菌胺是 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的含硅的噻酚酰胺类杀菌剂。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与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 作用机理不同,研究表明其是能量抑制剂,可能是 ATP 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残效期长。主要作 种子处理,用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使用剂量为 5~40g/kg 种子。氰菌胺是由日本农药株式会社与巴斯夫公 司共同研制开发的新颖内吸性杀菌剂,属于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对水稻稻瘟病防效优异,且持效期较 长。茎叶处理用量为 200~400g/hm2, 灌施剂量为 g/hm2, 商品名为 Achieve、 Achi-Bu、 Helmet。 此外,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双氯氰菌胺、安万特公司开发的氟酰菌胺、捷利康公司开发的环啶菌胺、三井 化学公司开发的 penthiopyrad 等品种也属于酰胺类杀菌剂。酰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许多品种 之间互不相同。 酰胺类杀菌剂在世界杀菌剂市场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甲霜灵、恶霜灵、苯霜灵和甲呋酰胺等苯酰 胺类杀菌剂中,仅高效甲霜灵 2002 的销售额就达到 2.25 亿美元。它们作为防治霜霉目真菌的专用药剂, 具有显著的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广泛应用于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的防治。然而,由于苯酰胺类杀菌剂 对病菌作用位点单一(只对卵菌类有高效),一旦作用位点发生突变,药剂即不能在其位点发挥作用,因 而导致病菌易产生抗药性。据报道,由于抗药性产生而导致药效降低的事例已屡见不鲜。但同时也应该看 到,近年来一些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酰胺类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成功,使这类杀菌剂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 景。 3. 嘧啶胺类 嘧啶胺类化合物是 90 年代初开发的一类重要杀菌剂,对灰葡萄孢菌所致的各种病害有特效。目前有 4 个 品种商品化:甲基嘧菌胺、嘧菌胺、环丙嘧菌胺和氟嘧菌胺。艾格福公司开发的甲基嘧菌胺具有保护、叶 片穿透及根部内吸活性,在田间药效试验中,对葡萄、草霉、番茄、洋葱、菜豆、豌豆、黄瓜、茄子及观 赏作物的灰霉病以及苹果黑星病有优异的防效,使用剂量为 200~800g/hm2。日本组合化学工业公司和石 原化学工业公司共同开发的嘧菌胺对苹果和梨上黑星病菌,黄瓜、葡萄、草莓和番茄上的灰葡萄孢菌有很 好的防效,使用剂量为 0.1~1.0kg/hm2,商品名为 Frupica。诺华公司开发的环丙嘧菌胺主要用于大麦、小 麦、葡萄、草莓、果树、蔬菜、观赏作物等防治灰霉病、白粉病、黑星病、网斑病、颖枯病以及小麦眼纹 病等。叶面喷雾或种子处理,也可作大麦种衣剂用药。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和日产公司共同开发的氟嘧菌胺 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和观赏作物的白粉病和锈病等。 嘧啶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独特,该类药剂在离体条件下对病菌的抗菌性很弱,但用于寄主植物上却表现 很好的防治效果,该类药剂能抑制病菌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壁降解酶的分泌,从而影响病菌侵入寄 主植物。如甲基嘧菌胺和嘧菌胺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分泌,包括降低一些水解酶水平,据推测 这些酶与病原菌进入寄主植物并引起寄主组织的坏死有关。环丙嘧菌胺是蛋氨酸生物合成的抑制剂,同三 唑类、咪唑类、吗啉类、二羧酰亚类、苯基吡咯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敏感或抗性病原菌均有优异的活 性。 4.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甲氧基丙烯酸酯 (strobilurin) 类杀菌剂来源于具有杀菌活性的天然抗生素 strobilurin A 自 1969 年 Mugikek , 等发现其杀菌活性。经过二十多年的结构优化,终使此类杀菌剂开发成功,在杀菌剂开发史上树立了继三 唑类杀菌剂之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strobilurin 类杀菌剂首例上市时间为 1996 年,到目前为止已有 8 个品 种商品化: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苯氧菌胺、啶氧菌酯、唑菌胺酯、氟嘧菌酯和烯肟菌酯。捷利康公 司开发的嘧菌酯是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钢(子囊菌 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 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 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使用剂量为 25~400g/hm2,商品名为 Abound、Amistar、Heritage、Quadris、 Admire。巴斯夫公司开发的醚菌酯具有广谱、持效期长等特点,主要用于蔬菜、小麦、水稻、马铃薯、苹 果、梨、南瓜、葡萄、棉花及观赏植物等,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等致病真菌引起的 大多数病害都有良好的活性。使用剂量为 50~400g/hm2,商品名为 Discus、Candit、Allegro、Mentor、 Stroby、Cygnus、Sovran。诺华公司开发的肟菌酯不仅杀菌谱广,而且具有优良的保护、治疗、渗透活性, 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除对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星病有 良好的活性。主要用于麦类作物(小麦、大麦、黑麦和黑小麦)及葡萄、苹果、花生、香蕉、蔬菜、水稻 等,使用剂量为 50~200g/hm2,商品名为 Flint、Compass、Stratego、Swifh、Zest、Sphere。日本盐野 义制药公司开发的苯氧菌胺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除对稻瘟病有特效外,对白粉病、霜霉病等亦有良好的 活性。适宜作物如水稻、小麦、果树和蔬菜等,使用剂量为 150~200g/hm2,商品名为 Oribright。啶氧菌 酯是 Zeneca 公司继嘧菌酯之后,开发的又一个 strobilurin 类杀菌剂,具有良好的保护及治疗活性,且持 效期长,对环境友好、安全。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燕麦及黑麦中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 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与现有 strobilurin 类杀菌剂相比,对小麦叶枯病、网斑病和云纹病有更强的治 疗效果。该化合物既具有木质内吸性又具有蒸发活性,因而施药后,有效成份能有效再分配及充分传递。 使用剂量为 250g/hm2,商品名 Acanto。唑菌胺酯是 BASF 公司以 N-对氯苯基吡唑基替换了醚菌酯分子结 构中的邻甲基苯基,而开发的又一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广谱杀菌剂。通过叶面喷洒,它能控制子襄菌纲、担 纲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病害。对孢子萌发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保护 和治疗活性。具有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被广泛用于小麦、水稻、花生、葡萄、 蔬菜、香蕉、柠檬及草坪的病害防治,用于农作物的使用剂量为 50~250g/hm2,用于草坪的剂量为 280~560g//hm2,商品名为 Cabrio、Headline、Insignia、Attitude。该化合物不仅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 安全,而且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已被美国 EPA 列为“减小风险的候选药剂”。氟嘧菌酯是由拜耳作 物科学公司报道的新型内吸性茎叶处理用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小麦、蔬菜、马铃薯和咖啡等作物中几乎 所有真菌纲病害。具有快速击杀和持效期长双重特性,且对作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使用剂量 75~200g/hm2,商品名 Fandango。烯肟菌酯是国内开发的第一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由沈阳化工 研究院 1997 年开发,已申请了中国、美国、日本及欧洲专利,2002 年完成农药临时登记。该品种具有杀 菌谱广、活性高、毒性低,与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 的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能有效地控制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番茄晚疫病、小麦白粉病、马铃薯 晚疫病及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发生与危害,与苯基酰胺杀菌剂无交互抗性。田间使用剂量 100~200g/hm2, 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杀菌剂新品种。此外,还有烯肟菌胺、二甲苯氧菌胺、肟醚菌胺等品种正在开发之 中。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 它通过锁住细胞色素 b 和 c1 之间的电子传递而阻止细胞的 , ATP 合成,从而抑制其线粒体呼吸而发挥抑菌作用。对 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 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而且能在植物体内、土壤 和水中很快降解。尽管该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独特,但病原菌对其产生抗性的速度也很快,如醚菌酯在实际 应用 1 年后就有关于小麦白粉病抗性发生的报道,到 2000 年抗性孢子(2%~99%)在德国的北部、法国 的北部和英国已有大量报道。另外,2000 年在德国的北部、法国的北部和苏格兰已发现对 strobilurin 类杀 菌剂产生抗性的大麦白粉病原菌。对叶斑病、褐锈病和网斑病的抗性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 strobilurin 类杀菌剂是一类作用机制独特、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的新型农用杀菌剂。尽管目前限制了这 类杀菌剂的使用次数,然而嘧菌酯在其首先开发的四年内已经成为世界上销售最好的杀菌剂品种,1999 年 的销售额为 2.95 亿美元,2002 年销售额为 4.72 亿美元。另外,醚菌酯 2002 年的销售额和肟菌酯 2000 年的销售额也分别达到 4.08 亿美元和 4500 万欧元。巴期夫公司预测现有的和正在开发的 strobiluirn 类杀 菌剂将在西欧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使其在西欧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2000 年,该类杀菌剂占法国、 德国和英国谷物杀菌剂市场的 49%,较 1999 年提高了 5 个百分点。在法国、德国和英国,strobiluirn 类杀 菌剂市场逐年大幅度上涨,1996 年仅为 1000 万欧元(1250 万美元) ,1999 年上升为 3.61 亿欧元,2000 年约为 4.51 亿美元。 5. f(咪)唑类 f(咪)唑类杀菌剂是目前国外公司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有三个品种报道:商品化的f唑菌酮和氰唑磺 菌胺以及在开发中的咪唑菌酮。f唑菌酮是由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f唑啉二酮类、高效、广谱杀菌剂。具 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禾谷类作物中的重要病害如白粉病、 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晚疫病等。商品名为 Equation、Famoxate、Charisma、Tanos。氰唑 磺菌胺是由日本石原产业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咪唑类杀菌剂。是细胞色素 bc1 中 Qi 抑制剂,不同于 β-甲 氧基丙烯酸酯(是细胞色素 bc1 中 Qo 抑制剂)。对卵菌所有生长阶段均有作用。可用于马铃薯、葡萄、 番茄、蔬菜(黄瓜、白菜、洋葱、莴苣)、草坪中防治霜霉病、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番茄晚 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持效期长,且耐雨水冲刷。即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用于 土壤处理(防治草坪和白菜病害),商品名为 Ranman、Docious、Mildicut。咪唑菌酮是由安万特作物科 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咪唑酮类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内吸活性,又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除对卵菌 纲类真菌引起的霜霉病、疫病(包括早疫病和晚疫病)等有良好的活性外,对果树黑斑病亦有很好的活性。 主要用于莴苣、葡萄、马铃薯、西红柿等作物,使用剂量为 75~150g/hm2,商品名为 Reason、Fenomen、 Sereno、Sagaie。 f(咪)唑类杀菌剂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如甲霜灵无交互抗性,均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但不同于 β-甲 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6. 吡咯类 吡咯类杀菌剂来源于天然产物硝吡咯菌素,是非内吸性的广谱菌剂,对灰霉病有特效。主要品种有两个: 拌种咯和氟咯菌腈,均由瑞士诺华公司开发。拌种咯和氟咯菌腈的活性谱相似,前者主要作种子处理用, 后者既可作为叶面杀菌剂,也可作为种子处理剂,且活性高于前者。适宜作物如小麦、大麦、玉米、豌豆、 油菜、水稻、观赏作物、硬果、蔬菜、葡萄和草坪等。作为叶面杀菌剂用于防治雪腐镰孢菌、小麦网腥黑 腐菌、立枯病菌等,对灰霉病有特效;作为种子处理剂:主要用于谷物和非谷物类作物中防治种传和土传 病菌如链格孢属、壳二孢属、曲霉属、镰孢菌属、长蠕孢属、丝核菌属及青霉属菌等。 吡咯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 死亡。因其作用机理独特,故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7. 氨基酸类 氨基酸类杀菌剂因其对人类、环境安全,目前亦是世界农药公司研究的热点之一,已有二个品种商品化。 苯噻菌胺是日本组合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氨基酸类杀菌剂,主要用于葡萄、马铃薯、蔬菜等防治霜霉病、 疫病等,使用剂量为 25~75g/hm2。拜耳公司开发的异丙菌胺主要用于葡萄、马铃薯、番茄、黄瓜、柑枯、 烟草等作物中防治霜霉病、疫病等。其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防治土传病害)。使用剂 量为 100~300g/hm2。具体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其影响氨基酸的代谢,且与已知杀菌剂作用机 理不同,与甲霜灵、霜脲氰等无交互抗性。它是通过抑制孢子囊胚芽管的生长、菌丝体的生长和芽孢形成 而发挥对作物的保护、治疗作用。 8. 肉桂酸衍生物 早在 1970 年 Staples 等已报道肉桂酸衍生物 3,4-二甲氧基肉桂酸甲酯具有杀菌活性,其中顺式(cis)异构体在日本作为农药使用,反式几乎没有活性。20 世纪 80 年代 Shell 公司在此基础上,成功地研制了 杀菌剂烯酰吗琳,同样是顺式有活性,但顺反异构体在光照下可以相互转化,总有效体为 80%。虽然文献 报道烯酰吗啉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但实际上治疗活性很差。90 年代初,刘长令用氟原子取代烯酰 吗啉分子中苯环上的氯原子,发现了活性尤其是治疗活性明显优于烯酰吗啉的新杀菌剂氟吗啉,其顺反异 构体均有活性。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创制的农 用杀菌剂、是首次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的农用创制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对卵 菌亚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霜霉病、晚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辣椒疫 病、烟草疫病等有优异的活性。施用浓度为 50~200mg/L。作为保护剂使用,浓度为 50~100mg/L;作为 治疗剂使用,浓度 100~200mg/L。氟吗啉于 1999 年 11 月投产,中试规模为年产原药 20 吨。现已列为“十 五”攻关项目,进一步进行工艺优化研究、制剂与剂型研究、应用和市场推广研究。“十五”攻关完成后,将 实现年产氟吗啉原药 200 吨的规模化生产。除了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外,还有很多类似物,但无商品化品种 再出现。 烯酰吗啉和氟吗啉都属于肉桂酸衍生物,同时其分子结构中均含吗啉环结构,但它们与一般吗啉类杀菌剂 (十三吗啉、吗菌啉、丁苯吗啉)不同。一般吗啉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由大、小麦白粉病、叶锈病和网 惺黑穗病等引起的病害,其作用机制基本上都是抑制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烯酰吗啉和氟吗啉的 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胞壁的形成及抑制孢子萌发,对霜霉属、疫霉属等卵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对麦类白粉 病等没有作用效果,说明这两种杀菌剂的主要作用基团并非吗啉环,而是结构中的其它基团发挥作用。 9. 其它类 其它类品种主要包括:啶菌恶唑、活化酯、螺环菌胺、苯氧喹啉等。啶菌恶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另 一个新杀菌剂品种,属于甾醇合成抑制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广谱杀菌活性,且同时具有保护治疗作 用,有良好的内吸性,通过根部和叶茎吸收能有效控制叶部病害的发生和危害。该化合物对番茄、黄瓜、 葡萄灰霉病,小麦、黄瓜白粉病,黄瓜黑星病,水稻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为 200~400g/hm2。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活化酯是诺华公司开发的苯并噻二唑羧酸酯类杀菌剂。 它是植物抗病活化剂,几乎没有杀菌活性。多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可激活植物自身的防卫反应即“系统 活化抗性”,从而使植物对多种真菌和细菌产生自我保护作用。其可在水稻、小麦、蔬菜、香蕉、烟草等中 作为保护剂使用。主要用于预防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等,使用剂量为 12~30g/hm2,商品名为 Bion、Unix Bion。螺环菌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主要抑制 C-14 脱甲基化酶的合成。它是一种新 型、内吸性的叶面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和各种锈病;大麦云纹病和条纹病,对白粉病特别有 效。作用速度快且持效期长,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使用剂量为 500~750g/hm2。苯氧喹啉是道农业科学 公司开发的喹啉类内吸性杀菌剂。它是一个保护性杀菌剂,没有治疗作用,因此必须在可见症状出现前使 用。该杀菌剂对谷物类、葡萄、蛇麻和樱桃等作物的白粉病及灰霉病和稻瘟病防治有特效,叶面施药后, 药剂可迅速地渗入到植株组织中,并向顶转移,持效期长达 70d。使用剂量为 125~250g/hm2,商品名为 Fortress、Legend、Arius、Helios。 二、发展趋势 农作物能否健康生长,除受虫、草害影响外,对病害的防治亦很重要。随着环保观念的加强和可持发展战 略的实施,高效、低毒、高活性、低残留已成为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展望 21 世纪的杀菌剂工业,将呈现 以下特点: 1. 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国际上近期的开发重点 近年来国外开发的杀菌剂品种主要是内吸性及选择性较好的,大多具有杂环结构,有些引入氟原子以增加 杀菌活性。特别是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国际上近期的开发重点,总体有三个方向:① 针对病原菌抗性开发的新型杀菌剂,如乙霉威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病害灰霉病有特效;②以天然产物为先 导化合物开发的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新型杀菌剂,如吡咯类和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等不仅活性高,且与已知 杀菌剂无交互抗性;③为增强作物自身对病害免疫能力的植物激活剂是近年来发展的,具有全新作用机理 的一类新颖农药,如新一代植物防病激活剂活化酯具有“系统自动抗病性”。 2. 非内吸性杀菌剂在国内外市场上仍将占据较大份额 由于内吸性杀菌剂作用点较单一,病原菌的繁殖速度较快,因此抗性产生较快。同除草剂、杀虫剂相比, 内吸性杀菌剂的寿命较短;又由于短时期内农业上的转基因技术对杀菌剂工业影响最小(对除草剂工业影 响最大),因此,新杀菌剂的创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预计新型的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 性的内吸广谱杀菌剂的应用会逐渐扩大。但从长远看,由于硫制剂、铜制剂、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等非内吸 性杀菌剂具有成本低、广谱和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它们在市场上仍将经久不衰,并占据较大份额,如代 森锰锌、硫磺和百菌清 2002 年的销售额分别为 2.18、2.02 和 1.93 亿美元。此外,在病害防治中,内吸和 非内吸杀菌剂的混用制剂将会占据主力位置,植物活化剂的使用量亦将上升。 3. strobilurin 类杀菌剂在世界杀菌剂市场中将占据主导地位 近五年来,世界领先国家的杀菌剂市场的开发主要受到新一代 strobilurin 类杀菌剂的驱动,以这类杀菌剂 为活性成份的产品已经在世界上所有重要杀菌剂市场上取得登记,其中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strobilurin 类杀菌剂已经篡夺了统治市场 15~20 年的三唑类杀菌剂的霸主地位,特别是目前已发展成为欧洲谷物市场 的主要杀菌剂品种。新品种的开发是这类杀菌剂保持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各大公司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的 手段。据有关专家预测,全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市场平均每年将以约 2%的速度逐年上涨,并将成 为 60 亿美元杀菌剂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4. 三唑类杀菌剂仍将继续成为杀菌剂喷雾体系中的主角 由于 strobilurin 类杀菌剂的抗性已开始制约这类杀菌剂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外农药大公司正通过生产与 其它杀菌剂的复配制剂来解决抗性问题。从而使得三唑类杀菌剂仍将继续成为杀菌剂喷雾体系中的主角。 三唑类杀菌剂将成为 strobilurin 类产品的理想配伍,从而扩大防治谱,改变作用方式。如拜耳公司已推出 肟菌酯与丙环唑的复配品种(商品名 Stratego)用于防治果树和水稻病害如霜霉病、锈病和稻瘟病等,并 在英国市场开发 Sphere(肟菌酯+环唑醇)产品。陶氏作物科学公司的 TPF(氟环唑+苯氧喹啉+醚菌酯) 注册用于防治谷物病害。BASF 公司首次登记二甲苯氧菌胺与氟环唑的复配制剂(商品名 Swing Gold)用 于冬小麦。 5.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对杀菌剂市场影响不大 与杀虫剂和除草剂相比,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对杀菌剂市场影响最小,这主要是由于杂草防除和害虫防治的 技术发展引起的。耐除草剂作物和表达 Bt 毒素的抗虫作物的开发已经开始影响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市场份 额,美国尤为如此。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近商品化的类似的作物增强技术对杀菌剂市场产生同样 影响。纵观世界农药市场,由于转基因作物的迅速发展,导致化学农药在近 5 年中连续出现了负增长。但 是,杀菌剂却在当今低迷的农药市场中稳步增长。2000 年世界农药销售额 278.3 亿美元,杀菌剂为 56.2 亿美元,占整个农药销售额的 20.2%。据 phillips McDougall 按非内吸性和内吸性两大类介绍国内生产上常用的杀菌剂品种。 一、非内吸性杀菌剂: 我国应用非内吸杀菌剂的历史较早,其中古老的药剂如石硫合剂、波尔 多液等至今仍在使用。40 年代以后,陆续开发的有机合成杀菌剂中,二 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三氯甲硫基类和取代苯类都有一些重要的品种。 1、非内吸性杀菌剂有以下特点: (1) 一般为广谱的,往往一种药剂能够防治的病害种类较多; (2) 药剂多在植物体表形成药剂沉积,以保护植物不受病菌侵染。有 些药剂虽能就近渗入植物体内,但却不能传导至未直接施药的部位; (3) 一般都作为预防性施药,即在病原菌尚未侵入植物体时用药,第 一次施药时期是否合适,至关重要,常常会左右整个生长季节的防治效 果; (4) 在植物体形成的药液是否均匀,会明显地影响药效,因此,要讲 求施药规范,务必使药液(粒)在植物体表面的沉积分布达到周到、均 匀; (5) 由于药剂附着在植物体表,所以,诸如降水、温度、刮风等天气 因素常直接影响医剂的再分布、稳定、存留和流失,从而影响药剂效果。 (6) 与内吸性杀菌剂相比,非内吸性杀菌剂较不易诱发病菌产生抗药 性,但也有花生核盘菌对硫酮、苹果仁果束孢壳菌对波尔多液抗性的报 道。 (三)有机硫杀菌剂 我国常用的有机硫杀菌剂,主要有下列三大类: 1.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从结构特点又分为 两组: (1)乙撑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 代表品种: 代森锰锌(大生,DithaneM―45,mancozeb) 化学名称:代森锰和锌离子的配位化合物。 作用方式:是保护性杀菌剂, 比代森锰药害小。 剂型:80%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代森锰锌是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用于防治多种 作物的真菌性叶部病害。对小麦锈病、玉米大斑病及蔬菜霜霉病、炭疽 病、疫病和果树黑星病、赤星病、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效。叶丛喷雾用有 效成分 1.83―2.335kg/hm2;可采用拌种方法防治棉花苗期病害,以 棉籽重量的 0.5%的药量进行湿拌。80 年代后常与内吸杀菌剂混配,用 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例如 Ridomil―MZ、Sandofan―M8、CuzoteM8 和 BaristinM 等。 (2)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 氨基甲酸盐类仍大量使用的品种是: 福美双 (thiram, amson, Tersam) 化学名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 作用方式:保护性杀菌剂。 剂型:80%可湿性粉剂。福美双在拌种剂中占有一定地位,例如国产的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含 20%福美双,60%福美锌)、40%拌种双可湿 性粉(含 20%福美双,20%拌种灵)。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以有效成分 0.125%拌种,可防蔬菜类、蚕豆等 苗期立枯和猝倒病; 以有效成分 0. 15%一 0. 25%拌种, 防治稻苗立枯、 禾谷类黑穗病和松苗立枯病;以有效成分 3.75―5.625kg/hm2 处理土 壤(沟施或穴施),防治蔬菜、烟草、甜菜苗期病害;用 500―l 000 倍液 喷雾防治蚕豆褐斑病、瓜霜霉病和炭疽病、梨黑星病、苹果斑点病等。 2.三氯甲硫基(C13CS―)类 三氯甲硫基类杀菌剂主要有两个品种:克菌丹和灭菌丹。 化学名称:克菌丹:N―三氯甲硫基―4―环己烯―1,2―二甲酰亚胺 灭菌丹:N―三氯甲硫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作用方式:克菌丹和灭菌丹都是杀菌潜广的保护性杀菌剂,对植物安全。 剂型:克菌丹有 5%粉剂,50%可湿性粉剂,75%种子处理剂。灭菌丹 有 5%、10%粉剂和 50%、75%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克菌丹作为果、蔬类病害的叶丛喷雾剂和拌种剂 已广泛使用。 50%可湿性粉剂喷雾使用 400―500 倍, 拌种用种子量的 0. 2 5%。果实和蔬菜中残留量不能超过 20mg/kg。灭菌丹用途与克菌丹相 似,多用于防治观赏作物病害。此外,两药都有杀螨作用。近来主张与 内吸杀菌剂混配使用,可延缓内吸剂抗药性的出现,例如防治葡萄病害 专用的 Caltan(Ridomil 瑞毒霉+folpet 灭菌丹)、国产 40%多克胶悬剂 (多菌灵+克菌丹按 1:1 配合)。 3.氨基磺酸类 敌克松(地可松,敌磺钠,fenaminosolf,Dexon) 化学名称:对―二甲氨基苯重氮磺酸钠 作用方式 :敌克松是著名的种子和土壤消毒剂。对腐霉菌属(Pythium) 及丝囊霉属(Aphanomyces)所致的作物病害有特效,但对丝核菌属(Rhiz octonia)效果较差。敌克松具有弱的内吸渗透性,能被植物根、茎吸收, 吸收后再从植物筛管、木质部输导至其他部位。 剂型:75%、95%可湿性粉剂和 55%膏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防治烟草黑胫病,95%可湿性粉剂 5.25kg/hm2 与 225―300kg 细土混匀,移植或培土时施用;或用 500 倍液喷洒在烟草 茎基周围土面, 每公顷用 1 500kg 药液, 15d1 次, 3 次。 隔 共 蔬菜病害, 每公顷用 95%可湿性粉 2.76―5.52kg 对水 100―200L 喷雾或泼浇, 防绵疫病、枯萎病、猝倒病等。水稻苗期立枯病、黑根病、烂根病,用 95%可湿性粉 500―1 000 倍液,每公顷喷洒 1 500kg 药液。用 95%可 湿性粉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 0.2%一 0.5%,防治棉花苗期病害、 麦腥黑穗病、松杉苗立枯根腐病。 (四)有机胂杀菌剂 在有机胂杀菌剂主要有两个类型: 烷基胂酸盐类和二 硫代氨基甲酸胂类。砷剂是丝核菌病害的特效药,但由于砷在人、畜体 内有累积毒性和在土壤中积累破坏土壤性质的缺点,这类药剂的使用现 已受限制,正处在被取代的地位。 1.烷基胂酸盐类 这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主要由日本开发的一类用于防治 水稻纹枯病的杀菌剂。使用最多的有稻脚青(甲基胂酸锌)、苏化 911(硫 代甲基胂)、猛杀多(甲基胂酸钙)、田安(甲基胂酸铁铵)等。这类杀菌剂 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时, 应在水稻分蘖盛期至孕穗前病害发生初期施药, 孕穗以后施药,特别在浓度过高时,会产生药害。药害表现为稻穗不育, 严重影响产量。我国在生产上使用较多的是田安[(CH3As03)2FeNH4],因 为它对水稻比较安全,但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后田安已基本上被井冈霉 素所取代。 2.二硫代氨基甲酸胂类 这是以有机硫二硫代氨基甲酸类为基础,加上 砷元素的作用而成的一类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代表品种有福美甲胂和 退菌特: 福美甲胂(Urbacid) 为 1953 年德国拜尔公司生产的水稻纹枯病的高效 药剂。 化学名称:双―二甲基二硫代氨甲酸甲胂 福美甲胂在我国极少单独使用,主要是作为退菌特的一个重要组份。 退菌特(三福美,透习脱,Tuzet) 是由福美双 40%、福美锌 20%与福美甲胂 20%组成的混合制剂,是一 个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可在分蘖末期至孕穗前期用 1 500 倍液喷洒稻茎基部或撒施 1:50 的毒土;对小麦白粉病,松苗、杉 苗立枯病,果树炭疽病也都有效果;用种子量的 0.5%拌种可防棉苗病 害;退菌特还可抑制锈壁虱的发生。 上述两类有机胂的杀菌作用是不同的。烷基胂酸盐类只是砷原子起毒性 作用,生物体内含一 SH 基的二硫辛酸是砷剂的主要作用位点;砷对生物 体内氧化磷酸化反应有解偶联作用。而二硫代氨基甲酸胂类则由其化合 物分子的阴离子部分和砷原子同时起毒性作用。 (五)芳烃类、取代苯类和其他保护性杀菌剂 1.芳烃类保护性杀菌剂 这类保护性杀菌剂有六氯苯、四氯硝基苯、五 氯硝基苯、氯硝胺、氯硝散等。 生产上过去较常使用的品种有: 五氯硝基苯 (quintozene, Teeraclor, Brassicol) 化学名称:五氯硝基苯 作用方式:是著名的拌种剂和土壤消毒剂。 剂型:40%粉剂,75%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有效防治丝核菌属、葡萄孢属、核盘菌属和炭腐 菌引致的病害,但对腐霉属、疫霉属和镰刀菌引致的病害无效。主要用 于拌种和土壤处理,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及秆黑粉病,每 100 kg 种子用 40%五氯硝基苯粉剂 0.5kg 拌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每 10 0kg 种子用 40%五氯硝基苯粉剂 lkg,或用 40%五氯硝基苯粉剂 0.5kg 加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0.5kg 混合后拌种;防治油菜、莴苣菌核病 和立枯病,每公顷用 40%五氯硝基苯粉剂 6.75kg 拌细土 300―450kg, 在发病初期撒于根部附近;防治甘蓝根肿病,每公顷用药 2.5―5kg 拌 细土后沟施,或移栽前用 1 000 倍药液浇灌,每株浇药液约 0.5L。 2.取代苯类保护性杀菌剂 百菌清 (chlorothalonil,Bravo,Daconil,Dacotech) 化学名称:2,4,5,6―四氯―1,3―苯二甲腈 生物活性:百菌清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 百菌清虽然急性毒性低,但在我国也曾出现过急性中毒事故,加上慢性 毒性问题,应尽量少用于粮油作物和果蔬作物上,特别对多次收的果、 蔬作物的使用更要严格控制。为此我国药检部门规定:百菌清在水稻上 最终残留量不能超过 0.2mg/kg,安全间隔期为 lOd;苹果、梨、葡萄 不能超过 lmg/kg,安全间隔期分别为 21d,25d,21d。根据百菌清杀菌 谱极广的特点,可在花卉、林木草坪的病害和蚕体霉菌病害防治上发挥 作用。 剂型: 75%可湿性粉, 5%烟剂, 2. 蚕用百菌清(2%百菌清+2%代森锰)。 使用方法:作叶丛喷雾可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效果与波尔多液相类似, 使用浓度为 800―1 000 倍液。大棚和温室作物病害防治使用烟剂。 3. 其他的保护性杀菌剂 一些不能纳入上述类别的保护剂都归纳在这里。 福尔马林液(甲醛水溶液,formaldehyde) 化学名称:甲醛(HCHO) 生物活性:本品 1888 年就开始作消毒剂,如用于生物标本的保藏,至今 仍在使用。1896 年后用于处理种子和土壤。 剂型:37%一 40%水溶液。 使用方法:福尔马林处理水稻种子,防治水稻徒长病效果显著。方法是: 稻种清水预浸 6―12h,以未露白为度,晾干,然后用 1:50 的福尔马林 液浸种 3h,取出后用水冲洗,继续催芽;或用 1:80 福尔马林液喷洒于 干的稻种上(不用冷水预浸),边喷边翻,使稻种均匀湿润,后用麻包袋 或薄膜覆盖闷种 4h,然后再行冲洗、浸种催芽。福尔马林作土壤 消毒,用于预防蔬菜、烟草、森林的苗床病害。福尔马林在土壤中的杀 菌力和通透性都比较强,不会长期遗留使土壤产生不良的副作用。1:5 0 稀释液每平方米施 6kg,淋洒于苗床土中;干燥土用 1:100 稀释液, 每平方米施 12kg。土壤处理后需经 1―2 周待甲醛挥发后再行播种或移 植。 禾穗宁(防霉灵、戊环隆、pencycuron,Monceren) 化学名称:N― (4―氯苯甲基)―N―环戊烷基―N―苯脲 作用方式:本品具有保护作用和持效期长的接触性杀菌剂,无内吸作用。 剂型:25%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和马铃薯黑痣病有特 效。因其卓越的性能,此药已成为防治此类病害的新标准农药。防治水 稻纹枯病, 于初病时喷第一次药, 后喷第二次, 20d 药量每公顷用制剂 0. 7 5―1.005kg 对水 1 500L,喷稻株基部。禾穗宁对土传病菌如 Pythium spp.和 Fusarium spp.为害的苗期病害无效,为控制这些病害和 Rhiz octonia solani 病害的发生,应用时必须相应地配合一些有效的药剂如 克菌丹等混合使用。 (六)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 1.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主要品种 乙烯菌核利 (农利灵,vinclozolin,Ronilan) 化学名称:3(3, 5―二氯苯基)―5―甲基―5―乙烯基―l,3 恶唑烷―2, 4 二酮 生物活性:为触杀性杀菌剂,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特效。 剂型:50%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防治各种作物灰霉病、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油 菜菌核病、白菜黑斑病,在发病初期就开始每公顷用制剂 1.125―1.5 kg 对水 1 500L 进行叶茎喷雾,每隔 7 一 lOd 喷 1 次,共喷药 3 次。 速克灵(菌核酮、腐霉利、procymidone、Sumilex、Sumisclex) 化学名称:N―(3,5 二氯苯基)―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羰基 亚胺 生物活性:是一种接触型保护性杀菌剂,具弱内吸性,对核盘菌和灰葡 萄孢菌特效。 剂型:50%可湿性粉剂和 10%烟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主要用于防治黄瓜、番茄、草莓等作物的灰霉病 和油菜、莴苣菌核病。对抗苯来特、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的灰霉菌和核 盘菌也有效。使用浓度为 250―500mg/L 药液喷雾。温棚内用 10%速克 灵烟剂每公顷用 3.75kg 熏棚。 咪唑霉(扑海因、异菌脲、iprodione、Rovral) 化学名称:3(3,5 二氯苯基)―1―异丙基氨基甲酰基乙内酰脲 生物活性: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除对核盘菌、灰霉菌特效外,对丛梗 孢霉、交链孢霉和小菌核菌也有效。 剂型:50%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叶丛喷雾每公顷用有效成分 0.75kg,每 100kg 种子用 50―100g 进行种子处理防治小麦网腥黑穗病。以有效成分的 2% 药液浸马铃薯种薯防治黑痣病,与特克多混用可防治柑橙贮藏期的褐色 和黑色蒂腐病、青绿霉腐烂病。 2。二甲酰亚胺类与芳烃类杀菌剂的关系 这两类杀菌剂在化学结构上是 两种完全不相同的化合物,在防病谱上却是相似的;在杀菌作用机理上 二甲酰亚胺除没有使菌体细胞壁加厚外,在许多方面又与芳烃类化合物 相同,因而二甲酰亚胺类与芳烃类杀菌剂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抗药性。 二、内吸性杀菌剂 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科学家就已提出植物病害内部治疗的设想, 50 年 到 代初已开始了寻找有机合成内吸杀菌剂的研究,研究发现菌体和寄主植 物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别,如两者的细胞壁、细胞膜组成不同,两者对 药剂亲和力不同,药剂在两者体内代谢水平差别悬殊等等,这些发现给 人们提供更多的使内吸剂的理想变为现实的理论依据。经过几十年 的努力,终于在 1966 年最先报道了萎锈灵,由于它只对担子菌中的黑粉 菌和锈菌有效,因而当时还没有受到人们的注意,直到 1967 年又出现了 另一种内吸剂苯来特,这是一种广谱性的内吸杀菌剂,很快就被广泛应 用并被认为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吸性杀菌剂。苯来特的出现,大大地促 进了内吸剂的深入研究,使杀菌剂历史出现转折点。1972 年出版了 一本《内吸杀菌剂》专著,并于 1977 年再版(March.R.W.1977.Sys temicfungicide)。 内吸性杀菌剂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已有 20 多年,1977 年以前商品化 的品种为有机磷、羧酰替苯胺类、苯并咪唑类、羟基嘧啶类、哌嗪类、 吗啉类等,它们的特点是:①药剂被植物内吸后都是在植物体内质外体 运转,即从下而上单向输导,浇土或拌种可使药剂从根部吸收后由木质 部向上输导,发挥良好的防病效果;叶丛喷雾,药剂内吸分布在植物有 蒸腾作用的器官,没有蒸腾作用的器官如花、果则没有或很少有药到达; 有些内吸剂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在植物体内不会输导,如哌嗪类;有 些内吸剂会大量集中到病部,健康部位很少有药,在完全无病的叶片上 则大量集中在叶缘,如氧化萎锈灵。这样的输导和分布特点,都会给防 病作用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②药剂在木本植物体内的移动性较草本植 物差。③对鞭毛菌引致的病害基本无效。④这些内吸剂的某些种类,如 苯并咪唑类、托布津类、羟基嘧啶类容易诱致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由于 这些存在的问题,人们又继续探讨,终于在 1977 年后使内吸杀菌剂的发 展有了新的突破,表现在:①甾醇抑制剂作力内吸剂一个新的开拓领域, 特别是三唑类。②在内吸输导方面,找到了向基性输导的品种, 如吡氯灵,有明显的从上而下通过韧皮部运转,即可在地上部喷药来防 治根部病害;随后双向传导的品种瑞毒霉、乙磷铝也出现了,并扭转了 内吸剂不能防治鞭毛菌病害的状况。③加强了针对鞭毛菌病害的新内吸 剂的研究,出现了对霜、疫霉病效果特好的品种,氨基甲酸酯类(如普力 克)和取代脲类(如克绝、克露)。④对病原菌抗药性问题认识不断加 深。为延缓病菌抗药性的发展,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杀菌剂混配品种不 断涌现,成为克服抗药性的一项重要措施。⑤加强了对菌无毒性化合物 的研究,出现了影响病菌致病过程的抗穿透化合物(Antipenertrant co mpounds),并在生产上有应用成功的品种,如三环唑(Beam);在提高寄 主植物抗病性的研究中,找到了植物后天系统抗病性(Systemic acquir ed resistance)激活剂 CGA245704,并已于 1996 年以商品名 Bion 50WG 和 UnixBion 63WG 分别在德国和瑞土登记使用。 内吸杀菌剂按化学结构分为下列几大类。 (一)有机磷杀菌剂 有机磷化学农药具有药效高、用途广、易分解和不残 留的优点,因而发展迅速。 有机磷杀菌剂主要有三类。 1、硫代磷酸酯类 (1)硫赶磷酸酯类杀菌剂 稻瘟净(Kitazin,EBP) 化学名称:O,O―二乙基―S―苄基―硫代磷酸酯 生物活性: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对水稻小 粒菌核病、纹枯病、颖枯病和玉米大小斑病也有效,并可兼治稻飞虱、 叶蝉。 剂型:40%乳油。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防治稻瘟病用 400 倍药液,叶瘟初发期喷雾 1 次, 根据病情隔 5―7d 再喷 1 次,穗颈瘟在抽穗期前喷药 2 次,重病田在齐 穗期间加喷 1 次。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用药液量 900―1 050L/hm2。 异稻瘟净(Kitazin―P,IBP) 化学名称:O,O―二异丙基―S―苄基硫代磷酸酯 生物活性:内吸性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内吸作用。 剂型:40%乳油。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防病作用与稻瘟净相同,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 水田水面施药,由根部及水面下的叶鞘吸收,传导快,其防效是叶面喷 施的 2―3 倍。水面施药 3d 后即可见效果,5―7d 内吸量达到最大,在 水中药效可维持 3―4 周。防治叶瘟用 500 倍药液,于急性型病斑一出现 时即喷药,必要时在 7d 后再喷 1 次。防穗瘟用 300―400 倍药液,在水 稻破口期、齐穗期各喷药 1 次,必要时 7d 后再喷 1 次,以便减轻梗瘟的 发生。 克瘟散(edifenphos,Hinosan,EDDP) 化学名称:O―乙基―S,S―二苯基二硫代磷酸酯 生物活性:内吸性杀菌剂,用途与稻瘟净、异稻瘟净相同,对稻瘟孢子 触杀性能比稻瘟净、异稻瘟净好,但治疗作用则不及异稻瘟净。 剂型:40%乳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用 40%克瘟散 l 000 倍药液浸稻种 1h 后播种, 可有效地防治苗稻瘟的发生;本田稻瘟病发生轻时,用 1 000 倍药液喷 雾,病害发生严重时用 800 倍液喷雾,每隔 10―14d 喷 1 次药,喷药量 为 750―900L/hm2。 (2)硫逐磷酸酯类杀菌剂 甲基立枯灵(利克磷,tolclofos―methyl,Rizolex) 化学名称:O,O―二甲基―O―(2,6―二氯―对―甲苯基)硫代磷酸酪 生物活性:为内吸性杀菌剂。 剂型:制剂有 50%可湿性粉剂,5%、10%粉剂,20%乳油和 25%胶悬 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罗氏白绢菌、丝核菌属、玉米黑粉菌、灰霉菌、 核盘菌、禾谷全蚀菌、青霉菌有高效,特别对丝核菌,如为害马铃薯的 丝核菌的菌核与此药接触 30min 即可被杀死。但对疫霉菌、腐霉菌、镰 刀菌和黄萎轮枝菌无效。防治多种作物苗立枯病、菌核病、雪腐病效果 优异。 混土、 拌种、 浸种或叶面喷雾均可。 莴苣在移植前用有效成分 0. 5 一 lg/m2 可控制根腐立枯病; 防治丝核菌引起的马铃薯茎溃疡病和茎腐 烂病,可用有效成分 125―250g/t。甲基立枯磷可使病菌孢子不能形成 或萌芽,会破坏肌丝功能,影响游动孢子游动和导致体细胞分裂不正常。 2.磷酰胺类有机磷杀菌剂的代表品种 三唑磷胺(威菌磷,triamiphos,Wepsynis) 化学名称:5―氨基―3―苯基―l―(双―N―二甲磷酰胺基)―1,2,4 ―三唑 生物活性:对植物白粉病菌具有内吸活性,也有内吸杀虫杀螨活性。 剂型:25%可湿性粉,10%水乳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以制剂 l 000 倍液喷雾防治苹果和玫瑰白粉病。 3.金属有机磷化合物 目前这类有机磷杀菌剂只有一个品种: 乙磷铝(疫霉灵,fosetyl―Al,Aliette) 化学名称:三乙基磷酸铝 生物活性:乙磷铝是第一个双向传导的内吸性杀菌剂,进入植物体内移 动迅速并能持久,根据作物种类的不同,药效可维持 4 周至 4 个月。防 病谱广,是防治鞭毛菌病害的重要品种,对霜疫霉菌、白粉病菌、菌核 病菌均有效。 剂型:80%可湿性粉剂。 使用方法:用于防治果树、蔬菜、花卉等作物由霜霉菌、疫霉菌引起的 病害,用制剂的 300―400 倍液喷雾,此浓度药液也可作灌根、浸渍方法 施用。乙磷铝自使用以来,对其作用机理一直有争论:一般认为其有效 作用的物质是磷酸盐或亚磷酸盐(phosphonate 或 phosphite)和乙基磷 酸盐(ethylphosphonate),而 Al 离子不能穿透植物,但有抗菌作用,可 增加药剂的毒性(图 4;―7)。对乙磷铝的作用方式,有两方面的意见: 一是认为乙磷铝对病菌有直接的毒杀作用;另一是认为乙磷铝诱导植物 的防御反应,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这两方面的意见各自都有不少的支 持者。 (二)苯并咪唑类和托布津类 1.苯并咪唑类和托布津类的关系 在杀菌剂的发展史上,这两类药剂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内吸性杀菌剂,20 世纪 70 年代初已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上。从化学结构来看,它们是完全不 同的两类化合物,但实际上这两类杀菌剂无论在防病谱上还是在对病菌 的作用机理上都是极为相似的。因此在毒理学上是被放在一起讨论的, 这是由于托布津在水中溶解后或在植物体内经代谢后会发生图 4―8 所示的变化。 从变化的最终产物是多菌灵可以看出,苯并咪唑可能是托布津类实际的 毒剂,这一事实帮助解释了为什么这两类不同化合物之间有相似的生物 谱。 2.我国常用的苯并咪唑类和托布津类杀菌剂品种 多菌灵 (carbendazim,Delsene,Bavistin,Devosal) 化学名称: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甲酯 生物活性:为广谱内吸性杀菌剂,有明显的向顶性输导性能。具有保护 和治疗作用。连续使用容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剂型:25%和 50%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葡萄孢菌、镰刀菌、小尾孢菌、青霉菌、壳针 孢菌、核盘菌、黑星菌、轮枝孢菌、丝核菌等效果较好,但对鞭毛菌无 效;对子囊菌的作用也有明显的选择性,如对子囊菌无性世代的孔出孢 子类和环痕孢子类不敏感。 除叶丛喷雾外,也作拌种和浇土使用。叶丛喷雾使用 500―1 000mg/L, 拌种用 50%可湿性粉,药量为种子量的 0.2%一 0.5%。种苗、薯苗 防病可用 50mg/L 药液浸 10min。 噻菌灵(涕必灵,特克多,thiabendazole,Mertect,Tecto) 化学名称:2―(噻唑―4 基)苯并咪唑 生物活性:为内吸性杀菌剂,杀菌谱与多菌灵相同。与苯并咪唑类药剂 有正交互抗药性。 剂型:45%胶悬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多用于果蔬贮存防腐。柑橘贮运防腐:采收后用 500mg/L 浸果 3―5min,晾干装筐,低温保存控制青病菌、绿霉病病菌、 蒂腐病病菌引起的腐烂。香蕉贮运防腐:果采收后,用 750mg/L 浸果 1 ―3min,晾干装箱,可控制烂果。芒果炭疽病防治:收获后用 l 000mg /L 药液浸果。草莓白粉病、灰霉病的防治:每公顷用有效成分 0.45 ―0.9kg 对水喷雾。 甲基托布津 (thiophanate―methyl,Topsin―M,Mildothane, Pungo) 化学名称:l,2―双(3―甲氧羰基―2―硫脲基)苯 生物活性:广谱性内吸杀菌剂,杀菌谱与苯并咪唑类相似,在植物体内 转化为多菌灵。连续单一使用,容易引致病菌产生抗药性,与苯并咪唑 类杀菌剂有正交互抗药性。 剂型:70%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使用方法与多菌灵相同。 (三)羧酰替苯胺类 这类药剂又名为恶噻英类, 是最早出现的内吸性杀菌 剂,1960 年由 UNIROYAL 公司发现其内吸活性,1966 年通过大田试验正 式确定其药效。主要品种有萎锈灵和氧化萎锈灵。 萎锈灵(carboxin,Vitavax) 氧化萎锈灵(oxycarboxin,Plantrax) 化学名称:萎锈灵为 5,6―二氢―2―甲基―l,4―氧硫杂芑―3―甲酰 替苯胺;氧化萎锈灵为 2,3―二氢―6―甲基―5 甲酰替苯胺―l,4―氧 硫杂芑―4,4―二氧化物 这两种杀菌剂的主要防治对象是担子菌亚门菌引起的许多重要病害,是 禾谷类锈病、黑穗病和丝核菌病害的种子处理剂和土壤消毒剂。氧化萎 锈灵拌种用有效成分 0. 33g/kg 种子, 几乎可完全铲除小麦秆黑粉病菌; 萎锈灵也有较好的效果,用量是有效成分 0.75g/kg。 大多数内吸杀菌剂是影响生物合成的,一般说来,具有明显抑制呼吸作 用的内吸剂,对植物组织和病菌组织都会有几乎相等的毒性,这样在生 产实际中就很难有使用价值;但是羧酰替苯胺类杀菌剂却例外。这类药 剂是抑制菌的呼吸作用,破坏菌体能量的产生,而对植物的毒性不大, 在农业生产上可用于防治植物病害。这是由于这类杀菌剂有非常典型的 选择性:药剂的作用接受点是琥珀酸一辅酶 Q 之间的还原酶系复合体中 一个特定的非血红铁硫蛋白组分, 药剂与非血红铁硫蛋白发生螯合作用, 破坏了呼吸链及旁路的电子传递。 (四)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甾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物, 影响甾醇生 物合成的杀菌剂则会使菌体细胞膜的功能受到破坏, 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初期使用的品种如嗪胺灵、十三吗啉等,与苯并咪唑类、托布津类杀菌 剂比较,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不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的优点而受到重 视。到 20 世纪 80 年代,甾醇抑制剂便成为内吸杀菌剂开拓的新的领域。 随着蛋白质晶体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计算机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酶和 底物相互作用机理的进一步阐明,开始了从分子水平进行合理设计新结 构的高效甾醇抑制剂的研究,并广泛开创了作用靶标的新研究,这种研 究已成为杀菌剂研究的重要方向。 到目前,甾醇抑制剂已发展为 6 大类:吡啶类、嘧啶类、咪唑类、哌嗪 类、三唑类和 吗啉类,近 30 多个品种,新品种还在不断出现。 1.甾醇抑制剂的特点 (1)有强的向顶性传导活性和明显的熏蒸作用; (2)杀菌谱广,除鞭毛菌和病毒外,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都有一定 效果; (3)高效、使用量低,大田用药量只为传统保护性杀菌剂的 10%,果树 上使用量为传统保护剂的 1%,水果贮防腐如抑霉力用量为每吨果用有效 成分 2―4g,禾谷类拌种,如粉锈宁拌麦种用有效成分 0.30―0.40g /kg; (4)药效期长,一般为 3―6 周; (5)一些品种如粉锈宁、 羟锈宁和丙环唑等对双子叶作物有明显的抑制作 用。 2.甾醇抑制剂的代表性品种 抑霉力(抑霉唑、万利得;imazolil,Fungaler) 化学名称:l―[2―(2,4―二氯苯基)―2―(2―丙烯氧基)―乙基―]―i H―咪唑 生物活性:是内吸性杀菌剂,为防治果、蔬贮藏病害的有效药剂,特别 是对 Penicillium spp.引致的各种腐烂病,对抗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 青霉菌株有效,此外对炭疽菌、蒂腐病菌也有效。 剂型:50%乳油和 25%水溶性盐。 使用方法:用 25%的水溶性盐 500 倍液浸渍清洗贮运用的箱、盒、泡沫 塑料等包装材料或直接喷洒沾湿果品、蔬菜,可有效地控制贮藏果晶病 菌孢子的形成,减少腐烂;以 0.01%水溶液浸番茄 2min,防番茄钉头 斑病;0.02%溶液防治菠萝风梨病;100―250mg/L 药液加热至 51。C 浸 30s,防治核果褐腐病和梨黑根霉病;l 000mg/L 浸柑橘果 30s 可使 柑果免受黑腐病菌侵害。 抑霉力也是广谱性的叶丛喷雾剂和种子消毒剂, 谷物拌种用 50%乳油 0.08―0.1g/kg,叶丛喷雾可防治稻瘟和禾谷类 叶部病害。 咪唑霉(咪鲜安、扑霉灵、施宝克;prochloraz,Spartak,Mirage) 化学名称: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 1―1―咪唑 ―1―基―甲酰胺 生物活性:咪唑霉是广谱性杀菌剂,是氨基甲酰咪唑类中活性最强的品 种,内吸性弱,但有良好的传导性能。 剂型:45%乳油和 50%可湿性 粉剂(咪唑霉与氯化锰按 4:l 形成的螯合物)。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子囊菌引起的多种病害有特效,也可用于水果 采收后防腐保鲜。小麦生长早期防眼点病用咪唑霉 300g/hm2(生长期 3 0―31d 施用),如眼点病仍很重,则 4―6 周后追加喷施 1 次;防治芒果 炭疽病用 50%可湿性粉剂 1 000―2 000 倍液于花蕾期和始花期各喷 1 次,以后隔 7 一 lOd 喷 1 次,最后喷药为采果前 10d;果品用药液浸 1 ―2min 捞起晾干,可延长保存期。用于防治蘑菇褐腐病、白腐病,每平 方米菇床用 0.8―1.2g50%可湿性粉与培养基质混合。 粉锈宁(三唑酮、百里通;triadimefon,Bayleton) 化学名称: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l―(1,2,4―三氮唑― 1―基)―丁酮― [2] 生物活性:是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的内吸杀菌剂。被植物各 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内吸到植物体内 5d 后有 56%转变为 羟锈宁(羟锈宁与粉锈宁结构相似,只是酮基处改为羟基)。对锈病菌、 白粉病菌具有预防、铲除和熏蒸作用。 剂型:25%可湿性粉剂和 20%乳油。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叶丛喷雾可防治禾谷类作物叶部多种病害,如白 粉病、锈病、黑穗病,用量为有效成分 120―130g/hm2;拌种用量为有 效成分 0.3―0.4g/kg。 烯唑醇(消斑灵、速保利;diniconazole,SumieightS 一 3308L) 化学名称:p― [(2,4―二氯苯基)―甲叉]―。― (1,1―二甲基乙基) ―1H―l, 2,4―三唑乙醇 生物活性:是三唑类广谱内吸杀菌剂,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有较 高防治效果,有保护、铲除和治疗作用。 剂型:12.5%可湿性粉剂和 5%拌种剂。 使用方法:叶丛喷雾:麦类叶丛病害用有效成分 22.5―60g/hm2,花 生叶斑病用有效成分 30―90g/hm2;防苹果白粉、锈病,梨黑星病,醋 栗白粉病用 20―40mg/L。拌种: 小麦用有效成分 0.2―0.4g/kg, 防治散(腥、坚)黑穗病、白粉病、条锈病;玉米用有效成分 0.3―0,8 g/kg,防治丝黑穗病。 丙环唑 (脱力特;propiconazloe,Tilt,Desaol,Banner,Orbit, A lamo) 化学名称:1―[2―(2,4―二氯苯基)―4―丙基―l,3―二氧戊环―2 ―甲基 1―1―氢―1,2,4―三唑 生物活性:是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丙环唑可通 过种子、土壤、叶面处理而被植物吸收,通过植物木质部向上传导,但 不能向基部传导,在传导中丙环唑不会改变。丙环唑对大多数作物都会 引起延缓种子萌发的药害症状,因此,限制作种子处理用。 剂型:25%乳油。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丙环唑能控制一系列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等 植物病原真菌,包括壳针孢、长尾孢、锈菌、白粉菌、德氏霉、丝核菌 以及种子传带的腥黑粉病菌,但对霜霉目真菌无活性。适用于多种由子 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可与多种杀虫剂、杀菌剂、杀 螨剂混合使用。 十三吗啉(克啉菌;tridemorph,Calexin) 化学名称:2,6―二甲基―4―十三烷基吗啉 剂型:75%乳油。 生物活性:是麦类和热带作物白粉病、锈病,蕉叶斑病、茶疱疫病的保 护剂、铲除剂和治疗剂。能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在体内运转。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用有效成分 0.5―0.6kg/bm2 可控制麦类白粉 病达 4―5 周;用 0.07%十三吗啉加 0.05%多菌灵喷雾,可有效控制 花生叶斑病和锈病。 (五)苯基酰胺类 苯基酰胺类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 一类新的内吸杀菌剂,具有双向传导作用,但以向顶性输导为主;这类 化合物水溶性可达 7 400mg/L, 故渗入土中快, 易被嗜水性的卵菌摄取, 对鞭毛菌引致的病害有特效;可作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和叶丛喷雾用; 药效高、持效期长。 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代表品种: 瑞毒霉(甲霜灵,metalaxyl,Ridomil) 化学名称:D,L―N― (2,6―二甲基苯基) ―N― (2―甲氧基乙酰)丙 氨酸甲酯 生物活性:为内吸性杀菌剂,是目前为止苯基酰胺类中最理想的品种, 对霜霉目真菌引致的病害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阻止菌丝生长和孢子形 成;可被植物绿色部分快速吸收,施药后 30min 可内吸传导至各部位, 持效期长,在推荐用量下可维持药效 14d 左右。 瑞毒霉单剂极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生产上使用的都是复配剂。 剂型:58%甲霜灵锰锌(进口产品为瑞毒霉锰锌 RidomilMZ 58%WP)可湿 性粉剂,35%种子处理剂(进口产品为 35%Aport―阿普隆)。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叶丛喷雾,用有效成分 125―250g/bm2,对马铃 薯晚疫病的控制可从播种到开花期,此用量也可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 种子处理,用有效成分 3―5g/kg 拌种,对霜霉菌、疫霉菌引起的猝倒 病及烂种的保护达 4 周;土壤处理用有效成分 2―5g/m2 防效能维持 20 ―25 周。近年,metalaxyl 拆分产物 CGA329351 或 metalaxyl―M, 以 R idomil Gold 的商品名投入市场,此药为第一个单异构体杀菌剂,与外 消旋的 Ridomil 作用相同, 但用药量仅为它的 50%。 恶霜灵(杀毒矾,oxadixyl,Sandofan) 化学名称:2―甲氧基―N―(2―氧化―1,3―恶唑烷―3―基)乙酰氨基 ―2,6―二甲苯 生物活性:杀毒矾杀菌谱与瑞毒霉相似,即活性谱局限于卵菌纲的霜霉 目真菌。杀毒矾在植株体内的移动性稍次于瑞毒霉。杀毒矾和其他苯基 酰胺类杀菌剂有交互抗药性。 剂型:市面上供应的制剂均为复配剂:64%杀毒矾 M8(Sandofan M8)可 湿性粉(含 8%oxadixyl 和 56%Mancozeb);60%杀毒矾锌(Sandofan Z) 可湿性粉(含 10%oxadixyl 和 50%Zineb);80%赛德福(SandofanF)可 湿性粉(含 20%oxadixyl 和 60%Folpet)。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64%杀毒矾 M8 作种子处理,每千克种子用制剂 4 g,可防苗期猝倒病;以 400―500 倍液喷雾,可防治烟草黑胫病,番茄 早疫、晚疫、褐色腐败病,黄瓜霜霉病,茄子绵疫病,马铃薯晚疫、早 疫病,白菜霜霉病、白锈病,葡萄霜霉和黑腐病。 (六)氨基甲酸酯类、 异恶唑类和取代脲类内吸杀菌剂 这三类杀菌剂均是 70 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除个别品种(乙霉威)外,都是防治卵菌纲 引致的病害的新药剂。 1.氨基甲酸酯类 胺乙威(prothiocarb,Previcur S70) 化学名称:S―乙基―N― (3―二甲氨基丙基)―硫代氨基甲酸酯盐酸盐 生物活性:是用于土壤的内吸杀菌剂,防治鞭毛菌特效。对作物安全。 土壤处理后不需要候种期。 剂型:70%水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用 0.025%―0,1%有效成分的溶液施于幼苗根 部,在温室用同样浓度喷施根部,也可防止幼苗和较老的植株叶片感染。 胺丙威(丙酰胺、霜霉威、普力克、propomcrarb、Previcur N) 化学名称:N― (3―二甲氨基丙基)―丙基氨基甲酸酯盐酸盐 生物活性:为内吸性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防治腐霉菌、疫霉菌引起的 土壤传播的病害,以及由霜霉菌引起的叶部病害,适用于土壤处理和叶 面喷雾,对蔬菜的猝倒病、疫病、霜霉病效果好。 剂型:72.2%水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土壤处理用有效成分 3.6―5.4g/m2 或每立方 米苗床土喷淋 400―600 倍药液 3L。叶部病害用 600―1 000 倍液,每 7 ―10d 喷 1 次,共喷 3 次。 乙霉威(万霉灵,diethofencarb,Powmyl) 1988 年 Kato 也证实了抗苯并咪唑的 penicilliumexpansum 和 Botrytis cinerea 的分离菌株对 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的 MDPC 和 Diethofencarb (乙霉威)高度敏感。因此乙霉威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成为第一个能在生 产实际中应用的负交互抗药性的杀菌剂。 化学名称:3,4―二乙氧基苯基氨基甲酸异丙酯 生物活性: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对灰霉菌、尾孢菌、炭疽菌、黑星菌、 青霉菌引致的果蔬及其他作物病害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并有持效期长 的特点。 剂型:国产乙霉威称为万霉灵,制剂有 65%甲霉灵可湿性粉(万霉灵加 甲基托布津)和 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万霉灵加多菌灵)。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65%甲霉灵 800―1 250 倍液防治蔬菜灰霉病、叶 霉病、 黑星病特别是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特效, 从发病初期始,每间隔 10d 喷药 1 次,共喷 3 次。50%多霉灵可用 600 ―800 倍液,于发病初开始,连续喷药 3 次,每次间隔 10d。 乙霉威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有负交互抗性,特别对抗苯并咪唑类药剂的 灰霉菌有效。乙霉威能与抗性病菌的细胞纺锤丝的变异氨基酸结合,因 而对抗性病菌具有较高的活性。 2.异恶唑类 恶霉灵(土菌消,hymexazol,Tachiganen,Sankgo,F319,SF6505) 化学名称:3―羟基―5―甲基异恶唑 生物活性:是一种内吸杀菌剂,又是一种土壤消毒剂,与土壤中的铁、 铝离子结合,抑制病菌孢子萌发。恶霉灵能被植物的根吸收并在根系内 移动,在植物体内代谢产生两个无毒产物:O―糖苷和 N―糖苷,这两个 代谢产物对植物生长有激素的作用,因而恶霉灵又是植物生长促进剂。 剂型:为 30%水剂和 70%可湿性粉剂。 使用方法:用 300―600mg/L 的药液 3L 处理 1m2 苗床或育种箱土壤,可 有效地控制土中 Fusarium, Aphanomyces, Pythium, Phytophthora 等病菌的为害;以有效成分为 0.5%一 1%的液剂作甜菜种子处理防治 甜菜立枯病。 3.取代脲类(又称氰基茎乙酰胺肟类) 霜脲氰又称氰基乙酰胺肟(克绝,cymoxanil,Curzate,Dupout,DPX32 17) 化学名称:N― (2―氰基―2―甲氧亚氨乙酰氨基)甲酰乙胺 生物活性:为广谱杀菌剂,具有局部内吸作用,有抑制病菌产孢和孢子 侵染的能力。 剂型: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又名克绝锰锌,是由 8%霜脲氰和 6 4%代森锰的复配剂),国外又称霜脲氰锰锌为克露,商品名为 72%Curz ate―M8 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主要防治霜霉目真菌如疫霉菌、霜霉菌、单轴霉 菌引致的病害,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可提高持效性。防治蔬菜霜霉病、 番茄或马铃薯晚疫病,可用制剂 600―750 倍液喷雾。 (七)无杀菌毒性的药剂 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长期以来都是使用具有杀 菌毒性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实践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由于病 菌的变异,药剂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地缩短;二是这类药剂对人类和环境 的危害。这就促使人们去研究新的药剂类型,这些药剂始见于 20 世纪 7 0 年代的噻瘟唑(Probenazole)和 80 年代的三环唑(Tricyclazole),现 已成为一类独特的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药剂――无杀菌毒性的植物保护 药剂(Nonfungitoxic Protectants)。 1.无杀菌毒性药剂的作用和特点 无杀菌毒性的植物保护药剂的定义是:药剂喷到植物上,在能起到防病 效果的浓度下,对病菌本身却没有毒性或几乎没有毒性。这类药剂的作 用:可以直接作用于病菌,影响病菌的致病能力,使其不能侵入植物或 不能在植物组织内定殖,不能发展形成病害;或通过干扰病菌致病的关 键因素(如真菌毒素和酶的活性或者产物)达到削弱病菌的致病能力;也 可以影响病菌和植物间的反应,使植物提高抗病能力。近年出现的植物 保护活化剂,就是可激活植物后天系统抗病性,使植物产生自我保护作 用,从而防止病害的发生。 无杀菌毒性药剂优越于传统有杀菌毒性药剂的特点在于: (1)具有更高选择性和无杀伤生物的作用, 是一类比普通内吸杀菌剂更为 专一作用的药剂,因而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危害极小。 (2)若属于诱导寄主植物抗病性作用的化合物,其使用浓度很低,诱导而 获得的抗病性比具有杀菌毒性药剂的作用更持久;而且通过诱导而获得 的抗病作物比一般通过育种而获得的抗病品种更能保持原有的优良品 质。 (3)这类药剂由于对病菌没有毒性或不能使病菌产生深刻的生化变化而 受到毒害,因而不易引致病菌出现抗药性。 2.无杀菌毒性药剂的种类按作用分,主要有影响病菌的致病力和激活植 物的抗病力两大类: (1)直接作用于病菌而削弱病菌致病力 这类药剂主要是影响病菌的致病 能力,代表性药剂有: ①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Melanin biosynthesis inhibitors) 又称为 抗穿透化合物(Antipenetrants)。病原真菌必须穿透植物表层,随后才 侵入下层组织。真菌穿透植物表皮需要特殊酶的活性或机械力,或者两 者共同的作用。利用一些化合物影响真菌穿透植物表皮的过程,也已成 为病害化学防治的一个很有意义的目标。至今最成功的是真菌黑色素生 物合成抑制剂,其作用是干扰附着胞胞壁的黑色素形成。无黑色素的附 着胞,不能形成侵染钉,因而不能侵入植株。早期用于防治稻瘟病的稻 瘟醇(Blastin, 年代出现, 50 后因有药害问题停用)和稻瘟酞(Fthalide, 70 年代),现已证实两者的防病机理都是影响病菌的穿透效能。此外 Ch trobenthiazone 和 PP389 也是起削弱穿透作用的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 剂。近年,这类药剂中出现一个新品种(通用名 capropamil,商品名 Wi n),它与原有的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四氯苯酞、三环唑、丰谷隆等) 的主要靶标部位不同,对 l,3,8―三羟萘的减少无影响。当前黑色素 合成抑制剂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品种是三环唑。 三环唑(克瘟唑、比艳、Tricyclazole、Beam) 化学名称:l,2,4―三唑并[b]4―甲基苯并噻唑 生物活性:三环唑是第一个被认识的黑色素合成抑制剂,用于防治水稻 稻瘟病。三环唑有内吸性并能迅速在稻株内转移,在植株体内和土壤中 分解缓慢,持效期长达 7 一 10 周。三环唑对稻瘟菌没有毒性,离体并不 能抑制稻瘟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和菌丝生长,但却能完全阻碍附着胞 的黑色素的生成。 剂型:20%和 75%可湿性粉。 使用方法:稻种用有效成分 l 000g/t 拌种,播后可使秧苗 5 周内不受稻 瘟菌侵染;用制剂 3―5g/mL 悬浮液浸秧根 10―20min 后移植,秧苗 10 周内可免受病菌侵染;用有效成分 250g/hm2 的药量在孕穗时喷雾,可 防穗瘟。应特别注意的是,用三环唑防治稻瘟病时施药要非常及时,试 验证明,在接种 5h 内或病菌侵入前 5h 施药才有效果,迟了则无效,因 为接种 5h 后附着胞的黑色素已经形成,侵入丝已侵入寄主体内,同时有 了黑色素的菌体细胞会阻止药剂的透入。 ②角质酶抑制剂(Cutinaseinhibitors) 角质层是植物表皮细胞壁最外 层组织,也是病菌进人植物表皮下组织必须穿过的屏障。因此对角质酶 在病菌致病活性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通过抑制这种酶的产生或抑制其活 性来防治植物病害的可能性已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有证据表明,病 原物的侵染可以由作用于角质酶而对离体病菌无毒性的化合物所制止。 例如,专化的角质酶抗血清或有效的角质酶抑制剂二异丙基氟代磷酸酯 和对氧磷(Paraoxon),在无杀菌毒性的浓度(I50 低于 lumol)下,就能保 护无损伤的豌豆表面不受 Fusarium solani 的侵染,也可使无损伤的木 瓜果实不受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的侵染。 有机磷杀菌剂稻 瘟净(Kitazim)和克瘟散(Edifenphos)在对离体的 F. solani 的生长很少 或没有毒性的浓度下,也可保护豌豆组织免受 F.solani 侵染,其活性 比异丙氟和对氧磷显然低些。 ③有效霉素(ValidamycinA) 有效霉素是由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 s 产生的一种氨基酸糖苷抗生物质,可用于防治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稻纹 枯病,能引起病菌菌丝形态变化,降低菌丝的生长速度,增加菌丝的分 枝。有效霉素会降低菌丝体所含内源肌醇的含量,减少了 80%―90%。 1975 年 Wakae 和 Matsuura 也证明,用有效霉素处理水稻,会降低 Rhiz octonia solani 的致病性。肌醇可部分恢复其致病力,因此认为,有效 霉素是干扰了肌醇的生物合成。1985 年 Trinci 的研究指出,有效霉素 防治病害是通过阻碍病菌对寄主的穿透或减少病菌扩展速度,而使寄主 有充裕的时间来调动体内防卫系统达到抗病目的。 ④抑制或钝化病菌产生的毒素的药剂 近 20 年,植物病原菌毒素的研究 受到了重视。 植物病原菌毒素,特别是特异性毒素,在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 作用。采用化学的方法中和毒素,消除其有害作用或抑制毒素产生,则 必然会干扰病原菌的致病过程,达到防病目的。但当前这方面的研究, 仍处在实验阶段。下面是几个有苗头的例子: a. 阿魏酸(Ferulicacid)对稻瘟菌产生的稻瘟菌素(Piricalarin)具有解 毒作用。 b.微量元素铁、镍、铜、锰等金属离子可解除镰刀菌酸对植物的毒害。 c.1994 年李树正等证明,KMn04、FeCl3、FeSO4、MnS04 等对交链孢酸 有解毒作用。 d. 抑制毒素产生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喷施 ZnS04 或 ZnCl2 可减少烟草黑 胫病的发生。 e.利用毒素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某种毒素的致病作用。1990 年樊慕贞 等指出, 青梗白菜的黑斑病菌株产生的 AG 毒素和白梗白菜黑斑菌株产生 的 AW 毒素与 AK 毒素(桃黑斑菌)之间有相互作用,发现 AK 对 AG、AW 有 抑制作用,可降低对种子根的抑制百分率,使症状减轻。 (2)作用于调节(或激活)寄主植物抗病性的类型 此类型化合物的使用是 人们对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的一种新观念;避开了直接作用于病原微 生物,而是作用于寄主保卫系统,即采用化学方法来调节植物和病菌之 间的相互反应,激发植物抗病的主导作用而使病害得到控制。 植物保护活化剂 CGA245704 CGA245704 是第一个植物获得性系统抗病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 ance 简写为 SAR)激活剂,1996 年德国以 Bion50WG 商品名注册,瑞士以 UnixBion63WG 商品名注册的化学药剂。 化学名称:8―(S―甲基―硫代甲酸酯)―1,3,4―苯并噻二唑 生物活性:CGA245704 是模拟抗性品系中一种天然信息素,可引发植物 自我保护机理而间接发挥防病作用,对靶标病菌无直接毒杀作用。在植 物 SAR 进程中,生物和化学诱导剂具有相同的信号传递途径,因而对缺 乏 SAR 信息传递途径的植物无效。此药引起植物体内的生化反应与生物 诱导因子相同。在用药一段时间后,植物的防卫反应才能增强,因此应 在发病初期施用。药剂能被植物迅速吸收和输导,诱导的植物防卫反应 对病原菌生活史中多个环节都有影响。 剂型:50%和 63%水分散性颗粒剂。 使用方法:小麦:2 叶期(其他禾谷类亦同)施用有效成分 30g/hm2,持 效期 6―9 周,抗御白粉病菌直至穗期,并可兼治叶枯和锈病。 水稻: 插秧前于育种箱内加入有效成分 0.01g/m2,可防止稻瘟病发生, 时间长达 10―12 周。 烟草:每隔 14d 撒施 1 次(有效成分 12g/hm2),可有效预防霜霉病。 蔬菜:每隔 10―20d 施用 1 次(有效成分 10―50g/hm2),可预防霜霉、 黄斑及细菌病害。 噻瘟唑(噻菌烯,Prebenazde,Pryzemate) 化学名称:1,l―二氧―3―丙烯[1]―氧基苯并[b]噻唑 噻瘟唑具内吸性,用于防治稻瘟病,对水稻白叶枯病也有一定效果。药 剂在稻株体内持效期长。药剂处理后能诱导稻株产生几种抗菌物质,其 中主要的是,犀―羟基―顺 9,反―11:顺―15―十八碳三烯亚麻酸和 顺―9,反―12,顺―5―十八碳三烯亚麻酸。这些物质对病菌都有抑制 作用;同时稻株经药剂处理后,一些酶如苯丙氨酸裂解酶和儿茶酚―O ―二甲基转移酶的活性也提高了,使侵染点周围组织纤维屏障增强,病 菌难于扩展。 (八)其他内吸性杀菌剂 这些内吸性杀菌剂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和杀菌剂 发展史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未能纳人上述类别的内吸杀菌剂中, 因而另立此项,予以介绍。 叶青双(叶枯唑、叶枯宁、噻枯唑、川化―018) 化学名称:N,N’―甲撑―双(2―氨基―5―巯基―l,3,4―噻二唑) 生物活性:叶青双是我国特有的内吸杀菌剂,与 70 年代日本产品“敌枯 双”相似(两药结构上的区别仅仅在噻唑环的 5 位上,叶青双是一 SH, 而敌枯双是一 NH2)。 剂型:20%和 25%可湿性粉剂。 使用方法: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 秧田 4―5 叶期施药 1 次, 本田在病害初发期及齐穗期各施药 1 次,共施 2 次,用药量为有效成分 0.375―0.570kg/hm2 对水 600―750L 喷雾。 稻瘟灵(富士 1 号, Isoprothiolane,Fuii―one) 化学名称:1,3―二硫戊环―叉―丙二酸二异丙酯 生物活性:为内吸性杀菌剂,对稻瘟病有特效。稻株吸收药剂后,累积 于叶组织,特别集中于穗轴与枝梗上,抑制病菌生长和侵入,起到预防 和治疗作用。稻瘟灵防治稻瘟病的速效性不及有机磷杀菌剂,但药效期 长,一般 20―45d,甚至长达 65d。 剂型:40%乳油和 40%可湿性粉剂。 使用方法:防治叶瘟在病害初发时用有效成分 360―450g/hm2 喷雾,到 抽穗期和齐穗期再各喷 1 次,用以防治穗颈瘟。稻瘟灵对稻飞虱也有明 显防效,尤其是若虫,若虫受药后蜕皮不全或不能脱皮而死亡,但对卵 无作用。日本 T.Hirook 等指出:水培番茄,在培养液中,每毫升加 lO txg 富士 1 号,可减轻由 Phytophthora capsici 引起的根腐。另一试验 发现,富士 1 号可增强植物根的生理活性,抵抗由于盐分和水分供应失 调引致的植株萎蔫。 烯酰吗啉(安克,Dimethomorph,CMEl51) 化学名称:(E,Z)―4―3―(4―氯苯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丙 烯酰吗啉 生物活性:属肉桂酸类内吸杀菌剂。烯酰吗啉对霜霉属、疫霉属特别有 效,对腐霉属效果稍差。 剂型:50%可湿性粉剂,100―180g/L 乳油。 使用方法:烯酰吗啉可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与代森锰锌混用(又名安克 锰锌),喷雾防治葡萄霜霉病,用量是:CMEl51 200g+代森锰锌有效成分 1 200g/hm2,防效达 96%;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用量:CMEl51 180g+代 森锰锌有效成分 l 200g/hm2,防效达 93%。烯酰吗啉与植物激活剂 Bi on 混合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与一般化学合成农药相比,农用抗生素具有以下特点:①结构复杂;②活性高、用量小、选 择性好;③易被生物或自然因素所分解,不在环境中积累或残留;④生产原料为淀粉、糖类 等农产品,属于再生性能源;⑤采用发酵工程生产,同一套设备只要改变菌种即可生产不同 的抗生素,生产菌大多是土壤中的放线菌,也有真菌和细菌。 沿革 农用抗生素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医用抗生素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的。最初,将某 些医用抗生素如链霉素、土霉素、灰黄霉素等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 时也筛选出一些农业专用的抗生素如放线酮、抗霉素和一些多烯类抗生素。50 年代以来, 广泛使用化学农药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这促进了寻找比较安全的生物源农药的研究, 因此 农用抗生素得到较快的发展,日本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1961 年,日本开发了杀稻瘟素 -S 用于防治稻瘟病,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生产的农用抗生素,它成功地取代了公害严重 的有机汞制剂。60~70 年代,日本又开发了春日霉素、多氧霉素、有效霉素等高效品种。 70 年代以来,一些具有防治昆虫、螨、动物寄生原虫和蠕虫、除草和调节动植物生长功能 的农用抗生素,不断研究开发出来,扩大了农用抗生素的应用领域。原来,欧美国家的一些 科学家担心抗生素在农业上应用, 可能引起人类病原菌对医用抗生素产可生抗药性, 因而持 慎重态度。 自从日本率先开发许多化学类型与医用抗生素不同的农业专用抗生素以后, 这种 担心已逐渐消除,美国、西欧、苏联都已重视和加强了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开发。70 年代后 期,日本农用抗生素的年总产量已达到 400t 以上(按有效成分计) 。 中国从 50 年代起研究开发农用抗生素,在 20 多年里陆续投产了赤霉素、灭瘟素、春雷霉 素、 多抗霉素和井冈霉素等品种。 其中产量最大的是井冈霉素, 80 年代年产量已接近 1kt 到 (有效成分) 、占全国农用抗生素产量的 95%以上,成为防治水稻纹枯病首选的安全有效的 药 剂 。( 见 彩 图 [ 产 量 最 大 的 农 用 抗 生 素 ── 井 冈 霉 素 的 杀 菌 效 果 对照])农用抗生素是现代生物技术和结合发展的产品。 由于自然界微生物种类繁多, 从中寻找有 特殊生理活性的物质还有很大潜力。 随着生物工程新技术, 特别是遗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发 展,现有的生产将获得更高的生产能力,以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还可能选育出产生新农用 抗生素的新种微生物,以解决农业上难治病虫害的防治问题。 生产 农用抗生素的工业生产,通常采用液体深层通气培养的发酵工程,世界上生产农用 抗生素用的发酵罐容积最大的已达 300m 各种农用抗生素生产过程的发酵工序大体相同, 而分离和纯化工序则因品种而异,有的有效成分存在于发酵液中,有的则存在于菌丝体中,要 采用不同的分离纯化流程来制取。例如:井冈霉素存在于发酵液中,后浓缩、纯化,再加入 助剂调制即成为制剂产品。
近20年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cyc-09―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烯磷脂酰胆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