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烂一个旧世界,建立什么样的新世界教育集团怎么样

砸烂一个旧世界很容易,一群红卫兵或者是塔利班就足够了,建设一个新世界则很难,需要无数技术工人和管理干部的努力,就那还不一定能干成。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打倒美帝国主义!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9:36:29&)
1202字(540/9)
( 01:56:44)
( 22:25:16)
( 21:59:37)
( 21:21:59)
( 06:03:35)
( 21:01:12)
( 19:47:41)
( 20:18:47)
( 20:52:06)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  在我表明我的观念点前,我声明下我的立场。我是一名共产主义者,但谈不上是战士。但,我对苏共、中共乃到至以下各类标榜的共产党也没什么好感。我也追求民主自由,欧洲和美国在这方面是比我们先进,也包括日本。  毛泽东曾说过要砸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关于“砸”,他做到了;关于“建”,他也做到了。不光是他做到了,在他之前的上下五千年中,有很多人也做到了。毛与前人不同的是他先是引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后是“马先生”、“列先生”、“斯先生”。  他害怕劳苦大众并没在他所建立的新世界当家做主,仍然在受苦,在“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的思维下,鼓励民众起来造反,造当权派的反。造反的方式可以也是必须的用暴力——武斗。  这个由他老人家建起来的新世界,又轮回到被“砸”的阶段。再回头看看之前中国的几千年历史,摸出了一条规律:中国人及其领袖是善于“砸”,善于搞破坏的。而所建立的,将来迟早也会是被砸的。  1978年,毛砸了建,建了砸然再建的世界,被邓砸了又建。到现在已三十有余。但这个世界是否就安保太平,不会被砸了?  1789年法国大革命,经过七十余年后才有了真正民主意义上的第四共和国,二战后才有第五共和国。辛亥年距今101年了,我们速度慢点,但非要等到和法国一样被砸五次吗?  我信仰共产主义,但按目前状况,过一万年,俄国、中国、朝鲜、古巴等仍然在不断地砸来砸去,可能已被砸得灭迹。但可能过不了一百年,欧美或许他们曾最厌恶的红魔会在其土地上结果。但他们不是砸出来的,是自愿的生根开花。  民主、自由与共产主义并不冲突, 共产主义需要民主来浇灌。但没有民主和自由,共产主义只会成为斯大林的帮凶。当我们选择民主自由时,我们难道还要砸一次???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文先生死不瞑目!  
  楼主是一早上打整一百二十个鸭子光捏觜壳子。  
  民主自由 对于中国人来说 那只是个美好的向往 从几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来看 中国人最擅长内斗 少有一点风吹草动 就有烧杀抢砸 劣等民族的素质 怎样实行民主自由 这样的劣等民族就最适应独裁统治
  @觉木沟
07:26:32  楼主是一早上打整一百二十个鸭子光捏觜壳子。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我不是恩来,更不可能是熙来。中人早上起来,背点书,写写字。
  这才是真的好文,马克思念刘明先,待有时间再细与先生探讨。  
  能看透的人多,但无耻的人也多,好像也只有哪一个办法
  砸吧。  
  统治阶级弄权戏法时,被统治阶级早晚会缺德砸权;统治阶级用慎权尚法时,被统治阶级就会守法而敬权。社会人砸权或敬权的选择倾向取决于从政者的政治道德水平。
  回复第6楼(作者:@ycsjqtc20 于
07:33)   民主自由 对于中国人来说 那只是个美好的向往 从几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来看 中国人最擅长内斗 少有一…… ==========  
  现在的问题是旧的已经越来越顽固了,无论怎么砸都是以卵击石。。。  
  建个更烂的。。
  最终这个社会被贪赃枉法为非作歹欺压百姓之人砸烂
  有阶级,就会有阶级斗争,而且是残酷的!因为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法国大革命是这样,新中国的成立过程也是这样。  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没有阶级斗争了吗?看看今天的中国,你就知道了!这一点毛泽东看的最清楚,所以他说:  为什么有些人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矛盾问题看不清楚了?旧的资产阶级不是还存在吗?大量的小资产阶级不是大家都看见了吗?大量未改造好的知识分子不是都在吗?小生产的影响, 贪污腐化、投机倒把不是到处都有吗?。。。。问题是自己属于小资产阶级,思想容易右。自己代表资产阶级,却说阶级矛盾看不清楚了。    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止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就是三民主义阶段.现在某些人根本没有三民主义的思想,更谈不上社会主义理想了),对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对文化大革命两种态度,一是不满意,二是要算帐,算文化大革命的帐。    民主革命后(就是解放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 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改革了吗?),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也就是某些人到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 ——毛泽东:分别引自 日 、 5月16日 《人民日报》(看完这段讲话,我们应该知道文革是针对谁的了吗? 什么是真的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里改革最大的阻力是谁?社会主义里的公仆会不会高薪养廉?)
  回复第4楼(作者:@ycsjqtc20 于
07:33)   民主自由 对于中国人来说 那只是个美好的向往 从几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来看 中国人最擅长内斗 少有一…… ==========  我也这么认为,大清子民跪习惯了,你一定要他站起来那么他会很不习惯,大清子民非常喜欢同一首歌,它们把本该用来思考的大脑用来存放ccav,如果主子一天不扇大清子民的两个耳光,一天不踩上他两脚他会觉得主子忽视了他的存在,他会很茫然。所以最好是给大清子民吃屎,这样可以激发他们更加勤劳,从原先打三份工提升到每天打六份工。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潘石屹最近又有了新的爱好,他上优酷当了一名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在《潘石屹老友记》中访问刘谦、王小帅等本来与地产扯不上关系的人物。这种跨界的接触让他找到了兴奋感,&我有这个天赋,&他对自己很自信,&每次对谈之前我才知道嘉宾的名字叫什么,然后就和嘉宾开始聊,这种自然的状态最好。&
在最新一期访谈中,潘石屹表现得有些&好为人师&,因为这一期的嘉宾是京东网的刘强东。对着比他年轻 11 岁的商业&后辈&,潘石屹颇有大哥式的循循善诱。他关心着刘强东和国美苏宁的价格战前后横飞的口水,其实也在借机梳理自己在互联网时代的地产思路。
&旧世界&和&新世界&
&刘强东需要的,是砸烂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旧世界在哪?线下的世界;新世界在哪?网上的世界。&这是潘石屹对刘强东的背书,也是他对 SOHO 中国商业模式重新思索的出发点。大家电目前 99%的销售在线下进行,在痴迷互联网的潘石屹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潘石屹对刘强东充满了同情心,因为他当年也曾经试图从市场缝隙里打出自己的天地。
&如果换做我是刘强东,可能价格战打得比现在更狠,更出格。&潘石屹举了一个例子,他刚在北京做房地产的时候,当时房地产企业有八大家八小家,论资排辈,没有 SOHO 中国的份。
&1998年的上海住交会,给了我们一个展位,只有两平方米,连模型都没办法搭起来。我当时出了一本书叫《投诉潘石屹,批判现代城》,把别人包括任志强骂我的信都收录进去。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这些书都撕成一条一条的,把两平方米的展位贴满了。还把书里任志强的漫画撕下来贴在门口。任志强看到后,就和我坐在对面,记者们也都来了。
&任志强对我说,你又来表演了!我只回了一句,演出开始了。这个展位当时就火爆起来了。&
之后,创办 SOHO 中国的潘石屹和张欣跻身地产大佬的行列,但他们依旧采取出位的建筑风格和与众不同的商业地产散售战略,在过去的 17 年里,SOHO 中国告别了住宅开发,经历了香港上市,也尝试了多种出奇制胜的营销手段,包括那本广受好评而又戛然而止的&SOHO小报&。潘石屹和张欣夫妇也成为商界中的引领时尚者。但 SOHO 中国仍然是社会议论的热点,人们对他们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建筑风格褒贬不一,也对近年来房产紧缩政策下 SOHO 中国的盈利能力有所怀疑。
数字也说明了事实。由于2012 年上半年没有完工项目,SOHO 中国的营业额同比下降54%,净利润同比下降 65%。散售交的税金很多,用潘石屹的话是&10 块钱的毛利要交 6 块钱的税&。另外,出让土地的地方政府,也不希望 SOHO 中国继续采取散售的策略,认为不好管理。
&散售是一个落后的模式,我们是四面楚歌。&潘石屹对记者这样承认。
现在,随着商业地产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SOHO 中国也迫切需要打破一个&旧世界&,在&新世界&中寻找 SOHO 中国的新航向。
做&地产界的乔布斯&
8 月中旬,潘石屹在香港宣布 SOHO 中国的重大转型:告别散售,全面自持,在三年内使租金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潘石屹的底气是他在北京、上海的优质地段拥有 150 万平方米的商业物业,其中北京 38 万平方米,上海 112 万平方米。&五年后,现有 150 万平方米物业的租金年收入将超过 40 亿人民币。&潘石屹显得信心满满。他同时表示不需要担心这两年由售转租带来的资金压力,因为以前和近期散售出去的现金回笼足以涵盖这 150 万平方米房子的建设资金了。
潘石屹承认他接受了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的建议。陈启宗的观点是商业地产一定要长期持有,尽管前几年租金增长缓慢,但是要慢慢养,很快就会有大的涨幅。
然而,驱动潘石屹做出这个重大决定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对互联网时代下商业地产的思考。
&有一次我随领导去新浪考察,发现光监控微博的工作人员就有 1000 多人,大家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办公,办公室像蜂窝一样。我在想这样的工作环境是需要改变的。现在互联网公司扩张很快,员工呈倍数增长,刘强东也来我们这里找办公室。
事实上互联网企业员工不需要在市中心区域办公,只需要在地铁便利的近郊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在建的很多商业物业选择在这样的地方。&
而市中心的区域,在潘石屹看来就是应该留给体验店的。未来的商业模式,实体店必然大幅萎缩。消费者到体验店体验产品的特性之后,回家上网购买即可,就像苹果一样。&体验店一定要大,要给到消费者良好的体验。三星看到苹果在北京三里屯开了一个旗舰体验店,就找到我们想开一个比苹果更大的。可惜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面积。&
潘石屹设想 SOHO 中国在市中心的物业会向体验式消费倾斜,包括体验店、书店、餐饮、影视等。为此,他要搭建配套的物业管理团队、设计师团队甚至园林设计团队。SOHO 中国人员结构势必随之转型。SOHO 中国在商业楼宇里还创立了&样板间&,为客户提供办公室设计的灵感,这是他们的首创。
同时,SOHO中国还和霍尼韦尔等公司合作,推行办公楼里的空气净化和水质净化。他先让高管在家里实验装净水设备,然后给每个高管发了一支水质探测笔,让他们测试自己饮用水的质量。
潘石屹准备把这推广到 SOHO 中国的楼宇内,而办公楼里的空气经过净化可以使颗粒数值低于室外 50%,这在北京等污染严重的大都市尤为重要。
可以想见,数年之后的 SOHO 中国将变成一个不像地产商的地产商。它提供的服务将涵盖商业生活的各方面,并紧密结合互联网的发展。
这种强调轻型、前卫、环保且富于设计感的风格,以及想做&地产界的乔布斯&的野心,背后可以看出夫人张欣的影子。
潘石屹和张欣成长背景迥异,他们的结合在最初令很多人感到意外。一个来自甘肃天水贫困山区,毕业于中国石油管道学院,从国家机关起步,后辞职下海白手起家,是本土富豪;一个少年时移居香港,在英国接受高等教育,后赴高盛工作,是华尔街金领。多年下来,张欣以自己的国际视野和美学品味影响着潘石屹,也对 SOHO 中国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现在,潘石屹是坚定的&果粉&,只用苹果电脑办公,写文章的时候喜欢用耳机听音乐。他随张欣信奉了巴哈伊教,他们在伦敦海德公园旁拥有一套 300 平方米的房子,还在纽约购买了一栋大楼的 50%产权,经常在两地度假。现在还将目标对准了纽约曼哈顿麦迪逊大街标志性的索尼大楼。11 月,他还将和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一起到以色列考察高科技产业。
他对互联网的痴迷也达到了极致。张欣经常形容他现在在给新浪打工,因为每天花很多时间发微博。他会在微博每天发布PM2.5的数值,也经常和任志强插科打诨。尽管他经常被比自己年长 12 岁的任志强称为&小潘&,但他的微博粉丝数 1200 万,比任志强多 300 万,他说自己&才不会去和任志强比较这个&。
他也会向国外友人秀秀自己在微博上的威力。他对 Evernote 的老板 Phil Libin 说自己的一条微博能激发 Evernote 程序的下载量,对方不信。结果潘石屹做到了,他对着流量曲线图很得意。
自从 24 岁从石油部辞职下海创业,至今他的生命刚好分成完整的截然不同的两半。现在,即将&知天命&的潘石屹将如何面对 SOHO 中国转型的新挑战呢?
B=《外滩画报》&
B:业务转型会不会对公司带来震荡?
P:这几天我感受到的是,转型确实会给公司带来脱胎换骨的影响。首先是对股东的影响,一些退出去,一些进来,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们的股价震荡比较厉害,也有机构想做空我们。现在我觉得我们的股价已经慢慢稳定了。二是对员工的影响,势必会精简、压缩、让他们转型。销售人员肯定会瘦身,而且会转型到向基金销售商业地产。而物业管理、装修设计、工程管理人员必将增加。所以公司的员工总量会扩大。
这也是顺应时势的一种转型,原来的商业模式是一个西瓜 10 块钱,我切了 20 片,每片 1 块钱,这样我们就赚了 10 块钱。今天有基金市场了,我们的西瓜可以不切开卖了。
B:更大的趋势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P:对,基于互联网的满足人类需求的新兴公司发展会越来越快,这当然要反映到我们的业务上。未来两三年内,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智能手机的普及更给互联网插上翅膀。像五年前,刘强东要和国美苏宁打架,肯定没人理。现在还不知道谁赢谁输呢。如果刘强东赢,就是互联网的胜利。而从长期来看,刘强东是肯定会赢的。所以一定要把我们对未来的判断考虑进我们的业务发展里。
B:那么 SOHO 中国是不是转型为&商业生活服务提供商&了?
P:你给我们总结得挺好。在目前地产行业的状态下,消费者对一个公司和他所在的城市的判断,只是这个公司的产品。如果没有产品,就没有说服力。现在我们持有自己的物业,精耕细作,就能把这个产品做得更用心。
B:你今年虚岁五十,中国人的古话叫&五十而知天命&,不知你知道了自己的&天命&了么?
P:&知天命&就是懂得更大的道理,过去孔子说&五十知天命&,是过去在人接触范围有限的条件下,可能要到五十岁才明白大道理。而现在我觉得我们每天接触人和事情,对我们的刺激反馈的量都非常大,&五十知天命&这个时间会大大提前。
B:那你已经知道自己的&天命&具体是什么吗?
P:我 25 岁以前最感兴趣的是科学问题,科学技术、机械化、电气化等等,对超自然规律的事情不太感兴趣。25 岁对我来说是一个转变,我开始寻求精神宗教方面的东西。那时看了很多南怀瑾的书,那对我是入门。这个探索从那时开始就一直到了现在。
B:你的精神探索有没有受到夫人张欣的影响?
P:我和夫人结婚这么多年,我觉得我们之间的互补性还是非常强的。我对中国社会、人、历史的了解比她多,她对西方哲学、文艺复兴了解比较多。到今天来说我觉得我们差异已经很小了,我们也信了同一个宗教。我们的设计标准也因为张欣对公司的作用而达到了世界水准。
B:那么在公司风格上谁的影响更大?
P:原来我们的公司的风格,可能是比较中式的,独断的。而张欣代表的是西方的平等的风格,现在我们两个人越走越近,建立了一种磋商的文化,如果讨论不过来,就不讨论,先去做。做了碰到问题,就回来讨论。这是我们工作、生活和产品创作中特别重要的过程。
B:谈到生活,你在育儿方面有什么心得么?
P: 其实我和我太太在这方面的观点很不一样。她觉得孩子必须要有身份认同感,所以一定要学中文。而我觉得这是一个全球化社会,能学英文就学英文,能早送出去就送出去。正好我是土生土长的,从来没有留学过,我就希望我的孩子未来是世界公民,如果只是对中国头头是道,我觉得是没有用的。而我太太觉得,在未来,每个孩子的身份感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她还是坚持让他们学中文。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上海外滩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畔新世界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