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栋的身高是160cm下午同学在操场测量他的影长是96cm姗姗的身高是dsdoll 澪 145cmm影长多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学生“数学小日记”。
李望舒:那天,我在书上看到一个内容,叫“表面积的变化”。
书上写着,用两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比较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你有什么发现?
我试着拼了拼,又计算了,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比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少了2平方厘米。“这是为什么呢?”我小声地说。
于是我准备做一个实验,我先拿出一块长方体橡皮,仔细观察了一下。然后我拿出尺子,把橡皮切成两半,再观察一番,发现两半橡皮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橡皮多的就是两个横截面的面积。我再拿出一个橡皮,把它切成三小块,发现多出的表面积就是四个横截面的面积。
我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发现了一个规律:重叠1次,减少两个面。我还推论出一个公式:(正方体的个数-1)*2*一个小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拼成后减少的面积。不过这个公式必须符合一个条件,那就是拼的时候必须拼成一排、一层的长方体。
呵,原来表面积的变化就是这样啊!这次,我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我高兴极了。
605班 刘筝:今天,我看见爸爸正在用一个自制天平称东西,这个天平看起来十分有趣,我的手心便痒痒的,于是,爸爸走后,我马上玩弄起这个天坪来,恩……称什么好呢?我东张张,西望望,寻找可以称的东西。衣服?不行,会弄脏的;纸?不行,太轻了;枕头?不行,太大了;鞋子?恩……就选鞋子吧! 我挑选了一双鞋子,轻轻地放在自制天坪上,又拿了一个月饼盒,开始我的称鞋子“大计”了,我把空月饼盒的纸皮一块块剪下来,把其中一块纸皮折成一个小三角形,贴好放在台面上。另一块纸皮做成天平的左右盘,平衡地放在三角形的顶上。接着又在家里找来一些已经知道质量的物体做砝码。像新买回来的牙膏,唇膏等物品,有120克的,有40克的,有18克的,有3 克的都有呢! 激动人心的称鞋子“大计”终于开始了!首先,我将鞋子放在自制天平的左边,“物品砝码”放在托盘右边,直到两边平衡就好。然后把砝码质量加起来就是我鞋子的质量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鞋子称好了,刚好86克。不过,一不小心被妈妈看见了我的举动,对我夸奖起来。还开玩笑似地对我说:“古代有聪明的曹冲称象,现代就有聪明的刘筝称鞋呢!”话音刚落,我们便哈哈地笑起来。 605班 黄博文:今天,妈妈从街上给我买了一个红薯。
我见了红薯,迫不及待地想吃掉,可妈妈拦住我说:“等一下,你要运用你的知识将他它的体积算出来,才能给你吃!”于是,我无可奈何的做起了实验。
我从柜子里翻出一个塑料长方体盒,在里面灌入高6厘米的水,把红薯放了进去。这时,我再量,水已经涨到12厘米,上升了6厘米。这个塑料盒长13厘米,宽9厘米,上升的6厘米就算高,要算出这么多水(也就是红薯)的体积,就用13乘9乘6等于702立方厘米,这个红薯的体积就被我算出来了。 我把过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要再接再厉,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嗯!” 605班 陶铮铭:老师为了让我们体会一立方分米正方体有多大,便布置了一项作业:做一个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回到家中,我找来一张硬木板,一把尺子和一支铅笔。对着纸板寻思,该如何做正方体呢?
对了,先把正方体的平面图画好,再按平面图上的先叠起来,最后用胶粘上,不就大功告成了么?
说干就干,我拿出草稿纸,画出几幅图样,从中选出一副又好画又好裁的图样:
先用铅笔在纸板上小心翼翼的画好。当我真准备裁时,一个可恶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只有胶水,没有胶带。这该如何是好呢? 眨眼间,一个绝妙的办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在正方体的一个面上做一个折口,在上面沾上胶水,沾上对应的面,两个面就连起来了。
我心中大喜,连忙做起来。终于将:
减下来了。接下来,一切按着我的计划行事,不久就大功告成了.
605班鲁哲伟: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作《埃及的金子塔》。这篇文巧妙地运用了数字,写出了胡夫金字塔的高大和雄伟。 其中的一段话是这样的: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若是单单的说“这座金字塔很高,很大”那恐怕读者永远也不会知道“很高,很大”是多高多大,但如果用上一些精确的数字,再用上对比,文章便会立即变得生动起来。 数字的妙用真大啊。 六零五班
施灵雨:经过几周的学习,我们学完了分数乘法这个单元,并做了一次检测。 这个单元内容很丰富,老师讲课时也绘声绘色,稍有难度的地方老师会引导大家直到弄懂为止。 开始学的是分数乘整数,要把分子乘整数,而分母不变。可如果数值很大,算出来约分就不简单,于是就在算之前将分母和整数,也就是分子约。一开始我不明白整数为什么可以做分子。老师就说了,整数可以化为分母是1的假分数,这样就有分子了,分母和分子约分,不管位置,约成最简分数就好算了。 然后学的是最重要的分数乘分数,需要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同样是先约分后计算。在学这一课的开始,我们亲身体验了这是怎么一回事。用普通的一张纸,按老师的要求,先涂整张纸的1/2,再涂1/2的1/2,这么多是多少?这就需要用分数乘分数了,1/2的1/2,把1/2×1/2,然后又知道了怎样算,自然就很简单了。 为了帮助理解,老师让我们画线段图,写数量关系式。班上有人一时不能理解,就一遍一遍过关。最后,我们一看条件,就能写分数的数量关系式了! 我们还学习了倒数,知道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在有声有色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吸收了很多丰富的知识。接下来的分数除法更难了,可我仍有信心学好。 605班
李望舒:今天,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题目:1+2+3+4+……+193,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一看这个题目,我就知道肯定不让我通过计算来判断。我想: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1+2+3+4……+193
=(1+193)*193/2
=194/2*193
=97*193 因为7*3的末尾是奇数,所以1+2+3+4……+193的结果是奇数。
书上还介绍了一种方法,,不过要运用到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奇数个奇数和一定是奇数。方法是这样的:1到193里有96个偶数,97个奇数。96个偶数加起来还是偶数,97个奇数加起来一定是奇数,偶数加奇数等于奇数。
据了解,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奇数相加得偶数;
奇数个奇数相加得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偶数。
我把这些公式(性质)都验算了几遍,发现是正确的。这次,我学到了这么多奇偶数的性质,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题目可就方便多喽!
王琪:605班
体 积 的 知 识
这学期已经过了一半,这本数学书中我觉得最有趣的还是体积的知识。 那天刚上课, 老师就拿俩个一模一样的杯子进来了,然后又从包里掏出一个橘子,同学们见了,立刻知道了今天上体积的知识。 老师把杯子装满了水,举着杯子问同学们:“同学们,现在这俩个杯子里都装满了水,如果我把橘子放入其中一个杯子,会怎么样呢?” 同学们齐声说:“水会溢出来。”果然,老师刚把橘子放入其中一个杯子,那个杯子里的水就溢出来一小半,做完这个实验,老师就有问题问大家了:“这个橘子的体积怎么求?” 有一个同学举手说:“橘子的体积就是溢出来水的体积。”还有同学回答说是杯子里没有装水的体积。
这些回答都是正确的,老师说完了体积又说体积的单位,当老师介绍完体积的单位时,有些同学还是不知道一立方分米是多大,于是老师就给我们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做一个一立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盒。
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就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了解。 以后的数学课一定会更加有趣,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603班 周志远:
那天下午,我和同学们约到了一起,做了一个有趣的活动,名叫:“大树有多高?”
我和同学们拿了两把卷尺,一个竹竿,便径直走向一棵大树,开始了测量。
首先,我和同学们测量了竹竿的实际高度,是145cm,影长是237.7.接着,又测量了我与芮旭的身高。由于人体不是长方体,有弯曲,很难测量。“怎么办?”同学们不约而同的说。“有了,我们可以这样,这样······”。想了许久,终于有办法了。
我靠着墙壁,在我身体顶端画了一条直线,一经测量,实际高度144cm,影长232cm,比值在1.62与1.64之间;芮旭实际高度142cm,影长230cm,比值在1.61与1.63只见。于是,我们用身高、影长的比值,与竹竿的比值进行对比,算出了1.625这个数做为比值。我们测出树的影长为561.4cm,“561.4除1.625等于317.78······“芮旭边用计算器计算,边小声读了出来。终于,费了就留二虎之力,我们将这个无限小数约成了317.786cm。“终于测好了,哦耶。”同学们的欢呼声在空气中回响着。
这次活动真好,不仅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还让我了解了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603班
汪姗姗: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603 刘聪:学过了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单元,我很感兴趣,并且回家还做了一个小小实验。
我的试验是测试小石子的体积,因为石子石子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物体,多少年来,我都想不出办法测试,这不,学了面积这一单元,我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先用一个杯子倒满一杯水,然后放入一个小石子,水一下子就流出来了,我想到了老师说的话,溢出来的水便是石子的体积。 可是为什么溢出的水就是石子的体积呢?数学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603班 周志远: 那天下午,我和同学们约到了一起,做了一个有趣的活动,名叫:“大树有多高?” 我和同学们拿了两把卷尺,一个竹竿,便径直走向一棵大树,开始了测量。
首先,我和同学们测量了竹竿的实际高度,是145cm,影长是237.7.接着,又测量了我与芮旭的身高。由于人体不是长方体,有弯曲,很难测量。“怎么办?”同学们不约而同的说。“有了,我们可以这样,这样······”。想了许久,终于有办法了。 我靠着墙壁,在我身体顶端画了一条直线,一经测量,实际高度144cm,影长232cm,比值在1.62与1.64之间;芮旭实际高度142cm,影长230cm,比值在1.61与1.63只见。于是,我们用身高、影长的比值,与竹竿的比值进行对比,算出了1.625这个数做为比值。我们测出树的影长为561.4cm,“561.4除1.625等于317.78······“芮旭边用计算器计算,边小声读了出来。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将这个无限小数约成了317.786cm。“终于测好了,哦耶。”同学们的欢呼声在空气中回响着。
这次活动真好,不仅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还让我了解了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603班 徐扬:上了比之后,我们就能算出树的高度,这使我跃跃欲试,非常想试试。
这天,我们一个小组共十人,带着几把尺和根杆子,来到学校,准备开始测量。为了计算准确,我们挑了高矮相差较大的几个同学,让他们站成一排,再来测量数据。不一会就好了:杆子长145cm,影长237.7cm;芮旭身高142cm,影长230cm;向宇身高160cm,影长290cm。数据都有了,于是我们开始计算比值。但是,在计算比值时,我们发现了问题,就是除不尽。经过再三讨论,我们决定保留两位小数。可是,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一个新问题——比值不相同,这可怎么办?过了许久,我们有了办法——平均分。有了这个好办法,我们就求出比值是0.6。随后,我们又将大树的影长量了出来,是561.4cm,再一乘,就算出大树高317.786cm,这真使我们高兴!
“比”可真有趣,还能算出大树的高度,太神奇了! 603班 汪姗姗:又是周末,唉,作业做完了,漫漫长日,该怎么过啊?我嫌无聊,随手拿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捧起来看。“唉,又是看过的书。”我抱怨着。   “咔啦”,房门打开了,哦,原来是爸爸,正好,我想出气呢!“爸,我好闷啊!”“闷就看书啦!你爸我小时候哪有什么电脑、电视啊?”“可你又不给我出去玩……”“对了,我最近看到一道数学题,恐怕……我们廖家大小姐也算不出来。”显明,爸爸是在吊我的胃口。不过,一向好胜好强的我还是经不起这番考验,说:“出题吧!”   “我先讲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一个国王,非常爱玩。有一次下令在全国张贴招贤榜:如果谁能替国王找到奇妙的游戏,将给予重赏。”   我等得不耐烦了,说:“赶紧出题吧!”爸爸说:“你先别急啊!进入正题啦!一个术士揭了招贤榜。他发明了一种棋,使国王玩得舍不得放手。国王高兴地问术士:“你想要些什么赏赐呢?”术士赶紧说:“大王,我只请您在那个棋盘的第1格放1粒米,在第2格放两粒米,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米,然后在后面的每1个格子放下比前1个格子多1倍的米,64格放满了,也就是我要求的奖励。”国王一口答应了。问题来了,国王能不能把这些米奖给术士呢?   这还不容易吗?我偷偷地拿来一台计算机,爸爸却说:“谅你用计算机也算不了。”这我可有点心慌了,因为我爸爸可不开玩笑。   让我们算一算,第1格里有1粒米,第2格有2粒,第3格有4粒……从第1格到第64格,2必须相乘64次,再减去1,经过我一个小时的计算,结果是:。   为什么这个数字会这么惊人呢?原来是因为这个术士聪明地将2作为基本倍数,棋盘上的格数64作为这个倍数的被乘数,那么这个2就必须不断相乘64次,至于为什么要减去1,那是因为第一个格子只有1粒米。1粒米,2粒米的数量确实很少,可是,如果这个2,不断乘下去,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目。缺乏学识的国王又怎么会知道呢?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充满了数学问题,如果数学水平不高的人确实很容易吃亏。 603班 汪姗姗:又是周末,唉,作业做完了,漫漫长日,该怎么过啊?我嫌无聊,随手拿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捧起来看。“唉,又是看过的书。”我抱怨着。   “咔啦”,房门打开了,哦,原来是爸爸,正好,我想出气呢!“爸,我好闷啊!”“闷就看书啦!你爸我小时候哪有什么电脑、电视啊?”“可你又不给我出去玩……”“对了,我最近看到一道数学题,恐怕……我们汪家大小姐也算不出来。”显明,爸爸是在吊我的胃口。不过,一向好胜好强的我还是经不起这番考验,说:“出题吧!”   “我先讲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一个国王,非常爱玩。有一次下令在全国张贴招贤榜:如果谁能替国王找到奇妙的游戏,将给予重赏。”   我等得不耐烦了,说:“赶紧出题吧!”爸爸说:“你先别急啊!进入正题啦!一个术士揭了招贤榜。他发明了一种棋,使国王玩得舍不得放手。国王高兴地问术士:“你想要些什么赏赐呢?”术士赶紧说:“大王,我只请您在那个棋盘的第1格放1粒米,在第2格放两粒米,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米,然后在后面的每1个格子放下比前1个格子多1倍的米,64格放满了,也就是我要求的奖励。”国王一口答应了。问题来了,国王能不能把这些米奖给术士呢?   这还不容易吗?我偷偷地拿来一台计算机,爸爸却说:“谅你用计算机也算不了。”这我可有点心慌了,因为我爸爸可不开玩笑。   让我们算一算,第1格里有1粒米,第2格有2粒,第3格有4粒……从第1格到第64格,2必须相乘64次,再减去1,经过我一个小时的计算,结果是:。   为什么这个数字会这么惊人呢?原来是因为这个术士聪明地将2作为基本倍数,棋盘上的格数64作为这个倍数的被乘数,那么这个2就必须不断相乘64次,至于为什么要减去1,那是因为第一个格子只有1粒米。1粒米,2粒米的数量确实很少,可是,如果这个2,不断乘下去,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目。缺乏学识的国王又怎么会知道呢?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充满了数学问题,如果数学水平不高的人确实很容易吃亏。 603班 汪姗姗:
今天晚上,我正在做作业。突然,哥哥走过来,对我说:“汪姗姗,我出一道题考考你,题目是:一张厚度为0.01厘米的纸,对折30次后,大概有多少厚?”“还不到一分米吧!”我脱口而出。哥哥说:“错!你还是用计算器算算吧!”于是,我便按起计算器来。“啊!最后的得数竟是4米,比高楼大厦还高出好几百倍呢!”我看着眼前的“天文数字”吓了一跳。
哥哥说:“其实这种例子还有许多,比如:面团对折一次就拉出2根面,再对折一次就是4根面,对折三次就是8根……每拉一次,拉出根数就是上一次的两倍,如果这样对拉拉10次,就会有2×2×2×2×2×2×2×2×2×2=1024根了!”   看着哥哥那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想:这么小的数据,竟然能算出这么大的数字来,这真是不可思议啊!数学真是无奇不有,无所不在。我以后不但要学课本的数学,还要学好生活中的数学。不然又要被哥哥的难题给难住了。 603班 汪姗姗: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反其道而行之",其实在有些数学问题上,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在有一次的暑假作业上,里面出了这样一道颇有趣的数学题:有一池荷花,生长的速度是一天增一倍,要20天才能长满整个池塘,请问长满半个池塘的时候是第几天?   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来思考的话,我们应该从条件出发,一步步的推.最后推出结论.可是在这道题中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反其道而行之"这句话.于是,我就从后往前推:长满一池需20天,已知荷花的生长速度是一天增一倍,所以19天的时候就长了半池。本来是日增一倍,现在便成了日减一倍,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19天。   反其道而行之,以这样的思路去思考,一些问题就很容易得解。 603班 汪姗姗:
今天,我在数一本奥数书上看到这么一题,在一底面积为648平方厘米的立方体铸体中,以相对的两面为底去掉最大的一个圆柱体,求剩下的立体图形面积是多少?   看到这个题目,我犯糊涂了,想:只告诉一个底面积,这怎么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妈妈看了,嘲笑我说:“哼,还说高水平哩,连这道题都不会做。”   我知道妈妈用的是激将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胜心,让我把这题做完。为了让妈妈认为她的激将法成功了,我就硬着头皮做了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头绪来。但是我并没灰心,继续做了下去,我做了出来。   根据图(自己画的图)可以发现,切掉一个圆柱,又出来一个同原来圆柱同样大的洞,虽然这洞与圆柱体体积相同,但是它们的表面积并不相同,而是比原来圆柱少了两个底面的面积。   所以剩下的图形面积应该等于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减去圆柱的两个底面+圆柱的侧面。   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4753.96。
通过这次练习,我知道了,不能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去请教别人,应当自己思考,最终就能取得光辉!605班陈珂:有些同学的日记似乎不太真实...... 603班 周志远:谁的不真实 603江海洋: 生活中,常常要用数学,特别是购物时,用数学是最多的。今天我们学完了分数的乘法,我本以为分数乘分数是考试才考的,生活中不会用,可今天一上街,才知道它的用处有多大。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一家商店买衣服,忽然见到一件衣服原价900元,现在打了9折,心想打了9折就是除以9,900÷9=100(元),只要100元,而且做工精美太划算了,我便对妈妈嚷到:“妈妈,这件好,只要100元!”妈妈闻声赶来,见那件衣服原价900元,以为看错了,便问我:“哪一件?”“那件,打9折的,”我答到。“怎么是100元,明明是810元嘛!”我听了妈妈的话,一脸迷惑,问:“9折不是除以9吗?”“不,”妈妈说到,“要知道,打9折并不是除以9,而是乘以它的十分之九呀!”我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用新学的分数乘法算了算,900×9/,900和10约分是90,90×9=810,810/1=810。“真的是810元,原来打折是这样呀!看来数学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无论什么都和数学有关系!”我不禁叹到。 603江海洋:我的真实 徐嘉俊:不找、照 603王心怡:大树有多高
那一天,我和几位好朋友一起去测量大树有多高。
我们几个找一个太阳光较强的地方,再派几个人到周围找一棵树。
首先,量出我自己的身高:146厘米,再将竹竿的高度量出来:134 厘米,最后再量出我的影长:263厘米。将263除以146等于0.56…… 然后将大树的影长出来:790厘米。接着,我又量了那根竹竿影长:268厘米。134除以268等于0.5……790乘0.5等于395厘米。
我和所有的队员都很高兴,算出了大树的高度,还是小组第一,我们大家非常高兴。我们大家分别量了几棵树,发现了一个道理:“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事物,高度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但是,我又发现:“在测量事物的影长之后,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再测量影长,结果就不相同了。、
看,我又发现了一个道理!!!!!!!!! 吴怡宁:容积真奇妙 今天,我一回到家就去量各个物体的容积。爸爸回到家见我正在围着一个正方体转便问我:“在干吗呢?”我得意洋洋的说到:“今天我学了体积和容积这一说,正在做实验呢。”“好,那我考一考你。”爸爸笑着说,随后又拿来了几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牙膏、雅霜盒。爸爸指着这些盒子说:“算吧,体积、容积都要。”我信心满满的算了起来,长宽高,不一会,体积便算出来了。我对爸爸说:“好了,容积和体积差不多,就忽略不计。”爸爸没说什么,又拿出了一个很厚的木头盒子,示意我算,我依然信心满满,体积很快算好了,可是我想用尺子来量里面的长宽以算容积可遇到了麻烦,尺子太大,伸不进去,在上面又量不准。我只好去请教爸爸,爸爸说:“你看,把外面的长宽减去厚度不就行了。”果然,我一会就算出来了。爸爸又拿出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连算都没算,直接给了爸爸,爸爸把瓶子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另一个长方体的容积内,接着对我说:“看这水的体积就是那个不物体的容积,只要将水放入一个可以算出容积的盒子内,再算不就行了,求容积的方法有很多,以后不要骄傲喽,你不知道的还很多,以后多开动脑筋。”我点了点头。 603伍佳敏: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我听了后,深有感悟。 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农夫,快要死了,决定是时候分财产了,便指着田里的19头牛,说:“老大就要这些牛的二分之一,老二就要五分之一,老三就四分之一吧。”说完,三兄弟一算,发现这不好分,这2、4、5都不是19的因数,这时,一位老农来了,说:“我来牵一头牛给你们分吧!”旁人说:“这已经很乱了,你再加一头,不更乱了吗?”老农没理会,让三兄弟分去,分完后,才发现老大牵走10头,老二牵走4头,老三牵走5头,刚好19头,老农又把自己的一头牛牵走了。 这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便有了,人们听了这则故事后,都觉得这位老农很聪明。 可到了有一天,一位科学家指正这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单位“1”发生了改变。 但是在革命期间那几年里,以有一位科学家指正这是对的,那是因为他用比来解决的。 看来,如果遇到了某些难题,用比这种方法是很好、很容易的。 吴怡宁:表面积的变化 平时,我在家里就喜欢给我的小洋娃娃做一些衣服或者一些简单的微型家俱,但总是会遇到一点点的小麻烦。今天,我则好没有事情做,就找来一块硬纸板,准备给我的洋娃娃做一张床和一个床头柜。我开始动手做了,我首先将一个小长方体裁的表面积算好,这么大一张硬卡纸够不够,然后将平面图画出来并且剪下来。当我正在用透明胶固定时,爸爸回来了,并且还带了两个娃娃回来。我想:那这样,我不是又要再做两个床吗?那纸板还够吗?我立即量了一个纸板面积,果然不够,只够做两个床,那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老师上课,讲过了只要将几个长方体拼接起来就可以减少表面积,我马上这么做了,我把三个床合并到一起(见图1)。可当我做起来时发现还是不够,只能做两个半床,我想这肯定减少的面积不是最大的,我又能把长方体裁拼来拼去,终于找到了个适合的方案(见图2)只要开一个小门就完工了。(图打不上去) 603曹璐:就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完了比值。为了让我们更多的去了解,我们在太阳底下测量了人,竹竿和大树的影长。同学们兴奋地来到操场附近,我们这组人先量了“巨人”李心怡的身高和影长,分别是165CM和258CM。为了更好的确定,我们又测量了“矮人”吴晶晶的身高和影长。分别是143CM和247CM。接下来就要量竹竿和树的身高和影长了。由于没有长竹竿,我们借了好久,才从江海洋队里借来一个。为了量竹竿的实际身高,我们组还发生了一点小争执。周逍说把竹竿放下来量容易,张馨桓(队长)却不以为然,说如果放着量地点就 不对了。于是,我们用“在同一地点”的 说法说服了周逍。最后 ,我们量出来的分别是149CM和265CM。大树是最难量的,影长十分的长,用了两个卷尺都不够,后来是借了张骞的长卷尺,才测量出影长时820CM。回到教室后,我们发现测量后的比值十分接近0.56,于是,我们便用0.56作为比值,求出了大树的 实际高度是459.2CM。通过这次实验我也更进一步的了解这句话: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不同的物体,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603曹璐:绝对真实的603班 周志远:我的绝对是真实的! 603班 周志远:汪姗姗肯定是假的 603 许宏杰:“比”是我们这一学期的内容。“比”是由前项和后项组成袋,就如4:5。 由于“比”是可以化简的。这一次我们学的百分数又是不能化简的。 老师叫我们大家预习。我和同桌对有一题有歧义。这一题是比。说:“比是要化简的。”可我又说:“你忘了?我们在学百分比是不能化简的。”我们由此争议了起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不让谁。我们又问老师,老师说:“都行”。我们便结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一次争议我受益匪浅,这让我更加了解了它。603 许宏杰:一直以来,我都想去海洋馆逛,这个周末终于如愿以偿了。表哥一家、表妹一家、爷爷奶奶还有我们一家共11个人一起去了海洋馆。到海洋馆游玩的人可真多啊,买票的人排成了一条长龙了。在排队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有两种购票方式: 付钱方法一:成人票每张140元,小孩票每张70元。 付钱方法二:7人以上团队,每人90元。 趁着排队间隙,我们赶紧讨论起来,我也开动了自己的脑筋:用第一种方法,一共是8个大人,3个小孩,那么就是8×140=1120元+3×70元=210元,合计是1330元。妈呀,我吓了一跳,这么贵啊!我赶紧用第二种方法算:每人90元,那不就是11×90=990元吗?哇,可以节省340元,那岂不是可以节约出一顿美味午餐吗?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买团体票!听了我的喊声,排队的爸爸也来不及细想,便付了990元钱。进了馆,我们美美地观赏了五颜六色的鱼儿,快活极了。 回家的路上,爸爸突然说:“吃亏了,吃亏了,还能更便宜啊!”“怎么可能?已经很便宜了!”我嘟哝着。“不信,你仔细再想想,可以试试把两种方案结合起来。”爸爸接着说。 于是,我又仔细地算了算。果然,真有更省钱的方案。那就是让8个大人买团体票,那就是8×90=720元;让3个小孩用第一种方案购票,那就是3×70=210元,合计720+210=930元,比我们用第二种方式节省60元钱啊。我后悔不已。 这件事使我知道了在生活中有很多省钱的方法,关键是我们要勤于发动脑筋啊。还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游 奕:605班 游 奕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形式多种多样,数学游戏也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拼七巧板、玩多米诺骨牌、算二十四点、数三十等,我们最爱玩“数三十”的游戏,因为它简便易行,操作简单,只要凭头脑和嘴巴就行可以行动了。 我和妹妹在家闲着无聊,便玩起数三十来。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两人轮流报数,每个人每次可以数1-3个数,谁先数到三十谁就赢。 随着一声令响:开始!我先报:“1,2” 、“3,4”、“5”、“6,7,8”、……我们俩嘴不停息地报着,一番唇枪舌战之后,不能大意了,报到二十时我细细思考了一下,然后脱口而出“21、22’’。妹妹伸出十根手指算着,每算一次都摇摇头,急得直跺脚,自言自语的说“笨脑瓜,快点想出办法呀!”我见她这样心里暗暗发笑。到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就硬着头皮说“23、24。”我见大局已定,便欢快地说“25”!只剩四个数了,偏偏这一轮她报数,没办法,她闷闷不乐地报:“26、27、28”,我一锤定音“30”。瞧她的神情,刚才还是胸有成竹,现在就变成乖孙子了。 她开始向我请教方法了,我说:“其实规律是有的,但要善于发现。一开始要抢到1、2这两个数,同时要注意自己报出的数跟对手报的数的和是4,然后就能顺利地抢到22,一旦抢到这个数,那么后面的结局就十拿九稳了。” “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你赢了呢!而且还稳操胜券呢!小样!”妹妹一脸的不屑,那又怎么奈何的了我呢? 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它就在你我的身边,关键就看你有没有数学的慧眼。
Blue sky:603班 张蓝天: 看到大家都写了许多,真的很佩服!我想想还是讲一个“李白喝酒”的数学故事吧!
当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一行——“李白喝酒”的字,班上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同学们都嘻嘻哈哈地说:“李白一斗酒诗百篇,这是让我们研究他的诗,还是去考古李白?”老师微微一笑:“我国的唐代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张遂曾以“李白喝酒”为题材编了一道算题:“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
“呃——!”快嘴大王陆谢琪呆住了:“李白啊!李白,真是海量呀!喝了那么多,还来难我……”他咬着笔头,盯着草稿纸沉思。 “还没条件,又很难懂的题目怎么做啊?”号称“河马”的学习大王何嘉语也难倒了,纸上写满了数字,却还没个头绪。 老师见大家都不知,便提示:“可以用我们刚学的方程做啊!” 我们恍然大悟,我在纸上写下一排题目大意:原有?斗→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喝空。算式为: 解:设此壶中原有X斗酒。 [(2x-1)×2-1]×2-1=0 (4x-3)×2-1=0 8x=7 X=0.875 这时,有一位同学说:“不用方程也可以,用倒推法。”对呀!根据我写的大意,不就是这样吗? {[(0+1)÷2+1]÷2+1}÷2 =[(1÷2+1)÷2+1]÷2 = [(0.5+1)÷2+1]÷2 =(1.5÷2+1)÷2 =0.875(斗) 呵呵!“李白喝酒”真有趣呀!我们从其中体味到了思索的趣味和解题成功的快乐! 605班陈珂:老师现在在查数学日记的真实性吗? 陶乐老师:同学们互相猜疑数学小日记的真实性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建议大家认真阅读其他同学的日记,感受其他同学在生活中运用体验式学习的策略,帮助自己成长,达到共同进步!
王华溢:605班
近几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单元——分数除法。
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组题,列如“五十四乘三分之一,五十四除以三”。老师让我们先算出它们的结果,再看看每组数和得数,会有什么发现。后来我们察觉到了原来这每组数得数是一样的。
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数除以另一个就是那个被除数数的商乘另一个数的倒数的积。老师见我们都掌握了新的知识,就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题来考考我们,列如“七十分之十六除以四分之三等于几”。我寻思了一会儿,然后就一笔而就,写好了。老师在算式后面写上得数后让我们对着黑板上看看自己的有没有着对,我发现我做的全对,我心里很是高兴,因为这个全对也表示着我对这一单元有了足够的了解了。
分数除法是很有趣的,我如果能把这一单元学好了的话,成绩一定会有进步的。所以,我决心要好好听课,学好这一单元!
黄宗亮:603黄宗亮
大树有多高的发现
学了比后,有一课叫大树有多高,测量大树,竹竿的影长与实际。 一天,老师在昨天的一天通知了我们,我们带好了工具,高兴的来到外面,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我们毅然的测量了我们这小组的人。有一位同学的身高实际是1.6米,影长2.9米,还有一位矮同学实际1.42米,影长2.3米,我计算了他们的高度比值,发现在同一时间与地点,影长与高竟是差不了多少:高的≈0.55,矮的≈0.56。 接着,又量了竹竿,发现我们的推测没错,可为了进一步的证明,我们又继续量了大树的影长5.61米,可大树实际高度。当然就靠算取得答案影长×比值OK啦,因为在那一时间地点比值不变,我就利用这点吧!求出来了是31.97米,我都高兴极了。 啊,在生活中真是无不用数学呀,测高建筑物,岂不很方便吗,生活需要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呀!
曾璐璐:605班曾璐璐
我动手我快乐
一天,我在浏览数学报纸时,忽然看见这样一道题:“把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减少2厘米,它的面积就减少了36平方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我初看见时认为是十分简单,拿起笔来就算,可想了好一会儿,感到无从下手,只好采用拿手的方法—凑!忙了一阵,终于凑出来了,爸爸拿起我用过的草稿纸说:“你能不能动个手!”于是,我就在草稿纸上画了图,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它是由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和两个相同的长方形三部分组成,且这两个长方形都有一条边的长是2厘米,所以只要用(36-2×2)÷2÷2+2即可。我高兴极了,对爸爸说:“这种题目只要把图画对了就不难了。”爸爸听后哼了一声,随手在本子上出了一道题:“一个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厘米,沿大正方形的四边中点连接成一个小正方形,求小正方形的面积。”如图2,我很自信地对爸爸说:“没问题!很容易!”可我想来想去,无法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只好去问爸爸,爸爸很得意洋洋地叫我把它画好,把角上的4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剪下一拼,顿时得到答案:拼好了一个和阴影部分一样大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大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只要用8×8÷2=32(平方厘米)即可。 我平时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题目时,遇到不会做的总是要动手画画、剪剪、拼拼,一般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题方法。 曾璐璐:605班曾璐璐
学海无涯“画”作舟 在几何图形的海洋中畅游,我深深地感到,画一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信,你瞧! 一次,我遇到了这样一道题目:有一张长方形纸,长21分米,宽18分米。如果需要用它剪直角边分别是5分米和4分米的三角形小旗,最多可以剪多少面?通过画图,我发现以前学习的大面积中包含小面积的方法已经对这道题不适用了,因为要考虑实际情况。老师也告诉我们:运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的方法是有条件的,长方形的长或宽必须恰好是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整数倍(1)。 这时,我又用老师教我们的另一种常用方法画图比较(2)。 通过画图,我想用这两种方法长和宽两条边都有剩余,能不能想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让其中一条边不浪费呢?经过画一画,再进行组合,筛选,我终于找到一种能剪更多的三角形的方法。宽18分米可以分成10分米和8分米两倍分(3)。 同学们,只要我们 善于支脑筋,通过“画”这一叶扁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地展现出来,我们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605班陈珂:大家写的都好好啊! 曾璐璐:
羊吃草问题讨论会 605班曾璐璐
记得我上五年级时的一堂有趣的数学课,当时上的课是“圆”。那堂课,老师将它变为一次讨论会,名字叫“羊吃草问题讨论会”,内容可新颖了!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羊吃草问题讨论会”,我一看要开讨论会,精神来了,叽叽喳喳地和同学谈起了这个“羊吃草问题”。老师笑着说:“一只羊拴在草地里吃草,羊绳长8米,这只羊吃草的面积有多大?”
我思考了一会儿,站起来沾沾自喜地说:“这还不简单!这根羊绳拉直相当于一个圆的半径,羊吃草的面积,就是半径为8米的一个圆的面积。”如图1。老师听了直点头,“那么羊吃草的面积是8×8×3.14=200.96平方米。”我又说。
“也可以这么算!”小红大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这只羊拴在草地里吃草,羊有可能把绳子绕在桩上,羊绳短了,羊吃草的面积就小于200.96平方米呀!”
小智缓缓说出自己看法:“你们都只考虑了羊在空旷草地上吃草的情形,没有考虑到其他情形。如果羊桩钉在墙上,那么,这只羊吃草的面积是一个半圆的面积。就是8×8×3.14÷2=100.48平方米。”如图2。我们给小智热烈掌声。
小智的解法启发李达。李达说:“如果羊桩钉在墙角,那么这只羊吃草的面积就是一个圆心角为270度(360度-90度)的扇形面积。即8×8×3.14/360 ×270=150.72平方米。” 李达的解法又启发了张梅,张梅讲:“羊桩钉在墙角处还有各一种情况呢!这只羊吃草的面积,就是一个圆心角为90度的扇形面积。就是8×8×3.14/360 ×90=50.24平方米。”如图3。
老师听了我们的讨论会,十分满意。
603班向宇:大树有多高 大树究竟有多高?如果是一般的小树,你肯定能用尺轻易量出,但如果是参天大树,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老师带我们到操场上测量影子高度并且让我们研究一下怎样可以测量大树高度。我们不一会儿就测量出了几个物体的影长与实物的比值。我发现它们的比值都很接近,差距不超过1。我们把发现告诉了老师,老师说;“这说明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物体实际高度与影长的比值相等。这样测量大树的高度,只要大树影长与比值相乘就可以测量出了。” 可是,我们又有一个小疑问;“我们测量出来的比值虽然差距不大,但是它们毕竟是不一样啊?”老师笑着回答说;“我们人测量的数据怎可能这么精准呢,多1厘米少1厘米都和你的测量有关。测量的越仔细误差越小。”哦,原来与此。 原来参天大树大型建筑用尺也能轻松测量,不需要复杂的工具,这是数学的智慧呀! 603班向宇:容积与体积
我们学了第二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单元还详细介绍了物体的容积与体积。有一次,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一个物体的容积与体积相等吗?”我想:“一个物体的容积应该与体积一样吧,是对的!”
过了一会儿,同学们讨论完了后,老师要揭示答案了: “一个物体的体积是一定比他的容积大的。因为容积是这个物体所能容纳的体积,而这个物体的体积是他所占空间的大小。它们相差了这个物体的厚度,所以一个物体的体积一定比它的容积大。”
我恍然大悟,原来它们相差了这个物体的厚度,就算再薄,那也是占了一点体积的。这让我明白了一个物体的体积一定比它的容积大,相等也是不对的。 胡庆超:六年级五班
这个星期我学了可能性。 可能性这一单元说起来简单,但也不简单。总有粗心的人会出现以下几种小错误: 误区一:假如袋里有3个黄球,4个红球,有的人想当然就写黄球是
,这样当然是错的,因为黄球是红球的 ,而不是总数的 ,应该先把两种球的总量算出来,然后再除。
误区二:假如袋子里有一个红球、一个黄球、一个黑球,摸完后放回去,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如果摸30次。“简单!当然摸到红球的次数是10次啦!”肯定有不少同学马上就脱口而出这样说。但是,错!这样说是错的!此题错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看作必然性了。因为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所以摸30次,可能摸到红球的次数是30次的 了,也就是10次。但是这种结果只是预测的,而实际摸到的次数仍然是不确定的,可能正好10次,也可能多于10次,或者少于10次。应该这么说,如果摸30次,可能摸到10次。 由于随机现象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根据数据猜测可能跟实际不一样。 曾璐璐:605班
学海无涯“画”作舟
在几何图形的海洋中畅游,我深深地感到,画一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信,你瞧!
一次,我遇到了这样一道题目:有一张长方形纸,长21分米,宽18分米。如果需要用它剪直角边分别是5分米和4分米的三角形小旗,最多可以剪多少面?通过画图,我发现以前学习的大面积中包含小面积的方法已经对这道题不适用了,因为要考虑实际情况。老师也告诉我们:运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的方法是有条件的,长方形的长或宽必须恰好是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整数倍(1)。
这时,我又用老师教我们的另一种常用方法画图比较(2)。
通过画图,我想用这两种方法长和宽两条边都有剩余,能不能想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让其中一条边不浪费呢?经过画一画,再进行组合,筛选,我终于找到一种能剪更多的三角形的方法。宽18分米可以分成10分米和8分米两倍分(3)。
同学们,只要我们 善于支脑筋,通过“画”这一叶扁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地展现出来,我们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21÷5≈4(个)
18÷4≈4(个)
4×4×2=32(面)
21÷4≈5(个)
18÷5≈3(个)
5×3×2=30(面)
10÷5=2(个)
8÷4=2(个)
21÷4≈5(个)
21÷5≈4(个)
2×5=10(个)
2×4=8(个)
(10+8)×2=36(面) 游 远:605班
集合的思想,原来是极其平凡而又非常简单的东西。这里面,没有复杂的公式、美妙的曲线、难解的方程、新奇的图案。它平凡得使人不注意它,从中发掘,便能发现无尽的宝藏。 简单的东西是原料,而原料是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成品的,所以用途最广。做成了成品,用处固定下来,能用的地方就不多了。在数学里,集合的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以及其它基本概念和公式是原料,所以用处最大。 在现在的世界上,人们发愁的不是缺少高、精、尖的仪器和设备,而是源泉和原料不足。 在学习中,特别是学习数学的时候,有些同学往往只重视解难题,学技巧,找绝招,而忽视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陷入题海之中,分数虽然上来了,但是日积月累,就遗忘了。
施灵雨 :605班施灵雨
在得知家庭作业正确率之后我的感想
今天的数学课堂上,当昨晚家庭作业全对的人站起来后,我们很惊讶——??人怎么这么少?就十七八个。算出正确率,大约是28%,离50%还差老远呢! 昨天老师要求回家作业的正确率要达到百分之五十,谁知今天一算……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这篇日记的诞生。 我的作业错了2处,一是填空没有写完整,二是转化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少少的一页半,简简单单的题目,我为什么没有达到全对呢?是考虑不周全,是粗心大意,有句话说得好:“在反思中成长”,今天我们这些有错误的同学都需要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次没有全对? 人时刻需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不足,发现了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全对的同学经过努力,让自己的作业被打上了一道道红勾,当他们站起来的时候,是多么高兴啊! 为什么我没有全对呢? 我记得我也曾经得到过满分,那时我觉得,得一百其实也很简单,在做题时用心一些,打打草稿,完成后再检查一遍,很轻松呀! 我也出现过很多错误,有时1个2个,有时3个4个,到那时,我发现,有个什么小错误这么容易,稍不留神就是一条横线,从而与100分擦肩而过,多可惜呀!学习就是这样,必须要一心一意、细致认真,有丝毫的松懈都会出现失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我要吸取教训,明天作业争取得满分。加把劲啊!
游 奕:美 丽 的 轴 对 称 青阳县实验小学605班
游 奕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案,这些图案往往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的特点是:沿着一条折痕对折,它们的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展开后就成了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案。 但也有些图形看似像轴对称图形,但对折后并不完全重合,比如说平行四边形,对折起来,怎么也不重合,所以它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也有些图形兄弟两个一个是轴对称图形,一个不是。直角梯形对折起来不重合,它就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梯形对折后可以重合,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别看它们都是梯形,从对称角度看,意义却不同。 等边三角形是最有意思的轴对称图形,不管正过来,翻过去的对折它始终重合。像这样特殊的图形还有很多,比如圆形、正方形,以及一些剪纸图案。 轴对称图形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最美丽的图形。当老师问我最爱什么图形时,我会告诉他:“我爱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游 奕:605班
陈毅是我国的元帅,又是热情奔放的诗人。他曾经风趣地说﹕“在元帅中我是个诗人,在诗人中我是个元帅。”当然,这句话是他的谦逊之词,是说自己既算不得元帅,也算不得诗人。实际上,陈毅是当之无愧的元帅兼诗人。
要是用数学语言表达,就可以这样说,我国所有的元帅组成一个元帅集合 ,所有的诗人组成一个诗人集合,陈毅属于这两个集合,而且是两个集合的交集。
“交集”这个词,许多人不知道。可是“交集”这个词,许多人都在用。学校招生,往往列出几个必要的条件,每个条件可以确定一个集合,属于这几个集合的,才准报名。在数学课上,我们更是常常接触交集。两直线的交点,也就是两个点集的交集元素。你还可以举出直线和圆相交、空间两平面相交等许多几何中的例子。 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一粒花生米的表面上,可以找到一条能够一丝不差地贴在乒乓球表面上的曲线吗?也许你以为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是很简单:把花生米曲面和乒乓球表面随便相交一下便行了,不过对没想到“相交”的人来说,恐怕就百思不解了。
黄博文:605班 黄博文
生活中的百分数
表示一个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生活中就存在着很多这样的百分数。
每天在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节目中,都会报出今晚和白天的天气情况和降水概率等,就用到了百分数。如:“今晚的降水概率是20%,明天白天会有4至6大风,降水概率是10%。”20%和10%都让人一目了然,很清楚。
还有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如:伦敦大学专家研究证明,长期看短信的人,会使工作效率降5%,智商下降10%。以百分数的形式证明了手机虽然很方便,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
这是我在生活中查找出的有关百分数的资料,相信只要细心观察,你也会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孙思齐:603班大树有多高 今天,我们的数学课改成了户外研究课,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我们分成了a.b.c.d四个小组。我所在的是a组,选定了测量地, 开始测量。我们小组有了明确的分工,汪清负责测量,王心怡 负责立竹竿,左成负责按住卷尺,其他人则记录。首先测量的是一根2米长的竹竿,立在太阳光下,汪清一手拿卷尺,不断加长,左成则按住卷尺的头部,“4米”, 汪清喊道。我们其他人也不敢马虎,赶紧认真的记录下来。后来又测量了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量好了,还要求比值,我们每个人都精密的计算着,生怕出了一点差错。 算出来了,竹竿与影长的比值约是0.5! 在这次实验中,我明白了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物体的影长与实际高度,它们的比值是一样的。 孙思齐:603班:圆锥的体积 我们学了圆柱 体积,通过估计,得出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的结论。老师让我们回家做是实验验证一下。 回到家,我找出了几个圆柱、圆锥,把它们分成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四类,第一类: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第二类: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第三类: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第四类: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 等 底 等 高 的 圆 柱 和 圆 锥&等 底 不 等 高 的 圆 柱 和 圆 锥&不 等 底 等 高 的 圆 柱 和 圆 锥&不 等 底 不 等 高 的 圆 柱 和 圆 锥
我用第一类圆锥装满水,倒进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中,一直倒三次…… 做了实验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则其他的都不行。 姜珊:605班
“今天要做实际测量,请大家做好去课外实践的准备”,当一听到这个消息时,班上就像炸开了锅似的,一个个激动快要一蹦三尺高。
在去实践前,数学老师将我拦住了前进的脚步,向我们提出了关于实际测量的问题,说着说着同学们都开始不耐烦,不停地跺脚,希望老师一说完就会迫不及待的逃出教室,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
开始测量了,“你们都给站好了,我现在给你们分配工作,丁子枫、张炅炎给我记录,张涛协助我,其他人给做人体标杆”。徐励志一声令下,大家都开始行动。
“张涛把那一头的按住,把一格的距离测好,丁子枫给我把格子的数量给我数好,张炅炎等一下把格子的数量乘以一格的长度……”。别看徐励志平时像个马大哈,可是做起事来还做的很认真,一个团队都被他调教的那么合作,很快前操场的长与宽的长度都被算出来,其他的组都是死脑筋不知换一种方法。 陈珂:605班
体验数学 在奇妙的数学世界里,我们不仅要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应该也要去体验数学。
阳光柔和的照着,我们走到学校的前操场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了。大家拿着卷尺,标杆都开始行动了,我们这一次的任务是:在操场上确定两点,通过这两点测定一条直线,两处两点间的距离。同学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团团转。我们这一组也不例外,拿着标杆在操场上确定位置,胡庆超拿着卷尺两者,陈高远记录着,我则是在他们量之后步测,活动正有秩序的进行着。步测时,大家配合的都挺好,吴平平小鸟依人地跨出一小步,“1,2,3。。。”我们数着,她跨完了,轮到钱华琴了,每跨完一步,我们的心情就好些了,因为被这无情的太阳光给折磨死了。今天这一天都觉得乐滋滋的,数学,不仅是解题,也要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汪涵:605班
“我知道我的一步大约有多长啦!”“而且我还学会了步测和目测!”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在前操场进行实际测量呢!我们全都忙得不亦乐乎。
有的同学拿着卷尺量这量那;有的同学拿着笔在本上飞快地做着记录;还有的同学拿着竹竿在与别的同学打斗......真是忙得忙,闲的闲呀!
我认为最有趣的还是目测了!因为我们组的卷尺太短,所以我们的目测方法也别具一格。
先让两个同学将卷尺拉到最长——5米,让其余的同学站得稍远一些,观察5米有多长,再放掉一点,让他们猜是多少米。
第一次,我想了想,满怀信心地说:“约4米!”没想到,我猜的离实际距离很近,3.78米。第二次,在心里掐了掐,半信半疑地报出一个数字:“约2.5米。”结果是2.81米,我们这次可是全军覆没!
原来,学知识也可以这么有趣,令人着迷呀!刘汉: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上课铃一打响,数学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带领我们去前操场草坪上完成《实际测量》这个有趣的课程。
同学们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拿好工具冲出教室,奔向草坪。来到草坪,我们组便开始有秩序地测量起来。我负责插竹竿,量之间的长度。而其余的小组人员则是记录的记录,步测的步测。我们组的人配合默契,分工明确,所以很快完成了步测。
到目测了,我们先把竹竿插进了土里,便有了一个直线的距离。洪一舟猜测是4·3米,结果一测是4·5米,他猜的还真是挺准的呢。
今天的活动真是有趣呀,大家都齐心协力完成了任务。
无聊的实践
今天下午最后两节课黄老师让我们带着竹竿和卷尺到前操场去动手完成实际测量这个单元小插曲。同学们听了这之后纷纷欢呼起来,我也不例外。可无聊的时间就在身后等着我呢! 老师是让组长来分配每个人的工作,所有的人都要参加。我们这个小组组长是曾璐璐,她没有领导能力,于是我和好几个人都没有事情做。举竿和固定卷尺的分别是金晶和吴健,刘晨凡打下手,曾璐璐自己做记号。我、陶靓、慈诗航完全被忽视,这种感觉可真不好受。 开始测量步数了只有金晶、沈卓他们几个测了一次,其它人都没测。我心想:谁有我们这组差,过会老师问问题我们有洋相出了。这不,时间都过去了,其它小组走的差不多了。组长一看忙不迭说:“我们快走吧!”没办法,只好随着进教室。 曾璐璐说让我们把平均步数都写成0.7M。有人开始打抱不平:“我们又没测,凭什么让我们都这么写!”说这话的正是一位无聊组员。于是冷战就一直打了下去。老师提问,组长只好硬着头皮说没有完成。 这真是无聊透顶的一次实践活动啊! 李望舒:605班
这天,地底世界的小动物们兴奋极了,因为一年一次的“全校数学实践活动”即将开始!
清晨,小兔、小羊和小猴三位同学步行来到学校。当他们走进学校大门时,不由自主地把嘴巴张成了“o”型——整个学校焕然一新!最显眼的就是正前方,可以看见一张巨大的纸板,上面写着十四个大字,分三排——热烈庆祝,星星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再看看周围,啊,四周的建筑物上都密密麻麻地挂着五颜六色的彩带!这才带仿佛从天而降,那上面的斑斑点点像是天爷赐予它的礼花。
小兔、小羊和小猴看够了,就什么也没说,回到了六(5)班教室。
只见长颈鹿老师立在讲桌的前方,不久,开话了:“现在,请大家到下面操场上集合。”“哦耶——”同学们还是忍不住内心的激动,连蹦带跳的,还做出胜利的手势。
到了操场,六(5)班学生看到其他班级的学生正忙得不亦乐乎呢!插竹竿的插竹竿,测量距离的测量距离,做调查的做调查……看到其他班级的同学这样,我班学生都跃跃欲试。
活动开始了!首先进行准确测量。小羊和小猴立竹竿,小猪来进行测量,小狗来记录。时间渐渐的过去了,太阳猛烈地照射着动物们,可他们却感觉不到热。准确测量结束了,距离是12.5米。接下来,小兔、小狗和小猫进行目测,小猪记录。“请你们目测国旗台的长。”小猪憨厚地说。
“我觉得是380厘米!”
“应该是350厘米!”
“不,是400厘米!”
这些回答,小猪一一做了记录。接着,小青蛙测量准确长度。
“准确长度348厘米!”
“哈哈——”小兔高兴得不得了,他猜得最准。
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参加了步测活动,老师走路。同学们先测量了长颈鹿老师每步的路程——大约60厘米。接着,老师开始步测。
“一、二、三、四、五……十、十一、十二……十九、二十!”
二十步!20×60=1200(厘米)=12(米)。呵,还真准,准确距离是12.5米!
有趣的测量活动在一片欢笑中结束了。老师决定今天放假。就这样,动物们又进行了新的活动,新的玩耍……
徐励志:605班
想快速求出比较大的实际距离,我有一个好建议。不须要用卷尺量,也不须估出大概的数值。只要一个人,并知道一步能走多少,就能够知道万物的长度。 这就是人人皆知的步测。步测很简单,既可以求出物体的长度,又可以求出自己一步走多少。求物体的长度,先要知道自己一步大概走多少,不能特意去跨大或跨小,要像平常走路时那样,力争步步的长度平均。让一个站在要测量的物体的尽头,再数着步数沿直线走向另一头,把一步的距离×步数,就得出了比较准确的长度。算出自己一步的长度。先确定一个路程,如10米,再均匀地从一端走向另一端,知道步数后把10除以步数,就得到了一步的长度。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类知识,数学老师为了让我们更了解步测,带我们去操场实践。我们这组通过步测,得出了操场的长是80.27米,宽是20.58米,这使我们很高兴。我们又知道这一组每人的平均步数——姜珊:44cm.黄志韬:66cm.尚婉:60cm.张涛:72cm.张炅焱:45cm.丁子枫:64cm.张飞:62cm.徐励志:56cm。原来每个人的步子的长度差距是很大的
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收获。
窦子睿(601):面积的变化 “叮叮叮咛”,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走进教室,老师也进来了,“上课起立。”“老师好。”,“坐下”。“今天我们学习面积的变化”。老师响亮地说。
我坐下后,心里一直在想面积的变化有什么意思呀。可是后来我才发现自己错了。我按照老师的吩咐做第一题,发现了大长方形的比是9:3,宽的比是3:1,把长宽按3:1放大,老师让我们看什么变化,我一下就知道了,大长方形的面积是放大前的长方形的9倍。我不禁暗暗自喜。 可下面的一题我难堪了,把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按比放大,我一一填写了数据,可让我求什么发现,我不知怎么说。突然我明白了,正方形放大后的面积平方正是放大后的面积,三角形、圆也是这样,可我也不知如何用言语表达,也没有人举手。顿时,班上死气沉沉的。老师发笑了,她把这个写了下来:一个圆形,如果长度比是n:1,那么,面积的比是n?:1. 我忽然明白了,这就是发现呀!下面的一题也容易多了,题目画了一个小学的平面图,让我们选一幢建筑测量并算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第一种方法好求,把长宽按比例放大,是实际长度,再长乘宽,就把实际面积求出来了。可第二种方法怎么求呢?我可以把图上面积求出,可怎么扩大成实际面积呢?难道乘比例大的后项?老师一语道破:要乘比例的平方。我不由点头称是。 &&&&&&&& 方家乐:
千克和克都是重单位。千克是重量单位。一千个克才是一个千克。这一天,数学王国的克与千克来到了外面的世界,来到了现实世界。克对千克说:“我们俩个比比看,谁的本领大,谁就是老大。”千克豪不客气的答应了。说比就比,它们俩来到一棵大树旁,克对千克说:“我们谁能把大树枝压断,这一回合就是它赢。”克先爬到了大树的顶端,召出了九千九百个兄弟,加上自几一个,一千个克却只折断了一根小树枝,克很沾沾自喜,认为千克连一片树叶i也折不断。到千克上场了,千可也爬到了树的顶,可是过一会儿就湾了,千克赶紧返回了大树中间,也召了九百九十九个兄弟,加上自几是一千个千克,也就是一吨,还没有过一会儿,整个大树都被连根压起。克对千克把整个大树都给压起来了,就很不服气,认为千克一定在作弊。就决定再和千克比一次。这一次,克找了幼儿园,克带着千克来到了翘翘板上,克坐在这头,千克坐在另一头,千克刚一坐下去,克就被翘了上来,克很要面子,就偷偷的召出了一百多个兄弟,翘翘板好不容易下降了一些,可是又上升。最终,克服气了。它称千克为大哥。
周志远(603):
游戏中也有数学
“摩尔庄园”是我们生活中很流行的一款探索游戏,同学们都很乐意去玩。当然,游戏虽说是游戏,但也有好处,这不,我还发现了一个数学知识呢!星期六,我打开了“摩尔庄园”的网页,输入了好几次密码,可它好像和我作对似的,老是提示密码输入错误,于是我创建了一个新的米米号。新的毕竟是新的,我回到家园一看,太破旧,于是到“摩尔装潢”看家具,不一会儿,便发现了一套总价3500的家具,可是我只有3000个摩尔豆。“到底怎么办呢?????”我给自己打了好几个问号。我灵机一动,啊哈,可以用存款得利息的方式啊!在“摩尔庄园”里,每10天的方式利息是10%,0(元),每天个星期可以获得300摩尔豆,()×10%=330(元),330+300+(元),0(元),不仅可以买到家具还多了130摩尔豆呢!130再存入“摩尔银行”又获得利息,这可真是一个好办法!在生活中,甚至是游戏中,都不可缺少数字和数字运算的方法。zxw:用实验证明圆锥体积1 青阳县实验小学
604班张笑玟 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柱的体积公式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圆柱的体积公式为:底面积乘高。那你们知道圆锥的体积公式吗?不知道没关系,只要你读完我下面的作文你们就会明白了! 星期五大课间时,突然董老师来到班上,端来了一盆水,拿了2个圆柱和圆锥容器。我们问董老师:“董老师,您要干什么?”董老师笑着说:“我要用实验证明圆锥的体积公式。”我们一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证明书本上的知识,都感到十分好奇。 班上顿时鸦雀无声,因为同学们被董老师口中的“实验”吸引了。接着,老师发话了:“实验开始!同学们,你们看,我手上有2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2个容器,只见董老师将圆锥容器里装满水,往圆柱容器里倒,倒了一次,没有将容器倒满。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猜,我要倒几次才能将圆柱容器倒满?”同学们思考了一下,有人说3次,也有人说2次,同学们七嘴八舌。 老师又将圆锥容器装满了水,往圆柱容器里一倒,还是没倒满,看来猜测2次倒满的同学猜错了。看着杯子里水的高度,我估计应该要倒满3次。果然,老师倒第三次的时候,终于将圆柱容器倒满了!通过实验我明白了: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那圆锥的体积公式也就出来了:底面积乘高乘1/3。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ly:奇妙的体积与容积2 青阳县实验小学
日 体积是指,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一个物体的体积。而容积是指,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叫这个物体的容积。一个物体的体积是永远大于它的容积。因为世界上什么物体都是有厚度的,所以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大于容积的。 上一次,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体积与容积的课。老师开始拿来了三个同样的烧杯、三个体积不同的石头和一盆水。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大家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班上一片乱状,大家都像一只只乌鸦,争先恐后的说着。老师笑着说:“今天,我们就做一做这个实验。”说着,便把三块石头中最大的放入烧杯里,烧杯里,水溢出了许多。接着,老师把第二大的石头放入烧杯里,水要比第一次溢出的少了一点。第三次,老师,老师把最小的石子放入烧杯里,水溢出来的比前两次都少了。从而,得出一个结论,一个物体在一个容器里(容器容积一定大于那个物体。),它的体积越大,那个容器的容积就越小。就像一个烧杯里的石头越大,溢出来的水也就越多。 看来,容积与体积用文字是无法解释清楚的。还要靠自己亲自体验(做实验),才能探究他的奥秘呀! wst:替换法3 青阳县实验小学
2011年 4 月11 日 大家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聪明的曹冲用相同质量的石头来代替了大象的重量,知道了石头的质量也就自然不费吹灰之力清楚了大象的质量。这个小故事令无数人佩服,其实聪明的曹冲正是运用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法。
有一次,妈妈到菜市场买菜回来,袋中有我爱吃的洋葱和胡萝卜,于是我问妈妈它们的单价是多少。可妈妈并没明确地告诉我,而是告诉我洋葱和胡萝卜各买了3个,一共用去6元,每个洋葱比每个胡萝卜贵0.5元。然后又问我每个洋葱和每个胡萝卜各多少元。我先想那还不简单,于是我找来草稿纸,在上面奋笔疾书起来,可过了好一会儿也没算不出来。就在我绞尽脑汁时突然想起了我学过的替换法,不一会儿我就轻而易举地算出了它们的单价。 原来掌握了替换法就可以轻松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替换法的作用真不小呀! zzy:剪拼长方体4 青阳县实验小学
赵子晔 方程一章学完后,老师要教我们“长方体和正方体”了,于是我在家把课本第123页的长方体展开图给剪下来,好在上课时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来实验。 我用剪刀剪下图案,可在剪时有点快,有一个图案剪成了这样:
全部剪下来过后,我看着它们—―这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很奇怪,心想:它们能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吗?我拿来这几种来拼
本以为不会成功,结果却拼成了。看来拼东西不能只看形状,还得真正的去实际操控。
表面积的变化5 青阳县实验小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单元后,是表面积的变化,于是老师叫我们自己回家做做看。 我回到家,拿出书包里面的一袋小正方体,再打开书,翻到第36页,先看了看“拼拼算算”,上面画着:
我便也实验了一下,我拿来2个正方体拼了拼,分别拼成了
发现2个正方体拼在一起,体积不会变,表面积却变化了,本来2个正方体8个面,可是拼在了一起,正方体有2个面便重合在一起了,便少了两个面。 书上接下来是填表格,填“原来正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和“拼成后减少了原来几个面的面积”填好后,我发现了个规律(正方体的个数-1)×2=拼成后减少了原来几个面。我懂得了表面积的变化。 zxw:我的秘诀6
青阳县实验小学
今天,我和妹妹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抢二十”。两人轮流报数,每人每次至少报一个数,最多报四个数,从一到二十按顺序报数,最后报到20的人为胜利者。每赢一次,就得一分。 我笑咪咪的说:“你先报数”妹妹报“1”。2.3.4oooooooo“16,17,18,19,20,我赢了”妹妹高兴地说。“你耍赖,最多只能报四个数,你报了五个数”我说。妹妹高兴的脸马上黯然失色了。 我觉得这个游戏里肯定隐藏了一个规律,我试着去寻找。嘿!终于被我找到了。只要让对方去报数,后报的人只要把他报的数补满5的倍数:5,10,15,20,这样你一定就是胜利者。 我按着这个规律和妹妹玩,每次都我赢,高兴极了! sq:一立方米7?? 青阳县实验小学
施倩 日 最近,我学完了数学书上的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考试只考了93分,有一点不理想, 我拿着卷子,反反复复地看,发现很多地方的是在1立方米这儿出错,我便想:难道是我对1立方米不理解吗?俗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还是动手实践吧! 我记得1立方米的的定义是: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于是,我灵机一动,从家中拿来了3把尺子,在家中找了一个空旷的拐角处,然后把拿在手中的尺子一把竖着放,还有两把尺子横着平行的放着。可是,我只有两只手,怎么握得住三把尺子呢?我便喊来了妈妈,让妈妈和我合作。 按照之前的方法,我和妈妈齐心协力,用三根尺子在墙角摆了一个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的正方体。摆好后,我若有所悟的说道:“哦——,原来一立方米是这么大呀!”突然,我的心中有一种骄傲感在燃烧,在喷发,我在数学的阶梯上又上了一层楼。 原来,实践可以让我们明白道理,真是实践出真知啊!
lhr:大树有多高?8
青阳县实验小学
要知道大树有多高,你有办法测量吗?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吗?答案是当然可以!在一节数学课中董老师就带我们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董老师先让8个人去先让8个人去拿竹竿,而我们则去操场上等。一会他们就下来了。董老师先测量出竹竿长,:“1、78米,2、2米,1、8米,2、64米……。”然后又测量出竹竿的影长:“2、25米,2、74米,2、3米,3、03米……。”后来我们算出了影长和竹竿长的比值,发现了所有影长和竹竿长的比值都一样。 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量出的影长和竹竿长的比值不变。 zm:中
祝美 今天,我在书上看到了这样一题,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别82,从高到低排列,前6名的平均分是83分,后6分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这十名参赛者分数的中位数是多少? 一看,这一题似乎求不出来,但仔细动脑筋一想,也不难。先求出十名参赛者的总分:82×10=820(分,)再算出前六名的总分:83×6=498(分),然后求出后六名的总分:6×80=480(分),前六名的总分加后六名的总分是:480+498=978(分),因为只有10名参赛者,所以多加了中间两上数,中间两个数的和为978-820=158(分),158÷2=78(分),就是这十名参赛者的分数和中位数。 开始,我还不知道从何下手,经过妈妈的指导,才恍然大悟。 可见,我们要勤于动脑,才能学好地数学。 zm:实 践 出 真 知 实小
祝美 又是一个双休日,我扒在桌子上,无聊极了,便在纸上画来画去。不知该干什么。唉,对呀!最近不学了了实际测量吗?老师没带我们去测量,我们自己可以测量呀! 我拿来一个卷尺,在家中从这边走到那边。把自己的平均步子量了出来,大约是28cm左右吧!现开始测量我家厨房的面积了。我从厨房长的这边走到那边,又从宽的这边走到那边,一共长走了10步,宽走了8步,再把这两个数都乘以28,又算出了长大约是280cm,宽大约是224cm。这样,就算出了我家的厨房的长与宽的大概长度,再把两个数相乘,又算出了我家厨房的大概面积了。 哈,这还挺有趣的。今天,我用的是步测来测量厨房的面积,因为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就可以用步测,书中还介绍了可以用上目测,通过了实验,我才发现原来数学这么有趣,而生活中其时也离不开数学呀!这就是实践中学习了知识。 无名氏:汪珊珊写得好假哦,一点也不实际。吴叮当605:陈珂点评的好 吴叮当:。。。。。。。。。。。。。。。。。。。。。。。。。。。。。。。。。。。。。。。。。,,,,,,,,,,,,,,,,,,,,,,,,,,,,,,,,,,,,,,,,,,。无聊。 陈珂: 唉,王珊珊真可悲。DZF: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两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如何用这两个水壶在池中取得3升的水。605 LWS:大家写得都不错哦,呵呵~~ 数学脑筋急转弯:请问,如何用6跟小棒拼成4个三角形呢?(不借助其他工具)
DZF:有三个秀才去投宿,一晚上300文,于是便每人付了100文,老板看三人可怜,便叫服务员去把50文还给他们,服务员看不好分,便自己拿了20文,剩下30文还给他们,每人便分到10文,那么减去他们得到的10文,就等于付了90文,90乘3等于270文,加上服务员拿走的20文,等于290文,问还有10文去哪了呢?LWS:是270—20+50=300无名氏:在这上面写弄假的干嘛,鄙视汪姗姗??:???????????????????????????????????????????何嘉语(603班):
今天,我们测试了比例这个单元,卷子发下来了,我虽然考了98分,但有一道题,使我十分后悔,十分恼火!
这是一道选择题,题目是这样的:一条长度一定,已经修好的部分和未修的部分()。A.正比例
C.不成比例
D.无法确定。
在做这道题时,我假设这条路有12份。假设修好了8份,还剩4份,那么就是8:4=2:1.我再假设修了9份,还剩3份,那么就是9:3+3:1,与先前那个比根本就不成比例嘛,我怀着疑惑的心情,又试了好几个比例,可又没组成比例,我困惑了,冥思苦想······突然灵机一动,立马假设修了8份,还剩4份,8:4=2:1,又假设没修4份,还剩8份,4:8=1:2,我根本就没把两个比放在一块比,因为我想起了一句话,比例的內项调换位置,比例仍然成立,可我忽视了那是比例的內项,而这只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前项后项调换位置,那么比值将会发生变化,就不成比例了!
卷子发下来,我很后悔,觉得当时应该仔细一点,不应该这么马虎的,不过做出的事就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于是我又想起路程问题,假设路程是y,时间x,速度是a,那么就是y:x=a或者ax=y,这样速度或比值不变的话,两个比就成比例了。假设路程为y,修好的为x,剩下a,那就是x+a=y,与上面比,一个是加,一个是乘,怎么相同?所以,应该是C,不成比例。
通过这道题目,我发现了自己的马虎,下次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603班:你们怎么能这么说别人呢?老师都说了不要找别人缺点,汪姗姗错了,那她就要改正,改正了,那就是她的进步了!何嘉语(603班):
一道判断题
昨天的作业中,有一道判断题,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道题是这样的: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一个圆柱的1/3,圆柱和圆锥不一定等底等高,对还是错?今天,就是这道题目,我们在班上进行了一些列的的讨论。
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是错的,因为圆锥的体积乘就是圆柱的体积公式乘了1/3,一个圆锥是一个圆柱的1/3,那圆锥的体积乘3就是了,那么圆柱和圆锥不就是同底等高吗?而我同桌周志远和江海洋的说法改变了我的看法。周志远说:“如果圆柱的体积是3,圆锥就必须是1,圆柱是1×3求的,而圆锥的体积可以是1.5×2×1/3。这样圆柱和圆锥不是同底等高,但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江海洋是这样说的:“圆锥的体积是1×3×1/3=1,圆柱和圆锥不是同底等高,但圆柱是圆锥的3倍”。他俩说的很有道理,他们的说法让我认为这道题就是对的。
这道题也教会我思考问题时要从多方面思考,不能死脑经。从多方面思考,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何嘉语(603):
你说的好,不要只看别人缺点,她只要改正了,就不必过分追究了。603班伍佳敏:统计图的争吵 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一天在吵架,话题是什么统计图最好。 一位不知名的小学生发现了它们的争吵,便劝架道;“你们别吵了,你们各有各的作用,也各有各的缺点。”三个统计图都不信,但学生丝毫不生气,又说道;“不信?那我说给你们听。条形统计图,你可以让我们知道两个东西在同一个类别里谁多谁少;折线统计图,你可以让我们知道一项东西的变化规律;扇形统计图,你可以让我们明显知道几项东西谁排第一、第二、第三……名;而缺点是条形统计图你不能让我们知道各项变化的趋势;折线统计图你不能让我们准确了解谁大谁小;扇形统计图你不能给予我们准确的数据;所以你们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所以你们之间没有更好,也没有更差。” 603王心怡:往往一道数学应用题可以用多种方法写,在写作业时,我发现了这个奥秘。 在写基础训练时,有一种算式说要两种方法:99*100我想这不简单?但要简便运算,这可让我伤透了脑筋,我绞尽脑汁才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99+1)*100-100=9900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可是这第二种方法不太好想!我仔细地推断了,我想出了这个算式:(100-1)*99,可是结果不等于9900,我有琢磨了一下,功夫不负有心人,应该是:(100-1)*100,因为运用乘法分配律,所以我又转换了一下:100*100-1*100=9900 原来,数学也像无底洞一样,怎么学也学不完!!!!!!!!!无名氏:有道理,希望wss能够改!这样也不会引起这些流言蜚语1705陆谢琪:好怀念在实验小学的学习。如今我已上了初中,给全体同学和老师们一个问候。705陆谢琪:一天晚上停电了,小勤同时点上两根粗细不同的蜡烛看书,若分钟后,来电了,小勤将两根蜡烛同时熄灭,已知两根新蜡烛中,粗蜡烛的全部点完要2小时,细蜡烛要1小时,开始时两根蜡烛一样长,熄灭时蜡烛长是细蜡烛的2倍,问停电多少分钟?同学们,谁来解一下?昵称:评论:答案:
  我们认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数学知识的记忆与应用,教学中重演绎轻归纳,重结果轻过程。而数学学习应该是个动态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而这一系列过程的顺利实现,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我们把这一想法上报县教育局教研室专家研究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一致认为,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基于此,县教研室提出了“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策略研究”研究课题,由县实验小学承担主要研究任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蒂艾斯仿真娃娃 145c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