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自愈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21期
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摘要】:中医药是由我国历代以来的医药学家在不断的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精华,故而应用于诸多疾病的治疗中。下文将详细阐述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使用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72【正文快照】: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隶属于咳嗽范畴,不过具有特殊性,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干咳,多发于清晨与夜间,带有季节性。若吸入刺激性气体例如油烟等或者气候产生变化、食物过敏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均会发作,使用止咳药或者抗生素无效,而使用激素或者支气管扩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尹克春,罗翌,陈锦艳;[J];四川中医;2001年05期
李建梅,孔令东;[J];中国中药杂志;2001年12期
张晓刚,李红专,张乾军,刘建军;[J];甘肃中医;2001年02期
沈庆法;[J];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09期
孙建立;[J];中医药学刊;2001年03期
尹克春,罗翌;[J];中医药研究;2001年03期
田李军;[J];四川中医;2002年02期
宋震坤,宋建良;[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3年04期
郑孔江,齐元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谭红略;[J];中医正骨;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建芬;;[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张霆;谢广茹;潘战宇;;[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李学晶;杨薇;唐由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周宜强;;[A];2009年首届全国中西医肿瘤博士及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刘金民;江涛;李得民;;[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萧龙生;吕仁和;;[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翁维良;;[A];全国冠心病防治及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黄显坤;;[A];全国民族医药专科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金哲;宋爱武;李仁杰;;[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周晖;高彦彬;;[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淑军;[N];人民日报;2004年
刘燕玲;[N];健康报;2006年
四川双流 孙清廉;[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周颖;[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文斌;[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李实;[N];家庭医生报;2003年
本报记者 张三亚;[N];云南科技报;2013年
上海国华医疗中心
蔡德亨 院长;[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谢世平;[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李发枝 徐立然 李柏龄;[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碧琼;[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罗雪;[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陈天定;[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王君鳌;[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黎成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萧志诚;[D];中南大学;2008年
苏永南;[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朱晨军;[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徐洲;[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玥莲;[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于洋;[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刘抒玉;[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周紫琼;[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杜锐玲;[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刘斌;[D];云南中医学院;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中医中药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当前位置:&&&&&&&&&&&&&&&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来源:环球中医药 作者:张丽 安效先
摘要: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以持续咳嗽或咳嗽反复发作为特征,是支气管哮喘的特殊类型,为哮喘的早期阶段,若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典型的哮喘发作。本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因为无典型哮喘的喘息症状和肺部阳性体征,常常造成误诊、误治,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中医药在防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方面......
专题推荐:
& 咳嗽变异性(Cough variant asthma,CVA)以持续咳嗽或咳嗽反复发作为特征,是支气管哮喘的特殊类型,为哮喘的早期阶段,若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典型的哮喘发作。本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因为无典型哮喘的喘息症状和肺部阳性体征,常常造成误诊、误治,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中医药在防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以及独到的经验,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l病因病机研究
&&& 梁晓海等& 认为本病为风咳,风邪犯肺,邪客于肺络,肺气失宣,气道挛急而致咳嗽。易桂生& 认为风邪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病因,肝郁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且风气通于肝,因此,疏肝祛风法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法则。杨鸿等& 认为治疗不当、内有伏痰是慢性咳嗽主要原因,脾虚痰瘀为主要病理基础。韩瑞锋&& 认为肺肾气虚,卫外不固,易使淫邪反复袭表,邪郁于肺,肺失宣降,气道挛急,发为咳嗽,咳嗽日久伤肾,肾不纳气,终必致喘。高正怡等& 认为哮喘的发病虽在肺,而宿根当责于肾,外因为感受外邪,接触异气、活动过度或情绪激动等,然内因是肾阴亏虚,导致肾元不固,摄纳失常,气不归元,气逆于肺,为本虚标实之证。斯建中& 认为瘀血既是小儿cVA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肺络瘀阻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久咳耗气、伤阴、损阳以及宿痰伏肺,痰阻气机都可造成血滞成瘀。由此可以将各医家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病因病机归纳为风、痰、瘀、虚四种。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通常存在气道的高反应性,结合其症状属于风咳者占有很大的比例,内有伏痰、肺络瘀阻既是本病的病理产物又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小儿肺脾肾不足,本病迁延日久可致本虚标实。在本病早期其病因病机以风、痰为主,在后期则以瘀、虚为主。对病因病机的归纳整理可为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提供依据。
2& 辨证论治
&&& 王霞芳& 将咳嗽变异性哮喘分为风寒束肺、风热袭表、风痰阻络、肺胃气逆四型。(1)风寒束肺型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处方:荆芥、桔梗、甘草、紫菀、百部、白前、半夏、蝉衣、陈皮、橘络。(2)风热袭肺型治以疏风清热化痰、宣肺解痉止咳。处方:桑叶、杏仁、桔梗、甘草、南沙参、炒大力子、前胡、百部、半夏。(3)风痰阻络型治以疏风蠲痰、宣肺通络。处方:麻黄、杏仁、甘草、蝉衣、僵蚕、地龙、半夏、黄芩、紫菀、百部、款冬、炙苏子。(4)肺胃气逆型治以降逆和胃、化痰止咳。先拟外治,予以董氏指压法以平胃逆,再拟内治温化痰饮、降逆止咳。处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桔皮、竹茹、桔梗、杏仁、厚朴、半夏。
&&& 康立媛& 将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分为九型。(1)风寒束肺型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苏子降气汤加减。(2)风热犯肺型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用桑菊饮加减。(3)风痰阻肺型治宜疏风宣肺、化痰止咳,方用定喘汤加减。(4)痰热壅肺型治宜清热化痰、清肺止咳,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5)寒饮停肺型治宜温肺化饮,散寒止咳,方用小青龙汤加减。(6)肝郁气逆型治宜疏肝理气,降逆止咳,方用四逆散加减。(7)肺气虚弱型治宜补益肺气,固表止咳,方用玉屏风散加减。(8)脾气虚弱型治宜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方用六君子汤加减。(9)不纳型治宜温补肾气,固本止咳,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 梁辉等& 根据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作期和缓解期将其分为五型。(1)肺寒型治宜疏风散寒、祛痰止咳,方用小青龙汤加减;(2)肝火型治宜调和肝脾、敛肺止咳,方用小柴胡汤加减;(3)痰湿型治宜化痰止咳.兼补肺肾,方用金水六君煎加减;(4)肺脾不足型治宜补脾益肺,方用玉屏风散、四君子汤等;(5)。肾气不足型在补脾益肺基础上加用何首乌、当归、熟地黄等养血补肾之品。同时可酌加食疗、艾灸等治疗。
&&& 易俊忠根据发作时攻邪为主的原则,在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阶段,分为寒咳证、热咳证、寒热夹杂证。(1)寒咳证治宜温肺止咳,方药为炙麻黄5 g、淡干姜3 g、细辛3 g、杏仁10 g、半夏6 g、苏子5 g、僵蚕10 g、甘草3 g。(2)热咳证治宜清肺止咳,方药为炙麻黄5 g、生石膏煳(先煎) 15 g、杏仁10 g、葶苈子10 g、青黛布包3 g、细辛3 g、甘草3 g。(3)寒热夹杂证治宜温凉并进,方药为炙麻黄5 g、杏仁10 g、生石膏先煎15 g、淡干姜3 g、细辛3 g、蝉蜕15 g、青黛布包3 g、车前子& 10 g。
&&& 以上研究表明,在本病的辨证分型方面多数医家均考虑到风、痰、虚,结合各自对本病的认识及临床实践亦有从从肝、胃、。肾论治者。本病病程较长,外有邪气为患内有脏腑虚损,治法虽多,但其原则不外已发以攻邪为主,未发以扶正为要,标本兼治,以控制其发作。
&&& 王烈& 在从哮论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三期论治。第一阶段即发作期(咳期),属于实咳,为肺阻气逆,病位主要在肺,治宜解痉降逆止咳。方剂:哮咳饮合服小儿哮咳喘胶囊。组成:苏子、地龙、前胡、桃仁、杏仁、冬瓜子、莱菔子、芦根、白屈菜、贝母、射干、挂金灯。第二阶段即缓解期(痰期),为痰湿内蕴,病位主要在脾,治宜健脾化痰止咳。方用缓哮方合服小儿哮咳喘胶囊。组成:苏子、前胡、白前、桃仁、杏仁、自屈菜、莱菔子、胆星、茯苓、冬花、清夏、沙参。第三阶段即稳定期(根期),为肺脾 肾虚,病位在肺、脾、肾,治宜固本截痰。方剂:防哮汤合服婴儿壮。组成:黄芪、玉竹、太子参、五味子、女贞子、补骨脂、牡蛎,并依据患儿体质不同选加山药、熟地、何首乌、海螵蛸、黄精等药。
&&& 周亚兵等&& 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的原则将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急性发作期系外风引动内风,内外相煽,病变脏腑在肺与肝,结合小儿特点,因势利导,外疏内散,治宜宣肺开闭祛外风,平肝通络熄内风,常选用麻杏石甘汤、苏葶丸等;并结合证候,择辅温肺化饮、健脾化痰、润肺生津、敛肺止咳、活血化瘀等法。缓解期长期存在气道高反应是CVA复发或发展为典型哮喘的根源,此时进行扶正固本治
疗是根治和预防复发的关键。病变脏腑在肺、脾、肾,重点治以益气(补肺气以固表、健脾气以化痰、益肾气以固本)、养阴(养肺阴以润燥)、温阳(温肾以养元阳)。方药可选用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生脉散、养阴清肺汤加减。
4.1从风立方
&&& 苏峥等& 认为本病属于风咳,治疗组60例病人采用疏风缓急、止咳润肺的疏风散(炙麻黄、紫菀、紫苏叶、炙枇杷叶、地龙、紫苏子、杏仁、五味子、甘草)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养阴清肺蜜炼膏(地黄、玄参、丹皮、麦冬、川贝母、甘草)治疗。两组在临床疗效、起效时间、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的变化等方面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Jp&0.05)。
4.2从痰立方
&&& 夏海波&& 认为痰阻气逆是本病的病机,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为治法,运用射干麻黄汤加减(炙麻黄5 g、细辛3 g、法半夏6 g、紫菀8 g、款冬花8 g、五味子5 g、生姜4 g、大枣6 g、干地龙8 g、蝉衣5 g)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84例,总有效率为95.2%。
4.3从调畅气机立方
&&& 夏以琳等& 认为肝肺气机不调,外风内风合邪而致咳嗽,自拟柴胡平喘方(柴胡6 g、地龙6 g、炙麻黄6 g、蝉衣3 g、防风6 g、黄芩9 g、射干6 g、前胡6 g、赤芍药6 g、白芍药9 g、桂枝3 g、生甘草6 g)疏肝宣肺,祛风止咳,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48例总有效率为89.58%。
&&& 黄河等& 认为该病属于&痉咳&,病位在肺,与全身脏腑的气机失调密切相关。痰为本病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善治痰者,以顺气为要。以调气解痉祛痰法采用匀气宁金汤(杏仁6~9 g、桔梗6~9 g、枳壳6~9 g、白蔻仁后&3~6 g、苏梗6&9 g、莱菔子6~9 g、地龙6~9 g、僵蚕6~9 g、蝉蜕3~9 g、白前6~9 g、前胡6~9 g、生甘草3~6 g。随症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总有效率93.33%。
4.4从瘀立方
&&& 刘光西等& 认为本病符合中医&久病多瘀&、&久病致虚&的特点,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2 g、红花12 g、当归12 g、赤芍9 g、川贝母6 g、生地黄15 g、桔梗9 g、杏仁6 g、莱菔子6 g、党参15 g)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64例,并与对照组口服氨茶碱对比,2周为一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对照组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心慌等不良反应。
4.5从虚立方
&&& 何淑娴等& 采用温 肾镇咳方(当归10 g、熟地黄20 g、牡蛎30 g、露蜂房5 g、旋复花10 g、肉苁蓉15 g、胡桃肉20 g、磁石20 g、紫菀10 g、法半夏15 g、紫苏子15 g、沉香5 g)治疗该病。治疗组34例,服用温。肾镇咳方治疗;对照组33例,服用博利康尼片、氨茶碱缓释片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29%,对照组为69.69%。治疗组在止咳效果、减轻气道反应性程度、提高PD20FEV 1 HiS值、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无明显副作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5中西医结合治疗
&&& 周卫东等& 认为风邪是该病证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主要致病因素,痰饮为触发因素,采用&宣&、&降&、&润&、&收&四法立疏风宣肺方加用沙丁胺醇和酮替芬治疗52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并与沙丁胺醇和酮替芬对照,治疗组与对照组在2个月CVA复发率、血清总IgE持续升高率、6个月发展成支气管哮喘率等方面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 帅明华等在该病发作期治疗组以抗敏止咳汤加减配合西药舒喘灵片、息斯敏片、酮替芬片,对照组为西药治疗。缓解期治疗组以防哮汤加服酮替芬片,对照组为酮替芬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在临床效果、咳嗽好转时间、咳嗽发作持续时间、肺功能的变化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 张广丽等& 将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分为三组,治疗l组采用孟鲁司特合益气养阴方治疗,治疗2组采用丙酸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对症治疗方案,发作时用药,缓解时停药,观察10个月。3组症状缓解与消失时间比较,治疗1组咳嗽缓解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2组及对照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方面治疗1组优于治疗2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1组96%,治疗2组92%,两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50%
(P&0.01)。3组远期疗效比较,3组随访1年,治疗1组、治疗2组复发率分别为20%及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呼气峰流速值(PEF)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前后FEVl、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FEVl、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李维军等& 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发作期应用舒喘宁、酮替酚、普米克令舒治疗,缓解期口服自拟汤剂宣肺止咳汤(炙麻黄、苦杏仁、桔梗、款冬花、胆南星、黄芪、甘草)治疗;对照A组发作期用舒喘宁、酮替酚、普米克令舒治疗,缓解期不做治疗;对照B组发作期用舒喘宁、酮替酚治疗,缓解期不做治疗,3组均可应用祛痰药物。治疗6天后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对改善咳嗽症状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月,除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B组(P&0.05)外,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组间治愈率、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近远期疗效均较好,可以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6& 实验研究
&&& 陈志兴等& 研究加味射干麻黄汤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如坏死因子一a(TNF-ot)、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IL-13的影响。分为治疗组79例,对照组79例,健康组45例。治疗组采用加味射干麻黄汤,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用药4周检测后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a、IL-10及IL-13含量。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TNF.d、IL-13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IL-10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王海等&& 研究防哮汤(黄芪30 g,太子参、枸杞子、女贞子、熟地黄各15 g)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外周血IgE及IL-4、IFN-y的影响。治疗组90例口服防哮汤治疗;对照组7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IgE、IFN-y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4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 舒兰等& 观察中医分期辨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药组)发作期给予温肺化痰饮(炙麻黄、杏仁、陈皮、法半夏、茯苓、紫菀、蝉衣、桂枝、矮地茶、紫草、甘草),缓解期给予补肺健脾饮(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黄芪、防风、五味子、补骨脂、生麦芽、鸡内金、炙甘草);对照组(西药组)服用孟鲁司特钠,发作期加用氨茶碱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IgE和ECP的变化。治疗组血清Ig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EC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表明温肺化痰饮合补肺健脾饮治疗CVA患儿有一定的优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儿体内的IgE及ECP水平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 张印等& 观察察滋阴清嗓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作期患儿血清IL-4、IL-5的影响。将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30例,给予中药滋阴清嗓汤治疗2周,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IL-4、IL-5水平以及咳嗽、咽痛、喉痒等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儿PBMC IL-4水平为(89.69&13.82)ng/L、IL-5为(12.17&0.43)ng/ml,治疗后患儿PBMC IL-4水平为(72.18&14.89)ng/L、IL-5为(5.81&0.31)ng/ml,治疗后血清IL-4、IL-5的水平明显下降,患儿咳嗽、咽痛、喉痒等症状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滋阴清嗓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4、IL-5的水平有关。
7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 谢晓枫等&& 在自拟中药方的基础上配合雀啄灸大椎穴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取得良好疗效。艾灸治疗该病可以使RBC-IF、IgG、IgE水平明显升高。
&&& 成永明等& 以蜂针配合自拟敏咳方治疗小儿性咳嗽,蜂针刺入穴位为定喘穴、足三里穴,双侧交替选穴治疗。对防治小儿过敏性咳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蜂针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临床用时需要慎重。
7.3穴位敷贴
&&& 曾莺等& 采用代温灸膏敷贴穴位防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西药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代温灸膏贴敷穴位,咳嗽发作期贴风门、肺俞穴,农历三伏、三九天贴定喘、肺俞、脾俞、肾俞穴;治疗组夜间及晨问咳嗽消失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2年内典型哮喘发病率为6.25%,对照组为36.67%(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
3个月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
7.4直肠凝胶
&&& 姜之炎等&& 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儿童哮喘直肠凝胶剂(由麻黄、前胡、制半夏、旋覆梗、平地木、蒲公英、大青叶、金银花等组成),肛门灌注。治疗30例,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化痰作用,一般在治疗第2~3天肺部罗音明显减少,显效率达66.67%,总有效率达90%。
7.5& 中药雾化
&&& 杨辉等& 采用中药天龙液(含炙麻黄、熟附子、法半夏、蝉蜕、青天葵、款冬花等)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进展较快,病因病机的探讨多元性为治法的多样性提供了依据,综合治疗以及实验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为提高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研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比如中医辨证分型、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标准的诊疗规范不统一,本病发病机理及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具体作用机制的基础性研究有待进一步规范加强。针对以上问题,应着力推进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加强学科内部交流,尽可能在辨证分型、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标准等诊疗规范问题上达成共识;重视开展针对本病发病机理及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体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及基础理论研究,使对本病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
【】【】【】【】【】
热文点击榜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体会
日 19:31:08 Sunday&&
作者:李立新&&&&作者单位: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为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哮喘的潜在形式。以哮述其本,以咳名其状。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1个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表现,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治疗应审因辨证,综合治疗。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儿童 小儿哮喘宁
&& &做好医生,悬壶济世;做好老师,不误人子弟&是他一生的理想。李立新教授医术精湛,学风严谨,中医理论知识丰富,在全国率先提出&从痰论治小儿厌食&等新的治疗方法,对小儿哮喘、紫癜、心肌炎等病治法独特,疗效显著。
&&&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哮喘的潜在形式,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表现,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多数病儿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诊断及治疗不及时,常常可发展成哮喘。近十年,本病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与深入研究,但目前国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
&&& 1& 病名探讨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是一种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属祖国医学&咳嗽&范畴。《素问&咳论》篇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诸多医家也提出&类百日咳&、&阵发性咳嗽&、&气管对寒冷过敏症&等病名,但均以咳论治,疗效不佳。目前医家公认咳喘多从婴幼儿开始发病,疾病的性质为气道的慢性炎症,特征是气道的高反应性。久咳被中医学称为夙根、宿痰[1],而&久咳痰郁终成哮&。所以,临床积极的应用中医辨证论治,能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气道反应性均存在着与哮喘相同或相似的异常变化。认为CVA发病机理与哮喘相似,其病理生理改变都是以持续气道炎性反应与气道高反应(BHR)为特点。可见,本病与哮喘的本质相同。但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主要表现,故中医病名称&哮咳&更为确切,以哮述其本,以咳名其状。
&&& 2& 病因病机研究
&&& 本病的病因病机与哮喘相似,都是内有伏痰,外有诱因相触而发。从中医学角度看,病机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从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此类咳嗽患儿多数素有手足热、面赤、唇干、喜俯卧、神烦不宁、口有异味、便干等症象,故从体质上称为&痰积内蕴&,即常说的小儿食积内热。
&&& 《医学入门》提出:&夫咳因食积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日久,痰积蕴热于肺,便成为对外界环境敏感而发病的内在因素,与现代医学所说的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相似。同时,由于素有痰积蕴热于肺而使本病在临床表现上以肺胃实热型最为多见。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加之平素乳食无度,过食肥甘生冷,致使饮食不能及时腐熟运化,形成食积,停滞于中脘,导致气滞湿生,上贮于肺;或食积郁久化热生痰,上犯于肺,肺与大肠相表里,伤食积滞致腑气不畅,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以致咳嗽。
&&& 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在早、晚、夜间等气温变化较大时以及活动后、着凉后或烟尘异味,食甜咸等刺激后咳嗽发作,这些因素也就是过敏因素。过敏因素引动内痰,刺激气道,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作咳。咳嗽反复发作,日久肺气损伤,聚而为痰,影响气机宣畅。咳久不愈,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肺失宣降,气道挛急而发哮喘,正所谓&久咳痰郁终发哮喘&。本病的先驱症状多为食积,痰伏肺内,外因风邪触动,肺气上逆而发咳嗽。其病位在肺,病性属热,病理因素为食积、气滞、血瘀,痰伏。若咳久不愈,可发展为哮喘。
&&& 3& 临床表现
&&& 由于本病以咳嗽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其它伴有咳嗽的疾患,以致失治误治,贻误病情。因此,必须认清本病的临床特点,即特殊的痉挛样咳嗽,结合其鼻炎、湿疹等过敏史,就可以诊断[2]。主要临床表现如下:①以咳嗽为主症,干咳,少痰,无喘;②咳嗽呈阵发性,多在早、晚、夜间发作或活动后加剧,或在气味、气温有变化时发作;③咳嗽时间一般在1个月以上,经抗生素或中药治疗效果不佳;④多数患儿有湿疹、过敏性鼻炎以及过敏史,家族中常有哮喘病人;⑤理化检查及双肺听诊多无明显变化。
&&& 4& 用药与防治
&&& 对本病的治疗,应立足于从哮论治,根据其病因病机标本兼治,采取清肺化痰、祛风解痉止咳法,临床用经验方哮喘宁(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柴胡、炙麻黄、丹参、淫羊藿、白芍、甘草)。该方功能行气畅血、祛痰、止咳,随症加减,疗效颇佳。哮喘宁中桑白皮、地骨皮合用有抗炎、抗过敏、镇咳之功。桑白皮主清肺中气分之邪气,地骨皮主清肺中血分之邪气,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双清,泻肺气,祛痰嗽,平喘逆,共为君药,行清肺之功。黄芩中含有黄芩甙、黄芩新素等,在体外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百日杆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芩甙动物实验表明,其有效成分对豚鼠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性气喘均有缓解作用,与麻黄协同作用。柴胡煎剂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其挥发油具有抗感冒,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炙麻黄所含的麻黄碱能抗过敏,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其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以上3药共为臣药,可助清肺化痰之功。白芍含有芍药甙、苯甲酸、鞣质、挥发油等,有较好的解痉作用,白芍总甙对小鼠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煎剂对某些细菌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甘草,甘以缓之,调药和中。甘草黄酮等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且祛痰作用显著,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上2药共为佐药,治疗中加强解痉、抗敏、祛痰止咳之功效。丹参抗菌,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淫羊藿:用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法证明,其甲醇提取物有镇咳祛痰作用,并对药物引起的哮喘具有保护作用。以上2药共为使药,加强解痉之效。诸药合用,共奏抗敏解痉、止咳化痰之功。
&&& 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防治应以避免发病、精治细防为原则。避免发病首先要从小儿寒温、饮食两方面加强保健。如《内经&刺法论》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使肺无伤而咳难作。另外,精治细防要做到调护适宜,咳嗽发作时,便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治疗和防范。治宜&急则治其标&,以防止咳久伤肺。治痰防止邪留体内,扶正旨在补肾固本而强身。防要细心观察病情变化,查找病因,防止复发,饮食起居要避开过敏源。
&&& 5& 体会
&&& 临诊多年,小儿咳嗽症状临床十分常见,感冒、气管炎、肺炎、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均见咳嗽,但唯咳嗽变异性哮喘难治。其症状迁延,容易漏诊。据全国统计数字表明,其误诊率高达95%。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之咳嗽多阵发性顿咳,发作持久,故治宜审其因,观其变,辨其证,选其药,防其病。因此论治需采用治哮之法、治哮之方药,综合治疗,有症祛邪,无症扶正。
&&& 对于小儿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方受到重视。好多医家对该病的认识仍存在不足,经常将该病诊断为支气管炎或反复呼吸道感染,并长期误用大剂量抗生素。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中药在治疗小儿变异性哮喘方面作出了尝试,并在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临床上,多数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早期是没有哮鸣气促症状的。西医学认识到,其性质就是哮喘。显然,中医学对本病的诊断难度较大,容易导致错诊、漏诊。因此,中医学在诊断上需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吸取西医学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方法,避免造成很多以顽固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哮喘患儿延误病情。另一方面,&哮证大多感于幼稚之时&,故在婴幼儿咳喘的诊断上也应慎重,同样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借助现代医学诊断方法,严格把关,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的评价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建立和评价,都必须有科学、严谨、可信的标准,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烈.婴童哮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
烈.婴童翼集[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6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咳嗽变异性哮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