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利娅是怎样描述天空的对他的启发下我被同学们轮流玩又是怎样呢!

当前班级/社区简介:班训:没有任何理由
公告摘要:
大作家教你写作文&&13-03-01 23:09
大作家教你写作文
  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就不喜欢——望文却步;咬笔头——无从下笔;数字数——无话可写;写空话——凭空杜撰。“作文难,难作文”,也就成了同学们的普遍感受了。其实,写作文,是一件很容易、很有趣的事情。究竟该怎样写作文呢?读读下面的三篇文章,从作家笔下的文字中你会受到启发的。
吃了一个大“丙”
  上小学的最后一年,我的作文“吃”了一个大“丙”。
  作文本发下来了,打开一看,竟撞见一个鲜红的“丙”字。我好像挨了一记耳光,受不了了这个打击,就趴在课桌上伤心地哭起来。从没得过这玩意儿啊!几位同学围过来,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又哄又劝。最后明白了真相,又嫌我好笑,就异口同声地说:“这也值得哭?”
  我被他们笑过倒好受了点儿。看来,吃了大“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我心里却冒出个大问号:我的作文一向写得不坏,怎么就让这笨笨的大“丙”闯进了作文本呢?这样的问题,既不敢去问老师,也不能叫家长知道,当然也不好跟同学谈论,只好自己一个人呆想。这么一想,倒发现真是白白怪罪了自己一场。本来嘛,《节日里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叫我怎么写?
  那时,国庆节放三天假,是一年中最惬意的日子。天高云淡的秋季能吃上板栗烧鸡,还有不长不短的三天大懒觉,然后到艳阳天下心安理得地玩儿。你要是知道我正好住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肯定会猜得出我玩得多么痛快。可是,这一切在当时的作文里竟然都不可以写,只能写“有意义的事”,还要写大事情,要讲大道理。我们小孩子最不会讲的就是大道理,谁如果对大道理那么感兴趣,谁就不够格儿当小孩儿!
  放假了,我们第一个念头就是要不折不扣地玩儿。所以,遇到写“有意义”之类的作文,总是绞尽脑汁东拼西凑,硬着头皮对付过去。大概因为我喜欢看课外书的缘故,所以一向都对付得很像样。也许这回实在是写厌了吧。
  其实,写作文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写作文,不就是对着本子说话吗?对着作文本,说出想说的话,说得清清楚楚,说得明明白白,说得有意思了,就大功告成。作文本是平时最爱听你说话的好朋友,时间长了,不对它说点什么,还会觉得闷得慌呢。到了有话可说的地步,真的越说越顺溜,越说越好玩儿,越说就越发会说了。
  不过,假如老师又出了那样一个题目,我可能会再吃一个大“丙”!
作者链接:
  小草。
作品链接:
  怎样写作文呢?作家已经给了你答案:写作文,不就是对着本子说话吗?对着作文本,说出想说的话,说得清清楚楚,说得明明白白,说得有意思了,就大功告成。告诉你,作文就是如此简单。
我想说自己的词
  一个宁静的早晨,远处的天空中飞过一群候鸟。候鸟们低低的鸣叫使人感到秋天已经来到了草原。
  老师把自己的学生带到草地上,怀着十分愉悦的心情说:“今天,我们要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每人先说出草原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孩子们,请你们注意观察,好好想一想,选出最准确、最优美的词语来。”
  孩子们安静下来。他们一边望着天空,一边动着脑筋。过了一会儿,大家听到了对天空的描述:
  “天空是蓝色的……”
  “天空是天蓝的……”
  “天空是湛蓝的……”
  “天空是蔚蓝的……”
  就这样,孩子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相似的词语:蓝色、天蓝、湛蓝、蔚蓝……
  蓝眼睛的小姑娘瓦利娅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瓦利娅,你为什么一声不吭呢?”老师走过去问。
  “我想说自己的词儿……”
  “那你用什么词语来描绘天空呢?”
  “天空是温暖的……”瓦利娅低声说着,微微一笑。
  孩子们又静了下来,在这一瞬间,他们看到了以前从没看到过的东 西:
  “天空是忧愁的……”
  “天空是动荡的……”
  “天空是纯洁的……”
  “天空是爽朗的……”
  天空在玩耍、在颤抖、在呼吸、在微笑——在孩子们眼里天空仿佛忽然间有了生命。
  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他们每个人都用心观察着,想像着,用与众不同的词语描绘着秋天草原天空的景象。
作者链接: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作品链接: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习作精彩呢?那就要像小姑娘瓦利娅那样:说自己的词,写自己的话,你的作文必定是精彩的。
  记得小学有次作文,题目是《秋天来了》。当老师照例援引一段“范文”,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原文的词句我记不全了,我只记得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裙袍的仙女,她那轻盈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却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遮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谷物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日丽气爽,爱她的天高云淡,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得了个“甲优”,老师在文中又圈又点,接着又将它作文“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些小小的光荣,使我省悟了一点道理:作文,首先要构思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者链接:
  叶文玲,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至今已有600多万字36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梦谷》、长篇历史小说《秋瑾》、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散文集有《不了情》、《枕上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等多种。
作品链接:
  作文,首先要构思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与你共勉!  摘 要:婴幼儿生活故事在文学阅读及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其根本原因是对该类作品的价值判断存在偏颇或缺失。本文力图从"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谈婴幼儿生活故事之价值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婴幼儿生活故事在文学阅读及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其根本原因是对该类作品的价值判断存在偏颇或缺失。本文力图从人的生命成长的几个维度对婴幼儿生活故事的价值加以概括,凸显其作为文学对婴幼儿成长之意义。 中国论文网 /5/view-5876343.htm  关键词:婴幼儿生活故事;生命成长;价值   作者简介:陈珊珊(1977.10-),女,汉族,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系讲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11--02   婴幼儿生活故事是指取材于婴幼儿的生活、反映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生活事件的短小故事,它通过对婴幼儿生活的艺术概括,展示婴幼儿的生命行为、生命情感及生命精神。长久以来,婴幼儿生活故事在文学阅读及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教育者对婴幼儿生故事认识有所偏颇,把其“工具化”,只把其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而无视该文学体裁的特殊价值。   生活故事是对婴幼儿实施成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儿童伦理认识”的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的一切伦理认识(明确的与默会的)都是在具体情境的分析之中逐步呈现出来的”,研究且指出“哲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是通向伦理教育整体性的理想途径”。由此说来,儿童的道德、行为、情感及情绪等方面的认知都应强调“情境性”,它们既能在生活中习得,亦能通过鲜活的艺术化故事获得。婴幼儿生活故事运用写实的手法,逼真地描绘婴幼儿的情感、思想、行为和心理,让婴幼儿在阅读中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它像一面镜子,让幼儿关注、认识自己,从而关注、认识周遭的人、事、物。教育者想实现教育目标,让婴幼儿领悟作品的价值判断,首先应深谙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多重价值。婴幼儿生活故事的价值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伦理品德的教化   婴幼儿生活故事取材于婴幼儿日常生活的片段或现象,创作的动因和意图往往源于婴幼儿成长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培养,高尚的品行和情操的养成,生活故事是幼儿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最直接的“教科书”,促进幼儿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如黄云生的《咳嗽》里蔚蔚因好玩而模仿奶奶咳嗽,待蔚蔚得了感冒真的咳嗽时,奶奶悉心照顾他,结果蔚蔚病好了,奶奶又咳嗽了,蔚蔚感同身受地去帮奶奶拍背,意识到自己之前不尊重长辈举动的错误。余绯的《小黑猫送来的》写的是小朋友去秋游,把吃剩的食物丢弃在草地上,老师编了一个故事:小黑猫在草地上抓住了来吃这些食物的小老鼠,并把这些“好吃的东西”送还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孩子们吃着好吃的东西,明白了以后再也不给小老鼠留下食物了。马光复的《雪花飘》里小雪发现妈妈对爷爷不太友善,要把妈妈给自己的围巾、笑脸和爱送给爷爷。这类作品从正面或侧面对婴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伦理品德教育,让他们在这些既生活化又艺术化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修正和完善自己的道德和行为。   二、情绪和行为的认知   生活故事能提供角色扮演的场所,让幼儿置身于仿真的生活情境中,获得他所曾经经历过或将会经历的情绪和行为的认知,成人则通过故事能较轻易地帮助幼儿获得对于适合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情绪的积极认同。如:苏联作家奥谢耶娃的《好事情》,小尤拉清晨想着这天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好事情才行,比如妹妹掉进水里,自己奋不顾身地去救她;狼来抓奶奶,就用猎枪打死狼;哈巴狗掉进井里,就冒险把它捞上来……而当妹妹走过来让尤拉陪她玩儿、奶奶让他帮忙收碗、哈巴狗摇尾讨水喝时,他叫他们走开,“别扰乱我想好事情”。最后,妈妈告诉尤拉,“跟妹妹去玩,帮奶奶把碗收拾好,或者给哈巴狗喝点水”就是在做事情呀!孩子们心里的英雄主义情结让他们忽略了身边的小事,作品以对生活的仿真描写,让孩子们接受“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又如列夫?托尔斯泰的《谢谢你》,故事情节很简单,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必然会得到家长的赞赏,这对诚实的孩子是一种鼓励,对撒谎的孩子则是一种正面的引导。作品文字简约至极,其中的“谢谢你”却具有强大能量,是作家对家庭教育的理性思考,幼儿亦能从中得到成长过程应有的理解、信任、认可…… 《晶晶看家》中,爸爸妈妈不在家,晶晶害怕得哭起来了,这是很正常的情绪和行为,可是聪明的孩子自有他们战胜“害怕”的方法――找来爸爸的帽子和大衣架在衣架上,找来妈妈的睡衣和围巾放在枕头边,充满行动力的晶晶制造了爸爸妈妈陪在身边的场景,也制造了内心的依托和勇气,晶晶以这种稚巧的尝试成功地克服“害怕”――这种成人都望之却步的情绪。谁说小小的身体里没有大大的能量呢?   三、精神与气质的启蒙   学前儿童的价值判断具有“二元对立性”,即体现为“非此即彼”的特征,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在形象上选择趋于“类型化”,这有利于他们在对比中选择更有利于其社会化发展的价值判断。在大部分的婴幼儿文学作品中,作家的创作掌控了读者阅读的可能性,是基于婴幼儿审美特点的成人视野下的价值传递。而生活故事的“真实性”使生活的人与事得到较“如实”的呈现,人物形象也变得鲜活和丰富,作家能基于生命本位来思考婴幼儿成长中的某些精神、气质、秉性、品格的养成,小读者亦能通过对此类作品的阅读感受、体认和积累生命能量,直至最终内化至灵魂深处。在《外婆园子里的石头》中小姑娘艾玛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凭她的敏感和聪慧,走到哪里都会有所得,她将太阳、石头和蝴蝶三样不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思考和分析,得出“活”的学问。艾玛的外婆的确是一位“智者”,她深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幼儿获得知识可以通过书本,而让幼儿亲历生活去摸索、发现、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则是实现科学教育更重要的途径。德国作家鲍圭埃特的《一封信》中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先是诉说着自己的伤心:看不到爸爸刮胡子、妈妈哭了、床头柜台灯坏了、晚上的无聊等等,而当妈妈走近的时候,她又觉得自己“写得不好”,便“团起纸头丢到一边”,在妈妈的口授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我们过得挺好的……阳光下,小狗又蹦又跳……请告诉我们螺丝起子放在哪里……现在我们吃炒鸡蛋、星期天要去看电影……我们天天想你……”最后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这样的作品不存在是非判断,表达的对生活的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的细妥的体贴,是幼儿感受生活的酵母,这种来源于生活,却有着“诗性深度”的故事,对幼儿秉性气质的熏陶作用是巨大的。又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想说自己的词》里老师请孩子们用最美丽、最准确的词来说说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说天空是“湛蓝色、天蓝色、纯洁的、蔚蓝色……”,只有瓦利娅低声说着“天空是忧愁的、动荡的、冰冷的……”作品让孩子明白个性和创造力的价值,是超越了平常生活的生命教育,具有不寻常的意义。   四、生活情趣的培养   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说过:“趣味是儿童故事的基础”。生活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蕴藏着浓郁的婴幼儿情趣,天真的思想、纯净的心灵、稚气的情感、朴拙的行为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都让幼儿感觉很有趣,他们会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并从心里产生一种亲切感,唤起愉悦的体验和引发心灵的共鸣。法国艾斯库迪叶《云端掉下一只烤鸡来》里小约翰在电梯口等不及和邻居聊天的爸爸,带着买回的东西独自走进电梯,可是到小约翰家的电钮却在很高的地方,他够不着,就决定按到的最高的楼层再走楼梯。小约翰意外地爬到了顶楼,并在上面玩累了之后才发现,大门被牢牢地关住了,他用姐姐的毛线绑住烤鸡,往楼下吊,还在聊天的爸爸小约翰的“发明”后,上楼把受惊的小约翰抱回家,与家人一起享用烤鸡大餐。故事里呈现的画面实在是妙趣无穷: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上忽然垂下一只用毛线捆绑的烤鸡来,这烤鸡经过每户窗前,会引出多好奇的目光呀!小约翰无意的一份杰作,让我们感叹他和作者真是生产乐趣的幽默天才。又如李慰宜的《蚂蚁乐园》是从婴幼儿生活中截取的一幕,孩子乐于俯下身来关注蚂蚁,与它们对话嬉戏,这是一种可贵的生命情调,是婴幼儿诗意生活的写照。   在婴幼儿的生命胚芽里,除了应具有社会人的品德规范,还应包含对自我和他人的行为和情绪的初步认知,培育未来美好生命里具有的某些精神和气质,以及对生活的那份天真与热忱……所有关注婴幼儿生命成长的教师、家长、作家以及社会人士,应该充分认识婴幼儿生活故事的独特价值,使其成为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雨露”。   参考文献:   [1]《幼儿故事选讲与点评》饶娟,马金诚 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2]《幼儿文学鉴赏》任继敏 著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   [3]《点亮心灯――儿童文学精典伴读》韦苇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
& & 我想说自己的词_650字
我想说自己的词_650字
作者:& | & 三年级&&
27人浏览了这篇文章
一个宁静的早晨,远处的天空中飞过一群候鸟。候鸟们低低的鸣叫使人感到秋天已经来到了草原。老师把自己的学生带到草原上。怀着十分愉悦的心情说:“今天,我们要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每人说出草原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请你们注意观察,好好想一想,选出最准确、最优美的词语来。”孩子们安静下来。他们一边望着,一边动着脑筋。过了一会儿,大家听到了对天空的描述:“天空是蓝色的……”“天空是天蓝的……”“天空是湛蓝的……”“天空是蔚蓝的……”就这样,孩子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相似词语:蓝色﹑天蓝﹑湛蓝﹑蔚蓝……蓝眼睛的小姑娘瓦利娅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瓦利娅,你为什么一声不吭呢?”老师走过去问。“我想说自己的词……”“那你用什么词语来描绘天空呢?”“天空是温暖的……”瓦利娅低声说着,微微一笑。孩子们又静了下来。在这一瞬间,他们看到了以前从没看到过的东西:“天空是忧愁的……”“天空是动荡的……”“天空是纯洁的……”“天空是爽朗的……”天空在玩耍、在颤抖、在呼吸、在微笑-在孩子们的眼里,天空仿佛忽然间有了生命。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他们每个人都用心观察着,想象着,用与众不同的词语描绘着秋天草原天空的景象。
查字典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zuowen1077222/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考试类型:
作文类型: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同年级的其他文章
同体裁的其他文章【上一篇】
【下一篇】育人三部曲
&&&&&&&&&&&&&&&&
/ 育人三部曲 
个月身体各系统相互作用的节奏有显著改变。原因是体内储存的维生素已用 尽,到了春季太阳的辐射强度会显著降低,而且长时期的紧张的脑力活动使 神经系统处于疲劳状态。  我考虑过如何去削弱这些不良因素的作用。家长开始更多地注意专为春 季那几个月储备富有维生素的食物。冬、春两季的每个晴天我们都尽量利用 来进行户外活动。我考虑应在春季那几个月降低智力活动强度,这个想法一 直使我无法平静,我认为可以用智力活动多样化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智力 活动应尽可能地不在教室而在大自然中进行,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这渐渐 成为在春季进行教学的一条原则。  在战后最初的年月里,许多孩子明显地容易患神经官能症。我的某些学 生,特别在托利亚、科利亚、斯拉瓦、费佳几个人身上,表现为情绪抑郁, 对生活态度冷漠。我尽量使孩子的拘谨、胆怯、优柔寡断、病态的腼腆,不 发展成神经官能症。我们低年级教师在讨论如何使集体生活给孩子带来快乐 的问题时得出结论认为,非常重要的是,要在学校环境中来平息孩子在家庭 生活中遭遇的那些苦痛、悲伤和冲突。教师们都努力设法了解每个孩子的心 里都发生了什么,他是在什么心境下来到学校的,为的是避免给孩子敏感的 心灵造成任何伤痛。任何一个孩子精神生活中应予细心关注的问题,都要在 我们称之谓心理研讨会的会议上进行研究。学校集体应该能驱散孩子的忧伤 和悲痛。对那些因悲惨遭遇而心灵蒙受了创伤的孩子,要给以特别的关注。科利亚、萨沙、托利亚、彼得里克和斯拉瓦等人的神经有时紧张到极点。稍一触 动,就可能“着火”、“爆炸”。个别日子里,甚至不能对他们提问题。教 育别人的有效感化方式,对这几个孩子完全不适用。我在医学家的学术著作 中接触到“医疗教育学”这个概念,它最确切地表达了那些在行为上带有心 理病态烙印的孩子的教育实质。医疗教育学的主要原则有:(1)怜惜孩子易 受损伤的病态心理;(2)用学校的整个生活方式和制度使孩子摆脱阴郁的思 想情绪,激发乐观情绪;(3)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让孩子觉察到人们在把他当 病患者对待。学校曾有一个有癔病性神经官能症倾向的男孩沃洛佳。他的父母过分夸耀这个孩子的做法使我甚感不安。他们自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个特殊儿童。我 担心,随着必然会发生的失望,可能激起孩子对父母乃至对所有成人的憎恨。 依我看来,治疗这种孩子的主要手段,就是培养谦逊和尊重别人的态度。我 一直力求做到使沃洛佳尊重他所接近的每一个人。  那些思想上迟钝和忧郁的孩子,在医疗教育学中居于特殊地位。治疗大 脑半球皮质细胞的迟钝和怠惰,也要如同治疗心肌或肠道疾病一样地慎密和 有耐心。不过这种治疗要求千百倍的审慎精神和教育技巧以及对每个孩子个 人特点的深入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画家  早在“快乐学校”刚开学一周之后,我就告诉孩子们:“明天把图画本 和铅笔都带来,咱们要画画。”第二天我们来到校园草地上。我对孩子们说: “你们看看周围,看看什么东西好看,你们最喜欢什么就画什么。”一派秋色,灿烂的阳光普洒在我们面前的学校果园和实验园地。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谈论起来,有人喜欢红色和黄色的南瓜,有人看中了花盘低垂的 向日葵,有人对鸽子窝发生了兴趣,有人则被串串葡萄所吸引。舒拉欣赏飘 浮在天空的轻盈蓬松的云朵。谢廖扎在注视水面如镜的地塘里的白鹅。丹科 则想画小鱼,他还兴致勃勃地述说了他有一次怎样跟叔叔一起去钓鱼:虽说 一条也没钓到,可是看到了小鱼怎样在“游戏”。塔尼娅说:“我要画太阳。” 大家安静下来。孩子们专心致志地画着。我读过许多关于图画教学法的书,而这时在我面前的是生气勃勃的孩子。我看出来,孩子的画、画画的过 程,这是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不单纯是在把周围世界中的某种东 西搬到纸上,而是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进入了这个世界,并作为美的创造者 欣赏着这种美。看,这是万尼亚,他全神贯注地在画蜂箱,旁边是一棵树, 树上开着一朵很大的花,花朵上方是一只蜜蜂,这只蜜蜂几乎跟蜂箱一般大。 男孩的面颊泛着红晕,两眼闪射出给教师以巨大快慰的兴奋神情。  儿童的创作——这是他们精神生活中十分独特的一个范畴,是鲜明揭示 每个孩子个人独特性的一种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这种独特性不可能用大家 都必须遵循的某种统一法则去概括。  科利亚没说他喜欢什么,因而使我非常不安,不知他到底会画出什么来。 我看见他的画本里画着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上面是圆圆的果实,这就是说, 是一棵苹果树,果树周围布满了光芒四射的小星星,果树上方高悬着一弯新 月。我多么想从这幅有趣的画中悟出这孩子隐蔽的思想和情感;因为我在他 的眼神中看到了我们在观察世界时的灵感的火花。“苹果树上空是些什么星星?”我问科利亚。  “这不是星星,”科利亚说。“这是从月亮上往果园里洒落下来的银色 火星。月亮上不是也有巨人铁匠吗,是不是呀?”“当然有,”我回答说。我为在那些宁静的夜晚曾激动过孩子的那些想法而惊异。这就是说,他观察过夜空,欣赏过月光,觉察到了在果树上空闪 烁的淡淡的月晕。“可是巨人铁匠夜里锤打什么线呢?”男孩在沉思中说道。我觉得,与其说他是在询问老师,倒不如说是在追忆那夜晚的天空、淡淡的月光和群星 的轮舞游唱。我怕惊扰了孩子的创作灵感。我的心由于这可喜的发现而激烈 地跳动起来——创作可以揭开儿童心灵中沉睡着善良情感的那些隐秘的角 落。当教师帮助孩子感受周围世界的美的时候,他就在不知不觉地触及这些 角落。  我仿照拉里莎的样子画起巨人铁匠来。我觉得自已画得不错。铁匠画得 像真正的锻工,铁砧跟农庄铁工房里的那座一模一样。我忘了自己是成人, 体验到一种欢快的情感:我画的铁匠当然会比拉里莎的好。然而孩子们的目 光并没有停留在我的画上,而拉里莎身旁却围满了人。“她究竟画的是什 么?”我在想。我从孩子们头顶看过去。她的画里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但 是为什么大家都很喜欢,而对我的画却不予理睬呢?我越细看这个女孩的画 就越清楚,原来小孩子看世界有他们自己的眼光,有他们自己的艺术表现手 法上的语言,不论你怎样努力,也是无法仿效的。我的巨人铁匠戴着普通的 帽子和围裙,留着长胡须,穿着大皮靴。而她那力大无穷的铁匠的蓬松头发 周围却闪耀着火星四射的光彩,胡须也非同寻常,而似火舌狂卷的火焰一般。 巨大的铁锤几乎比人头还大上一倍??对孩子来讲,这不是脱离真实,而是  鲜明的真实——是想象力和灵巧性的真实,是强大的人与火焰力量的童话统 一性的真实。不能让孩子幻想的这种绝妙语言来迁就我们成人的语言。要让 孩子们彼此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话。我对低年级老师说,教给孩子们比例、透 视、相称规律——这都很好,但同时也要为孩子的幻想提供广阔天地,切不 可破坏孩子观察世界的那种童话语言??  每个孩子都想讲讲他画的东西。正是在这种讲述中,那些鲜明的形象和 比喻放射着宝石般的异彩。绘画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  这时,我们去田野和森林时几乎总是带着图画本和铅笔。高年级同学给 小朋友们订了一本可以装进衣袋里的小图画本。春天,在我们学校开学后的 几个月之后,我装订了一本大画册。每个孩子都可以把周围世界中他所喜爱 的那一角随意画在里面。我在画册里还写了一些短故事。画册简直变成了我 们这个集体的生活和精神发展的一幅画卷。爱护生物和美  个别孩子对待生物和周围世界的美的冷漠态度使我非常不安,孩子的那 种乍看起来令人不解的残忍行为也使我不安。譬如,我们走在草地上,草上 飞舞着蝴蝶、野蜂和甲虫,尤拉捉了一只甲虫,从兜里掏出一块玻璃片就把 虫子剖为两半,“研究”起它的内脏来了。在我们学校的一个僻静角落里连 续多年都有好几窝燕子。有一次我们到那里去,我还没有来得及说几句燕窝 的事,舒拉就已经往燕窝里扔了一块石头。所有的学生都爱护长在院子里的 美丽的美人蕉,可是柳夏走近花坛把这株花拔掉了。凡此种种,在“快乐学 校”的最初日子里就出现了。我为孩子们这种既赞美美好事物而又对美的践 踏无动于衷的混乱现象感到诧异。在我没和这些学生相处之前我早就确信, 欣赏美——这只是良好情感的最初萌芽,必须发展它,使它变为要求行动的 积极愿望。科利亚和托利亚的行为尤其使我不安。科利亚有捣毁麻雀窝的一 种狂热。据说,他常把那些从被毁的鸟巢里跌落下来的羽毛未干的小雀扔进 榨油厂的污水管里。小雀久久地在里面唧唧叫,而科利亚竟然还把耳朵贴近 管壁去听。孩子的残忍性不只表现在目睹过家里丑恶行为的科利亚一人身 上,也出现在正常环境里生长的孩子身上。而最令人焦虑的则是孩子们不以 这些“微小”的凶狠行为和对美,对生活的冷漠为耻,这种行为和态度会逐 渐发展成麻木不仁,乃至冷酷无情。怎样才能唤起孩子们的快乐、善良的情感?怎样在他们的心灵中培养起对生物和美好事物善意的爱护态度?一次在田野里游玩时我们发现一只翅膀 受了伤的云雀。鸟儿拍打着双翅艰难地在地上挣扎,但是飞不起来。孩子们 捉住了这只小云雀。这小小生命在孩子手里颤抖着,珠粒般的两只眼睛仰望 着晴空。科利亚攥紧了拿着鸟的那只手,小鸟发出凄厉的叫声。孩子们笑了。 “难道他们当中谁都不怜悯这只被它的同类遗弃在旷野的小鸟?”我这样想 着看了看孩子们,看到莉达、塔尼娅、丹卡、谢廖扎和尼娜几人的眼里含着 泪水。“你干吗要折磨小鸟?”莉达抱怨地问科利亚。 “怎么,你可怜它吗?”科利亚问。“那你就拿去伺候它吧!”他就把鸟扔给了莉达。 “就是可怜,就要伺侯,”莉达抚摸着小云雀说。  我们来到了林边空地。我给孩子们讲,秋天候鸟都要准备飞到很远的南 方去。只有一些孤苦伶仃的鸟遗留在荒凉的田野里,有的因为翅膀受了伤, 有的是从猛禽的利爪中挣脱出来而致残的??可是严酷的冬季带着暴风雪和 严寒就要来了。这只小云雀的命运将会怎样呢?可怜的小鸟一定会冻死。可 是它鸣叫得多好听啊,它使春天和夏天的原野充满令人神往的音乐。云雀是 太阳之子。童话里讲“这种鸟是从太阳的火焰中诞生的”。因此,咱们的人 民把它称为“■”,即“■”①??你们当中有人知道吗,当手指冻得发僵的 时候是多么疼痛,令人窒息的凛冽寒风吹来时是多么难忍。你们可以赶快回 家,到火炉旁烤烤暖融融的火??可是小鸟到哪里去躲避呢?有谁去管它 呢?它冻得僵硬僵硬的。  “可是我们不会让小云雀冻死,”瓦利娅说。“我们把它放到暖和的地 方,给它搭个窝,让它等着春天的到来??”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出主意,怎么给小云雀弄个住处。每个人都愿意把小 鸟带到自己家里去过冬。只有科利亚、托利亚和几个男孩没说话。  “孩子们,干吗要把小云雀拿到家里去?咱们给它在学校里搭个暖和的 窝,咱们喂它,给它治伤,到春天就放它回晴空中去。”  我们把云雀带回学校,放进笼子,摆在房间里(这时已经给这班孩子拨 了一个房间)。每天早晨都有一个孩子来照看小云雀。饲料由孩子们带来。 几天之后,卡佳拿来一只啄木鸟,是她爸爸从森林里拣回来的。看样子, 它是从猛禽爪中侥幸逃脱的。啄木鸟的翅膀无力地耷拉着,背部还凝着一层 血。我们把它和云雀放在了一起。谁也不知道该给啄木鸟喂什么,是喂小甲虫吗?上哪里去找,在树皮里去找吗?  “这我知道,”科利亚带着自诩的神情说道。“它不光吃小甲虫和蚊蝇, 还爱吃柳树嫩芽和草籽。我看见过??”他本想再说些什么,但是有些不好 意思了。可能是他捕捉过啄木鸟。“好吧,既然你知道怎样喂啄木鸟,那就由你来弄饲料吧。你看,它的眼神多可怜啊。” 科利亚便给鸟送起饲料来了。当时他还没有怜悯生物的情感。他只是由于小朋友的赞扬(“咱们的科利亚真行,知道该给鸟喂什么东西。”)而感到高兴而已。不过,即使良好情感始于虚荣心也无妨。先让好行为形成习惯, 过后它就会唤醒心灵。我追忆了男孩子们对于“你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的几百种答案:想成为力气大的、大胆的、勇敢的、聪明的、机灵的、无所畏惧的人?? 但谁也没说成为善良的人。善良为什么没能跟英勇和无畏这样一些高尚品质 列在一起?为什么男孩子甚至会因善良行为而感到不好意思?要知道,没有 善良,没有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那种出自内心的温暖,就不可能有心灵的 美。我也思考过,为什么男孩子比女孩子的善心要少些?或许,这只是一种 感觉?不,实际就是这样。女孩子之所以比较善良、富于同情心、温柔,大 概是由于她从幼年起就已经带有一种尚未意识到的母性本能的缘故。在她成 为新生命的创造者之前,爱护生命的情感早已在她的心灵中确立了。善的根 源在于建造、创作、确立生命和美。善与美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费佳带了一只黄鹂到学校的那天早晨,简直成了孩子们的节日。这只鸟①
жаР炎热,BOPOHOK 小乌鸦;云雀(жаBOPOHOK)一词即由这两个词合 成。——译者注不知因为什么也飞不动了,它是费佳在饲养场附近的树丛中找到的。孩子们 目不转睛地欣赏着小鸟身上色彩美丽的羽毛。我们总是在“小鸟医院”(孩 子们这样叫自己房间里的那个角落)旁迎接新的一天并在这里送走这一天。 科斯佳拿来一只瘦弱不堪的麻雀,这是他在路边拣到的。小麻雀连一粒粮食、 一粒面包渣都不吃。科斯佳为小麻雀的病而心里不好受。当这只麻雀死了的 时侯,我们都很难过。科斯佳哭了,女孩子也都哭了,科利亚变得郁郁不乐, 沉默寡言。  我记得亚努什·科尔恰克的一段话:“那纯净的孩童的民主是不顾宗法 制度的。长工的汗水和同年伙伴的饥饿,小黄马和被宰杀的母鸡的恶运,都 很容易地会使他伤心。鸡犬使他感到亲切,蝴蝶和花朵被他视为同类,石子 和贝壳被他当做兄弟。孩子不会带有爱出风头的人的妄自尊大,他不知道唯 独人才有心灵。”①是的,事实就是如此,不过善良的孩子不会从天而降,那 要去培养。  有一次在山谷中散步时,孩子们找到一只一条腿受伤的小兔。我们把它 带回自己的活动室,养在一个新笼子里。又办起了一所医院——小兽医院。 一周之后,拉里莎抱来一只冻得发抖的小瘦猫。我们把它跟小兔养在了一个 笼子里。孩子们操心的事多了起来:他们给小兔带胡萝卜,给小猫带牛奶。 一天早晨,当我们看到小猫和小兔彼此紧紧偎依在一起熟睡的情景时,孩子 们的欢喜劲,简直难以形容。他们担心吵醒小动物,都低声细语地说话?? 冬天,“小鸟医院”里又添了几只山雀,是孩子们在给过冬的鸟设的食 槽旁边拣回来的??还有一件使我非常高兴的事:有些孩子在家里也设了自 己的“鸟医院”和生物角。而当我们的活动室有了养着小鱼的鱼缸时,孩子 们便央求家长在家里也搞一个鱼缸。许多家长来到学校,询问该怎么搞。当 时很难为鱼缸物色水草和鱼苗,饲料也不好找。可是由于孩子非要搞不可, 所有这些困难都被克服了:孩子们既不让家长也不让我安宁。斯拉瓦和季娜 的母亲来说,孩子们让人不得安生,别人有金鱼,可咱们家没有。只好向高年级同学求援了。  那些年还没有学校工厂,为了制备鱼缸,迫使我们装备起第一个少先队 员和共青团员小工厂来。我们永远也忘不了大家围坐在有小灯泡照明的鱼缸旁欣赏小金鱼的那些夜晚。我给孩子讲大洋的深渊,讲海洋生物非常有趣的生活。我那些很早就 毕业现已长大成人的学生终生都铭记着那些夜晚。前不久科利亚对我说:“我常常梦见那只小灯泡。它那亮光成了知识的第一个源泉。它使我想更多地知道海洋深处的奥秘,知道神奇的鱼类??”
既然年已 24 岁的成人还能怀着这样的热情回忆那些鱼,这说明那不是微 末琐事,而是善良情感的一条渠道。我一直怀着急切不安的心情期待周围世 界的美什么时候能在最冷漠的心灵中唤起善良的情感——爱抚和恻隐之心。 我永远忘不了那年秋季初寒的日子。我们来到花园的玫瑰丛旁,看到开着一 朵鲜艳的花,细嫩的花瓣上挂着露水。这朵花出奇地熬过了夜寒幸存下来。 我们看着花朵,内心产生了忧伤之情:严寒不久即将摧毁这幅美景。我的眼 睛跟科利亚的目光相遇:第一次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忧伤和牵挂——纯洁的 幼儿情感。随后我们又到暖房,那里有几盆在我们当地少见的花卉——杜鹃①
亚努什·科尔恰克:《教育文选》,莫斯科,1966 年,第 271 页。花、仙人掌等。我们围在了一朵小红花旁,这是仙人掌开的花。我们久久欣 赏着这朵花。  对生物和美的事物的关爱,逐渐融入孩子们的生活。1951 年深秋,正当 树木落叶时,我们到树林里去挖了一株幼小的椴树,带回来栽在校园里。小 椴树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想象、幻想、创作关于它的故事,把它当作会感 受和体验我们的关怀和不安心情的人物。每当下起温和的秋雨时,孩子们就 高兴:我们的朋友正需要多一些水分。而当严寒封冻了大地、刺骨寒风在旷 野呼啸时,我们又担忧:我们的朋友会感到寒冷。孩子们便铲起积雪培在树 干周围。女孩子们拿来一些芦苇把树干包扎起来。春天到来时,我们常常到 我们的朋友那里,怀着不安的心情察看:发出新芽了没有。第一批嫩绿的小 叶子使孩子们欣喜若狂:椴树活着。夏天我们给它浇水。  集体的爱抚和善良情感,集体的良好意愿,是一股多么巨大的力量。它 犹如汹涌的巨流把那些最不易动情的人也触动了。我高兴地看到科利亚、托 利亚、斯拉瓦、彼得里克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自己的朋友——葱绿的小树旁, 看到他们喂鱼缸里的鱼时眼睛如何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那些曾因想到小小的椴树在隆冬严寒中会觉得冷而心情不安的人,如今 已是成熟的成年人了。我们的朋友也已长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来到 它身旁的已经是青年男女、年轻父母了,当他们回忆起童年时代那黄金之秋 时,他们的心还激荡着美好的情谊。经验证明,善良之情应当在童年扎下根来,而人性、仁慈、抚爱、同情心则在劳动中,在爱护和关怀周围世界的美中产生。善良情感、情感修养——这是人性的核心。如果在童年培养不出善良情感,那就永远也培养不起来 了,因为在心灵中确定真正人性的东西,是和认识最初的最重要的真理和体 验与感受本民族语言的细微色彩同时进行的。人在童年时期应当经历一个培 养情感的学校——培养善良的学校。我们去劳动世界的“旅行”  “怎样才能做到使劳动成为孩子最重要的精神需求?”这是我们全体教 师关心的一个问题。低年级教师 B.П.诺维茨卡娅、A.A.涅斯捷连科、M.H. 韦尔霍维尼娜、B.C.奥西马克、E.M.扎连科等,从进行教育的第一天起就吸 引孩子们参加学校果园和实验园地里力所能及的劳动。我们同 B.П.诺维茨 卡娅老师一起修建了一间小暖房,供孩子们冬季在里面劳动。为了让孩子们 的劳动具有思想动机,老师经商讨决定:我们每年在战胜法西斯德国的胜利 日那天都栽一棵小橡树。这将成为我们欢乐庆典的活年鉴。从那时起,我们 的“橡树林”每年都增添一棵百年树——孩子这样称呼橡树。  我们认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让孩子的周围不光有自然世界,而且 也有劳动、创造、建设的世界,因为人的美在劳动中显示得最为鲜明。  我们“快乐学校”到劳动世界去的“旅行”开始了。孩子们永远不会忘 记到集体农庄粮仓去的这第一次“旅行”。孩子们见到了大堆的小麦——成 千上万公担的粮食。万尼亚的父亲给我们介绍了种植农作物方面的高产能 手。联合收割机手格里戈利·安德烈耶维奇把孩子们带到了地里,这是在粮 仓后面靠近村子的地方。“就是从这块 100 公顷的地里我今年收获了 40 万公 斤粮食。而十年来我用那台联合收割机总共收割的粮食,够亚历山大市这样  的城市全市用的。” 这不仅是对世界的理性认识,而且也是心灵上的认识。孩子们赞叹劳动者的美,他们为人而感到自豪。他们在劳动世界“旅行”的过程中同自己的 父母见面时,这种情感就会更加深切。在奶牛场他们知道了塔尼娅的妈妈能 供应 1500 人需用的牛奶。在秋天一个暖和的日子里我们去机械制造厂。在那 里瓦利娅的父亲接待了我们。他带领孩子们参观了熔炼生铁的铸工车间。大 概这是孩子们所听过的和自己编过的故事中最有意思的一个:人把硬东西变 成火红的铁水,铁水按照人的意志、通过人的劳动变成铁的铸件。我高兴地 看到孩子们的创作增添了新的内容:他们开始编起能炼出火红铁水的壮士的 故事来,画起炼钢工人来。去铸造车间的第一次参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们似乎对过去见过的事物有了新的看法:要是没有金属,人一天都不能生 活和劳动。钢铁工人、机械制造工人才是生活的真正创造者,在我的学生心里确立了深切尊敬他们的情感。 我们去拖拉机机械站的“旅行”也很有意思。在那里访问了站上的能工巧匠——钳工和车工。孩子们在这里看到一块金属怎样被做成拖拉机或联合 收割机的零件。他们屏住气注视拉里莎的父亲熟练的双手怎样做出螺丝钉 来,没有这颗螺丝钉,机器就不能工作。人对待人的态度、他的社会生活,首先是在他为人们谋福利的劳动中显示出来。看人怎样为他人劳动,就能看出他的人性。我首先关心的问题之一, 恰恰就是要让孩子周围的环境反映我们社会主义现实的这个方面。我竭力做 到,使孩子们不仅对与大自然的美相关的事物,而且也对构成我国新人本质 的行动——为祖国、为社会、为人们服务,感到欢欣鼓舞。孩子对劳动者的 爱就是人的品德的源泉。我们欣赏大自然的音乐  音乐、旋律、乐音之美是人的德育和智育的重要手段,是心灵高尚和精 神纯洁的源泉。音乐能使人看到大自然的美、道德关系的美、劳动的美。人 借助音乐不仅可以认识周围世界的美,而且也可以认识自身的崇高、壮丽和 美好。音乐是自我教育的有力手段。对同一批学生从幼年到成熟期的多年观察使我确信,电影、广播、电视对儿童的那种自发的、无组织的影响,不利乃至有害于正常的审美教育。大 量自发性的音乐印象则尤其有害。我认为教育儿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使 音乐作品的感知同那种能够使人借以理解和感受到音乐美的背景的感知交替 进行,也就是同感知田野和草原的寂静、树林的飒飒声响、晴空云雀的鸣唱、 成熟麦穗的窃窃私语、蜜蜂和熊蜂的嗡嗡,等等,交替进行。这一切也就是 大自然的音乐,就是人在创作音乐旋律时从中摄取灵感的那个源泉。  一般在审美教育中,尤其在音乐教育中,心理目标是很重要的。教育者 在让儿童接触美的世界时就要掌握这个目标。我所定的目标是培养饱含情感 地对待美的那种能力和获得美学性的印象的那种需求。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 的重要目的是:使学校教会人在美的世界中生活,使他离开美就不能生活, 使美的世界能在人身上创造美。  “快乐学校”很重视听音乐,听音乐作品和自然的音乐。这里提出的首 要任务是,引起对旋律的情绪反应,尔后使儿童确信,音乐美的源泉在于周  围世界的美;音乐旋律好像在召唤人:你停下来,听听大自然的音乐,欣赏 欣赏世界上的美,要爱护这种美,增添这种美。多年的经验证实,人只有在 孩提岁月才既能学会语言,又能掌握初步的音乐素养,也就是掌握感知、理 解、感受、体验旋律美的能力。凡在童年错过的,很难乃至几乎不可能在成 年岁月中去弥补。儿童的心灵对本族语言、对大自然的美和对音乐旋律,其 敏感程度是相同的。如果在很早的童年能使他从内心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 如果孩子能从乐声中领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种多样的细微变化,他就会提高 到用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能达到的文化修养水平。对音乐旋律美的感受会向 孩子揭示他自身的美——小小的人会意识到自己的长处。音乐教育——这不 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初秋,当清澈的大气中能清晰地听到 每一种声响时,一到傍晚时刻我就和孩子们坐在碧绿的草地上,我让他们听了 H.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的歌剧《苏丹王的故事》中的“熊蜂飞舞”的旋 律。音乐引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反响。他们说:“熊蜂一会儿近了,一会儿又 远了。还能听见小鸟在叫??”我们又听了一遍旋律,然后去到正在开花的 含蜜草地。孩子们听到蜜蜂的竖琴在演奏,熊蜂嗡嗡地叫个不停。瞧,这就 是那个毛茸茸的大熊蜂,时而在花上飞舞,时而落在花上。孩子听了很高兴: 这差不多就是录在唱片上的那个旋律,但是音乐作品里有一种特殊的美,这 是作曲家从大自然中听来而又表现给我们听的。孩子们还想再听一听唱片上 的旋律。过了一天,我们清早又到繁花似锦的蜜源地段去。孩子们倾听蜜蜂的竖琴声,试图捕捉到熊蜂的嗡鸣。在此之前他们觉得很平常的东西,现在显示 出美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我选来供欣赏用的乐曲,都以儿童理解的鲜明形象来表达他们在周围经常听到的那些声音:小鸟啾啾、树叶飒飒、雷声隆隆、流水潺潺、风声呼啸, 等等。同时我还防止他们感受过多的印象。我要再说一遍,音乐形象过多, 对儿童有害无益;它可能使心绪惶惶不安,继而则使情绪反响迟钝起来。我 在一个月使用的乐曲不超过两首,但是配合每首曲子都要做大量的教育工 作,目的是唤起孩子希望一再听那支乐曲的愿望,并做到让孩子每次都能在 作品中发现新的美。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聆听那些对掌握初步音乐修养具有 特定作用的乐曲之间不要夹杂任何自发的、杂乱无章的印象。听过乐曲之后, 孩子们应当细细听听宁静的原野,并在接受两首乐曲之间去认识大自然的 美。有一天我们去橡树林。这是初秋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下的树木绚丽多姿,秋天的小鸟在歌唱,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声,雁群在晴朗的碧空 中列队南归。我们聆听了П.柴可夫斯基的《秋歌(十月)》。乐曲帮助孩子 去感受在此之前未察觉到的周围自然界中无与伦比的美——橡树的黄叶在微 微颤动,清新的空气散发着馨香,道边野菊在凋谢。  孩子们情绪很高,心情很愉快,但是欢乐的曲子也引起了淡淡的愁意。 孩子们已预感到秋雨绵绵的连阴天、寒风呼啸的暴风雪、夜长黄昏早的日子 又快来临了。根据音乐曲调的印象,他们谈到了夏日的美好,谈到金色的初 秋季节。每个人都记住了一些鲜明突出的东西,这时他们意识中的夏季和秋 季的形象已是十分优美的了。如拉里莎说:“我跟爸爸去峡谷,山坡上是一 堵大绿墙——树林,树林,尽是树林,到处都有阳光普照。不知哪里还有一 只斑鸠在咕咕地叫。树林子里真美,真美??真想走啊走,让太阳总是那么  明亮地照着。斑鸠咕咕叫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好像都安静下来在倾听。” 舒拉回忆道:“妈妈带我到地里去过。她跟着联合收割机干活。我和联合收割机手叔叔坐在上面。后来我困了,妈妈把我抱上了新麦秸垛。我仰望 蓝天,一会儿我觉得麦秸垛飘了起来,飘得很高很高。我一会儿来到一只小 鸟跟前,可是小鸟还是在天上飞着,一会儿我就离它远了。小蚂蚱也跟着一 起飞,它们成群地唱着,迎着小鸟飞去。我就这样睡着了。醒来的时侯,小 鸟还在天上飞着,小蚂蚱唱得更响了。”  我们又欣赏了一遍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我觉察到孩子们已经能从曲子中 听出他们记忆中感到亲切的那些不可忘怀的盛夏和秋色美的景象。孩子们还 听出了新近的情景。  “我跟着父亲拉了一车干草。我躺在干草上,满天星星在眨眼。旷野里 只有鹌鹑在叫。星星变得那么近,好像伸手就能搞到,像小灯笼一样。”  这是济娜的回忆。我听着这女孩的追述感到万分惊喜。要知道,济娜向 来少言寡语,很难让她说上一句话。可是现在音乐使她开口了。  真令人高兴,音乐使得情绪反应更加敏锐了,它唤起了由音乐形象美所 引起的想象。真想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影响下去想象,去幻想。音乐能 增强儿童天性中诗情的和想象的成分,这是多好的事。使我高兴的是,不论 科利亚还是托利亚,在听了塔尼娅和拉里莎兴奋的讲述后也在那里沉思起 来,他们也在回忆着什么。音乐——这是强大的思想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使儿童得到长足的智力发展。音乐的最初本源不仅仅是周围世界,还有人本身,他的精神世 界、思想和言语。音乐形象按新的方式向人们揭示现实事物和现象的特点。 孩子像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音乐从另一种角度展现在他面前的那些事物和现 象上,于是他的思想便描绘出一幅鲜明的图画:这幅图画又要求用语言来描 述。孩子从世间为新的想象和思考摄取素材,并用语言进行创作。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作,孩子就是按照这样一条途径发展他的精神力量的。音乐旋律能唤起孩子一些鲜明的表象。它是培养理智 创造力的无与伦比的手段。孩子们一面听着格里格的乐曲,一面在自己的想 象中描绘神奇的山洞、茂密的森林以及善良和凶恶的人物。最不爱说话的也 想说话了;孩子们把手伸向了笔和画本,要把童话形象留在纸上。音乐甚至 把最消极的孩子的思维能力也激发起来了。似乎音乐给思维物质的细胞注入 了一种能产生奇效的力量。我认为音乐影响下的这种智力高涨,就是思维的 情感源泉。  冬天,所有小道都被积雪掩埋,我们便待在学校的活动室里欣赏柴可夫 斯基、格里格、舒伯特、舒曼等作曲家的作品。黄昏时听童话乐曲尤其让孩 子们感到高兴。我给他们讲了乌克兰民间童话老妖婆的故事,然后听了柴可 夫斯基的《老妖婆》。在这段曲子的影响下产生的幻想形象和想象之丰富简 直难以用语言来述说。孩子们幻想着奔向遥远的山岭,奔向层层密林,奔向 蓝色的大海,进入那神奇的峡谷和岩洞。我惊讶地倾听了孩子们创作的一些 完全无法料到的故事,其中有些使我终生难忘。老妖婆在尤拉的想象中变成 一个蓄意破坏人的欢乐——不让人们歌唱的仇世者。“她带了一个大罐,坐 着一个臼满世界乱飞。她一听到哪里有歌声,就飞到人们欢乐歌唱的地方去, 用罐往臼上一碰,人们就不唱了,就忘记怎么唱了,因为歌子被藏在罐里了。 妖婆就这样把所有的歌曲都藏了起来。只剩下唯一的一个会唱歌的牧童。他  一边吹芦笛一边唱歌。不管妖婆用罐子怎么敲臼,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那 是神笛。妖婆在她的山上气呼呼地坐在藏着歌曲的罐子上,世上静悄悄,谁 都不唱歌也不高兴,只有牧童在吹笛。牧童睡觉的时侯妖婆把他的芦笛偷走 了。牧童一觉醒来,召集了一些胆大的伙伴就找妖婆去了??”接着尤拉凭 着幻想讲到牧童怎样解放了歌曲,欢乐又怎样回到人间。孩子在音乐影响下 在想象中创造了那样鲜明地体现善与恶的童话人物形象,使自己成为主持正 义的斗士,这正是惊人的现象。音乐使童话形象具有了有力的脉搏和活跃的 思想。音乐把孩子引进了善的世界。  每当我发觉孩子们的思想不活跃时,我就带他们到树林或花园里去,我 们倾听能激起善与恶的鲜明形象的音乐。音乐旋律犹如在开凿思想的源泉。 冬天,我们学校不断发现新的幻想家。小丹科是那样腼腆,使人觉得永 远都不能指望他说一句话。可是这个男孩也讲了他编的老妖婆的故事。固然, 它跟尤拉的故事有一些相似。丹科的妖婆坐着臼飞到世界各处,摘下了所有 的花朵;又飞回她那地狱似的厨房,把罐子放进烤炉里——所有的花都死了。 “可是我(孩子们往往把自己摆在故事里好人的地位上)把各种花的花籽都 收集起来种在地里。花又开起来了。老妖婆知道之后,一气之下砸了她的臼,还折断了一条腿,现在她再也不能害人了。” 听孩子们讲述这些故事之后,我跟教师们一起座谈了教育中的困难和不足之处。我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我们的教育学经常忘记,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大半时间内他首先还是个孩子。教师在往孩子头脑里填塞现成说法、 结论和论断时,常常甚至不给儿童机会去接近思想源泉和生动语言的源泉, 捆住了想象、幻想和创作的翅膀。孩子由一个活泼、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一 部记忆机器??不对,这是不应该的。不能用一堵高墙把孩子同周围世界隔 离开来。不能让学生失掉欢快的精神生活。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 乐、幻想、创作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 是一朵枯萎的花朵。当然,学习不可能是轻松的游戏,也不可能纯粹是娱乐或经常不断的娱乐。学习首先是劳动。但是在组织这种劳动时,要照顾儿童在他智力、道德、 情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各个阶段中的精神世界的特点。儿童的脑力劳动与成人 不同。对于儿童来讲,掌握知识这个最终目的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成为他付出 智力努力的主要动力。学习愿望的源泉在于儿童智力劳动的性质,在于思想 的情感色彩,在于理性的体验。如果这个源泉涸竭了,任你用什么办法也不 可能让孩子坐下来念书。  我永远忘不了“快乐学校”的第一冬。如果没有音乐、幻想、创作,那 个温暖舒适的教室也会很快使人生厌。音乐使我们的四周充满惊人的魅力。 在寒冬腊月的暮色中,在银白色月光的笼罩下,在旋卷的暴风雪中,在池塘 水面的噼啪声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由我们的想象创造的童话人物。  “快乐学校”的第一春来临了,小溪发出潺潺流水声,雪下的报春花开 放了,在盛开的苹果和梨树的白色花海中回荡着蜜蜂飞舞的嗡鸣。在这些日 子里我聆听了春天的森林、晴朗的蓝天以及牧场和田野发出的音乐之声。  静静的傍晚,我们来到牧场。伫立在我们面前沉思的柳树已绽出嫩叶, 池水映照着深蓝的苍穹,成行的天鹅掠过晴朗的天空。我们凝神静听这优美 黄昏的乐声。一会儿从池塘那边一个什么地方传来了奇妙的音响,好像有谁 轻轻地触动了一下钢琴的琴键,似乎池塘、池岸和蓝天都发出了声音。“这  是什么声音?”万尼亚问。“这是春季草地的音乐,”我对孩子们说。“你 们在池塘里看见了晴空的倒影。在那无底的深渊里有一座巨大的水晶钟。在 那里的神奇宫殿里住着一位美丽的春姑娘。她用金锤轻轻一敲水晶钟,四面 八方的草地都响起回声来。”  这个声音又一次响起。科利亚笑着说:“那是青蛙在呱呱叫。”我一直 担心孩子们会哄笑起来,冲散那吸引大家神往的情景,然而谁都没动一动。 “也许是青蛙,也许不是青蛙,”萨什科说。“就算是青蛙吧,不管它,反 正草场在歌唱。”  从邻近一个池塘传来了声音,好像在响应他的话,片刻之后又有远处的 草场在响应。我们站在那里,陶醉在这春季草场的奇妙音乐中。这种音乐——就是乐观地感知世界的生气蓬勃的泉源。它帮助儿童在美中去理解、发觉、 感受生活的快乐。在我看来,美的和谐犹如光芒四射的光环,它终生都在我 们的回忆中照耀着那些不可忘怀的童年岁月。  在四月的第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当古老冢冈在雾霭中颤动时,我们 来到旷野聆听云雀歌唱。晴朗的天空中有一个小小的灰色生物在颤动,银铃 般的轻柔声响传到我们耳边;忽而铃声静了下来,灰色的小生物向地面坠落; 小鸟在嫩绿的冬麦田上空突然伸展双翅,好似紧牵着一根无形的琴弦又缓缓 向高处升起,愈飞愈高。我们听到的已不是银铃声,而是银弦的声音了?? 我要让这美妙的音乐沁入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看到周围世界的美。于是我 讲了一个关于云雀的故事。他是太阳的孩子。冬天太阳离开我们很远很远,大地被雪覆盖,被严寒封冻。太阳慢慢地、慢慢地回到我们这边来,可是很难把雪化开。他就把火 花撒在积雪上。火花落在哪里,那里的雪就融化,那块土地就苏醒,神奇的 小鸟——云雀就在那里诞生。他在晴空高高飞起,向着太阳飞去,他飞啊, 唱啊。太阳撒下银色的火花。云雀停留在天空往下看,看哪个火花最亮。看 准之后,就团成一团冲向地面,一下子衔住那个火花,火花立刻变成细细的 银线。云雀把线的一头引向地面,把线头挂在麦秆上,而把另一头向着太阳、 向着蓝天拉去,越拉越高。你们看他往上飞多费劲,要多么使劲地扇动他那 对小小的灰翅膀。那根银线像琴弦一样奏出声音,云雀越往上飞,这根弦发 出的声音就越高。云雀把银线一直拉到太阳那里,又重新飞回地面,重新察 看火花。童话会不会妨害对真正自然规律的认识呢?不会,反而会有助于认 识。孩子们非常懂得不存在“巨人铁匠”,“老妖婆”和“长生不老的卡谢 伊”①,等等。但是如果孩子们缺少了这些,如果他们体验不出善与恶的斗争, 感受不到童话中反映的是人关于真理、荣誉、美好的观念,那么他们的天地 将会是狭隘的,不舒适的。
云雀的童话故事帮助了孩子们去理解大自然的音乐,为欣赏乐曲作了准 备。我们回到学校,听了柴可夫斯基的《云雀之歌》。当孩子们从美妙的乐 曲声中听出了响亮的银铃声和那连结绿色原野和太阳的细细银弦发出的悠扬 婉转的声音时,他们无比欣喜。我们不止一次地听了这支曲子,不论在碧空 无云的清晨还是在乌云密布的阴天都听过。而孩子们总是回忆起阳光四射的 美妙景色、蔚蓝的晴空、灰色的小小生命和一望无际的田野。孩子们还想把 这神奇小鸟的表象用鲜明的形象体现出来:他们画出了云雀的童话形象,银①
卡谢伊——俄罗斯童话中的恶老头,拥有长生秘方。——译者注白色火花和从地上拉向太阳的银弦。 我们逐渐辑成了孩子们喜爱的音乐作品集。我们常常来活动室欣赏音乐。我把作品集叫作“音乐宝盒”,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叫,他们自豪地说: “我们有个音乐宝盒。”于是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们一年年把音乐文化宝库 中最优秀的作品搜集起来建立一个“音乐室”,我们就在里面欣赏大自然和 人所创造的美。我们将唱歌,学习演奏小提琴和钢琴,不过这是将来的事, 暂时我们先学着吹奏我们简单的芦笛。  在一个阴天里,我们到小树林去,用接骨木做了一支笛子,打光后钻了 孔。我吹起了关于快乐牧童的乌克兰民间曲调。孩子们的欢乐简直难以言表。 孩子们个个都想一试身手,大家都幻想着置备一件自己的乐器。每个人都做 了一支笛子。莉达、拉里莎、尤拉、季娜、谢廖扎和科斯佳等人显示出具有 敏锐的音乐听力和对乐曲的很好感受性。仅仅几天之后,孩子们就已经能吹 奏民歌和民间舞曲了。我永远都忘不了那幽静的傍晚时刻,季娜那天演奏了 乌克兰民歌《哎,山上收割忙》。她两眼闪烁着热情的光彩,面颊泛起红晕。 她母亲对我讲过,季娜在家里往往长时间地拿着笛子在园子里坐着,“琢磨 着”什么,吹着笛子,有时还深情地凝视天空和树木。  有一次我很早来到学校。四周一片寂静。突然从花园深处传来轻轻的笛 声。我循着声音走去,有人在随便吹奏,旋律显然是即兴吹奏出来的。全曲 贯穿着忧伤情绪,是一种明朗纯洁的忧伤。为了不惊扰奏乐人,我小心翼翼 地走近玫瑰丛。季娜坐在草地上。笛子似乎已变成她本身的一部分。她在看 着正在开放的玫瑰,眼睛饱含温存的柔情。这时我才理解了乐曲:女孩吹奏 的是美丽的花朵,是春天的碧蓝天空。我以为是忧伤,却原来是忧虑:孩子 在乐声中表达的是她对未来的思考。科斯佳也爱上了笛子。他用一只手演奏是有困难的,但是他很快就学会了吹奏一些民歌,随后开始“自编”——即兴演奏,在音乐中表达思想、情 感和感受。有一次在春季的雷雨天里我们待在“幻想角”。雷电过后,天空 映出彩虹来。我们都沉默着,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传来轻轻的乐声,是科斯 佳在吹奏。乐声中响起潺潺溪流声,忽而转为令人惊骇的隆隆声,雷雨前的 乌云愈来愈近,远处响起雷鸣。科斯佳已忘记人们在听他吹奏,一心沉浸在 创作中。忽然,他看到同学们沉思的面孔,有些不好意思??并非他们当中 的每个人都会成为音乐家,但我深信,在每个人身上都能培养出因音乐旋律 而欢喜的情感。对这种质朴的民间音乐的喜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们个人的事。不时地会出现“音乐情绪”:孩子们想坐下来,演奏一番。这大多是在宁静的傍 晚,日落之后,太阳隐没在地平线后面射出的余辉还照耀着大地的时候。我 们感到极大欣慰的是,音乐已能使我们享受到快乐和满足。  科利亚具有敏锐的音乐听力,他很快学会了吹奏民歌曲调。有一次,当 我们从林中返回的时候,我对科利亚说:“你还记得,你画过铁匠锻造银花 吗?你现在试试用笛子说说那两个铁匠:他们是怎么锤打,冷冷的火花怎么 洒向地面??”  “不对,它们不是冷的!”他坚决反驳道。“它们是很烫的,啊,它们 多烫呀!”  “对,火花当然是烫的??从铁锤和铁砧下怎么可能飞溅出凉东西来。 我也要试试用笛子说说铁匠,说说太阳上的铁匠。”    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学校的园子里。我们用自己的笛子吹出朴实的旋律 来述说那两个神奇的铁匠。我们不仅能相互理解,而且还能感觉出支配我们 乐曲的那种情绪。我们留心听了科利亚的音乐《铁匠》。他不仅表达了他们 的两把铁锤铿锵的锤击声,而且赞美了他们的力量。他赞叹洒落到田野和园 林的银色火花所构成的美景,又为不能纵览全球而遗憾。他总想看到他在万 物中隐约感受到的美。  的确,我确实看到了通向这个孩子心灵的一条途径。音乐曲调在培养他 的灵魂,使他的情感人性化。在音乐中如同在语言中一样能表现真正人性的 东西。我们发展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性,也就是在提高他的思想和志向。任务 在于,要让乐曲在每个孩子心灵里开辟人的情感的生气勃勃的源泉。不论是 生动活泼的本族语言还是乐曲,都在向儿童揭示周围世界的美。但是,乐曲, 这人类感情的语言,传达给儿童心灵的不只是世间的美,它还向人们展现人 的伟大和尊严。孩子在欣赏音乐的时刻感到他是一个真正的人。孩子的心灵, 那是敏感的音乐家的心灵。心灵中紧绷着心弦,您若能触动它们,就会发出 很有魅力的音乐,这里不仅指音乐这个词的引申涵义,而且也指这个词的直 接涵义。童年不能没有游戏和童话,同样也不能没有音乐。  经验证明,音乐——这是教育者与儿童产生精神上的一致性的最好基 础。音乐似乎能开启人的心灵。教师和学生通过听乐曲,感受和赞赏它的美, 就会变得亲近起来。在那只有音乐才能唤起的共同感受出现的时刻,教师才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永远不会见到的东西。在乐声的影响下,当心灵陶 醉于崇高的感受中时,孩子会把他的激动和不安都信赖地告诉您。科利亚有 一次就是在这种时刻告诉我,他有一本画册,他把使他激动、关心和高兴的 一切,都画在里面。过后还给我看了他的画。他的理想展现在了我面前。科 利亚向往着驾驶拖拉机,在哨卡上守卫边疆。冬季的活动和欢乐  冬季,这个美好的季节蕴藏着教育和发展儿童的多么优越的条件。谁若 认为只有夏季才是锻炼儿童的季节,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不利用那寒冷适 度和瑞雪丰足的冬季去增强体质,则夏季也不会带来裨益。我一直培养小家 伙们习惯于呆在寒冷的环境中,呼吸洁净的冷空气。清早我们总是到学校温室去迎接太阳,日出时朝霞总把温室走廊玻璃上凝结的奇妙花纹照得通红。我们的想象在每块玻璃上描绘了奇异的情景:我 们看到了幻想的走兽、神秘的峡谷、云块和花朵。孩子们在结冰的玻璃前创 作了不止一篇故事。他们在这里学习阅读,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讲到。  孩子们在日出之后才去打开从走廊通往温室的门,进入花的世界。冬天 我们的一间温室里有菊花开放。每个孩子在这里都有一朵花做他的朋友。孩 子们给花浇水。这是很愉快的时刻:细小的水珠中会映出彩虹来,孩子们看 着它非常欢喜,盼望着夏季的到来??关于太阳桥——金色彩虹的故事就是 在这里诞生的。  每次暴风雪之后,当地面的积雪又变换了姿态时,我们都要到学校的花 园里去看雪堆。风后雪堆——这是一种奇妙的景致,同天空的浮云一样神秘 莫测。从这些千姿百态的雪堆中可以发现高踞山巅的小神屋、凝固了的海涛、  雪白的天鹅、灰色的大狼、狡猾的狐狸??有一次大自然好像有意为我们建 造了一只童话帆船:船张着风帆,甲板上头有驾驶台,船上挂着船锚,还有 海盗向远方眺望。一连好几天我们都去看那只船,直到大风和太阳把它毁了 为止。晚间孩子们都到学校里来听我讲故事,讲的是关于海盗和好人,这些 好人解救弱者和被凌辱的人,关于善与恶的斗争,关于正义战胜邪恶。  天气非常寒冷时,我们是不出去活动的。不十分冷时,孩子们要在户外 逗留。而待融雪季节来临时,我们就像开始过节一样了。少先队员们帮助建 造了一个冰雪城。用大块雪片搭起了一座屋子,结果倒像是一个洞穴。在这 种场合下,在劳动和休息的同时,也有童话和游戏相伴随。我们玩了北极考 察队的游戏。我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辽阔无垠、寂静无声的冰雪世界的故事。 故事里,幻想故事和真实的人们创造的英雄事迹交织在一起。当雪搭洞穴被 阳光消融时,孩子们满怀依依之情惜别了这个安身之所。  冬季我们去两次森林,一次坐汽车,一次乘马拉雪橇。微微寒风刺着面 颊,但谁都没有叫冷。在冬季森林里度过的日子永远留在了孩子们的记忆里。 我们聆听过冬季森林的音乐,观察过禽鸟的生活。在森林峡谷里找到一眼未 封冻的水泉。围着篝火取过暖,煮过粥。欣赏过美丽的晚霞,我们眼看那覆 盖白雪的树木的色彩变幻:它们时而呈淡淡的粉红色,时而变为桔红色,一 时又呈绛红色,继而则变为紫蓝色。关于太阳的故事增添了一些新的形象, 它们以想象的新奇和美妙吸引了孩子。我们在这里编了短诗,孩子们在诗句 中表达了他们对冬季森林的印象。卡佳边欣赏披着冬装的美丽的松树边说:“松树睡了。”济娜描述了一个更鲜明的形象: “松树熟睡到夏天??”“松树熟睡到春天,”谢廖扎说,大家随即感到了这些词语音韵的和谐。孩子们想把他的思路接下去。 “连连美梦现,”孩子当中有人接着说。松树熟睡到春天,连连美梦现,男女孩子们都唱了起来,由于自编了歌词而感到自豪。这个隆冬夜晚,向我揭示了孩子们相当丰富的精神世界。我 终于彻底证实:必须直接在思想和语言的源头去教孩子思考,去发展他们的 智力和才能。小孩子有哪个不喜欢堆雪人,玩雪橇!每逢天气不太寒冷而且无风雪时,特别是有明媚阳光照射时,我们整天都呆在户外。我们在村边建造了一个小 冰山。我们对木制和金属制雪橇感到不满意,因为滑起来不够快,我们自制 了二十来个冰制小雪橇:把麦秸同厩粪拌和在一起做成鸟巢形状,浇水冰冻 而成。这种雪橇十分安全。  我回忆起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件事??我们找到一个废马车轮,把车轴插 在了池塘冰窟窿里封冻起来,车轮就变成了冰上转盘。孩子们手握着拴在车 轮上的那些木棍在池塘冰面上跑着滑动。整天这样玩乐。体弱的孩子,萨尼 亚、沃洛佳、卡佳、科斯佳等,面颊上出现了红晕,气色大为好转。  在宁静晴朗而又寒冷的傍晚,冬季大自然独特的美尤为绚丽地展现在孩 子们的面前。我们站在花园里的某个地方观赏那鲜红的晚霞,期待着最早出 现的星星。晚霞映雪,雪地上呈现一片粉红色,随即又变为淡青色。在这种 时刻孩子们产生的激情都是用言语和音乐旋律表达出来的。他们回忆起与眼 前的美妙景色相呼应的民歌旋律。我们怀着被美景激动了的心境回到学校,  生起炉火,唱起歌来。 在冬季宁静的清晨,孩子们欣赏朝霞。他们默不作声地观赏景色,总想找出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我便帮助他们寻词觅句。每有所得,不仅 感到喜悦,而且进一步加强了思考能力。第一届云雀节  冬天,我们在禽鸟和走兽“医院”的木笼旁期待天暖春回的日子,到了 春天我们这些小小的朋友们将飞向晴空,奔向丛林。久已想望的节日终于来 到了。天空出现第一只云雀后的第二天,我们就把养着鸟兽的箱笼搬上了土 岗。鸣禽的啼啭响彻原野。孩子们打开了笼子,听任云雀、啄木鸟、黄鹂和 小兔远走高飞。倾刻间,我们的云雀已在天空中放声歌唱;转眼间它又向地 面俯冲而下??我们站在那儿,美景使我们心旷神怡,我们因拯救了几条小 生命而感到满心喜悦。  此刻,我内心设想着未来:以后我们每年都登上土岗,庆祝我们的云雀 节。  云雀节变成了划分春夏之交的日子。孩子们把拯救小鸟的生命引以为 荣。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生物和美丽角”。云雀的形象、鸣响在阳光普 照的田野上的独特旋律——这一切都永远融入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孩子们 之所以迫不及待地盼望这个节日,还因为这个日子同艺术创作的激动心情相 联系着:他们总是和妈妈一起用白面制作一些小云雀、小燕子、椋鸟、喜鹊、 夜莺、山雀等,并把他们的制品带到学校里来。孩子们在自己的小小创作中 体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各自按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的认识。到了秋季,孩子们总是怀着惜别之情送别南飞的候鸟。这是一种使人心高尚的惜别之情。缺少了这种情感就不会有善良。我们怎样学习读和写  我讲讲小家伙们是怎样学习读和写的。亲爱的读者,请不要把这里所讲 的东西当作识字教学的新方法来看待。我没有去思考我们所进行的创造(这 确实是孩子们的创造,是有助于教学的教育工作)的科学根据,也不认为它 能在某种程度上取代那些经过几十年检验的识字教学方法。这种创造产生在 田野和草场上,在树荫下和草原热风的吹拂中,在夏日朝霞升起和冬天黄昏 到来的时刻。  我已经不止一年地思考:在初入学的日子里读和写对于孩子变成那样困 难、那样无趣而又恼人的事情,在通向知识的艰难道路上孩子又要遭遇那样 多的失败,而这一切就是由于学习变成纯粹跟书本打交道的缘故。我看到过 孩子怎样在课堂上费力地辨别字母,这些字母怎样在他眼前跳跃,汇合成无 法辨认的图案。同时我也见到过,当识字教学具有某种趣味、同游戏相结合, 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当谁也不要求孩子“你必须记住,学不会你就当心”的时 候,孩子们多么容易记住字母,并且用它们拼成词。  从学校生活的最初日子起,在艰难的学习道路上孩子面前就要出现一个 偶像——分数。对于有的孩子,它是和善的,宽容大度的;而对于另一个孩 子,则是严厉的、铁面无情的。为什么这样,为什么袒护一个人而折磨另一  个人,孩子不理解。因为,7 岁的小孩还不能理解评分要取决于自己的劳动, 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这是他暂时还理解不了的。他要设法去满足或者(在最 坏情况下)去欺骗偶像,并逐渐习惯于不是为自己的乐趣而是为分数学习。 我绝不是说要把分数根本驱逐出学校。不是,没有分数不行。而是要等到孩 子已经懂得了自己的智力劳动质量要取决于自己在学习上所付出的努力这个 道理的时候,才在他身上使用分数。  依我看,对小学里评分的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它的乐观主义和富有乐趣 的原则。分数应当是奖励勤奋的,而不是惩罚懒惰和懈怠的。如果教师把 2 分和 1 分当作可用来警戒懒马的皮鞭,而把 4 分和 5 分当作糕点,那么孩子 很快就会既痛恨皮鞭也痛恨糕点。2 分和 1 分——这是十分锐利和精细的工 具,聪明而又有经验的低年级教师总是备而不用的。也可以说,这件工具存 在于小学,就是为了任何时侯都不动用它。教师的教育机智就是要让孩子任 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他什么都弄不好。每次作业都应当成为 学生的一个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一个刚刚迈进校门的 7 岁小孩,勉强能辨认 “a”和“б”,突然就得了 2 分。他还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起初甚至既不 会觉得苦恼,也不会觉得不安。他只会感到茫无所措。亚努什·科尔恰克写 道:“在看到上了岁数的人干出刻薄的蠢事来,连聪明的孩子也会立即惊讶 得停滞不前。”“要尊重孩子的无知。”①波兰教育家的这句话我终生铭记不 忘。只有当教师掌握了人学的最高智谋——善于尊重孩子的无知的时候,2 分才能成为那种最锐利、最精细但在小学从不动用的工具。在“快乐学校”诞生前几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我们带着一些幼儿,6岁的学龄前儿童到树林去,在林中空地停下来之后,我给他们讲起蝴蝶和甲 虫来。在草丛中爬行的一只大甲虫引起我们的注意。它几次试图飞起来,但 总未能离开草丛。孩子们十分仔细地观察了这只虫子。我面前放着一个图画 本,我便把甲虫画了下来。孩子当中有人要求我写上标题。我用大写印刷体 写了“жук”。①好奇的小家伙们便重复着说这个词,并端详起这几个在他 们看来像是图画的字母来。有人在沙土上画了这几个字母,有人用草秆编了 这个词。每个字母都使孩子们联想起某种事物;例如在字母ж中,他们看见 了我们刚刚看到的那只倒霉的甲虫的样子,它张开翅膀试图飞起来,然而屡 遭失败??几个月之后,我到这些孩子的班上去听课(这时他们已经入学 了)。教师抱怨说,阅读上有困难。事有凑巧:这节课恰巧学字母ж。孩子 们满面笑容,教室里顿时发出一片甲虫的飞舞之声,孩子们重读жук一词 时特别加重了ж的发音。②孩子们纷纷举手,老师疑惑地发觉全体学生都能写 出жук一词。那是多么愉快而又令人欢喜的一堂课??对我来讲,这是教 育学受教于生活的一次经历。
此时,我在“快乐学校”里又回忆起这件事来。孩子应当生活在美、游 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作的世界里。当我们要教会他阅读和书写 的时侯,就应当让他置身于这种世界。而且,孩子在踏上认识阶梯第一阶时 的感受如何,心境怎样,决定着他日后整个认识的(通向知识的)道路。一 想到这一级台阶正在成为许多幼儿的绊脚石时,简直觉得可怕。请您仔细观①
亚努什·科尔恰克:《教育文选》,莫斯科,1966 年,第 282 页。①
жук,即俄文“甲虫”一词。——译者注②
俄文字母ж发音近似汉字“日”,可用以模拟甲虫飞舞声。——译者 注察一下学校生活,您就会看到许多孩子正是在识字教学阶段失去信心的。亲 爱的同行们,这一级阶梯我们要上得使孩子不感到疲劳,要使得通向知识的 每一步都走得像鸟儿在高傲地直冲云霄,而不像精疲力尽地挑着力不胜任的 重担的人在艰难迈步。  我开始同孩子们进行到词语源头去的“旅行”:让孩子们看到美的世界, 并竭力使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词语的乐音。我力求做到使词对于孩子不光是 事物和现象的标记,而是还包含情感色彩——它的芳香和细微差异。重要的 是要让孩子们像听美妙的旋律那样聆听词语,要让词语美和词语表达的那部 分世界的美能引起对字母的兴趣,也就是对表达人的言语声音的那些花纹的 兴趣。在孩子们还没有感受到词语的芳香、没有觉察它的细微差异之前就不 能开始识字教学;如果教师教字,那就会使孩子陷入繁重的劳动。(孩子最 后会挑起这付重担,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读写教学在下面这样的条件下才会容易进行,这就是使识字对于孩子成 为生活中鲜艳夺目、兴趣盎然、充满生动形象、声音和旋律的一部分。要孩 子必须记住的,首先应当是有趣的。识字教学要同绘画紧密结合。  我们到词语源头去“旅行”时总是带着画册和画笔。下面就是我们最初 的一次“旅行”。我确定的目的是让孩子看看“牧场”这个词的美和它的细 腻色彩。我们站在垂向池塘的一棵柳树下面。远处是阳光灿烂的一片牧场。 我对孩子们讲:“你们看,我们面前多美。草地上有蝴蝶飞舞,蜜蜂在嗡嗡 唱。远处的牛群像玩具一样。牧场看上去像一条淡绿色的河流,而树木就像 是深绿色的河岸。牛群在河里洗澡。看,这初秋季节开出了多么漂亮的花。 咱们细听听牧场上的音乐:听见小飞虫的嗡嗡响和蝈蝈的歌唱了吗?”我在自己的画本上画起了牧场;画了牛和散在牧场上的白绒毛一般的鹅,隐约可见的炊烟,还有地平线上的几朵白云。孩子们被宁静清晨的美所 吸引,也画了起来。我在画上题词“Луг”。①对多数小孩子来讲,字母就 是花纹,而且每个花纹都引起某种联想。是什么呢?是草秆。把草秆折过来 就成了“Л”的花纹。把两根草秆一搭配,又是一个花纹“у”。孩子们也 给画题了“Луг”一词。随后我们便读这个词。对大自然音乐的敏感性帮 助了孩子们去感受词的发音。孩子在识记每个字母的笔画时,在每个花纹里 都加进了生动的声响,字母便很容易地记住了。词的笔画是作为一个整体感 受的:词被读出来,这个读音并不是对声音进行长时间的分析综合练习的结 果,而是与孩子刚刚画出的那个视觉形象相对应的、有声的音乐形象的自觉 重现。就是在视觉和声音的这种统一感受中(这种感受饱含着既加进了视觉 形象也加进了音乐音响的丰富的情感色彩)同时识记着字母和小小的词。亲 爱的读者,这并不是发明了一种识字教学的新方法。这是在实践已被科学证 实的东西:更容易记住的并非是必须记住的;被感知形象的情感色彩在识记 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词的视觉形象、发音和情感色彩的一致性,丝毫也不削弱对发声进行单 独的分析。相反,孩子们听了Луг一词的发音,区分其中的每个音,懂得 词是由单个音组成的,而每个音都有相应的字母。
几天之后,又有一次新的“旅行”。清晨,我们来到学校的花园里,太 阳已经升起,地上的草、树上的叶子、成串的葡萄、金黄的梨和紫红的李子①
Луг,即牧场。——译者注——一切都挂着露珠。每滴露水都闪烁着阳光的火花。火花在一处消失,又 在另一处闪现,就好像太阳把一些露珠吮干了,又把另一些撒出来。但这只 是人的感觉而已。露珠里的火花是阳光照到它时出现的。可是露珠究竟到哪 里去了?有一些蒸发了,另一些则顺着叶秆滚下来让大地吸收了。没有露水, 花草就会枯萎。接着我们观看了紫菀、金莲花、美人蕉、玫瑰等花朵上闪光 的露珠。我画了草、金莲花、太阳和闪光的露珠。孩子们也画了。我在画上 题写了标题“Poca”。①这些字母使孩子们联想到太阳和露珠。我们读了这些 字母,即花纹。每个孩子都按自己的方式描画了字母,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 的认识。谢廖扎对小朋友这样说:  “这是挂在草上的一滴露水,”他这样想象字母 P。“它快要滑到地上 了。这颗露珠着急地等着太阳,”他就是这样看字母 o 的。“这滴露水里就 已经有太阳的闪光了,”谢廖扎又一次用铅笔描划了字母 c 的轮廓。  我让每个孩子都在大画册里画一棵挂着露水的小草。孩子们给自己的画 标上了 poca 一词。孩子们画了画,写了标题,这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他 们来讲,不论是画还是标题,都是一系列形象、音响、色彩和感受。每个字 母在孩子意识中都与直观形象相联系,因此不论整个词还是每个字母都很容 易记住。连续几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去欣赏露珠,一次又一次地画画和写标题。而且每一幅新画都不是例行练习,而是创作。两三周内我们的创作都跟“露 水”一词相联系着。每个孩子一次次画他所喜爱的那棵草或那根树枝,倾听 着词的发音,区分出其中的单个音,再用字母把它们标记出来。字母同环境 中的对象的相象,这实际上就是孩子们的幻想、故事和创作。我在画本的封面上题写了《我们的祖国语言》。我对孩子们讲:“这个画本我们要保存很多年,直到你们从学校毕业,长大成人。你们每个人也会 有自己的有画有字的画册。这一本是我们大家的。”日子一天一天、一周一周地过去。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到活的语言源头去“旅行”。特别有意思的是对下面这些词的认识:村子、松林、橡树、 柳树、森林、烟、冰、山、穗、天空、干草、小树林、椴树、白腊树、苹果 树、云朵、山冈、橡实、落叶,等等。春天我们进行了以下这样一些词为题 的“旅行”,如花朵、丁香、铃兰、槐树、葡萄、池塘、河、湖、林边、雾、 雨、雷电、霞光、鸽子、杨树、樱桃,等等。每次都是由那个词激起了最鲜 明的想象、情感和回忆的孩子在《我们的祖国语言》画册里画他的画。谁也 没有对祖国语言的美无动于衷。到 1952 年春,就是说,在我们开始工作八个 月之后,孩子已经认识了全部字母,并且会写、会读词了。  这里要防止机械地搬用经验的做法。用这种方法教读和写是一种创造, 而任何创造都不能容忍死板公式。新事物只能创造性地去借鉴。
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向孩子们提出必须记住字母和必须学会阅读的任 务。孩子们在游戏中迈上认识阶梯的第一级;他们的智力生活受着美、故事、 音乐、幻想、创作和想象游戏的鼓舞。凡是激动了他们情感并因美而吸引了 他们的,都深深地印在了记忆中。使我感到惊讶的是,许多孩子热切希望不 仅用话语表达自己的经历,而且还要把它写出来。有一次我们在森林守卫的小屋里避雨。外面雷鸣电闪。一会儿地上撒满①
Poca,即露水。——译者注了小颗粒的冰雹。雨后,绿草地上仍有一段时间存留着冰雹。阳光从云隙间 照射下来,冰雹显出了绿色。孩子们欢喜地叫了起来:“这多好看哪!”第 二天,小家伙们想把昨天的见闻画出来。而尤拉、谢廖扎、舒拉和加利娅还 给自己的画写了标题。他们已经能很好地阅读。于是我们看到了他们最初的 作文。他们写的是:“乌云在草地上撒下了冰雹”、“绿草白雹”、“太阳 融化了白色的小雹子”、“巨雷撒下了白色的冰雹”。  通过这个例子我又一次证实:儿童越接近思想和语言的源头——越接近 周围世界,他们的言语就越丰富生动。我相信我的小家伙们很快就会写出小 作文来。我的信念在 1952 年夏得到了印证。校园的一个角落里种了罂粟花。 当罂粟花呈现五颜六色的光彩时,我带领孩子们到那里去。色彩之美激起了 孩子们内心的喜悦。我们长时间地观赏花朵,倾听了蜜蜂的嗡嗡歌唱。第二 天我们带着画册和彩色铅笔又来到这里。孩子们画了画,我给他们讲了罂粟 花籽的故事,讲了彩虹怎样把七彩美赠送给它。许多孩子想用言语表达自己 的喜悦,于是写出了鲜明生动的作文:“开出了一片罂粟花的地毯”(塔尼 娅)、“罂粟花地毯覆盖了大地”(尼娜)、“罂粟花开放了,太阳很高兴”(济娜)、“小蜜蜂在罂粟花毯子上歌唱”(加利娅)、“太阳撒下了遍地 的花朵:蓝的、粉红的、红的、天蓝的”(拉里莎)、“淡蓝色花瓣中有毛 茸茸的熊蜂”(谢廖扎)、“花朵在细细的枝上摇摆”(舒拉)、“太阳在 罂粟花间嬉戏”(科利亚)、“天上掉下了蓝花瓣,地上铺上了花地毯”(卡 佳)。孩子们把他们自己画册里的这些画和文字转载入大画册《我们的祖国 语言》。我们去观察向日葵和开花的荞麦地的时侯,孩子们的想象非常活跃,不断涌现新颖的形象。周围环境的美愈能激动孩子,字就识记得愈牢,尽管从 来也没有把记字当作首要目的。我益发确信,形象地观察世界,力图用言语 表达对美的感受——这就是儿童思维的核心。儿童的思维是艺术的、形象的、 饱含情感的思维。要想让孩子变得聪明伶俐,就要让他享受到艺术地观察世 界的幸福。当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美好事物时,在他的意识中,幻想、创造和活跃的思想无穷无尽,犹如泉涌!我永远忘不了我们到活的词语之源的一次“旅行”。 夏天我们去参观农庄的养蜂场。养蜂老爷爷请我们吃了新鲜蜂蜜,喝了清凉 的泉水。孩子们坐在果树下欣赏荞麦田开花的美景。蜂群从田地返回蜂房时 在那清凉泉水的溪流上空盘旋着,轻声嗡嗡着。孩子们说:“它们在互相讲 述花和小树林,讲荞麦和向日葵,讲鲜艳的罂粟果球和苜蓿草的小蓝花。” 再过五年,我这些小家伙将成为四年级学生,我将让他们写一篇作文, 即写一篇故事《蜜蜂说些什么》,六月里这一天的这些深刻印象将化为鲜明 的形象和活跃的思维。是的,幼年时期喜爱过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忘却。让祖 国语言和周围世界的美在童年时代就在孩子的意识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让攀登陡峭艰难的知识阶梯的第一步得到美的激励吧! 随着孩子们识字水平的提高,书本越来越多地进入他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建立了一个小小的画书图书室。遗憾的是没能在书店里找到好的图画书, 因此不得不由我自己来画和写。我画的第一本图书是关于严冬爷爷、狠毒的 后母、善良的继女和懒惰的女儿的乌克兰民间故事。这本书画成之后篇幅也 不算小——共有三十多页,每一页都有一幅画和几句话(有时只一句)。到1952 年春,多数孩子都能流畅地阅读了。瓦利娅、科利亚、加利娅、拉里莎、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学们利用硫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