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和平乡和平村就是吴垭乡吗

第四章 木门贾村坪
第一节 简介
贾村坪,属旺苍县木门镇辖。始祖长子张文德之曾
孙,张仕弘第三子张登榜,于康熙中叶,约1690年前
后,随众兄弟相继走出大山,离去土溪沟故土,插占木
门贾村坪。
登榜、会君立足此地,开基创业,勤劳苦作,养育
人生,团结四邻,不忮不求,蔼然可亲,贤达通明。其
独生一子成灿。成灿、何君生三子:田秀、奇秀、文秀。七代子文秀、
何君生五子:思德、思乾、思坤、思顺、思义。次子奇秀、李君生四
子:思魁、思礼、思明、思南。长子田秀、孙君无嗣。第九代成倍增长
为十八子,实为繁衍昌盛,人兴鼎发。由于裔孙繁昌,回念祖德,修建
祠堂就人心所向,同治年间,在长者与有识之士的谋合
中,勷成盛事,众族人投资出力,在坟茔附近始建分
祠,地势平坦宽阔,祠面阔三大间,祠成后张姓更兴旺
发达。由此,贾村坪地微人广,无疑难以满足生存,加
之张奇秀之子第八代孙张思澜,与其地孟姓望族结亲,
后因瓜葛不解,于是又开始再次寻迁。张思坤首迁农建
乡张家碥,生息繁衍至今已历九代。张思顺之孙张全成返回土溪沟。裔
孙张光炳祖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内动乱,随即携家出走,离开故
土贾村坪,先后迁住木门杏垭、普济磨岩。张光炳成年时,因躲壮丁,
再迁天台芦溪何家湾,后落住董家河,历经五代儿孙满堂。余者离迁尚
高寿老人张怀德
无音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姓全部离迁贾村坪。据董家河93岁高
寿老人张光炳回忆,贾村坪祠堂由于族人迁走无人管护,年久失修彻底
坍塌,沦为废虚。当地人常将牛栓进屋内践踏族祠,后将祠地改名为牛
圈坪,谈及此事老人愤愤不平,脸色立即由晴转阴。贾村坪存留古谱一
本,据张家碥90岁高龄老人张怀德讲,此谱因故放于篆嘴(巴中油榨
坪)张怀?家,火烧房子被毁。
咸丰四年(1854年),登榜曾孙辈九人,为其竖碑,咸丰八年又为
其子成灿、何君竖碑,相继张文秀、张奇秀、张田秀等均已竖碑在此,
查考部分碑录清析,记载了其地其人,在祖德阴功庇护之下,隆盛发展
第二节 人物简介
农建张家碥张怀德简介
张怀德,男,生于1922年10月,自幼家贫,22岁吃粮从戎,参加远
征军随团部队到龙昌,当时师部设驻泸州。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此
时,国民党部队就转为预备军官校培训六个月,训满后三个去路自已选
择:回家、当职业军人、参加青年中学职训班。其因家贫穷,父母在
上,想回故地振兴家业,孝敬双亲,因而选择了回家务农。1950年3月
参加革命工作,协助广元征粮结束后,留用6个月,又参加广元一、二
期土改,再参加平武三期土改,结束后留分建设科,并为农业水电局工
作。后又调县委工作组至1958年大搞钢铁,再调平武工业局至1963年,
申请调回旺苍,安排旺苍税务局,因原参加过国民党部队问题,而只能
使用不能重用,在税务局工作期间,忠诚老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脚
踏实地,埋头苦干,至1979年12月退休,深受单位职工、干部的好评。
现在,国民党远征军部队抗日战争,已被历史认可,老人思想如释重
负,谈及他的人生,真是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复出光明磊落。娶三江
花园何达琼为妻,一生夫外妻内,和睦相居,事亲育子,膝下五男二
女,夫妻携手走过了八十余年,妻依依离逝。他寿至九零,神智清晰,
身体健康,行动自如。晚年四世同堂,内外孙达76人,儿孙绕膝,天伦
之乐。长者为孝道之模,续谱、族祠维修乐于支持,召集五子讲述尊宗
敬祖之道,谱之重要,硬下捐资任务支持维修祖祠,其子俯首贴耳,洗
耳恭听,心悦诚服,遵父而做。老人落叶归根,乐居祖籍农建张家碥,
优游度岁,怡养天年。
《张氏续谱编纂委员会》撰
张家碥人员
编委张益国看望高寿老人张怀德
天台董家河张光炳简介
张光炳,生于1920年。贾村坪张方文第三代孙。二十世纪三十年
代,国内动乱,加之和孟家家族瓜葛不解,随即携家出走,离弃故土。
先后迁住木门杏垭、普济磨岩。其弱冠之年为避壮丁,再迁天台芦溪村
何家湾,摞木为房,刀耕火种。不数年再落迁董家河,开荒种地,兴建
家园。此虽地处崇山峻岭,荒野无人,但属川陕道狭,南北往来商贾必
经之道。其祖、父辈逝后均归葬土溪沟,魂归祖籍。
老人一身勤劳俭朴,为人忠厚,待人热情大方,结交天下客商,数
十年如一日,德冠川、陕。历经五世,儿孙满堂,膝下两男张俊益、张
保益,均成家成才。晚年五世同堂,寿进九三,怡养天年。2012年5月
18日逝世,享年93岁。
《张氏续谱编纂委员会》撰
族编委张益国看望高寿老人张光炳,其长子张俊益、
长孙张林、曾孙女张时雨在场。
(碑前系其十一代孙张军)
张登榜、张成灿碑
贾村坪祠堂旧址
农建张家碥张惠、张全述之墓
农建张家碥张思坤之墓
第三节 流源世系
第 五 代第 六 代第 七 代第 八 代第 九 代
宗奇灿经秀思元无派
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
第 九 代第十一代
张全吝张东文
第 十 代第 十一代
第 十二代第 十三代第 十四代
第十四代第 十五代
第 十六代第 十七代第 十八代
第十四代第 十五代
第 十六代第 十七代第 十八代
第 十 代第 十一代
第 十二代第 十三代第 十四代
张怀朝何朝菊
第十四代第 十五代
第 十六代第 十七代第 十八代
第十三代第十四代第十五代
(益)一明
第十二代第十三代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第十六代
第十二代第十三代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第十六代
张贵德张馨婕
第十二代第十三代第十四代
第十二代第十三代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第十六代
第十一代第十二代第十三代
第十四代第十五代
何(迁回土溪沟)
第十五代第十六代第十七代
第十八代第十九代
第五章 巴中油榨坪、磨垭、罗家坪
第一节 简介
巴中油榨坪,现南江和平乡。土溪沟三代祖张谟,
田君生三子:仕钦、仕祥、仕恩。其仕恩,徐何君,于
顺治末年(即1670年左右),迁至巴中油榨坪买地插占
乐业。在此,夫君辛劳,夫倡妇随,建家园、抚儿女。
膝下三子:岐凤、仪凤、祥凤。真是新天地,新家园,
新生活。但因积劳成疾,不数年仕恩夫君告老离世,卒
葬于斯。后因故于康熙中叶(1690年左右),“五世岐凤、仪凤、祥凤
公同迁南邑吴垭乡,磑垭山、罗家坪二处立业”(1807年罗家坪支
谱)。同期,仕钦二子:季宗、奇通也相继由土溪沟迁往磑垭(磨
垭)、罗家坪,同岐凤等弟兄相继团聚乐业。
岐凤三弟兄在离迁之期,仕祥仲子奇寿,又从土溪
沟迁补于油榨坪,继续繁衍生息已逾六代。此地人蕃地
沃,巴中渔溪寺残谱记载,“篆嘴”八代12户,九代
21户,十代27户,十一代23户,实地察考,巴中油榨坪
城子寨,其山下为“篆嘴”。由此观之,巴中油榨坪之
张氏族人发达兴旺。情因吴氏望族根深叶茂,“一山难
居两虎”,张氏原买土地契约官司,是非曲折难清(见张申德传),张
氏搬天家(输了官司,全搬家),苍溪黄猫迁去一家,余者尚未查清。
同时,仕恩后裔也将其坟“扦葬于南邑罗家坪,壬山丙向,有碑”今查
罗家坪,坟碑毁于文化革命中,已不复存在。
仕恩后裔于磨垭、罗家坪(两地均系现南江双流
乡),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族盛人蕃。其地族中长
者、贤者,倡修祠堂,勿忘祖恩,祭祀祖宗,众议选址
于磨垭小屋基(见图)。兴师动众,始建宗祠,祠址前
原有一巨石笋,数丈之高,破石垫基、铺坝,扳石厚足
尺有余。破入巨石笋中,相传有一碗大的水坑,中有两
条红鱼,说此为风水,损之破败,风水先生也附合定论,六十年张氏风
水流转,当其不利。祠堂建成后,连年香火不断,但“破败”隐影,代
代流传。加之人口增多,资源匮泛,便逐一选址动迁各地,如:双流本
地苏家营、土墙岩,苍溪石马秧田、文昌柏子山等地。
由于族人流动,祠堂无人管护,晚清沧桑历劫,早以坍
塌毁灭,从族人传说中淡出,现已改换门庭,另建民
房。文昌柏子山保存着其地古支谱,此谱几经流传到文
昌柏子山,文化革命运动中,十四代孙张喜光从“四
旧”虎口中夺出,回家秘藏神龛,保存当今完好无损。
油榨坪篆嘴
注:古谱中不时出现“磑垭”之词,“磑”很高的样子,据考磑垭实指磨垭山,址在磨垭。
南江双流磨垭、罗家坪
张益国同南江双流磨垭、罗家坪后裔合影
南江双流磨垭(亦称磑垭)
巴中油榨坪及两百余年土墙老屋
原祠堂地址(磨垭小屋基)
张仪凤、何君碑
武举张鹏碑
(此碑之巨,其碑磴长3.4米,宽1.15米,高0.9米,
碑总高3.67米。)
(此碑磴长3.07米,宽1.15米,高0.76
米,碑总高3.3米。)
第二节 传记
张崇禄,字尚贤,南江磨垭人。生于乾隆中叶,卒于咸丰年间,
生、卒详日无考。出身于耕读世家,书香门第。其父张鹏,武举。公娶
李君,膝下六子。
公自幼聪明、伶俐,勤耕苦读,满腹经文,学业有成。中年敬孝萱
堂,还抚儿女成家立业,辗转辛劳,儿孙满堂。
公性情刚直,终身严以律己。不趋炎附势,不苟且偷生,自命清
高,自强不息,民众敬之。天命之年,带
领族人完成磨垭罗家坪支谱,有序有论,
流源世系清楚,在总谱基础上,录出了地
方特色。支谱后页有记:“清之嘉庆十二
年, 孟秋月上旬吉旦,八世孙崇禄,尚
贤氏修于公山下之余庆庭。”“清之嘉庆
十二年, 丁卯岁中元,上院八世孙张崇
禄,编修於磑峰下之孝思轩。” 由此观
之,公诚敬修谱,乐于此事,为族人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
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其淡泊名利,处世公正,信义和平,真
仁义之君也。晚年,闲云野鹤无拘束,管它春夏与秋冬。好人天看成,
其寿享百岁。后世子孙在其谱中补记曰:“张崇禄,字尚贤,享寿期颐
(百岁),耳聪明目,精神爽快,好学不倦。惜其未售朝庭(朝庭未
用),而无病告终,亦天之爱斯文也!”言简意赅,真实地浓缩了公之
一生。其声名扬扬,业绩累累,世代传颂。 《张氏续谱编纂委员会》撰
广元县国学堂侄张嘉侦题
张全才,苍溪县龙昌镇柏子山人。崇禄之孙,仕聪四子。生于嘉庆
末年,卒于光绪末年,生、卒详日无考,享年八十五岁。公娶侯君,膝
公一身勤俭,为人忠厚。躬耕田亩,闲暇行艺,知晓“良田百亩,
不如薄技随身”,精于造纸,办纸厂,营纸业,货殖积家。其远见卓
识,精通商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而天佑人助,身系金运,临四里
无往不利,数年大发,积数千金,为富而仁,“富好行其德者也”。
公,祖籍南江磨垭罗家坪,由于族人繁茂,丁众地寡,不胜养育,
愿舍故居,另辟新地,动用积蓄,族己(家族与自己)两利。
其父访晓苍溪县文昌柏子山,李家有土地、房屋整体出售,于光绪
二十二年(1897年),公与其父实地考察,经双方商定,达成协议,终
以写成土地房屋买卖契约:李胡氏、李董氏同侄李争先、李德元、李台
元等九人,情因负债累深,难以措
偿,同侄孙商议,自请族邻证觅寻买
主。愿将祖置父遗,分受柏子田,全
分瓦房壹院,草房等一并在内。业内
寸土拳石、寸草片木,概无涂留患
行,洗土出卖张全才名下,世代子孙
耕管为业……(见契约文书)
从此,公携家带子,迁住苍溪柏子山,置业于此,白手兴家,勤耕
苦读,家业壮大,儿孙发达。至今已越六代,代代终身勤劳,耕读为
本,人才济济。
古谱对其记载:“张全才,张仕聪四子。迁苍溪邑柏子山,置业于
斯,白手起家,大振家声,置业数千金,膝下孙见孙,享年八十五
岁”。后世子孙,永不忘其功也。
《张氏续谱编纂委员会》撰
张申德,苍溪黄猫高台李家嘴人。生于1915年,卒于2000年。其妻李
君生卒次后一年,相亲相爱,夫倡妇随,寿元夫妇,天作之合,寿享八
十有五。膝下二男一女,均务农为业,女适(嫁)同邑蹇姓望族。
公祖居原巴中油榨坪。其五代祖奇寿、奇宁同胞俩,步仕钦、仕恩
之后尘,亦迁居油榨坪,置疆土、建房园,发展了六代,因故众弟兄均
迁离此地。至后,其祖父带父亲张怀林亦迁离至黄猫高台李家嘴,置业
归卧于此,现又越五代,人口蕃衍三十余人,世代农耕为本,儿孙忠厚
诚恳,孝友传家。
公一生勤俭,终身务农。虽远离都市,近无族邻,但乐天知命,蜜
蜂采蜂,不损色香,安贫乐道,世居桑梓。常依青山田园而寄意,为故
里友邻而忙碌。历经新旧社会,今非昔比,倍感幸福,心满意足,故异
常怀念祖先。
公为孝道之模。《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
行也。”在家上慰亲心,下抚儿女,不忘根本。其在世多次查访家族,
寻找祖宗。首次到秀海坪寻访,登门拜谒恭德兄,了解祖宗足迹,到祠
堂顶礼膜拜、焚香化蜡,祭祀祖先。事隔数年又带其子,再临秀海,为
寻根、问祖、省亲,拓开代代传承之路。多次教诲子孙要记住族家之
亲,族祠之地。家族分散,往来不可没有;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多往来,常祭祖,务必诚敬“追远”,子孙取名要按祖宗字派,不能错
乱。弥留之际,尚谈此事。
公之子孙对其家训,牢记心中并诚敬实施。续谱工作中,一天,张
益泉在公众场所,谈及要去访张申德时,其曾孙媳非常敏感,主动亮明
自身,并立即将此信息告之父母,全家欢欣鼓舞,久久企盼,当张远
光、张益泉寻访去其家时,子孙几代欢喜若狂,热情接待来者,积极配
合工作,致使编委人员感激不已。
公祖辈迁离油榨坪,事出有因:其祖插居此地,购置吴姓田土,勤
耕俭用,家业殷实、富有。售方心生嫉妒,采用不当手段,取走红契,
并诬告祖宗强占田土,官司败诉,被迫逐一迁走。祖宗视为族丑之事,
不能外扬。公依照祖训,传至当今,未越雷池一步,其后世子孙谈及此
事,内外有别,勿得妄言,实为孝道之家。
公居家有道,教子有方,其传世之作,实为孝德之举,其美德流芳
千古,特立传以示褒扬。
第三节 流源世系
春秋老莱子戏彩娱亲东汉江革行佣供母
二十四孝图
第 一 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
文无派仕宗
第 五 代第 六 代第 七 代第 八 代第 九 代
住巴中市油榨坪
(现南江和平)
宗奇灿经秀思元无派
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
第十一代第十二代
(住油榨坪)
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
第十一代第十二代
张全美何君
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
第十一代第十二代
第 十 代第 十一代
第 十二代第 十三代第 十四代
(巴中油榨坪迁苍溪黄猫)
张君婿蹇左先
第十四代第 十五代
第 十六代第 十七代第 十八代
(益)一道
第十四代第 十五代
第 十六代第 十七代第 十八代
(益)一道
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
第十一代第十二代
第 五 代第 六 代第 七 代第 八 代第 九 代
宗奇灿经秀崇无派
(居磨垭、罗家坪)
第 五 代第 六 代第 七 代第 八 代第 九 代
(葬磨垭苏家营)
宗奇灿经秀崇无派
张祥凤乏嗣
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第十二代
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第十二代
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第十二代
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第十二代
一子出家一子幼故
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第十二代
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第十二代
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第十二代
(苍溪文昌)
第 十四代第 十五代
罗翠华张 英
早逝婿赵保贵
第 十四代第 十五代
张孝德王怀秀
第十四代第 十五代
第 十六代第 十七代第 十八代
(益)一道
第十四代第 十五代
第 十六代第 十七代第 十八代
(益)一道
第十四代第 十五代
第 十六代第 十七代第 十八代
(益)一道
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
第十四代第十五代
(益)一明
第十三代第十四代第十五代
德(益)一明
张 净张全福
张全美张才文
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第十二代
崇无派全文怀
第十三代第十四代第十五代
张华林张路
张一生张冬梅
第十三代第十四代第十五代
(益)一明
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第十二代
第 十四代第 十五代
后代更姓杨
张 琼婿曾伯安
张建芬婿董 勇
第六章 镇子坝(南江正直坝)
第一节 简介
镇子坝,现属南江县正直镇所辖。土溪沟二代祖张文德仲子张选,
独生仕奇,仕奇亦独生习宗。于康熙中叶(1690年左右)走出大山,迁插
于南江县镇子坝繁衍生息。习宗、赵君辛劳创业,辟田土、造家业,夫
倡妇随,合睦家园,幸运地生下了英灿。英灿成年娶赵氏为妻,时下,
其家庭发展如日中天,英灿、赵君相继生下五子:文瑄、文礼、文茂、
文仲、文选。随之家业发达,子孙繁多。祖宗三代将发展目标,调整为
重耕贵读。第八代人口猛增到二十余人,子足有十五人之多。且读书成
才之路,也显现成效。文瑄、何君之子张元海步入科举成才,曾任教
諭、县吏。嘉庆初年“元海公居镇子坝为南江名儒,慨然以建祠为己
任,跋履山川,游历五县,寻支分于流离之境;访派乱于荡晰之乡,亦
云苦矣!奈功未就而教匪入川,虽经杨、侯剿除而余孽之潜煽者,犹非
一处,叔祖避乱寺垭口同人硐中,历九载寒暑,仅以族谱告竣”(见秀
海祠堂碑文)。由于镇子坝
人口猛增,资源匮乏,其地
族人纷纷向外迁徙,古谱记
载,第九代仅有九兄弟,留
住镇子坝。由于年代久远,
地域变迁,其后裔至今杳无
音讯,实为遗憾!
南江正直坝
第二节 传记
三代祖张选后裔,子孙三代均为独子。世代苦于耕基,忧于子
孙。康熙中叶,其五代祖张习宗随流迁出大山,插占于南江镇子坝后,
子张英宗乳生五子,阖家欢乐。发家致富之路,锁定在重耕贵读。张元
海属其元孙,自幼天贞活泼,聪明好学,进入庠序初露头角,爷孙几代
俱各欢喜,其生、卒无考。
元海公成年娶陈君,乳生一子张升,继之又添两孙张全荣、张全
体,已是儿孙满堂,上事亲心,下抚儿女,其乐融融,更得事业有成,
如日中天为南江名儒,曾任过教谕、县吏。
其人一身正气,孝德为先,虽官运不亨,但精神境界不凡,尚能亦
官亦民,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宠辱不惊,闲看
房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嘉庆初年,公慨然以族
建祠为己任,“跋履山川,游历五县,寻支分于流离之境,访派乱于荡
晰之乡”,居土溪沟寺垭口同人硐(山洞)中,历经九年寒暑,不畏艰
辛,团结族人,为始祖竖碑、族中修谱双竣,由于时世动乱,建祠未能
如愿,但苦于孝心诚之及也。
始祖之碑和古谱于今已历二百余年,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孝德之宝,
致使族人追远祖宗有坛有地。“延宗祧于百世,支分派别共演秩序于万
年,虽云山苍茫,子孙千亿,室家云遥,而按谱以稽令,身居异地者泱
泱(弘大)可使,萃(聚集)睽(分离)可使,合提纲挈领循循(依
照)焉”,今之寻亲续谱足以验此。
元海公功之大矣,其后裔尚未查到,但永远铭记在族人心中。
《张氏续谱编纂委员会》撰
第三节 流源世系
第 一 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
张仕奇张习宗
文无派仕宗奇
第 六 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
张元海张 升
灿经秀思元无派全
生二子(缺页)
生三子(缺页)
第七章 巴中渔溪寺(九镇乡索家坝)
第一节 简介
巴中渔溪寺索家坝张姓分支,张文德第八子张贡,独生一子仕成,
其三子元宗(五代祖),于康熙末年,即1720年左右,迁至巴中渔溪
寺,北二十里以远的九镇乡索家坝,与索君结为伉俪,
索家“半子”(旧时称婿),良辰美景,使元宗雄心勃
勃,立志耕耘于此,在其娘家的鼎力资助下,家兴业
旺。膝下得有三子:学灿、文灿、恒灿。其孙子辈已裔
生十一子,均成家立业,子嗣繁旺。约嘉庆末年(1820
年),索家坝张姓,衍生五代,人口猛增,已逾百人,与
索家“弟兄虽亲,但财帛分明”,张氏家族分占索家坝下段,幅射发展
为张家院。张、索两家在此发展,虽分道扬镳,但情深义重,代代不
忘,此地祖传“张、索二姓是一家”,便为真实写照。时下,在应秀之
子族证思敬主持下,群贤聚汇,长者发话:张氏兴旺发
达,不忘祖恩,要建宗立祠。选址于张家院(三大队九
队张光斗附近见图),族人努力,终于建成支派张氏祠
堂。祭祀祖宗,烟火不断。
惜清朝末年,时世动乱,皇权漂摇,沧桑历劫,祠
堂也彻底废毁。历代坟茔墓碑,原本遍布索家坝、张家
院茔地,文化革命运动中,也未躲过一劫。悉七代祖张应秀实为处士、
知名人士,膝下五子九孙,瓜瓞绵绵,嘉庆年间后裔为其竖立巨石丰
碑,高达丈余,文革毁坏后,其碑磴被该地族人加工成六个水缸,其缸
均能盛水近立方,碑帽加工成一个月亮形水缸。这些历
史文化遗迹的损毁,对后裔稽查先辈的血源、生存、发
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此地张友德家现存放古支谱一
本,由于保管不善,前半本完全毁烂为残本,后面提供
了翔实的资料。据悉,张银德家尚存其地古支谱一本,
因出外打工数年未归,未集成资料。
人口大发展是喜,但也附着忧。土地不可再生,面对生存危机,先
辈们开始新一轮迁徙。第七代张翠秀,龚君,膝下五子,成家立业后,
次子思孔娶黄、王君,乳生二子:张诰、张星。弟兄俩成人后,受其父
母支持,离开故土,闯荡江湖,从巴中去广元,沿白龙江直上达姚渡,
沿途心生慧眼,广交商友,落脚于甘肃阶州(今武都一带),置生于药
商之业,发展壮大,立地生根,结婚生子。张诰,李君生一子,张全
兴。张星,王君生二子,张全荣、张全华。1850年前,古谱重录补记
时,张全兴已婚配
于李君,而全荣、
全华尚幼。张思孔
之黄君,晚年随儿
孙去阶州家中阅
耍,不幸病故而葬
于阶州,其古谱有
明确记载“黄君葬
张诰、张星兄弟俩,商富行其德,交友讲仁义。立足阶州,衍生三
代,文武齐才,富豪一方。民国二十年前后,秀海坪张怀恩,因生活贫
困,浪及江湖,打铜为生。游历阶州,巧遇本族,血缘之亲难以言表。
张家院张氏后裔
就地打铜耍乐,时足三年,离走时家家赐送钱财,张怀恩感激不尽,回
家乡大肆褒扬其地本族。民国三十六年,秀海族长张志德,去阶州做茶
叶生意,受到家族热情接待。玩耍数日,难分难舍。据悉,时下阶州家
族,人丁兴旺,权势之大,族中有数十乘轿出入,在当地名声颇大,
惜!当时未传记下阶州祥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渔溪寺张全材,步张
诰、张星之后尘,弃农经商,货殖积家,养育人生。奔走陕西姚渡,旺
苍嘉川,“摸爬滚打”,历经四代,九十余年,兴旺发达,声誉很高。
(见张全材传)
续谱之际,族编委张益国先后三次去甘肃,两次同妻陈杰兰又去武
都市、文县等地寻亲,均无果而返。先后向阶州、文县各有关乡镇,发
出寻亲信件60余封,均无音讯。
索家坝张家院
巴中渔溪寺
索家坝张家院
第二节 传记
张全材,祖籍巴中渔溪寺,娶苍溪龙山望族彭氏为妻,身材魁悟,
高一米有八,膝下四子,终身务农,恪守孝道,上事父母,下抚儿女,
克勤克俭,创建家业。一生辛劳,家业殷实,寿享八十四岁。
公传家之道:诚敬务实,团结友邻,常做善事,多予少取。其四子
成年之时,家中人多土寡,生活拮据,留下新文、科文在家务农,带开
文、仕文出家闯荡,弃农经商,货殖积家,养育人生。科文早逝,公与
新文父子,合力躬耕田亩,辛苦劳作,家道殷实,儿女成才。开文兄弟
俩在父亲的指教下,于20世纪20年代,奔走陕西姚渡、旺苍嘉川,“摸
爬滚打”,曾先后经营药材、干杂、百货、食店、旅店等。富无经业,
货无常主,勤变经营。仕文由于不善经商,五八年由嘉川街道,精简下
放友坝农村务农,至今家业发展,人丁兴旺。开文天资聪慧,性情温
柔。他立足嘉川后,知其地张姓强势,其辈派最高为“九”,就改名张
九芝,溶入其地势力范围。经商坚持薄利多销,诚信经营,为富而仁。
开旅馆、办食店,凡遇贫困者,食宿不收钱或少收钱,惠及贫者,同情
弱者。故里巴中凡来人,不是亲人亦胜似亲人,均热情接待。生意日趋
火红,开文妇道有亏,膝下尚无儿女,将兄弟新文之子张怀喜,一岁报
引过继,后己乳生一女。怀喜子承父业,仍然经商,其孙又延席发展,
至今已近百年,裔孙三代经商不衰,信誉甚高,名气且旺。张怀喜诚信
经商,一生正气,处事公正,多年来就为政府解难,担任街道负责人工
作,居民尊重,政府信任,一干就是数十年,已逾古稀,本早应含饴弄
孙,乐享天年,但还为其奔波操劳,难以卸任。
如今,张怀喜家总资产也足数百万元,但仍保持谦逊谨慎,艰苦朴
素。常教育子女要诚信经商,依法经营,富有仁德,乐善好施,慎终追
远,不忘祖恩。其三男二女人人成才。
公之后世,福寿康宁,人才济济。得益于传家之道,祖德之福阴
也,后世子孙永远铭记,特立此传。
《张氏续谱编纂委员会》撰
第三节 人物简介
张家院祠堂原址
(原祠基内两坟,右坟为张怀忠、张怀喜、张怀顶母亲,左坟为长子张怀忠)
张银文简介
张银文,索家坝张全洪三子,生于1919年,卒于2002年,享年83
岁。妻胡以琼,生于1924年,卒于2009年,享年85岁。夫妻相随,克勤
克俭,终身苦劳于农耕生活。事亲育子,牵手走过了80余年,相濡以
沫,其乐融融。在当地家族中确系首例,无不视而敬之。膝下一子张怀
寿,其已有一子二女二孙。一女
张春芳,婚嫁于叶发坤。
张银文属张氏家族第十一
代孙,老人离世前族中已有十九
代孙面世,其代差足有八代,近
二百年,实为奇罕之事。经查阅
古谱,考证碑记, 历史告诉我
们:二代祖“文德生八子,长曰
能、五曰选、六曰耀、八曰贡,二三四七房乏嗣,亦未详其名”。三代
祖张贡,生一子张仕成,四代祖张仕成生三子,奇宗、志宗、元宗。五
代祖元宗生三子学灿、文灿、恒灿。六代祖文灿生五子宏秀、朝秀、廷
秀、阶秀、应秀。七代祖应秀生五子,思德、思文、思敬、思恭、思
聪。八代祖思聪生五子,张喜、张云、张孝、张灿、张和。九代祖张灿
生二子,全材、全洪。十代祖全洪生三子,宝文、兴文、银文。由此观
之,张银文家系,从三代祖开始,几乎代代幺房,因而累聚代差越来越
大。这展示了大家族繁衍生息中的有趣现象,值得族人去研究探讨。虽
班辈悬差,但尊卑不紊,伦理道德要弘扬光大。
张银文夫妇
第四节 流源世系
第 五 代第 六 代第 七 代第 八 代第 九 代
宗奇灿经秀思元无派
第 七 代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
秀思元无派
第 七 代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
张宏秀张 杰
生一女张氏
秀思元无派
第 七 代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
秀思元无派
(古谱缺页
后世不清)
第 七 代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
返回土溪沟
均去甘肃阶州落业
秀思元无派
张全兴李君
第 七 代第 八 代第 九 代第 十 代
秀思元无派
第 十 代第十一代
第十二代第十三代
第 十 代第十一代
第十二代第十三代
张怀义张一德
第 十四代第 十五代
张光明张贵益
刘长秀朱有珍
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
第十二代第十三代
第十四代第十五代
(益)一明
第十四代第十五代
(益)一明
第 十 代第 十一代
第 十二代第 十三代第 十四代
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
第十三代第十四代第十五代
(益)一明
高春梅引出
第十三代第十四代第十五代
(益)一明
第十三代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第十六代
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
张全惠张友文
第十三代第十四代第十五代
(益)一明
第 九 代第 十 代第十一代
第十三代第十四代第十五代
(益)一明
第 十 代第 十一代
第 十二代第 十三代第 十四代
第十二代第十三代第十四代
徐俊华张 凌
第十五代第十六代
第十二代第十三代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第十六代
(住加川镇)
第十二代第十三代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第十六代
何 净张瑜莹
第十二代第十三代第十四代
第十五代第十六代
住嘉川张华镇
第八章 苍溪棋坪檬湾
第一节 简介
苍溪县棋坪檬湾,系张文德之子张贡后裔,张仕成、何君之次子张
志宗、刘君夫妻二人,于
康熙中叶, 即1690年左
右,随土溪沟兄弟,迁徙
苍溪棋坪檬湾(现苍溪白
驿乡凌云村) , 插占落
业,繁衍生息至今。
檬湾,因有一古檬树
得名(见图),邻靠浅丘
小山之间,亦称檬垭。檬
树系千年之古树,三人合抱之木,直径达一米有六,
1945年张贵远祖父年老无力砍柴,将树砍毁成柴。
张志宗、刘君在此勤奋耕耘,创建
家业,繁衍子孙。膝下一子荣灿,又生
一子全秀,曾孙二子:思明、思伦。玄
孙二子:张明、张久,至今已繁衍十三
代之多,早已逾百人。
秀海坪、渔溪寺、文昌柏子山三地古残全谱均有记
载,如“张志宗、刘君,住苍溪棋坪檬湾”、“张思明、张思伦,二人
住苍溪棋坪檬子湾”。其流源世系为:始祖张守全——张文德——张2 3
古檬树及檬垭
贡——张仕成——张志宗——张荣灿——张全秀——张思明、张思
伦——张明、张久(数字为代)。第九代后与家族各地断了联系。
咸丰末年,兴逢盛世,家业兴旺,情因祖籍遥远,族内无往来,家
族于1801年开始写谱,并从第十代始议接字派二十八字。此地不知其
事,便群贤毕集,分支自谋,一统众议,兴建宗祠选址檬垭,因文化发
展欠佳,采取随代议派,直至百余年后,有识之士张正远(曾任村文
书),在已有五个字派基础上又议接五字,定为十个字派:“先、元、
德、泽、远、永、兴、才、发、仁”。由此,不忘祖宗,繁衍有序,就
地祭祀,永远昌乐。堪与檬垭建祠,风水特好,此地是“坐实朝空”之
吉地,上有岳东后山,蜿蜒而来为靠山,前有园包小案山,四山环绕无
空缺,外水曲折远远朝来。明堂开阔,实为旺丁、旺富、旺才之地。宗
祠坐北向南,正面三阔间,西厢房转角两间,全木结构,占地近250平
方米。此后祠堂香火绵绵,连年不断,张姓扬眉吐气,发展兴旺。
天有不择风云,其后,地方族间嫉妒。据悉,成祠后侯姓望族有人
路过祠前,隐约发现案山有一黑兽,似虎非虎,似豹非豹,蹲之此地,
其势可畏。还有人传,路过祠堂,见亡碑前卧一庞然大物,形似黑象。
其族内议论纷纷,张姓要出大人物,出于嫉妒,不甘其发达,肇事者将
当地川主庙杨戬塑像,强行坐蹬于檬垭祠堂亡位,借以压倒张姓。继
之,1967年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按“四旧”之物改为学校数年拆毁。后
数十年,檬湾裔生不知其祖宗溯源,今逢族中续谱,经稽查确认,将檬
湾分支收录于续谱,以解子孙夙愿。
但事与愿违,续谱编委在檬湾联系人张永吉,足年余都未联族动
众,再次临地宣传并遵求意见,结果是有能力抄办此事者,不愿干,且
断言不续了,甚将此孝道善作恶猜瞎想,生怕自己付出;无能力抄办
者,却积极想干,其地侯芳德,现年66岁,性格开朗,丈夫三年前病
故,她谈及孙子张鹏,从学校回家听说续谱一事,对此非常支持,他告
诉婆婆,这是件好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们非常注重修祠、续谱,
这是不忘根本的传统孝道文化。张鹏原考入江西电子科大读书两年,现
已到日本学习经济管理四年,实是爱莫能助。就此难统难办只得放弃。
日,编委成员驱车再来檬湾,受到已故张全远之妻侯
芳德、张永清等热情接待。张氏十四代后裔张贵远之妻侯宗芳(张永吉
母亲),现年87岁高寿, 神
智清晰,精神矍铄, 热情向
来者讲述其地耳闻目睹之
事。当地知晓最早祖辈为
“先”字派, 其祖父张乾元
为下辈。张乾元成人时家中
极穷,夫妻在外帮人数年,
后有觉醒立志创业, 便对其
妻说:“年怕中秋、月怕
半,长年最怕猪叫唤( 杀猪
过年),我们还是回家种
地。”返家后就在檬树附近开荒种地,并从外地买来“洋苕”(红苕)
栽种,当年就收了二仟余斤,他卖苕种,调碗豆、黄豆,次年大种红
苕、碗豆、黄豆。两年大发其财,又有了儿子张礼德(张贵远的爷
爷),由于家底富裕,张贵远成人后,大开瓦厂,还大修房屋,富甲一
方,很讲义气,富邻还赠其号曰“张义堂”。张礼德人逾中年更是狂欲
妄为,常年烧烟不思勤奋,言语粗庸极不检点,膝下五子亦受其影响,
恶习染身,不修边幅。全家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顿时一落千丈。儿女
均埋怨其父,张礼德晚年无人供养,只有乞讨在外,结果死在棋坪河西
张氏家族字派与檬湾议字派对照表
沟,其地人几度稍信,儿孙们无一人前往,最后当地人软埋。数年不
知原何,儿子们偶有孝心发作,要父亲终事有着,便以难寻尸骨为由,
做面人装进棺材,查檬湾一地葬后,并立简易石碑一座,有示后孝之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到处毁拆坟碑,此地亦尤为积极彻底,
古碑无存,难以考就。
真是无巧不成书,张永吉新房东边,靠沟墙边贴立着两碑帽,上有
文字记载,一个是张崇德之碑,一个张乾元与妻之碑,侯宗芳老人述
说,这些碑基条石全用于修房作基,因故尚未用两碑帽,她诚心护留下
来,贴放此处留至当今(见两碑图)。
由此观之,此地张氏部分后裔,孝道文化实存瑕疵,望后世子孙有
识之士为此努力付出,让传统孝道光大,德耀中华。
第二节 流源世系
张崇德碑帽张乾元与妻碑帽
第 一 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
张仕成何君
文无派仕宗奇
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
张志宗张 明
宗奇 灿经秀思元无派
住苍溪棋坪檬湾
住苍溪棋坪檬湾
第四篇 续谱大事记
张远光晚年热学《易经》,占卜、堪舆遍及四野,悉不少后裔,不晓
朔源根基,不知高尊远辈,无法祭祀逝者,不能追远祖宗,族裔难以交
往,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实为空谈,2007年萌发续张氏宗谱的念头,
2008年就正式向秀海坪退休干部张益国、退休教师张益泉谈及其意,真
是一拍即合。于是积极运筹,开始酝酿、策划、宣传、落实。由秀海到
土溪沟,再向通江、南江、巴中、苍溪、广元、阆中、甘肃、陕西等地
扩展。续编委员会全体成员辗转辛劳,族人竭尽全力支持、协助、配合
终于如愿以赏,成功地完成续谱、维修总祠工作。这里疑聚了大家的心
血,现将四年以来工作大事纪要录后:
日,张远光同张益国商讨续谱事宜,并与张益泉开始
酝酿、筹划。
日,张益国到土溪沟张公岭寻考张守全祖碑。
日,张益国到土溪沟考察,阅考旧古谱残本。
日,在张远光家组建续谱筹备小组,统一思想认识:
续谱为善事活动,参加者要有为族人谋事的诚敬之心,自负费用,不计
报酬。参加人张远光、张益国、张益泉、张映光、张源本。
日,张益国首次进绵阳图书馆,后又数次到此,查阅
相关资料。
日,张益国去阆中图书馆,查阅县志。
日张益国同二女张红玲、婿吴代刚自驾车去阆中及文
成山寻考先祖祖迹。
、3日,张益国到阆中河溪关镇考察先祖祖迹。
续谱大事记
——29日,张远光、张益泉从旺苍普济出发——南江
镇子坝——南江双流——巴中渔溪九镇乡——南江铁厂河——南江罗
平——南江镇子坝经和平埸——旺苍木门回家。俩古稀老人,辛苦辗
转,忍饥受冻,历经12天,数百里寻亲。
日,张益国去省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17日,张远光、张益泉到苍溪黄猫寻亲,又同其地
张益富一起到油榨坪考察。
日,张远光同张本书在土溪沟考察。
日,张益国同二女张红玲、婿吴代刚自驾车到阆中及
锦屏考察。
日,张益国到普济大池坝,上文家湾考察古碑。
日,张益泉、张益国到佛子岩下文家湾考察古碑。
日,在秀海村委办公处召开第二次筹备小组会议,研
究分析当下工作,安排布置下段任务。参加人张远光、张益泉、张益
国、张龙光、张彦益(秀海五队)。
——8日,张益国同妻陈杰兰到甘肃武都寻亲。
日,张益国二女张红玲、婿吴代刚自驾车到文昌镇白
岩卫生院张喜光处考阅古谱,同日一早南江双流张聪光一行三人,张述
德、张寿德同白岩张能光、张发光、张一平,不畏泥泞路滑,翻山越岭
来这里查谱寻亲。
日,张喜光到苍溪棋坪檬湾寻亲。
日,张远光、张益国到东凡盐店街对面山上张家祠堂寻
日,在张远光家召第三次筹备小组会,研究续谱内容,
正式组建续谱领导班子。参加人张远光、张益泉、张益国、张映光、张
日,张远光、张益国到普济张家山考察古碑,研究续
谱、维修宗祠事宜。
日,张映光到南江长池坝寻亲。
日,张益国同子张亮,侄张军自驾车到南江镇子坝、
木门贾村坪寻亲、考察古碑。
日,在旺苍县城召开编委扩大会议,通报两年的工
作,研究布置后段任务。参加人张远光、张益国、张志德、张润德、张
贵德、张本书、张源本、张映光、张茂益(秀海)、张益祥、张信本、
张益宪、张磊。
日,张远光、张益国,一行租车去巴中渔溪九镇乡、南
江双流实地研究续谱事宜。
日,张益国去阆中河溪关镇,考察走访文臣山。
日,张远光、张喜光、张益泉、张益国租车去苍溪檬
——7日,张益国到武都寻亲。
——18日,张益国到武都市琵琶镇寻亲。
日,在秀海召开部分编委成员碰头会,进一步讨论修
谱内容。参加人张远光、张益泉、张益国、张龙光、张益正、张源本。
日,张益国到南江县档案馆、图书馆、县志办查阅相
关资料,查寻张元海历史档案材料。
日,张益国、张本书到土溪沟考察并落实相关事宜。
、10日张远光、张益国一行到陕西茅坝河寻亲。
日,在秀海总祠召开续谱编篡委员扩大会议,群贤毕
集,敬祀先祖,汇报修谱大事,讨论维祠工作。参加人秀海本土部分族
人、土溪沟、大两邓村坡、普济张家山、农建张家碥、黄洋佛阡子沟、
巴中渔溪寺九镇乡索家坝、南江双流磨垭、罗家坪、苍溪文昌柏子山、
苍溪黄猫等地代表总共三百余人。
日,在张益正家召开编委扩大会议,研究续谱具体事
宜。参加人有张远光、张益泉、张益国、张益正、张益文。
日,张益国、张本书、张军自驾车到土溪沟考察古
日,请技术人到祠堂,实地考察研究祠堂维修方案,
参加人张远光、张益泉、张益国、张益正。
——6日,张益国同妻陈杰兰到甘肃文县寻亲。
日,张益国同妻陈杰兰、张军自驾车一行到南江双
流、巴中渔溪九镇乡落实续谱事宜。
日,在旺苍孙家坝张翠林家召开编委扩大会议,通报续
谱工作进展,商定维祠事宜。张远光、张益国、张益正、县文物所所
长、维祠设计工程师、张强光、张益祥、张益宪、张益良、张磊、张强
本、张斌参加。
日,张益国到成都市与部分在此地工作和退休养老的族
贤、长者交流修谱、维祠事宜。参加人张晴光、张锦光、张益珍、张益
国、张斌兵、张建明、张庆明、张杰本。
日,张益国、张本书一行到普济张家山研究落实续谱事
日,张益国、张益龙与其二女张曼自驾车到广元河坝
日,张益国、张本书、张军自驾车到土溪沟寻找同人
硐(山洞)。
日,张益国、张本书、张军自驾车去油榨坪、巴中清
江镇寻亲。
日,张益国、张本书、张映光、张军自驾车一行到大
两张家河寻亲。
日,张益国、张本书、张军自驾车一行到广元河湾埸
日,总祠开始动工维修,砌墙、做脊翻盖屋面。
日,张益国、张军自驾车到农建张家碥寻亲。
日,张益国、张本书、张军自驾车到苍溪檬湾。
日,张益国、张军自驾车到通江县寻亲。
日,在张益正家召开编委扩大会议,通报商定谱书内
容。参加人张远光、张益泉、张益正、张本书、张映光、张源本、张电
光、张益文等。
日,总祠亡碑戴帽。
2012年元月6日,张益国与二女张红玲、婿吴代刚自驾车从绵阳到
盐亭麻秧乡考察。
2012年元月17日,张益国、张益富(秀海)、张军自驾车一行到南
江双流、巴中油榨坪落实续谱事宜。
日,张益国与张军自驾车到南江双流落实材料,张聪
光、何俊莲同行到渔溪寺索家坝考察寻亲。
日,总祠安放狮子。
日,张益国、张益正、张益文到秀海二队张容光院子考
察,其祖父张权文六十诞辰,广元县令为其赠匾,保存至今,摄影入
日,本族旺苍部分工作人员在孙家坝张翠明家聚会,
共议祠堂维修的后续工作,为其提出建议。参加人:张远光、张强光、
张益国、张益正、张益良、张磊、张强本、张信本、徐秀莲、张斌、张
忍、张洧。
日,天台董家河高寿老人张光炳(93岁)谢世,张虎
光、张益国、张益正、张益卓代表族人前往悼念。
日,张益国到绵阳新桥走访颜氏家族清明大型祭祀活
动,研究参考张氏家族祭祀活动运作。
日,张利光、张益国一行到秀海九队张家河考察张氏
家族民国九年(1920年)为长寿老人张春文赠送的寿匾,保存至今,摄
日,张光友负责、张继光参与,开始对祠堂板壁进行
全面维修。
日,张忍自带车同妻杨媛、张益国一行到巴中再次寻
日,张益国去阆中河溪关镇,再次访查高坎子寻找文
日,在秀海三队张益正家,召开了编委扩大会议,讨
论族谱的定案、印刷、春节祭祀活动等。参加人:张远光、张益泉、张
益国、张益文、张源本、张大本、张电光。
日,张本书与其孙张道军自驾车去巴中恩阳河寻亲。
2013年春节,在秀海总祠举行“张氏家族春节祭祀会暨秀海民俗文
化节”活动,维修祠堂竣工及续谱发行,参加人员达上千余人。
除此,各地编委成员及族人在当地为续谱、维祠工作,默默无闻地
出力、献策,不再赘述。
张氏续谱编纂委员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江县和平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