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邮发书店有徐阳老师的名师高徒2007杨子姗出高徒学阮30课这本书吗

20多年教龄资深教师,一对一,一对多专业辅导!方法得当,效果显著。联系电话: | 培训信息|湖州论坛|南太湖论坛|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Pages: ( 6 total )
20多年教龄资深教师,一对一,一对多专业辅导!方法得当,效果显著。联系电话:
&&&&&&&&&& &&&&20多年教龄资深教师,一对一,一对二专业辅导,针对重点难点,查漏补缺,答疑解惑。传授学习方法,指导解题技巧。方法得当,效果显著。&&&&&&&&&& &&&&&&&&&& 运用删繁就简的三本教学法,辅导的多名初三学生顺利考入湖中和湖二中。&&&&&&&&&&&&&&&&&&&&补习的学生,有获初中数学科学竞赛一二等奖的学生,有湖中,二中成绩名列年级前茅的优秀学生!&&&&&&&&&&简单的方法 + 学生的努力== 傲人的成绩!&&&&&&&&&&&&&&&&&&&&&&&& &&&&&&&&&&暑期补习开始预约:&&&&&&&&&&&&&&&&&&&& &&&&&&&&&&&&&&&&&&&&&&&&&&&&辅导课目:&& 小学:语&& 数&&英全科;&&&&&&&&&&&&&&&&&&&&&&&&&&&&&&&&&&&&&&&&&&&&&& 初中:&&数&& 英&& 科学三科联动;&&&&&&&&&&&&&&&&&&&&&&&&&&&&&&&&&&&&&&&&&&&&&& 高中:英语 数学;&&&&&&&&&&&&&&&&&&&&&&&& 新概念英语一二三册精讲班。&&&&&&&&&&&&&&&&&&&&&&&&&& 在职专业教师,欢迎家长学生垂询!&&&&&&&&&&&&&&&&&&&&&&&& 地址:大润发超市附近&&&&&&&&&&&&&&&&&&&&&&&& 联系方式:&&&&&&&&&&&&&&&&&&&&&&&& QQ:&& 电话: &&&&&&&&&&&&&&&&&&&&&&&& 联系人:王老师&&&&&& &&&&&& &&新概念英语精讲精练班教学设计理念:利用小学阶段三 —— 四年左右的课余时间学完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和第二册,达到高考要求水平,从而为中学阶段学习科学数学等课程腾出时间,同时也为今后有志于进入湖二中提前招生的文科实验班 的同学打下坚实基础!(学新概念英语的学生最好是没参加过别的培训机构或所谓的少儿英语课程的学生,因为一张白纸才能描写更好更美的图画!)&&&&&&&&&& 学习目标:学完第一册达到中考水准;学完第二册达到高考水准!&&&&&&&&&& 具体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可参看本帖下的回复内容。
&&&&&& 从前,有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得道前,您做啥?”老和尚答:“砍柴,担水,做饭。”小和尚说:“那得道后呢?”老和尚又答:“砍柴,担水,做饭。”小和尚不解,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着担水,担水时惦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小和尚明白了:“大道至简,专注者方能成功”的简单而又浅显的道理。
&&&&&& &&&&&&&& 新概念精讲精练班学制各为一年半到两年 ,每年暑假30天,寒假7-10天,集中授课,每天2小时,此后每周五晚上或周六或周日授课,每次二小时 。&&&&&&新概念英语(NCE)学习班共分三个班次:&&&&&&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学习班 NCE1 (招收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学习班 NCE2 (招收学完NCE1的学生)&&&&&&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学习班 NCE3 (招收学完NCE2 的学生)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学习班 NCE4 (招收学完NCE3 的学生) (此班暂不开设,也无须开设,因为学完NCE3,应该经是一流高手了)&&&&&&&& &&&&&&&&&&一: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学习班 NCE1&&&& 教材1:《新概念英语第一册》 外研版&&&& 教材2:《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一课一练》 精选版&&&& 教材3:《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语法同步互动真题集》精选版&&&&&&&& A:新概念英语(第1册)课程特点及学习规划:
1.每天学习二小时,全面掌握《新概念英语第1册》;&&2.整个学习过程采用一课一练形式,密切联系并贯通现行初中英语教学知识体系;&&3.注重语音语调训练,增强英文语感,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4.精讲《新概念英语》每篇课文,体会阅读理解中的长句、难句,讲出较地道、简练、逻辑关系清晰的英文语段!&&5.模仿写作类文中千变万化的“关键句型”,写作水平将获得质的飞跃。&&6.单选题、完型填空或翻译、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全方位出击,使你成为英语达人!&&7.全面讲解*****精华技巧:排除法、关键词回归定位法、复现法、范文背诵法,作文万能模板等考试技巧,帮助学习者成为考试高手!&&8.学完《新概念英语第1册》,掌握词汇量!&&&&&&&& &&&&&& B:学完NCE1课程达到如下学习目标:&&1.小升初满分&&2.中考满分&&3.雅思3.5-4分 。&&&&&&学完新概念一册者或具有初中英语水平者,可读新概念二册精讲精解班课程&& &&&&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QQ:
&&&&&&&&&&西谚有云“a stich in time saves nine”(一针及时省九针),补习功课宜早不宜迟,尤其是小学阶段,大量的课余时间如不好好利用,必将是一大损失!小学前两年要解决的问题是:识字和运算。三年级之后就该着重打好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大量的朗读与背诵应该是这一时段的主旋律,可惜现行的教育制度与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浪费这一黄金时期。
一家长来电话说,自己的儿子不愿读书,要我辅导,并问是不是只要经过辅导,其儿子就能有好成绩!我回答说:并非如此,关键在于你儿子想不想学!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是学生想学,老师因材施教,辅导得法,方能奏效!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是永远不变的!
&&&&&& 湖二中一高一新生,第一次月考,成绩欠佳,英语仅95分(总分150分),单词遗忘之快,令其头痛不已,告之以法,谕之曰:若能恒持吾法,定能无往而不胜云云!当场试验半小时记30词,百分百成功!彼欣喜若狂。江湖一点诀,说破不值一文钱,倘若无人不说破呢!
昨日和一家长聊孩子学英语的话题,身为英语教师,但也为之感慨!学英语的代价可谓不菲,目前在校学生一般在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到六年级,已经学了4年,初中再学三年,高中又学三年,(暂且不说大学阶段),而实际学了点啥呢?中考的考纲词汇约1560,高考词汇量3500左右,就为这3500词,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了10年,约合每天一词!其实很多学生在中高考时,英语考得并不理想!英语学习的成效可谓少慢差费!如果说浪费的金钱,因为家里条件好可以不在乎,那么因此而浪费的光阴呢?那是钱能买回来的吗!
&& 《论语·为政》曰:因材施教。教学的关键重在因才,其次才是施教!尽管现代教育理论不否认这古老而历久弥新的教育经典,然学校课堂教育的局限性使得这一真理永远都无法实施!学生千万,禀赋各异,违背了这一原则的现行教学体制,客观上漠视不同资质的学生,采用机械的同一的教学手段,把学生放置在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之上,企图生产出同样品质的产品,其必然结果只能是差强人意!
&&&&&&&&周末一位事先联系过的高二学生来补习外语,其家长告知该生考试成绩总是徘徊在80——100分之间,先后有多位老师为其补习过,然收效甚微!半小时辅导下来了解到该生词汇基础很差,初级单词记忆模糊,语法概念很不清晰。更令人惊讶的是:他根本就不会拼读一个生词,因为他完全不识音标,记忆词汇只靠死记该词的字母!问其原因,其答曰:小学时老师没怎么教英标,初中时老师认为小学已教过就一带而过!慢慢的老师不带读生词,自己就无法正确发出单词的读音!只能强记单词字母及中文释义。而高中阶段老师基本上不怎么带读单词了,所以学习也就每况越下!呵呵,英语学到这等地步该多痛苦就有多痛苦!好在现在的考试比较人性化,客观性试题占了70%强,随便选个答案填进去,碰巧了就能弄个及格!若全然是主观题的话,呵呵,不好说,也说不好了''''''''''''
&&&&&& &&昨晚四中一学生的家长来访,为自己孩子的学业犯愁,说千方百计让孩子进了四中(四中这几年因中考成绩显著而成为很多家长心目中的初中名校,大有进四中就能进湖中,进湖中就能进一流高校之势。呵呵!)但成绩却不见提高,反而出现了下降。而每天作业就要做到晚上11点多,孩子学得很累,家长陪得更累!我很理解这位家长,现在的教育现状就是这样,大势所趋,每个人都置身其中,随波逐流!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教与学的艰辛,教的不易,学的更难!从老师的方面来说,对学生抓得不紧,布置的作业不多,学生的时间就可能被其他老师抢去了,自己教的科目就可能在统考中落后!落后意味着什么,哈哈,就不用我说了、、、、、,所以每位老师都很努力,尽量多的布置作业让学生多练,以期得到好成绩。精力充沛智力高的学生可能成绩就提上去了,而智力一般体质较弱的学生有可能反而适应不了,光完成作业就忙得不可开交,更不用说理解记忆掌握了!这就是成绩出现下滑的原因所在!我记得自己的孩子在读初三时,任教的一位科学老师非常负责,每天把回家作业布置得满满的,一个学期仅科学一科的练习册就达10几本之多,还有复印试卷,中学辅导报等一大堆,每天都要做到深夜11,12点,有几次竟到了凌晨2点多!一段时间下来,身体很差,脸色都变了!无奈我只好强令孩子每晚11点之前就寝,没完成的作业就当作做不来处理了,不然人要被废掉了!后来孩子因没完成作业受到老师的几次批评。我就课后作业的问题,专门去孩子学校找了那位老师和他做了交流,同为教师,交流比较顺利,结果良好!孩子顺利考入了重高,没有给这位老师丢脸!&&&& 我当时的的建议是:精减练习资料数量,精选三种左右质量较高的练习资料,反复做上几遍,让学生真正吃透钻透,而不是漫无边际的以多取胜,考前两月针对中考练习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全真模拟试卷.实践证明效果是理想的!
小学到初中的英语教学内容不多要求也不高,现行的教学计划却让我们的孩子耗费掉人生中七年最宝贵的黄金时间,这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慢性绞杀。这点点内容其实是完全可以在小学4年级--6年级就解决了的,我们完全可以给孩子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背诵唐诗宋词散文,阅读大量的中外名著,真正的提升孩子们的人文素质!&&
外语教育和语文学习有相同之处,只有大量地朗读背诵,大量的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才能奠定一生阅读与写作的打基础。舍此而外,无异缘木求鱼!
&&&&&& && 辅导学生不是简简单单的让学生在一边做作业,当他不懂时你给他解释就完事了。辅导学生的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读懂教材,怎样选择和利用教辅,怎样考核与评估学习效果!授之渔较之给他一条鱼更为重要!我大部分时间是带领学生细读教材和精读教辅!至于练习在读懂教材和教辅后学生基本上已能自己解决了!&&&&当今市面上大中小学的教辅资料铺天盖地,良莠不齐,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孩子的教学辅导资料,是需要花点时间和精力的!
&&&&&& && 很多家长在交流中说现在的教材内容似乎并不多也不见得太深,但为何自己的孩子学得那么累,每天的作业那么多!&&&&这是中国特色,我们国家现阶段实行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配合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现行的教材编写贯彻了所谓的减负原则,书的开本基本是大16开,打开教材,咋看图文并茂,字距行距宽广,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内容可谓精减到了家,形式不能不说生动活泼!但如果真的依书教学,则学生学不好教师教不了。因为等待学生和老师的还有高考和中考!而考核学生是否学好,老师是否教好的唯一标准还是高考中考上重点大学和重点高中的学生人数!因而那些精简的内容,还得老师在课堂上,学生在学习中为配合另加补充,否则统考会考,中考高考学生考不好,老师也交不了差!减负只是口号,加餐才是王道!不临教学前沿,焉能得识个中三昧。
&&&&&&&& 本周六辅导之余,和几位学生闲聊,谈及名师高徒的话题!学生七嘴八舌都认为是名师出高徒。我以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出发对学生说:其实恰恰相反,是高徒造就了一大批所谓的名师!呵呵,此话一出令学生大跌眼镜!但等我说完我的理由,则个个首肯,有拨云见日之感!
&&&&&&&& &&&& 本人多年的教学心得——高中阶段的考和教之间没有过多直接的联系,指导高中阶段学习的唯一利器就是高考考纲!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优质教辅,归纳整理并拓展高考考点这一原则,贯穿于整个辅导过程,也应当贯穿于学生的整个高中学习阶段!要使学生对当前所学内容与高考考点之间的关系,了若指掌。成竹在胸方能得心应手!&&&&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辞旧迎新又一年!湖州市高中期末考试定于元月7,8,9,10四天举行,又到了检查自己一学期学习成绩的关键时刻了!在此赠送给大家我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学习考试三本学习法——以本为本(教材),精读一本(教辅),精炼一本(10--30套模拟卷)。预祝每一位学生交出满意的答卷!
老师家在何处?告知大概方位,因为我们要考虑到接送孩子的方便程度。还有这个费用问题。可站短。
&&&&&& &&岁末将至,寒假就要到了,来电话的家长较多,咨询补习事宜。就几个主要问题答复如下:&&&&1:本人春节前只给原来带着的学生做些辅导,不打算再招新学生。学生10号左右考完,22号是除夕,短短10天左右的时间,希望能让孩子们好好休息,多活动活动,心情愉快的过个春节!要学习但也要会休息!&&&&2:补习功课不宜贪多,有的家长说 自己的孩子要全面补习,门门都想补。这里我真诚的告诫各位家长不是我不想都多挣点钱,而是此种做法要不得,给孩子补课最好一门一门补,最多不超过两门!一门功课有提高之后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激发起来,再来补另一门。这样就能以点带面,最终得到全面提升!否则贪多嚼不烂,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3:想带自己孩子来补习的家长可在明年正月初六后与我联系,费用、时间和补习形式届时可面谈。
&&&&&&&&一学生家长,偶感风寒,感冒甚重。到医院打吊针吃西药,一周未愈,症状反而加重,不堪其苦。遂抄录《伤寒论》小柴胡汤一方加减与之,瞩其抓两贴煎服试之。一贴服完,病情大减,二贴服完,康复如初!真正是“一剂知,二剂已”!可谓神效!念及近来天气寒冷,因风寒感染而感冒者甚多,特抄录其方于下,俾有缘者得之,免受西医打针挂盐水之害!&&&&&&&&&&&&北柴胡(炒)10克,黄芩15克,花旗参6克,&&&&&&&&&&&&炙甘草10克,法半夏15克,藿香10克,香薷10克,&&&&&&&&&&&&神曲10克,葛根20克,川芎10克,藁本10克,&&&&&&&&&&&&白芷10克,白蔻10克,大枣掰12枚,生姜5片。附注:此方无副作用,即使健康人服之也有利无害!(冬夏用的空调,热天喝的冰镇啤酒,冷饮,无处不在的地沟油,有毒的奶粉,牛奶,还有各种各样加了不知道是啥玩意添加剂的各类食品,大米等等。再加上长期的黑白阴阳颠倒的作息恶习的摧残,现代其实已无健康之人。凡此种类之人服此方皆有利而无弊。)
&&&&&&&& 全市高一四天统考今天结束,寒假开始了。希望各位同学在这几天里吃好——睡好——玩好!有时间陪妈妈逛逛街,买买年货;陪老爸去爬爬山,蹬蹬自行车,让自己放松一下,还原一个真实快乐的自己!至于寒假作业嘛,学校要求,老师也不得不布置,兴致高时你就做一点,没兴致就不要做。挑容易的做,做不来的就放着。15号之后再给自己做个假日安排,要做到有张有弛,松紧适度。偶而可以温故知新一下!不要一味埋在功课里!安排自己看一场电影,读两本小说,下几盘棋,打几场球,写几篇博客。让自己过一个健康快乐寒假和春节!
&&&&&&&& &&&&教师的好方法+学生的勤奋努力==好成绩!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学生肯学愿学!如果碰到了不想学的学生,那么即使你有通天的本事也无济于事!&&&&重点大学,重点中学为何要招成绩优秀的学生?&&&&北大清华招生老师的眼光就盯着我们浙江省高考成绩的前三百名的原因何在?&&&&因为高徒造就名师!高徒造就名校!&&&&作为老师当然希望培养出更多的高徒!而要培养出大批高徒的关键因素有三:&&&&一:大量明师(而非名师),&&&&二:两类学生:&&&&&&&&A:天赋好的学生,&&&&&&&&B:天赋一般但肯刻苦努力的学生,&&&&三:良好的学习环境!&&&&祝大家新年快乐!
&&&&&&&& 经常有学生和家长问:老师,英语怎样才能学得好?我的回答是:你汉语怎么学,英语就怎么学?我的另一个经验是,你若学得好古汉语,英语一定可以学得很好!为什么?答曰:汉语英语同是语言,语言是相通的,尤其是古汉语和英语想通之处更多。&&至于学好的标准,有很多,但对于大中小学生来说标准则又是单一的:分数考得高就好!你瞧,真正想通了这个理,学习英语就应该没有问题了!
&&&&&&&&今天是初七,初七之后是初八,新年伊始,恭祝各位家长和学生新年吉祥,龙年大发,飞龙在天,无往不利,&&&&&&&&
&&&&&&&&新年初七新招收了一位初三学生,目前该生就读湖州一所大家心目中的所谓湖州初中名校。说实在的她的基础并不扎实,在该校700多名学生中排名在500之后,其母亲在去年年底就与我联系,年初六母子俩与我见面交流,最后决定收下这位学生!原因有三:1此前所招所有学生基础应该都比该生好;2:该生有良好的体育天赋,不忍心其浪费了,希望其有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机会; 3:其母亲对儿女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感动;所以决定收下该生,也当做一种自我挑战。根据家长的意愿和对该生学习成绩的了解,为其制定2月——5月的完整补习计划,希望能用这短短的四个月的业余时间帮助她提高200——300名!自大年初七开始,补习正在进行中!&&&&&& 所有的努力必将会得到回报!
&&&&&&&&青梅煮酒论英雄&&&&&&&&铁道部与中石油偶遇,闲谈,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60年茅台,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风已满楼,铁道部与中石油凭栏观之。  铁道部曰:“兄台知国企之奥妙否?”  中石油曰:“未知其详。”  铁道部曰:“国企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覆盖天下,小则隐介衙门;赚则福利与自己,赔则伸手与国家。方今人傻,国企乘时变化,携无息之贷款,分红与国外。兄台久垄断一方,必知当世国企之英雄。请试指言之。”  中石油曰:“吾辈肉眼安识英雄?”  铁道部曰:“休得过谦。”  中石油曰:“吾叨恩庇,得益于发改委。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铁道部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中石油曰:“老大电业,独霸能源,国之脊梁,可为英雄 ?” &&&&&&铁道部笑曰:“冢中枯骨,受制于煤炭,掌舵者氏家族,才疏学浅,草包一个,吾早晚必兼之!”  中石油曰:“龙王水衙门,民之命门,国之命脉;今虎踞各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铁道部笑曰:“水衙门长期亏损,好谋无断;奈何不了小民,涨小钱而听证:非英雄也。  中石油曰:“有一企业名称电信,威镇九州,流量乃别国三分之一,收费乃别国三倍,可为英雄?”  铁道部曰:“电信虚名无实,市场三分,竞争激烈,发小财而已。”  中石油曰:“有一人血气方刚,独霸空中,民航乃英雄也?”,“&&&& 铁道部曰:“吾之高铁足可对付之,看别人脸色,非英雄也。”   &&&& 中石油曰:“高速公路,席卷全国,可为英雄乎?”&&&& 铁道部曰:“高速虽系交通,然后劲不足,路多车少,坐吃山空,何足为英雄!”   &&&&中石油曰:“如钢厂、市政、电器等辈皆何如?” &&&& 铁道部抚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中石油曰:“舍此之外,实不知。”&&&& 铁道部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负债2万亿而不乱,事故死几十人而不惊,公检法自备。垄断与市场,涨价时给国际接轨,降价时搞中国特色。一本而万利,宰人与无形。”&&&&&&中石油曰:“谁能当之?”   &&&&&&铁道部以手指中石油,后自指,曰:“还在装,今天下英雄,惟兄台与偶耳!
全市初高中今天开学了
If you love him,make him study English,for it's interesting;if you hate him,make him study English,for it's boring.
今天,湖州中学本届高三有300多名学生参加了重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
&&&&&&&&英语学习简单的说,就是语音,语法和词汇三大块。先说语音,语音问题就现在的学制来说,应该是小学就解决的问题。可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语音水准很难令人满意!很多学生连四十八个音标都发不齐,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学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情况存在。根据多年的经验,语音掌握不好的学生,其成绩也往往不太理想!就教学现状,小学英语课的设置,纯属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各位家长,看你的孩子英语学得好不好的第一个标准,就是看他离开了老师,能不能把任何一个生词,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流利地拼读出来!
&&&&&&一天,精神病院的护士接到一个电话,那人问:“小姐,你去看看13房4床的病人还在不在?”护士说:“请您稍等一下。”过了一会儿,护士:“哎呀,他不在了!!!”电话里的人说:“那就好!看来这次我是真的跑出来了……”
&&&&&&&&词汇的学习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说它难,一:难在英语词汇量大,据权威统计资料表示,英语的词汇量已达四五十万之多;二:难在英语的拼读不规则,英语尽管是一种拼音文字,但它的字母组合和它的音素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对应关系,例外太多;三:难在它的词性变化太多,一个意思有很多种不同形式,比如一个词可以有动词形式,形容词形式,名词形式,副词形式;名词又分单数形式,复数形式;动词有三单形式,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形式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一切都给学生记忆理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众多学生学了十年,甚至十几年的英语,都无法在各级考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原因之一就是词汇量太小,狭小的词汇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水平和翻译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想学好英语,词汇的记忆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那么我们学生到底要记多少单词才能通过考试并获得较好的成绩呢?根据国家教委现行课程标准,把各级考试所要掌握的的词汇罗列于下:&&&&&& 中考)词,高考)词:&&&&&& 大学四级4795词,大学六级6395;&&&&&&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近6000词;&&&&&& 英语专业四级8817词;&&&&&& 英语专业四级八级13000词;&&&&&&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学英语的年头应该是:小学4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14年;&&&&&& 14年x365天==5110天;13000词/5510天==2.35个/天;&&&&&& 结果很直观,每天只记忆了2.35个单词。但其实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全部掌握这13000词!&&&&&& 效率之低,令人惊叹!&&&&&&
&&&&&&&&&&&&&& 学英语的二字诀乃勤与恒.学好英文不需要什么创造力,因为在初始阶段根本不用你去创造理解。需要的只是最普通的记忆力。只要能做到天天和英语亲密接触,就已经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和记忆力不懈斗争。今天背诵五个词或五句话,明天不看,后天就忘得差不多了。学了,记了,可又忘了——如此循环往复,这壶水能烧开才怪呢。记忆的最大诀窍也就是两个字——重复!&&&&&&&&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 著名英文大师钱歌川先生的名作《英文疑难详解》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式出版。该书详尽解答了200个常见英语疑难问题,于细微之处见水平,英语爱好者宜乎人手一册。此书姊妹篇《英文疑难详解续篇》和钱先生的翻译学巨著《翻译的技巧》也已由世图公司出版面世,是英语学习者的一大福音。回想当年大学求学期间,读的还是香港中外出版社出版,大陆盗版的钱先生的系列著作。时光荏苒,二十多年时间,如白驹过隙,当年青衫学子,大多已成伏枥之士 。[attachment=694098][attachment=694099]
&&&&读下面这段对话。你就知道知道学英文该读谁和啥作品了:&&&&“英美作家中,您喜欢谁的作品?”   “毛姆。十几年来我一直跟学生说好好读毛姆的作品,揣摩他的英文,可惜没几个人听。”   “您给我推荐一本他的作品吧。”   “”   “再给我推荐一本其他作家的作品吧。”   “Jane Austen的
&&&&&&&&&&身为教师,我们经常会对学生说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样也因为是教师,经常有人会要求我们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实自古而今,又有谁真正做到这两点了呢?&&&&&& 这两句话源于《论语》,出自孔圣人之口,鉴于中国人喜欢断章取义的民族个性,所以翻出原典,大家一起来看看原文语境,对于加深理解,当不无裨益!&& 《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用现代汉语来翻译一下,这段话的意思就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东西,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孔圣人认为这三点要求,自己连一点都没有做到。这当然含有自谦的成分。后来宋代的朱熹在《四书集注--论语集注》中注曰:识,音志,又如字。识,记也。默识,谓不言而存诸心也。一说:识,知也,不言而心解也。前说近是。何有于我,言何者能有于我也。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也。理学家朱熹认为这是孔圣人自谦到了极点的说法“谦而又谦之辞也”,言下之意孔子是真的做到了这三点,只是太谦虚了!&&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连缀竹简的牛皮带子。一句话就是把书都读烂了!这是大史学家司马迁考证的结果,结论应该是可信的。完全可算是孔子读书学而不厌默而志之的一条旁证。《论语·公冶长》有一条孔子的语录,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这是孔夫子的原话,也可算是孔子读书学而不厌默而志之的一条内证。据此二条我们可知孔圣人是真的做到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这两点了! && 至于第三点“诲人不倦”,朱夫子认为是孔圣人的自谦之词,其实不然。《论语·公冶长》另有一条这样说道:“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 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孔子的一个学生名叫宰予,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就说:“宰予啊就像一块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宰予啊就像座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瞧瞧!宰予的事件对老夫子的刺激大不大?&& 翻遍整本《论语》,再没见过记录宰予任何别的荒唐行为了,可就是这仅有的一次白天睡觉的小事件,就让老夫子百般感慨,又是朽木又是粪土之墙的,甚而至于让孔老夫子改变了对人的看法!而“于予与何诛”一句更是表明老夫子对宰予失望到了极点,连说都懒得去说他了!用英语说就是Let him be!----随他娘的去吧,让他自生自灭好了!这难道能说是诲人不倦吗?&& 现代教育理论有句更经典的叫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呵呵,孔老夫子要是活在当代,那可有他受的了!&&&&反观当今学校现状,宰予也实在是冤啊!这么点小事要是落在今天的学生身上,那真是连屁都不算啊!现如今要是哪位老师敢像圣人当年这么作践学生的话,家长不找你算账那找谁呢!&&&&圣人当年一句反省自己没有做到某些要求的话,流传至今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座右铭!可真正能做到的直如凤毛麟角,能有几人?探颐索隐,追本溯源,圣人都做不到的事,你我凡人岂能做到?既然做不到才是自然而然的,那么今后你或是我还敢拿这几句话去要求别人吗?
转帖一篇我国英文大师许国璋先生自述学习英语的文章,细读此文对我们学英语当有所教益:&&&&&&&&&&&&&&&&&&&&&&&&&&&&&&&&&&&&&&&&&&&&&&饮水思源,敢忘所自   余于1930年暑假考入东吴大学附中初中三年级,有幸在班上随吴献书先生学英语,一年后升入高中,1932年和1933年两年内又幸遇吴师,总计在东吴附中四年,三度受教于吴献书师。   吴师,近代中国英语界教学界之大师,毕生著译甚勤,教我们时,已近花甲,每周上课10多节,无倦容。每堂有作业,或令学生互改,或擅自自改,翌日发还。作文两周一次,隔周批毕。改的不多而批语极详,学子由为得益,先生~~长期经验,随时指出学生易错长错于未错之际,学得轻松愉快,学一年已知拼错自加改正,到高二级,已知句子之通与不通。吴师教英语,重阅读,尤重朗读背诵,盖朗读好坏,可知理解之深浅,朗读而能背诵,即是活用之根本。今之教英语,今日教一句,明日即希望学生活用,大学生接触语言尚不过一言半语,难怪造出之句,形似英文而实为中文也。吴师视急于求成为教学之愚妄。犹忆在初三级时,师教分词短语与关系从句,前后不过30分钟,各举三四例,曰:“今日教此二种句法,不必急于用它,以后多看多读,自然就会。”自兹,多看多读自成为我的座右铭。高二时,圣约翰撒学赵震先生来附中教英文,初生之犊,颇欲在教学中有所突破,用上海刊行的英文版《中国评论周报》为读物,每周一册,大16开,32页,今之大学生,恐亦难胜任。我因开学迟到未选此课。自订一份读之,颇感其难,循吴师多看多读之训,持之以恒,大部分仍难以理解。日久,能解渐多,兴味亦增,同学有难句,或来问我,偶有能解者,聊为应付,到学期末,困难似已不大,此自学之首次尝试。   高中三年级时,吴师教“英国文学入门”,教材系吴师自编,商务出版,8开,约200页,布面精本,边页甚宽,生词、发音即注在同页之右,词义列在同页下方。此书之最后一篇为“恺撒大将本事”,采自《莎士比亚历史剧故事始末》一书。史实极详,不同于传奇故事,教会人士并不熟知,而吴师独选之。又吴师曾译柏拉图《理想国》,余1989年因讲述“西方文化史”曾细读之,深感译意精到,远胜今日之白话译本,诚通儒也。   吴师讲课从不细析文化,亦不多讲时代背景。讲文章,懂其能懂者,会之于心,略其东方学生一时不及懂者,这是学英语最快最可靠的途径。当年受吴师之教育,何止百人,毕业后入大学,看英语原著决少困难,此可谓教学者之上策矣。吴师教我“恺撒大将本事”(2万字),不过两星期,共6节。天寒脚冻,走步取暖,读“本事”自娱,第一遍三小时,二遍二小时半,三遍二小时不到,三遍以后,稍懂大意,亦仅及任务梗概而已。我回忆,20岁以前仅仅其半,入大学,始大体懂得,然不读详注,仍多不解。英国人少时学莎剧,恐亦不过如此。是年大考,吴师即以“重述本事”命题,两小时交卷。余奋笔疾书,思路甚快,无心造句而句子自至,盖得益于多看多读。   余于东吴附中毕业后,先入交大读管理系,旋入清华外文系,1947年问学于牛津大学,1949年归国。今之人评议时人,轧言某曾留学,长英语。殊不知,人生学问,端赖大学毕业后四五十年的探索。探索不止,一得可期,留学与否,并不重要。此有赖于中学时期基本功的培养与大学以后的博览。余在中学,问吴师读书之事,曰:闲书则柯南道尔,学问则罗素哲学。东吴附中于大学合用图书馆,余于馆员善,终日涉猎,亦不之禁,尽得两氏之书,心甚喜之。罗素书不甚了了,记书名,出版年月而已。入清华,藏书极丰,借阅也便,一年所读仅三四十种。及到牛津,晨听讲,晚间听学生会辩论,每周读期刊二三种,读书应考而已,未敢言博览。真正读书,实在归国之后,讫今为止四十三年。就学问论,钱钟书老师指引最多,吴师之教道,亦为关键。余少年受教于吴献书师,壮年问学于钱钟书师,钱师导我,乃入哲学,吴师教我,始识英文,可谓幸矣。
转贴一则关于学英文的好文: &&&&&& 现在的英语学习者,实在是太幸福了!想要的一切资料,都能轻易弄到手。 有时候,太容易弄到了的东西,也许就不珍惜了。 陆谷孙先生1957年初入复旦时,“那时正值锁国,因此难得一见从海外传入的新版英文词典”,我们现在呢,牛津、朗文、柯林斯、韦氏…… 听力材料呢,“仅有的听力材料‘灵格风’”,我们现在呢,有网络,什么都有了。 阅读材料呢,仅外研社一家出的,恐怕我们一辈子也读不完。 英语教材就更不用说了…… 可是,我们的英语水平呢? 求精求深不求多。
&&&&&&&&&& 钱锺书先生学贯中西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化昆仑,第一博学鸿儒!&&&&&&&&&& 学界有云: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 让我们一起来赏析钱锺书写给林书武的三封英语信,学习一代宗师神采飞扬的英语小品! &&&&&&&&&&第一封信   My Dear Shu-Wu(1),  May 14   Your letter gives me a joyful surprise(2). Your English is astonishingly good. This is not “flannel ”nor“ butter”(3) but my sincere opinion (my hand upon my heart!). The idea found from your version of Chairman’s statement is, to say the least, quite unjust(4). Perhaps your hand is recovering some of its old cunning momentarily lost through long lack of practice(5). At any rate, it would be a pity-nay, a sin, a crime(6)-to let your(7) English get rusty & become finally unserviceable.   Yours in haste   By a slip of pen, you wrote “allocation” instead of “Collocation”(8).This is a mere peccadillo. Don’t let meticulousness about such trifles cramp your style.   书武:   看了来信,又惊又喜。你的英语之好,出人意外。这不是兜圈子的奉承话,而是真诚的意见 (我手按在胸前发誓!)。你以前翻译主席文章的段落,我看了以后有些想法。现在看来,那些想法至少是很不公正的。你长期以来缺乏实践,一时失去的原有的灵巧手法,也许逐渐得到恢复。不管怎么样,让你的英语生锈,最终变得无法利用,那是件憾事——不,是罪过,是犯罪。   钱锺书匆匆   5月14日   又及,由于笔误,你把collocation写成allocation.这只是一个小错。别把这些小事看得过重,变得谨小慎微,妨碍你写作方式的完善。   注解:   1、My Dear ……是英语书信的一种格式,并不非译出来不可。这里可译作:书武。林书武当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人员。1970年冬,下放河南息县劳动锻炼,在那段时间跟钱钟书有过一段交往。此信写于1971年5月。   2、a joyful surprise: 又惊又喜。英语的短语,译成汉语时往往变成动词短语。   3、flannel, 花言巧语。此信中用双引号有两处。第一处有“所谓的”的意思,注8为第二处,意指原词。   4、这是一个复杂句,但并不难分析。要说的是:“to say the least”,是个插入语;英语句子常用插入语。例如:Your composition, to put it bluntly, is ill written.你的作文,坦率地说,写得很不好。   5、momentarily lost修饰 through long lack of practice, 这里又是名词短语变作译文中动词短语的例子。   6、sin和crime, 几乎是同义词。这里连用,旨在加强语气。   7、词底下划一横线,表强调之意。   8、Co 底下加二道短横线,意为要注意。&&&&&&&& (&&to&&be&&continued&&待续 )
&&&&&&&&第二封信   My Dear Lin(1)&&May   Excuse this belated reply to your very kind May Day greetings(2). Its almost literally “a day after the fair”. What with fixing the mosquito net, queuing for sweets at the co-op store, fetching & distributing letters, & the thousand and one odds and ends which eat away ones time, the red letter day was over before I know where I was(3). Well(4), here go my best wishes in which my wife joins. Your letter makes me ashamed. I feel guilty like a swindler who has won your “gratitude ”without doing anything to earn it. Your characteristic generosity has led you to overestimate the aids to study I gave. Yes, vocabulary is important. Pedagogues used to distinguish a pupils active or (5) writing & speaking vocabulary. As you know, the latter is far more extensive than the former. How to turn the supinely passive into the nimbly active—that’s the big problem(6). However, enough of shop talk. Tomorrow to the battle & more power to your elbow!(7)   Yours Sincerely,   林:   5月1日承蒙来信祝贺节日,迟复为歉。称之为“定期集市后的一天”,此语非虚。安蚊帐,在合作社小店排队买糖果,往邮局取信,回来分发,以及忙乎耗费时间的没完没了的琐事,不知不觉中纪念日已经过去了。在此,我和妻子向你致以最良好的祝愿。你的来信,使我感到惭愧。我像个骗子,没干什么就获得了你的感谢,感到内疚。我对你的学习,帮助甚少,你特有的忠厚,使你过高估计这种帮助。是的,词汇是重要的。教师通常把词汇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词汇,前者为写和说的词汇,后者为阅读的词汇。正如你所知道的,学生的词汇中,后者远比前者多得多。如何把呆板的消极词汇变成灵活的积极词汇,这是个大问题。但有关行内的议论,就说这么多吧。明天就要投入战斗了,加油干!   钱锺书谨上   5月2日   注解:   1、此信写于日,距上封信近一年。   2、Excuse my late arrival, 或Excuse me for coming late都可以说,但中国学生似乎更喜欢采用后一个句型。所以信中说Excuse this belated reply, 更显得新颖。   3、这是一个复杂句。Thousand and one odds and ends, 极言琐事繁多。Redletter day: 日历上节日、纪念日都是用红色字体印,故称。这个句子定是神来之笔,百读不厌。   4、Well是个多义词。作为感叹词,也可以表达多种意思,不能一律译作、“嗳”、 “嗯”、“啊”。这里信中用来改变话题。   5、Or,除了常见的“或者”义之外,这里是“等于”、“即”的意思。   6、How to ……是个话题,that是主话。这样的写法突出重点,又很生动。7、两句都是不完全句。前一个常用,如快下课时说,Enough for the time being(暂时就谈这么多), So much for today(今天就讲这么多)。后一个是口号式句,简洁有力。(&&to&&be&&continued&&待续 )
&&&&&&第三封信   My Dear Lin(1),   I am deeply grateful, but I have smiting of conscience(2). As you know, I have my own ration of sugar, & I must not deprive you of yours(3). As to the dim sum, a healthy young man has more need of them to stay his hunger(4) between the meals--much more that and old man does. So I am returning them with heartfelt thanks--accompanied with a little token of esteem(5). The latest No. of Broadsheet is worth glancing at.(6)    Your thankfully   林:   很感谢你,但我深感不安。正如你知道的,白糖,我有自己的定量,我不应该取你的。至于那些精美的点心,健康的小伙子比老人更加迫切需要,以便在两顿饭之间充饥。所以我怀着衷心的谢意把糖和点心还给你,同时附上一些英文报纸杂志,聊表敬意。最近一期的Broadsheet(报纸)值得一看。   钱锺书 谨上   注解:   1、这封信没署日期。大概写于1972年钱锺书杨绛离开河南明港,提前返回北京的几个月前。信中提到“白糖”、“点心”等话,指的是林书武为了感谢钱锺书赠送英语书报,对林书武学习上的指导,送给钱锺书的东西。   2、smite和conscience搭配,是地道的英语,如:His conscience smote him. 他受到了良习的谴责。也可以说成:He had smiting of conscience.   3、to deprive you of yours, 夺取你的东西,不能说成to deprive yours.同类动词还有一些,例如:rob, Those barking of a dog robbed me of my sleep. 狗吠了又吠,弄得我无法入睡。   4、to stay ones hunger是地道的英语,学生往往想不到这种用法。充饥,不要说成to fill ones hunger, 要采用这里的说法。   5、a little token of esteem, 当时钱锺书还送给林书武一些英文报纸杂志。   6、to be worth 接动词的ing形式,表示值得做……,这里的is worth glancing at, 值得一看。注意:跟to be worthy的差别:to be worthy of something: 应该得到某事物;to be worthy to do sth.:应该做某物。   总的来说,钱锺书这三封英语信,是珍贵的学习资料。除了其思想内容之外,单从英语写作技巧来说,就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以下仅提出两点。1、这三封信句法变化丰富,相邻的两句句型绝不相同。简单句,复杂句,定语从句,非完全句,等等,变化多端,多有神来之笔。钱锺书的英文信,富有灵气。2、用词特点之一是多用近义词,如flannel和 sin 和 词的搭配很地道,如“充饥”,“值得一看”等等的英语表达式,都是不可更改的。
&&&&&&&&诗译英法唯一人——北大教授许渊冲 许渊冲1921年出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联合组成)外文系,1941-42年任美国志愿空军翻译,1943年联大毕业后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48年赴欧洲留学,1950年得巴黎大学文学研究文凭。回国后在北京、张家口、洛阳等地外国语学院任英文、法文教授。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文学翻译教授。   翻译理论著作有《翻译的艺术》、《文学翻译谈》、《文学与翻译》、《译笔生花》,书中提出了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   英文著作有《中诗英韵探胜》(列入北京大学名家名著文丛)、《追忆逝水年华》。   英文译著除英国企鹅图书公司出版的《不朽之歌——中国古诗词三百首》(其中三十首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选作教材)之外,有中国古典文学十大名著:1、《论语》,2、《老子》,3、《诗经》,4、《楚辞》,5、《汉魏六朝诗150首》,6、《唐诗三百首》,7、《宋词三百首》,8、《元曲三百首》,9、《元明清诗150首》,10、《新编千家诗》。还有古今诗词十大名著:1、《李白诗选》,2、《杜甫诗选》,3、《白居易诗选》,4、《李煜词集》,5、《苏东坡诗词选》,6、《李清照词集》,7、《西厢记》,8、《毛泽东诗词选》,9、《顾毓秀诗词选》,10、《中国当代革命家诗词选》。法文译著有《唐宋词选一百首》、《中国古诗词三百首》、《毛泽东诗词42首》等。英法名著汉译则有:[英]1、德莱顿《一切为了爱情》,2、司各特《昆廷•杜沃德》(合译);[法]3、《雨果戏剧选》,4、司汤达《红与黑》,5、巴尔扎克《人生的开始》,6、福楼拜《包法利夫人》,7、莫泊桑《水上》,8、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9、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美]10、亨利•泰勒《飞马腾空》。此外,中文作品尚有《追忆逝水年华》、《诗书人生》、《山*****上》等。中英法文著译一共出版六十余部。《中国教育报》(日)称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第三封信   My Dear Lin(1),   I am deeply grateful, but I have smiting of conscience(2). As you know, I have my own ration of sugar, & I must not deprive you of yours(3). As to the dim sum, a healthy young man has more need of them to stay his hunger(4) between the meals--much more that and old man does. So I am returning them with heartfelt thanks--accompanied with a little token of esteem(5). The latest No. of Broadsheet is worth glancing at.(6)    Your thankfully   林:   很感谢你,但我深感不安。正如你知道的,白糖,我有自己的定量,我不应该取你的。至于那些精美的点心,健康的小伙子比老人更加迫切需要,以便在两顿饭之间充饥。所以我怀着衷心的谢意把糖和点心还给你,同时附上一些英文报纸杂志,聊表敬意。最近一期的Broadsheet(报纸)值得一看。   钱钟书 谨上   注解:   1、这封信没署日期。大概写于1972年钱钟书杨绛离开河南明港,提前返回北京的几个月前。信中提到“白糖”、“点心”等话,指的是林书武为了感谢钱钟书赠送英语书报,对林书武学习上的指导,送给钱钟书的东西。   2、smite和conscience搭配,是地道的英语,如:His conscience smote him. 他受到了良习的谴责。也可以说成:He had smiting&&of&&conscience.   3、to deprive you of yours, 夺取你的东西,不能说成to deprive yours.同类动词还有一些,例如:rob, Those barking of a dog robbed me of my sleep. 狗吠了又吠,弄得我无法入睡。   4、to stay ones hunger是地道的英语,学生往往想不到这种用法。充饥,不要说成to fill ones hunger, 要采用这里的说法。   5、a little token of esteem, 当时钱钟书还送给林书武一些英文报纸杂志。   6、to be worth 接动词的ing形式,表示值得做……,这里的is worth glancing at, 值得一看。注意:跟to be worthy的差别:to be worthy of something: 应该得到某事物;to be worthy to do sth.:应该做某物。   总的来说,钱钟书这三封英语信,是珍贵的学习资料。除了其思想内容之外,单从英语写作技巧来说,就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以下仅提出两点。1、这三封信句法变化丰富,相邻的两句句型绝不相同。简单句,复杂句,定语从句,非完全句,等等,变化多端,多有神来之笔。钱钟书的英文信,富有灵气。2、用词特点之一是多用近义词,如flannel和 sin 和 词的搭配很地道,如“充饥”,“值得一看”等等的英语表达式,都是不可更改的。
&&&&&&&& 葛传槼先生,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英语惯用法权威,其英语水平之高,令英国语言学家也为之叹服。其代表著《英语惯用法词典》,享誉海内,风行士林,嘉惠学子,畅销不衰。可你知道吗,他的学历只是中学生,完完全全靠自学成才!&&&& 了解一些这位老教授的生平趣事,对我们学英语不无裨益。&&&&&&&& &&&&&&&&葛传槼的学生和他的趣闻轶事    葛传槼是一个神话。日生于上海。没有读过大学,基本上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硬是靠在商务印书馆做学徒自学成才,变成了英语泰斗,乃至后来成为复旦大学英文系的big three(另两位是系主任杨岂深和教授徐燕谋)。   知道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新英汉词典》的主编葛传槼的人可能不多,知道他的学生,《英汉大词典》的主编陆谷孙的人可能多一点。他俩的英语都地道得看不出一点外国人的痕迹。   说葛传槼最牛,那是《King's English》字典主编H.W. Fowler在1933年说的,当时陆谷孙尚未出生。葛传槼给Fowler写信,挑出他字典里的几十处错误,Fowler回信称赞:   … your letter is in faultless English, and, long as it is, nowhere betrays, as nearly all foreigners’ letters do by some trifling lapse in idiom, that its writer is not an Englishman. I receive many letters in English from foreigners, but do not remember ever having had occasion to say this before.(大意为:你的信用完全无误的英语写成,并且,虽然很长,没有一处透露出来你的英语非母语,大多非英语母语的外国人的信都有一些习语上的细微错误。我收到了很多外国人用英语写的信,不记得哪一次能有机会说出我跟你说的这些话。)   &&&&&&&&陆谷孙先生以前上课,也是说一个词,就能顺口说出字典里的例句。《英汉大词典》里的每个例句,都是他从各种报刊杂志书本里挑选出来的,十分辛苦。但他说最辛苦的还是帮葛传槼先生编《新英汉词典》,那时还没有电脑,所有字词例句都抄在小纸条上,布满整个屋子。夏天时每个人汗流浃背,却不敢开电扇,怕把十几万张小纸条吹飞了。陆先生常常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再也没有他们当年的耐心和吃苦精神,干不了编字典的苦活。   &&&&&&&&葛公专注于研究用法,成为此方面专家。“学生戏称葛先生有三大法宝:即断定名词是可数不可数,前面应加定冠词不定冠词,动词是及物还是不及物。”后人回忆葛公,也说他“爱读书,但是只是爱好字词”。每当发现一个新用法,就高兴得手舞足蹈。 这也可以从这本字典中看出来。这本书是葛老的心血结晶,据说曾经是英语学习界神话中的神话。严锋撰文说过自己是如何逐字抄写这本词典的(载《万象》)。更近的例子是,我父亲就读同济大学数学系期间,曾经去复旦拜访过葛先生。据他说,交谈内容虽已不记得,但对老先生在英语词汇方面无所不知的风范崇拜得五体投地。这本书被他提起,我立刻到处找,忽然发现这本书虽然出了新版,但是很难买到。我问了外语书店老板,据说此书很不好卖,所以曾经有过也被退货,遑论再进了。  &&&&&&说到葛公,还有有一件逸闻。文革中葛公被迫检讨,检讨书里写自己有“求名思想”。举出的例子是他读到名人的姓有专门的形容词,于是他就想自己的姓的形容词是“Keian”。这又是“狠斗私字一闪念”的事。红卫兵叫三名三高提问题以掌握思想动向,葛老问:“‘地修反’是单数名词还是复数名词?”
&&&&&&英语学习,需要记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规则,记忆的内容可谓海量,因而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开动脑筋,归纳总结,苦干加巧干,才能事半功倍。&&&&比如一些动词(短语)后通常接不带to的不定式作宾补,若变为被动结构,则须接带to的动词不定式作主语补足语。若果一个个单独记的话就比较难记,但把它们归纳成如下几句顺口溜的话,记起来就非常简单了。&&&&即:一感(feel);二听(hear,listen to);三让(make,let,have);四看(look at,watch,notice,see);五帮助(help)
&&&&&&&& 董桥,原名董存爵,1942年生,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历任《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人及时事评论、《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等职,现任《苹果日报》社长。&&&&董先生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为当代中文书写另辟蹊径,深获海峡两岸三地读者倾心喜爱。历年在台湾出版的文集包括《另外一种心情》(远景)、《这一代的事》、《跟中国的梦赛跑》(均为圆神)、《辩证法的黄昏》(当代)等以及翻译书籍多种。另外在香港、北京、杭州、广州、天津、成都、上海及沈阳出版文集十多种。&&&&董桥先生英文造诣亦极深厚,今摘录董先生论翻译妙文一则如下:&&&& 好的翻译,是男欢女爱,如鱼得水,一拍即合。读起来像中文,像人话,顺极了。坏的翻译,是同床异梦,人家无动于衷,自己欲罢不能,最后只好「进行强奸」,硬来硬要,乱射一通,读起来像鬼话,既亵渎了外文也亵渎了中文。&&&&&& ——〈强奸·翻译〉,《另外一种心情》
&&&&&&&&&&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永春,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日,受聘于浙大文学院任客座教授。&&&&&&&&余先生是著名诗人,作家,著作等身。梁实秋先生称赞余先生“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在当时的台湾“一时无两”“无人能出其右”。其代表作品《乡愁》,风靡于世界华文界,至今传诵不绝!余先生西洋文学亦有极深的领悟,英文造诣精湛,翻译了很多英文学作品,堪称当代英文翻译一大家。&&&&&& 余光中谈翻译精彩语录:&&&&&&译者未必有学者的权威,或是作家的声誉,但其影响未必较小,甚或更大。译者日与伟大的心灵为伍,见贤思齐,当其意会笔到,每能超凡入圣,成为神之巫师,天才之代言人。此乃寂寞之译者独享之特权。 ◆&&要介绍西洋文艺,尤其是文学,翻译是最直接可靠的手段。翻译对文学的贡献,远比我们想象的为大。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国家只有翻译文学,而无创造文学。然而翻译是一种很苦的工作,也是一种很难的艺术。大翻译家都是高明的“文字的媒婆”,他得具有一种能力,将两种并非一见钟情甚至是冤家的文字,配成情投意合的一对佳偶。——《翻译与批评》 ◆&&一般刊物译文的稿酬,往往低于创作;教育部审查大学教师的能力,只接受论著,不承认翻译;一般文艺性质的奖金和荣誉,也很少为翻译家而设。这些现象说明了今日的文坛和学界如何低估翻译。流行观念的错误,在于视翻译为创作的反义词。事实上,创作的反义词是模仿,甚或抄袭,而不是翻译。流行的观念,总以为所谓翻译,不过是逐字逐句的转换成另一种文字,就像解电文的密码一般;不然就像演算代数题一般,用文字去代表数字就行了。如果翻译真像那么科学化,则一部详尽的外文字典就可以取代一位翻译家了。我必须再说一遍:翻译,也是一种创作,一种“有限的创作”。译者不必兼为作家,但是心中不能不了然于创作的某些原理,手中也不能没有一支作家的笔。——《翻译和创作》 ◆&&调侃翻译的妙语很多。有人说,“翻译即叛逆。”有人说,“翻译如女人,忠者不美,美者不忠。”我则认为,翻译如婚姻,是一种两相妥协的艺术。……至于妥协到什么程度,以及哪一方应该多让步,神而明之,变通之道,就要看每一位译者自己的修养了。翻译既然是移花接木、代人作嫁的事情,翻译家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自然难与作家相提并论。早在17世纪,大诗人德莱顿就曾经指出,对翻译这么一大门学问,世人的赞美和鼓励实在太少了。主要的原因,是译者笼罩在原作者的阴影之中,译好了,光荣归于作者,译坏了呢,罪在译者。除了有能力也有时间去参照原文逐一研读的少数专家之外,一般读者是无由欣赏的。如果说,原作者是神灵,则译者就是巫师,任务是把神的话传给人。翻译的妙旨,就在这里:那句话虽然是神谕,要传给凡人时,多多少少,毕竟还要用人的方式委婉点出,否则那神谕仍留在云里雾里,高不可攀。译者介于神、人之间,既要通天意,又得说人话,真是“左右为巫难”。读者只能面对译者,透过译者的口吻,去想象原作者的意境。翻译,实在是一种信不信由你的“一面之词”。不“通顺”的“精确”,在文法和修辞上已经是一种病态。要用病态的译文来表达常态的原文,是不可能的。理论上来说,好的译文给译文读者的感觉,应该像原文给原文读者的感觉。如果原文是清畅的,则不够清畅的译文,无论译的多么“精确”,对原文来说,仍是“不忠”,而“不忠”与“精确”恰好相反。为了“精确”而不惜牺牲其他美德,这种译者,在潜意识里认为外文优于中文,因为外文比中文“精确”。这种译者面对“优越”而“精确”的外文,诚惶诚恐,亦步亦趋,深恐译漏了一个冠词、代词、复数、被动语气,或是调换了名词和动词的位置。欧化分子的毛病是,第一,见字而不见句;第二,以为英文的任何字都可以在中文里找到同义词;第三,以为把英文句子的每一部分都译过来后,就等于把那句子译过来了。事实上,英文里有很多字都没有现成的中文可以对译,而一句英文在译成中文时,往往需要删去徒乱文意的虚字冗词,填满文法或语气上的漏洞,甚至需要大动手术,调整文词的次序。所谓“勿增、勿删、勿改”的戒条,应该是指文意,而不是指文词。文词上的直译、硬译、死译,是假精确,不是真精确。目前已经流行的两个邪“们”,是“人们”和“先生们”。林语堂先生一看到“人们”就生气。思果先生也指出,这个“人们”完全是无中生有,平常我们只说“大家”。“先生们”经常出现在对话的译文里,也是畸形欧化的一个怪物。平常我们要说“各位先生”。如果有人上台演讲,竟说“女士们,先生们”岂不笑话?这样乱翻下去,岂不要凭空造出第三种语言来了吗?欧化分子有现成的动词不用,偏爱就英文语法,绕着圈子把话拆开说。例如“奋斗了五年”不说,要说成“作了五年的奋斗”。“大加改革”不说,要说“做重大改革”。同样地,“拿老鼠做试验”要说成“在老鼠身上进行试验”。“私下和他谈了一次”要说成“和他作了一次私下谈话”。“劝她”要说成“对她进行劝告”。“航行”要说成“从事一次航行”。——《变通的艺术》 ◆&&英文文法有些地方比中文精密,但绝非处处如此。有时候,这种精密只是幻觉,因为“精密”的隔壁就住着“繁琐”。——《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 ◆&&作家最怕江郎才尽,译者却不怕。译者的本领应该是“与岁俱增”,老而愈醇。一旦我江郎才尽,总有许多好书等我去译,不至于老来无事,交回彩笔。翻译的境界可高可低。高,可以影响一国之文化。低,可以赢得一笔稿费。在所有稿费之中,译稿所得是最可靠的了。写其他的稿,要找题材。唯独翻译只需技巧和见识,而世界上的好书是译不尽的。只要你不跟别人争诺贝尔奖的名著或是榜上的畅销书,大可从从容容译你自己重视的好书。&&&&&&
&&&&&&&& 中国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文,教材换了一套又一套,教学方法换了一种有一种。为何依然开不了口,动不了手或是开口即误,动手便错。原因何在?在于功利心太强,在于内心那一种骚动。那么怎样才能说一口地道的英文,写一手漂亮的英文呢?&&&&且听董桥先生如是说:&&&&世道尚新,雅風飄零。這是個沒有多少人讀經典的時代。當年有的老師就是用一本經典當教材:解放前葉公超在西南聯大講授“大一英文”用《傲慢與偏見》,解放後齊聲喬在北京大學教高年級閱讀課用《維多利亞女王》。越經典的書,這樣的老師越喜歡。&&&& 現在精讀教材愈來愈多,可大多數學生對書中文學作品依舊不感興趣,美文、時文的吸引力似乎更大些。日前,《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稱大學生英語專業連續三年失業人數最多。在這樣的背景下,英語專業的學生愛讀《商務口譯》、《法律英語》之類employment-oriented的書實在是情理之中,怪不得他們。可是我固執地認為,真想把英文寫得又凝練又溫潤又清逸,沒有大師經典的薰陶,恐怕真不行。
&&&&&&学习什么语言最好?( translated&&from&&The&&Economist ) &&&& &&&&对语言爱好者来说,现实是残酷的:英语母语人士基本上都已不再学习外语了。尽管英国加入欧盟已经有40年,剑桥高级水准考试(注:英国高考)中选择法语和德语课程的人数在过去20年里跌了一半。而之前学习西班牙语的热潮也已停滞。在美国,这方面的数字同样令人堪忧。911事件背后的一个因素在于中情局缺少足够懂阿拉伯语的人来翻译一些获取的情报。但是10年之后,“只说英语”的活动比其它试图推广学习外语的活动更受美国人的爱国主义青睐,就好像历史上最成功的语言现在正处于濒危一样。
&&&&&&&&为什么要学习一门外语呢?说到底,如果你在读这份杂志,那么你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有用,也是最重要的语言。英语不仅仅在几个显而易见的国家内是第一语言,它现在也是世界上所有其它地方的第二语言:一位在瑞典的日本游客或是一位在西班牙登机的土耳其人几乎逢人讲的就是英语。
&&&&&& 但是,还是有一些重要的原因督促着我们学习其它语言。这些因素包括求知欲,经济收益还有实用因素。首先,只要学习一门外语,你对所有语言的理解也会增强。很多英语母语者是在法语课,而不是英语课上最先遇到“过去分词”一词。其次,这也会拓宽你的文化视野。文学作品永远是读原版最好。
&&&&&& 诗歌在翻译时受到的破坏尤为严重。学习多一门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另一种思维方式。虽然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不同这一点被广泛地夸大和误解了,但是发现学习不同的文化把不同的事物叫作什么还是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东西。
&&&&&& 从实用方面讲,学习外语的好处也很大。在商场上,如果谈判桌对面的队伍理解你的语言,而你不理解他们的语言。那他们对你和你的公司了解几乎肯定会比你对他们的了解更多,在谈判时这可不是什么有利条件。很多中国的投资者在自己不能理解的公司上做出了一些致命的愚蠢决定。外交,战争和情报工作在缺少能干的语言工作者时都会处于劣势。几乎所有的职业,不管是在公共岗位还是私营岗位上,懂得一门外语总是会给你加分。
&&&&&&&&那么你,或者你的孩子应该学什么语言呢?如果你看看纽约的广告或是英国的剑桥高级水准科目选择,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中文。中国的经济正在持续以高速增长,最多再花20年就会赶上美国。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也随之增大。中国商人在世界各地采购,从美国商标,到非洲矿物,到俄罗斯石油开采权无所不包。如果中国是未来的大国,那中文是不是也就成了未来的首选语言呢?(待续)
:&&&&&&&& 某家长今年花10几万送他的儿子就读吴兴区某实验初级中学,昨日来电话要我做其儿子的家教,时间周1——周5,晚饭后6:30——9:30,承诺我每月1000元大票!对彼何其慷慨,对我又何其吝啬!为之绝倒!婉言拒之!&( 20:49)&呵呵,你觉得他出的少大可以要求加啊,对比10万觉得少了这没必要对比吧?
这位老师,你的QQ拒绝加人的吧?
应该不是的。还记得日本的崛起吗?和中国现在的崛起一样瞩目,可能规模较小一点。日本的经济增长当时让很多人觉得它将要征服世界了。它占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宝座长达几十年以(最近,落在中国之后位居第三了)。那么日语是不是世界第三大常用语言呢?差得远呢。如果你为了日常使用要学十种语言,日语可能都排不进名单。日语普及有限有一个关键性原因,它也同样会阻碍中文的普及。&&&&&&&&那就是中文文字系统(日本的文字就是在几世纪前借鉴并修改了中文文字而形成的)。需要学习个汉字才能算是懂得中文文字了,要真正学好还得再学几千个。中文音调让人很难掌握其口语,但是真正难处还是在于学习中文要达到可以阅读的水平需要大量的记忆力。这一文字系统阻碍了大多数外国人真正掌握中文,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中文母语者也会被它难倒。&&&&&&&&最近《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调查发现有84%的受访者表示其中文水平在退步。如果说大多数语言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中文的问题是特别严重的。越来越少的中文母语者学习以传统的方式书写汉字。他们写文章的方式和我们一样,用电脑。不仅这样,他们也使用罗马字母来打出汉字:键入wo,支持中文的软件会列出一系列发音为wo的汉字,用户可以选择想要的那个。(或者说当用户键入wo shi zhongguo ren,软件会自动探测到意思,选出合适的汉字,显示“我是中国人”)随着越来越不需要记忆,很多中国人开始遗忘汉字的写法了。汉学家莫大伟曾回忆他问过三个北大的中国研究生怎么写“喷嚏”:&&&&&& 很让我惊讶,他们都面有难堪,写不出来。北大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的哈佛”。你能想象哈佛的三个英语博士生拼不出“sneeze”吗?而且这种情况在中国绝不罕见。&&&&&&只要中国还保留汉字系统(因为文化情结以及现实考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应该会继续使用汉字系统),中文就不太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语言,成为像英语那样的工具语言,一种巴西化学家发表论文时使用,希望芬兰和加拿大的人会阅读的语言。当然,如果你对中文感兴趣,不管这种兴趣是出于业务还是消遣,那就学中文吧。中文是一种很迷人的语言,而且是学得会的,虽然莫大伟在网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汉语怎么他妈这么难!》可能会让那些勇气或是时间不够的人望而却步。( 待续 )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Gzip en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阳中阮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