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祠记的内容是什么

【象祠记】_儿童读物-象祠记在线试听_歌词下载-酷我音乐
《象祠记》 - 儿童读物
所属专辑:
审批文号:暂无
象祠记相关MV推荐
暂无象祠记的相关数据!
《象祠记》歌词
- 儿童读物
儿童读物的专辑
K歌作品推荐
儿童读物的相似歌手
听象祠记的人也喜欢听
歌曲榜Top10政治现实与儒家思想的不同呈现——政治哲学视域中的《道州毁鼻亭神记》与《象祠记》之比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政治现实与儒家思想的不同呈现——政治哲学视域中的《道州毁鼻亭神记》与《象祠记》之比较
【摘要】:当思想呈现于具体现实世界时,它必然对现实政治秩序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很多时候,需要根据具体政治现实对思想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柳宗元和王阳明尽管基于儒家"夷夏之辨"的价值立场,从根本上排斥和否定以象祠为代表的淫祀,但基于对各自所处具体政治现实的体认和把握而采取了不同的表现方式:柳宗元直接显白地表示赞同摧毁象祠,而王阳明则通过改造象祠之内容而间接曲折隐晦地表达了对象祠的否定。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D0【正文快照】:
14在儒家的价值系统中,舜的弟弟象为负面形象,但是南方部分地区却以之为神主兴建象祠加以纪念。唐代元和年间,道州刺史薛伯高摧毁象祠(鼻亭神),邀请柳宗元为之作文纪念。在柳宗元为之撰写的《道州毁鼻亭神记》中,他极力赞成薛伯高之所为;近七百年后,贵州水西土司安贵荣修缮象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同寿;[J];贵州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余宏模;[J];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01期
吴永章;[J];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06期
曹端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杨志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杨志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曹端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王进;;[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马国君;李红香;;[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徐杰舜;杨志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金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何旺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史应勇;[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吴蕴慧;;[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陈慧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杨霞;;[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张连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许凌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钟雅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汪大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梦潇;;[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谢名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谢名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盛洪;;[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相力;卜然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张景平;;[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王振星;;[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徐婵菲;姚智远;;[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立;;[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王鹭娟;李朝平;;[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一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凯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刘宝春;[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高刘巍;[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黄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国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魏晓虹;[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杨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罗骧;[D];南开大学;2010年
徐晨;[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古家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关学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赵立光;[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于欧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蔡琳彬;[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梦洁;[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高世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陈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雷晓伟;[D];郑州大学;2010年
王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伟,俞孔坚;[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杨文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王继红;罗康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杨志强;张旭;;[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王琨;[J];当代贵州;2004年08期
史继忠;;[J];当代贵州;2011年10期
史继忠;;[J];当代贵州;2011年12期
史继忠;;[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史继忠;[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3期
古永继;[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娄清;[N];中国文化报;2008年
本报记者 曾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都杰;[D];云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象祠存“象”不在(组图)
  王阳明《象祠记》传诵至今,记者探访原址,发现几经损毁,象祠已经名不符实  象祠存“象”不在⊙核心提示  相传,“象”是氏族首领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舜幼年丧母,后母和她的儿子象对舜百般虐待。但舜当上首领后不计前嫌,将象感化。之后,象做了很多有益于百姓的事,象死后民怀之,遂建祠尊奉。  这一故事,被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王守仁写成《象祠记》,收录于历代散文选本《古文观止》里。象祠,位于今天的黔西县素朴镇灵博村的灵博山山顶。  日前,省电力工业局82岁的离休干部卢寿曾给本报写来一封信,老人说,他实地参观了象祠后,看到里面供奉的不是象的塑像,而是观音菩萨。老人认为,这与古文中提到的事实不符。  《象祠记》里的象祠  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今贵阳市修文县)学习。他一生写过很多文章,被收入精选历代散文的选本《古文观止》作范文的共有3篇,有2篇是在贵州所作,其中一篇是《象祠记》。  《象祠记》里记载,“象”是舜同父异母的弟弟。相传,舜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著名的氏族首领。舜幼年丧母,后母和她的儿子象对舜百般虐待。  象祠是祭祀象的祠堂。象初时不仁,多次密谋杀舜,舜宽容厚爱,终不计较。尧禅位舜后,封象于有庳国(今湖南境)君。因舜感化,受封后尚知贤使能,死后民怀之,建祠尊奉。  8旬老人的遗憾  不久前,卢寿曾与家人开车经过黔西县素朴镇,无意间听当地群众说“象祠”就在附近,年逾8旬的老人来了兴致。老人解放前曾就读于原南京大学中文系,一直对古文诗词感兴趣。  《古文观止》一书,卢寿曾翻阅了很多遍,对于专门提及贵州的《象祠记》,老人更是烂熟于胸。但是,站在象祠前,老人以为看见的会是一个中年男子的威武之姿。不料,在缭绕的香火中,却是一座慈祥的观音塑像在静立着。  在象祠呆了一会后,卢寿曾遗憾地离开了。  从象祠回来途经素朴镇时,卢寿曾看到,镇政府大楼前的一副对联上写着:驿道展通途,橘乡美景古城韵;东关舒画卷,峡谷英姿象祠风。“文因祠而写,祠因文而传”,卢寿曾认为,象祠是一个很难得的古迹。  近日,在贵阳卢寿曾的家里,记者见到了身体健朗的老人。  从素朴区回到贵阳后,老人将自己的感慨写在了日记里。数天后,老人仍在思考象祠景点的开发问题,遂给本报手写了一封长达3页的信。  卢寿曾说,在王阳明写《象祠记》以前,世世代代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维修庙宇上花费了心思。写《象祠记》之时,是明朝正德年间。如今,五百年过去了,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象是谁了,尤其是现今庙里竟然供奉着观音菩萨像的情况下。  “岳阳楼因《岳阳楼记》而出名,滕王阁因《滕王阁序》而出彩……这些景点,都是因为名人的一篇文章一举成名。为什么知道我们贵州象祠的人却寥寥无几?”老人认为,这么好的旅游资源,不加以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了。  记者实地探访象祠  前不久,记者去到了位于黔西县素朴镇灵博村灵博山山顶的象祠进行实地探访。  从贵毕公路素朴收费站出站后,不远有一块去“(明)象祠”的指示牌,到了灵博山下,有一块黔西县人民政府立的碑,上面写着黔西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象祠”。  从指示牌沿林间曲径上山,上到灵博山顶,记者看到3栋房屋:一栋是年代久远的木房,一栋是砖瓦结构的“象祠”,一栋是平房。除象祠外,另两栋房屋都是民居。  砖瓦结构的房子共有3间,中部那间门楣的金色牌匾上写着红色的“象祠”二字。跨进门去,殿堂正中供奉着一座慈眉善目的观音像,桌上摆放着茶水和苹果等供品,旁边,香烛缭绕。香烛后面是电子香火,闪闪亮着。  负责象祠卫生的杜德飞居士告诉记者,她今年60岁,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她刚来时,这里供奉的就是观音,但对于为什么供奉的不是象,她并不清楚。  在象祠外面,有两块石碑。一块石碑的碑顶被毁去了一角,另外一块完好。经过努力辨认,记者看到损坏的石碑上记录在民国8年,当地为修葺象祠而立碑;另一块则清楚地记载着民国8年,当时黔西县知事彭承先等官员和民间捐银子修葺象祠的记载。  此外,在象祠前还有另外四块石碑。上面刻着年为象祠捐资修建的名单。附近的村民杨志学说,这些都是当地村民自觉捐赠的,主要是为了维护象祠的香火及修建上山的路等。  当地政府将重修象祠  对于象祠为什么供奉的是观音,而不是象,记者采访了黔西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陈文蓉。  陈文蓉认为,从历史考证,最初供奉的确实是象。在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贵州宣慰使、彝族首领安贵荣出资翻修象祠,请当时被贬在修文的王明阳作记,后来,《象祠记》成为千古名篇。  “象祠的修建,一是政治或统治的需要,二是祖先崇拜的需要。”陈文蓉说,这与当时的水西部落的历史有关系,从蜀汉到清初的1740多年间,当地都是彝族在统治。从历史考证,象是彝族祖先。在历代的战乱中,水西部落之间自相残杀现象较为严重。为维护统治者的地位,供奉象是更好的推崇舜。舜是民间称为二十四大孝之首,以前父母、兄弟加害他,在他得到天下后,并没有计较,宽容厚爱,感化了象。同时,象祠也是彝族为祀奉祖先而修建。  在清康熙三年以前,由于彝族在当地是统治地位,象祠没有受到任何冲击。但是到了康熙四年(1665年),吴三桂平水西,象祠也被毁,这以后象祠就不存在了。吴三桂被平叛后,朝廷实行“改土归流”,直接派官员管理,彝族在当地失去了统治地位,象祠也就结束它的使命。后来虽经过很多次修缮,但都没有恢复原样。  陈文蓉说,在民间,佛教和道教兴起后,供奉太上老君、观音菩萨等也随之兴起,但都是民间自发的行为。  再后来,象祠在破四旧和大跃进时被毁。陈文蓉说,据村民讲,有的木头、木板等还被拆掉用于修建学校等,菩萨则被烧掉。“现在唯一能见证历史的只剩下象祠原址的基石。”  陈文蓉说,就算是这样,这些基石也是翻修了多次。  陈文蓉说,象祠的文化很厚重,开发利用价值很大。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象祠重修进行规划。  记者从黔西县旅游部门了解到,当地计划将象祠规划成为“象祠、阳明文化”旅游风景区。  作者:黄桂花 张仕杰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责任编辑:Newshoo)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精彩阅读》中的《象祠记》
《精彩阅读》中的《象祠记》
王守仁(1472~1529)明代思想家。初名云,字伯安。因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1506)以兵部武选主事疏救科道言事官戴铣等人,遭刘瑾陷害,谪贵州龙场驿(在今贵州修文)驿丞。始悟心性之学。五年刘瑾伏诛,起为庐陵(今江西吉安)知县。后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寺少卿,进鸿胪寺卿。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授南(安)、赣、汀、漳诸州巡抚,行十家牌法,选民兵,镇压大庾、乐昌、郴州农民起义。十四年率吉安知府伍文定等平定宸濠之乱。嘉靖初,拜南京兵部尚书。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嘉靖六年诏以原官兼左都御史,两广总督兼巡抚,镇压大藤峡起义。七年十一月廿九日(1529年初)卒于南安(今江西大余)。隆庆初,赠新建侯,谥文成。在哲学方面,他是心学发展的集大成者,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在伦理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是每个人都有的,“满街都是圣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照着良知去做,去“致”良知。由此他进一步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不同意把知行分开看成先后的关系,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知行合一说,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强调道德实践,要言行一致。但混淆了意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界限,甚至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了,这就陷入了唯心论。王守仁晚年把他的思想归结为“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由此引起王门后学理解上的分歧和争论,但他的思想流行达150年之久,形成阳明学派,在明代影响极大。阳明心学虽然起过某种冲击圣贤偶像的积极作用,但空谈心性之风流行,也影响了明中叶以后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著有《传习录》、《大学问》、《阳明先生文录》等,后人辑《王文成公全书》38卷传世。
灵博之山,有象①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之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毁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②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益有以见舜德之至,人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尔,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瞽瞍亦允若③”,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④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选自《古文观止》)
①象:舜的同父异母弟,曾多次图谋杀害舜,舜都不计较。舜继位后仍封象为有鼻国国君。
②干羽既格:舜命禹征有苗,三旬,苗民逆命,禹班师。舜乃广修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归顺。
③瞽瞍亦允若:瞽、瞍,瞎子。舜的父亲有眼不分善恶,故名。允若:忠诚老实的样子。
④管、蔡:周武王之弟,因作乱被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祠:神祠,神庙
B.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 &
C.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 &
D.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灵博之山,有象祠焉&&&&&&&&&&&&&&&&
&于是余有叹焉
B.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
&不如因而厚之
C.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
信也,吾兄之感德而失其嗣乎
D.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舜德之至”的一组是(&&&
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
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
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
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4.唐朝人毁掉象祠而诸苗敬奉象,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5.以“象”这个人物为实例,作者想要阐明一个什么道理?
6.文章用到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例简析。
7.《象祠记》是作者受宣尉使安贵荣之托所写的,在文中作者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在象的转化过程中,舜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8.把文言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
②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
1. A(祠:修建神祠)
2. C(焉:在那里/语气助词;因:因为/趁机;而:表转折,但是,却;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
4.作者认为唐人之所以毁掉了象祠,是因为象作为儿子不能孝敬长辈,作为弟弟却桀骜不驯,而诸苗敬奉象,是因为他被舜感化后能选贤任能,有所作为。
《象祠记》中作者塑造了“象”这个改恶从善的人物,进而得出结论,“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改”,因此人的本性是善的。作者由象当初的不仁到最后世代受到苗族百姓祭祀这一事实,从而得出人性原本是善良的,至善的品德可以感化天下所有人的结论。
文章善用对比进行说理,如象祠被唐人毁坏而在苗族得到奉祀,舜父瞽瞍的变化及与周公处置管、蔡的比较,论述“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观点。
舜不仅以自身崇高的品德感化了象,而且在封象之后派遣官吏帮他治理国家,从而使象能“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
8.①象的忤逆、傲慢,可能他的初期是这样罢了,又怎么知道他的结果不被舜感化呢?
②让大家知道:一个人的恶,即便如同象那样,还可以转变。
灵博山上有座象的祠堂。它的上面有许多苗族人居住着,都把象作为神来祭他。宣慰使安君,根据苗族人的申请,重修那座祠堂的房屋,并且请我写一篇记。我问他“毁掉它呢,还是重修它呢?”他说:“重修它。”“重修它?为什么?”安君说:“这座祠堂的创建,已经没有人了解它的根由。但是我们苗族中住在这里的人,从我们的父亲、我们的祖父追溯到曾祖、高祖以上,都尊敬他,供奉他,并且祭典他,按时举行,不敢停止。”我说:“为什么会这样呢?象在有鼻地方的祠堂,唐朝的人曾经毁掉过它。象的为人,照做儿子的道理来说说是忤逆,照做弟弟的道理来说是傲慢。他的祭祀在唐朝被排斥,在今天却还保存着;他的祠堂在有鼻被毁掉,在这个地方却还兴盛。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知道这个道理了:君子喜欢这个人,就会把喜欢的心情推广到屋上停留的乌鸦,何况圣人的弟弟呢?既然如此,那么,祭祀的是舜,而不是象。想来,象死的时候,大约在舜舞干羽,有苗归顺之后吧!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的倔强而又凶狠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堂独独能在世上延续下来。我从这里更加能看出舜的德行崇高到极点,进入人心这样的深,德泽流传得遥远而且长久。
象的忤逆、傲慢,可能他的初期是这样罢了,又怎么知道他的结果不被舜感化呢?《书经》上不是说过吗:“舜的孝心能使家庭和睦。”又说:“他的瞎子似的父亲也变得忠诚老实了。”那就是已经转化为慈祥的父亲了。象要是还不尊敬哥哥,就不可以说家庭和睦。不断向好的方面前进,就不会向坏的方面发展;不向坏的方面发展,就必然会进入好的境界。的确是这样,象原来已经被舜感化了。孟子说:“帝舜派官员去治理他的国家,象不能有非法行为了。”这就是舜对象爱得深,考虑得详尽,支持辅导他的方法周密呀。否则,象周公那样的圣明,管叔和蔡叔却不免于犯法判罪。这就可以看出象是被舜感化了,所以,能够任用贤能的人,而且安于职守,恩德施加到百姓身上,已经逝世了,百姓还在怀念他。诸侯的卿,由天子直接任命,这是周朝的管制,也许是向舜分封象的故事学习来的吧!我在这里更加有理由相信人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能感化的人。
既然如此,那么,唐朝人毁掉他的祠堂,是根据象的早期表现;今天许多苗族人供奉他,是根据象的最终表现。这个道理我准备把它向世上的人说明白,让大家知道:一个人的恶,即便如同象那样,还可以转变;而君子的修养德行,到达它的顶点时,即便有如同象那样的倔强凶暴的人,也还是可以感化他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祠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