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的药品涨价通知有种

政府定价取消后价格不会上涨 经典药或重出江湖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晨报记者 王嫣 陈里予
  取消政府定价,是否意味着药价上涨?发改委的回应是:绝大部分药品市场交易价格不会上涨。
  医药管理、产业领域的专家也持同样观点,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陈文教授称,至少短期内老百姓无需担心药品涨价,“以前政府定价定的是&天花板&价,现在取消&天花板&,对药价整体来说不会有什么影响。”
  药价涨还是跌
  绝大部分药品不会涨价
  有人担心,放开最高零售限价后,药品价格会不会“突飞猛进”?在政策制订者和相关专家眼里,答案是否定的。
  “药品作为性命攸关的产品,其价格形成环节错综复杂。药厂生产出药品后,要想进入医院销售,需要翻过&三座大山&:最高零售限价、招标价、医保支付价。这次放开的只是最源头的最高零售限价,其存在的意义本就流于形式,放开后不会对招标价和医保支付价构成影响。”
  中国医药大学医药价格研究所所长常峰介绍,此前对于绝大部分的药品,卫计委是通过招标来实现药价控制的。而其中绝大部分,招标成交价格都在最高零售价之下。招标做了几十年,有相当不错的价格数据,未来招标也都会按照往年的数据来。另外,大部分医保目录的药品竞争是比较充分的,有很多厂家在生产相同的药,因此涨价的条件是不具备的,“打个比方,以前政府定价最高100元,中标是50元,现在把100元取消了会涨价吗?涨不起来。”
  常峰认为发改委“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之后,国内药价整体也不会有明显变化。“即便有变化也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比如今年招标砍价的力度比以往要高,所以下降的可能性还比较大。”鉴于此,“囤药”也是不明智之举,“囤药毫无必要,而且药品是有保质期的。”
  会否更多经典药重出江湖
  更加促进医生合理用药
  发改委“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药有望“重出江湖”。陈文教授提出:“新政露面后,对于引入市场机制的方向更为明确。原先是通过政府定价管制来进行价格管理,现在更多的是医疗保险代表、摊保者,通过谈判的方式或者医疗保险支付标准的方式,有更多的药品供方和需方之间相互的作用。所以,对于原先一些价格低廉、市场供应不足的产品供给,是一个不错的市场信号。”
  关于“经典药”的绝迹与回归,常辉又打了一个比方:一个病人到医院检查,本来拍一个X光就可以了。但单拍X光是亏本的,为了不亏,逼着医院去做CT,做核磁共振。如果只许医院照X光,是否合理呢?价格和成本倒挂,不合理。但如果允许X光价格提高,那医院就不用再安排CT、核磁共振,患者总的检查费用反而降低了。
  “此次的药价改革里面也涉及了&合理医疗&的部分。合理用药包括三个方面:价格、用量、医保支付水平,不能光盯着价格。”常辉说,他举这个例子既说明了“合理用药”的问题,也说明“经典药”的问题。“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后,经典药重出江湖很有可能。”
  谁给药价当守门员
  发改委依然有监管职能
  发改委取消最高限价,是否意味着今后药品价格全由市场决定?谁给药价当守门员?在专家看来,政府还是要进行管理,且管理得更加具体。只是可能将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该方式可称为“医保支付价格管理”,而管理的执行部门,可能并非发改委,而是由负责医保管理的社会保障部门来执行。
  按照发改委此次推出的方案,药品价格放开后,医保药品由医保部门接手,其核心就是制定医保支付价,医院采购时可谈判,给医院降价动力;专利药等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则引入多方谈判机制,以形成合理价格。业内人士解析:“通过医保支付价、医保谈判来调节药价,很多国家都在这样做。即便是专利药,厂家预测销售量,国家核算成本后加上正常利润,再计算价格,2、3年后再来根据实际销售情况调整价格。还有分摊机制,保险机构和药厂有谈判,根据治疗效果核算价格,都能起到一定的控费作用,即便独家品种也没问题。”
  取消政府定价不是一放了之,不等于放任不管。常峰表示,这次发改委只是放开了政府定价的职能,但发改委依然握有监管的职能。“发改委只是取消了最高限价,并没有把所有药品价格管理的职能都取消掉。即便是独家药品,即便发改委对其价格只是间接管控,一旦个别药价发生异动,国家依然可以通过成本调查、企业约谈等手段进行监管。”
  仅剩二十几天如何定价
  期待细则尽快出台再定
  6月1日开始,执行期仅剩下最后的二十几天,厂家如何定药价?昨天,记者采访了多个沪上医药企业的负责人。
  取消最高零售价后,原来享受特殊待遇的单独定价、优质优价的药品会如何定价?沪上某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负责人更关心独家品种的药品定价。昨天的通知明确,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由医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制定的程序、依据、方法等规则,探索建立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药品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而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形成价格。对于具体如何执行,业内人士普遍称,还要待细则尽快出台再定价格。
(责任编辑:杨明)
政府已经不愿、也不能维持旧有的牌照管制体系。[]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社区热帖推荐
会哭也是一门手艺……[]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药品政府定价明年取消 独家中成药面临小幅涨价|药价改革|政府定价|云南白药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药品政府定价明年取消 独家中成药面临小幅涨价
  药品政府定价明年取消
  独家中成药及血液制品面临小幅涨价
  国家发改委前天向8个医药行业协会下发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从明年1月1日起,2700余种国家定价药品有望实现市场化定价。这意味着中国药品定价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尘埃落定。业内分析指出,绝大部分药品将不会涨价,而诸如、、旗下的独家中成药,以及血液制品价格将会有短期、小幅上涨。
  □发布
  2700种药品定价全放开
  《征求意见稿》显示,从日起,取消原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
  未来药品的形成机制基本如下:医保药品的价格由人社部门接手制定支付基准价,医院采购时围绕医保支付基准价谈判,加强医院的议价动力;专利药和中成药独家品种等药品则引入多方谈判机制,形成合理价格;血液制品、全国统一采购的药品和避孕药具,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市场交易价格;一类精神、麻醉药品,以及低价药基本上沿用现行政策。
  事实上,自1996年开始,中国对药品实行三种定价形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的药品及少数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其中,由财政购买免费向特定人群发放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目前约有100种,占已批准上市药品数量的0.8%;其他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具体形式为最高零售限价,约2600种,占22%左右。除上述共2700种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药品,其他77%的药品此前已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
  因此,此次发改委全面取消药品政府定价意味着,多达2700余种、占据中国药品23%份额的政府定价药,将正式摆脱“计划定价”模式,正式改为“市场定价”。
  □解读
  绝大部分药品不会涨价
  发改委内部人士表示,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由于有招标采购机制的约束,医院销售的药品价格不会上涨,但不排除改革初期,在零售药店销售的部分药品价格会有所上涨。
  “总体来看,由于有医保支付标准的引导,以及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医保控费机制的制约,加上政府部门对市场交易价格监测监管工作的强化,绝大部分药品的价格都不会上涨。”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说。
  不过,医药业内人士也表示,如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旗下独家中成药等既不在医保目录内,又是独家品种的药,价格将会有短期、小幅上涨。
  “由于目前血液制品市场供小于求,黑市价格都达到了正常价格的2-3倍,价格放开后,血液制品的价格一定会上涨。”圣德资本医药高级分析师李智刚说。
  改革并不意味药价失控
  “不知情的人一听,肯定觉得改革幅度太大,其实不然。药价还是在多方的制约之下,按市场机制运行。”蔡江南表示,发改委此前定的药品最高限价和病人实际支付的药价差距很大,中间还有卫生计生委的医院药品招标、人社部的医保控费,甚至医生愿意给病人开什么药,都会影响到药价。
  市场人士指出,医院里的药,在医院招标和医保控费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药价不会变。血液制品、预防免疫药品即使放开了,流通渠道、购买渠道都在监管部门的控制中,影响有限,而很多外资药企的专利药本来就是市场定价。方方面面都还在控制范围内,并不是把药品的定价机制完全推给市场。
  “发改委此次放权的意义在于改变我国长期以来扭曲的定价机制。”蔡江南说,以前一些药的价格严重低于成本。此次改革让作为药品“埋单方”的人社部逐步建立起与药品生产方之间的价格谈判机制,可以讨价还价了。
  三方博弈改革阻力尚存
  “现在看起来是发改委一厢情愿的意思居多,人社部和卫计委都没表态。”一位医药分析人士指出,“发改委放权的话,医保支付价的管理只能人社部接,但医保支付是反腐重灾区,对人社部来说十分棘手。”
  按照发改委此次推出的方案,药品价格放开后,医保药品由医保部门接手,其核心就是制定医保支付价,医院采购时可谈判,给了医院降价的动力。同时,还要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控制的按病种、按人头付费等综合支付方式。
  此外,药品招标采购权掌握在各地卫计委系统中,而这一制度在实施中积累的问题饱受诟病,对药价管理的继任者来说,民间对招标制度走偏的积怨和问题也将可能一并迁怒人社部。
  “不过,发改委此次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对的,符合国际管理。未来不仅仅是药品,医疗服务也应该引入谈判机制制定价格,这样医改的思路就理顺了。”蔡江南说。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做爱48小时候后吃的金毓婷然后小肚子涨有种来事的感觉会不会是吃药没管用怀孕_百度宝宝知道千金药业或为核心品种提价 低价药迎来涨价潮?
据悉,千金药业主导品种千金片计划今年在合适的时间提价,目前已开始渠道控货。3月19日,千金药业决定临时停牌。
每经记者 金喆 发自广州
近期接连遭遇大股东减持的千金药业(600479,SH)又因提价传闻引发关注。根据大智慧报道,一位千金药业高管在近日券商策略会上透露,公司主导品种千金片计划今年在合适的时间提价,目前已开始渠道控货。3月19日,千金药业决定临时停牌。
虽然消息未经官方确认,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已从一位不愿具名的千金药业内部人士处得到证实,市场部确实在筹划千金片提价的相关事宜,但不清楚提价幅度。
其实,自去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放开低价药最低零售价后,业内预期政策落实既会盘活一些低价药,又会推动一些药企对部分畅销品种提价,但涨价潮迟迟未到来,只有嘉应制药、太极集团曾有零星调整。
记者了解到,妇科千金片是千金药业的独家中药品种,一盒108粒装的妇科千金片售价约20元,按照每日服用6片、一日3次计算,日均使用费用约3元,被收录在低价药品目录中。前述千金药业内部人士坦言,虽然国家放开低价药的政策已出台近一年,企业不敢轻易涨价。妇科千金片利润非常微薄,随着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压力越来越大。
而在此前,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也曾对记者直言,一些药品价格太低,从出厂价到销售价可能只有几个点的空间,很难腾出推广的费用。而企业由于需求少、利润低干脆放弃生产,于是一些物美价廉的药品就消失不见。
江苏一家大型中药企业的内部人士认为,低价药涨价有可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盘活一些闲置的药品生产批文。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些常见药品市场竞争大,本身占有量有限,那么提价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对此,前述千金药业内部人士坦言,千金片所在的妇科用药市场竞争激烈,其他品种价格相差不大。&竞品多的情况下,涨不涨价还是由市场决定。如果市场不接受,涨价就意味着流失消费者。&
从券商研报上来看,千金药业酝酿对主导产品千金片提价已有些时日。西南证券分析师朱国广今年1月发布研报称,今年千金药业的千金系列有望稳步增长,一是前两年中标省份业绩有望在2015年集中体现,不考虑提价的背景下,预计未来几年增速在5%~10%左右;如果2015年上半年千金片提价,预计其增速将超过15%。无独有偶,浙商证券也在研报中分析,由于千金片已经进入国家低价药品目录,公司考虑在2015年进行产品提价。
千金药业今日(3月20日)发布的2014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2.20亿元,同比增长12.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滑15.03%。公告称,公司利润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药产品销售未达预期。
每经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每日经济新闻
Copyright (C) 2015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国内廉价药利润低 个别药品假退市提价换装再上市
09:38&&来源:中国广播网&
渐行渐远的廉价药(资料图片)
  中广网济南7月1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价格低、疗效好的药品往往是医疗机构的常备药,也最受病人欢迎。但不少地方却出现国产廉价药难求的现象。
  最近,部分济南市民反映,一种原本常用的,名叫“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的国产造影检查剂,现在却已成部分医院的“紧俏货”,有的医院甚至已断货多时,而替代的同类进口药品价格贵五六倍。
  山东聊城市民孙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近日她因病到济南某三甲医院就诊,医生表示她需要进行造影检查。但最终她的检查没有做成,原因在于一种名叫“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的造影剂药医院没货。后来孙女士发现,这种遭遇的患者不止她一人。
  孙女士:以前在老家也做过,但是他说没货,有进口的,要贵五六倍。听说济南妇幼保健院有,到了那里人家说,这个药也不多了,就把我给挡了回来。
  记者调查发现,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作为国产造影检查常用药,在济南部分医院已成“紧俏货”,有的医院通过不同渠道在“化缘”,有的医院甚至已断货多时。孙女士就诊的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介绍说,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卖66.5元/盒,但医药公司也没有货了。
  医院工作人员:都是些进口的,价格要贵一些。我们也没办法,因为医药公司供药时断时续,76%泛影葡胺没了,我们只能用60%的,后来连60%的也缺货了。
版权说明:&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
编辑:刘中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种你爱我郑恺唱的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