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专业排名专业

您所在的位置:
华北电力大学院系及专业介绍
日10:26  
1、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力工程与管理
本专业是根据电力工业市场化发展带来的需求而设置的新专业,其目标是培养既掌握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技能,具备从事电力技术经济与管理所需的经济管理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又能够从事电力行业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电力市场概论、电力市场运营理论与技术、电力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原理、财务会计、金融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财务分析、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机学等。
去向:电力及相关企业从事电力市场运营和管理、电力交易谈判或报价、交易策略制定、电价管理、电力规划和投资规划等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及事业从事电力市场规划、建设、运营和监管等工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电力系统和电力经济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开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电力系统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悉电力工业的科学技术与发展,获得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生产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工程数学、计算机语言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等。
在本专业中包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城市供用电技术、高电压及信息技术、电力市场6个专业方向。学生具有本专业领域内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目标是电气工程师。
就业去向:电力、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科研开发部门、发电厂以及与电力生产密切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等。
电气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电力系统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悉电力工业的科学技术与发展,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生产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制四年,分别在华北电力大学和英国斯莱斯克莱德大学或曼彻斯特大学学习,完成全部学业将授予国内外合作学校的两个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工程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技术、计算机接口、工程分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等。
就业去向: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发电厂和电力科研开发部门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领域的宽厚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专门科研开发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子材料、半导体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光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传感与检测技术、数字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等。
本专业的职业目标是微电子、光电子、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等电子技术方面的高级工程人员和微电子、光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等现代电子科学方面的专门高级研发人才。
就业去向:各个行业,尤其是电力系统、IT行业、通信行业、航空电子、国防科技等和所有涉及电子技术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产品研发、技术支持、产品检测、软件开发、集成电路的设计及制造以及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的研发工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集团从事专业的教学、研究与开发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能力以及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水平,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能力,能在信息产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制造、开发、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DSP技术及应用等课程;在软件设计能力培养方面,设置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V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在实践环节方面设置了VHDL语言与数字系统设计、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SOC设计来综合提高学生的硬件设计能力和软件设计能力;在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中也设置了相应的环节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就业去向:既可以从事硬件设计,又可以从事软件设计,特别适合需要软件硬件协同设计的嵌入式领域。
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能,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电力系统通信部门和电力系统以外的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电子电路、信息论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原理、数字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交换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通信、宽带数字网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等。
就业去向:电力系统生产、运行和管理部门、电信公司、设计院等。
2、工商管理学院
本专业是管理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主要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电力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管理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电力工程、动力工程、工程制图、地基与基础、测量学、建筑材料、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施工技术、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应用统计、工程造价、建设法规、房屋建筑学、预测与决策技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质量管理、数据库应用等。
就业去向:在电力系统及其他行业的工程项目法人单位、施工企业、设计咨询公司、监理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宽广的领域内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在取得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后,有能力考取项目管理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师、房地产估价师等职业资格。
本专业分为技术经济和电力市场两个专业方向。技术经济专业培养既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工商管理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技术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技术经济分析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电力市场方向的专业定位为培养既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电力市场交易理论、发电企业竞价方法、电价设计、电力市场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的工商管理学科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动力工程、电工学、电力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管理运筹学、西方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现代生产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战略管理、综合评价方法、电力负荷预测、电力规划理论与方法、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项目合同管理、电力市场理论与实务、电力负荷预测、电力市场交易理论及应用、电价理论等。
就业去向: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网公司、电力公司、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等。学生毕业后主要在电力及相关企事业从事电力规划、电力投资、工程估价、技术经济评价、电力企业运营管理等电力系统技术经济相关的工作;在电力及相关企事业从事电力市场规划、建设与监管、电力市场竞价、电力交易计划制定、输配电定价等工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电力经济与管理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开发。
本专业培养掌握管理、经济、财税、法律、审计和会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会计、审计相关领域的实践活动和政策,了解相关领域内的国际动态,具有独立从事会计、审计方面的教学、科研以及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实务操作、企业审计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基础会计、会计实务、中级财务会计(英文)、财务管理、高级会计学(英文)、成本管理会计(英文)、国际会计(英文)、财会信息系统、审计学、经济法、纳税会计、电力企业会计、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计算机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电力生产技术概论等。
就业去向: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建设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等;电力企业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和管理工作;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评估和咨询等业务;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电力经济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开发。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专业知识面较宽、研究分析能力较强,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拓展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基础人才和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及流派、专业阅读、新制度经济学等。此外,本专业以突出电力产业经济为特色,开设了电力市场概论、电力产业绩效分析、管制经济学、能源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管理运筹学、工程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应用等特色课程,使学生在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同时,又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拓展的能力。
就业去向:在电力系统及其它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综合性经济管理、政策研究、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理论研究与教学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基本理论基础,全面系统掌握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从事财务分析、筹资、投资、资本运营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及计算机应用水平,富有创新意识的公司理财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分析与控制、经济法、统计学、会计学、财务会计学、货币银行学、中国税制、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资产评估学等。
就业去向:在电力企业或其他企业、证券公司、投资公司、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它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金融方面的财务决策、筹资、投资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电子商务分析、设计以及运营管理能力的电子商务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EJB技术与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安全与支付、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Web编程、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电子商务应用软件技术和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从事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方案的策划、设计及实施等方面的工作,可在电力系统、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专业结合电力行业的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知识,有较强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管理信息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信息管理电算化、MIS软件开发A、Web编程、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单位领导分析所处环境、确定目标,并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在电力系统、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维护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培养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外经贸英语的实践运用能力,拥有一定管理、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外贸英语函电、管理运筹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
就业去向:在外经、外贸及有涉外经营业务的企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外经贸的经营、管理、教学及研究工作,同时具备了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性条件。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有关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公司财务的具体操作规程,了解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及各种最新融资方式的特点和应用,拥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电力行业知识结构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投资银行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管理运筹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
就业去向:在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从事融资、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够在电力行业的融资部门从事融资管理、融资分析等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非银行金融机构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和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劳动管理、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岗位的管理人才。该专业的政策性很强。
主要课程设置:社会保障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政策与法规、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管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专业外语、保险学、财务管理、会计学等。
就业去向: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社会保险中心、保险公司等。
人力资源管理
本专业培养面向企业、熟悉激励和管理文化理念的职业经理人才,以及能够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管理技能的技术型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本专业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和方案设计等操作技能,同时培养训练学生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主要课程设置: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学、薪酬管理、工作分析与劳动定额、人员测评与招聘、人力资源管理诊断、劳动政策与法规、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管理、绩效管理、专业外语、组织行为学、人员培训与开发等。
就业去向:到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从事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社会保险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培训管理等岗位工作。
本专业定位为“立足一般市场营销,突出电力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掌握电力市场理论和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对市场营销实践问题进行分析、策划与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管理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经济谈判、电力市场概论、电力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市场分析、国际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财务管理等。
就业去向:到电力企业及其他企业,从事营销策划、市场分析、营销组织管理等工作。
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具有较宽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熟练的实验技能的高级人才。课程设置以金属材料和电子陶瓷材料为主,培养面向电力行业,机械行业(飞机,汽车和压力容器),冶金行业和电子材料行业的高级研发人才和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固体物理、电子材料物理、金属热处理、陶瓷工艺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表面工程、金属材料学、功能材料、电子陶瓷材料。针对电厂金属监督和压力容器检测开设了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电厂高温金属、金属腐蚀与防护、焊接技术和无损检测等。为更好的从事材料管理、研究和开发开而设了材料塑性成型、冶金概论、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工商管理概论、电力市场概论等。
就业去向:电力及其他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工作,高校及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相应的行政部门从事技术规划、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毕业后学生可从事火电、核电和水电的金属监督,无损检测;在机械行业,冶金行业和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从事相关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以及管理工作。
风能与动力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进行风力发电机组及风电场的设计、制造、运行、试验研究、项目投资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学习流体、机械、电气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学习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风力发电、动力工程专业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主要课程设置: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电路、电机学、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风力发电原理、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机组检测与控制、风电场电气部分、风力发电场、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概论等。
就业去向:在发电公司、设计院、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风电场、电力建设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关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风电场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风电机组的设计与制造,风能资源的测量与评估,风力发电项目管理等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机械、电气、流体等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
核工程与核技术
本专业是根据我国核电事业广阔发展前景和对人才的巨大需求而设置的新专业,培养掌握核动力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具备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素质,掌握动力机械、热工设备和核反应堆的设计、运行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技能的,核电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热工基础、计算机应用、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检测技术、热工过程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可靠性工程、汽轮机原理及运行、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核反应堆控制和仪表、核电厂辐射测量与防护、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电厂系统与运行等。
就业去向:核电厂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及技术支持工作;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核工程设计院和研究院的设计和科研工作;核电工程公司的技术咨询与管理工作。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面向工业现代化,具有扎实基础、较宽知识面,以应用为主,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电力工业与其它装备制造工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试验、研究、制造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信息技术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工程图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单片机应用技术、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测试技术、液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专业外语等,各专业方向还根据其特点安排有6-8门的专业课。其实践环节包括: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等课程设计,金工、电子工艺、认识、生产等实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
就业去向:在电力设计院、电力建设公司、发电厂、机械制造行业的研究院和设计院或其它制造企业等从事电力机械和通用机械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改造、设备运行与维护、燃煤或其他物料输送、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本专业培养既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又精通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能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建筑室内环境控制、暖通空调、给排水、燃气供应、热力供应和楼宇自动化等公用设施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工程图学及CAD、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力学、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工与电子、机械设计基础、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量、建筑概论、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锅炉与锅炉房设备、供热工程、暖通空调、建筑给排水、空调制冷技术、高层建筑空调、建筑电气、自动控制原理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等。
就业去向:建筑、电力、机械、化工等设计院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设计工作;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建筑施工单位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工程监理、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指导工作;空调制冷设备制造公司从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电力系统内相关企业从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运行管理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
本专业的专业方向包括:热能动力、集控运行、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核能发电、风力发电等,培养既掌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技能,又具备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所需要的经济管理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电力行业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应用、研究、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热力发电厂、泵与风机、自动控制理论、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以及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课。
就业去向:大型现代化电力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从事能源、动力方面的节能、规划、建设、运营、咨询和监管等工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能源与动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
本专业培养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水利水电工程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水利水电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科研、管理、教育等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计算机应用、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学、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水利工程经济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电站建筑物、建设项目评估和管理等。
就业去向:在水利、水电领域的规划院、勘测设计院、工程局、水电开发公司、工程单位及相关企业从事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在有关部委、省、市的水利水电管理部门、电力集团公司、流域机构、水电站、水库等从事水利水电管理工作;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从事水利水电方面的科研、教学等工作;也可在土木建筑及其他行业从事相关工作。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本专业是隶属于水利类的一个专业,培养具有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管理等方面应用能力,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建设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勘测、规划、设计、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和专门研究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工程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测量、工程经济学、水文统计学、水文测验、水质分析、水化学及水质分析、工程水文学、水文学原理、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水利计算、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水资源系统规划与管理、水利法规等。
就业去向:在水利相关部门和各部委、省、市、大流域机构及国土规划、城市防洪、水土保持等部门及其下属单位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在高等学校、国家各部委所属的科研院所和环境监测部门、环境保护研究和管理机构等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4、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专业以电厂热工自动化为特色,培养在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控制检测与仪表、系统工程、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及网络技术等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工程应用技术知识,并具有一定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电力工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工程基础、热工理论基础、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工程流体力学、自动控制原理、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过程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过程计算机控制、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软件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和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等。
就业去向:在电力系统就业,也可在机械、船舶、化工、核工业、计算机等行业的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过程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内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施工、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本专业以电厂热工测量与控制为特色,主要培养掌握计量测试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原理、计算机软硬件设计、检测信号处理、现代监控技术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计量学、计算机类课程、电工电子学、仪器仪表学、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原理、仪器仪表结构设计、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自动检测及控制技术、检测信号处理、数字化测量技术、现代监控技术等。
就业去向:在电力生产、科研部门及其他相关工业部门从事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各类检测仪表和自动化装置的设计开发及相关的教育、培训及管理工作。
5、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电力专业基础,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编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编译技术、电力工业信息化、计算方法和人工智能等。
就业去向:在电力行业、信息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其它行业的生产、科研及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硬、软件开发和科学研究,也可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应用和维护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开发理论和技术方法、软件和软件工程理论,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管理方法,具有软件开发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结构、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编译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界面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原理、电力工业信息化、信息系统设计等。
就业去向:在电力行业、信息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其它行业从事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工作、软件开发、软件开发管理工作和信息管理工作。
6、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本专业培养全面掌握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对电力技术、电力市场等涉电知识有相当了解,具备较高的法学思维水平以及较强的综合分析和独立解决法律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法理学、宪法学、中西方法制史、民商法学、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环境资源法学、国际法学、电力法学、能源法学、金融法学、合同法实务、公司法实务、英美法、国际贸易法律实务、国际投资法律实务等。
就业去向:在电力及相关企业从事法律顾问工作;在各级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从事司法实务工作;在各级人大、政府以及事业单位从事法律事务管理工作;在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法律教学与研究工作。
本专业培养既掌握广告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广告制作的软硬件操作技能,又具备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策划、营销等工作所需要的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及沟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广告史、广告学概论、传播学原理、广告文案写作、世界现代设计史、美术基础、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创意、电脑图文设计、广告摄影、电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网络广告、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共关系学、广告媒体研究、广告心理学、广告效果研究与方法、广告经营与管理学等。
就业去向:在新闻媒介、企业广告营销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等方面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
本专业培养具有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素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操作技能,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具有规划、组织和决策等方面的能力,熟悉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各项制度,有较强操作能力和务实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公共事务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学、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务、公共关系学、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市政学、物业管理、城市规划与建设、行政法、电力法、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文秘、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应用文写作、办公自动化、办公软件应用、动力工程、专业英语等。
就业去向:电力及其他企业、电力行业协会及其他非政府组织管理与事务性工作;国家或地方公务员,各级政府组织管理工作与事务性工作;城市公用事业管理部门,从事管理与咨询等工作;各类社区,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公共管理理论素养,熟练掌握行政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社会管理能力和熟练的行政实务技能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社会学、行政法学、社会学概论、公共经济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市政学、公共政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心理学、应用文写作、管理文秘、文书档案管理、公共关系学、办公自动化、信息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办公软件应用、网络技术基础、动力工程、专业英语等。
就业去向: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共事务管理、组织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教学、科研工作;电力及其他企业文书档案、办公自动化、公关协调等管理与咨询工作。
汉语言文学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宽广的文化视野,具有较强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具备从事新闻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所需要的一些具体实用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中文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与实践、传播学原理、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学概论等。
就业去向:新闻出版单位方面的工作;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单位教学工作及研究工作;党政机关、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文秘、公关、创作、评论、行政管理工作。
7、数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具有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的实际问题能力,且能够与不同工程领域相结合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值分析、最优化方法、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实践环节:计算机实习、数学建模课程设计、数学软件上机训练、毕业实习。
就业去向:在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商业、金融证券、IT行业、网络电信、银行、计算机公司、保险公司等部门或其他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计算机系统集成与软件应用开发、市场调研与分析、电子设备、信息处理、数值计算、网络管理等工作。
8、外国语学院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础和广泛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经济贸易、社会政治和电力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英语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高级口译、翻译、电力英语、商务英语、高级英语写作、语言学、英美文学、日语、法语、俄语、现代汉语等。
就业去向:各级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外事、翻译、文秘、管理等工作;电力、外贸、金融、咨询企业或机构,从事涉外、商务、管理、咨询等工作;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培训机构等,从事专业教学研究、培训工作;旅游、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
[责任编辑:moninfu]
频道精彩内容推荐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力系统相关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