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展现怎样捕捉云朵般的话语语特色

写出特色语言展现我的个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写出特色语言展现我的个性
大小:377.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端午的鸭蛋》充分体现出他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B.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天净沙·秋思》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浓重乡愁。C.在我们学过的小说中,起线索作用的人物形象屡见不鲜。如《孔乙己》里的小伙计、《最后一课》里的小弗郎士、《芦花荡》里的两个女孩,都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D.泰戈尔,印度文学家。作品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等。散文诗《金色花》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母子之爱。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12分)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C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1.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然后写了高邮咸鸭蛋&&&&&&&&&&&&&&&(2分)2.仔细揣摩划线词语在文中的作用。(2分)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3.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2分)4.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文中画线A、B、C三句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请任选一处并简要赏析。(2分)我选&&&&处,简要赏析:&&&&&&&&&&&&&&&&&&&&&&&&&&&&&&&&&&&&&&&&&&&&&&&&&&&&&&&&&&&&&&&&&&&&&&&&&&&&&&&&&&&&&&&&&&&&&&&&&&&&&&&&&&&&&&&&&&&&&&&&&&&&&&&&&&&&&5.材料链接材料一: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材料二: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老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⑴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2分)⑵请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2分)&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12分)
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C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然后写了高邮咸鸭蛋&&&&&&&&&&&&&&&(2分)
2.仔细揣摩划线词语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3.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2分)
4.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文中画线A、B、C三句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请任选一处并简要赏析。(2分)
我选&&&&处,简要赏析:&&&&&&&&&&&&&&&&&&&&&&&&&&&&&&&&&&&&&&&&&&&&&&&&&&&&&&&
&&&&&&&&&&&&&&&&&&&&&&&&&&&&&&&&&&&&&&&&&&&&&&&&&&&&&&&&&&&&&&&&&&&&&&&&&&&&&&
5.材料链接
材料一: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材料二: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老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⑴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2分)
⑵请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2分)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12分)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C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小题1: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然后写了高邮咸鸭蛋&&&&&&&&&&&&&&&(2分)小题2:仔细揣摩划线词语在文中的作用。(2分)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小题3: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2分)小题4: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文中画线A、B、C三句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请任选一处并简要赏析。(2分)我选&&&&处,简要赏析:&&&&&&&&&&&&&&&&&&&&&&&&&&&&&&&&&&&&&&&&&&&&&&&&&&&&&&&&&&&&&&&&&&&&&&&&&&&&&&&&&&&&&&&&&&&&&&&&&&&&&&&&&&&&&&&&&&&&&&&&&&&&&&&&&&&&&小题5:材料链接材料一: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材料二: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老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⑴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2分)⑵请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2分)浅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浅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摘要】在《茶馆》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老舍其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风范。《茶馆》中,十几个人物依次登台,却个个形象立体,性格鲜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写作语言的性格化,时代化,应人切景;老舍以笑写悲,寓庄于谐,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于三个时代中光怪陆离的丑类;北京化的口语也是本剧一大特色,给穿梭于茶馆中的人物注入生命。《茶馆》的语言特色丰富多样,本文集中这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关键词】《茶馆》 语言特色
应人切景 幽默风趣 京味儿
《茶馆》是以北京一座茶馆为舞台,事实上,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和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茶馆》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
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茶馆》演出已有500场之多.创造了中国话剧史上最受观众喜爱的许多记录,还曾代表中国的话剧艺术到国外演出,为不同人种、不同经历、不同价值观的观众所赞赏,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因为其众多优秀作品而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人民艺术家”,而《茶馆》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原因当然也少不了老舍那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下面,我们就从谈谈茶馆的语言艺术。
一、应人切景
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应人切情合境便是遣词艺术的基本原则。老舍说过:“文字的感动力是来自在某个场合中必然的说某种话”;(《我的“话”
》)“作者必须苦思熟虑:如此人物,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话剧的语言》)在他的作品中,到处可见应人切情合境的遣词,语言有很着明显的性格化和时代化。老舍特别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寥寥数语就活画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特点。正是老舍先生的匠心独具,才使得人物很多却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如常四爷正直爱国,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典型的地痞无赖。老舍先生让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是他们自己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显示着自己的性格。例如:
1)“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2)“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3)“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4)“可是,我这儿己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5)“我已经不吃大烟了!”
6)“我改抽‘白面’啦。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7)“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
8)“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了,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9)“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贸,那才能救国!”
例句一为常四爷的话,从这句话中其正直、富于正义感和爱国心表现出来。
例句二是王利发的话,是句很经典概括。和气生财,是生意人的一个信条,也是王利发主持茶馆的为人之道、经营之道、发家之道。例句三也是王利发的语言,圆熟风趣、油嘴滑舌,充分表现了他的精明圆滑。例句四是王利发对难民说的话,从中又看出他强硬、冷漠的一面。综合从例句二、三和四看来,王利发很谦恭,八面玲珑,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他的掌柜的生涯非常吻合。
例句五、六和七里的话语正是唐铁嘴的口气声息。老舍自己也说:“一个无耻的人可以说这么无耻的话,在情理中。”(《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例句五、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无赖、油嘴滑舌的烟鬼形象。例句七还反映了军阀混战的年代,这一时期善良百姓遭受着无尽的灾难,而邪恶势力如鱼得水,活得滋润自在。
例句八是庞太监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庞太监是个封建势力的爪牙,也反映了当时的局势,维新变法的失败,封建势力顽固强大。
例句九中,秦仲义这位迷信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的一句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自信,流露出他的远大志向,表明了他敢与“洋货”一拼高低的决心。
二、以笑写悲,寓庄于谐
老舍先生熟练地运用语言技巧,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的风格。幽默风趣的语言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寓庄于谐,以笑写悲才是作者的目的。在开怀大笑之后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滑稽和风趣,而是社会的丑恶和怪异,带给我们深深的痛苦和严肃的思考。老舍注重语言的生活化,并借鉴民间艺术形式,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形成了幽默风趣的喜剧效果。以下的例句便是例证:
1)“我已经不吃大烟了!”
2)“我改抽‘白面’啦。”
3)“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4)“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5)“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你看看,你看看,多么体面!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
例句一和二是唐铁嘴的两句话,当人们听第一句时以为他已经改邪归正了,谁知他出人意料地说“我改抽‘白面’啦”。这可以说是相声“抖包袱”手法的再现,将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的“笑料”甩出来,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效果,但并不是产生喜剧的开怀大笑,而是伤感与沉痛,这是“带泪”的幽默,其幽默的深意就在于揭示时代与人物的悲剧性。
例句三是宋恩子和吴祥子敲诈王利发说的话,利用了词语的多义性,一语双关:“那点意思”其实是想要钱的委婉说法,“不好意思”是指给钱给得太少会说不过去;实际是暗示王利发不要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这表现了说话者无耻、无赖的流氓本性,在引人发笑后,引发人们对这个病态社会进行深思。
例句四里李三的台词,恰到好处地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方式,既寓深意,又造成强烈的幽默效果。
例句五松二爷的话反映了可悲可咒的社会畸形与病态,这也是可怜而可笑的人生命运。人们大笑之后,也慢慢品尝到那个黑暗年代人世间的苦涩辛酸。
三、京味十足
老舍久居北京,他对北京市民语言的热爱和熟悉,使他十分地擅长写出北京味儿的文字来。《茶馆》的故事发生在北京,剧中语言是地道的北京方言,虽源于民间,但经过老舍的加工提炼,俗白、凝练、生动、纯净。简短的台词,儿化词语的运用,地道的北京方言等,使作品更具特色,也更真实。下面我们从例子中看其中的北京味儿:
1)“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2)“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
3)“一个人身上得有多少洋玩艺儿呀!”
4)“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
5)“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你看看,你看看,多么体面!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
6)“抓早儿买点菜去呀!”
7)“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
例句一中王利发的“我是孙子!”就是北京方言,虽然是骂自己,但听起来让人感觉很亲切。
例句二、三和四中都有突出的儿化音,这是北京话的一大特色。这在文中其他地方也随处可见。
例句五中松二爷的话可以让人一窥当时京城的鸟文化。对鸟的执著,是北京那些满族纨绔子弟的一大特点,是败家子文化的一种体现。
例句六中的“抓早儿”也属于地方方言。
例句七中的“混”、“顶”和儿化也极具北京风味。
总之,《茶馆》的语言成就是很高的,没有一般的话剧腔,全是大白话,却有着突出的语言特色,做到了语言的性格化,有时代色彩,也有地方色彩,幽默讽刺,又那么精练流畅,形象生动。老舍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给我们构造了这么出彩的专属于《茶馆》的语言世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用化学专业特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