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心里心理咨询师师 可以私吗

医院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开私人心理咨询室吗?_百度知道& & & & 心理咨询师越来越多,咨询水平难分高下,想从普通的心理咨询师中脱颖而出吗?私人心理顾问助您成为专业服务高端来访者的专业人士。& & & & 私人心理顾问工作是指专为个人服务的心理工作者,由来访者和心理专业人士达成协议,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提供专一的心理服务。详询电话:(金老师)? 敏子心语 ?让心理学成为老百姓手中提升幸福感的工具!●认证培训: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IHA催眠师认证私人心理顾问认证●课程培训:父母效能家长课堂婚恋情商课堂孩子身心灵成长课堂心理咨询师成长课 & & & & &●心理咨询 & &●沙龙活动 & & ●读书会 ●元认知解决学习障碍 ●企业合作:EAP合作(员工帮助计划)联系:敏子心语心理咨询中心(MZXY)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元认知解决学习障碍;心理咨询;咨询师认证培训,联系有时我们本身的存在就是最有效的助人,刻意做反而画蛇添足。元认知解决学习障碍;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认证培训,联系元认知解决学习障碍;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认证培训,联系元认知解决学习障碍、心理咨询、咨询师培训,电话 敏子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痛苦与幸福是反正面,躲避痛苦约等于割舍幸福。信仰的价值不在于眼中有无,而在于心中有无。崇拜是嫉妒的克星。改变一个想法,就能改变心中的世界。靠谱的愿景是灯塔,离谱的愿景是陷阱。郁闷勾结过去,焦灼撕扯未来。如果每一次发脾气都能得到好结果,那脾气就成了好结果的“开瓶器”。最大的错误不是错了,而是错的时候坚信自己比谁都对。教育失败的结果不是名次的落后,而是丧失了对美的喜欢和对人的爱。有时候不刻意去管恰是上乘之管。辞职陪孩子,弄不好就会挤缩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懒人多半是其他勤人造就的。补课换来的是分数,失去的是兴趣。执着精神抓握着别人开释自己,放下则是松开了别人解放了自己。把“我觉得”当成“你觉得”,那是一种精神上的粗暴。把“我觉得”当成“你觉得”,那是一种精神上的粗暴。
心理咨询师越来越多,咨询水平难分高下,想从普通的心理咨询师中脱颖而出吗?私人心理顾问助您成为盯住对方改不了的,就会忽视对方最宝贵的。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心理学是个神秘的学科,它有一层神秘的色彩和迷人的面纱。但是,真正接触心理学或者接受过心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1994年2月,德国北部城市科部仑兹还是一片冰天雪地。伊特洛孤儿院就坐落在莱茵河畔,高大的院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会和自己相处了,和别人相处就不难了。理解别人的不理解,反而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品味比算计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去享受关系的美。我常自恋于自己的初衷,所以即使冷漠了对方的初衷,我也无动于衷。编者按语本文来源于新闻心解,新闻心解为中国科普博览与中科院心理所合作创办的特色图文专栏,我们力图从心理学角度被受害感折磨时,常是自己自导自演受害者。平常心就是允许寻常的自己时常开心也时常闹心。我看别人脸阴时,多半是自己当时心阴。被受害感折磨时,常是自己自导自演受害者。负责就是不推己责于人,不揽人责于己。我经常认定是别人惹我生气,很少认定是我惹自己生气。我常为自己说了什么而辩,罕为自己怎样说的而思。我常为自己说了什么而辩,罕为自己怎样说的而思。MZXY心理咨询、培训认证、父母效能训练、内观心理训练、心理沙龙、团体辅导、企业EAP项目。中心地址:瑞安市东南大厦4单元1101室。 接待电话:0 心理QQ群:热门文章最新文章MZXY心理咨询、培训认证、父母效能训练、内观心理训练、心理沙龙、团体辅导、企业EAP项目。中心地址:瑞安市东南大厦4单元1101室。 接待电话:0 心理QQ群:如何面对和与咨询师发生咨访关系以外的私交?(咨询师为主动方)
提这个问题我是需要鼓起勇气的。&br&有点不知道如何说出来。&br&&br&我是来访者,网络咨询。这是我人生首次咨询体验。&br&&br&想要首先说明的是,可以肯定,咨询师有资格证。&br&第二,我清楚地知道,我提问的这个关系,并不是普通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的移情,因为当时我对对方并没有产生特殊的情感。导致这个情况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咨询师采取了主动的追求和示好的言语,除此之外还有向我索取私人生活照片等举动。&br&&br&我深知这违背了职业道德准则,但我提问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想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什么规章制度(当然这个也是非常重要,也麻烦各位专业人士给与解答),然而我更想知道的是,如果当来访者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自己在心理上应该如何面对?如何在心灵上保护自己?而不是变得整个人都错愕了,我当时就是那样,感觉十分混乱和迷茫,甚至乎现在也是。&br&&br&后来我在这次的事件中,在所难免的对该咨询师产生了很多,真的是也很深的一些情感,完全超出了咨访关系,有非常多类似男女亲密的恋爱关系之间的互动,尽管都只存在于线上。然而让这个关系变得更为复杂的,是对方已有家庭的这个事实,当初我是不知道的。尽管这一切交流都仅存在于线上,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的发生过什么,但这件事对我心灵上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有些情绪到现在都没办法处理好,需要并且打算寻求另外的心理协助。&br&&br&我还想知道的是,在整个咨询的这个行业里,或者说在培训咨询师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措施来防止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据我了解咨询师是会接受督导课的,但我并不认为有人会公然把发生的这种事情在督导课上提出来让督导老师点评。&br&&br&又或者说,评估机构在考查咨询师的时候,到底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保证咨询师在执业的过程中,不会为了自我需求,而严重偏离了这个职业应该走的道路?&br&&br&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提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归咎于谁,而是想知道有什么方法,在未来可以让来访者首先防范于未然?&br&&br&&br&---------------------------------------------------------&br&&br&这位“咨询师”是知乎上的这位: 卢思行&br&&a href=&/people/lusixing& class=&internal&&卢思行&/a&&br&&br&&br&不知道修改问题还会不会有人看得到。&br&时隔数月,不得不承认还和该“咨询师”一直断断续续有联络,其中的经历一句两句话说不清楚,也许是叫强迫性重复,创伤很多。但我最终走出来了(我有针对这件事开展新的心理咨询,这真是有点讽刺),对他再也没有那种“特殊”的情感,他也再不能伤害到我了,然而心里越发觉得这位“咨询师”的心理问题甚至比我还要严重,因为如今我已能比较平静面对这件事情,但他对我还是时而充满了“感情”,但是更多的时候充满了敌意,常常用语言攻击我。&br&&br&过去我出于心里的“感情”而想要“保护”他所以并没有将他名字公开,但是现在我觉得公开更能让一些潜在的来访者提高警惕,我对他心里并没有恨,丝毫也没有,尽管他直接说我是个神经病(很难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咨询师”之口),于这件事,我想我已经好了(当然还有别的心理问题仍需解决,现在正在接受新的咨询)只是实在觉得他一点也不适合做咨询师,所以决心公开。&br&&br&对着天地良心发誓,以上说的没有一句是假话,虽然一丝证据都没有留下来,尽管这里是匿名提问,他也一定知道我是谁,他知道我很多个人信息,但是我也没有害怕,因为我的心始终都是坦荡荡的。
提这个问题我是需要鼓起勇气的。有点不知道如何说出来。我是来访者,网络咨询。这是我人生首次咨询体验。想要首先说明的是,可以肯定,咨询师有资格证。第二,我清楚地知道,我提问的这个关系,并不是普通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的移情,因为当时我对对方并没有产生特殊的情感。导致这个情况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咨询师采取了主动的追求和示好的言语,除此之外还有向我索取私人生活照片等举动。我深知这违背了职业道德准则,但我提问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想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什么规章制度(当然这个也是非常重要,也麻烦各位专业人士给与解答),然而我更想知道的是,如果当来访者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自己在心理上应该如何面对?如何在心灵上保护自己?而不是变得整个人都错愕了,我当时就是那样,感觉十分混乱和迷茫,甚至乎现在也是。后来我在这次的事件中,在所难免的对该咨询师产生了很多,真的是也很深的一些情感,完全超出了咨访关系,有非常多类似男女亲密的恋爱关系之间的互动,尽管都只存在于线上。然而让这个关系变得更为复杂的,是对方已有家庭的这个事实,当初我是不知道的。尽管这一切交流都仅存在于线上,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的发生过什么,但这件事对我心灵上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有些情绪到现在都没办法处理好,需要并且打算寻求另外的心理协助。…
你提到了好几个问题,都很有深度,我很乐意跟你分享一些个人看法。首先什么是“移情”?并非必须有你提到的“特殊情感”才是移情,就你的例子来说,你和这样一个帮助者/权威/重要人物的互动关系,发展成今天这样混杂着依恋、期待、困惑、失望、或者还有愤怒等等等等的复杂情感,可以理解为就是“移情”本身。你们关系的发展走向、你在过程中一步步的应对,都带着你自己的风格和印记对吗?比如如果换成一个戒备心极重的当事人,可能咨询师一有这种苗头,她就会立刻终止咨询关系;而如果换成一个心理结构更松散、自我保护能力趋近于零的当事人,则可能会被对方骗财骗色还懵然不知——这种事也不是没有……而你似乎介于两者之间——是什么影响了你,使你没有在觉察到风向不对时,第一时间就扭头走开?是对对方的期望、幻想?是对被欣赏、被关注的渴望?是不敢/不忍拒绝、是害怕内疚感?……这些描述只是举例,借此说明,不是每个当事人在同样情境下,都会产生这些感受的。无论你的真实感受是什么,那些就是你个人的印记——也就是说,你无意识地调用了内心深处的经验,去应对了当时的情境——这就是“移情”。抱歉我有点较真了,这也是因为看到你用了不少专业词,看得出你对这些挺感兴趣,那么我就说得认真点了。在足够的专业经验支持下,其实任何关系都是移情——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从移情的角度理解你的咨询发生了什么,也一样能说明白。当移情一步步展现时,真正有能力、且敬业的咨询师,会由浅入深地跟你一起观察、揭示它们,帮助你看到你的人际风格、模式,让你对自己有更多的觉知和理解。而你碰到的“咨询师”——抱歉我必须加引号,虽然我理解绝大多数当事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回护自己的咨询师,但就你描述的这位的形象,成功激起了我的愤怒和鄙夷——这样的行为,一在职业道德上绝对不配称为“咨询师”,二在专业能力、和心理结构上,也糟糕得令人发指——当然,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基于你的描述相当具体清晰,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段就当是我在泄私愤,别理我。说正经的,咨询师的行为没有帮助你去了解双方之间正在发生的事,而是按你的描述看,完全见诸行动、试图满足他自己的欲望,于是出现了你提到的这段感受:“变得整个人都错愕了,我当时就是那样,感觉十分混乱和迷茫,甚至乎现在也是……”这直接让我联想到了什么呢?——当一个依恋父亲的女孩,忽然发现父亲的手伸进自己的裙子里时,可能就是类似这样的感受!咨询师对当事人下手,其性质就是乱伦。所以你需要明白这一点: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那个扮演父亲的人内心处在扭曲的状态。当事人完全有权利混淆依恋与性——许多时候这恰恰是他们寻求帮助的核心内容,但如果咨询师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地利用这一点,就算不做人身攻击,不用“不配”这个字眼,最低限度,也是“没有能力”坐在那个位置上的。说到如何应对,首先停止咨询是理所应当的,不让损害继续扩大——不过我不知道你对此是否还存有疑虑?假如你会担心失去这个人提供的支持功能、或其他任何顾虑,或许不要把解决这些情绪的期望放在这个人身上,而是另找一个更靠谱的咨询师来帮你消化这些更好。接下来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出口恶气,或者避免其他当事人再被骗,可以试试对他的发证单位举报。我不太清楚这样做的流程或效力,不过总比什么也不做好吧?作为从业者,总是希望行业败类越少越好的。你还提到了督导,其实道理一样——有专业素养的咨询师,即使没有能力在咨询中处理某些状况,也会在督导时努力去呈现自己碰到的困难——即使那很挫败、羞耻、艰难。在这一点上,你小看真正的咨询师们了。虽然因经验和成长阶段不同,总有些感受可能会被掩藏或回避,但专业与否的分界线在于:一有没有能力觉察到,二有没有努力去觉察——后者的其中一个表现就在,一个称职的咨询师,会克服内心的挣扎,而勇敢地在督导中呈现自己的局限。至于培训过程中如何预防咨询师犯这种错,这很难说能靠“培训”完成。因为任何一个接受了足够多培训的咨询师,关于“双重关系”的禁忌肯定听过不知道几百遍了,具体在咨询室里能不能自觉遵守,一取决于咨询师整体专业能力的高低——经验越多理解得越深,越不可能干这种害人害己的蠢事,二取决于咨询师本身的心理结构整合度——通俗讲就是“咨询师自己心理有多健康”。后者不是培训能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主要渠道是个人体验,也就是咨询师自己接受咨询的经验。我个人解决这个关于“预防”问题的经验是,收学生的时候必须“挑人”——许多培训一收就是几十人,这明显就是光冲着钱去的,里面不混进老鼠屎才怪。许多年前就听过一个说法,西方国家心理咨询行业的从业队伍,挑人挑得厉害。希望我们也能往这个方向努力吧……至于怎么挑,这就没法几句话跟你说明白了,笼统来说还是靠老师的专业水准,尤其是动力学取向,对心理发展的理解是个动态评估,没有什么机械化的工具可用,只有看老师自己有多敬业、专业能力有多强了。举个粗浅的例子——对真正有经验的咨询师来说,几分钟的互动,就足以感知到对方的心理发展水平大概是个什么状态了。最后说到“防患于未然”,也就是“如何选择咨询师”这个命题了?贴一篇去年写的公众号里的文章,有点长,有兴趣可以看看:【求助FAQ】怎样选择心理咨询师
吴涵锋这个题目跳票好多次了。原本的期望,是通过分享一些“内幕”,帮助准备接受咨询的当事人,最好能不花一分冤枉钱,就能找到专业能力过硬的咨询师。可是稍一琢磨就沮丧地发现,这个目标太过理想化——因为即使带着我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还是无法保证在不接触咨询师之前,就清晰地判断出某个从业者是否靠谱——心理咨询的水,真不是一般的深呐……所以只能尽力而为,说说基于我的工作经验和对咨询的理解,在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合格、如何避免所托非人的风险上,有哪些可供参考的维度。说到底,能否找到合格的、专业的咨询师,取决于当事人有多可靠的渠道,能了解到目标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心理咨询这件事的复杂程度,很难要求一个当事人对它有极其深刻的了解,由此来判断咨询师的深浅。所以只能照猫画虎,我就假设是我自己准备挑选一个靠得住的咨询师,那么带着十几年的一线工作经验,我会关注哪些事情呢?开始咨询前:1、最好的了解咨询师的机会,是安排预约的过程。如果有可靠的口碑渠道,再加上自己亲自电话或邮件与咨询师讨论设置安排,基本就是最理想的条件了。对咨询过程本身的疑问、基本的设置安排,最好能直接向咨询师询问——这些都不是咨询内容,咨询师有义务花时间跟你交待清楚,所以不用跟他们客气。而交流这些的过程里,可以关注以下方面:咨询师能否开放地面对我的疑问、而非拒绝或回避——假如开始就无法坦然,咨询中又怎能真正“真诚”?咨询师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对待我,而非急躁或敷衍——假如几分钟的倾听都做不到,怎么相信他能hold住一个小时的咨询?咨询师能否注意到我的情绪,而非只关心事务性的内容——听“过程/背景”的能力,是一个合格咨询师的基本能力;咨询师能否清晰地告知、且坚持他的基本设置,比如时间、收费、场所等等,而不是“有求必应”——如果没有保护设置的力量和勇气、或没有设置应该被保护的意识,这样的咨询师会把咨询弄得越来越混乱,也没有能力面对将来咨询中的“攻坚”时刻;……大体上,因为有经验的咨询师本人必然达到了一定的整合度,所以会呈现出一定的“弹性”、同时也会是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的。无底线的柔软或“权威感”过于明显、或莫测高深遥不可及,都反映出咨询师内心不够饱满或平衡——顺便提一句,对咨询师来说,不用琢磨怎样“表现”成这样,因为这是由内而外自然散发的状态,与其考虑生硬地“攀附”这种状态,不如踏踏实实地多花点时间觉察自己。2、如果可能,我希望能在网上搜索到咨询师回答的一些问题、撰写的一些文章,或讲课的音频视频——因为这些是另一个相对直观的渠道,可以观察和感知咨询师对专业工作的理解、以及本人的风格和气质,而且,不用花钱。目前越来越多有经验的从业者,都开始关注如何在咨询前能让当事人对自己有更直观的了解,而非教条地在咨询之外保持“神秘感”——那是对弗洛伊德时代所谓“节制”和“中立”的僵化理解。现代的谈话治疗领域,更多地渗透进了存在主义取向的“人本”因素——咨询师首先是个活人,然后才是“咨询师”这个“角色”。所以我个人更希望看到的,是带有咨询师本人内心活动的文字,而非仅仅是用理论或经验解读某些现象、“分析”某些“问题”——当然不能说喜欢把探照灯向外打的就一定没水平,只是这样并不利于我了解咨询师本人。换句话说,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这个咨询师想让我看到什么”——这更像是有选择的“表现”,而不是“这个咨询师是什么样子的”——更开放的“呈现”。3、许多咨询机构的网站上,都能查到咨询师的照片和文字介绍。通常这些文字简介会包含培训经历、职业资格等级、专长或风格等等。除非万不得已,我不会选择只能查到这些资料的咨询师——因为其实这些资料看了也白看,第一我根本无从知晓这些信息的真实性,第二即使属实,这些东西看似很有针对性,其实却空洞无物且经不起推敲——所有这些内容,与咨询师是否有可靠的专业能力,几乎是呈“不相关”状态。比如从业者完全可以列出罄竹难书的培训清单,做起咨询来照样狗屁不通——并非危言耸听,这种情况绝非少数!嗯,认真说来,上面说的“万不得已”并不存在。因为假如我只能找到这么点资料的咨询师,说明我花的准备时间还不够多,与其盲人骑瞎马地花这么贵的咨询费去碰运气,我宁可多花点时间再好好搜索或打听一阵。4、声称自己擅长诸如“人际关系”“婚姻情感”“职场”“青少年”“EAP”……每多一个标签减1分,满分5分——什么钱都想赚,要么说明是个新手,急迫需要增加个案经验,所以饥不择食;要么反映了更深层的认同弥散——连自己是谁、能干什么都不知道,还能指望ta有多靠谱的专业能力?顺便吐槽一句,现象学的分类在实际咨询工作中根本不存在,这种分类方法本来就是伪命题。5、大包大揽号称能搞定某些/很多/全部“心理问题”的,不是骗子就是白痴——心理咨询的效能根本就不是咨询师能单方面决定的,敢夸这种口的压根儿就是外行,一秒钟也不用考虑。先想到这些,有我没想到的,各位有疑问的可以在评论或后台提,我再补充。假如已经开始咨询了,如何判断咨询师的能力是否可靠呢?1、最简单直接的甄别指标:我对自己内心的了解,是否在增加、在扩展?同时如果咨询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比如3个月以上时,可以再加上一条“我的整体生活和情绪状态,是否出现了改善的趋势?”上面这个说法是为了尽可能严谨些,才这么表达的。因为有一小部分个案中,由于当事人的特质和与此直接关联的困扰性质,咨询在早期阶段很难表现出明显的“效果”——也就是通常所谓的“症状”或“痛苦”减轻了。但是!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假如咨询师能力OK,大多数咨询是前几次就会开始展现效果的,比如情绪改善、症状缓解、对走出困境的信心增强等等,而假如是上面提到的这少数情况,这些“效果”没有如期而至,那么也应该会有“认识扩展”的反应出现——比如“哦!原来事情/我自己/别人还有这一面”,或者“咦?我怎么从没想到过……”“第一次有人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内心活动——即使“问题”未见实质性的改变,但这些细微的、外周的渗透和积累,正是所谓的“改变”必经的过程。反之,如果我发现咨询就像陈词滥调,周复一周没有任何“新鲜”的体验产生,甚至咨询师对我说的话就像居委会大妈一样循循善诱滔滔不绝,却又空洞无物、无法引发我内心产生新的理解和自我探索的欲望,那么这个咨询师多半不太对劲了。而开头还提到了一个补充条件——一段时间之后,认识的扩展必然带来体验的改善,如果后面这一条迟迟不出现,也完全有必要直接跟咨询师提出讨论。需要再次强调一下,咨询效果不单单是看“问题有没有消失”来判定的。这涉及到咨询如何发挥作用,之前有许多篇文章都具体谈过,再简单提一下:扩展的内心疆域带来更大的空间、释放出更多的心理能量,于是拥有了更多内心资源,“问题”自然发生变化。——心理咨询的支点并非直接指向“问题”,而是通过扩展当事人对自己的认识,改变了原本僵化的认识和应对“问题”的整个内心系统,才能产生咨询效果。所以有没有帮助,关键是看自己的内心是否产生了更多新的认识、新的情绪体验,只要有这种趋势存在,“问题解决”只是迟早的事。2、咨询师是否重视、关注我们的关系变化?我不能再具体解释了,因为篇幅太长。如果要让非专业人员看懂,再简单的说明,都得涉及整个心理治疗的理念,不该是这一篇文章应该解决的问题。简单说来,有经验的咨询师一定极其重视咨访关系——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从这最直接的互动中获得一手资料。所以最常见的情景会是这样:咨询师会隔三岔五、甚至每次咨询都会问“你对我们这次咨询感觉如何?”“你对我们最近一段时间的咨询感觉怎样?”“你对我有什么感觉/看法?”等等。如果我的咨询师在前五六次咨询中,上述问题一次也没出现,我会考虑换人的。另外假如我对咨询师提出了抱怨、不满或针对他本人的疑虑,而他看起来并不想跟我详细讨论这些,反倒是掩饰、回避、甚至反唇相讥,那么可以到此为止,不用再浪费钱了。3、我愿意对咨询师透露的事情/想法/情绪,是在变多还是变少?良性的咨询过程,趋向于信任和贴近。所以如果咨询师让我慢慢地越说越多,甚至某天我忽然发现:“啊!我居然连这也跟他说了!”或经常出现“咦?我怎么还记得这么件事……”——这些都是咨询师的“抱持”能力够强的指征,同步的,此时我应该会感觉这个咨询关系让我体会到安全和放心。反之,如果我发现随着咨询进行,我有越来越多的话是不能说、不愿说的,那就说明咨询师太多时候无法理解我、甚至让我感到真实的表达是不安全的,那就赶紧走人,要是走前能骂他几句出出气,那就更完美了!4、咨询师能否经常发现我“看不见”的东西?比如我说了一段话,咨询师的反馈常常让我感到既意外、又能触动我的情绪——这就说明他“看到”了我内心存在着、却被我自己忽略的东西。后面这个“触动情绪”很重要,如果仅仅是听起来很新鲜,却无法扰动我内心的感觉,那么也许他只不过是抖机灵或卖弄什么现成的经验和知识,使我们双方都产生“自己变聪明了”的错觉;但是如果咨询师的反馈经常能“勾起”我内心的感受,那就说明他是真的有能力触及到我内心“隐藏”的部分,这就是真正的“干货”了。5、假如我对咨询师提一些要求,得到的反应是怎样的?之前有很多次提到,绝大多数情况下,咨询师的反应应该是“回应,而不满足”——咨询早期尤其如此。假如咨询师对我的要求总是二话不说就答应,这并不说明他是个好人,这说明他是个“滥好人”——顺应当事人内心的欲望和动力,完全不可能实现“扩展”当事人内心世界的目标。所以如果咨询师大量地干这样的事,只能说明他自己的边界和内心力量有问题,面对要求时无力维持咨询师的功能,所以这样的咨询师,虽然让人感觉人畜无害,但恐怕也没多大用处。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既能关注我提问的背后动机和心理动力,也能关注跟我保持情感连接,而不是只顾揭示表面之下的东西,却总是忽略我可能体会到的被拒绝感……6、还是先写到这儿吧,另外前文提到关于预约时可以注意的几个方面,可以在咨询开始后继续关注,因为那些都和咨询师的基本功有关,基本上这里提到的这些条件,如果你的咨询师每条都能做到七八十分,就已经很值得继续了。最低限度,这样的咨询师一定能帮助你向前走一段,所以你就专心关注自己、呈现自己内心的过程,让他们也能专心发挥“帮助”的作用,这样基本就能把你付出的咨询费最大化了。
可以肯定的是,类似男女恋爱的关系如果出现在咨询中,那么显然来访者是被剥削了,付钱谈恋爱,咨询师这么见诸行动,真糟显然题主你也感觉被剥削了,所以忍不住来问这个。这种情况,作为来访者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我也想看看其他答主怎么说,持续关注。
既然仅限于网络交流,几乎可以肯定,让他狂热迷恋的是他内心投射到你身上的幻像,而不是真实、鲜活的你本人。你或许能够觉察到在你们的互动过程中,他对你的理解常常是似是而非的,可能搭点边、深究起来却又不完全是那么回事。被不那么讨厌的人热切爱慕着的感觉是很多人难以抗拒的,人性如此,你也毋需在这一点上过于纠结,记得经常提醒自己看清真相。有这样的付诸行动,是咨询师本人对于自己的觉知不够,作为来访者可以防患于未然的措施是,在选择咨询师的时候要考察对方是不是接受过中长程的个人体验,(如果没接受过,那么简介里肯定不会提及,所以不需要多问)。
谢邀。怎么说呢,这是有关咨询的伦理问题。咨询师是用情感工作的,所以喜欢上来访者可以说是一种工作中的常态,而来访者爱上咨询师也几乎是常态。这里面一定是有移情和反移情的。在正常的咨询中,当咨访同盟足够坚固,这些感情都可以拿到咨询中被讨论。如果咨询师的职业素质够用(包括技能、经验、人格等等)在处理中就可以尽量不伤害来访者,或至少可以加以利用而促使来访者成长。如果咨询师的能力不够,就应该转介来访者去找别的咨询师,这本身也是伦理的一部分。如果咨询师的行为超出咨询设置,要看是超越了边界还是侵犯了边界。我理解,超越边界是为了治疗的需要,而侵犯边界是咨询师为自己的目的而伤害了来访者。侵犯边界就是咨询师自己职业能力不足。如果咨询师有督导,在咨询师自己尚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其督导就会进行提醒。如果没有督导就只能呵呵了……自己都还是病人。亲,咨询师爱上来访者或来访者爱上咨询师,这并不违背伦理。因为咨访关系是生命最深处的相遇。正是因为这种关系如此深刻,才能撼动来访者在早年与父母的关系中形成的人格。我会认为它的深广都不输于一场恋爱,但它却有着最清晰的边界,而且从一开始就以结束为前提。如果咨询师没有这样的觉悟,不能在这场关系中遵守设置,坚守边界,保护来访者,那他确实是没有职业道德的,更是没有从业资格的。咨询师严重违法了伦理,可以由当事人向国家注册行业协会进行【实名举报】。
立刻断开联系,动机发生改变会直接影响最终结果。他不是在救你,只是想收你而已,如果不是有咨询师的身份这无可厚非,有了这个身份却这么对待自己的患者,已经严重的违背了职业原则和为人之道,因为这给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你要知道,道德水平与证件能力身高家庭没有任何联系,陌生人不一定就是坏的,天使也有堕落的,你遇人不淑就该早早地断开联系,再继续下去,坑了自己,最后就是个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个咨询师是在壹心理注册的吗?可以去想壹心理投诉一下试试看,虽然我也不知道他们管不管这个。。
应邀!心理咨询目标? 心理咨询协议?和心理咨询师探讨您的感受和期盼。违背职业伦理,可投诉。
自问自答,因为不知道修改问题还会不会有人看得到。这位“咨询师”是知乎上的这位: 卢思行时隔数月,不得不承认还和该“咨询师”一直断断续续有联络,其中的经历一句两句话说不清楚,也许是叫强迫性重复,创伤很多。但我最终走出来了(我有针对这件事开展新的心理咨询,这真是有点讽刺),对他再也没有那种“特殊”的情感,他也再不能伤害到我了,然而心里越发觉得这位“咨询师”的心理问题甚至比我还要严重,因为如今我已能比较平静面对这件事情,但他对我还是时而充满了“感情”,但是更多的时候充满了敌意,常常用语言攻击我。过去我出于心里的“感情”而想要“保护”他所以并没有将他名字公开,但是现在我觉得公开更能让一些潜在的来访者提高警惕,我对他心里并没有恨,丝毫也没有,尽管他直接说我是个神经病(很难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咨询师”之口),于这件事,我想我已经好了(当然还有别的心理问题仍需解决,现在正在接受新的咨询)只是实在觉得他一点也不适合做咨询师,所以决心公开。对着天地良心发誓,以上说的没有一句是假话,虽然一丝证据都没有留下来,尽管这里是匿名提问,他也一定知道我是谁,他知道我很多个人信息,但是我也没有害怕,因为我的心始终都是坦荡荡的。
有资格证的咨询师未必是能够从事这个行业的咨询师。在网络找咨询师就有很大的风险,一个你并不知道他现实中的实际情况,究竟是考到证拿来摆设,还是出于其它用意在进行网络咨询,这点无从考证。但是从你的描述来看,咨询师采取了主动的追求和示好的言语,除此之外还有索取私人生活照片等举动本身是不正常的。如果是网络认识的好友有这样的举动还可以接受,是正规的咨询这种情况就绝对不允许。我觉得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还是要从这段感情中脱离出来,本身这个咨询师咨询并不规范,还违背了咨询的原理和态度,对你的心理问题解决并没有任何好处。咨询师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而不是和求助者谈恋爱。个人建议如果自己已经深陷其中,最好中止咨询,另外找一个咨询师。在网络找咨询师的时候要注意,在确立咨询关系之前,最好先试探性地观察和了解咨询师的水平,比如通过语音、电话、文字交流特点等形式来做一个综合判断,看咨询师是否保持价值中立,做到心态平稳,没有其它企图。鉴于咨询师的风格各有不同,有些人所使用的疗法都不一样,关键要看的就是咨询关系是否匹配。你信不信任他,觉得他可不可以?这点是需要自己内心作一个评估的。正规的咨询,移情现象是很普遍的,合格、正规的咨询师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而没经过训练或者缺乏经验的咨询师,则会处理不了,往往深陷其中。一般刚入行的咨询师,都会有督导帮助他们解决这个现象。但正如我刚才所说的一样,网络咨询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没见过面之前你根本不知道对方是人是狗,哪怕有资格证,又怎么能通过合理的接触判断他的水平呢?咨询机构在挑咨询师的时候是很严谨的,主要是看性格和态度,一般好的咨询师,性格都比较沉稳,冷静,看起来会有点内向,交流对话不会显得特别话多,相反会觉得很靠谱,很平静。遇到这样的咨询师,大多数都是比较可靠的。不要以资格证判断咨询师的优劣,要用心去感受咨询师的水平。
他不算一个咨询师,起码的职业操守都没有。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咨询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