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读cpb水磨精华时光的含义?

1、通常时域中的信号可以理解为在某一时间或者时间(时间)正在发生什么事情(波形),经过傅里叶变化之后得到一组特定频率三角基的线性组合(叠加后构成波形)。但是一直难以理解的是在时域中信号随着时间变化有着一个先后的次序,变化到频域之后只有频率、幅值和相位等参数,既然变化前后两个域的信息量是等同的,时间概念哪去了,是从相位上进行判断吗,如何从频域中直观地理解信号发生的先后呢?2、模拟信号经过采样之后会出现负频率、倍频等情况,如何直观地理解这一过程。以上两个问题学习信号处理两年多来一直非常困扰我的问题,还请知乎各位大神解答,谢谢。
我大概三年前在CSDN写过一篇博文“”,现在看到这个问题,正好可以回答你的疑问。由于我就是原作者本人,在这里原文转载过来。前几日看窄带信号的MUSIC算法,发现信号的表示都是在复数域上的。一般来说,我们能够测量到的信号都是实数信号,这就涉及到怎么把实数信号转换为复数表示,以及转换前后的信号之间的内在关系。于是就看到了信号的复包络表示,希尔伯特变换等等。这其中就涉及到一个信号如何表示基本问题。里面涉及到傅里叶变换的很多问题,我又认真想了下,算是又加深了对傅氏变换的几点理解。有关于复包络等日后有时间再写。以下内容欢迎讨论,共同进步。信号处理中一个最为基本和常见的表示方法就是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想法就是,把一个时域信号分解成若干个不同幅值的谐波信号来表示。谐波信号只有单一频率。在连续的傅里叶变换中,谐波信号的频率从负无穷大到正无穷大,积分使得无限个谐波信号的组合能够和原始的时域信号严格相等。然而离散傅氏变换中,我们只能用有限个谐波进行表述,因此只是对原始信号的拟合。这些谐波信号的频率间隔相同,最高到达采样率的一半(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谐波信号的个数,就是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点数,因此,当点数越多时,对原始信号拟合的结果越精确。傅里叶变换的结果可以看做各个谐波分量在原始信号中的比重,对应的模越大,说明该谐波成分越高。这些都是易于理解的。谐波信号从低频到高频变化的快慢由舒缓到剧烈,因此我们观察到时域信号是缓慢变化时,便可断定其中的低频成分较高,信号变化剧烈时,高频占有较大比重。信号中含有毛刺时,由于毛刺变化剧烈,于是可以认为毛刺引入了高频分量,对信号进行平滑后,毛刺减少,高频分量降低。这些都能从傅里叶变换的结果中验证。信号不变化时,便不包含任何谐波分量,只有频率为0的直流分量,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系数表示该直流分量。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信号可以用从低频到高频的谐波信号的组合表示,一般我们讨论的都是正频率,那么傅里叶变换中的负频率分量有什么意义?傅里叶变换的结果表示谐波分量的大小,那么为什么结果是复数呢?该复数的幅值、相位各表示什么含义?从复平面上看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从傅里叶逆变换的公式上可以看到,归一化的谐波分量exp(jwt)在复平面上就是沿单位圆旋转的单位向量。w为旋转的角频率,wt则是当前时刻的相位。所以一个时域信号在当前时刻的取值,就是所有类似F(w)exp(jwt)向量的和,其中F(w)便是附加在单位向量上的增益。对于实数信号来说,为了保证类似F(w)exp(jwt)向量的和一直为实数,那么在任意时刻,必须有所有的向量都可以两两组合为一对共轭向量,才能使这两个向量的和在实轴上。假设在复平面逆时针旋转为正方向,那么只要存在正方向的旋转向量,必须存在顺时针负方向的旋转向量,以保证和为实数。因此,负频率分量代表沿复平面顺时针旋转的谐波分量。对于复数信号来说,意义也是类似的。在特定时刻,时域复数取值是复平面的一个向量,它是所有频率旋转向量在当前时刻的加和。显然,只有正频率分量是不够的。有刚才的分析,傅里叶变换的取值为什么是复数便容易理解了。该复数相当于在当前时刻单位向量exp(jwt)上做了相位和幅值的调整,使得所有向量之和能够和当前时域值相等。因此,傅里叶变换的相位可以看做是相位的补偿,模可以看做是单位向量exp(jwt)对应的频率分量大小,因此如果忽略相位的影响,我们一般用傅里叶变换的模分析信号。结合上图以及上述分析,就可以知道为何傅氏变换正负频率对应的值幅值相等,而相位相反了。补充一下:答案中关于倍频的解释应该是有问题的,因为图中的周期采样信号[1 1 1 1 ... 1] 的傅氏变换显然不是[1 1 1 1 1... 1],而是一个只包含直流分量的冲击函数,因为上述信号没有变化特性。而傅里叶变换是[1 1 1 1 1... 1]的信号是白噪声。问题中的倍频问的应该是为什么出现w,2w,3w等等这样的分量。因为将积分离散化时,最简单的就是等间距离散化,所以就出现了w,2w,3w。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同样可以用类似1.1w,2.1w,3.2w, 4.8w,10w等没有变化规律,只是从低到高的频率序列来表示信号。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傅氏变换这样做是为了计算和表达的方便。在特定的应用背景下,我们可以用非等距的频率组合表示信号。
&a href=&///?target=http%3A//bbs.c114.net/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page%3D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原创连载]深入浅出通信原理(2月8日连载551:SC-FDMA之一)&i class=&icon-external&&&/i&&/a&&br&先放上神贴,题主上述的困惑都可以在帖子里找到答案。&br&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下。&br&&br&2.负频率?&br&先说结论,所有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信号(即实信号,比如f(x)=cos(t))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的频谱图都是左右对称的(幅频图关于Y轴偶对称,相频图奇对称)。也就是说实信号都是同时有正负频率的,那种只有正频率或负频率的信号(比如f(x)=e^jt)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有数学上的抽象意义。&br&&b&因此无论采样前后,信号都是有负频率的。&/b&&br&next,好好的信号为什么会有负频率,该如何理解?&br&下面我们从傅里叶级数的角度理解一下(比较好解释,傅里叶变换大同小异)。&br&傅里叶级数的物理意义很明确:把一个周期信号表示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b&复指数信号&/b&的线性组合。&br&上公式:&br&&img src=&///equation?tex=x%28t%29%3D%5Csum_%7Bk%3D-%5Cinfty+%7D%5E%7B%2B%5Cinfty+%7D%7Ba_%7Bk%7De%5E%7Bjk%282%5Cpi+%2FT%29t%7D++%7D+& alt=&x(t)=\sum_{k=-\infty }^{+\infty }{a_{k}e^{jk(2\pi /T)t}
} & eeimg=&1&&&br&注意!这个公式的最小组成单位是&b&复指数信号,&/b&也就是这个&br&&img src=&///equation?tex=e%5E%7Bj%282%5Cpi+%2FT%29t%7D+& alt=&e^{j(2\pi /T)t} & eeimg=&1&&&br&我们知道,复指数信号不是实信号,它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带有虚部j。&br&那如何用复指数信号合成实信号呢?&br&答案很简单:只要两个复数共轭就好,实部相加,虚部相抵。也就是欧拉公式:&br&&img src=&///equation?tex=2cos%28t%29%3De%5E%7Bjt%7D%2B+e%5E%7B-jt%7D& alt=&2cos(t)=e^{jt}+ e^{-jt}& eeimg=&1&&&br&所以我们在傅里叶级数分析信号的时候,频谱绝对是对称的,用很多对指数相反的复指数信号,就可以合成实信号,也就是说:有k,那必然有-k,否则无法合成实信号。&br&综上,出现负频率的根本原因就是傅里叶级数(变换)的最小单位是复指数信号,如果用傅里叶级数的另一种形式,把信号表示为一系列正余弦信号的组合,就不存在负频率了。&br&至于形象的理解,可以看那个帖子的第一页,有图很容易理解。&br&&br&3.倍频?&br&这个解释起来比较简单,采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周期采样信号乘以模拟信号。&img src=&/b0fedf473d129695bdfa7e5daf9c38b6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b0fedf473d129695bdfa7e5daf9c38b6_r.jpg&&时域的乘积等于频域的卷积 就是下面这个样子&br&&img src=&/ce73bd78bb5afe3d49ee64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ce73bd78bb5afe3d49ee64_r.jpg&&&br&最终采样之后的信号的频谱就是这样,形成了频谱的延拓,这就是题主说的倍频吧。&br&&br&就先说这么多,哪里理解的不对的话希望有大神能指出。&br&第一个问题待补充。&br&以上
先放上神贴,题主上述的困惑都可以在帖子里找到答案。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下。2.负频率?先说结论,所有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信号(即实信号,比如f(x)=cos(t))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的频谱…
&p&问题1,我不写了,早有知乎前辈写过。&/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50e52c29a63fad9c6519& data-hash=&50e52c29a63fad9c6519& data-tip=&p$b$50e52c29a63fad9c6519&&@Heinrich&/a&
写的教材:&a href=&/wille/& class=&internal&&傅里叶分析(完整版)- 与时间无关的故事 &/a&&/p&&br&&p&问题2,关于负频率、倍频。稍作简答:&/p&&br&&p&  频率概念本就是从机械旋转运动而来, 定义为角速度。对于周期运动,等同于角频率。通常 θ 以逆时针为正,因此转动的正频率对应逆时针旋转,负频率对应顺时针旋转。这就是它的物理意义,正负号不影响。 &/p&&p&  频谱中的负频,往往不易被理解,那是因为信号与系统中研究的信号通常限于实信号。从实信号的x-t的波形图上根本看不出频率的转向和正负,频率只能表现为每秒信号重复的次数。分不清正负就以为是正频率,只是一种惯性思维。转角和频率的正负,必须在x-y平面或三维信号空间中才能观察到。因为观察的方法不对,看不到其意义,从而否认它的存在,这是不对的。因为将频率为每秒钟循环的次数,类似医学中的心率去理解频率,这是陈旧的观念。我们从傅立叶变换的核心思想中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用到的是角频率即角速度的概念,单位是弧度/秒,而且具有明确的方向和正负号。虽然题主没问,这里补充一下:当进入到数字信号处理时频率又进一步发展为数字频率,它的单位是弧度,取值范围是[- π , π ]。它的物理意义已变为两次采样时刻之间向量转过的角度。&/p&
问题1,我不写了,早有知乎前辈写过。 写的教材:问题2,关于负频率、倍频。稍作简答: 频率概念本就是从机械旋转运动而来, 定义为角速度。对于周期运动,等同于角频率。通常 θ 以逆时针为正,因此转动…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现在的实验已经证明,空间不是无限可分的,而是有一个最小单位,在这个最小单位内部,普朗克效应(即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效应)达到无限大,使得测量其内部状况没有任何意义。...
物质、运动总是同时间和空间相联系。任何物体的存在和运动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占有一定的空间,以此作为自己运动的存在形式。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第三方登录:如何理解时间?
按投票排序
207 个回答
公认定义来了:时间是量子态的计数。Time is the count of a quantum state.首先要有量子态的概念,简单理解就是不连续的一些状态,我们的世界就是如此,宏观的连续是因为我们的观测手段太粗糙而已。比如自旋,只能从0.5突变到-0 5.没有中间过程。假如一个粒子有两个量子态,那么两个粒子组成的系统就有四个,以此类推。钟表的时针指向12是钟表系统的量子态,铯原子跃迁是原子系统的量子态。我们选用某个量子态进行计时,就像用不同的温标表达温度。假如宇宙只有一个量子态A,有没有时间?答案是没有。因为处在量子态A时候,下一个状态没有选择,还是A,永远是A。只要态不变,无从谈起时间。当宇宙有两个态AB的时候,就有了选择。态转换一次就是一个基本时间间隔。注意啦,这里有一个误区,有人问两次态转换时间不一样怎么办。两次态转换,整个宇宙完全一样,没有任何上帝能感觉到任何区别,没有任何事情能不一样,所以你不可能再找到一件不同的东西定义“不同的时间”。时间会按照ABABABABAB走下去,任何一个片段都一样,而且,正反看,都一样。。。。。。当宇宙有三个态ABC,那我们可以用一个态A出现的次数来记录另一个态B出现的次数 (必须有C,否则A出现一百次B也是一百次),这时才有快慢。从此开始,才是我们的世界。从此开始,才有熵,从此开始,才有不可逆性。小结:一个态,没有时间,两个态,有时间,没有快慢,没有方向,三个态,啥都有了道云: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不禁感叹,毛也不懂的古人真特么聪明!好了,也就是说,时间就是某个量子态出现的次数而已。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物理定律在各个量子态所表达的时间上都是均匀的?为什么我们的感觉里,时间是均匀的?答案是,我们选用的时间标尺,以及人脑清醒时的运行模式,都是mass confined 的。也就是说,我们选用的量子态的出现,其本质原因都是惯性约束。所有的这类量子态出现的次数彼此间都保持着常数,这就是我们日常以及所有物理定律里面狭义的时间。最后再次强调广义的时间的本质,是任意量子态出现的次数。那么当然可以找一些非惯性约束的。比如还是人脑,有时候你觉得快,有时候觉得慢,快和慢之间就存在非惯性约束的规律,比如睡了一觉。如果你用你的心跳来表达时间,那么所有物理规律都要重写。
本答案答非所问,而且不提供任何“干货”,如果你抱着读篇文章就弄懂宇宙真理的期望而来,抱歉让你失望了,请直接点【反对+没有帮助】,不必特意评论或私信告知。另,评论区有个 ,或许能满足你的愿望,祝好。原答案:还记得刚进系里的第一年,Rutgers的一个教授带着几个研究生和博士过来学术交流,做了一个讲座。那时的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看来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事物的变化,那么也许最关键的问题是,why things changed?然后在场所有人都笑了,教授说了句大意是“你的问题很有趣,也许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如此”的话,然后就转向了另一个提问者。的确,回想起那个问题,现在的我也会笑出声来。并不是说这种问题不是问题,而是因为它太大了,不适合直接进行讨论。我可以问你今天中午吃了什么,今天晚上准备吃什么,但我不会问你:人吃什么?我从没见过任何两个哲学系的老师谈论诸如“门卫三大终极问题”之类的东西,他们都是具体到某一人物的某一思想在某处有困难,某一问题的某一进路中某一论证的细节并不可靠,诸如此类。如果我真的想和你讨论一个类似“时间是什么?”这种话题,最好的办法不是敲开你家的门,带上花生小酒做个彻夜长谈。这样是不可能有任何结果的,最后只会发现问题越来越多,而它们之间又有着精妙而模糊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动弹不得,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混乱。真正负责任的行为,是写一系列的论文和著作,然后寄给你,你花时间一条条的分析推敲,检查论证是否有效、前提是否可靠,如果要证明这一点,还需要自己提出有效的论证来反驳,或者构造思想实验来说明。这个周期肯定是非常长的,也许一句“人类理性在其知识的某一门类中有如下特殊的命运:它为种种问题所烦扰,却无法摆脱这些问题,因为它们是由理性自身的本性向它提出的,但它也无法回答它们,因为它们超越了人类理性的一切能力。(《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言第一句)”就要花上你很不少的时间来理解,更别提做出评价了。而知乎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面对面交谈:问-答的形式、有限的篇幅、较短的回答时间,也是这些因素导致了猎奇类的问答大行其道。因此在这里问这种问题,对这个问题是很不负责任的。但这不代表知乎不可以进行专业的或者严肃的讨论,但就像面对面讨论一样,必须要足够具体。如果伸手党一点,可以问:“有哪些关于时间的理论和著作?”;如果勤快一点已经看了不少书,可以问“如何理解某某关于时间的某某理论?”;如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可以问:“时间是***吗?”来让大家帮你检查这一想法。其实如果你真的去进行大量阅读,你会发现这类问题都算不上最基本的。因为对时间的理解,本质上根源于对世界整体的理解。而后者才是绝大的问题,连问题本身是否有问题都可以写出几本书。一点功课不做跑来问,面对面可能只是笑笑敷衍,居然还问到知乎用户群体头上,想要浪费这么多人的时间做不可能有结果的事情,你不挨骂谁挨骂?
“我们小时候都喜欢问为什么,后来长大了,很少有人问了,科学就是孩子气,就是不知足,要问为什么,科学家相信世间万物都有答案,那些长大了,还问为什么的人,就有学术的天赋。”这是周其仁老师在北大给本科生们上第一堂课一定要说的话。楼主问了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被大人们各种批评,其实人生一直如此,希望楼主不要丢了那颗好奇的心,能一路问下去。———————————————————一觉醒来收获了太多赞诚惶诚恐自己的确没有回答什么是时间文不对题,让大家见笑了。这段话其实是我在读评论时自动唤醒(激活)的,想到自己的学习经历,觉得有必要写下来。本人经济学专业,实在无法从专业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理论物理专业学术发展的逻辑,如果攻击到了诸位,还望诸位海涵。什么是时间,这个问题是可以从哲学角度展开的,哲学是鼓励批判的,所以我说得话不全错,好奇害死猫是结果,但我们讨论的是动机。最后我的回答的确文不对题,管理员可以折叠我的答案。对什么是时间有疑惑的朋友们,可以去看别人的答案,去思考,不要背诵。
又是拍脑袋想出来的问题。求你们不要小清新了,多读点书,然后问问题的时候不要这么假大空,XX是什么,即使是哲学也不是这么问问题的啊。你首先得明白自己在问什么。“本质”是指什么意义上的本质,我哲学懂得不多,但我知道哲学里对本质有不同的理解。“属性”是指什么,我可以告诉你时间没有“颜色”,没有“重量”,没有“长度”,没有“攻击力”。你到底想问什么属性?你这种问题恶劣就恶劣在,你提问者可以完全没有思考,想到什么问什么,但是问出来的问题想要认真回答却可以写几本书。别人凭什么认真地回应你这种吊儿郎当的态度?这是我最后一次在这种问题下面回答。只是表达一下不满,折叠吧。——————————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更新分割线——————————首先声明写下以上答案时问题描述只有两句:时间本质是什么?时间有怎样的属性?不信看问题日志。然后。。我tm被惊到了。。一个求折叠的答案获得了我有史以来最高票。。。。。。不过这也说明大部分人认可这种对提问方式的批评。我clarify一下:我抱怨的是提问方式而不是提问内容。足够的问题描述才能体现提问者的真诚态度。最后来看看题主补充的问题描述:这个问题是我在阅读《皇帝新脑》的时候产生的,结合之前的一些想法比如:物理学上存在许多基于时间的推论,而对时间是什么都没说清楚。哲学上也有许多问题直接或间接指向时间这一概念。宇宙学中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讨论对象。以至于我感觉所有的一切都受时间作用而又根本不了解时间到底是什么!(相比之下时间在数学中则纯粹的多了。)我觉得我的问法太终极了,也没有一个答案能完备地回答这个问题,大多数人也不会关心这种太过终极的问题。但是大家可以说说各行业中自己对时间的理解,比如商业、金融领域、农业、甚至政治中时间的作用,这样的方式不也是能帮助我们理解时间吗?怎么说呢。。。个人觉得没什么进步。。。而且当你觉得物理学“对时间是什么都没说清楚”时,你其实既不理解物理到底怎样使用这个概念,也不了解自己究竟在提一个怎样的问题的。但是为了表明我不是专业喷子,我就贡献一个答案吧:物理时间是时空流形的一个维度,它的特殊性源于它的度规符号与别的方向不同,这保证了“因果律”的可行性;而体感时间是另一个概念,是一种心理效应,源于记忆的连续累加,方向是由记忆增加的方向决定的;以上两种概念经常被人搞混,然后大谈特谈“时间是人造概念”之类的鬼话。看得懂就看,看不懂拉倒。对体感时间,专业人士有什么评论我可以看看,其他人就免了。题主要是还有什么对问题的补充,恕我不关心了。这种问题还是交给那些圣母去耐心回答吧。
谢邀。摸摸委屈的题主。时间这个问题,确实一不小心就非常难描述。因为时间几乎是最难理解的客体之一。看到大神@Andy Lee从哲学角度理解时间的答案,在这里我就介绍一下在认知心理学中,对于时间有着怎样的理解。当我们在心理学中把时间作为研究客体,一定指的是主观时间。是的,不是牛顿的“永恒的,以恒定速度流逝”的客观时间。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长度,热量,力对应,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这些都是具体而可感知,甚至可度量的东西,有对应的感官和感觉。而时间作为一个理应非常重要的知觉,却没有对应的感官,脑区,甚至是确定的感觉。这就造成了时间知觉在认知心理学各类研究中仍然停留在非常原始而混乱的阶段。科学家们发明各种范式,从不同角度,甚至结合了注意,记忆等内容,然而仍然没有人能够解答,时间是什么?心理学中研究时间的课题分为以下几类:其他因素对时间感的影响,时间节律以及时间心理模型。第一个关注不同因素(例如情绪,疾病,记忆)对于人对一段时间估计的影响;时间节律包括日节律,周节律,月节律等生理或心理波动研究,比如人的睡眠周期在没有日光调节下是多长。最贴近该问题的是时间心理模型,这里着重介绍其中的一种。不是主流的scalar model,而是Ernst P?ppel教授的层级加工模型。这个模型将会帮我们了解时间如何构成我们的感知世界。在1997年发表的a hierarchical model of temporal perception中,P?ppel教授认为,人的时间加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30ms的基础处理单元,以30ms为一个单位,将不同感官输入的信号整合到一起。例如,我们听觉神经传输的速度比视觉快很多倍,但仍然能将物体的发生动作和该物体发出的声音整合到一起。就是因为在30ms这个时间窗内,大脑停留了一段时间来等着信息汇集。其二也是更重要的,叫做subjective present,也就是主观现在。也许不少人会认为现在是时间轴上无限小的一个点,但我们的知觉结构证明了,现在是3-4s的一个时间窗。我们将这个时间窗内的东西感知为同质性的。例如,人的有意动作大概在3s,一句诗歌和音乐小节的最佳时间是3s,人能够较为完美的重复3s以内的时间段,而难以重复3s以上的时间短。那么人如何感知一段时间呢?用这个模型理解,就是将主观现在一段段连接到一起。从scalar模型解释,是由于心理计数器不断积累造成的。人们一般喜欢关注一段时间的感知,而忽略了主观现在对人的意义。楼上的答案中,不少在讲述时间作为一个单方向的维度,如何体现在物体不断的变化。对于不同客体,时间流逝的主观速度是不一样的。主观现在的时间窗,可以被认为是个体identity存在的一个心理结构。在这个窗口中,我们认为自己是不变的,稳定的。根据我的理解,时间流逝的主观速度,或者说主观现在的长短,取决于信息加工的速度。不仅是认知信息的加工,还有自身的变化。例如,如果人脑的速度比现在快很多倍,那么主观现在恐怕要相应的缩短。如果人变成了朝生夕死的虫豸,身体不断的变化也会缩短主观现在,也就是变慢时间的流速。更常见的例子,突然接到不幸事件的人,要么觉得时间突然变得很慢,要么愣在那里,接受不了。这些,都是我们时间结构处理信息的方式。以上对于主观现在的理解一部分是我个人的感触,早先也写在LUCY的影评中。。这些内容,远谈不上能回答如何理解时间这个问题。只是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心理学内的参考答案。如果有朋友想了解scalar model,我也可以随后加上。至于不同行业间有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路漫漫其修远兮。
时间是什么?在问这个问题之前,似乎每一个人都知道时间是什么,但当我们试图说出答案时,答案却总停留在舌尖。或许,“时间是什么”跟“如何骑自行车”一样,都属于“不能说的秘密”吧。让我们来看看,哲学家与科学家会怎样描述这些沉默王国内的风景。时间是否独立于万物而存在?有没有可能,当万物静止时,时间还在继续流动?如果如此,那在你阅读上一句话和下一句话之间,或许时间已经静静地流淌了亿万年?在这寂静的亿万年内,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万物是否都曾“暂停”在空间中?柏拉图说,是的,时间独立于万物而存在。它就像一个大背景、大容器,即便容器中空无一物,容器本身依然存在。这符合我们的直觉,时间就是这么一个公平的女神,女神射出了一只时间之矢,而这支飞矢永不停止地向前飞去,外物怎么生变,都不影响时间的流逝。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他否认柏拉图的观点,时间并不是一个独立于万物的东西,它只不是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它就是事物的“变化”。种子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亚里士多德从雅典卫城走到了郊区,一块大理石被雕刻成了女神,而这座女神像从石匠的工作间被搬运到神殿。这一切都只是事物的变化,而时间只是我们对这种变化的方便称呼。柏拉图为时间赋予了一个本体论地位,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只具备一个认识论地位。柏拉图说时间是一个独立的容器,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个独立的容器永远不可知晓,可知晓的只是计时工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时间。但涉及到时间,我们还有许多问题想问。未来是确定的吗?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存在的吗?事件会发生变化吗?时间真的在流动吗?真正存在的是三维空间中的物体,还是四维时空中的物体呢?我们如何形容时间呢?最著名的隐喻或许就是一条线。时间就像是一条没有宽度的直线,因为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这使得时间也没有起点和终点,亚里士多德就是这么想的。但时间真是如此吗?时间就不能是曲线吗?或者时间是一个圆圈?亦或者时间根本不是一条线,是很多条线?甚至,时间就不是连续的线,而是不连续的点?在我们问时间是什么之前,或许要先问一个问题,时间真的存在吗?McTaggart在1908年发表了他最有影响力的一片文章:The Unreality of Time.让我们想象一条时间轴,右边是正方向。时间轴上有一个a事件,一个b事件,a时间在b时间的左边。我们说a比b先出现,因为a出现的时间要早于b出现的时间,b要比a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出现,而这种描述时间的序列就叫B序列。但我们还有一种方式说a比b先出现,让我们引入一个事件c,事件c就是现在发生的事件,它在这个时间轴的最右边。我们之所以说a比b先出现,是因为a是更过去的事件,b虽然也是现在事件c的过去,但a过去了更长的时间,而这种描述时间序列就叫A序列。A序列和B序列有其深刻的区别。B序列并不需要引入“现在”这个概念,同理也就不需要引入“过去”、“未来”这些概念。McTaggartre认为B序列不是时间的真实模样,因为在B序列之中,事件在时间序列上的位置从来都没有变化,事件a、b的位置在时间轴上是固定不变的。McTaggartre认为A序列描述了一些时间的本质特征。在A序列中,一个事件出现”在未来”、“在现在”、“在过去”这些性质是真实的时间性质,这个性质就叫A性质。一个事件的A性质会变化,从“未来”变成“现在”再变成“过去”。比如“我的死亡”这个事件会从“未来”变成“现在”再变成“过去”。而在B序列中,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变化。但McTaggartre同时认为A序列是有其内在矛盾的,因为A性质是有矛盾的。一个事件不能即在现在、又在未来或者过去。但根据A序列的描述,事件是变化的,一个过去出现的事件也必然曾经是现在事件和未来事件。任意一个事件似乎同时有了三种A性质,而这是不可能的矛盾。我们知道归谬法,任何一个命题只要推导出了矛盾,那这个命题就是假的。McTaggartre便以此为据论证A序列也不是时间的真实模样。那时间的真实模样是什么样的呢?McTaggartrere认为,时间并不真实存在,仅有的两种刻画时间的方式都是错误的,The Unreality of Time !但哲学家并不会因为一篇文章而停止思考,A序列和B序列的论争还在继续。支持A序列的人叫A理论者,支持B序列的人叫B理论者。A理论者似乎继承了柏拉图的想法,认为“时间之流”真实存在。而B理论者更类似亚里士多德,但他们认为事件并不真的变化,时间之流并不存在。B理论者认为,A性质是不存在的。当我们说“苏格拉底两千多年前死了”,不是说“苏格拉底死亡”这个事件有一个性质叫“在过去”。我们其实是说“苏格拉底死亡”这个事件比“我们说这句话”这个事件出现得要早。所有的A性质都可以还原成事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说某个事件真的具有一个A性质。B理论认为时间的流逝不过是人类的说法,而不是真实发生的现象。在B理论眼中,时间是主观的,发生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事件没有什么客观的区别。而A理论者认为A性质是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消解掉的,时间是独立于人类的现象。A理论认为B理论没有把握时间的本质,因为B理论没有描述出时间的变化,而时间确实在变化。在A理论者眼中,时间是客观的,说“现在她送给我一颗苹果”是有意义的,我们不能说“她送给我一颗苹果”发生在“现在”“过去”“未来”是没有区别的,这样就使得任何带有“现在”“过去”“未来”这样的句子都变得无意义了。但B理论有爱因斯坦背书!B理论认为A理论者的时空观还停留在牛顿时代,但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绝对时空。根据狭义相对论,这个世界里没有“全局同时”这么一回事。对你来说,她可能现在送了你一颗苹果,但对我来说,这个事件可能发生在我的过去、现在、未来任何一个时刻。“在现在”这种A性质并不是事件的真实性质,这取决于我们选择什么参考系。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或许会觉得A理论更符合直觉,但B理论的句子也一样有人说。我们既说“雨下了三十分钟后,小明的衣服全湿透了”这种B理论句子,也说“现在我的衣服全湿透了”,”三十分钟后可能会下雨”这种A理论句子。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支持B理论,但关于时间,哲学家们并没有达成共识,B理论还会导出许多奇怪的结论,更多的哲学家认为A理论和B理论都没有刻画出时间的本质。让我们再回到最初的原点,再思考一下,时间是什么?注意:本文是未完成版,因为这一个回答讲不清楚所有的事情,(要讲清楚就太长太长了)我再自问自答大概四五个回答,最后把链接引入这个答案中。这个答案粗略讲了下关于时间的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也是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的起源。也介绍了McTaggartre的The Unreality of Time,但我感觉还是没讲清楚,我会再想办法再修改一下,最终目标是讲得不管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能听懂。
“时间这个概念,本就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因为无法接受宇宙的混沌,为了要给予它价值和结构,才有了时间。时间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无穷无尽、不可理解、对每个人来说都各不相同……”  “迟到就是迟到你他妈少来!”老板说。
我们技校某著名量子力学老师(他自称他著的量子力学是国内教材里概念讲得最清晰正确的),开堂第一节课他就说:有个概念,大家不要想得太深,你是想不清楚的,我思考了一辈子都没搞明白;英国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写了本关于它的书,你看完就会发现根本没讲清楚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时间”,那本书叫《时间简史》,作者叫霍金。
这个问题应该让梁山开源权限引擎的人来回答,它们早就定论了时间是什么:时空观设想一个状态:这个状态没有“物质”没有“空间”没有“能量”……总之什么也没有。让我用null来代表这个状态。 显然null不会突然间改变。因为一个空的世界怎么会‘突然’生出东西来呢?null若改变就得无缘无故地生出东西。null要保持 null的状态,null要连续,这里的“状态保持”需要时间,或者说状态保持就是时间,再或者说连续性就是时间。绝对的不变的状态不存在,时间是衡量状态改变快慢的物理量。状态不能突然改变的连续的性质使null具有了时间概念。anycmd认为运动或者叫变化就是时空。运动就是时空。我们的时空是运动,网络虚拟时空也是运动。两个时空的运动一旦被完全打通则摆在我们面前的要么是天堂要么是地狱。牢牢的把控住权限就是天堂,丧失权限就是地狱。网络虚拟空间正在物理化,物理化到一定程度骇客帝国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很久很久以前就被梁山权限引擎这样回答了,当然任何事物一旦用文字表述出来给他人阅读就可能有偏差,甚至原来书写的人的理解也会随着时间有了少许的变化。有任何人再问这样的问题欢迎到处张贴梁山权限引擎的上面的回答,如遇人追问,@我,关于类似“时空到底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我随时都可以代表天神回答。
时间空间是人类为了认识外在世界假名安立的概念, 虽然早在东方的佛陀,和欧洲的康德都阐明过这个问题,但是只有在现代物理学,人类才特别有兴趣的探讨时间空间的概念。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磨古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