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土壤中的BOD/COD ?

如何测定土壤中特定细菌的数量?_百度知道
如何测定土壤中特定细菌的数量?
如何测定土壤中特定细菌的数量?举例说明其技术路线
提问者采纳
2:] 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的计数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极其丰富的.5 mL,然后取一定量的悬液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图1-3-1)、106 的系列稀释菌液(图1-3-2)。选择的原则是. 观察记录将实验中得到的菌落数填入表1-3-1,就由单个微生物生长繁殖形成菌落。(2) 同一稀释倍数各个重复的菌落数相差不太悬殊.选取具有合适菌落数的稀释倍数并计数.将统计出的菌落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倾入无菌培养皿中,让菌液混合均匀并减少稀释中的误差,这些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对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材料器具土壤样品。4。再取一定稀释度,用手或摇床振荡20 min,需要将待测样品配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用同样的方法可制成稀释倍数为104,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放有小玻璃珠)中,它是根据微生物的培养特征而设计的计数方法,注入到相应编号的培养皿中(每个稀释倍数各三个培养皿)。这种方法在样品中含菌数较少的情形下,其缺点是难以计数微小的细菌,要将移液管插入液面.取样及倒平板将无菌培养皿编号、天平。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数目来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总数,这种方法是先将待测样品制成悬液。3。直接计数法所需设备简单。准确称取1 g 土样。2、106的土壤稀释液各0、放线菌。应用稀释平板计数法计数时,倒置放入28~30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36 h。间接计数法最常用的是稀释平板计数法。结果分析1。每配一个稀释度要换用一支移液管。霉菌以每个培养皿内有10~100 个菌落为宜,每皿约15 mL。活动程序1、摇床等.2 mL,待冷却至45~50 ℃左右、无菌水、106,依次为104,吹吸3 次、105,即可推算出检测样品中的活菌数,可迅速得到结果;或是将一定量的稀释液,分别吸取稀释倍数为104,统计出菌落数(图1-3-3)、酵母菌以每个培养皿内有30~300 个菌落为宜。FOR EXAMPLE。图移液时;培养皿,测定土壤中的含菌量可以作为判定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附录二)。经过培养后,这样的一个菌落就代表着一个微生物个体,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105,而且在计数的同时能观察到所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纯培养悬浮液中各种单细胞菌体的计数:过(1) 细菌,直至长出菌落为止,每一号码设置三个重复。将已灭菌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溶化,从接种的3 个稀释度中选择一个合适稀释倍数.培养将上述接种好的平板培养基冷却后,即制成102 倍的稀释液,配制成103 倍稀释液、锥形瓶。统计培养基中出现的菌落数,也可以完成计数.制备土壤稀释液取土壤表层5~10 cm 处的土样。在计算结果时、移液管.5 mL无菌水的试管中,放入盛有99 mL 无菌水的锥形瓶(250 mL。因此、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土壤稀释液与培养基混合均匀、恒温培养箱,轻轻转动培养皿。直接计数法中常用的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105,摇匀,倾入到无菌培养皿中、试管,移入装有4。用无菌移液管三支,每次吸上的液面要高于前一次、酒精灯,吸取10 2倍稀释液0,与溶化后冷却至45℃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用1 mL无菌移液管、静置待凝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得出每克样品菌数
来自团队:
一、课题目标
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
课题难点: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
三、课题背景分析
教材从尿素在农业上的重要用途切入,介绍了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而说明这种细菌的作用是能够合成分解尿素的酶。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测细菌数量首先得是新鲜的土壤你把样品调成泥浆取上清液,再稀释在无菌培养基上点样培养一周后取出培养基观察菌落数,再乘以稀释倍数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维权声明:本文为subo01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常规方法与速测方法检测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对比性报告一、原理1.& & &
常规法:检测水解氮用的是碱解扩散滴定法,检测磷是用的钼锑抗比色法,检测钾是用的火焰光度法。2.& & &
速测法:检测水解氮用的是碱解酸吸收转化为铵态氮用的纳氏比色分光光度法,检测磷用的是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检测钾用的是四苯硼钠比浊法。二、实验所用仪器及主要器皿1.& & &
YN-2001土壤肥料速测仪2.& & &
火焰光度计3.&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4.& & &
微量滴定管5.& & &
扩散皿等三、主要操作步骤1.& & &
常规法检测水解氮的测定[参照《土壤分析技术规范》中7.2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常规法检测土壤有效磷的测定(参照GB12297-90《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常规法检测土壤中速效钾的测定[参照《土壤分析技术规范》中9.3土壤速效钾的测定(乙酸铵提取―火焰光度法)]。2.& & &
速测法采用的是联合浸提剂法浸提土壤中的有效磷和速效钾,通过浸提后分别加入相应的试剂后采用比色和比浊进行定量检测。其中水解氮的速测法是通过简单地蒸馏装置(本公司的专利产品)将土壤中的水解氮蒸馏出来后,经过酸吸收转化成铵态氮,通过纳氏比色来进行定量检测的。四、实验结果1.有效磷的对比常规方法是用0.5mol/LNaHCO3浸提后用钼锑抗试剂显色后,在分光光度计880nm处检测;而我们的是用联合浸提剂浸提后加入我公司有效磷试剂显色后在我们的YN-2001土壤肥料速测仪上检测的,两种检测结果的对比如下:样品编号12345678910常规(mg/Kg)2.911.378.456.096.793.363.632.721.90.63速测(mg/Kg)2.372.3616.1712.537.206.515.844.132.711.46两者相关性除去1号和5号土样两者测值(实际上两者的测值很相近)外,常规和速测还是有一定的很好的相关性的。2.速效钾的对比常规方法是用1.0mol/LNH4OAc浸提,浸提后用火焰光度计来检测;而我们用的是用联合浸提剂浸提后加入我们的速效钾试剂后在我们的YN-2001土壤肥料速测仪上检测的,两种检测结果的对比如下:样品编号12345678910常规(mg/Kg)375.8368.91281.91434.7300.3214.614673.9221.4156.2速测(mg/Kg)231229762.4874.6196.6193.2142.471.2151.8109.4两者相关性速效钾的常规检测和速测有很好的相关性。3.水解氮的对比常规方法是用碱解扩散滴定法来检测的,而我们是经过蒸馏、吸收转化为铵态氮加入我们的铵态氮试剂显色后在我们的YN-2001土壤肥料速测仪上检测的,两种检测结果的对比如下:样品12345678910速测(mg/Kg)15.4914.69179.0351.57.2813.6316.8410.4443.4913.63常规(mg/Kg)27.315.4154.7365.451.151.826.63.541.337.8两者相关性水解氮的速测值与常规值有较好的相关性。五、总结1.& & &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常规和速测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一般的指导施肥有重要意义;2.& & &
速测采用的是联合浸提,大大缩小了单独浸提的时间,速测检测一个土样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时间为四五十分钟(包括前处理的时间);而常规检测要单独浸提,所以检测一个土样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时间各自分别为四五十分钟;所以速测比常规检测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3.& & &
水解氮的检测速测只需四五十分钟,而常规前处理的时间就要24个小时,所以速测检测时间才是常规检测时间的1/24。
仪器采购指南:&&&&
该帖子作者被版主
绿洲 加 10 积分,
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原创!
&&回复于: 16:11:49
速测方法测量的精确度方面与常规方法有差别吗
&&回复于: 16:39:46
原文由 zhw(zhw) 发表:速测方法测量的精确度方面与常规方法有差别吗应该差别不大吧,这都是我们的比较成熟的方法,我没有做精确度方面的计算。
&&回复于: 13:36:04
支持支持中
&&回复于: 10:49:18
为什么不参加原创大赛?不错的东西。
&&回复于: 10:31:42
原文由 天涯就是天地(tianyamzn) 发表:为什么不参加原创大赛?不错的东西。[/quot参加了呀。
&&回复于: 14:42:56
对于速效磷的测定,为什么速测法的结果偏高?而速效钾的测定,速测方法结果偏低?没看这个帖子的结果之前,认为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应该接近,不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作者能给出一些解释吗?谢谢!另外,对于水解氮的测定,本人认为速测法可能不适合。作者您怎么看?谢谢
&&回复于: 12:43:10
原文由 liulexian(v2832953) 发表:对于速效磷的测定,为什么速测法的结果偏高?而速效钾的测定,速测方法结果偏低?没看这个帖子的结果之前,认为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应该接近,不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作者能给出一些解释吗?谢谢!另外,对于水解氮的测定,本人认为速测法可能不适合。作者您怎么看?谢谢磷的检测结果偏高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标准调值时,将标准调值本来该调48的而调值56;另一个仪器里面又加入了磷温度校正功能,避免了检测磷的时候浸提的温度影响。至于钾的检测受比浊法线性范围的影响比较大,100以下的检测不准确,误差大,好的线性段在300――1000mg/kg。至于水解氮,我不是学的资环专业的,我是半路出家。你认为速测法可能不合适,还请你发表以下看法,以便本人更好的学习和了解。谢谢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
访上海科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孙金祥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免责声明:本人所有资料均来自网络搜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人所提供资料仅为方便学习交流。 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联系官方或本人,本人将立即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环境监测试卷及答案10套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环境监测试卷及答案10套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3|
上传日期: 00:06:0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环境监测试卷及答案10套
官方公共微信&& 查看话题
土壤中的总氮总磷怎么测?
土壤中的总氮总磷怎么测?可以像测水中的那样直接用过硫酸钾消解后,离心测吗?:tuzi3:
土壤中总磷的测定方法为碱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总氮测定方法为半微量开氏法,要用溶剂将土壤变成溶于水的物质再进行测定(常见的有酸溶法和碱溶法)。 我们这边测N一般用全自动定氮仪 看看《土壤农化分析》这本书,里面比较全,如果下不到,留下邮箱,我可以给你 共上传三本书:
1、《土壤农化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 & 鲍士旦主编
2、《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指导书》
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月11月;
3、《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
包括各种微量元素、常见元素的分析方法
1.1土壤理化分析课程介绍
1.2课堂要求
第一篇&&基础知识和化学及养分分析
第一章&&土壤理化分析的基本知识
1.1土壤理化分析用纯水
1.1.1纯水的制备
1.2 试剂的标准、规格、选用和保存
1.2.1试剂的标准
1.2.2试剂的规格
1.2.3试剂的选用
1.2.4试剂的保存
1.2.5试剂的配制
1.3 常用器皿的性能、选用和洗涤
1.3.1玻璃器皿
1.3.2瓷、石英、玛瑙、铂、塑料和石墨等器皿
1.4滤纸的性能与选用
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1 土壤样品的采集
2.1.2混合土样的采集
2.1.3特殊土样的采集
2.1.4其他特殊样品的采集
2.1.5采集土壤样品的工具
2.2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
2.2.1新鲜样品和风干样品
2.2.2样品的风干、制备和保存
2.3土壤水分测定
2.3.1适用范围
2.3.2方法原理
2.3.3仪器设备
2.3.4试样的选取和制备
2.3.5测定步骤
2.3.6结果的计算
第三章& & & &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3.1.1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在肥力上的意义
3.1.2土壤有机碳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和选用
3.1.3有机碳的校正系数
3.1.4&&有机质含水量量的计算
3.2 土壤有机质测定
3.2.1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
第四章&&土壤氮的分析
4.2土壤全氮量的测定
4.2.1方法概述
4.2.2土壤全氮测定 ---半微量开氏法
4.3矿化氮的测定
4.3.1厌气培养法
4.3.2好气培养法
4.4土壤无机氮的实验室测定
4.4.1方法概述
4.4.2土壤硝态氮的测定
4.4.3土壤铵态氮的测定
第五章&&土壤中磷的测定
5.2土壤全磷的测定
5.2.1土壤样品的分解和溶液中磷的测定
5.2.2土壤全磷测定方法之一——HClO4—H2SO4法
5.2.3土壤全磷测定方法之二——NaOH熔融—钼锑抗比色法
5.3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5.3.2土壤有效磷的化学浸提方法
5.3.3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0.05 mol•L-1NaHCO3法
第六章&&土壤中钾的测定
6.2土壤全钾的测定
6.2.1土壤样品的分解和溶液中钾的测定
6.2.2土壤中全钾的测定方法——NaOH熔融法,火焰光度法
6.3土壤中速效钾、有效钾和缓效钾的测定
6.3.2土壤速效钾的测定——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
6.3.3土壤有效性钾的测定(冷的2mol•L-1 HNO3溶液浸提——火焰光度法)
6.3.4土壤缓效钾的测定——1mol•L-1 热HNO3浸提,火焰光度法
第七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7.2土壤中铜、锌的测定
第八章&&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
8.2酸性土交换量和交换阳离子的测定
8.2.1酸性土交换量的测定
8.2.2土壤交换性盐基及其组成的测定
8.2.3土壤活性酸、交换性酸的测定
8.3石灰性土壤交换量的测定
8.3.2乙酸钠——火焰光度法(适用于石灰性土和盐碱土)
8.4盐碱土交换量及交换性钠的测定
8.4.1盐碱土交换量的测定
8.4.2交换性钠的测定
第九章&&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
9.2土壤水溶性盐的浸提(1:1和5:1水土比及饱和土浆浸出液的制备)
9.2.1主要仪器
9.2.3操作步骤
9.3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9.3.1电导法
9.3.2残渣烘干法——质量法
9.3.3用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计算土壤或水样中的总盐量
9.4阳离子的测定
9.4.1钙和镁的测定——EDTA滴定法
9.4.2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4.3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光度法
9.5阴离子的测定
9.5.1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的测定——双指示剂——中和滴定法
9.5.2氯离子的测定
9.5.3硫酸根的测定
第二篇&&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第一章 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和孔隙度的测定
1.1&&测定意义
1.2土粒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1.3 土壤容重的测定
第二章&&土壤粒径分布和分析
2.1 分析意义
2.2土粒的粒级和土壤的质地
2.3土粒粒径分析—吸管法
2.5比重计法
第三章&&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
3.1测定意义
3.2方法选择的依据
3.3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烘干法)
3.4土水势的测定(张力计法)
3.5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12H2O
杂多酸是由两种以上简单分子的酸组成的复杂的多元酸,是一类特殊的配合物。在分析化学中,主要是在酸性溶液中,利用H3PO4或H4SiO4等作为原酸,提供整个配合阳离子的中心体,再加钼酸根配位使生成相应的12-钼杂多酸,然后再进行光度法、容量法或重量法测定。
磷钼酸的铵盐不溶于水,因此,在过量铵离子存在下,同时磷的浓度较高量,即生成黄色沉淀磷钼酸铵(NH4)3,这是质量法和容量法的基础。当少量磷存在时,加钼酸铵则不产生沉淀,仅使溶液略现黄色3-,其吸光度很低,加入NH4VO3使生成磷钒钼杂多酸。磷钒钼杂多酸是由正磷酸、钒酸和钼酸三种酸组合而成的杂多酸,称为三元杂多酸H3 (PMo11VO40)•nH2O。根据这个化学式,可以认为磷钒钼酸是用一个钒酸根取代12-钼磷酸分子中的一个钼酸的结果。三元杂多酸比磷钼酸具有更强的吸光作用,亦即有较高的吸光度,这是钒钼黄法测定的依据。但是在磷较少的情况下,一般都用更灵敏的钼蓝法,即在适宜试剂浓度下,加入适当的还原剂,使磷钼酸中的一部分Mo6+离子被还原为Mo5+,生成一种叫做“钼蓝”的物质,这是钼蓝比色法的基础。蓝色产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等与还原剂的种类、试剂的适宜浓度特别是酸度以及干扰离子等有关。
5.2.1.2.2还原剂的种类&&对于杂多酸还原的产物——钼蓝及其机理,虽然有很多人作过研究,但意见不一致。目前一般认为,杂多酸的蓝色还原产物是由Mo6+和原子构成,仍维持12-钼磷酸的原有结构不变,且Mo5+不再进一步被还原。一般认为磷钼杂多蓝的组成可能为H3PO4•10 MoO3•Mo2O5或H3PO4•8 MoO3&#O5,说明杂多酸阳离子中有两个或四个Mo6+被还原到Mo5+(有的书上把磷钼杂多蓝的组成写成H3PO4•10 MoO3•2MoO2,这样钼原子似乎被还原到四价,这是不大可能的)。
与钒相似,锑也能与磷钼酸反应生成磷锑钼三元杂多酸,其组成为P:Sb:Mo=1:2:12,此磷锑钼三元杂多酸在室温下能迅速被抗坏血酸还原为蓝色的络合物,而且还原剂与钼试剂配成单一溶液,一次加入,简化了操作手续,有利于测定方法的自动化。
H3PO4、H3AsO4和H3SiO4都能与钼酸结合生成杂多酸,在磷的测定中,硅的干扰可以控制酸度抑制之。磷钼杂多酸在较高酸度下形成(0.4~0.8mol•L-1,H+),而硅钼酸则在较低
酸度下生成;砷的干扰则比较难克服,所幸,土壤中砷的含量很低,而且砷钼酸还原速度较慢,灵敏度较磷低,在一般情况下,不致影响磷的测定结果。但是在使用农药砒霜量,要注意砷的干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在未加钼试剂之前将砷还原成亚砷酸而克服之。
在磷的比色测定中,三价铁也是一种干扰离子,它将影响溶液的氧化还原势,抑制蓝色的生成。在用SnCl2作还原剂时,溶液中的Fe3+不能超过20mg•kg-1,因此过去全磷分析中,样品分解强调用NaCO3熔融或HClO4消化,进入溶液的Fe3+较少。但是用抗坏血酸作还原剂,Fe3+含量即使超过400 mg•kg-1,仍不致产生干扰影响。因为抗坏血酸能与Fe3络合,保持溶液的氧化还原势。因此,磷的钼蓝比色法中,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已广泛被采用。
钼蓝显色是在适宜的试剂浓度下进行的。不同方法所要求的适宜试剂浓度不同。所谓试剂的适宜浓度是指酸度。钼酸铵浓度以及还原剂用量要适宜,使一定浓度的磷产生最深最稳定的蓝色。磷钼杂多酸是一定酸度条件下生成的,过酸与不足均会影响结果。因此在磷的钼蓝比色测定中酸度的控制最为重要。不同方法有不同的酸度范围。兹将常用的三种钼蓝法的工作范围和各种试剂在比色液中的最终浓度列于表5-1。
表5-1&&三种钼蓝法的工作范围和试剂浓度
项目& & & & SnCl2-H2SO4体系& & & & SnCl2-HCl体系& & & & 钼锑抗体系
工作范围(mg•kg-1,P)& & & & 0.02~1.0& & & & 0.05~2& & & & 0.01~0.6
显色时间(min)& & & & 5~15& & & & 5~15& & & & 30~60
稳定性& & & & 15 min& & & & 20 min& & & & 8h*
最后显色酸度(mol•L-1,H+)& & & & 0.39~0.40& & & & 0.6~0.7& & & & 035~0.55
显色适宜温度(℃)& & & & 20~25& & & & 20~25& & & & 20~60
钼酸铵(g•L-1)
还原剂(g•L-1)& & & & 1.0
0.07& & & & 3.0
0.12& & & & 1.0
抗坏血酸0.8~1.5
酒石酸氧锑钾0.024~0.05
*见《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1983年,P96
上述三种方法SnCl2-H2SO4体系最灵敏,钼锑抗—硫酸体系的灵敏度接近SnCl2-H2SO4体系,而显色稳定,受干扰离子的影响亦较小,更重要的是还原剂与钼试剂配成单一溶液,一次加入,简化了操作手续,有利于测定方法的自动化,因此目前钼锑抗—硫酸体系被广泛采用。
5.2.2土壤全磷测定方法之一——HClO4—H2SO4法
5.2.2.1方法原理&&用高氯酸分解样品,因为它既是一种强酸,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氧化有机质,分解矿物质,而且高氯酸的脱水作用很强,有助于胶状硅的脱水,并能与Fe3+络合,在灰的比色测定中抑制了硅和铁的干扰。硫酸的存在提高消化液的温度,同时防止消化过程中溶液蒸干,以利消化作用的顺利进行。本法用于一般土壤样品分解率达97%~98%,但对红壤性土壤样品分解率只有95%左右。溶液中磷的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其原理见5.2.1.2)
5.2.2.2主要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LNK-872型红外消化炉。
5.2.2.3试剂&&
(1)浓硫酸(H2SO4,ρ≈1.84 g•cm-3,分析纯)。
(2)高氯酸。
(3)2,6-二硝基酚或2,4-二硝基酚指示剂溶液。溶解二硝基酚0.25g于100mL水中。此指示剂的变色点约为pH3,酸性时无色,碱性时呈黄色。
(4)4mol•L-1氢氧化钠溶液,。溶解NaOH16g于100mL水中。
(5)2mol•L-1(1/2H2SO4)溶液,吸取浓硫酸6mL,缓缓加入80mL水中,边加边搅动,冷却后加水至100mL。
(6)钼锑抗试剂。A.5 g•L-1酒石酸氧锑钾溶液:取酒石酸氧锑钾0.5g,溶解于100mL水中。B.钼酸铵—硫酸溶液:称取钼酸铵10g,溶于450mL水中,缓慢地加入153mL浓H2SO4,边加边搅。再将上述A溶液加入到B溶液中,最后加水至1L。充分摇匀,贮于棕色瓶中,此为钼锑混合液。
临用前(当天),称取左旋抗坏血酸(C6H8O5,化学纯)1.5g,溶于100mL钼锑混合液中,混匀,此即钼锑抗试剂。有效期24小时,如藏冰箱中则有效期较长。此试剂中H2SO4为5.5mol•L-1(H+),钼酸铵为10 g•L-1,酒石酸氧锑钾为0.5 g•L-1,抗坏血酸为1.5 g•L-1。
(7)磷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在105℃烘箱中烘干的KH2PO4(分析纯)0.2195g,溶解在400mL水中,加浓H2SO45mL(加H2SO4防长霉菌,可使溶液长期保存),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此溶液为50μg•m L-1P标准溶液。 吸取上述磷标准溶液25mL,即为5 g•m L-1P标准溶液(此溶液不宜久存)。
5.2.2.4操作步骤
(1)待测液的制备&&准确称取通过100目筛子的风干土样0.0g(注1),置于50mL开氏瓶(或100mL消化管)中,以少量水湿润后,加浓H2SO48mL,摇匀后,再加70%~72%HClO410滴,摇匀,瓶口上加一个小漏斗,置于电沪上加热消煮(至溶液开始转白后继续消煮)20min。全部消煮时间为40~60min。在样品分解的同时做一个空白试验,即所用试剂同上,但不加土样,同样消煮得空白消煮液。
将冷却后的消煮液倒入100mL容量瓶中(容量瓶中事先盛水30~40mL),用水冲洗开氏瓶(用水应根据少量多次的原则),轻轻摇动容量瓶,待完全冷却后,加水定容。静置过夜,次日小心地吸取上层澄清液进行磷的测定;或者用干的定量滤纸过滤,将滤液接收在100mL干燥的三角瓶中待测定。
(2)测定&&吸取澄清液或滤液5mL注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冲稀至30mL,加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滴加4mol•L-1 NaOH溶液直至溶液变为黄色,再加2mol•L-1(1/2H2SO4)溶液1滴,使溶液的黄色刚刚褪去(这里不用NH4OH调节酸度,因消煮液酸浓度赠大,需要较多碱去中和,而NH4OH浓度如超过10g•L-1就会使钼蓝色迅速消退)。然后加钼锑抗试剂5mL,再加水定容50mL,摇匀。30min后,用880nm或700nm波长进行比色(注2),以空白液的透光率为100(或吸光度为0),读出测定液的透光度或吸收值。
(3)标准曲线&&准确吸取5μg•m L-1,P标准溶液0、1、2、4、6、8、10mL。分别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30mL,再加空白试验定容后的消煮液5mL,调节溶液pH为3,然后加钼锑抗试剂5mL,最后用水定容至50mL。30min后开始进行比色。各瓶比色液磷的浓度分别为0、0.1、0.2、0.4、0.6、0.8、1.0μg•m L-1P。
5.2.2.5结果计算&&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液的磷含量后,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土壤全磷(P)量(g•kg-1)=
式中:ρ——待测液中磷的质量浓度(g•kg-1);
& && &V——样品制备溶液的mL数;
& && &m——烘干土质量(g);
& && &V1——吸取滤液mL数;
& && &V2——显色的溶液体积(mL);
& && &10-3——将μg数换算成的g•kg-1乘数。
注1.最后显色溶液中含磷量在20~30μg为最好。控制磷的浓度主要通过称取量或最后显色时吸取待测液的毫升数。
注2.本法钼蓝显色液比色时用880nm波长比700nm更灵敏,一般分光光度计为721型,只能选700nm波长。
5.2.3土壤全磷测定方法之二——NaOH熔融—钼锑抗比色法
土壤硅酸盐的溶解度决定于硅和金属元素的比例以及金属元素的碱度。硅和金属元素的比例愈小,金属元素的碱性愈强,则硅酸盐的溶解度愈大,用NaOH熔化土样,即增加样品中碱金属的比例,保证熔解物能为酸所分解,直至能溶解于水中。溶液中磷的测定用钼锑抗法(其原理见5.2.1.2)。
下面引用国家标准法GB《土壤全磷测定法》氢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比色法。 5.2.3.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类土壤全磷含量。
5.2.3.2方法原理&&土壤样品与氢氧化钠熔融,使土壤中含磷矿物及有机磷化合物全部转化为可溶性的正磷酸盐,用水和稀硫酸溶解熔块,在规定条件下样品溶液与钼锑抗显色剂反应,生成磷钼蓝,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
5.2.3.3仪器设备
(1)土壤样品粉碎机。
(2)土壤筛,孔径1mm和0.149mm。
(3)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4)镍(或银)坩埚,容量≥30mL。
(5)高温电炉,温度可调(0~100℃)。
(6)分光光度计,要求包括700nm波长。
(7)容量瓶50、100、1000mL。
(8)移液管5、10、15、20mL。
(9)漏斗直径7cm。
(10)烧杯150、100mL。
(11)玛瑙研钵。
5.2.3.4试剂&&
所有试剂,除注明外,皆为分析纯,水均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1)氢氧化钠(GB620)
(2)无水乙醇(GB678)
(3)100g•L-1,碳酸钠溶液:10g无水碳酸钠(GB639)溶于水后,稀释至100mL,摇匀。
(4)50mL•L-1硫酸溶液:吸取5mL浓硫酸(GB625,95.0%~98.0%,比重1.84)缓缓加入90mL水中,冷却后加水至100mL。
(5)3mol•L-1H2SO4溶液:量取160mL浓硫酸缓缓加入到盛有800mL左右水的大烧杯中,不断搅拌,冷却后,再加水至1000mL。
(6)二硝基酚指示剂:称取0.2g2,6-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中。
(7)5g•L-1酒石酸锑钾溶液:称取化学纯酒石酸锑钾0.5g溶于100mL水中。
(8)硫酸钼锑贮备液:量取126mL浓硫酸,缓缓加入到400mL水中,不断搅拌,冷却。另称取经磨细的钼酸铵(GB657)10g溶于温度约60℃300mL水中,冷却。然后将硫酸溶液缓缓倒入钼酸铵溶液中,再加入5g•L-1酒石酸锑钾溶液100mL,冷却后,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棕色试剂瓶中,此贮备液含10g•L-1钼酸铵,2.25mol•L-1H2SO4。
(9)钼锑抗显色剂:称取1.5g抗坏血酸(左旋,旋光度+21~22o)溶于100mL钼锑贮备液中。此溶液有效期不长,宜用时现配。
(10)磷标准贮备液:准确称取经105℃下烘干2h的磷酸二氢钾(GB1274,优级纯)0.4390g,用水溶解后,加入5mL浓硫酸,然后加水定容至1000mL,该溶液含磷100mg•L-1,放入冰箱可供长期使用。
(11)5mg•L-1磷(P)标准溶液:准确吸取5mL磷贮备液,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该溶液用时现配。
(12)无磷定量滤纸。
5.2.3.5土壤样品制备&&取通过1mm孔径筛的风干土样在牛皮纸上铺成薄层,划分成许多小方格。用小勺在每个方格中提出等量土样(总量不少于20g)于玛瑙研钵中进一步研磨使其全部通过0.149mm孔径筛。混匀后装入磨口瓶中备用。
5.2.3.6操作步骤
(1)熔样。准确称取风干样品0.25g,精确到0.0001g,小心放入镍(或银)坩埚底部,切勿粘在壁上,加入无水乙醇3~4滴,湿润样品,在样品上平铺2g氢氧化钠,将坩埚(处理大批样品时,暂放入大干燥器中以防吸潮)放入高温电炉,升温。当温度升至400℃左右时,切断电源,暂停15min。然后继续升温至720℃,并保持15min,取出冷却,加入约80℃的水10mL和用水多次洗坩埚,洗涤液也一并移入该容量瓶,冷却,定容,用无磷定量滤纸过滤或离心澄清,同时做空白试验。
(2)绘制校准曲线。分别准确吸取5 mg•L-1磷(P)标准溶液0、2、4、6、8、10 mL于50 mL容量瓶中,同时加入与显色测定所用的样品溶液等体积的空白溶液二硝基酚指示剂2~3滴,并用100 g•L-1碳酸钠溶液或50mL•L-1硫酸溶液调节溶液至刚呈微黄色,准确加入钼锑抗显色剂5 mL,摇匀,加水定容,即得含磷(P)量分别为0.0、0.2、0.4、0.8、1.0 mg•L-1的标准溶液系列。摇匀,于15℃以上温度放置30min后,在波长70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在方格坐标纸上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磷浓度(mg•L-1)为横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3)样品溶液中磷的定量。
①显色:准确吸取待测样品溶液2~10 mL(含磷0.04~1.0μg)于5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总体积约3/5处,加入二硝基酚指示剂2~3滴,并用100g•L-1碳酸钠溶液或50mL•L-1硫酸溶液调节溶液至刚呈微黄色,准确加入5 mL钼锑抗显色剂,摇匀,加水定容,室温15℃以上,放置30min。
②比色:显色的样品溶液在分光光度计上,用700nm、1cm光径比色皿,以空白试验为参比液调节仪器零点,进行比色测定,读取吸光度,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含磷量。
5.2.3.7结果计算
土壤全磷(P)含量(g•kg-1)=
式中:ρ——从校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样品溶液中磷的质量浓度(g•kg-1);
& && &m——称样质量(g);
& && &V1——样品熔后的定容体积(mL);
& && &V2——显色时溶液定容的体积(mL);
& && &10-3——将mg•L-1浓度单位换算成的kg质量的换算因素;
100/(100-H)——将风干土变换为烘干土的转换因数;
H——风干土中水分含量百分数。
用两平行测定的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小数点后保留三位。
允许差: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相差,不得超过0.05g•kg-1。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国壮、张辉、苏方康、杨杰。
为了全书统一,文中不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地方,加以修改,特此说明。
4.2.2土壤全氮测定 ---半微量开氏法
4.2.2.1方法原理&&样品在加速剂的参与下,用浓硫酸消煮时,各种含氮有机物,经过复杂的高温分解反应,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吸收,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量(不包括全部硝态氮)。
包括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全氮测定,在样品消煮前,需先用高锰酸钾将样品中的亚硝态氮氧化为硝态氮后,再用还原铁粉使全部硝态氮还原,转化成铵态氮。
在高温下硫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氧化有机化合物中的碳,生成CO2,从而分解有机质。
2H2SO4+C→2H2O+2SO2↑+ CO2↑高温
样品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在浓H2SO4的作用下,水解成为氨基酸,氨基酸又在H2SO4的脱氨作用下,还原成氨,氨与H2SO4结合成为硫酸铵留在溶液中。
Se的催化过程如下:
2H2SO4+Se→H2SeO3+2SO2↑+ H2O
& && && && && && && && && && && && && && && && &亚硒酸
H2SeO3→SeO2+H2O
SeO2+C→Se+CO2
由于Se的催化效能高,一般常量法Se粉用量不超过0.1~0.2g,如用量过多则将引起氮的损失。
(NH4)2SO4+H2SeO3→(NH4)2 SeO3+H2SO4
3(NH4)2 SeO3→2NH3+3Se+9H2O+2N2↑
以Se作催化剂的消煮液,也不能用于氮磷联合测定。硒是一种有毒元素,在消化过程中,放出H2Se。H2Se的毒性较H2S更大,易引起人中毒。所以,实验室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方可使用这种催化剂。
4CuSO4+3C+2H2SO4→2Cu2SO4+4SO2↑+3CO2↑+2H2O
Cu2SO4+2H2SO4→2CuSO4+2H2O+ SO2↑
& && && && && && && &褐红色& && && && && &蓝绿色
当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完毕,碳质被氧化后,消煮液则呈现清澈的蓝绿色即“清亮”,因此硫酸铜不仅起催化作用,也起指示作用。同时应该注意开氏法刚刚清亮并不表示所有的氮均已转化为铵,有机杂环态氮还未完全转化为铵态氮,因此消煮液清亮后仍需消煮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叫“后煮”。
消煮液中硫酸铵加碱蒸馏,使氨逸出,以硼酸吸收之,然后用标准酸液滴定之。
蒸馏过程的反应:
(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NH3+H2O→NH4OH
NH4OH+H3BO3→NH4&#+H2O
滴定过程的反应:
2NH4&#+ H2SO4→(NH4)2SO4+ H2O
4.2.2.2主要仪器&&消煮炉、半微量定氮蒸馏装置(图4-2)、半微量滴定管(5mL)。
4.2.2.3试剂
(1)硫酸。 ρ=1.84g•mL-1,化学纯;
(2)10mol•L-1NaOH溶液。 称取工业用固体NaOH420g,于硬质玻璃烧杯中,加蒸馏400mL溶解,不断搅拌,以防止烧杯底角固结,冷却后倒入塑料试剂瓶,加塞,防止吸收空气中的CO2,放置几天待Na2CO3沉降后,将清液虹吸入盛有约160mL无CO2的水中,并以去CO2的蒸馏水定容1L加盖橡皮塞。
(3)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0.5g溴甲酚绿和0.1g甲基红溶于100mL乙醇中(注1)。
(4)20g•L-1 H2BO3—指示剂。20g H2BO3(化学纯)溶于1L水中,每升H2BO3溶液中加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5mL并用稀酸或稀碱调节至微紫红色,此时该溶液的pH为4.8。指示剂用前与硼酸混合,此试剂宜现配,不宜久放。
(5)混合加速剂。K2SO4:CuSO4:Se=100:10:1即100g K2SO4(化学纯)、10g CuSO4 &#O(化学纯)、和1g Se粉混合研磨,通过80号筛充分混匀(注意戴口罩),贮于具塞瓶中。消煮时每毫升H2SO4加0.37g混合加速剂。
(6)0.02 mol•L-1(1/2 H2SO4)标准溶液。量取H2SO4(化学纯、无氮、ρ=1.84g•mL-1)2.83mL,加水稀释至5000mL,然后用标准碱或硼砂标定之。
(7)0.01 mol•L-1(1/2 H2SO4)标准液。将0.02 mol•L-1(1/2 H2SO4)标准溶液用水准确稀释一倍。
(8)高锰酸钾溶液。25g高锰酸钾(分析纯)溶于500mL无离子水,贮于棕色瓶中。
(9)1:1硫酸(化学纯、无氮、ρ=1.84g•mL-1)。硫酸与等体积水混合。
(10)还原铁粉。磨细通过孔径0.15mm(100号)筛。
(11)辛醇。
4.2.2.4测定步骤
(1)称取风干土样(通过孔径0.149mm筛)1.0000g,同时测定土样水分含量。
(2)土样消煮
①不包括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消煮:将土样送入干燥的开氏瓶(或消煮管)底部,加少量无离子水(0.5~1mL)湿润土样后(注3),加入加速剂2g和浓硫酸5mL,摇匀,将开氏瓶倾斜置于300W变温电炉上,用小火加热,待瓶内反应缓和时(10~15min),加强火力使消煮的土液保持微沸,加热的部位不超过瓶中的液面,以防瓶壁温度过高而使铵盐受热分解,导致氮素损失。消煮的温度以硫酸蒸气在瓶颈上部1/3处冷凝回流为宜。待消煮液和土粒全部变为灰白稍带绿色后,再继续消煮1h。消煮完毕,冷却,待蒸馏。在消煮土样的同时,做两份空白测定,除不加土样外,其他操作皆与测定土样相同。
②包括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消煮:将土样送入干燥的开氏瓶(或消煮管)底部,加高锰酸钾溶液1mL,摇动开氏瓶,缓缓加入1:1硫酸2 mL,不断转动开氏瓶,然后放置5min,再加入1滴辛醇。通过长颈漏斗将0.5g(±0.01g)还原铁粉送入开氏瓶底部,瓶口盖上小漏斗,转动开氏瓶,使铁粉与酸接触,待剧烈反应停止时(约5min),将开氏瓶置于电炉上缓缓加热45min(瓶内土液应保持微沸,以不引起大量水分丢失为宜)。停火,待开氏瓶冷却后,通过长颈漏斗加加速剂2g和浓硫酸5mL,摇匀。按上述①的步骤,消煮至土液全部变为黄绿色,再继续消煮1h。消煮完毕,冷却,待蒸馏。在消煮土样的同时,做两份空白测定。
(3)氨的蒸馏
①蒸馏前先检查蒸馏装置是否漏气,并通过水的馏出液将管道洗净。
②待消煮液冷却后,用少量无离子水将消煮液定量地全部转入蒸馏器内,并用水洗涤开氏瓶4~5次(总用水量不超过30~35mL)。若用半自动式自动定氮仪,不需要转移,可直接将消煮管放入定氮仪中蒸馏。
于150mL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混合液5mL(注4),放在冷凝管末端,管口置于硼酸液面以上3~4cm处(注5)。然后向蒸馏室内缓缓加入10 mol•L-1NaOH溶液20 mL,通入蒸汽蒸馏,待馏出液体积约50mL时,即蒸馏完毕。用少量已调节至pH 4.5的水洗涤冷凝管的末端。
③用滴定馏出液由蓝绿色至刚变为红色。记录所用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空白测定所用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一般不得超过0.4mL。
4.2.2.5结果计算
土壤全氮(N)量(g•kg-1)=
式中:V——滴定试液时所用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 &V0——滴定空白时所用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 &c——0.01 mol•L-1(1/2 H2SO4)或HCl标准溶液浓度;
& && &14.0——氮原子的摩尔质量(g•mol-1);
& && &10-3——将mL换算为L;
& && &m——烘干土样的质量(g)。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允许绝对相差:土壤全氮量大于1.0 g&#8226;kg-1时,不得超过0.005%;含氮1.0~0.6 g&#8226;kg-1时,不得超过0.004%;含氮<0.6 g&#8226;kg-1时,不得超过0.003%。
注1.对于微量氮的滴定还可以用另一更灵敏的混合指示,即0.099g溴甲酚绿和0.066g甲基红溶于100mL乙醇中。如要配制成20g&#8226;L-1 H2BO3—指示剂溶液:称取硼酸(分析纯)20g溶于约950mL水中,加热搅动直至H2BO3溶解,冷却后,加入混合指示剂20mL混匀,并用稀酸或稀碱调节至紫红色(pH约5),加水稀释至1L混匀备用。宜现配。
注2.一般应使样品中含氮量为1.0~2.0mg,如果土壤含氮量在2 g&#8226;kg-1以下,应称土样1g;含氮量在2.0~4.0 g&#8226;kg-1者,应称土样0.5~1.0g;含氮量在4.0g&#8226;kg-1以上,应称土样0.5g。
注3.开氏法测定全氮样品必须磨细通过100孔筛,以使有机质能充分被氧化分解,对于粘质土壤样品,在消煮前须先加水湿润使土粒和有机质分散,以提高氮的测定效果。但对于砂质土壤样品,用水湿润与否并没有显著差别。
注4.硼酸的浓度和用量以能满足吸收NH3为宜,大致可按每亳升10g&#8226;L-1 H2BO3能吸收氮(N)量为0.46mg计算,例如20 g&#8226;L-1 H2BO3溶液5mL最多可吸收的氮(N)量为5×2×0.46=4.6mg。因此,可根据消煮液中含氮量估计硼酸的用量,适当多加。
注5.在半微量蒸馏中,冷凝管口不必插入硼酸液中,这样可防止倒吸减少洗涤手续。但在常量蒸馏中,由于含氮量较高,冷凝管须插入硼酸溶液,以免损失。 森林土壤全氮的测定LY 本人一直也再为测总氮头疼,问一下,除了上边两种方法,有用TOC分析仪测土壤总氮的吗 : Originally posted by 地中海2011 at
本人一直也再为测总氮头疼,问一下,除了上边两种方法,有用TOC分析仪测土壤总氮的吗 可以找一些有资质的单位帮忙分析,又用酸又用碱的,挺费事,如果没有凯氏定氮仪和消煮炉 : Originally posted by 雏鹰 at
可以找一些有资质的单位帮忙分析,又用酸又用碱的,挺费事,如果没有凯氏定氮仪和消煮炉... 感觉是挺麻烦的,主要是样太多,出去测不是个办法,要自己做了,导师一直想用TOC分析仪测,自己看了说明书根本没有讲这部分。 有国家标准的吗? 同问。要测30个样,不用半开氏微量法,用什么方法操作步骤更简单些呢? : Originally posted by panmeiycgxy at
看看《土壤农化分析》这本书,里面比较全,如果下不到,留下邮箱,我可以给你 :hand: 你好& &能把你的书分享给我吗& & 先谢谢啦 用国标法测 用国标法测:土壤 总磷的测定 碱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 HJ 632-2011 土壤全磷测定方法(经验之谈)
& && && && && &&&——&&HCLO4—H2SO4法
& && && && && && && && && && && && && && &&&
5.2.2.1 方法原理用高氯酸分解样品,因为它既是一种强酸,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氧化有机质,分解矿物质,而且高氯酸的脱水作用很强,有助于胶状硅的脱水,并能与Fe3+络合,在磷的比色测定中抑制了硅和铁的干扰。硫酸的存在提高消化液的温度,同时防止消化过程中溶液蒸干,以利消化作用的顺利进行。本法用于一般土壤样品分解率达97—98%,但对红壤性土壤样品分解率只有95%左右。溶液中磷的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其原理见5.2.1.2)。
5.2.2.2 主要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LNK-872型红外消化炉。
5.2.2.3 试剂
(1)& && &浓硫酸(H2SO4,ρ≈1.84g&#8226;cm-3,分析纯);
(2)& && &70—72%高氯酸(HClO4,ρ≈1.60g&#8226;cm-3,分析纯);
& && && &(买回 来直接使用)
(3)& & 2,6-二硝基酚或2,4-二硝基酚指示剂溶液:溶解二硝基酚0.25g于100mL水中。此指示剂的变色点约为pH3,酸性时无色,碱性时呈黄色。
(4)& && &4mol&#8226;L-1氢氧化钠溶液:溶解NaOH 16g于100mL水中。
(5)& &&&2mol&#8226;L-1(1/2 H2SO4)溶液,吸取浓硫酸6mL,缓缓加入80mL水中,边加边搅动,冷却后加水至100mL。
(6) 钼锑抗试剂:A.5g.L-1酒石酸氧锑钾溶液:取酒石酸氧锑钾(酒石酸锑钾)〔K(SbO)C4H4O6〕0.5g,溶解于100mL水中。B.钼酸铵一硫酸溶液:称取钼酸铵〔(NH4)6Mo7O24&#O〕10g,溶于450mL水中,缓慢地加入153mL浓H2SO4,边加边搅。再将上述A溶液加入到B溶液中,最后加水至1L。充分摇匀,贮于棕色瓶中,此为钼锑混合液。临用前(当天),称取左旋抗坏血酸(抗坏血酸)(C6H8O5,化学纯)1.5g,溶于100mL钼锑混合液中,混匀,此即钼锑抗试剂。有效期24小时,如藏于冰箱中则有效期较长。此试剂中H2SO4为5.5mol&#8226;L-1(H+),钼酸铵为10g&#8226;L-1,酒后酸氧锑钾为0.5g&#8226;L-1,抗坏血酸为15g&#8226;L-1。
(7) 磷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在105℃烘箱中烘干的KH2PO4(分析纯)0.2195g,溶解在400mL水中,加浓H2SO45mL(加H2SO4防长霉菌,可使溶液长期保存),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此溶液为50μg&#8226;mL-1P标准溶液。吸取上述磷标准溶液25mL,稀释至250mL,即为5μg&#8226;mL-1P标准溶液(此溶液不宜久存)。
5.2.2.4 操作步骤
(1)待测液的制备:准确称取通过100目(西北地区用60目)筛子的风干土样0.50××—1.0×××g(注1))(0.8g),置于50mL开氏瓶(或100mL 消化管)中,以少量水(5d)湿润后,加浓H2SO48mL,摇匀后,再加70—72%HClO4 10滴,摇匀,瓶口上加一个小漏斗(可以不加漏斗),置于电炉上加热消煮(至溶液开始转白后继续消煮)20min。全部消煮时间约为40—60min。在样品分解的同时做一个空白试验(最好两个,以免消煮过程出现意外),即所用试剂同上,但不加土样,同样消煮得空白消煮液。
将冷却后的消煮液倒入100mL容量瓶中(容量瓶中事先盛水30—40mL)(可以事先不加蒸馏水),用水冲洗开氏瓶(用水应根据少量多次的原则),轻轻摇动容量瓶,待完全冷却后,加水定容。静置过夜,次日小心地吸取上层澄清液进行磷的测定;或者用干的定量滤纸过滤,将滤液接收在100mL干燥的三角瓶中待测定。
(2) 测定:吸取澄清液或滤液5mL[(对含P,0.56g&#8226;kg-1以下的样品可吸取10mL),以含磷(P)在20—30μg为最好]注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冲稀至30mL(最好为25ml),加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滴加4mol&#8226;L-1NaOH溶液直至溶液变为黄色(约75d,也就是差不多三滴管),再加2mol&#8226;L-1(1/2 H2SO4) 1滴(大概用量7滴),使溶液的黄色刚刚褪去(这里不用NH4OH调节酸度,因消煮液酸浓度较大,需要较多碱去中和,而NH4OH浓度如超过10g&#8226;L-1就会使钼蓝色迅速消退)。然后加钼锑抗试剂5mL,再加水定容50mL,摇匀。30min后,用880nm或700nm波长进行比色(注2),以空白液的透光率为100(或吸光度为0),读出测定液以及标准曲线的透光度或吸收值。
(3)标准曲线:准确吸取5μg&#8226;mL-1,P标准溶液0、1、2、4、6、8、10mL,分别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30mL,再加空白试验定容后的消煮液5mL,调节溶液pH为3【操作和土样一样:&&加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滴加4mol&#8226;L-1NaOH溶液直至溶液变为黄色(约75d,也就是差不多三滴管),再加2mol&#8226;L-1(1/2 H2SO4) 1滴(大概用量7滴),使溶液的黄色刚刚褪去(这里不用NH4OH调节酸度,因消煮液酸浓度较大,需要较多碱去中和,而NH4OH浓度如超过10g&#8226;L-1就会使钼蓝色迅速消退)】,然后加钼锑抗试剂5mL,最后用水定容至50mL。30min后进行比色。各瓶比色液磷的浓度分别为0、0.1、0.2、0.4、0.6、0.8、1.0μg&#8226;mL-1P。
5.2.2.5 结果计算&&以标准曲线中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液的磷含量后,可按下式进行计算:土壤全磷(P)量 (g&#8226;kg-1)=ρ×V/m×V2/V1×10-3
& && && && && && && && && &=p*1.02 / m(风干土重)
式中:ρ—待测液中磷的质量浓度,μg&#8226;mL-1;
& && &V——样品制备溶液的mL数;
& && &m——烘干土质量(g)=风干土质量/1.02;
& && &V1——吸取滤液mL数;
& && &V2——显色的溶液体积(mL);
& && &10-3——将μg数换算成每kg土壤中含磷的g数的乘数。
5.2.2.6 注释
注1.最后显色溶液中含磷量在20—30μg为最好。控制磷的浓度主要通过称样量或最后显色时吸取待测液的毫升数。
注2.本法钼蓝显色液比色时用880nm波长比700nm更灵敏,一般分光光度计为721型只能选700nm波长。
注3. 2,4 二硝基酚 溶液不溶于水的黄色液体,保存于棕色瓶中。
注4. 杯差: 该试验方法中,每个比色皿中都加入空白液(显色定容50ml),以第一个调零,分别记录其他三个的吸光度(有正负之分!)即为杯差。在计算过程中,应该将所测土样的吸光度加上相对应的比色皿的杯差。例如,以1#比色皿调零,2#吸光度为-0.002,3#吸光度为0.001,,4#吸光度为-0.001. 则用2#测的土样的吸光度都要-0.002,用,3#测的土样的吸光度都要+0.001,用4#测的土样的吸光度都要-0.001。 : Originally posted by panmeiycgxy at
看看《土壤农化分析》这本书,里面比较全,如果下不到,留下邮箱,我可以给你 你好,请问《土壤农化分析》这本书电子版还有吗? 我在网上找了很久,能发到我的邮箱 吗?&&万分感谢1:) : Originally posted by edward8848 at
森林土壤全氮的测定LY 网上下载不到,你有电子版能发我份吗 : Originally posted by lwt408 at
我们这边测N一般用全自动定氮仪 我这用的是半自动定氮仪,我想请教下消化的具体过程,谢谢:han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od与cod的联系与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