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西铁路中标公示麻科义隧道详细图纸

省道309线多拉麻科至多杂公路杂多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核心提示:  8月27日下午16时18分,随着一声爆破巨响,从雪域高原美丽的澜沧江畔传出了胜利的喜讯,玉树灾后重建项目S309线多杂公路杂多隧道安
&  8月27日下午16时18分,随着一声爆破巨响,从雪域高原美丽的澜沧江畔传出了胜利的喜讯,玉树灾后重建项目S309线多杂公路杂多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杂多隧道全长2080米,最大埋深383米,设计纵坡1.5-2.0%,平曲线半径1600米和1503米,净宽10米,净高5米,为单洞双向行驶隧道,洞口海拔分别为4012.25米和4027.85米。该隧道围岩级别Ⅳ级,主要由强风化-中风化灰岩组成。
  该隧道自2011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各参建人员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海拔高斗志更高&的玉树精神,面对高寒缺氧、气候条件恶劣、雨雪天气频繁、有效工期短、地质水文条件差、施工场地狭窄、施工人员流动频繁及出现的特大溶洞技术难题等困难,精心组织,稳中求进,严把每个工作环节,确保了工程安全顺利推进。坚持质量与安全并重,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开工以来隧道施工中未发生过任何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目前,杂多隧道后续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力争于今年11月份试通车。
(来源: ,微信公众号:zgluqiao)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施工破解技术难题--《隧道建设》2014年07期
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施工破解技术难题
【摘要】:正中国铁建十九局集团兰渝铁路指挥部三工区胡麻岭隧道技术创新迎来一片崭新天地,不负众望破解重大技术难题,至日,隧道斜井加正洞掘进超过13 km。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全长13.61 km。三工区承担6座斜井、1座竖井和相应区间的正洞掘进施工任务。该隧道穿越1座水库和1条河流,有3.25 km穿越第三系饱和富水粉细砂地层,有众多大小不等的水囊,受施工扰动的影响,围岩液化现象十分严重,突
【关键词】:
【分类号】:U455.4【正文快照】:
中国铁建十九局集团兰渝铁路指挥部三工区胡麻岭隧道技术创新迎来一片崭新天地,不负众望破解重大技术难题,至日,隧道斜井加正洞掘进超过13 km。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全长13.61 km。三工区承担6座斜井、1座竖井和相应区间的正洞掘进施工任务。该隧道穿越1座水库和1条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铁道建筑技术;2010年09期
;[J];岩土工程界;2008年08期
;[J];隧道建设;2011年03期
;[J];施工技术;2010年08期
傅才芝;;[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11期
;[J];施工技术;2011年11期
赵磊;梁庆国;张延杰;尹亚雄;;[J];铁道建筑;2011年08期
杜立新;王庆林;;[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2期
;[J];施工技术;2010年08期
王建军;;[J];隧道建设;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斌;;[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者军;[N];甘肃日报;2010年
成潮生;[N];南充日报;2010年
张倩;[N];甘肃日报;2010年
杨军 通讯员
李晓菲;[N];人民铁道;2010年
邓昆伦 冯广泉;[N];人民铁道;2011年
曹小荣 李冰
张敏剑;[N];中国交通报;2009年
李宾 实习记者
徐聪;[N];中国经营报;2010年
张帆;[N];陇南日报;2009年
本报记者 王虹 实习生 刘颖 张琛;[N];广元日报;2009年
南轩;[N];人民铁道;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鑫;[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娟;[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熊鲲;[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攻克世界性难题 兰渝铁路隧道技术取得突破
【字号: |
中国网1月30日讯 “国内罕见,世界性难题!”“世界上最难修建的铁路不是青藏线,不是宜万铁路,而是兰渝铁路,确切地说是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在铁路隧道施工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中国铁建19局兰渝铁路一标3工区工程师邓应奎感慨地说。
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全长13.61公里,穿越一座水库和一条河流,有3.25公里穿越第三系饱和富水粉细砂地层,形成众多大小不等的水囊,受施工扰动的影响,围岩液化十分严重,突水涌砂等安全隐患突显,施工进度深受影响,该项目被列为全路头号重难点工程。
六大原因造成连续塌方
2009年秋,中国铁建19局胡麻岭隧道1标3工区3号斜井施工到182米处,意外发生了:围岩快速弱化,遇水成流砂和泥砂浆。一不小心捅破马蜂窝一样的水囊,就会突水涌砂,造成连续塌方,单个掌子面月掘进由最初百米降至10米左右。
项目请来多位隧道专家,终于分析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六大原因:一是围岩渗透系数小,水位高,地表补勘水位在拱顶40米以上,降水难度大;二是掌子面渗水,围岩软化,开挖时围岩层层剥离,造成钢架无法实施,导致初支沉降变形;三是水囊经常随机出现,无法准确判断出现的位置,水囊是裂隙水连通的饱和未固结粉细砂,开挖后受重力和水压的作用突然涌出,形成突水涌砂,造成掌子面后方未封闭的初期支护突然变形;四是斜井在通过大范围松散段落时,初支出现整体下沉,尤其是底板封闭、二衬实施后还有整体沉降;五是裂隙水将围岩中细颗粒带走,初支背后脱空,围岩松动圈加大,造成初期支护变形;六是饱和粉细砂在施工过程中受机械、人员的扰动,围岩有液化现象,加大了施工难度。
新技术组合确保施工安全
胡麻岭隧道的施工难题,引起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和施工单位中国铁建十九局的重视。中国铁建十九局兰渝铁路一标指挥部密切配合业主兰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先后邀请王梦恕、梁文灏、史玉新、王建宇等国内外多位知名专家现场会诊,最终将胡麻岭隧道定性为“国内罕见、世界性难题”。
经过仔细分析,王梦恕院士说:“只要解决了降水问题,胡麻岭隧道的施工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此后,兰渝铁路公司和中国铁建十九局先后15次召开有国内知名专家参加的方案论证会,与北京、兰州交通大学组成了科技攻关联合体,展开科技攻关。
三工区专门组成管理团队,积极探索,最终采用“双侧壁九步开挖法”、“CRD六步开挖法施工”、“真空降水”、“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等新型技术工艺,精心应用“台阶负压轻型井点真空降水、超前水平真空降水、洞内重力式深井真空降水、地表重力式深井真空降水”等综合降水技术,有效解决了突水涌砂泛滥的难题,并配以“重降水,适注浆,短进尺,快掘进,强支护,早成环,勤量测”措施,特殊地段进尺30厘米就支护一次,使施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在1号斜井左侧,施工人员采用抛填片石填出施工通道至掌子面,再横向抛填片石到下台阶,为施作止浆提供“道路”,完善止浆墙设计方案,以进一步探明地层和腔体;在2号斜井,施工人员不断对挤入洞内松散体进行分段加固、分段开挖,根据初支完好情况确定封堵墙位置;1、2号斜井正洞止浆施工完成后,结合既有地质资料、掌子面开挖状态,采用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探明腔体规模和分布,确保注浆加固等7项方案实施有效。
在7号竖井井底周围,20多根排水管插入地下,清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掌子面周围也同样插入了不计其数的排水管,形成地面地下同时降水的组合降水技术,大大减小了掌子面的水压力,突水涌砂得到较好控制。呈“井”字形的九步法施工技术是在我国铁路隧道施工中首次采用,将掌子面用型钢钢架整体分成9个作业面分别施工,提高了安全可靠性,加快了施工进度。
2012年3月,山东广信检测公司对胡麻岭隧道1、2、5号斜井正洞共计5844成洞米进行质量检测。此次检测分雷达扫描和钻芯取样。雷达扫描主要对正洞二衬混凝土厚度、有无空洞及钢筋间距等进行检测。钻芯取样即对二衬强度进行测试,正洞二衬强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据悉,目前胡麻岭隧道施工进度已由原来单个掌子面月掘进10多米增加到20多米,进入冬季以来,三工区组织了1200人的施工攻坚队,7个作业面有序推进,隧道二衬同步跟进,隧道预计将于今年12月实现贯通。(倪作霖 吴成兵 李绍杰)
关键词:兰渝铁路,降水,围岩,胡麻,掌子面,施工扰动,铁路隧道施工,兰州交
责任编辑:trave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西至华中铁路隧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