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树立的理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09-12-31 &匿名提问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其必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从古至今,国内国外,人们都把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素质的第一杆标尺。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及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深远影响,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无论提到怎样的高度都不为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党和政府日益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素质也有明显提高。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开放的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同时,随着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教师素质及师德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此外,我们的师德建设工作也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和薄弱环节,如在师德教育内容上偏重于理论解读;在师德培训的方式上过于注重灌输、说教;在师德建设的目标上过于强调远大理想目标的树立,缺乏对教师生活现状和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等等。也正是由于我们的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着种种情况, 2005 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因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策略和途径有待进一步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仍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的教师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会我自从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崇高责任,为了完成培养下一代的重大任务,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修炼自己,努力成为学生的表率。要注意三大方面的修养:一、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要热爱祖国,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执教,要注意自身的文明修养,行为举止要符合教师身份;要尊重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廉洁自律,不谋私利。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要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材。三、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技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提高授课水平。要勇于探索创新,认真上好每节课,把所教学科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都学有所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思想观念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思想史的研究才会成为历史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枝,欧美各大学历史系在本科阶段就设置了这方面的课程,同时还有思想史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生培养。为推进思想史的研究,欧美各国相继创办了思想史研究的专门学术期刊,如美国的“观念史杂志”,英国的“思想史杂志”,以及“政治思想史杂志”等,也成立了思想史研究者的学术组织,这样一种高度学术分化和有机联结的学术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思想史研究的发展。在我国,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西方思想史研究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不言而喻。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仍然还有一批学者执着于思想史研究,不算解放前,1949年之后,我们就有三代学人在从事着思想史的研究。如较早的老一辈学者王养冲先生和吴恩裕先生等,第二代学者有何兆武先生等,第三代则为活跃于现在的一些中青年学者。在一代代的学术传承中,西方思想史研究这样的“星星之火”得以绵延多年而不绝;也正是在这样一批学人的共同努力下,思想史研究成果才不断面世。它表现在: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经典思想家的著作,引进介绍了国外思想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西方思想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得到了初步的考察。同时,通过思想史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历史学的研究内容,改变了过去学术研究中的一些错误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更新和重塑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思想观念。虽然西方思想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研究仅只是刚刚起步,仍然还存在着很多局限。它表现在:第一,历史学界对西方思想史研究依然重视不够,还没有成为历史学科分枝中的重要独立内容。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我们对西方思想史的很多内容泊桑正视现实、尊重历史,对于法国政府的软弱,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我是当局,就像所有那些对如何拯救法国抱有种种想法的人一样,我知道该怎么做。我会把所有的殖民地:塞内加尔、加蓬、突尼斯、圭亚那、瓜特罗普、交趾支那、刚果、东京湾和其他地方,装进一只手提箱中,而且我会找到俾斯麦先生。我将对他说:先生,您在寻找殖民地,这里有一批存货,有一大堆,有一整套。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居民有阿拉伯人、黑人、印第安人、中国人、安南人等等。我要求以每一块殖民地换一公里阿尔萨斯和一公里洛林的土地。如果德国首相同意,我就做了一笔好买卖?○2莫泊桑用巧妙的讽刺手法,既抨击了当局的对外政策,又指出了法德两国对殖民地的掠夺,痛切点出了法国政府的腐败无能,一直在普法战争中割让国土的惨痛现实。莫泊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中,他的舅舅和母亲都是文学的爱好者。他们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请求当时的文学大师--《包法利夫人》的创作者福楼拜 ,能够收下莫泊桑作为自己的学生。于是,在福楼拜的悉心引领下,年轻的莫泊桑叩开了文学这座殿堂的神圣之门。福楼拜曾经一再告诫过自己的学生,莫让自己在作品中露面,在心理描写时以人物本身为出发点。这样,各式各样异彩纷呈的人物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不由自主投入到故事中去,读来真实自然。纵观莫泊桑的作品,发现他确实继承了福楼拜的创作主张,而且灵活地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去。与同时期法国著名作家左拉、巴尔扎克和司汤达相比,他有着和这些人相同的写作风格,却又在构思和手法上迥异于他们。这位作家时刻牢记导师教给自己的创作法则,不让自己在作品中出现。他在正式成为一名作家之前,按照老师的要求,并不急于成名,而是苦练基本功,描写了身边所经历过的大量人物和事件。从尊重现实的角度出发,他忠实地记录了一张张形态各异的面孔,一件件离奇曲折的故事,一种种不同的身份地位,一个个阶层的奇闻轶事。但是他又不同于巴尔扎克--&&法国社会的书记官&&,忠实地记录那些事件和人物。他对于每件事情、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可以说,他是一位有个性、不苟同的作家。为了忠实于生活原型,他不惜被世人指责为有悖常理。他留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就是一种坚硬性-形式上的坚硬性,本质上的坚硬性。莫泊桑是一位有思想、有作为的作家,但是他又是一名善于隐藏的人。他的文章中几乎找不到平铺直叙的说教,他的创作最大特点就是善于隐藏自己。同时,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隐藏的同时,传达给读者自己的观点,最终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育。这种隐藏并不是真正的隐藏,他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比那些平铺直叙的陈述和冗长的道理更耐人寻味。莫泊桑短篇小说中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出的作品有《菲菲小姐》、《两个朋友》、《羊脂球》、《一次政变》、《索瓦热老婆婆》和《疯女人》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语言朴素,结构简单,对比鲜明,没有复杂的情节和高深莫测的玄理,但在看似简单的情节背后,却隐含许多令人沉思的东西。下面就针对莫泊桑的&&隐藏&&艺术阐述一下观点看法。一、&&隐藏&&人物的心理活动如果说英国的简.奥斯丁带给读者许多浪漫美好的希望,那么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则带给读者许多现实的残酷和人心的复杂。读大师的每一篇作品,虽然短小,却篇篇震撼人心、令人回味无穷。他的笔下,大多是平凡的百姓或是自命不凡的贵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却又有着我们熟悉的人性。尽管他塑造的人物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却对他们并不陌生。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敌人、亲戚甚或就是我们自己。是的,聪明的作者从来不在作品中阐述自己对于事件和人物的任何观点,他让每一位读者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和个性去评价、判断。因此,他的作品流芳百世,每一位读者都在痴迷的阅读中忘记了自己,仿佛成了作者本人,去经历那些奇特而蕴含深刻的事物。于是在震撼之余,我们不自觉地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下了结论,实现了作者创作的意图。我想,这也是每一位想要成功的艺术家必备的素质,而莫泊桑不但具备这种素质,并且将它发扬光大,成为和左拉一样,代表着自然主义思潮的创作大师。无论哪一部作品,我们都可以体味、感受到许多深刻的内涵。在看似简单的语言和形式中,人们总会思索很长时间。因为每个人都深深清楚大师对于每一部作品都是倾注了血汗的,他不是简单地让我们看过热闹了事,应该说,那每一篇文章都是大师的泣血陈情之作。莫泊桑先生说,我们看待世界的特殊方法正是我们对世界所产生的特殊幻觉,而这种幻觉正投合于我们的器官和感官;而我们的接受器官则成了人类普遍意识中我们的小小园地里的设备。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对任何一项理论表示忿忿不满,因为每项理论都是一种气质向它本身提出问题的概括表现。○3这段话也许为许多人所不解,但是这位作家比我们近来所见到的其他任何人都更精确细致地提出:艺术家的价值在于他是以什么清晰度来表现这种印象。有人说,莫泊桑是一位专写人物变态心理的作家,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在莫泊桑创作的数以万计的人物中间,我尤其偏爱那些战争中的人物。&&时势造英雄&&,&&时势&&中的人们会暴露出思想深处最真实的东西。尤其处于战争中的人物,已经顾不得隐藏和矫饰什么,他们灵魂深处的美与丑,也是暴露得最完整和彻底的时候。尤其是这些人物当中,一些行为和言语超出我们理解缺乏研究,如西方历史上的共和主义思想,影响近代早期思想发展的自然法思想等,就连我们以前非常重视的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现在都没有人再进行学理式的研究。第二,由于历史学领域中思想史研究的不足,不能为学术界提供既多且好的“公共知识 ”,由此,带来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思想史的研究常常变成了哲学甚至文化人研究的重要内容,由此导致学术界常常把政治哲学和思想史研究混淆在一起,好象政治哲学的研究就可以取代思想史研究的存在。事实上,目前政治哲学研究正由于其缺乏历史的内涵从而证明思想史研究大有存在的必要性。二是由于思想史研究的不够,才使学界的一些学人犯了一些最为基本的错误。这里试举两例:有位博士在文章中说,苏格兰启蒙运动成为英国革命的理论先导。殊不知,英国革命在前,苏格兰启蒙运动在后,两者之间相差有百年之多,何以能够成为理论先导。另一位研究哲学的学者说,休谟仅仅是位哲学家,在政治思想方面没有作出多少贡献。这样说,完全是对休谟思想的不了解。第三,学术界仅只热衷于引进一些当代的思想家,这样做当然有其重要的意义,但我只想表达的是,学界对思想的演进缺乏系统地梳理和研究,并且对各思想家之间的异同、联系和发展没有真正的研究,致使我们只看见一个个伟大的思想家个体,而对整个总体没有把握。换句话说,我们只看到了20世纪的很多思想家,但是我们缺乏对20世纪西方思想史作系统性研究,也没有这样的著作出版。类似的现象不仅只是表现在现当代,其他时段也同样如此。如在整个西方思想的发展史上,我们也只是对一些思想家有了初步的介绍,至今国内还没有一本相对比较有质量的系统的西方思想史的著作。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并且与我们这样的大国地位非常不相称。第四,由于对思想史研究的不重视,致使思想史研究没有很好地对自己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把思想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的话,我们就要思考和回答什么是思想史这样的一些“元问题”。而现在我们却没有这样做,未能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学理性的探讨,由此愈发导致了思想史研究失去其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撑,思想史缺乏了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科学性和合法性。第五,在目前这样一个思想溢出,任何一个没有严格思想史训练的人都可以大谈思想史的时代,而作为历史学分枝的思想史研究的失却,或者说在没有思想史研究成果参与的时候,其后果就是,整个学术界不仅错误百出,学理混乱,而且概念流行,并且有些概念在某些力量的支配下取得了其唯一的话语霸权地位,俨然就是绝对的真理,由此带来了整个社会观念的混乱。如对卢梭社会契约理论的理解,目前占居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卢梭是个集权主义者,他的思想导致了雅各宾专政这样的“恐怖统治”。其实,对卢梭思想的理解历来多有不同,有的人认为卢梭是自由主义思想家,有的认为是共和主义者,也有人认为是集权主义者。同时,雅各宾专政的形成也异常复杂,卢梭思想与雅各宾专政之间并不能完全划上等号。因此,对卢梭思想的理解完全依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语境而有不同的评价。这样,我们完全不能够将某一种观点放大到“绝对”的地步。目前,当中国正在日益走向全球化的时候,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迫切地希望要了解西方的思想,了解他们观念的演变。事实的确如此,如果我们想要了解西方政治体制或者社会体制的话,我们首先就要问,一个政治体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那里,什么叫作现代国家,权利与权力有什么不同,支撑市场经济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毫无例外地都要追及到思想史,都要从近代思想观念中寻求答案。现在,不仅整个中国社会已有如此迫切的要求,作为单个个体的很多学人特别是青年学子也开始了学术的转向。很多人特别是一批年轻人,当他们在解决了“小康生活”之后,开始抛弃了那些实用性的学科,愈来愈喜欢思想史,渴望探寻思想观念层面的内容。因此,在我看来,思想史研究的复兴正在到来。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与动力的催动下,我们应该充分思考与规划未来的西方思想史研究。对未来的思想史研究,我认为,需要关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基本文献的阅读。这里所讲的基本文献,既指那些经典文献,也指那些在那个时代属于二三流思想家的著作,甚至一些民间文献等等。当代思想史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文献的选择面已经被拓宽,在传统的思想史的研究中,我们主要集中于“伟大”的思想家,除此之外就别无选择。实际上,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哪些思想家真正体现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西方学者认为,一些“二流”的思想家才真正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主要的思想。时至20世纪80年代,新社会文化史的兴起对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在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直接改变了思想史研究的面貌。首先,新社会文化史在研究对象上进一步扩大了思想史研究的范围。以前思想史研究仅仅关注于经典思想家的思想,现在的研究已经突破了这一局限,重点研究人特别是普通人的心理、心智和情感、态度、意见等一系列内容。总之,他们研究的对象再也不是传统思想史所研究的那些伟大的思想家,而是普通人的观念。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原来以所谓的“经典著作”作为自己的研究文本,而现在,文本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观念和能够体现这些观念的一切创造物都被看作为文本,并要在那个时代的语境中来进行解读。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要提倡阅读基本的文献,并将文本的解读视为最为重要的基础。注重文本本身是一方面,如何阅读文本则更为重要。作为思想史研究来说,它与其它学科最大的差异就在于要有“历史”的视野,即要将文本放在一定的语境下来解读。以往的思想史研究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孤立地研究某一个思想家,或者某种观念,这种研究被称为聚焦于“观念的单元”(Unit Ideas)。这里的“观念的单元”意指西方思想传统中那些基本的和经久不变的观念。在这样的研究方法下,历史学家的任务主要是把每个人的政治思想系统化,并从中推演出一些结论或他们对某些基本观念的态度。然后,历史学家便将几个思想家作比较,不管他们是否关心同一理论抽象层次的问题。他们的相似之处或“共同观念”都被当作历史延续性的表现;他们的不同之处则被看成历史变化或发展。西方学者将这样的研究批评为,政治思想史变成了一些基本观念的历史,并被归结为一种单一的、发生在高度抽象层次的历史,是一种“理性重建”。而现在,我们应该在更宽广的背景下,和在不同的语境下来研究文本,即重新回到历史,运用历史的研究方法去考察那些思想观念的演进,进行“历史重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理解文本,把握其主旨,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史。第二,注重对“概念”的梳理和考察。在思想史研究中,我们应该要去考察思想观念的演变,但是,这种演变体现在什么层面上,或者说,我们要注重的不仅是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什么观念,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什么“基本观念”,但是这种“基本观念”并非是泛泛的,它的核心和基础是一系列的“概念”。因此,观念就体现在一系列的“概念”上,体现在对“概念”的定义上。人们如何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系列“概念”,如何给这些“概念”作出定义,并且运用这些“概念” 来认识和理解现实的世界。例如,当我们要研究人们的社会主义观念时,我们就必须要研究“社会主义”这个基本概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这个概念的定义如何产生和演变,并且作为一种概念又是如何进入到人们的头脑中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思想观念史的研究实际上可以变成为“概念史”的研究。对此,国外的学者已经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进行自己的研究工作了。在德国有科泽勒克,在英国有斯金纳。例如,斯金纳在对“自由主义”的研究中,重点考察“自由”概念的变化。在近代早期,公民的自由指的是一种地位,在法律和社会意义上的独立状态。到了18世纪,这种理解发生了变化,被这样的观点所取代,即公民自由仅仅被看作为缺乏干涉。尽管19世纪的很多思想家想扩展自由概念的内容,将此视为人们真正利益的观念,但是并没有动摇18世纪时的定义作为唯一的主导。并且,从此以后,这种定义就一直主导着我们的观念,成为唯一性的定义。对思想史研究来说,这种“概念史”考察的意义在那里,或者说,我们在思想史研究中为什么要重视“概念”的研究。这是因为,在人们头脑中所形成的任何“概念 ”都有其历史的演进,并被不断地添加或减少其含义。因此,作为思想史的研究,我们就不应该仅仅只是紧随现在通行的概念,而是要考察这个概念的含义究竟在何时形成,并固定下来和成为了我们通行的一种接受。同时,既然任何一种概念的内在含义都有着历史的演进,即它的定义会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发生变化,那么,为了理解这个概念及其定义,我们也就需要运用历史学的方法来对此进行研究,在“概念”的演变中理解思想观念的历史演进。重视“概念史”的研究,和在“概念史”的研究视野下,这就要求我们要对长期以来一直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进行梳理和重新界定。例如,我们通常用的“封建专制 ”,“国家”、“自由”、“公民”“人权”等等。只有对这些概念进行历史性的梳理,我们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概念的基本含义,以及它被我们所接受时我们对此的理解。也正是在这样的梳理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演进。第三,加强对思想史理论方法的研究,重视对国际学术界思想史研究成果的翻译和介绍。目前,国外学术界特别是西方学术界对思想史研究不管在理论方法论还是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上都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例如,在理论方法上,就有“概念史”研究,思想史研究的“历史语境”和“修辞”转向,新社会文化史对思想史的新诠释等等。因此,为了跟上国际学术前沿,缩短与国际学术界的差距,我们就必需要大力加强对思想史这些“元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引进和吸收国外思想史研究的成果,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思想史研究在一种自觉的状态下进行,将思想史研究发展成为具有学术内涵和学科规范的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史研究。当然,在引进国外学术成果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做的就是要对这些学术成果进行评介,以便为人们所理解。看起来作这样的评介似乎没有多少学术含量,但一篇好的评介自然是要在把握和了解学术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当然也就具有其较高的学术价值,并且也为人们点明了这些成果的学术价值到底在哪里,这对推进学术发展的意义自不待言。这里,想以著名思想史家斯金纳的著作为例。2002年,著名思想史家剑桥大学昆廷·斯金纳教授的代表作《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经过重新翻译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出版本应会在中国的学术界带来热烈的反响,但是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让人深感遗憾。这不禁促使我在思考这一现象,我们学术评论究竟缺失在哪里?实际上,其原因就在于,我们还没有很好地把握斯金纳这本书所具有的学术意义。 1978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斯金纳教授两卷本的著作《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第一卷为“文艺复兴”,第二卷为“宗教改革的时代”。此书出版后,立刻获致好评,自年,共有35篇书评出现,写书评者大多都是研究思想史的大家,如波考克、奥克肖特等人。无论是赞同还是提出批评,但他们都带着无比敬重的语调来评论在当时才38岁的年轻学者的著作。直到现在,这本书仍然被认为是当代的经典著作,是思想史研究中的一场革命。斯金纳也被看作为不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而且也是思想家。甚至有的学者这样认为,在当代,斯金纳是可以排在前十名的思想家。在这本书中,斯金纳改变了通常的思想史研究重视抽象“观念”的方法,而是更加具体的将“一般的观念”集中于体现“观念”的“概念”上来进行研究。同时,他还为我们显示了“概念”内含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上,同时还表现在“社会”的三个方面,第一不断变化的社会信仰和理论,第二,社会认知和意识,第三为社会的价值和态度。因此,只有在“语言”和“社会”的两方面下,我们才能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和变化。因此,从方法论上来说,斯金纳改变了思想史研究的方法,开拓了新的研究范式。直到现在,在政治思想史研究中,仍然没有人能够超越斯金纳这本著作,甚至模仿斯金纳这本书的方法来写一本类似的书。这毫不奇怪,不仅因为要掌握这样一套理论方法,而且按照他这样的方法来写的话,对历史材料的熟悉和掌握的程度也都是要求非常之高。我们只要读一下斯金纳的这本书,即可知道他对历史材料的掌握和处理所体现的历史学功底是多么的深厚。第四,思想史研究的公共知识取向。目前,在历史学的各分枝学科中,思想史的研究基础非常薄弱,研究人员较少,研究成果也无法与其他学科相比,同时,研究者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气馁,要充分认识思想史研究对“解构”现有的思想观念和重塑当代社会的思想观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思想史研究的定位上,既要考虑到思想史学科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要思考思想史的研究将要为别的学科,甚至社会提供“公共知识”。就是说,思想史的研究既要有自己的学科式的学术导向,又要有一种公共知识取向,让思想史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和社会重要的学术文化资源和基础。目前,思想史研究正在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据我保守的估计,思想史研究的复兴将要到来。当我们在审视我们的思想史研究时,深切感到,由于多年对思想史研究的不重视,和国外,特别是西方学术界相比,我们已经落后了很多。在这样基础薄弱,现在重新起步的思想史研究中,我们不能够奢望一下子能够取得多大的成绩,我们的目标和定位应该是,将西方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我们的研究介绍过来,将在西方学术界中已经成为公认的知识变成为我们整个学术界,甚至社会,而不仅仅是历史学界自身的公共知识。对于“公共知识”问题,平时我们对此重视不够,我们应该在这样的定位下来研究思想史,首先服务于学术领域,服务于社会,然后,在此基础上,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通过思想史自身的学术研究和学术积累,借以实现在某些研究领域的突破,取得能够同西方学术界进行对话的成果。写到这里,想起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杨声茂先生的话,“就外国史学而言,‘鉴别吸收’也是治学的硬工夫,也是不断追求‘勇于和善于吸收’的大目标。通过‘鉴别’,才能有所创新,才会摈弃译文组合,才可领会‘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意境。”因此,在目前,我们要不怕我们的研究水平较低,要从“公共知识”的角度来从事我们的研究工作。相比过去,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西方的知识,这些都与从事世界史研究的史学研究者的工作密不可分。正是他们通过对西方历史的研究,才把很多学科性的知识变成了“公共知识 ”。我想,和世界史研究一样,思想史研究的旨趣就在这里,同样,未来思想史研究进步的起点也就在这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更加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这也对前述思考的几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结合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和产业转型的新形势,我们要通过加强资源优化整合,在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信息化融合发展、促进区域互动、发展生态设计上采取对策措施,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真正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1、整合市场和企业资源,建立关键领域的研发协作体系。十七大报告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这也是电子信息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抓住国家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电视和互联网建设的有利时机,依托国内市场建立自主标准体系,推动企业加大对核心元器件和软件、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力度,要通过企业整合引导建立以大企业为龙头的行业创新联盟,争取在关键共性技术、技术标准、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实现突破,逐步推动自主创新取代加工出口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平板显示器件应作为全行业共同关注的重点。由于显示器件属于连接产业上下游的关键环节,应用范围极广,当前又面临技术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因此建议国家从战略高度扶持平板显示器件的发展,成立专项资金扶持技术创新,并对大企业的重组给予政策协调,以完善产业链条。  2、推动融合发展,打造大产业链条。十七大报告将信息化作为一项中心任务,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我们要按照这个精神,结合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融合趋势,大力打造大产业的链条。第一,促进软硬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与硬件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鼓励在汽车、医疗、机械等领域发展大宗软硬融合产品,并争取国家扩大对嵌入式软件增值税政策支持的范围。同时,鼓励软件技术和信息化项目在传统行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展壮大。第二,推动制造业和运营业融合互动。借助部行业管理优势,积极为制造业和运营业的融合互动创造条件,以发展增值服务应用和开发高端整机产品为依托,加强二者在技术研发、行业标准、业务创新、服务贸易上的协作与融合,打造健康协调的大产业链条。第三,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和软件外包。要以信息化发展为契机,推动各种基于软件开发的信息服务,鼓励业务类型和商业模式创新。要在推动软件外包的基础上推动软件“内包”,鼓励和引导软件企业承接国内传统制造业和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  3、统筹区域资源,高起点推动东中西部互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必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们要按照中央的精神,结合产业发展的特点,高起点推动区域间的互动。目前,中西部地区由于本身区位特点,并不太适合承接东部沿海的加工贸易转移,区域间的互动应依托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信息化应用状况,要以软件、新型元器件、电子材料等高技术、低污染行业为切入点,高起点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我们鼓励东部沿海的软件和制造企业,到中西部发展产业,拓展商机;也建议国家对中西部高起点发展给予融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以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和区域结构优化升级。  4、促进生态流程整合,建立产业生态设计、评估和管理体系。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新的奋斗目标,这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也顺应了国际生态发展的潮流。我们要按照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结合欧盟EUP指令和我产业实际,建立生态设计、评估和管理体系。第一,整合产业统计及支撑单位的数据资源,对已有的产业生态发展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电子信息产品生态参数数据库。第二,研究制定电子信息产品生态评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重点产品生态参数课题研究,为制定行业标准和管理措施奠定基础。第三,加强宣传培训,引导企业推进内部流程整合,完善产品生态设计,建立生态参数档案和评估体系。第四,在适当时机,出台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发展的管理办法,将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合格评定、技术支撑整合成系统规范的产业生态管理体系。第五,建议国家以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试点行业,率先出台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部门管理规章,并从财政、税收上出台专项政策,对有毒有害物质替代材料和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进行扶持。  5、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加工贸易,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十七大报告更加突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强调要树立世界眼光,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目前,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贸易顺差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我周边地区(如越南、菲律宾等),又在吸引外商投资上出台了很多优惠措施,其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很多跨国公司都前去投资建厂。我们要抓住时机推动国家出台扶持措施,引导国内优势企业到越南等国发展加工贸易,利用其市场、人力、区位和政策资源扩大经营,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缓解贸易顺差压力。具体可像当年新加坡到中国办工业园一样,通过政府出面,与越南等国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更加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这也对前述思考的几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结合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和产业转型的新形势,我们要通过加强资源优化整合,在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信息化融合发展、促进区域互动、发展生态设计上采取对策措施,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真正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1、整合市场和企业资源,建立关键领域的研发协作体系。十七大报告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这也是电子信息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抓住国家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电视和互联网建设的有利时机,依托国内市场建立自主标准体系,推动企业加大对核心元器件和软件、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力度,要通过企业整合引导建立以大企业为龙头的行业创新联盟,争取在关键共性技术、技术标准、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实现突破,逐步推动自主创新取代加工出口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平板显示器件应作为全行业共同关注的重点。由于显示器件属于连接产业上下游的关键环节,应用范围极广,当前又面临技术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因此建议国家从战略高度扶持平板显示器件的发展,成立专项资金扶持技术创新,并对大企业的重组给予政策协调,以完善产业链条。  2、推动融合发展,打造大产业链条。十七大报告将信息化作为一项中心任务,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我们要按照这个精神,结合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融合趋势,大力打造大产业的链条。第一,促进软硬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与硬件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鼓励在汽车、医疗、机械等领域发展大宗软硬融合产品,并争取国家扩大对嵌入式软件增值税政策支持的范围。同时,鼓励软件技术和信息化项目在传统行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展壮大。第二,推动制造业和运营业融合互动。借助部行业管理优势,积极为制造业和运营业的融合互动创造条件,以发展增值服务应用和开发高端整机产品为依托,加强二者在技术研发、行业标准、业务创新、服务贸易上的协作与融合,打造健康协调的大产业链条。第三,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和软件外包。要以信息化发展为契机,推动各种基于软件开发的信息服务,鼓励业务类型和商业模式创新。要在推动软件外包的基础上推动软件“内包”,鼓励和引导软件企业承接国内传统制造业和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  3、统筹区域资源,高起点推动东中西部互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必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们要按照中央的精神,结合产业发展的特点,高起点推动区域间的互动。目前,中西部地区由于本身区位特点,并不太适合承接东部沿海的加工贸易转移,区域间的互动应依托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信息化应用状况,要以软件、新型元器件、电子材料等高技术、低污染行业为切入点,高起点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我们鼓励东部沿海的软件和制造企业,到中西部发展产业,拓展商机;也建议国家对中西部高起点发展给予融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以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和区域结构优化升级。  4、促进生态流程整合,建立产业生态设计、评估和管理体系。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新的奋斗目标,这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也顺应了国际生态发展的潮流。我们要按照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结合欧盟EUP指令和我产业实际,建立生态设计、评估和管理体系。第一,整合产业统计及支撑单位的数据资源,对已有的产业生态发展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电子信息产品生态参数数据库。第二,研究制定电子信息产品生态评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重点产品生态参数课题研究,为制定行业标准和管理措施奠定基础。第三,加强宣传培训,引导企业推进内部流程整合,完善产品生态设计,建立生态参数档案和评估体系。第四,在适当时机,出台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发展的管理办法,将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合格评定、技术支撑整合成系统规范的产业生态管理体系。第五,建议国家以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循环经济的试点行业,率先出台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部门管理规章,并从财政、税收上出台专项政策,对有毒有害物质替代材料和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进行扶持。  5、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加工贸易,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十七大报告更加突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强调要树立世界眼光,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目前,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贸易顺差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我周边地区(如越南、菲律宾等),又在吸引外商投资上出台了很多优惠措施,其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很多跨国公司都前去投资建厂。我们要抓住时机推动国家出台扶持措施,引导国内优势企业到越南等国发展加工贸易,利用其市场、人力、区位和政策资源扩大经营,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缓解贸易顺差压力。具体可像当年新加坡到中国办工业园一样,通过政府出面,与越南等国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