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木村死亡皇后岛位于哪里里

  土木村隶属于云南省
,地处田坝镇东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市78公里。东邻龙德,南邻海岱乐所,西邻田坝村委会。土木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群众勤劳纯朴,邻里和睦,和谐共处,生产生活状况逐年改变。全村国土面积15.85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9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等农作物。
  截至2009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265亩,人均耕地1.01亩,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大豆、小麦、蚕豆、蔬菜等作物;拥有林地11389.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5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3亩,主要种植核桃、梨、李子、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35.8亩;草地1835.3亩;荒山荒地187.7亩,其他面积4964.9亩。境内水资源丰富,煤炭、石灰岩资源开采利用秩序良好。
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1145户通自来水,有20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1470户通电,有101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84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5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56户。
  该村到镇道路为砂石路;进村道路为砂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2公里,距离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3辆,农用运输车4辆 ,摩托车91辆。
  到2009年底,该村有47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8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1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57.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220万元;畜牧业收入713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274头,肉牛15头,肉羊143头);渔业收入15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79.5万元;工资性收入8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5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苞谷和洋芋、养殖生猪、 二三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00人,在省内务工120人。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该村已在发展生猪养殖、乡镇企业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示范小区和母猪繁殖户、干果、蔬菜等产业。境内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截至2009年底,有3个煤矿企业。
境内土木水库位于土木村驻地东北背阴田村旁,1959年建,蓄水1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00余亩。1999年列为市级水利扩建工程,由曲靖市、宣威市和田坝镇三级共同投资扩建,占地120余亩,总投资680万元,扩建后,可解决10834人和5263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可灌溉3682亩田地。
  截至2009年底,该村有农户1475 户,共有乡村人口5211人,其中男性2628人,女性2583人。其中农业人口 5211 人,劳动力3125人。该村居民以汉族为主。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7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969人;享受低保45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1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4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5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
  截至2009年底,该村建有小学4所,校舍建筑面积3755平方米,拥有教师30人,距离镇中学3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72人,其中小学生662人,中学生310人。
该村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7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831亩,有固定资产2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 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公开,公开项目包括村级财务收支状况,“一折通”信息、计划生育台帐(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农村低保名单、五保户、每个季度的工作情况和重点工程项目实施进度等内容。
  截至2009年底,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1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4人,少数民族党员12人,其中男党员73人、女党员11人。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13个村民小组。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82人。
新农村建设
  2007年以来,土木村“两委”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对“三村四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该村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工作方案,积极采取措施,围绕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整治、“一村一品”产业规划九星工程创评活动等重点内容开展工作,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共投资10万余元,投工投劳2000余个,维修村间公路2.5公里,建大小水池10个,硬化村间道路1500平方米,铺设管路4500余米,整治村容村貌4个村组,清理垃圾500余立方米,改灶50个、改厕25个、改厩40余间。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资金投入与建设发展矛盾较为突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面临枯竭,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优化,致富技能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该村的发展思路:突出“、稳粮、依煤、兴科、扶畜、壮林、强基”。
  该村的发展重点:
  一、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改变群众生产生活状况。
  1、维修乡村主干公路10公里,实现乡村公路中型养护标准,维修村间公路30与公里。
  2、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解决部分村组用电难的问题,全村实现“一降两改”。
  3、加大资金投入,解决200余户农户的人畜饮水困难。
  二、培育壮大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到2010年,户均出栏肥猪2.5头以上,养母猪150头,实现畜牧业总收入615.5万元;到2015年,户均出栏肥猪3.5头以上,养母猪250余头,实现畜牧业总收入800万元。
  三、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以煤炭为主的乡镇企业,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延长煤炭产业链,建立工业园区,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41:46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土木村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土木村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土木村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田坝镇,地处田坝镇东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市78公里。东邻龙德,南邻海岱乐所,西邻田坝村委会。土木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群众勤劳纯朴,邻里和睦,和谐共处,生产生活状况逐年改变。全村国土面积15.85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9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截至2009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265亩,人均耕地1.01亩,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大豆、小麦、蚕豆、蔬菜等作物;拥有林地11389.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5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3亩,主要种植核桃、梨、李子、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35.8亩;草地1835.3亩;荒山荒地187.7亩,其他面积4964.9亩。境内水资源丰富,煤炭、石灰岩资源开采利用秩序良好。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1145户通自来水,有20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1470户通电,有101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84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5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56户。该村到镇道路为砂石路;进村道路为砂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2公里,距离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3辆,农用运输车4辆 ,摩托车91辆。到2009年底,该村有47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8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1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57.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220万元;畜牧业收入713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274头,肉牛15头,肉羊143头);渔业收入15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79.5万元;工资性收入8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5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苞谷和洋芋、养殖生猪、 二三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00人,在省内务工120人。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该村已在发展生猪养殖、乡镇企业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示范小区和母猪繁殖户、干果、蔬菜等产业。境内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截至2009年底,有3个煤矿企业。境内土木水库位于土木村驻地东北背阴田村旁,1959年建,蓄水1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00余亩。1999年列为市级水利扩建工程,由曲靖市、宣威市和田坝镇三级共同投资扩建,占地120余亩,总投资680万元,扩建后,可解决10834人和5263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可灌溉3682亩田地。截至2009年底,该村有农户1475 户,共有乡村人口5211人,其中男性2628人,女性2583人。其中农业人口 5211 人,劳动力3125人。该村居民以汉族为主。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7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969人;享受低保45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1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4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5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截至2009年底,该村建有小学4所,校舍建筑面积3755平方米,拥有教师30人,距离镇中学3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72人,其中小学生662人,中学生310人。该村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7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831亩,有固定资产2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 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公开,公开项目包括村级财务收支状况,“一折通”信息、计划生育台帐(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农村低保名单、五保户、每个季度的工作情况和重点工程项目实施进度等内容。截至2009年底,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1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4人,少数民族党员12人,其中男党员73人、女党员11人。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13个村民小组。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82人。2007年以来,土木村“两委”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对“三村四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该村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工作方案,积极采取措施,围绕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整治、“一村一品”产业规划九星工程创评活动等重点内容开展工作,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共投资10万余元,投工投劳2000余个,维修村间公路2.5公里,建大小水池10个,硬化村间道路1500平方米,铺设管路4500余米,整治村容村貌4个村组,清理垃圾500余立方米,改灶50个、改厕25个、改厩40余间。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资金投入与建设发展矛盾较为突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面临枯竭,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优化,致富技能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该村的发展思路:突出“、稳粮、依煤、兴科、扶畜、壮林、强基”。该村的发展重点:一、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改变群众生产生活状况。1、维修乡村主干公路10公里,实现乡村公路中型养护标准,维修村间公路30与公里。2、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解决部分村组用电难的问题,全村实现“一降两改”。3、加大资金投入,解决200余户农户的人畜饮水困难。二、培育壮大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到2010年,户均出栏肥猪2.5头以上,养母猪150头,实现畜牧业总收入615.5万元;到2015年,户均出栏肥猪3.5头以上,养母猪250余头,实现畜牧业总收入800万元。三、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以煤炭为主的乡镇企业,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延长煤炭产业链,建立工业园区,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关分词:
Microsoft VBScript runtime
错误 '800a005e'
Invalid use of Null: 'split'
/get.asp,行 37寨后下村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寨后下村隶属于西安街道办事处寨后社区居委会,属于坝区。海拔2,400.00米,年平均气温12.6℃,年降水量1,100.00毫米,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3户,有376人,其中186人,劳动力10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0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5.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房屋出租为主。[1]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电、、、五通,有路灯。全村有63户通自来水,占农户总数的100%)。有63户通电,有6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3户(分别占总数的100%和100%)。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0.3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5辆。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结构有3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2]
寨后下村隶属于西安街道办事处寨后社区居委会,属于坝区。海拔2,400.00米,年平均气温12.6℃,年降水量1,100.00毫米,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3户,有376人,其中186人,劳动力10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0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5.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房屋出租为主。[1]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电、、、五通,有路灯。全村有63户通自来水,占农户总数的100%)。有63户通电,有6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3户(分别占总数的100%和100%)。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0.3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5辆。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结构有3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2]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00.0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700.00万元,工资性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5.00元,农民收入以房屋出租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0.00万元。[3]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63户,共乡村人口376人,其中男性183人,女性193人。其中农业人口186人,劳动力100人。该村以纳西族为主,其中纳西族139人,白族8人。
到2006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51人,参合率66%;
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3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4]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福慧小学,中学生就读到福慧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00公里,距离中学1.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1 人,其中小学生31人,中学生20人。该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延庆奥运村位于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