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出木块中的鞋掌底部铁钉如何拔出需要用什么

如图所示,用羊角锤拔木板上的钉子,请画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阻力臂和最省力的动力臂_百度知道
羊角锤绕着转到的点为支点,当动力的方向垂直于锤柄向外用力时最省力,此时动力臂最大,过动力的作用点沿着动力的方向画出动力F,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动力臂LF,过阻力的作用点作竖直向下的阻力f,然后再过支点作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阻力臂Lf.如图所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羊角锤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下列四种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钉在木板上的钉子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间隙C.用力可以把冰糖块轧为粉末,说明冰糖_百度作业帮
下列四种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钉在木板上的钉子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间隙C.用力可以把冰糖块轧为粉末,说明冰糖
下列四种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钉在木板上的钉子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间隙C.用力可以把冰糖块轧为粉末,说明冰糖的分子很小D.污水排入湖中,湖水被污染,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A、钉在木板上的钉子很难拔出,说明物体间存在摩擦;故A错误;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B错误;C、冰糖块轧为粉末,固体大颗粒变成小颗粒,与分子无关,不能用分子理论解释,故C错误;D、污水排入池塘后不久,整个池塘水被污染了,是液体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用分子理论解释,故D正确.故选D.
本题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问题解析: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据此分析判断.【答案】分析:(1)通过分析数据可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并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填上表格所缺数据.(2)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为了省力需增加动力臂的长度.(3)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三段绳子在拉重物,故在不计一切摩擦和绳子和动滑轮重的情况下,拉力为重物的三分之一.如果考虑动滑轮和吊钩总重,拉力为动滑轮、吊钩和物重的三分之一.(4)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轮轴的概念、绝缘体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叫做轮轴.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解答:解:(1)分析表中数据关系可知:6&4=4&6,5&6=10&3,所以,空格==20,(2)可得杠杆平衡条件:F 1L1=F2L2;(3)拔钉子时羊角锤是绕O点转动的,即O点是支点;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羊角锤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羊角锤是省力杠杆;为了更省力,必须使动力臂增大,因此可将手向后移动,来增大动力臂的长度.(4)不计一切摩擦和绳子和动滑轮重时,拉力F=&G物=&2.7&103N=900N;考虑动滑轮和吊钩总重时,拉力F′=&(G动+G物)=&(300N+2.7&103N)=1000N.(5)螺丝刀柄比头部要粗一些,所以螺丝刀相当于轮轴,比较省力.螺丝刀柄外部包了一层橡胶,是绝缘体,防止导电.同时上面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故答案为;(1)20;(2)F 1L1=F2L2;(3)省力;大于;将手向手柄末端移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4)900;1000;(5)轮轴;绝缘体.点评:此题知识点较多,考查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运用、省力杠杆的判断和运用、滑轮组公式的运用和螺丝刀中的物理知识,是一道力学综合题.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2007?越秀区一模)(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首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使 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调节右边钩码的个数和悬挂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1.1N,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2=1.47N,测得支点O到这两个作用点的距离L1=20cm,L2=1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1?L1和F2?L2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1=F2?L2,小明的失误地方是误将图中的L1看作是F1的力臂.(2)交流与评估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峰用同一滑轮组装置做了三次实验,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重物质量/kg
重物上升距离/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m
滑轮组机械效率
90.9%他俩与其它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请你对表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①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55.6%.(取g=10N/kg)②从上述实验数据可得出,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定性关系为: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③请你就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议.(只需提1条)对于给定的滑轮组,通过增大提起的物重提高效率.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1)如图1所示,某同学用弹簧秤拉着木块A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利用二力平衡知识间接测量f滑,在木块上加砝码后,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将变大(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如图2所示,是小明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当在杠杆左端距离O点二个格子的位置挂了三个等质量的钩码,当在另一端距离O点三个格子的位置挂两个等质量的钩码时,此时杠杆刚好平衡,若在两边钩码下方再各加挂一只相同的钩码,释放后观察到的现象将是什么?小王认为:杠杆仍能保持平衡;小李认为:杠杆将顺时针转动;小赵认为:杠杆将逆时针转动;你支持小李的观点,理由是左端的力和力臂的乘积小于右端的力和力臂的乘积.小明在实验后,用直尺AB制作杆秤,他在0刻度处用细线悬挂一个秤盘C,在3cm刻度处用细线D悬吊起来.他提起细线D“秤杆”(直尺)不能静止在水平位置.于是,他在秤盘悬线P处粘上适量的橡皮泥,使“秤杆”能在水平位置静止(如图3).他“粘上适量橡皮泥”的做法类似于“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3)如图4是小红同学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准备的器材有:三个质量不同的木块A;&&三条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B;三个高度不同的长方体铁块C;&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等.下表是小红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时所记录的相关数据.
斜面粗糙程度
物重G(N)
斜面高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L(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62.5%通过分析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体的重量无关;若保持斜面长度不变,将斜面高h变为0.2m,再将重为3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拉时,所需拉力为2N,则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说明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除此之外,你认为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斜面的斜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B(A、密度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四、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名称结 构特 征特 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五、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B(A、密度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四、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名称结 构特 征特 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五、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三、实验技能: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对于弹簧秤的使用①看清量程,即弹簧秤的最大称量范围。②观察单位、分度值;③指针是否调到零点④使用中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2、《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①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可能有多种猜想,如质量、离地的高度等,而在这个实验中着重研究的是重力与质量的关系。②实验原理:用弹簧秤分别测量不同个数的钩码的重量,由此找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③本实验对数据处理的方式与“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一样,是采用“图象法”;若实验数据准确无误,则应该得到一个正比函数图象——一条经过原点的斜线。④误差分析:若斜线不经过原点,可能是弹簧秤没有进行零点的调整;若数据点离斜线分布较散,可能是使用中秤的指针或弹簧与秤壳接触,也可能是钩码质量不准造成。3、《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①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即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又在保持压力不变的情况下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②在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是用了“间接法”,即用弹簧秤测拉物体的力,只有当物体保持匀速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的大小才与拉力的大小相等。③若拉动物体做的是加速运动时,以此拉力大小作为摩擦力的值,则比真实偏大;若拉动物体做的是减速运动,仍以此拉力大小为摩擦力的值,则比真实值偏小。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①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平衡法”即保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由此研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应满足的关系。②实验中首先应对杠杆进行水平位置上的平衡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转动的影响,并容易测出力臂的大小。如图1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取g=10m/s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试求:(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2)若在木板(足够长)的右端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左的力F,请在图2中画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写出分析过程)【考点】;.【专题】压轴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块和木板的加速度,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时,铁块与木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板长,由位移公式列式求出时间.(2)在木板的右端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左的力F时,分析木板与铁块的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出铁块所受的摩擦力f与F的关系,画出图象.【解答】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研究铁块m:F-μ2mg=ma1&&&&&&&&&&&&&&&&&&&&&&& 研究木板M:μ2mg-μ1(mg+Mg)=Ma2&&&&&&&&&&&&&&&&&&&&&又S铁=1t2,板=12a2t2L=S铁-S板联立解得:t=1s&&&&&&&&&&&&&&&&&&&&&&&&&&&&&&&&&&&(2)①当F≤μ1(M+m)g=0.1×(1+1)×10 N=2N时,m、M相对静止且对地静止,有:f=F;②设F=F1时,m、M恰保持相对静止,此时系统的加速度为:a=a2=2m/s2.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μ1(M+m)g=(M+m)a,解得:F1=6N所以,当2N<F≤6N时,m、M相对静止,系统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1(M+m)gM+m=-1以M为研究对象,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1(M+m)g=Ma解得:f=F+1 ③当F>6N时,m、M发生相对运动有:f=μ2mg=4N所以,f随拉力F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答:(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1s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2)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点评】对于两个物体,分析之间的关系是关键,往往有位移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等等.还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加速度相同时可采用整体法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wxz老师 难度:0.29真题:25组卷:106
解析质量好中差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若要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控制其运动的速度相同;动能的大小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出来;为了正确得出实验规律,木块移动时要做直线运动;注意实验时要多次试验,以便得出普遍规律.
解:根据实验的要求可知,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控制到达水平面速度相同,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的大小,来说明铁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出铁球具有的动能的大小,这是转换法的运用;该实验在操作时很难做到的是铁球撞击木块时,使木块沿与木板长边平行的方向直线运动;实验时要多次试验,以便得出普遍规律.如图所示,每次实验后都用同一铁球,这是不合理的,要换成个体积形状完全相同,质量不同的其他金属球.故答案为:同一高度;控制速度相同;木块移动的距离;铁球撞击木块时,使木块沿与木板长边平行的方向直线运动;换成个体积形状完全相同,质量不同的其他金属球.
本题考查了探究动能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除考查控制变量法的转换法的运用外,最后通过一个对实验进行改进是本题的新颖之处,需要我们认真分析.
3058@@3@@@@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200@@Physics@@Junior@@$200@@2@@@@机械能@@@@@@38@@Physics@@Junior@@$38@@1@@@@能量@@@@@@5@@Physics@@Junior@@$5@@0@@@@初中物理@@@@@@-1@@Physics@@Junior@@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是否有关"实验中,小明先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是否有关",所用的器材有:一个用长木板搭成的斜面;三个质量不同的实心铁球;一个木块.各器材的组装示意图如图1所示.(1)每次实验时,都要将铁球从斜面的___由静止释放,其目的是___.(2)铁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来间接反映的.(3)该实验在操作时很难做到的是___.(4)某同学对小明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不用木块,在木块的位置上固定一个面积较大的挡板,在挡板前面贴上足够厚的长方体橡皮泥,如图2所示,每次实验后都要换上另一块相同的橡皮泥.此外,还需要对小明的方案进行怎样相应的调整?___.(如果需要,可增加其他器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翻木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