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时局图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事实,其中的动物各代表哪个国家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学习方法 历史人物
读《时局图》时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爱国人士谢缵泰的杰出时事漫画。是中学历史教材中备受师生关注又难以忘记的一段素材。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对“时局图”认知时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时局图》的寓意今天我们眼前的《时局图》,一方面是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用熊、虎、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国主义国家。俄国好似一只大黑熊到极地,张牙伸一脸恶相,脚踏山、陕、辽东兼及直隶,满洲、蒙古都系他跨下之物;若给他吞噬,遍地将被他踏低。法国人伸开臂膀像一只大田鸡:揽住琼州还要两粤东西;怕他呦声来一吠,那时川、广、云南就惹问题。英国好似一只大虫同他抵制:蟠藏两广誓不输亏,全身枕住长江流域;胶州入了德国箍围,故此伸尾搭藏威海卫,预备俄人南下,他就发起雄威;美国饥鹰侧翅插下个面花旗;日本光芒直射,满蒙地区危在旦夕。另一方面是揭露清政府腐朽不堪。图上有三个清政府代表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安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清政府用科举考试等升官之途愚弄人民。二、德国是“肠”、“蛇”、“旗”的问题耿盂辉老师说:“课本第73页的《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在图的注释中……提到‘肠代表德国’。”这是由广东方言而造成的误解。谢赞泰是广东人,而‘肠’按广东方言是‘长虫’的发音,长虫又是蛇的俗称,故‘肠代表德国’应理解为‘蛇代表德国’”。“‘蛇’变成了‘肠’”,是“因不谙方言致错之例”。(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56页)朱惠康老师说:“《时局图》上代表德国的是‘旗’,而不是‘肠’”。他提出了两个理由:第一,“何以别的帝国主义国家都用富含特征的动物来表示,而偏偏用不伦不类的‘肠’来代表德国呢?”第二,“近得刘德臣先生按原图清绘,并省略了原图中英文字母且印成对开大张的《时局图》时,始得‘一目了然’。尽管该图下方的说明文字也说‘肠子代表德国’,但我却分明地看出了原作者的真意。……《时局图》上山东半岛及胶州湾处,清楚地插着一面德国三色横条旗,意为德国强租胶州湾,以山东为势力范围。而所说的‘肠子’,实为代表英国的老虎尾巴,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意为英国还强租了山东半岛上的威海卫。图上方以太阳代表日本,恰似用三色条旗代表国家,都是用国旗图案来表示国家。”朱惠康老师还建议:“对开张的《时局图》再版时,老虎的尾梢,只需画到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卫处即可。”(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15~16页) 。史学工作者认为:至于朱惠康老师以为“《时局图》上代表德国的是‘旗’,而不是‘肠’”,是难说服人的。首先“何以别的帝国主义国家都用富含特征的动物表示”,就与事实不符合。《时局图》上用太阳表示日本,“太阳”怎么会是动物?“太阳”和“肠子”,都不是动物,何以称“偏偏用不伦不类的‘肠’来代表德国”?其次是朱老师建议:“对开张的《时局图》再版时,老虎的尾梢,只需画到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卫处即可”,不必“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其实,《时局图》作者把老虎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是有用意的。原作《时局图》下面还有一首“题词”,题词写道:“……又见胶州入了德国箍围,故此伸尾搭埋威海卫,预备俄人南下,佢就发起雄威。”这里道出了老虎“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的原因。
与"读《时局图》时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相关文章
网友最近关注
历史知识推荐内容
历史知识热门排行榜清朝末期的时局图上的动物各代表什么国家?
清朝末期的时局图上的动物各代表什么国家?
?????我看不懂时局图也???
补充:我找不到代表肠的德国和太阳,不会是日本上面那个太阳吧?
熊代表俄罗斯
虎代表英国
肠代表德国
太阳代表日本
鹰代表美国
蛤蟆代表法国
其他回答 (1)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采用了《时局图》,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深受师生们欢迎。 


2000年第7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刊登出耿孟辉和朱惠康两位老师的文章,对人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时局图》下面的说明文字“肠代表德国”提出了意见。 


耿盂辉老师说:“课本第73页的《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在图的注释中……提到‘肠代表德国’。我认为这是由广东方言而造成的误解。谢赞泰是广东人,而‘肠’按广东方言是‘长虫’的发音,长虫又是蛇的俗称,故‘肠代表德国’应理解为‘蛇代表德国’” 。“‘蛇’变成了‘肠’”,是“因不谙方言致错之例”。(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56页) 


朱惠康老师说:“《时局图》上代表德国的是‘旗’,而不是‘肠’”。他提出了两个理由:第一,“何以别的帝国主义国家都用富含特征的动物来表示,而偏偏用不伦不类的‘肠’来代表德国呢?”第二,“近得刘德臣先生按原图清绘,并省略了原图中英文字母且印成对开大张的《时局图》时,始得‘一目了然’。尽管该图下方的说明文字也说‘肠子代表德国’,但我却分明地看出了原作者的真意。……《时局图》上山东半岛及胶州湾处,清楚地插着一面德国三色横条旗,意为德国强租胶州湾,以山东为势力范围。而所说的‘肠子’,实为代表英国的老虎尾巴,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意为英国还强租了山东半岛上的威海卫。图上方以太阳代表日本,恰似用三色条旗代表国家,都是用国旗图案来表示国家。”朱惠康老师还建议:“对开张的《时局图》再版时,老虎的尾梢,只需画到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卫处即可。”(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15-16页) 


我们慎重地研究了两位老师的意见,觉得难以采纳。下面,我们就《时局图》中“肠代表德国”的问题作些说明。 


记得十年前,我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的时候,决定采用《时局图》。从《时局图》的照片看,德国的标志物模糊不清,而说明文字却写得明明白白:“肠子代表德国”。我在北京市大兴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期间,有一位同事是广东肇庆人,我们俩人还住同一个宿舍。他管蛇叫“长虫”,发音近似“肠”。我因此怀疑《时局图》上德国的标志物可能是蛇。我还特地跑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在近代史的展厅里,找到放大的《时局图》,德国的标志物还是看不清,但留下的说明文字分明写着:“肠子代表德国”。我想,目前“怀疑”还只能是怀疑,还没有充足的理由推翻原始资料的说明文字。另外,这种怀疑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现在见到的《时局图》不是谢瓒泰(笔者注:本人见到的材料,“瓒”字不写作“赞”。)的原作,是别人改绘的。改绘者难道也是广东人吗?他也管蛇叫“长虫”,发音近似“肠”吗?如果不是的话,就另当别论了。所以,我在编写教科书的时候,采取了尊重原始材料的作法。当年,这本教科书在实验和推广期间,我到不少地方作过介绍。介绍时,我总是把自己的怀疑告诉给听课的老师们,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寻找更充足的理由去证实自己的想法。那时候,帮助我们搞实验的北京市东城区历史教研员王富友老师听了我的介绍,不以为然。他说:“德国人爱吃面包夹香肠。德国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认为香肠供应有保证了。用肠来代表德国,也合乎情理。”现在,耿盂辉老师提出的意见与我当年的怀疑非常相似,但他并没有提出什么新东西,所以,我们暂时无法采纳这种意见。我还想提醒同志们注意,1991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图册《图说近代中国》和1994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图册《图片中国百年史》都选用了《时局图》的照片,图下的说明文字都是“肠子代表德国”。看来,尊重原始资料是学术界共同坚持的原则,中学历史教科书自然不能例外。 


至于朱惠康老师以为“《时局图》上代表德国的是‘旗’,而不是‘肠”’,就更难说服人。因为他所列举的两个理由根本不成立。首先说“何以别的帝国主义国家都用富含特征的动物表示”,就与事实不符合。《时局图》上用太阳表示日本,“太阳”怎么会是动物?“太阳”和“肠子”,都不是动物,何以称“偏偏用不伦不类的‘肠’来代表德国”?其次,“近得刘德臣先生按原图清绘……的《时局图》……我却分明地看出了原作者的真意”,朱老师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实际上,朱老师的眼睛是有误差的,而且误差还不算小。朱老师看到了“图上方以太阳代表日本”,接下去又说:“恰似用三色条旗代表德国,都是用国旗图案来表示国家”。日本的国旗上是有太阳图案,但“太阳”跟日本的“国旗图案”毕竟不能完全等同。尤其是朱老师建议:“对开张的《时局图》再版时,老虎的尾梢,只需画到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卫处即可”,不必“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这无异于削足适履。其实,《时局图》作者把老虎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是有用意的。原作《时局图》下面还有一首“题词”,题词写道:“……又见胶州入了德国箍围,故此伸尾搭埋威海卫,预备俄人南下,佢就发起雄威。”这里道出了老虎“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的原因。尊重史实,不能随意歪曲,不能篡改历史资料,这是每一个史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的职业道德。如果说领会错了史料的含意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但是为了适合自己的意见,就公然故意篡改原始资料,这是史学工作者的大忌。当然,中学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可以原谅,可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的编辑们起码是大学历史本科毕业,甚至有教授、副教授的头衔,不应当不明白这个道理呀!“追求真实”是挂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编辑们嘴边上的口头禅,可偏偏在他们组织、刊登的文章中公然主张篡改历史资料,而这样的文章又被他们捧为“最为精当”的意见,这其中的奥妙确实令人难解!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清朝末期的时局图上的动物各代表什么国家?_百度知道
清朝末期的时局图上的动物各代表什么国家?
提问者采纳
耿盂辉老师说:“课本第73页的《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在图的注释中……提到‘肠代表德国’。我认为这是由广东方言而造成的误解。谢赞泰是广东人,而‘肠’按广东方言是‘长虫’的发音,长虫又是蛇的俗称,故‘肠代表德国’应理解为‘蛇代表德国’”。“‘蛇’变成了‘肠’”,是“因不谙方言致错之例”。(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56页)朱惠康老师说:“《时局图》上代表德国的是‘旗’,而不是‘肠’”。他提出了两个理由:第一,“何以别的帝国主义国家都用富含特征的动物来表示,而偏偏用不伦不类的‘肠’来代表德国呢?”第二,“近得刘德臣先生按原图清绘,并省略了原图中英文字母且印成对开大张的《时局图》时,始得‘一目了然’。尽管该图下方的说明文字也说‘肠子代表德国’,但我却分明地看出了原作者的真意。……《时局图》上山东半岛及胶州湾处,清楚地插着一面德国三色横条旗,意为德国强租胶州湾,以山东为势力范围。而所说的‘肠子’,实为代表英国的老虎尾巴,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意为英国还强租了山东半岛上的威海卫。图上方以太阳代表日本,恰似用三色条旗代表国家,都是用国旗图案来表示国家。”朱惠康老师还建议:“对开张的《时局图》再版时,老虎的尾梢,只需画到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卫处即可。”(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15-16页)我们慎重地研究了两位老师的意见,觉得难以采纳。下面,我们就《时局图》中“肠代表德国”的问题作些说明。记得十年前,我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的时候,决定采用《时局图》。从《时局图》的照片看,德国的标志物模糊不清,而说明文字却写得明明白白:“肠子代表德国”。我在北京市大兴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期间,有一位同事是广东肇庆人,我们俩人还住同一个宿舍。他管蛇叫“长虫”,发音近似“肠”。我因此怀疑《时局图》上德国的标志物可能是蛇。我还特地跑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在近代史的展厅里,找到放大的《时局图》,德国的标志物还是看不清,但留下的说明文字分明写着:“肠子代表德国”。我想,目前“怀疑”还只能是怀疑,还没有充足的理由推翻原始资料的说明文字。另外,这种怀疑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现在见到的《时局图》不是谢瓒泰(笔者注:本人见到的材料,“瓒”字不写作“赞”。)的原作,是别人改绘的。改绘者难道也是广东人吗?他也管蛇叫“长虫”,发音近似“肠”吗?如果不是的话,就另当别论了。所以,我在编写教科书的时候,采取了尊重原始材料的作法。当年,这本教科书在实验和推广期间,我到不少地方作过介绍。介绍时,我总是把自己的怀疑告诉给听课的老师们,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寻找更充足的理由去证实自己的想法。那时候,帮助我们搞实验的北京市东城区历史教研员王富友老师听了我的介绍,不以为然。他说:“德国人爱吃面包夹香肠。德国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认为香肠供应有保证了。用肠来代表德国,也合乎情理。”现在,耿盂辉老师提出的意见与我当年的怀疑非常相似,但他并没有提出什么新东西,所以,我们暂时无法采纳这种意见。我还想提醒同志们注意,1991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图册《图说近代中国》和1994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图册《图片中国百年史》都选用了《时局图》的照片,图下的说明文字都是“肠子代表德国”。看来,尊重原始资料是学术界共同坚持的原则,中学历史教科书自然不能例外。至于朱惠康老师以为“《时局图》上代表德国的是‘旗’,而不是‘肠”’,就更难说服人。因为他所列举的两个理由根本不成立。首先说“何以别的帝国主义国家都用富含特征的动物表示”,就与事实不符合。《时局图》上用太阳表示日本,“太阳”怎么会是动物?“太阳”和“肠子”,都不是动物,何以称“偏偏用不伦不类的‘肠’来代表德国”?其次,“近得刘德臣先生按原图清绘……的《时局图》……我却分明地看出了原作者的真意”,朱老师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实际上,朱老师的眼睛是有误差的,而且误差还不算小。朱老师看到了“图上方以太阳代表日本”,接下去又说:“恰似用三色条旗代表德国,都是用国旗图案来表示国家”。日本的国旗上是有太阳图案,但“太阳”跟日本的“国旗图案”毕竟不能完全等同。尤其是朱老师建议:“对开张的《时局图》再版时,老虎的尾梢,只需画到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卫处即可”,不必“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这无异于削足适履。其实,《时局图》作者把老虎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是有用意的。原作《时局图》下面还有一首“题词”,题词写道:“……又见胶州入了德国箍围,故此伸尾搭埋威海卫,预备俄人南下,佢就发起雄威。”这里道出了老虎“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的原因。尊重史实,不能随意歪曲,不能篡改历史资料,这是每一个史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的职业道德。如果说领会错了史料的含意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但是为了适合自己的意见,就公然故意篡改原始资料,这是史学工作者的大忌。当然,中学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可以原谅,可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的编辑们起码是大学历史本科毕业,甚至有教授、副教授的头衔,不应当不明白这个道理呀!“追求真实”是挂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编辑们嘴边上的口头禅,可偏偏在他们组织、刊登的文章中公然主张篡改历史资料,而这样的文章又被他们捧为“最为精当”的意见,这其中的奥妙确实令人难解!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时局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局图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