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两个按照"先撇后捺"规则书写的字

十、木、禾的书写规则
(1)要让学生认识“竖、撇、捺”三种笔画,知道“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两条笔顺规则。
竖,从上到下要写直。分为悬针竖和垂露竖。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有平撇和竖撇两种,平撇应写得平而短,竖撇先竖后撇,写时注意笔画的连贯。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本课要写的三个字,教师在示范时,要一边写一边说笔画,以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三个字的
十:“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写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
木:“横”短“竖”长。“撇”、“捺”起笔应相接于“竖”,左右对称展开,收笔应高于“竖”的收笔。
禾:第一笔为平撇,应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下部与“木”的写法相同。
十:“先横后竖”。一笔横:写横时,从左向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并且要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二笔竖:书要写直,写在竖中线上。从上向下行笔。写悬针竖时,要逆锋起笔,向右顿笔,然后稍提转折向下运笔,最后顿笔后提笔出锋就是悬针竖。
木:写“木”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木”的第二笔“竖”与“十”的第二笔“竖”有何不同,并告诉学生,这个尾部像小水滴或露珠的竖是“垂露竖”。
接着,比较两个字的第一笔“横”:“十”的横在横中线上起笔,较长、且平;“木”的横在横中线上方起笔,较短,而且较向右上斜。其次,教学生认识了新笔画“撇”和“捺”,并告诉学生写字时“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再次,示范书写。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一笔横,起笔在横中线上方,要短且向右上斜一些;二笔竖从竖中线上起笔,要逆锋起笔,向右顿笔,然后稍提转折向下运笔,最后顿笔左上回锋收笔就是垂露竖;三笔撇,紧挨着竖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四笔捺,紧挨着竖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快,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并且强调撇捺左右要对称展开,收笔要高于“竖”
禾:写“禾”时,首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笔“撇”与“木”中的撇有何不同,并告诉学生,这个撇是“平撇”,应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其次,示范书写。“平撇”下面的部分与“木”的写法相同。
书写格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按照笔顺规则写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按照笔顺规则写字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全部微信分类
当前位置:
【快乐作文】小学生应掌握的汉语拼音和汉字的知识要求,带习题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上一篇:第一篇
下一篇:最后一篇
关注排行榜
友情链接:一年级下期写字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一年级下期写字教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轻松练习15分(测试卷)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w7i)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j9n)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讲完了,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田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1.文章已用“//”划分成四段,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田老师上课把一首小诗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学生听,作者几十年后仍然难以忘怀。请你也学着通过一两件难忘的事来写你的老师,题目为:难忘________老师(横线上可填老师的姓或所教学科,如:难忘李老师、难忘的体育老师等等。)
3.你会把学过的古诗编成小故事吗?请试试。
科目:小学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印白先生4岁握笔,9岁出字。先给左邻右舍写联画帖,后给达官贵人描扇点匾。14岁晋见巡游的皇帝,御前走笔,龙颜赞叹,当场赐银百两,旨令将其抄书立碑留存。
  从此,印白先生名扬大江南北。但名气大了,人也傲了。每天舞笔练字,很少再给外人。就是显贵人家出资丰厚,也遭婉言拒绝。物稀为贵,惜字如金,字自然值价。印白先生的名气更响。据说,有人为求几个字,竟愿割田百亩。
  野村少佐求字时,印白先生鬓发已白。野村是城防司令,中国通。抓来印白先生,假意训斥下级,扇了绑印白先生的小队长一个耳光,然后亲手解绳,递烟沏茶,恭请印白先生坐下,说:“先生,大大的对不起,请您海涵。”
  印白先生抚摸着红紫的手臂,鼻孔连出几声“哼”。
  “先生,”野村竖拇指夸奖,“大大的了不起。字的,我特别欣赏……”
  印白先生斜眼看了看野村,架起二郎腿,端茶呷了一口。
  野村斟茶,满脸堆笑,话入正题:“我的,请先生赐字,不知先生的意向?”
  “不写!”印白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
  “……”野村十分尴尬。
  印白先生起身便走,门岗架刺刀拦他。野村打了个手势,岗哨收回刺刀。野村陪印白先生出门,鞠躬道:“好走。”
  印白先生头也没回。
  野村数次登门,软磨硬蹭求字。印白先生始终不买账,对家人说:“此倭寇杀人如麻,即使杀了我,我也决不给他半个字。”
  家人担心野村下毒手。
  印白先生淡然一笑,说:“倭寇要笼络人心,可能还不至于动我们这种有名气的人吧。”
  野村再请印白先生,话不投机,露出凶相,用东洋刀砍下桌角,威胁说:“你的,再不写,死了死了的!”
  第二天,押印白先生去,见面几句话,就手刃一俘兵。印白先生颤栗。野村抓住他的右臂,指着东洋刀上的血,狞笑说:“快快写,我的,好说。”
  印白先生牙咯咯响,犟过头。
  野村用刀支过他的头,狂叫:“写不写?”
  印白先生牙缝挤出两个字:“不写!”
  野村下了毒手,印白先生被人扶回,在床上昏睡三天。乡邻守候身边,无不掉泪。印白先生反而安慰他们:“别伤心,倭寇没断我双臂,只要有手,我印白还是印白。”
  四年后,野村进山扫荡,被八路军击毙。日本兵在城里祭祀。天亮,贴告示的地方耸立八个斗字:“血刃倭寇,天下称快。”苍劲雄浑,洒脱耀眼。内行人赞道:“除印白先生,再无人可比。”
1.“先给左邻右舍写联画帖,后给达官贵人描扇点匾”这个句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此,印白先生名扬大江南北。”句中“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名扬大江南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印白先生成名后“人也傲了”,他的傲气主要表现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野村一开始对印白先生客气有加,他这样表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印白先生明知“此倭寇杀人如麻”却仍“始终不买账”,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康巴藏族民居
&&&& &&康巴人的住房一般为2至3层的楼房,平面呈方形;不少人家倚山建房,以石砌墙,墙里不用打木桩,却能砌得光洁,严整。往往一排建筑有几十户人家,宛如古代城堡,很是壮观。一幢建筑内的房间大小、结构布局安排得十分合理,很像内地城市建造的多单元式的楼房;不过这儿的民居都带有一个大庭院,院门也修建得高大,结实。&&&&&&&&&&&民居的一层设有向院外开的窗户,用作牲口圈、草房或车库。中层住人。这一层除了卧室、客厅客房、厨房仓房和厕所外,还布置了专门供奉神佛的经堂。经堂宽敞华丽,彩画彩雕精巧的巨大佛龛占去了一面墙。来了贵客,一定先要到此顶礼观瞻,烧几炷高香。在经堂里就连主人也不能坐卧。至于女人,即使是远来的宾客,也绝对不允许在经堂里休息。这种习惯虽然无法使人理解,但康巴妇女却墨守至今,没有任何怨言。&&&&&&&&&& 康巴民居中的住室、客厅部分的彩饰装修异彩纷呈,就连横梁、天花板上都布满了彩绘雕饰。花花绿绿且勾金描银的藏式柜、桌、门、窗……镶珠嵌翠的铜壶、法器、玉樽、金佛……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民居的第三层通常用来堆放粮食和杂物,不用彩画。顶部修造得结实,平展,用以晾晒粮食,是很好的大凉台,人站在上面可以环视绿野乡村和远处的雪岭江流。大凉台上设置着牛首造型的香炉,用来燃烧香草、柏树枝叶,以敬奉神佛。&&&&&&&&&&&康巴地区的民宅、寺以及各地的碉楼、佛塔,多是由能工巧匠不画图、不吊线直接施工建成的,几百年来任凭风吹雨打及地震而经久不塌,实在是一个奇迹!&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倚山—(&&& &&)&&&&供奉一(&&& &&)&&&&观瞻—(&&&&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纷纷呈现。&&&&(&&&&& &&)&&& &&(2)玉制的酒器。&(&&& &&&&)&&&&& &(3)本指跪下,用手顶着所尊敬人的脚,短文指客人来访要先到主人家的经堂跪拜神佛,这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 && &)&&&&&&& (4)瓦工、木工工作时,用线吊重物形成垂线,借以取直。&&&&(&&&& &&) 3.作者按____&&&& 的顺序,先介绍了《康巴藏族民居》的&&&&&&&&&&&&&&& ;接着介绍了&&&&&&&&&&&&&&&&& ;然后介绍了&&&&&&&&&&&&&&&&&& ;最后介绍了&&&&&&&&&&&&&&&& 。4.文中画“____”的句子用了&&&&&&&&&&&&&&& 、&&&&&&&&&&&&&&&& 的方法,具体描述了康巴民居的样式及布局。5.文中结尾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飘来,若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潮水般涌漫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啸,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透过树隙,便见一条白帘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似一阔幅白绢正从机杼上吐泻而下,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 我们去时,正遇上枯水季节,瀑布的水势并不宏大,远不如徐霞客在游记中所描写的那般摄人心魄。所以游者甚为寥落,连街上的不少店铺都早早关门打烊了。据当地人介绍,盛水季节,瀑水激出的水花雨雾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迭数百米,落于瀑布右侧高岩上的黄果树小镇,造成“银雨洒金街”的奇景。可惜我们去得不是时候,无缘一睹其壮观,留下了一点遗憾。 &&&&&&&&&&& 黄果树瀑布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下行,山径寂寥无人,“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至谷底,我们坐在水边的一块岩石上,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那一幅白帘般的瀑布,仿佛一伸手便可撩过来拭脸似的,它跃入涧底激起的烟雾般的水珠,直扑到我们脸上,沁凉沁凉的。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挂得那么长,但远比它宽阔,所以气势十分雄壮。当年徐霞客描写道:“上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描写得准确形象,令人叹服。 &&&&&&&&&&& 瀑布如雷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浮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恢宏。&&&&&& 我们久坐岩上,任沁凉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沾湿薄薄的衣衫。我们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声,只觉得自己的胸臆在扩展,似张开的山谷,那瀑布便直跃而进,挟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回荡着大自然纯正清脆的音响。&&&&&&&&&&&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塑像,他正遥对瀑布,作凝神谛听状,他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此时此地此刻,&我们也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1.查字典小能手。 && “訇”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 &&)画,读音是(&&&&)。“訇然”一词的意思是&(&&&&&&&&&)。&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3.文章第____自然段都是描写瀑布声音的。&4.作者是从&&&&&&&& 和____两个角度来写黄果树瀑布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横竖撇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