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解释意思

标准种类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编制计划、审批、编号、发布。国家标准代号为GB和GB/T,其含义分别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
按体系划分
《》将标准划分为四种,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各层次之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又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
对没有国家标准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作为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当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该行业标准应自行废止。行业标准由行业标准部门编制计划、审批、编号、发布、管理。行业标准的归口部门及其所管理的行业标准范围,由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审定。部分行业的行业标准代号如下:汽车——QC、石油化工——SH、化工——HG、石油天然气——SY、有色金属——YS、电子——SJ、机械——JB、轻工——QB、船舶——CB、核工业——EJ、电力——DL、商检——SN、包装——BB。推荐性行业标准在行业代号后加“/T”,如“JB/T”即为机械行业推荐性标准,不加“T”为强制性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范围有: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药品、兽药、食品卫生、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种子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制计划、组织制定、审批、编号、发布。地方标准也分强制性与推荐性。
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其要求不得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企业产品标准应在发布后30日内向政府备案。 此外,为适应某些领域标准快速发展和快速变化的需要,于1998年规定在四级标准之外,增加一种“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作为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其代号为“”。指导性技术文件仅供使用者参考。
按管理需要划分
由于对标准进行管理的需要,对标准种类的划分主要是以下几种方式:
(1) 按行业归类
目前中国按行业归类的标准已正式批准了67大类,行业大类的产生过程是:由国务院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其所管理的行业标准范围的申请报告,经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目前是)审查确定,同时公布该行业的标准代号。
(2) 按标准的性质分类
通常按标准的专业性质,将标准划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3大类:
① 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称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一个大类,可进一步分为:基础技术标准、、工艺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设备标准、原材料标准、安全标准、、等。其中的每一类还可进一步细分,如还可再分为:、标准、数系标准、公差标准、环境条件标准、技术通则性标准等。
② 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叫管理标准。管理标准主要是对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业务、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所作的规定。
③。为实现工作(活动)过程的协调,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每个职能和岗位的工作制定的标准叫工作标准。在中国建立了的企业里一般都制定工作标准。按岗位制定的工作标准通常包括:岗位目标(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业务分工和业务联系(信息传递)方式、职责权限、质量要求与定额、对岗位人员的基本技术要求、检查考核办法等内容。
(3) 按标准的功能分类
基于社会对标准的需求,为了对常用的量大面广的标准进行管理,通常将重点管理的标准分为: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保标准、管理标准。
按照标准化对象分类
按照标准化对象,通常把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三大类。
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标准包括,技术管理标准,,行政管理标准,生产经营管理标准等。
工作标准是指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工作标准一般包括部门工作标准和岗位(个人)工作标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_百度百科
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关于印发中小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及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二零一一年六月十八日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已发布新的标准《》,本标准已废止。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制定本规定。
二、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三、本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四、各行业划型标准为:
(一)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四)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五)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
(六)交通运输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七)仓储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
(八)邮政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
(九)住宿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
(十)餐饮业。(同九)
(十一)信息传输业。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
(十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三)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20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四)物业管理。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8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六)其他未列明行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五、企业类型的划分以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为依据。
六、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本规定以外的行业,参照本规定进行划型。
七、本规定的中型企业标准上限即为大型企业标准的下限,国家统计部门据此制定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统计分类。国务院有关部门据此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不得制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企业划型标准。
八、本规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修订情况和企业发展变化情况适时修订。
九、本规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十、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IS02000标准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IS02000标准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2000际标准
国际标准委员会2000年制定的国际标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标准的意义是什么,,,,,,_百度知道
标准的意义是什么,,,,,,
、标准仅词语字面解释:
1、衡量事物准则;
2、本身合于标准供同类事物比较核事物:标准音、标准
3、指标榜、规范
二、家标准定义:
1、标准重复性事物概念所做统规定科、技术实践经验综合基础经关面协商致由主管机构批准特定形式发布作共同遵守准则依据
三、标准划:
1、标准制定类型按使用范围划际标准、区域标准、家标准、专业标准、标准、企业标准;
2、标准按内容划基础标准(般包括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产品标准、辅助产品标准(工具、模具、量具、夹具等)、原材料标准、标准(包括工艺要求、程、要素、工艺说明等);
3、标准按熟程度划定标准、推荐标准、试行标准、标准草案
四、标准制定:
1、际标准由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审查ISO理事接纳际标准并由央秘书处颁布;
2、家标准由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3、行业标准由务院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企业产产品没家标准行业标准应制定企业标准作组织产依据并报关部门备案
4、律标准制定另规定依照律规定执行
5、制定标准应利于合理利用家资源推广科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安全民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利于产品通用互换及标准协调配套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标准意义积极面减少麻烦加快某种事物普及速度;消极面限制创新
标准原意为目的,也就是标靶。其后由于标靶本身的特性,衍生出一个“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的规则”的意思。将“用来判定技术或成果好不好的根据”广泛化,就得到了“用来判定是不是某一事物的根据”技术意义上的标准就是一种以文件形式发布的统一协定,其中包含可以用来为某一范围内的活动及其结果制定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或者其他精确准则,其目的是确保材料、产品、过程和服务能够符合需要。标准往往对应该严肃对待的方面(比如机器和工具的安全、可靠性和效率,玩具,医学设备)有深远影响。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标准化作业_百度百科
标准化作业
所谓,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标准化作为一门科学,毫无疑问应该有它自己的理论,标准化活动是为数众多的人们的一种社会实践,而且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那么,伴随着这种实践的总结便是理论的提炼。否则,标准化实践既不可能取得成功,更不可能上升到它的高级阶段。近百年,世界各国际标准化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标准化原理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发表了一些著作。(ISO)于1952年成立了标准化原理研究常设委员会(STACO),它的首要职责是在标准原理,方法和技术方面充当ISO理事会的顾问,在考虑标准化经济问题的同时,使ISO的标准化活动取得最佳效果,这对标准化理论的研究工作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尔后,一些国家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如日本在1958年设立了标准化原理委员会(JSA/STACO),开展了标准实施状况的调查以及标准化经济效果的和标准化术语的研究。次年,官城精吉提出了标准化的两个基本原理(经济性的基本原理和对策规则的基本原理)和一系列分原理。
原苏联标准化学者在标准化理论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1989年决定在莫斯科仪表学院等高、中等院校设立19·06专业—标准计量和产品质量管理专业,至于开设《标准化与产品质量管理》、《互换性与标准化》、《标准化与质量》等课题的院校就达三分之二以上。
此外,各国的标准化专家还对标准化概念,原理、方法、经济效果的测定及其它理论问题的研究日渐活跃。尤其是出现了一些有关标准化原理的专著,并就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
标准化的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标准化过程的表现形态,也是标准化的方法,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
标准化的形式是由标准化的内容决定的,并随着标准化内容的发展而变化,但标准化的形式又其相对的和自身的继承性,并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标准化过程是标准化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过程。
研究各种标准化形式及其特点,不仅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化任务,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标准化形式,达到标准化的目标,而且能够根据标准化工程的发展和客观的需要,及时地创立新形式取代旧形式,为标准化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
标准化的形式主要有简化,系列化,,、组合化等。
周期时间是指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必要的全部时间。  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没有周期时间限制,而是我们任意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推迟或提前完成规定的工作,这两种情况均是不可取的。作为销售部来讲,前者会造成客户不满或损害公司形象,后者会造成公司资金或人员的浪费。同时两者都会给下一道一工序的进行造成不好影响。比如说:在合格证问题上,由于没有固定的周期时间限制,而是完全的灵活,一旦合格证没有在的时间内到达,客户肯定会不満,严重的是对公司信任下降。同时也增加了的工作难度,也损害公司形象。再来说后者,比如在拷车问题上,如果我们将客户要的车提前两周拷回来了,很明显这就占用了公司资金,而影响到急需车型的提取。或者是没有将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造成浪费。所以说,不管我们在做那一道工序,我们都需要一个标准的工作时间,同时保证“3W”的实现,保证服务的及时、准确。
顾名思义,作业程序就是将要做的事情按预先设定的好的步骤进行工作。  如果没有作业程序或者作业程序不明确,或不遵守。都会造成延迟工作的完成,造成工作完成质量的不合格,或者根本就完不成工作。如果我们每一道工序都没有标准程序,试想整个工作现场将会变得如何的混乱不堪,将会造成多大的浪费,多少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发生。这种状况,除了客户不满意外,就连本公司的员工也很难满意。作业程序既是作业者执行的标准也是上级考核下级的依据。所以,要想创造客户、,各个工序就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益于执行的作业程序。按照作业程序进行作业也是确保在周期时间内完成工作的重要保障。
标准手头存活量
标准手头存活量是指维持正常工作进行的必要的,其中包括即将消化的库存。  所有事情的发生不会绝对按人们的计划来发生,而是充满了可变性和不可预见性。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而给工作造成的不便与紧张,我们必需备有适当的,可以随时调用的资源。这一步,是保证前两步实现基础。是保证所有工作进行前提,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有标准手头存活量。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此外标准化还可以用作目视化管理的工具。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 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 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显示原因和结果
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数量化-具体
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
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在以下的情况下修订标准:
做SOP的方式可能由于基本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会有一定的区别。从国瑞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大体上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一、先做流程和程序。
按照公司对SOP的分类,各相关职能部门应首先将相应的主流程图做出来,然后根据主流程图做出相应的子流程图,并依据每一子流程做出相应的程序。在每一程序中,确定有哪些控制点,哪些控制点应当需要做SOP,哪些控制点不需要做SOP,哪些控制点是可以合起来做一个SOP的,包括每一个分类,都应当考虑清楚,并制定出来。
二、确定每一个需要做SOP的工作的执行步骤
对于在程序中确定需要做SOP的控制点,应先将相应的执行步骤列出来。执行步骤的划分应有统一的标准,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划分。如果对执行步骤没有把握,要及时和更专业的人员去交流和沟通,先把这些障碍扫除掉。
三、 套用公司模板,制定SOP
在这些问题都搞清楚的前提下,可以着手编写SOP了。按照公司的模板在编写SOP时,不要改动模板上的设置;对于一些SOP,可能除了一些文字描述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图片或其他图例,目的就是能将步骤中某些细节进行形象化和量化。
四、 用心去做,才能把SOP做好
由于编写SOP本身是一个比较繁杂的工作,往往很容易让人产生枯燥感觉,但SOP这项工作对于公司来说又非常重要,公司在这方面也准备进行必要的投放,特别是从时间用2到3年的时间来保证,因此我们必然用心去做,否则不会取得真正好的效果,甚至走到形式主义的负面去了。正象一位劳模所说,“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并用这句话和大家共勉。
案例:SOP在中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不同模式的配送中心作业内容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配送中心执行如下作业流程进货、进货验收、入库储存、拣选或分拣.流通加工、包装、出货检查、装车配送等。这些环节很多需要手工操作或手工辅助操作,所以可以借助于SOP的方法分析各个环节的作业内容、优化作业程序、形成。由于各个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和工作方法有所差异,具体的SOP制定要根据各自作业的特点进行。
一、在物流配送中心中应用SOP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流程改进优先
在制定作业的SOP之前.要对整个系统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如果系统流程过于繁琐,导致了很多浪费的程序.那么对浪费的程序也制定SOP对提高配送中心的效率意义就不大了。例如要通过的优化.防止对产品信息的重复录入作业。或者优化拣选路径.防止多余的搬运作业。
(二)系统的思考
在对各个程序制定SOP的时候还要注意该环节在系统流程中的地位。根据水桶理论,单个环节的最优不代表整体的最优,所以对配送中心的~系列程序环节,要从一个系统的角度制定各个环节的改进目标,实现系统的平衡。同时SOP的制定并不是一劳永逸,要随着操作内容的改变、工具设备的改变,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注意系统的动态变化,及时根据系统需求进行调整。
(三)考虑设备工具的使用
对每个作业制定SOP的时候要从人因工程的角度考虑能否借助一些简单低成本的来实现更高的作业效率。例如对于繁重的搬运作业.应该根据不同的物品特性设计一些低成本的搬运设备或搬运辅助工具.从而提高搬运的效率。
(四)注重分拣作业的优化
分拣作业主要是根据分拣单的要求从仓库中选取产品,然后将产品搬运到指定的地点.完成拣选,或者批量拣选后再由后续的人员或者设备进行分拣作业。有调查表明分拣作业占物流配送中心运营时间的30%~40%,搬运量的90%.成本的40%.所以分拣作业的效率提高对于整个运营的效率提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分拣作业的SOP制定的时候.可以参考”六不原则”。即不让等、不让碰、不让动、不让想、不让找、不让写。
(五)工业工程人员的参加
SOP是一个科学的方法,集成了、质量管理、人因工程等工业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所以制定SOP的人员应该是一个具有工业工程背景知识的人员,从而帮助企业编制更有效地SOP文件。
二、物流配送中心应用SOP的意义
配送中心的各个环节的作业虽然简单,不需要工人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当时由于配送中心的工作量大,作业频繁,以一个工人一个工作日处理一万件产品为例。借助于科学的SOP的制定,一个动作的节省一天就好似一万次,如此下来一个月、一年、整个物流配送中心的节省就非常客观了。SOP在物流配送中心应用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一)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行效率
SOP是实践操作中不断进行总结,优化和完善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例如系统的科学分析和许多人的共同智慧,因此能显著的提高工作的销量。通过每个工作的销量的提高,必然会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
(二)为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提供统一指导
如果企业在操作上没有一个统一的作业规定,就导致不同不同操作人员的作业方式不一样,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运作效率和运作质量。由于物流企业的许多岗位的人员经常发生变动,优秀的工人走掉后会将一些好的作业方式也带走,新聘用的工人就要从头摸索更好的作业方式,这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物流配送中心的SOP的建立和实行可以持续优化的流程和作业。同时也可以为新聘用的工人提供作业培训的指导。
(三)保证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行质量
如果每个工人按照各自的方式进行作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很难确定究竟是哪个工人在哪个环节的问题。二SOP是对每个作业程序的控制点操作的优化,作业每位员工按照SOP的相关规定来进行作业,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即使出现失误也可以很快地通过SOP加以检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保证整个配送中心的运行质量
(四)降低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营成本
由于SOP的作业优化实现运营销量提高和,从而可以使物流配送中心在降低人员雇佣数量,将少质量保证成本和较少硬件投入成本方面得到很大的改进,从而降低物流配送中心的整体运营成本,保证物流配送中心的竞争优势。
SOP的制定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庞大的工作内容,在制定初期会有较大的投入,当时SOP实施给企业带来效益是巨大的。所以作为作业密集,对有极高的要求的物流企业应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早的制定SOP,为企业作业流程优化做一次大的改革,并在日后的运行不断改进,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一、过程具备较低的变差,确保在连续循环中的重复性。
同一台设备产生的可变的工作循环时间或者返工将妨碍的持续和有效实施。因此设备必须是可靠的而且不应该产生太多的质量缺陷。
二、产品变差管理。
由干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经过不同的工作时间加工出来的产品的存在因此这种变差必须被了解、分析和减少(尽可能消除)。我们必须为每种产品定义标准化工作,包括实施标准化工作的团队。
三、人机分离。
操作者必须和设备分离(如:每2秒对设备必须的干预将阻碍操作者做其它工作)否则将会妨碍开发基于的不同标准化作业。
四、低频次操作。
这将引起操作者循环时间的变差:操作者必须避免长时间做不属于工作循环内但在特殊情况下又必需做的那些操作(如:用叉车移走包装箱、在处的长时间返工等)。
五、快速有效地处理改进建议的过程。
有必要根据操作者的建议快速修订标准化作业对于那些经常提出改进建议的操作者应该纳入改进团队和他们一起实施改进。
在精益生产体系中,标准化作业的特征之一是由组长在精益生产专家、日SE(健康、安全和环境)专家及工艺工程师的支持下决定标准作业。一般来说组长自己裁定的东西一经成为标准就会指导操作者去遵守。
标准化作业需要不断改善反复修订,它要求有下列步骤:
第一,操作者的时间节拍的测量和变差原因的定义每个节拍的变差的原因必须被描述清楚,解决这些问题并应该分析它的原因采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些案例中只是用秒表监测是不充分的,更好的做法是应用录像,这样可以更充分的回顾变差的来源并能给他们日常的观察提供依据。
第二,识别最好的操作模式。录像能作为有用的图片用以观察车间以往不同班次所应用的不同的作业方法。最后,所有的班次应该接受应用一种共同的标准作业的模式。
第三,标准化作业图的更新。工作合并表格在标准化作业改进后进行更新。
第四,关注自检和组长的职责使得标准化作业有系统地和有效地实施。同时小组也应回顾过去几个月的质量问题并识别出那些由于没有应用标准化作业产生的质量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五,组长组织日常标准化作业的检查。
第六,生产线标准化作业的改进将有助于改进生产效率(pph)和产品质量(pp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准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