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测量距离77.26米,第二次测量距离98.4米。请问两次测量的误差是多少?

当前位置:
>>>完成下表内的解答.题目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树木的高测量目标测得数..
完成下表内的解答.题目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树木的高测量目标测得数据测量项目AB的长侧倾器的高倾斜角第一次30米AD=1.6米α=31°第二次40米AD=1.5米α=25°计算求树高BC(精确到0.1米.tan31°=0.600,tan25°=0.466)用第一次测量数据的计算:用第二次测量数据的计算:取平均值,可得这棵树的高大约是______米.说说你对测量一个物体高度的看法: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用第一次测量数据的计算:BC=BE+EC=AD+DEtanα=AD+ABtanα=1.6+30o0.600=19.60.(4分)用第二次测量数据的计算:BC=BE+EC=AD+DEtanα=AD+ABtanα=1.5+40o0.466=20.34.(6分)取平均值,可得这棵树的高大约是20.0米.(7分)测量有误差,多次测量可能会减少误差(诸如此类的回答均可).(8分)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完成下表内的解答.题目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树木的高测量目标测得数..”主要考查你对&&解直角三角形&&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解直角三角形
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1)三边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解直角三角形的函数值:
锐角三角函数:sinA=a/c,cosA=b/c,tanA=a/b,cotA=b/a(1)互余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若∠ A+∠ B=90°,那么sinA=cosB或sinB=cosA(2)同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①sin2A+cos2A=1②tanA=sinA/cosA③tanA=1/tanB④a/sinA=b/sinB=c/sinC(3)锐角三角函数随角度的变化规律:锐角∠A的tan值和sin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cos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一般步骤是: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图,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根据题目的条件,适当选择锐角三角函数等去解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还原为实际问题的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的函数值列举:sin1=0.28351 sin2=0.50097 sin3=0.94383 sin4=0.1253 sin5=0.65816 sin6=0.65346 sin7=0.14747 sin8=0.06544 sin9=0.23087 sin10=0.93033 sin11=0.5448 sin12=0.75931 sin13=0.86497 sin14=0.66773 sin15=0.52074 sin16=0.99916 sin17=0.7367 sin18=0.9474 sin19=0.1567 sin20=0.6687 sin21=0.30027 sin22=0.912 sin23=0.2737 sin24=0.80015 sin25=0.69944 sin26=0.0774 sin27=0.54675 sin28=0.8908 sin29=0.33706 sin30=0.99994 sin31=0.0542 sin32=0.2049 sin33=0.027 sin34=0.7468 sin35=0.046 sin36=0.4731 sin37=0.0483 sin38=0.6583 sin39=0.8375 sin40=0.5392 sin41=0.5073 sin42=0.8582 sin43=0.4985 sin44=0.9972 sin45=0.5475 sin46=0.6511 sin47=0.1705 sin48=0.3941 sin49=0.7719 sin50=0.978 sin51=0.9708 sin52=0.7219 sin53=0.2928 sin54=0.9474 sin55=0.9918 sin56=0.0417 sin57=0.4239 sin58=0.426 sin59=0.1122 sin60=0.4386 sin61=0.3957 sin62=0.9269 sin63=0.3678 sin64=0.167 sin65=0.6499 sin66=0.6009 sin67=0.4404 sin68=0.7873 sin69=0.2017 sin70=0.9083 sin71=0.3167 sin72=0.1535 sin73=0.0354 sin74=0.3189 sin75=0.0683 sin76=0.9965 sin77=0.2352 sin78=0.8057 sin79=0.664 sin80=0.208 sin81=0.1378 sin82=0.5704 sin83=0.322 sin84=0.2733 sin85=0.7455 sin86=0.8242 sin87=0.5738 sin88=0.0958 sin89=0.3913 sin90=1
cos1=0.3913 cos2=0.0958 cos3=0.5738 cos4=0.8242 cos5=0.7455 cos6=0.2733 cos7=0.322 cos8=0.5704 cos9=0.1378 cos10=0.208 cos11=0.664 cos12=0.8057 cos13=0.2352 cos14=0.9965 cos15=0.0683 cos16=0.3189 cos17=0.0355 cos18=0.1535 cos19=0.3168 cos20=0.9084 cos21=0.2017 cos22=0.7874 cos23=0.4404 cos24=0.6009 cos25=0.6499 cos26=0.167 cos27=0.3679 cos28=0.927 cos29=0.3957 cos30=0.4387 cos31=0.1123 cos32=0.426 cos33=0.424 cos34=0.0417 cos35=0.9918 cos36=0.9474 cos37=0.2928 cos38=0.7219 cos39=0.9709 cos40=0.978 cos41=0.772 cos42=0.3942 cos43=0.1705 cos44=0.6512 cos45=0.5476 cos46=0.9974 cos47=0.4985 cos48=0.8582 cos49=0.5074 cos50=0.5394 cos51=0.8375 cos52=0.6583 cos53=0.0484 cos54=0.4731 cos55=0.0462 cos56=0.7468 cos57=0.0272 cos58=0.2049 cos59=0.0544 cos60=0.0001 cos61=0.3371 cos62=0.89086 cos63=0.5468 cos64=0.07746 cos65=0.69944 cos66=0.8004 cos67=0.2737 cos68=0.9122 cos69=0.30015 cos70=0.6688 cos71=0.15675 cos72=0.94745 cos73=0.73677 cos74=0.99916 cos75=0.52074 cos76=0.66767 cos77=0.86514 cos78=0.75923 cos79=0.54491 cos80=0.93041 cos81=0.23092 cos82=0.06546 cos83=0.14749 cos84=0.65346 cos85=0.65836 cos86=0.12523 cos87=0.943966 cos88=0.50108 cos89=0.2836 cos90=0
tan1=0.217585 tan2=0.74773 tan3=0.041196 tan4=0.51041 tan5=0.92401 tan6=0.67646 tan7=0.9046 tan8=0.39145 tan9=0.53627 tan10=0.46497 tan11=0.71848 tan12=0.0221 tan13=0.5631 tan14=0.18068 tan15=0.1227 tan16=0.8079 tan17=0.66033 tan18=0.9063 tan19=0.66527 tan20=0.20234 tan21=0.4158 tan22=0.1568 tan23=0.6047 tan24=0.5361 tan25=0.9986 tan26=0.8614 tan27=0.4288 tan28=0.4788 tan29=0.769 tan30=0.6257 tan31=0.5604 tan32=0.3275 tan33=0.5104 tan34=0.4265 tan35=0.7097 tan36=0.3609 tan37=0.7942 tan38=0.7174 tan39=0.0072 tan40=0.2799 tan41=0.2267 tan42=0.8399 tan43=0.6618 tan44=0.0739 tan45=0.9999 tan46=1.5693 tan47=1.6826 tan48=1.1927 tan49=1.0092 tan50=1.21 tan51=1.051 tan52=1.0785 tan53=1.4098 tan54=1.1733 tan55=1.1144 tan56=1.7403 tan57=1.5827 tan58=1.0506 tan59=1.5173 tan60=1.8767 tan61=1.4235 tan62=1.3318 tan63=1.1503 tan64=2.296 tan65=2.5586 tan66=2.215 tan67=2.753 tan68=2.2946 tan69=2.8023 tan70=2.6216 tan71=2.822 tan72=3.2526 tan73=3.1404 tan74=3.9087 tan75=3.8776 tan76=4.8455 tan77=4.153 tan78=4.456 tan79=5.307 tan80=5.707 tan81=6.041 tan82=7.207 tan83=8.593 tan84=9.587 tan85=11.32 tan86=14.942 tan87=19.16 tan88=28.515 tan89=57.144 tan90=(无限)
发现相似题
与“完成下表内的解答.题目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树木的高测量目标测得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5761145450692226915016695389352716测量学实习报告
你的位置: 测量学实习报告
测量学实习报告
  篇一:测量学实习报告
  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测量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掌握地形图的识读和应用,能正确使用常规测量仪器(罗盘仪、经纬仪、水准仪、皮尺等)进行普通测量工作,并能对测量仪器进行基本的检验与校正,同时能熟练的应用地形图进行其他专业相关的规划、设计工作。测量学教学实习是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在实习场地集中进行的测绘生产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实验的综合应用,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
  一、 实习目的、要求、任务以及注意事项
  1、目的
  测量学教学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施工测量的全过程获得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训练和增强吃苦耐劳精神。
  2、要求
  (1)掌握全站仪、水准仪、罗盘仪的使用方法;掌握角度、距离及高程的测定和测设方法。
  (2)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步骤和方法。
  (3)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
  3、任务
  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外业观测的数据必须记在观测手薄(规定的表格)上,如遇测错、记错或超限应按规定的方法改正,内业计算也应在规定的表格上进行。全部实习结束时,应对成果资料进行编号。
  (1)小组上交成果及资料:
  ①导线略图、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外业记录手薄、碎部测量记录、计算手薄;
  ②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一幅;
  ③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的平差计算表格和成果;
  (2)个人应交资料:实习报告。
  (3)成果提交方式
  每个组的所有资料收齐后,集中在一起上交。
  4、实习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为使教学实习顺利进行,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每个组的组员要团结协作,思想上高度重视,学好技术,保证质量,认真总结。
  (2)严格服从老师的安排,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实习期间,不得随意缺勤,如若有急事,需向有关指导老师请假,病假需有医生证明,事假应经教师批准。
  (3)安全第一,注意人身和仪器安全。保证人身安全,爱护仪器和工具,注意仪器的防雨、防晒,不坐仪器箱,搬站时仪器入箱、锁好。
  (4) 注意仪器箱、尺垫等小件不要丢失。
  二、 实习内容
  (一)测区踏勘选点
  在指定的测区进行踏勘,熟悉测区施测条件。根据测区范围和测图要求确定布网方案进行选点。选点的密度,应能覆盖整个测区,便于碎部测量,一般要求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在 30~170m 之间,相邻导线边长大致相等。控制点的位置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测距,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之处。如果测区内有已知点,则所选图根控制点应包括已知点。点位选定之后,用木桩标定下来,桩顶钉上小钉作出标记,并编号。
  (二)平面控制测量
  在测区实地踏勘、选点后,将控制点布设成闭会导线的形式。在控制点上进行观测,经过内业计算获得平面坐标。
  1.水平角测量
  在每个控制点上用南方NTS362全站仪观测 1 测回,每测回的精度要求上下半测回互差小于40&。导线网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 , n 为导线的测角数。
  2.边长测量
  用南方NTS362全站仪测量,要求往、返测量,在平坦地区边长相对误差的限差为 1/3000,特殊困难地区限差可放宽为1/1000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一般为1/ 2000。
  3.连测
  当测区内有已知点时,应尽可能与所设图根控制点进行连测,这样可使图根控制网纳入统一的坐标系统。对于独立测区可用罗盘仪测定控制网一条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一个控制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4.平面坐标计算
  首先校核外业观测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闭合差平差,然后由起算数据推算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计算方法根据布网形式查阅教材有关章节。计算中角度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值取至厘米。
  (三)高程控制测量 1.水准测量
  采用图根水准测量的方法(后-后-前-前)测定图根点的高程。
  各站采用双面尺法或两次仪器高法进行观测,并取平均值作为该站的高差。
  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为视线长度小于100m,同测站两次高差的差数不大于6mm,路线允许高差闭合差为( mm ),式中n 为测站数。
  2.高程计算
  对路线闭合差进行平差计算,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各图根点高程。观测和计算单位取至毫米,最后成果取至厘米。
  (四)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首先进行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按教师指导的方法在各图根点设站测定碎部点,同时展绘地形地物。
  1.准备工作
  在图纸上绘制坐标方格网,纵横线间隔为10cm,线粗为0.1要求方格网实际长度与名义长度之差不超过0.2mm,图廓对角线长度与理论长度之差不超过0.3mm。
  根据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成果,展绘到图上,要求控制点间的图上长度与坐标反算长度之差不超过0.3mm。
  2.测绘方法
  测绘方法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图
  (五)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
  1.拼接
  每幅地形图应测出图廓外0.5~1.0cm。与相邻图幅接边时的容许误差:对一般地区而言,主要地物不应大于1.2mm,次要地物不应大于1.6mm,对丘陵地区或山区的等高线不应超过1~1.5根。如果这项实习属无图拼接,则可不进行此项工作。
  2.检查
  先进行图面检查.查看图面上接边是否正确、连线是否矛盾、符号是否搞错、名称注记有无遗漏、等高线与高程点有无矛盾,发现问题应记录,便于野外检查时核对。野外检查时应对照地形图如实地全面核对,例如图上地物形状与位置是否与实地一致,地物是否遗漏,名称、注记是否正确齐全,等高线的形状、走向是否正确,若发现问题,应设站检查或补测。
  3.整饰
  按照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用铅笔对原图进行整饰,整饰的一般顺序为:内图廓线、控制点、独立地物、主要地物、次要地物、高程注记、等高线、植被、名称注记、外图廓线及图廓外注记等。要求达到真实、准确、清晰,美观。
  图廓线外正上方写明测区名称和图幅号,正下方写明测图比例尺;在图廓线外右下方写明测图班组成员姓名及测图日期。
  三、实习总结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为期5天的《测量学》实习。在这5天里,我们顺利完成了实习的要求及任务。虽然,大家在实习过程中都曾感觉到累,但累并快乐着,我们享受着这个完整的实习过程,心里很充实。现将我个人总结如下:
  (一) 实习所做工作
  实习中,我参与了整个实习过程。
  1、 踏勘选点,标注临时点;
  2、 高程测量记录计算;
  3、 碎部点测量数据记录、立花杆;
  4、 平差计算,展绘碎部点,绘制地形图,检查和整饰。
  (二) 实习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1、进行平面控制侧量时由于操作方法不当导致此步骤重复测量了两次。
  由于大家开始时对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理解模糊,导致测量人员也并没有按正确方法测量,第一次测量结果错误。第二次测量时,我们的边长测量和水平角测量都采用的是反光棱镜,致使测量误差过大,超出了限差范围。
  在第一次测量错误过后,大家一起讨论并同时询问了老师,找出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由于第二次测量误差过大,为此大家一起总结出了问题的所在,决定将棱镜换成花干,再从新测量。最后结果终于达到要求。
  2、在测量碎部点时,我们并没有搞清楚是否要测量碎部点的高程,导致棱镜的安放位置有所争论。
  因为并没有弄清楚是否要测碎部点的高程,在开始准备测量碎部点时,大家的意见不合。在测与不测之间,我们就考虑的棱镜究竟该如何安放,比如在测花坛边角时是该放在角点还是放在花坛棱角上。
  经过大家的争论后,决定记录数据时除了记录角度和平距外,再把H也记录下来,并把棱镜放棱角上。这样如果要测量高程,我们就采用H,如果不测,对我们的数据结果也没影响。当然,通过后面和其他组的交流,我们确定本组并不需要测量高程,于是后面工作顺利进行。
  3、全站仪瞄对碎部点时,视线中有遮挡物。
  在进行物镜与反光棱镜的对中瞄准时,视线中出现遮挡,遮挡物大部分是树、树枝或树叶。当然,解决的问题很笨拙也很简单,在瞄准时,只能让两个同学非力气把树枝拉开,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放弃该碎部点的测量,继续进行下一个。当然,会出现这种状况,也是以为没有正确全面地选好碎部点。
  4、碎部点展绘时较凌乱
  在展绘碎部点时,为了尽量保持画面清洁、干净,我们在展绘碎部点时并没有把碎部点序号标上去,加上我们用量角器确定角度方向时也是用点作的记号,导致点号弄混。
  因为我们所测的碎部点比较多,所以我们采用将碎部点分组的办法来进行展绘,将一个地物的碎部点分成一组或一个小区域分成一组,这样就可以避免混乱。
  (三) 个人心得
  通过此次实习,我不仅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而且还在实习中弄懂了以前不懂的知识,得到了新的体会。此次实习,让我更加熟悉了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的操作方法,数据的计算处理以及误差的检验等。
  五天实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同时也是我们成长收获的过程。我们既体会到了失败的痛苦,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一次测量,我们没做好,第二次测量,我们依然没做好。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前两次的失败,第三次测量,我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数据的精确度,是我们难以预料的准确。多次的反复操作,使我们熟悉掌握了仪器的操作过程,虽然前阶段我们的进度很慢,但到最后我们是最先一组完成测量任务的。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只要肯努力,肯付出,肯坚持,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当然,这次实习的顺利完成,离不开组里的每一个人。有了大家的团结,我们才能顺利完成此次实习。虽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有过争论,但我们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的,我们都是为了做好实习工作。团结就是力量,我更加领悟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总之,此次实习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同学间的合作,也离不开老师耐心的指导。实习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把理论正确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地掌握我们的所学。
  篇二:测量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2、进一步熟练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测量、内业计算、地形绘图的技能,具备从事测绘工作的初步素质。
  3、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实习要求
  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测绘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际作业能力。
  三、实习任务
  1、小组上交成果及资料
  ①导线测量外业观测表格
  ②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表格
  ③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表格
  ④水准测量内业计算表格
  ⑤指定实习范围的一幅图幅为50*50,比例尺为1:500地形图。
  2、个人上交成果及资料
  ①实习报告
  3.实习时间
  20**-05-29至20**-06-02
  第一章 测区选点
  一、测区位置:河北工程大学主校区#1 #2宿舍楼
  二、选点要求:
  安全性。便于安置仪器,考虑地面湿滑、来往车辆等对人身和仪器安全的影响。
  实用性。点位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
  便利性。导线点选好后须做好标记,便于寻找。
  控制测量点已给出,碎步测量点自定。
  第二章高程控制测量
  一、 仪器:水准仪
  二、 方法:变更仪器高法
  三、 水准仪的使用
  ①安置水准仪
  打开三角架使其高度适中。目估使架头大致水平。取出仪器置于三角架头上,将其用连接螺旋固定。将仪器置于两点之间。
  ②粗略整平
  先用双手同时内或外转动一对脚螺旋,这时气泡未居中而位于脚螺旋之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其居中。
  ③瞄准水准尺
  a.在瞄准水准尺之前,先进行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成像清晰。
  b.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望远镜筒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
  c. 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尺子的影像清晰,并转动微动螺旋,使竖丝对准水准尺。
  d.消除视差为了检验对光质量,可用眼睛在目镜后上下微微晃动,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影像有相对移动,则须重新进行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而水准尺上读数不变为止.
  ④精确整平、读数
  眼睛通过位于目镜左方的符合气泡观测窗看水准管气泡,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吻合,即表示水准仪的视准轴已精确水平。这时,即可用十字丝的中丝在尺上读数。
  四、水准测量检核
  本次测量采用变更仪器高法进行检核。在测站上按前述方法读取前 后视读数,求出两点高差后,变更(升高或降低)仪器的高度再重复测量一次高差(仪器的变更高度应大于10cm),两次高度之差不应超过规定的容许值 6mm。满足要求时则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站高差。否则,需要检查原因,重新观测。
  五、水准测量内业(见表格)
  第三章 平面控制测量
  一、 仪器工具
  DJ6经纬仪一台,脚架1个,测钎1副,皮尺1把
  二、 水平角测量
  1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内容
  安置方法:
  ①用三角架架腿对中
  使架头大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测站标志为止。
  ②用三角架腿粗平
  伸缩三角架的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使基座圆水准泡居中,使照准部大致水平。
  ③脚螺旋精平,平移基座精确对中
  ④照准部大体水平后,可旋动脚螺旋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使照准部精确水平,,检查仪器是否对中,如不对中,则平移基座,精确对中,在调脚螺旋进行照准部精平,如此反复直到精确对中和照准部精确水平为止。
  2.测回法测水平角
  ①经纬仪安置好后,先将经纬仪竖盘放在盘左位置,松开水平制动扳扭,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大致瞄准A点上的标杆,然后,拧紧水平制动扳扭,用微动螺旋使望远镜精确的瞄准A点(一般瞄准标杆的底部)读取水平读盘读书a1,记入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内
  ②松开水平制动扳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上述方法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1,记录,即完成半个测回。
  ③倒转望远镜,使竖盘位于盘右位置,这次用望远镜先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2,记录
  ④松开水平制动扳扭,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望远镜精确瞄准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2,记录。完成一个测回。
  ⑤进行第二个测回,盘左,用望远镜瞄准A点后,转动水平度盘使读数比原来读数增加90度,再按上述方法再测一个测回。这样可以减小由于水平度盘不平整所造成的误差。
  3.水平角作业要求
  测回数两个,半侧回归零差18&P,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24&P,盘左盘右较差不能超过40&P导线方位角闭合差40 (n为测站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000.测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不能超过40&P,若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则需重测.
  4.注意:在进行水平角测量时,每个测站保证每个测站的精度,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是我们顺利一次测完达到要求的法宝。
  三、 距离测量
  1.仪器:钢尺
  2.直线定线:当两点间的距离大于钢尺长度时,需分段丈量,故量距时和水平角测量同时进行。
  3.量距:丈量工作由三人完成,两人拉钢尺一人记录。往返丈量各两次,其相对误差1/2000,互差3mm。
  四、 内业计算
  一,导线点坐标计算
  注意事项:在内业计算前,先进行角度闭合差检验,根据各测回成果计算的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超过40 &P
  1.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2.计算角度改正数:
  3.计算改正后的角度:
  4.推算方位角:
  5.计算坐标增量:
  6.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7. 计算全长闭合差及其相对误差:
  8. 精度满足后,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
  9. 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10.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五、注意
  在进行内业计算时,角度的改正数往往不能整除,所以改正数就不能平均分配,我们遵守的原则是大角度配大改正数,小角度配小改正数。
  内业计算一定要认真,我们在计算时就由于抄错一个数导致后面描图出现大的误差,检查了很久才检查出来,是前面一个数据错了,并导致后面全错了,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内业计算一定要认真,仔细。
  第四章 地形图测绘
  一.仪器
  经纬仪、小平板仪、半圆仪、皮尺等
  二.方法
  极坐标定点法施测碎部点
  三.步骤
  1.测图前先准备好图纸,将图纸固定在图板上,按本图幅西南角坐标值在图上标出各坐标格网线的坐标,并展绘控制点。
  2.在测站(假定测站的高程)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选择起始方向(零方向),并将水平度盘配置为0&00&00&P
  3.在图纸上找出测站位置,确定方向线,用小针将半圆仪圆孔中心钉在该测站点。标尺员按一定路线选择地形特征点并竖立视距尺,观测员瞄准标尺读出视距、中丝读数、水平度盘读数和竖盘读数。距离测量时,比较近的距离直接用皮尺量取水平距离。记录员算出水平距离、高程并报告给绘图员。绘图员根据数据绘出碎部点位置。
  地貌点的测定要求:点与点之间的间距约10米。
  4.及时将所测碎部点,连接绘成地物,勾绘等高线。对照实地进行检查。
  5.按地形图图式的要求,描绘地物和地貌,并进行图面整饰、清洁。
  第五章 实习感想
  为期5天的测量学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周的实习生活,虽然不得不感受精疲力竭的真谛,可是我们在收获一种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目的在于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
  每天早晨,我们抗拒疲劳,披星戴月,踩着朝露,扛着仪器,大刀阔斧的走向我们的实习基地;烈日下,我们挑战极限,在酷暑中,我们挥洒我们的汗水,展示我们的风采,相互交流。我们的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的精神,来自与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来自与我们对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
  通过这次实习我充分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理解理论并不代表能充分使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经过我们的摸索,很多都克服了,不能独自克服的,我们也通过寻求其他同学和但看到我们的收获我们大家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的整体概念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对较好的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痛苦的实习是必要的.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 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耳红面赤,但大家都想着这样把要完成的这次实习完成的更加完美。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对以前的学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水准测量。在完成这第一次的任务中我们就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在出学校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过往的车辆和人都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那种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来完成精细的工程测量。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超线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第三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外业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只到合格为止。
  2.角度测量。在角度测量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要求非常高,用的是J-6的仪器。这就要求我们一直都秉着做事严谨的作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在每一个间歇点上,检验如果超限则立即返工重测。在实习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但竖轴倾斜误差不能采用此法消除。竖直角观测时采用此法可消除指标差的影响。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回变换进行配置。在角度测量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主要是仪器下沉和路边行人带来的影响。过往的车辆行人都是很大干扰,所以有时候必须在人少的时候抓紧时间干。角度测量过程中,让我们都看到了严谨作风在干活中的重要性,经过角度测量后我们更好的团结到一块。(面试网 www.mian4.net)
  最后经过每个组员的和谐工作我们也完成了图的工作,看到我们花好的图大家也都兴奋不已.如今的测量也算接近尾声了,感觉收获真的不少,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今天还于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关系到误差的大小,对于架仪器及测量的速度可以说是一次飞跃,在我们面临各种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以后踏入社会有了一个很好的的接轨。感谢学校给我们的这次机会,让我们能更好的迎合社会需求。
  这次实习不仅锻炼了实际的动手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充分加强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感情。我相信这一次实习一定会成为我们大家在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篇三:测量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①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巩固和强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实践中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
  ②进一步熟练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测量、内业计算、地形绘图的技能,具备从事测绘工作的初步素质。
  ③ 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如1:50地形图从图根控制测量到绘图的过程。
  ④ 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实习要求
  1.实习前,每个实习人员认真学习本大纲和实习指导书。
  2.实习计划由实习指导小组统一拟订,实行小组长负责制。
  3.各实习小组,原则上应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各环节的实习。
  4.各实习小组应严格管理,制定出具体实施计划,并强调轮换工作。
  5.注意仪器、工具与设备安全,并注意妥善保管。
  6.学生要听从指导教师的指导。
  8.每个学生应从难、从严要求自己,珍惜实际操作的机会。
  &O 其它要求:
  1.实习期间,原则上学生一律不准请假,特殊情况请假一天者报主带教师审批,超过一天者按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2.如需实习劳保用品,由实习指导教师统一报计划,实习班组统一到相关部门借领。
  3.各实习小组统一领取仪器、工具,并认真地、妥善地保管和爱护,丢失、损坏按学院有关规定赔偿。
  4.实习结束后,各小组上交原始观测数据记录成果与实习报告书。
  5.严格纪律,按时实习,不迟到、不旷课。
  三、实习时间
  20**年6月13号到20**年6月17号
  &O 人员组织与设备
  1.以班为单位组成实习队,9~10人为一组,分成四个实习小组。我们组-组长王少虎组员:倪微然 曹江 王强强张安 鲍飞翔 李萧萧 戚成龙 沈文锐 孙经严
  2.每组配备水准仪一台,经纬仪一台,水准尺一对,小卷尺一把,测钎一根,记录板一块,(轮流使用)。
  四、实习内容
  1. 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测量其他水准点的高程;
  2. 导线测量:通过测角和量距,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3. 碎步测量:根据控制点,测定碎步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4. 绘图。
  &O 测区概况
  本次测量学的实习地点位于安徽理工大学北校区校园内,此测区内建筑物集中,地势较为平坦
  五、实习过程
  一、测区选点
  1.测区位置:安徽理工大学北校区5&7号宿舍楼
  2.选点要求:安全性,便于安置仪器,考虑地面湿滑、来往车辆等对人身和仪器安全的影响;实用性,点位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便利性,导线点选好后须做好标记,便于寻找。控制测量点已给出,碎步测量点儿自定。
  导线布设:以已知点为1号点,导线边在80-100米范围内,均匀分布各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并使相邻边长之比小于3:1
  导线点的标志是画粉笔于固定点处,在点旁边注明点号,1号点为T3-3-1表示土木工程工程专业3班3组1号点,依次点为T3-3-2,T3-3-3&&。根据要求我们一共选了10个控制点。
  二、水准测量
  【1】仪器:水准仪
  【2】方法:变动仪器高法
  【3】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A至B,A称为后视点,a为后视读数;B称为前视点,b称为前视读数。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的高程为:
  HB=HA+hab
  HA+a=HB+b
  HA=HB+a-b
  B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来计算,即
  Hi=HA+a
  HB=Hi-b
  【4】水准仪的使用
  1.安置水准仪
  打开三脚架使其高度适中,目估使架头大致水平,取出仪器置于三脚架头,将其用连接螺旋固定,将仪器置于两点之间。
  2.粗略整平
  先用双手同时内(外)转动一对脚螺旋,使气泡未居中而位于脚螺旋之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3.瞄准水准尺
  ①在瞄准水准尺之前,先进行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成像清晰
  ②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利用望远镜筒上的缺口和准星,瞄准水准尺,然后再拧紧制动螺旋
  ③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尺子的影像看的十分清晰,并转动微动螺旋,使尺子的像靠近十字丝竖丝的一侧,以便于读数
  ④消除视差为了检验对光质量,可用眼睛在目镜后上下微微晃动,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影像有相对移动,则须重新进行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而水准尺上读数不变为止
  4.精确整平;在照准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精平。利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5.读数
  读数按照后黑&&前黑&&前红&&后红的顺序读数
  【4】水准测量的检核:
  本次测量采用变动仪器高法进行检校,在测站上按照前述方法读取前后读数,求出两点高差后,变更(升高或降低)仪器的高度再重复测量一次高差(仪器的变更高度应大于10cm),两次高度之差不应超过规定的容许值6mm,满足要求则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站的高差;否则,需要查明原因,重新观测。
  三、水平角测量
  1. 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内容
  安置方法:
  ①用三角架架腿对中
  使架头大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测站标志为止。
  ②用三角架腿粗平
  伸缩三角架的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使基座圆水准泡居中,使照准部大致水平。
  ③脚螺旋精平,平移基座精确对中
  ④照准部大体水平后,可旋动脚螺旋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使照准部精确水平,,检查仪器是否对中,如不对中,则平移基座,精确对中,在调脚螺旋进行照准部精平,如此反复直到精确对中和照准部精确水平为止。
  2.测回法测水平角
  ①经纬仪安置好后,先将经纬仪竖盘放在盘左位置,松开水平制动扳扭,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大致瞄准A点上的标杆,然后,拧紧水平制动扳扭,用微动螺旋使望远镜精确的瞄准A点(一般瞄准标杆的底部)读取水平读盘读书a1,记入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内
  ②松开水平制动扳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上述方法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1,记录,即完成半个测回。
  ③倒转望远镜,使竖盘位于盘右位置,这次用望远镜先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2,记录
  ④松开水平制动扳扭,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望远镜精确瞄准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2,记录。完成一个测回。
  ⑤进行第二个测回,盘左,用望远镜瞄准A点后,转动水平度盘使读数比原来读数增加90度,再按上述方法再测一个测回。这样可以减小由于水平度盘不平整所造成的误差。
  3.水平角作业要求
  测回数两个,半侧回归零差18&P,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24&P,盘左盘右较差不能超过40&P导线方位角闭合差40 (n为测站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000.测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不能超过40&P,若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则需重测.
  4.评价:在进行水平角测量时,每个测站保证每个车站的精度,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是我们顺利一次测完达到要求的法宝。
  四、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几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角及边长,闭合导线也具有检核作用。
  角度检核条件:多边形各内角的观测值之和与其理论值之差,
  应满足限差要求,其中n为多边形角个数。
  坐标增量检核条件:上述理论值应为零,可实际上一般不等于零,但也应该满足限差要求。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角,量边等。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③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④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6-3所示。
  ⑤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测角: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用DJ6经纬仪测两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P时,取其平均值。
  3)量边:点间距离已经给出,无需测量。
  (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五、距离测量
  1.仪器:卷尺(皮尺)
  2.直线定线:当两点间的距离大于卷尺长度时,需分段丈量,故量距时和水平角测量同时进行。
  3.量距:丈量工作由三人完成,两人拉卷尺一人记录。往返丈量各两次,其相对误差1/2000,互差3mm。
  六、实习总结
  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目的在于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
  &O 实习感想
  为期5天的测量学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周的实习生活,虽然不得不接受黑色肤色的自己,不得不感受精疲力竭的真谛,可是我们在收获一种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通过这次实习我充分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理解理论并不代表能充分使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经过我们的摸索,很多都克服了,不能独自克服的,我们也通过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克服了。可以说这次实习不仅锻炼了实际的动手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充分加强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感情。我相信这一次实习一定会成为我们大家在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四:桥梁施工测量实习报告
  第一节 概 述
  桥梁施工测量中,主要任务是精确地放出桥墩、桥台的中心位置及其纵横轴线;
  为了确保墩台的定位及其标高精度,对大型桥梁而言,首先必须建立好平面控制网、高程系统以及测量桥位中线(桥轴线)的长度。
  为此,建桥工作者必须重视测量工作,应视为&桥梁工程施工中的眼睛&,确保大桥走向、跨距、高程等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以上所述说明了测量工作在建桥施工中的重要地位,测量工作者必须具有:
  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集体观念以及严格遵守测量规范的习惯。
  除此而外,备有良好的仪器设备也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测量工具,一般是指各种等级的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和钢卷尺等。这些仪器设备在一般的测量学中均有介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越来越先进,60 年代出现了光电测距仪,目前较为先进的就是多功能的电子全站仪,如SET2C、TCl800等电子全站仪。下面主要介绍SET2C电子全站仪的功能和测量操作方法。
  第二节 SET2C电子全站仪
  一、SET2C电子全站仪的外部构件及名称
  图3&1所示为2&级SET2C电子全站仪(日本索佳公司产品)的外部构件及其名称。
  二、SET2C电子全站仪的模式与功能
  SET2C电子全站仪是一种智能型的电子全站仪,有测量角度、距离、高差以及放样等功能。它的各种功能是在各种模式下实现的,见表3&1所示。
  第三节 桥位中线测量
  桥位中线通常叫桥轴线,该线上控制桩A、B间的距离称为桥轴线长度,如图3&16所示。
  桥轴线及其长度是用来作为设计与测设墩台位长度和方向,从而确保墩台位置的正确。因此保证桥轴线测量的必要精度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确保桥轴线长度的精度,有时需要建立独立的三角网与国家的控制点进行联测。为了与线路的坐标取得统一,也需要与线路上的国家平面控制点进行
  联测。
  一、预估桥轴线长度的精度
  在测量桥轴线长度之前,应预先估算桥轴线长度所需要的精度,以便合理地拟定测量方案和规定各项测量的限差。
  二、桥轴线长度的测量方法
  测量桥轴线长度的方法,通常采用光电测距法(目前使用电子全站仪测量则更为方便)、直接丈量法、三角网法等,现分别叙述如下:
  1.光电测距法
  近年来光电测距仪已得到广泛应用,因其精度南、操作快、计算简便,在通视方面不受地形限制,因此是确定桥轴线比较好的一种仪器。
  2.直接丈量法
  沿桥轴线方向,水面较窄、人可涉渡,且地势平坦,则可采取直接丈量法测量桥轴线长度这种方法所用设备简单,精度也可靠,是一般中小桥施工测量中常用的方法。
  3.三角网法
  在深水大河上测量桥轴线的长度
  第四节 桥梁三角网的布设
  一、布设桥梁三角网的目的
  布设桥梁三角网的目的是为了求出桥轴线长度及交会出墩台的位置,具体有以下几点:
  1)三角点之间视野应开阔,通视要良好;
  2)三角点不应位于可能被掩没及土壤松软地区;
  3)三角网图形要简单,三角点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4)桥轴线虚为三角网的一条边,并与基线的一端相连,以确保桥轴线的精度;
  5)桥梁三角网的边长与河宽有关,一船在0.5~1.5倍河宽范围内变动;由于桥梁三角网边长一船较短,故三边网的精度不及三角网和边角网的精度;测角网能控制横向误差,测边网能控制纵向误差;故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布设成带有基线的边角网为最好;
  6)为了校核起见,应至少布设两条基线,基线长度应为桥轴线长度的0.7~0.8倍。
  二、桥梁三角网必要精度的确定
  第五节 桥梁施工的高程测量
  在桥梁施工阶段,除了建立平面控制,尚需建立高程控制。一般在河流两岸分别布设若干个水准基点,作为施工阶段高程放祥以及桥梁营运阶段沉陷观测的依据。因此,在布设水准基点时,点的密度及高程控制的精度,均应考虑这两方面的要求。布设水准点可出国家水准点引入,经复测后使用。
  为了施工时方便起见,应在基点的基础上设立若干施工水准点。基点是永久性的,它既要满足施工要求,又要满足变形观测时永久使用。施工水准点只用于施工阶段,要尽量靠近施工地点。
  无论是基点还是施工水准点,均要选在地基稳固、使用方便、且不易被破坏的地方。根据地形条件、使用期限和精度要求,可分别埋设混凝土标石、钢管标石、基岩标石、管枝标石或钻孔标石。
  桥梁水准点的高程应与道路线路高程采用同一系统,因而要与线路水准点进行联测,但联测的精度不需要很高。
  跨河水准测量路线,应选在桥址附近且河面最窄处。为了提高精度,水面宽超过300m时,应采用双线过河,且应组成闭合环。
  第六节 墩台定位及其轴线测设
  在桥梁施工测量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准确地定出桥梁墩、台的中心位置和它的纵横轴线。这些工作称为墩台定位。
  直线桥梁墩台定位所依据的原始资料为桥轴线控制桩的里程和墩、台中心的设计里程,根据里程可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按照这些距离即可定出墩、台中心的位置。
  曲线桥所依据的原始资料,除了控制桩及墩、台中心的里程外,尚有桥梁偏角、偏距及墩距。
  墩、台定位的方法,视河宽、水深及墩位情况而异,如果墩位在干涸或浅水河床上,可用直接定位法,如墩位处于水深流急部位时,则用角度交合法。
  一、直线桥梁的墩、台定位
  位于直线上的桥梁,由于线路中线是直的,梁也是直的,这样直线桥梁的墩、台中心都位于桥轴线的方向上,如图3&20所示。根据桥轴线控制桩号及各墩、台中心的里程,即可求得其间的距离。
  墩位的测设.根据条件可采用直接丈量法、光电超距法或交会法。
  1.直接丈量法
  当桥墩位于干涸的河道上,且水面较窄,用钢尺可以丈量时,可采用这种方法。
  2.光电测距法
  只要墩台中心处能安置反光镜,且经纬仪和反光镜之间能通祝,则用此法是迅速方便的。
  3.交会法
  如果河水深,无法直接丈量,则可采用交会法来测设墩位,如图3&21所示。它是利用已有的控制点及墩位的坐标计算出在控制点上应该测设的角度。
  二、曲线桥的墩台定位
  1.曲线桥上梁的布设特点
  3.墩台定位的方法
  在曲线桥上测设墩台的中心位置,根据不同的条件可采用偏角法、长弦偏角法和交会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距离可以丈量且桥跨较小的桥梁,其工作原理、方法,与线路测量中用的偏角法测设曲线是完全相同的。在测设以前,应按照曲线的Z灯(或Hz)点及各个墩中心的里
  (2)长弦偏角法
  用光电测距仪测设墩位,不仅测距容易、迅速、方便,而且115站不搬动就可测设所有的点,这样显而易见是威少了仪器的对中误差.对测设精度当然有所提高,因而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3)交会法
  当桥墩位于水中不能直接丈量,也不能安置反光镜时,可用交会法测设曲线上的职位。
  在直线桥上采用交会法定位时,可以利用桥轴线的方向进行控制,以保证墩位在线路中线方向上。但曲线桥没有这个条件,所以除了一定要用交会法定位外,能够采用其它方法的,应尽
  三、墩台纵横轴线的测设
  墩台中心测设定位以后,尚需测设墩台的纵横轴线,作为墩台细部放样的依据。
  在直线桥上,联台的横轴线与桥纵轴线重合,而且各墩台一致,所以可利用桥轴线两端控制桩来标志横轴线的方向,而不再另行测设标志桩。
  第七节 桥梁细部施工放样
  就整个桥梁放样而言,前面已叙述了三个部分;桥轴线放样、根据桥轴线测设墩台位置、在墩合中心放样其纵横轴线。现在再根据墩台中心及其纵横轴线,叙述墩台细部的放样工作。
  一、明挖基础的施工放样
  在无水的河道上,若地基较好,基础不深,常常采用明挖基础。
  在基础开挖前,应先在地面上标出墩、台中心及其纵横轴线,并在纵横中心线分别钉8个护桩,如图3&35所示。根据轴线及其基坑的长和宽就可放出基境的边线。
  二、桩基础的施工放样
  桩基位置放洋前必须先测设墩基础的中心及纵横轴线,然后以纵横中心线为坐标轴,用支距法放出各桩中心位置,其限差
  三、桥梁墩台的细部放样
  承台、墩身和台身的细部放样,也是以它的纵横轴线作为依据
  四、架梁时测量工作
  架梁时要预先测设出支座底板的位置。如果是钢桁梁,则在拼装过程中还要检查桁架的纵轴线是否在同一直线上,立柱是否在沿垂位置,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测设支座底板的位置.就是测设它的纵横中心线的位置。支座底板纵横中心线与墩、台纵横轴线的关系,在设计图纸上都已经给出,而墩、台的纵横轴线在墩台项上也是已经有的,根据它们的相互关系,即可用钢尺设放出来。设放出的位置要用墨线弹放在支承垫石上.以便底板的安装就位。
  以钢桁梁桥施工为例,在拼装和焊接钢梁时,要求主梁弦杆的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两瑞节点中心连线上,在梁的架设过程中及架设完一个格架以后都要进行主梁弦杆中心线的水平投影的直线性检查。
  在架设过程中的检查,是检查横梁中点是否在相邻梁墩、台中心的连线方向上。检查的方法是在墩、台的横轴线上或在墩、台的中心架设经纬仪,照准相邻城、台的中心,并将仪器的水平制动螺旋固定,然后上下转动望远镜,看损梁中点上的标志是否都位于视线上,如果侗高值超出容许范围,则需进行校正。
  立柱竖直性的检查可在无风情况下用吊垂球的方法进行。
  五、桥梁的竣工测量及变形观测
  桥梁建成后应进行竣工测量,以记录竣工后的实际情况,检查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
  在桥梁营运过程中,由于受力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墩、台会产生位移、下沉及倾斜,所以需要定期地进行观测,以监视它的变形想律。如果变形过大,会形响行车安全及桥梁的使用寿命时,就需要采取补救措施。变形观测的资料也是与竣工资料对比才能发现桥梁位置和高程
  的变化,所以竣工测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能够在对比中发现变形,所以对它的精度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1.墩、台的竣工测量
  在墩、台建筑完毕以后,其竣工测量的项目有:测量墩距、丈量墩台各部尺寸以及测定支承垫石及墩幅的高程。
  2.桥梁的竣工测量
  在架梁及桥面系施工完成以后,通车前,应进行桥梁的竣工测量。竣工测量的内容有:测定主梁弦杆的直线性、梁的拱度、立柱的竖直性以及各个墩上梁的支点与墩台中心的相对位置。
  3.桥梁墩台的变形观测
  在桥梁的建造过程中及建成营运时,由于开挖、荷栽变化、地质条件不同、强风、洪水以及船只的碰按等,均将使城台下沉、倾斜和位移,因此必须进行变形观测。变形观测的任务,就是定期观测墩台及上部结构的垂直位移、倾斜和水平位移以及上部结构的挽曲,掌握其随着时间的推穆而发生的变形规律,以便在未危及行车安全时,及时采取补救援施。同时,也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至于观测的周期,则应视桥梁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在建造初期间闲短些,当变形逐步稳定以后则可以长些。在桥梁遇有特殊情况时,如遇洪水冲击,船只碰撞等,则应及时观测。
  篇二:地形测量学实习报告
  由于地形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地形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由学校统一部署安排,我们采矿工程专业所有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测量实习。
  本次测量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正确使用测量资料、识读和应用地形图、掌握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打下基础。
  通过实习要求达到:
  1.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和读书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钢尺测量的一般方法
  4.练习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测绘地形图
  实习目的: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的主要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测量小区域大比例地形图的能力
  实习任务:
  1.测绘1:500地形图,面积不小于100*100平方米
  2.水平巷道的模拟贯通测量.
  实习时间和地点:
  时间为一周,20**年10月20日-10月26日,地点为学校第四教学楼和附近的建筑物及其交通道。
  实习地点基本状况:
  在测区范围内,包括道路、树、路灯、草坪、各种井盖;第四和第三教学楼、图书馆的一部分。实习地点大部分为水泥路面,周围为沥青马路,行人多,给实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积较小,地势比较平坦,在仪器的操作方面讲,实习的难度不大。第四教学楼大体上为一长方体,形状比较规则,易于画图和标注。
  作业依据及作业内容
  起算数据表
  点名坐标 x(m) y(m)坐标方位角: x(m)
  12方位角(&&&P) 86 41 04 1点高程56.500 m
  测点之间的距离
  1-2: 86.695 m 2-3: 45.074 m 3-4: 86.743 m 4-1:46.743 m
  (一)、平面控制:敷设图根导线。
  1、准备工作:仪器的检验校正、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容。
  2、外业工作:踏勘测区、拟定布网方案、选点、标志点号、角度观测和距离丈量,定向。
  3、内业工作:外业手簿的检查和整理、绘制控制网略图、导线平差计算、坐标计算、平面控制成果表、绘制坐标格网与控制点展绘。
  (二)、高程控制:敷设四等水准路线
  1、准备工作:水准仪检校、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内容。
  2、外业工作:踏勘、选点、埋标、进行四等水准观测。
  3、内业工作:手簿检查、水准测量成果整理、编制水准测量成果表。
  (三)、碎部测量
  1、准备工作:图板准备、检校经纬仪、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部分内容。
  2、外业工作:加密测站点、地形测绘。
  3、内业工作:碎部点上点检查、地形图清绘、整饰与检查。
  (四)、地形图的与整饰在院本部实习场地内,测绘1:500地形图一幅。(注:仪器(DS3,DJ6)的检校见后文,内业的具体数据和施工放样的具体内容见附表)
  第一部分 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
  1、控制形式
  因测区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建筑物较多,已知测量控制点不足等具体情况,平面控制采用导线测量方法,等级为图根,布设成闭合导线,采用假定坐标系。在此次实习中控制点已选好。
  2、角度测量
  (1).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架腿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调节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也居中。通过对中器观察是否居中,否则反复调平。
  (2).望远镜调成盘左,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对准目标,记录数据。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读数并记录数据。
  (3).望远镜调成盘右,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对准目标,记录数据。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读数并记录数据。
  (4).两次测量角之差不能超过40秒,否则重测。
  角度测量所得各边方位角为:&12=86o41&04&P&23=356o35&09&P&34=267o46&10&P&41=176o55&58&P
  3、量边:
  (一)用钢尺进行往返测或单向双次测量,读数至毫米,较差率不大于1/3000;
  (二)当地面倾斜大于1.5%时,用水准仪测二点间的高差,或用经纬仪测倾斜角,将斜边改化为水平边长;
  (三)边长超过尺长度时,须用经纬仪定线。定线偏差不超过3厘米。
  此次实习中控制点间距离已知:l12 =86.695m l23 =45.074m l34 =86.774m l41 =46.743m
  (二)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等级为图根水准。假定高程系统沿导线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
  1.观测
  使用S3水准仪,先目估使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差值应小于5米),调整水准仪之水平,变更仪器高法进行测站检核,高差较差应小于6毫米,以环形闭合差应小于毫米或(式中L 为水准路线的总长度,n为总测站数)。
  2.内业计算
  (1)准备工作检查观测手册,记录、计算是否正确,限差是否超限。起始点为一测点。
  (2)计算步骤计算四个测点的高程闭合差,应用检查方法检查高程闭合差,必要时作出调整。
  (3)计算取位高程及改正值均取至毫米,由于测站较少,高程计算也可在记录表内进行。
  平面控制测量数据:1点高程:56.500m 2点高程:56.501m 3点高程:56.480m 4点高程:56.414m;
  1点坐标:X=m Y=m
  2点坐标:X=m Y=m
  3点坐标:X=m Y=4219.01m
  4点坐标:X=mY=m
  第二部分 地形图测绘
  (一)一般规定
  1、采用经纬仪测绘法,1996版地形图图式,正方形分幅。
  2、当图根控制点不足时,可用交汇法或视距支导线法增设控制点。用视距支导线法连续增设的控制点不能超过2个。视距长度不大于80米,双向观测的距离较差应小于边长的1/200,高差较差应小于100毫米。用交汇法增设控制点,交汇角在30~150之间,并须有第三个方向进行检核。
  3、水平度盘读至5`,尺间隔读至毫米;竖盘读至1`,高程注记至厘米;
  4、地形点间距不大于30米,视线长度,主要地物不大于80米,次要地物不大于120米。
  5、楼角、庭院内、道路中心线上及其交叉、转折点、地面起伏点等应注记高程,高程点应均匀分布,间距一般为图上3厘米左右。
  5、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除临时性的以外,均应进行测绘,支架、线杆和附属设施可适当取舍。
  6、测绘过程中竖盘水准气泡偏离中央不大于2格。
  8、迁站前仪器应归零检核,并对本站所测数据进行检查不能漏测和测错。
  9、控制点到重要地物点的距离应当用皮尺或其它方法丈量。
  (二)测图准备
  1、图幅尺寸:500*500毫米
  2、方格网绘制:用长直尺法(丁字尺和图版)绘制。要求粗线0.1毫米,小方格边长与理论值之差不超过图上0.2毫米,图廓的边长、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之差不超过图上0.3毫米。
  3、展绘图根点:要求两图根点的展绘长度与实际丈量长度之差不超过图上0.3毫米。
  4、将展绘好控制点的图纸粘贴在图板上。
  (三)碎步测量
  采用经纬仪测绘法,每一测站程序如下:
  1、准备工作:
  (1)观测准备:安置经纬仪于测站点上量取仪器高,照准另一控制点,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o00&。
  (2)绘图准备:在图上绘出零方向,并用大头针将半圆仪固定在测站点上。
  一个碎部点的测绘步骤:
  立尺:立尺员将塔尺立于碎部点上;
  观测:观测员用经纬仪瞄准塔尺,依次读取水平度盘读数求得水平角,再读上、下丝以计算距离、最后读中丝和竖盘读数可得碎部点的高程。
  绘图:先用半圆仪量出水平角得出碎部点所在方向,沿此方向量取计算的距离得到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在旁边标出其高程可得碎部点的空间位置。
  第三部分 水平巷道贯通测量
  图上巷道设计:在本组所测地形图上选择两导线点,其间为空地,通视好,在这两点附近绘出两点A、B,其连线即为一设计巷道的中心线。图中实线部分当作已有巷道。
  将A、B测设到实地:先根据设计确定A、B的测设数据。若A、B位于导线点连线上,测设数据就是A、B到2、3的距离;
  测定A、B的坐标和高程:按规范要求,应从某两个导线点开始重新测定。由于时间关系,现直接用2、3点及其后视边测定并计算A、B的坐标和高程。要求:角度测算至秒,长度测算至毫米。
  计算贯通的几何要素有下列五项:
  (1)、贯通巷道中心线的坐标方位角:354o13&51&P
  (2)、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45.163m
  (3)、A、B处的指向角:&A=90o27&13&P&B= 88o54&57&P
  (4)、贯通巷道的倾角:&=0o00&25&P
  (5)、A、B两点的高程为:A:56.489 B:56.484
  标定巷道的方向:分别在A、B测设指向角即可确定巷道方向。
  测定贯通的实际偏差为:0.205米。
  结束语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小组的密切合作和高度团结下才能使实习任务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也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我们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实习的进度而这些,都是在测量实习之外所不能体会得到的。
  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外业实习的每个步骤都已了然于胸,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已基本掌握,这样来讲,也就没有太多的遗憾了。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甚至还有了对建国初的测绘人员的敬畏之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让我在未来面对选择时更有信心和勇气。
  最后,我仅代表我们采矿06级全体同学向测量系的付新启教授在本此实习中的耐心讲解和指导表示真挚的感谢!
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