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与法律素质提高的思考3000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2013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2013级)&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编号: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学时分配:讲授41学时,实践7学时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全校各院系各专业
开课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要求:&
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
第一,根据课程的特点要求,设计课堂教学体系。该课程和专业课教学有所不同,它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要根据课程的特点要求,处理好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根据对教材理论体系基本脉络的把握,设计课堂教学体系。同时,教学体系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内容要准确定位,要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要处理好理论知识讲授与现实问题分析的关系,使理论讲授的系统性与现实问题分析的针对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通过现实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来提升理论,形成&精、实、活&为一体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精&就是课堂理论讲授的内容要精选、精讲;&实&就是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重点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活&就是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第三,要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围绕育人这个根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组织有学生广泛参与的辩论赛、演讲赛、征文比赛等,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第四,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培养能力、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
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环境;教育学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揭示人的本质,探讨人生意义,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以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个人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协调,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
三、教学内容与目的 &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进而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
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教学难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育优良学风
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第二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和法律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二、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
理想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及崇高的社会理想;规划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活质量。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讨论教学、视频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教学要求:
在于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
爱国主义基本内涵;爱国主义传统内容;新时期爱国主义价值。
教学难点: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维护祖国统一
四、增强国防观念
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同时,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
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教学难点:
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讨论教学、视频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个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理论内容及其重大意义;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教学难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方法及途径。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典型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教学要求:
帮助大学生理解法律的含义和历史发展,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树立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法的一般含义;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的本质与作用;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与构成。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讨论教学、视频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教学要求: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努力成为法律权威坚定维护者。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如何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怎样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第三节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二、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教学要求:
帮助大学生把握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努力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意识,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教学难点:
如何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个人品德养成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章节学时分配表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第二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第三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第三节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实践教学安排:
绪论课堂讨论: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第一章课堂讨论: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第二章主题演讲:我和我的祖国
第三章课堂讨论:&我的人生价值如何实现?&
第四章道德评判庭活动
第五章现身说法
第六章观看音像资料
第七章社会调查:文明道德现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教材内容选取经典的音像资料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社会实践。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方式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考试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综合成绩以期末考查成绩的50%和平时成绩的50%组成(课堂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笔记、实践活动情况等作为评定平时成绩依据)。期末考查可出任选题。考查基本题型为辨析题、论述题、材料或实例分析题。
(一)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二)主要参考书目
靳诺、郑永廷等著.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李萍.现代道德教育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侯惠勤等.冲突与整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王海明.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田秀云.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任建涛.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毕淑芝、王义高主编.当今世界教育思潮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舒志定.人的存在与教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马长英.大学生问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李太平.全球问题与德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陈晓平.面对道德&&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张青兰.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李萍、钟明华主编.文化视野中的青年道德社会化[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刘星.西窗法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沈宗灵.比较宪法&&对八国宪法的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张福森主编.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夏勇主编. 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美]哈罗德&J&伯尔曼. 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美]麦特&里德雷.美德的起源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美] 威廉&弗兰克纳.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诚信 善待 宽容[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执笔人: &&&&&&&&&教研室审核签名: &&&&&&&&院系审核签名:
Copyright & Chaoh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安徽省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
邮政编码:238000
皖ICP备020533号浅谈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修养的重要意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修养的重要意义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提供学校:
东北电力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大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课程编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
课程编号:课程学分:3.0学分理论学时:40学时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Thought moral training and legal base一、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二、教学对象全校一年级三、教学目的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1.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国家、社会、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和如何交往;做四有新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第一,根据课程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体系。该课程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要根据课程的特点要求,处理好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教学体系和学生价值体系的关系,根据对教材体系基本脉络的把握,设计课堂教学体系。同时,教学体系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内容要精准,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教学过程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讲授的系统性与现实问题分析的针对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通过现实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来提升理论,形成“精、实、活”为一体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精”就是课堂理论讲授的内容要精选、精讲;“实”就是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活”就是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第三,要不断探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培养能力、增长才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2.课程基本内容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进而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重点:适应人生新阶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教学难点: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教学重点: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及崇高的社会理想;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基本要求: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教学重点:爱国主义概念;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学难点: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变为实际行动。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同时,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重点: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教学难点: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协调自我身心关系。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及其重大意义;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学重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基本原则。教学难点:道德的起源与本质;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基本要求:帮助大学生理解法律的含义和历史发展,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树立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宪法的基本理论、历史发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民事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我国的国家制度;民事法律责任;犯罪的构成;诉讼程序。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基本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努力成为法律权威坚定维护者。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问题,如何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怎样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基本要求:帮助大学生把握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努力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意识,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教学重点:如何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个人品德养成中的提高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做到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教学难点:如何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个人品德养成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新课程,与《原理》、《概论》、《纲要》、《形势与政策》必修课一起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共同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后续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六、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见《实践教学大纲》。七、本课程课外练习的要求课后作业的内容应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紧密配合,题型包括基本概念题、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和简答题等。每周最少给学生辅导答疑一次。八、本课程成绩的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考核方式:开卷考试方式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占25分,期末考查占75分。以课堂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笔记等作为评定平时成绩依据,以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九、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二)主要参考书目王海明.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田秀云.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任建涛.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毕淑芝、王义高主编.当今世界教育思潮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舒志定.人的存在与教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马长英.大学生问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陈晓平.面对道德——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张青兰.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李萍、钟明华主编.文化视野中的青年道德社会化[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沈宗灵.比较宪法——对八国宪法的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张福森主编.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十、大纲说明无大纲撰写人:付丽梅大纲审阅人:姜& 威课程负责人:张福东教研室主任:付丽梅教学院长:姜& 威编写日期:2015.6.&课程编号:课程学分:3.0学分实践学时:14学时&&&&&&&&&&&&&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Thought moral training and legal base一、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二、教学对象全校一年级三、教学目的1、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一方面,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单一性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参与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2、拓宽教学渠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了解社会和社会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建议。3、加强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自身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1、实践教学的要求(1)依据本教学大纲认真设计和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活动。(2)根据本教学大纲具体制定实践教学方案。(3)任课教师认真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效性。(4)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相一致,并服从学校的中心工作。(5)部分实践教学项目要和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团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开展。(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是实践教学的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2. 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实践教学项目一:参观丰满劳工纪念馆(4学时)实践目的与要求: 组织学生参观丰满劳工纪念馆, 让学生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起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发学习的理想和抱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教学内容:参观丰满劳工纪念馆并由讲解员进行讲解、参观;学生回到班级再进行分享。考核方法: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加活动的表现和提交的心得体会给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时间安排: 讲授完第一章第二节后进行。&实践教学项目二:& 观赏经典影片(4学时)实践目的与要求: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东京审判》爱国教育片,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中接受历史,进一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理性的爱国观。激励当代的大学生为了祖国的未来和美好的明天,为了我们的祖国不再遭到侵略和破坏,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教学内容:学生及任课教师须按基础教研室规定的日期及时间到学校礼堂观看影片。考核方法:依据所看影片,写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观后感,题目自拟。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心得体会给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时间安排:讲授完第二章后进行。实践教学项目三:& 爱国主义名诗名篇汇演(2学时)实践目的与要求:通过本活动,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教育,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学内容:学生收集“爱国主义名诗名言格言”,在班级中选举有才华的学生表演。考核方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情况给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时间安排:讲授完第三章后进行。实践教学项目四: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讨论活动(2学时)实践目的与要求: 通过讨论活动,使学生了解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及其重大意义;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学内容:教师应至少提前一周,把要求和内容布置下去,每班分两组,选出负责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就讨论内容发言。演讲应涵盖课程主要内容。题目学生可以自拟,鲜活一些,演讲应“小处入题,大处引出”,“感性切入,理性引出”,“低调切入,高调引出”。根据学生选定的演讲内容,来确定演讲顺序,以达到逐步深化的效果。每个学生演讲后,或全体演讲后,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学生演讲中如出现内容的不妥,教师应在点评时明确指出。考核方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情况给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时间安排:讲授完第四章后进行。实践教学项目五: 模拟法庭(2学时)实践目的与要求:活跃基础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使之成为适应法治社会要求的具有法律观念和法治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案件。有序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配备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的各项准备工作。模拟庭审力求真实。考核方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情况给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时间安排:讲授完第六章后进行。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新课程,与《原理》、《概论》、《纲要》、《形势与政策》必修课一起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共同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后续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活动。 &六、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讨论活动,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培养法律思维,维护法律权威。七、本课程课外练习的要求实践教学的内容应与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紧密配合。八、本课程成绩的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根据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评定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成绩。实践教学活动的成绩是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九、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十、大纲说明无大纲撰写人:付丽梅大纲审阅人:姜& 威课程负责人:张福东教研室主任:付丽梅教学院长:姜& 威编写日期:2015.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德修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