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病吗我这个世界好像很脏越来越觉得女人很脏,很...不好的感觉, &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两种微笑的女人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两种微笑的女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6:26:4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两种微笑的女人
官方公共微信老的感觉是什么?
【Aging: What does it feel like to be old? *quora上看到的问题,发过来想看看知乎前辈们的答案】
读书时候一位统计学教授,是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印度人,看不出年龄,大约50-60岁,学术背景很硬,几篇论文很牛,在院里被尊敬,人很是聪明,行事严谨。有一天他在白板上演算,卡住了,班级里20几个人都看出来错在一处心算,坐在第一排的同学指出来告诉他。他握着笔,站着,想了大约20秒,才说:"Oh now I see, I'm sorry." 然后去改答案。他思索的那20秒,和课堂上20秒嘈杂,让我知道,大脑的衰老,时代的推进,无法抵抗,猝不及防。另一位教授,一头银发,看不出年龄,我猜是60+。他戴着助听器,有时仍无法听清学生发言,会道歉,请学生再说一次,侧耳认真倾听。他的父亲曾经有一家规模500人的公司,在大萧条时期,生意一点一点萎缩,家里渐渐付不起庄园的地税,从卖地到卖出公司的办公桌椅。他经历过富裕,经历过贫穷,中年时开办过公司,至今打理着慈善,失去过爱妻,重组过家庭......后来,他精神矍铄,两眼有光,站在讲台上,解析书中理论,分享亲身经历——他会是改变我一生的人。他眼中的光,和每一个学生望向他的眼神,让我知道,经历、得失、意义,终溶于时光,积累为人生,它仅属于你,独一无二。这两者相加,我想,并希望,就是我到衰老时节,内心会保留的感觉:接纳了机体的衰老,同时坦然于一生的积淀,并且,不到生命终止一刻,不停息对爱、自由和知识的追求。少年是美好的,壮年是美好的,老年是美好的,——if you want them to be. 愿我们年轻时洒脱,年迈时明慧,一生到头,无所怨,无所惧。愿我们稚拙的灵魂,在磨砺和痛苦中次次重生,最终被岁月打磨为一粒白石。
科室里面一堆80+的老人。
其中有一个很可爱,但是有点老年痴呆,不停问其他人,这里是什么地方啊。她儿子一边看报纸一边头也不抬地答曰:医院。老人说:“哦,吊完这瓶水我要回家了。”过了五分钟,再问,过了再问再问再问。
我看着她两鬓斑白的儿子坐在阳光里耐心地一遍遍回复,因为不回答老人就会心慌害怕,辗转不安。
还有一个90岁的老人,老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全是破音,四肢被绑带绑好,双腿溃烂皮肤发黑。一个星期了,就见她家人来看过一次。平时看到我都很开心的想跟我说话,可是我听不懂。
我很想跟她交流,但大部分时间她都默默地一动不动地躺着,无人陪伴,今天我给她测体温发到38.4。
什么是老的感觉,我不知道,我还没老,只是看到她们我想哭。----------------------------------------------------
科室里的老人们,年龄不同,病情不同。大致分为三种
一种让我害怕,一种平淡冷漠,一种让人忍不住亲近。
第一种,有一个病人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手术过程中并发了脑梗,导致右侧偏瘫。家人为此要求医院和医生赔偿,医院拒绝了,最后家人索性不让病人出院,大不了每天交一点床位费,医保也能报,还能享受到优质护理。这么一赖就是两年。
那个病人70多岁,长年累月地躺在床上,我每次去那个病房看到的都是一个眼神空洞地瞪着,一眨不眨,嘴巴张得大大的人。散发出一种腐朽而绝望的气息,由于长期卧床,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压疮,脚上烂出了一个大大的黑洞,惨不忍睹。
为了防止感染每天都要换药,而他只有在换药的时候才挣扎出声,痛苦地反应和叫喊。
那是一天中,他唯一真实地给人以他还活着的感觉的时候。
这一类病人让我特别害怕,他们空洞的眼睛从未移开过天花板,嘴巴一直张得大大的,那种不断散发出来的绝望的感觉让我每次都不敢直视。
这大概是潜意识对 “老”这种感觉的恐惧,它让人感觉到了慢慢迫近的死亡,感觉到生命力一点点流逝枯竭的无力和绝望。
第二种,绝大多数病人。面无表情地坐或躺着。我现在在消化科实习,很多病人插着鼻导管,黄疸很严重,瞪着黄黄的眼睛淡漠地看着你也挺吓人的。
第三种,各有特色,都让人印象很深。
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两个老人就让人忍不住亲近。
尽管那个老年痴呆的老人一直跟我说:“你说得啥啊我听不懂。”
但是她跟我说:“谢谢。”的次数和不懂一样多。
那个90岁的老人,话说不利索,但是她一直认得我,看到我就笑得特别慈祥。
哪怕四肢被绑得扎扎实实,整日卧床,微笑一直都在她的脸上。
今天我给她测体温,她看到我又笑着咿咿呀呀,刚开始我依旧听不懂。
但是我还是笑着轻轻拍拍她,然后很大声地对她说你今天精神很好啊。
然后她说了一句话,我总算听懂了。
她说:“你这小妹儿老好。”
那个时候真的特别特别感动。
虽然我觉得我为她做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她记得我,肯定我,每次看到我都笑眯眯的。你对病人好,绝大多数病人也会对你很好,毕竟没有那么多人愿意辜负真心。
我感受到了一颗温暖慈爱的真心。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病人。
他刚进来的时候精神很不好,半昏迷状态,老伴一直守在他旁边。
等他醒来之后,他的老伴开始唱歌给他听,唱那种我感到熟悉却说不出名的老歌,还有一些经典的戏曲唱段。
歌声宛转悠扬,很难想象一个老人的嗓子还能如百灵鸟一样纯净动听。
那个病人的精神慢慢变好,后来甚至还有精神附和着和老伴对唱。
但大多数时候都安安静静地听着,用没有留置针的手和老伴十指相扣。
他的老伴就那么动情地唱着,眼神从未离开过他。
病房里人很多很杂,家属和病人总是弄得病房里乱哄哄,可是每次我去巡视病房的时候。他俩都旁若无人地沉浸在歌声里。
好像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俩静悄悄的两个。
这大概是“老”这种感觉最美好的一面,是数载光阴慢慢酿成的醇厚绵长的味道。
抱歉我描述得跟吃一样,但是它们给我的感觉都是一样的,美好得让人忍不住落泪。------------------------------------------------------
承蒙大家厚爱,感谢。
总结一下吧,明天下班后不会更了。
我现在遇到过的病人里面,最喜欢的最佩服的,是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婆婆。
她那双眼睛特别有神,让我想起这么一句,美人总迟暮,眼神不会老却,那双明眸会为她攫取一段静止的时光。
这么大年纪,她的黑头发还有很多,虽然住院但精神头特别足,口齿清晰,头脑尚属灵活,尤为难得。每次给她换补液的时候,都巴拉巴拉开心地说一大堆。
生病实在是一件很寂寞的事,我知道她是一个开朗的人,我也知道住院的生活一定让她很难过,所以每次我换补液的时候都会和她这样爱说话的病人聊几句。工作的效率总是高不起来。很多病人不在乎说了些什么,他们甚至不在乎我有没有听,只是需要我给一个开口的理由。而这个老婆婆,礼貌,温柔,思路清晰,认真地倾听,平和地表达。聊到开心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一个可爱的老小孩。
和她聊天总是联系不到她已年过八旬的事实。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副老却的身躯里包容着的一颗年轻的心。
事实上,她的病情并不重,她一定很爱惜身体——在衰老到来之前。
一个苍老的人,一定是从心到身躯一起苍老:心腐朽得死水微澜,身躯干枯得沟壑纵横。
但是年轻的心是老却的身躯所无法抵挡的,那些拥有快乐和明亮的眼睛的病人,浑身都散发着一种快慰和希望。这些病人里从没有病重的,仿佛住院只是一次小小的旅行而已。
在医院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面对生老病死的无力。那种无力是绝望的,不可阻挡,有时候连主任医生都会说出想要在老了之后自己了断这样的话。
但是我却觉得,平和又顺其自然地面对身躯的老去,而用一颗年轻朝气健康的心去生活。那么老的时候,哪怕生病,也会跟那种绝望的病人完全不一样。
同样是癌症,有的人死去时痛苦万分,毫无尊严;有的人死去时浑浑噩噩,没有自我。有的人死于病痛,更多人则死于恐惧。而能有几人如午马先生这样,快意人生,豪情万丈,面对癌症如此潇洒,从未成为病痛的囚奴。当死神来临的时候,仿佛哈利波特里的伊格诺图斯,像老朋友见面一样去迎接死神,并以平等的身份,同他一道,离开人间。
虽死犹荣。
什么是老的感觉?也许是皮肤的松弛,身体机能的下降,但绝不是身强力壮时的无病呻吟,不是年纪轻轻失去朝气,为懒惰开脱不想奋斗的借口,这不叫心老,这叫可悲。
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我的身躯终有一天会老去,而我绝不会逃避。
小的时候,仰起头看着爷爷奶奶的老年纹,心里并不觉得奇怪,感觉印象里的爷爷奶奶就是“老的”,走路时候就是慢的,就是要戴老花镜的,就是穿针引线的时候会眯着眼睛把我叫过去的。那时候,阳光挤过院子里的树叶,从玻璃上溜进来,像追光灯一样照在针眼上,我昂着脸,咻的一下酷酷的把线穿了过去。上学之后,被老师叫过去批评家庭作业,问我8+3为什么写12,问我声调怎么又标错。低头站在老师旁边,心里琢磨着那鱼尾纹啊真像小笼包的褶子,诶,你看满天飞的唾沫星悄悄的打出了彩虹。从此,我觉得老师也应该是“老的”,应该是每天气哄哄的,应该是坐着上课扔粉笔的,应该是穿着的确良衬衫挪过来没收我的小纸条的。后来,我觉得爸妈一直都应该是三十多岁的,一直都应该是最洋气、最百科全书。有一秒,他们突然就四十多岁了,妈妈力气没我大了,饭量没我多了;爸爸后背没我直,出门也不喷发胶了,他们张口闭口“我都这个岁数了”,气的我直跺脚。我说不行!通通回到三十岁!!我睁开眼睛,他们坐在沙发上啃着苹果,无奈的看着我笑。墙上的钟没有等等我的意思,滴滴滴忙着赶路。我以为“老了”就是沮丧的。直到他们各自赴饭局越来越少,吃完饭遛公园的次数越来越多。回来拎着水果,嗔怪着公园里的蚊子叮了个大包。直到他们出差越来越少,报旅游团越来越多。户外用品囤了一柜子,互相帮衬着整理旅行箱,一个往里塞,另一个往外扔。我倚着门,抱着胳膊,问他们为何如此重色轻友的撇下我。直到妈妈管爸爸抽烟喝酒越来越少,帮他煮茶越来越多。估计是唠叨了半辈子也没什么效果,就放弃了围剿,恭喜老爸抗战胜利。一年年下来,他们在举手投足都慢半拍的时候,更明白了生老病死当真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因此他们变得更自由、简单、真实,对未来也更坦然更勇敢,路是平坦的,他们要慢慢走过去。厨房里漏着四五点钟正要逃跑的阳光,锅碗瓢盆相互歪着,像金银矿一样躲在边边角角。妈妈剥着上海青,对旁边穿着大背心的爸爸轻声说“把羊肉拿出来化冻一下吧。”--致爸妈
Charles Wang:
(一)小时候在放学回家路上,我总能看到一个衣着破烂的老人在街边发呆。我曾以为他是乞丐,后来得知也有家人。他总是坐在路边的石墩上晒太阳,面无表情的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我问妈妈,为什么他总是在这发呆?妈妈说,因为没有人和他一起生活,他的儿女外出打工,没有再见到过。那时候,我觉得老就是被抛弃。人老了,就像个垃圾,没人在乎,没人需要。(二)有次高烧,上吐下泻,两眼发黑,我躺在床上心想,会不会就这样死掉。一个人出来闯荡,如果无声无息的死掉,恐怕被人发现的时候,尸体都腐烂了。心中忽然有了一股力量,我憋着劲走出家门,骑着辆破车去看病。路途上好几次我都感觉要晕过去,但还是硬生生的撑到医院。医生责备我,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觉得年轻都无所谓,岁数大了各种病就都来了。我躺在病床上,伸手想要调节滴液的速度,伸了几次手,都没调节成功。年轻的时候,似乎再弄的伤病,只要拼着命总能动弹,可真的老了,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恐怕连让我考虑会不会死掉的机会都没有了吧。看着旁边病床上慢悠悠翻身的老人,我想衰老的感觉也许就是这样的无力。人老了,一点力气都没有,想喝口水,连瓶盖都打不开。(三)清晨我在家附近的餐馆吃早餐,豆腐脑、小包子、茶叶蛋。我对面有个老大爷在喝小米粥,可能是没有牙齿的缘故,每喝一口,汤水就从嘴角流下来,他不断的用一条很脏的毛巾擦嘴。我在一边看着,觉得有些恶心。这并不是他的错,只是他的日常。我坐在那想,若干年后,自己会不会像他一样随时带着一条脏脏的毛巾,擦着永远擦不完的嘴。人老了,总会变得丑陋,那时候望着年轻的孩子们,每一个都是那么漂亮,每一个都是那么精致。(四)有次吃饭,和做编剧的大姐谈到《蜗居》。大姐问我,为什么宋思明会爱上海藻?我说因为海藻漂亮。大姐摇摇头:宋思明这样的男人,见过的女人太多,海藻绝不算最漂亮,更何况她稚嫩的像张白纸,既不会打扮自己也不会取悦男人。我不解:那大概是海藻像他初恋?大姐笑道:宋思明喜欢的并非是某个女人,而是一种感觉,青春的感觉。当看到海藻时,他觉得自己重新回到了若干年前青葱少年的模样,重新变成了男孩。我沉默了。你还年轻,是很难体会到男人中年之后看着自己一天天衰老无力时,对青春的渴望。大姐如是说。人老了,就会格外的怕死,也会极度渴望着自己曾经拥有的青春。
CalistaWang:
我见过一些我比较欣赏的老了的态度,在此分享一下:1、这是罗素说的。大意是和年轻人划清界限吧,不要试图向他们证明自己的人生智慧,也别想着去分享和感染他们的年轻。做自己的老人,让他们做他们的年轻人,大家敬而远之。出处应该是他的自传吧?讨论的对象是他自己的儿子。2、去年一年,我在美国的一对好朋友(一对70岁的美国人夫妻)身体各种出问题,入院不断。我在这边向他们表达我的关心和担忧,他们回信淡淡地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问题,不过就是身体开始老化而已。各种零件开始不好使了。他们的态度是接受这一自然过程。各种疼痛和毛病让他们难受,但并没有让他们感觉困扰,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势所必然。3、我的一个英国人老板,生孩子很晚,现在40多岁了孩子才几岁大。有次我们聊天聊起青少年问题,我说哈哈等你女儿十几、二十岁带男孩子回家时你会不会很抓狂?他想了想说: 不会吧?要知道那时候我已经老了。我只会整天坐在我的沙发上、读我的报纸,不会再去关心我眼前发生的其他事了。然后他想了想又调皮地补充一句:当然没准我会贼溜溜地从报纸后面瞄两眼,但也就仅此而已了。他的态度是安心地做一个安度晚年的老人,不再尝试去保留或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放弃对事物的控制。
不邀来答。今天一边在路上走,一边想着怎么回答“老的感觉是什么?”这个问题,把自己想哭了,为什么呢?诸位听我细细道来。=======================================老的感觉,是一种无力感。深深的无力感。我曾经体会过的,最深刻的“老的感觉”不过就是《胭脂扣》里,如花终于找到了当年惊采绝艳的十二少——正在阳台猥琐地屙完尿,说“当年屙尿射过界,今日屙尿滴湿鞋”。(为了还原原台词我特意重新看了一遍电影)一个人老的感觉,让我觉得很惊悚。第一次看《胭脂扣》的时候,爷爷的身体还很硬朗,走起路来我都会被落在后面,并不像后来得了肺癌晚期那样,身体衰竭得下不来床。原来我以为,老的感觉不过就是“今非昔比”了。坐在躺着的下不来床的爷爷床边的我,不得不残酷地意识到——老的感觉,就是等死。等死。很无力的等死。不过也是有例外的情况的。在爷爷走的大年初一那天的前一年,的冬天。有一天,只有我和爷爷在家(家里随时留人在照看老人,解端茶倒水之急)。我午睡起来,穿着单薄的睡衣。由于是被尿憋醒的,所以也没穿什么衣服就急匆匆地赶往厕所,上完厕所,发现一件很糟糕的事——厕所门锁坏了,我从里面打不开,我被锁在厕所里了。那个时候才被周围的寒气惊醒了瞌睡,冷得拥着自己颤抖,把浴霸打开,还是很冷。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家里人除了爷爷可能还需要很久才回来,这里什么也没有,我真的太冷了。我一边颤抖一边哭。尽管对爷爷能下来床救我不抱期望,快绝望的我还是选择一边哭喊一边急得直敲门,我大声的哭闹终于惊醒了正在熟睡的爷爷,我听到他因为常年吸烟而浑浊的来自喉咙深处的声音,是对我的温柔应答,尽管根本没人能听出来爷爷在说什么。但是我明白,他在安抚我。我不哭不闹了,蹲在厕所门后默默地等。等着早已下不来床的孱弱的爷爷来救我。过了一会儿,爷爷来了,弓着身子,整个人撑在一张凳子上。爷爷就这样艰难地下了床,撑着床边的凳子一步步和着凳子挪了过来。终于,我得救了。我就知道,即使我爷爷已经老了,已经在等死了,已经下不来床,为了我,他可以!我又想起,前一个月,爷爷偶尔还能下床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差不多也是每天躺在床上,由我爸妈或者我姑妈他们送饭到床边,吃喝拉撒全在一个房间解决。有一天下午,他觉得自己太邋遢了,想出门去剃个头。我家在二楼,他下楼梯的时候摔了两跤。在楼梯间“摔了两跤”,该有多疼我不得而知。只是想想都会心疼我爷爷。爱干净却不能的爷爷,老的感觉,大概就是那种无力感。爷爷“摔了两跤”这事是后来姑妈和我在爷爷床边,看着爷爷被姑妈特意请到家里来的师傅剃头发的时候跟我说的,说罢,姑妈还带着责怪的口气跟爷爷说,下次别这么冲动,明明知道身体不行了还下楼。那个时候被姑妈责怪的爷爷,心里的感觉,就是“老的感觉”吧。
有一次去理发。理发师和一个中年男人聊天。“现在参加同学聚会,以前的班花看起来实在不能看了”“年轻的时候,觉得班里这个女生不好看,那个女生不好看”“现在看路边的小姑娘,这个好看,那个也好看。二十来岁,每个都很好看。”
毛姆晚年在《作家笔记》里,有一段写年老的感觉,非常动人: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烈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看到一群90后此起彼伏地回答这个问题真是……一滴汗。对嘛腐生同学说的就是你,以你为首。别误会我也不觉得自己能答这题。我只是观察。最强烈的感觉一定是身体硬件上的。认识一位老先生,穿着时髦得体,乍看五十许人。去年见和今年见简直一模一样。但是走路的速度慢了很多,同样的事情,今年出错的比例比去年高很多。我们看来轻而易举的事情,他曾经也能做到的事情,就是渐渐做不到了。一点办法都没有。到人生尾声的时候会中风。很大机会会救过来。然后不可避免会第二次。最后就会走,可能是冬天里一个很长的夜晚里,也有可能是春天的前夜。像树叶最终会脱离树梢,逝者如斯夫,就是这样。至于这里的很多答案都是心态糟糕,这完全和年纪无关。我认识很多老人到暮年还是愉快地做事情达成目标实现成就感,同时对新鲜咨询保持灵敏的触觉和敏感,但也有不少人年纪轻轻就在浑浑噩噩混吃等死。麻烦你们别到25岁就觉得自己老了。笑死人。我16岁的时候还觉得人活到35岁就能去死了呢活这么久多乏味。切。
姚坤杰 Peter:
有一些梦不敢做,
有一些人不愿想。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人老了,随着体力越来越差,走路越来越慢,吃的越来越少,都会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吧。我爷爷、老爷、姥姥都去世了,现在只剩下我奶奶了。去年写过一篇文章《当死亡距离自己越来越近》,贴在这里,大家也抽时间多关心关心老人吧,他们真的很孤独。看着爸爸妈妈越来越老,每次离家都会有“又是一年离别日,家中父母守空巢”的感伤,但奋斗还得继续,拼搏还得继续,谁让我们还年轻呢。当死亡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奶奶今年83岁了,“人活七十古来稀”的古语虽然早已经不符合当今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无可质疑地明白,83岁的高龄其实也是风烛残年日薄西山了。这样的词汇从一个孙辈的口中说出,显然是不受听的,然而,我仍然想到了一个更加大逆不道的词汇~行将就木。当我想到这个词汇并把它写在这里的时候,连我自己都觉得确实过分了。其实奶奶的身体一直都还算硬朗,在我的印象中奶奶从来没得过什么大病。但人们常说,岁数不饶人,一岁就有一岁的差距。今年冬天奶奶去跟着姑姑住,但因为各方面的不习惯,住了一段时间以后身体就不太舒服,然后就回家了。奶奶的身体确实不比从前了,腰越来越弯,走路也越来越慢,照顾自己也越来越吃力。于是让包括父亲在内的三个儿子轮流照看。但身体依然不见好,特别是晚上老睡不着,这让大家都有点着急。我理解奶奶的心理,按说到了奶奶这个岁数,也就安享晚年就行了,但奶奶又偏偏喜欢发愁,有着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忧虑。水缸里的水还有一半就开始发愁,煤炭还剩不少也开始发愁,半夜还总是担心火灭了,每过一会就起床看看,尤其是自己的孩子们都比较忙,想让他们照顾又担心耽误了大家的日子。总之有着各种各样的忧虑。但是这些忧虑其实还都是表象。前几天父亲去看奶奶,正好叔叔也在。奶奶就开始诉说自己的种种担忧。下边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奶奶说,你看我这,到哪都成气布袋了,成天发愁,晚上也睡不着,这还有个跑啊(感觉自己会死的意思)。父亲故作轻松地说,这谁也没跑啊,我们早晚也没个跑。奶奶说,晚上睡觉睡了半天天还不亮。叔叔笑着说,你把灯拉着不就亮了吗。奶奶又说,这么多天了,老阴着天,太阳也不出来。叔叔又玩笑着说,太阳不出来我们可没办法,你说别的事我们能给你解决,这事可真没辙。奶奶又说,你看这天下着雪,大冬天的,地都冻了,要是死了地这么硬,也挖不动,怎么埋哎。叔叔说,那就是我们的事了,难不成你还想给我们搭把手啊。说完大家都哈哈笑了。过了会父亲就问奶奶,你是心眼里怕了吗。(怕自己会死的意思)奶奶突然就沉默了,是的,这话问到奶奶心里了,沉默意味着一种肯定,但奶奶的沉默还不是一种不好意思,而是一种更深层的恐惧,恐惧到不敢承认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就好比一个人暗恋另一个人,不敢去追求本身就是一种不自信,但连承认喜欢都不敢,就是更深的不自信了。“唯一让人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罗斯福的话真是值得玩味。人总是对死亡讳莫如深的,当父母说出关于死亡的丧气话时,做孩子的也只能是说几句诸如“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宽心话,安慰父母的同时也安慰自己。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每个人都会死亡的事实。到了奶奶这个年纪,就更加不可能不想了,哪怕这个人再没心没肺。差别在于有的人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而有的人却难以释怀。之前我并不能真正理解老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想到“死是凉爽的夏夜,可供人无忧的安眠”之类的豁世达言,也很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但是,当我晚上一个人躺在空旷的屋里,一片漆黑,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只能感受到自己心脏的跳动。于是想到,当白天的喧嚣掩盖了心脏的跳动,我不会想到死亡,更不会感到恐惧。但是到了晚上,我突然就觉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如果我今天晚上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那么我就见不到了明天的太阳,这样一想,一种恐惧感顿时就包裹着我,我也就有些明白了老人们的恐惧。是的,到了老年,死神每天都会通过自己的内心来问候自己,它就好像蹲在墙角里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而“死神”的说法其实还是非常客气的,当我们把抽象的死神形象具体化为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一种阴森之气就会瞬间笼罩整了屋子。如果我们能理解一个婴儿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时哇哇大哭的恐惧,我们就能理解一个老人即将进入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时的恐惧。当死亡距离自己越来越近,近到随时可能降临,你的内心肯定就兵荒马乱了。所以,当漆黑的夜中,奶奶因为恐惧和各种忧虑而失眠,总盼着天明的那种渴望光明的心理自然而然就被理解了。爷爷去世早,奶奶早就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但是现在却总是希望身边有两个人,哪怕自己听不懂他们的谈话,只要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就觉得踏实了。以前,奶奶会和村里要好的老太太们互相串串门,在一起打打牌说说话,但是现在那些老人多已不在,或者躺在床上生活早已不能自理。我清楚的记得以前奶奶跟我说起这个事情时眼神里的那种茫然与寞落。其实想想就会猛然发现,村里经常出现在我童年里的那些老人,很多应该也都不在了吧。小学开小卖部的夫妻俩,我们夏天总是浑水摸鱼偷他们的冰块,每次都是一人给钱无数只手伸向冰箱;还有经常在大街路口卖零食的老头,我当时很偏爱他卖的五颜六色的拐棍模样的爆米花;还有门前种着几棵枣树的老夫妻,夏天组团去偷馋人的青枣被老人拿着拐棍追的撒腿就跑……是的,时间是残酷的,那些老人对我而言是一种快乐中略带惆怅的回忆,而对于像奶奶这样的老人就残酷的多了。当自己同时代的人一个个离去,剩下的越来越少,那种恐惧感和孤独感也定会日甚一日。因此,大家也都希望奶奶找点事情做,养几只鸡,种点菜,哪怕拣拣垃圾,不图能赚钱,只为好歹有事情做,人累点总比闲着要好。但是奶奶现在的身体已经不能胜任那些在年轻人看来轻而易举的事情了。人都会死,在这里重复这样的常识显得有点愚蠢。但当我们把这个常识逐一延伸到我们的亲人甚至是自己身上时,就会成为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那天母亲就说,一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死,一下子什么也不知道了,就感觉很稀罕。是啊,觉得稀罕是因为感觉死亡还很遥远,但是一想到父母即将进入“知天命”之年,就感觉人生真的好短好短,我们活得又是多么多么的仓促。但让人觉得仓促的并不是日子,而是时间,所以,其实我们并不能改变这种仓促,哪怕你多么珍惜地去过每一天。村里人经常会用一个字来形容人的新旧交替,这个字就是“拱”,年轻人会把老人一点一点拱下去。但是,当我们的前边还有自己的父辈祖辈在,我们就会有一种相当的安全感,而我们一旦把他们拱下去,那么就意味着下面轮到了我们,那种与死亡这个魔头面对面对峙的恐惧是不言而喻的。我在想,一个人的内心经过怎样的历练才会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葬礼上的人们都会表情肃穆,这种肃穆除了表示痛心(无论是自发的还是被迫的)外难道就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到了冬天,结婚的人多了,死去的人也多了,但看到成排的婚车我们总会去观望一番,而看到响着哀乐的白色灵车总是唯恐躲之不急,出门看见谁家办白事更是情愿绕道远行,这里边难道就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庄子可以对着尸体鼓盆而歌,但是作为一个世俗之人,面对死亡又有谁能给我们一个鼓盆而歌的理由呢?死亡,悲观地说,从我们出生的一刻起就在不停地走向死亡,但是,其实我们根本没办法战胜死亡,就连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也及其不易。无论如何,这注定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毕竟面对死亡的是每一个实在的个体。恐惧只能是我们独自承受,而这个世界需要的不是恐惧,而是孙悟空纵身跃入水帘洞的那种勇气,是《老人与海》中老人驾船远航的勇气。衷心地希望奶奶身体健康,吃嘛嘛香,“老而不死是为贼”的逻辑显然是荒谬的,但“久病床前无孝子”却是古人千百年总结出来的,对老人来说是一种无奈,对孩子来说很多时候是一种更大的无奈。大部分人的晚年恐怕都有点悲惨凄凉的意味,但即使它再怎么悲惨和凄凉,我们也只能走下去。现在,明白了老人们的心境,就去更多的关爱他们,而我们自己就没必要预支这种悲惨了,因为我们还有很多应该承担的东西。是的,就算是在走过场,那也尽力把它走得漂亮一点吧。补充:文章是去年写的,今年奶奶已经84岁了,没错,中国人都知道的一句话就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所以奶奶心里是很害怕的,每当说到自己的年龄,奶奶都会回避自己84岁的事实,说自己85了。奶奶的胃口去年还是不错的,但今年总说什么都不想吃,而且有时候会说,老天爷夺了我的口粮,日子不多了。其实作为晚辈,很不愿意听这种有点丧气的话,但换做我们,我们老了,是不是真的能不怕死呢?当你的几百个QQ好友的头像一个一个的暗下去,永远不再出现在你眼前,你真的不会恐惧?生灵万物,智商越高的对死亡越恐惧,现代社会的年轻人都这么聪明,想事情都这么多,老了怎么可能不因为想到死亡而恐惧?我们村原先有一个老太太,听到谁家死人放炮了,就跑到屋里关起门蒙着被子,因为害怕自己会死。所以,多关怀关怀老人,也爱惜自己的生命吧,活着是如此美好。
从26岁开始,渐渐不能熬夜了,熬夜后必定头晕恶心拉肚子浑身痛精神萎靡丧失求生意志。记忆力显著下降,以前历史政治之类的功课从来都是临考前夜才摸书次日倒背如流,现在输个验证码都要看两遍。以前总想去更远的地方,过不同的生活,根本不考虑付出什么代价。现在发现有些事情真的做不到,或者不值得去做。开始能体会别人的感受(但不一定会为别人考虑)。越来越不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很少思考“对不对”,更关心“想不想”。重视物质上的舒适。懒。
眼看着一卷卷卫生纸用的越来越慢了。
Enze Wang:
当你发现再也不能如同RPG主角一样睡一觉就满血满蓝复活的时候,恭喜你,你老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
对于以前很容易就被惹怒的事,慢慢变得生气不起来。对于以前很容易就能开心的事,慢慢变得大笑不出来。更常无动于衷,也更常被感动。越来越害怕离别。想拥抱每个对我怀以善意的人,想拥抱每个让我变得更好的人。 希望他们都有福报。每一天都比前一日更明白人生至简三大愿望:每天都能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声。一点都不简单。 腰疼。
大概就是“所遇无故物”吧。
亲爱的,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你想不到也还没经历到的事,你的level越高,面对的boss就越大,到后来很多事情已经不能引起你情感上的共鸣了,你才开始明白成长是什么感觉,你开始成为朋友口中那个坚强淡定的人,而你已经知道,这只是孤独的开始。孙悟空懂事之前它只是一只猴子,当它成为齐天大圣,它就再也回不去它无忧无虑的花果山了。这就是孤独的开始。这是我曾经给自己写下的话,虽然有些答非所问,但就是在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自己心理的变化,我越来越平静,越来越不像年轻的自己。
When you have more regrets than dreams.- John Barrymore
摔,这么多孩子说自己老了啊!虽然知乎上很多朋友叫我「大叔」或者「铜叔」,但我真的从没觉得自己「老」了,我从来都不知道,「老」,是什么感觉。特别是有一次,我在网上读到了一番话之后,我更加不敢言老了。这番话是这样说的:再过几天,阳历1月13日,我就一百零八岁了。这个岁数上,我每天时间用得最多的事情,还是读书。他还说:我是八十五岁以后离开办公室的。从那时候起,就停止了专门研究,不大读专业书了。这二十多年里,主要读历史、文化,关心的是国家、世界。他的名字叫周有光。出处:
.我在大学时参加的社团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社团,每年招新会有近百位同学加入。在社团里,大一是新人,大二是分部门的部长或者普通社员,大三会有几人成为社团的主管(总头领),其他的社员就光荣退休了,戏称叫「骨灰」。社团的中心文化叫「家文化」,大家真的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其乐融融。社团每学年在招新之后,都会召开一次全会。全会的准备期可能长达一个月,在全会上各部门的新成员都要出节目,并且做集体的自我介绍。同时,老社员们也会做一些视频和 PPT,向新社员们展示他们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和活动。我连续参加了三年的全会:大一作为新人演节目,大二作为本部门的部长汇报工作。直到大三。大三,我在社团里已经成为了「退休老干部」,被同届的主管请去参加全会,跟主管一起坐在第一排最重要的位置。看着大一的新生的自我介绍,看着大二的社员在介绍回忆,几乎已经没有我们那届的故事了,我们已经成为回忆的回忆了。我看着台上的他们,脑子里不停地想着的是:前年这个时候,我们在做什么什么;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在做什么什么……就在那一刻,我觉得我老了。这么说可能显得有些矫情,但是是真的。「老」不是一种年龄状态,而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你对往事的回忆远远多于对未来的展望时,那一刻,你就老了。后来,再有学弟邀请我,我也就有意拒绝以骨灰的身份参加社团的活动了。在社团里,我感觉自己老了,但是进入实验室,面对老师和师兄们,发现自己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我又觉得自己是年轻的。其实高三的时候看着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也觉得自己老过;到了大学就又年轻了。后来来到知乎,也觉得自己年轻了。我相信哪怕自己 99 岁时,到时候面对 100 岁的老人,我也会觉得自己是年轻的。所以,「老」是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取决于你所在的环境。.
心理学有很多关于老人和年轻人的研究,其中,他们发现老人比起年轻人来说,更不愿意认识新的朋友,更愿意和老朋友叙旧,比较喜欢用感性代替理性来思考。没有经历过老年的朋友们,相信有一种情况是经历过的,大四和大一,大一的时候,我们都抢着认识新朋友,加入社团,新鲜的事情越多越好,而到了大四,学弟们往往就找不到学长了,他们更多的在跟自己的老朋友们缅怀旧的日子。当时间所剩无几的时候,人们总会用这不多的时间去和旧的事物,回忆好好的呆一会。而不会再有尝试新事物的愿望。所以我觉得老,就是一种时日不多的无奈感,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想想,我的时间只剩这么点,做这件事情,还值得么?
1,曾经我想飞。那是很小的时候了,不知道哪里来的谣言,说撑着伞从高处跳下去,就会飞起来。我就偷偷地去试了。先是从小土垛上往下跳,咦,别说,感觉在空中真的停了一下下呢。然后不断升级,最终,我爬到了房顶,跳了下来,伞在空中瞬间翻了过去,而我摔伤了腿,拐了两个月。虽然这样,可我还是想飞。2,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和小伙伴聊天,他当时喜欢一个我现在已唤不出名字的小姑娘,我没喜欢的,因为乐乐转校了,只说将来要娶个像乐乐一样聪明的女孩。他纠结了半天,终于下了决心,说,我也要娶像乐乐那样的。敢情这一小会工夫,他就移情别恋了,真替那不知名的小姑娘不值。后来上了初中,大伙开始流行早恋,再聊起来,我的答案没变,他却长大了不少,说先谈个耍耍,以后的事再说。于是他谈了个打老远连性别都看不出来的女孩,要不是胸前稍微有那么一丢丢凸起,我真是会认错人。转眼到了高中,和他一个班,此时他已经耍过两个。再聊起来,我的标准还是没变,虽然早已忘了乐乐是什么模样,而他的择偶观又有变化,说将来能娶个不乱花钱,还能生男孩的老婆就不错了。那一刻,我忽然觉得他老了,因为他和我大爷的观念一模一样了。3,十八岁未满时在北京打工,当时书店搞特价,买了本《叔本华的智慧》,没事在宿舍里读一下。当时的经理约莫四十上下,戴一副老式眼镜,听说是硕士毕业。他捧起书看了几页,说这种书不是你这个年龄该读的,你该读什么什么,然后大谈叔本华的两大经典:意志和痛苦。我听的一头雾水,因为那本书买来还没看,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他说的唾沫横飞,翻来覆去的意思都是,你还年纪小,阅历浅,不要看这种书,会把持不住,这让我起了极大好奇,以为是本黄书,或者宣扬纵欲。此后他没事就来教导我,看得出我还是蛮对他胃口的,他给我讲青春,青春是狗屁,讲情怀,情怀没鸟用,赚钱才是正经,他给我讲谁谁吸的烟一百块一包,上次去哪哪吃饭,有个龙虾这么大,他比划的手势使我怀疑,是不是《西游记》里的虾兵不幸给红烧了。无论如何,那一刻,我觉着他老了,已经只能在一个十七岁的小毛孩身上来吹吹牛逼,找找荣光。4,妈妈说怀我时,大家都说是女儿,结果生的晚了一步,多长了一小截。毁了,全毁了,要不可以去演女儿国的国王。嘴这么甜的妈妈,想是世上少见。从小我就很好养,从来不哭,为了给大伙儿表演,妈妈总喜欢在人多时,用力地打我屁股,然后特得意地说,怎么样,不哭吧。后来懂事了些,不等妈妈动手,我就哭出来,让妈妈很没面子。长大了些,识字了,不知道是不是泪腺开发过度,总是容易哭出来。看悲剧会哭,看喜剧也会哭,我喜欢一个人的性格大概就是那时候生出来的,因为我从来不在人前落泪,总是偷偷的。我能从每一本书上找到泪点,无论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是《简爱》,或是《红与黑》,甚至包括《无线电手册》,泪点是:妈呀,看不懂哇!元曲里“断肠”多到让人蛋疼,但也让人眼湿,唐诗也是泪点满满,宋词更是最爱。小时候读苏轼的《江城子》,最后一句“明月夜,短松冈”,太有画面感,总是悲伤,心想悼念妻子,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没想到十年后读到贺铸的《半死桐》,一句“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不觉泪下,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后来一年又一年,世事变幻,某天照镜子,忽然发现有了根白胡子,心下一凛,忽然觉得衰老就这么不知不觉的来了。可是午后读诗集,读到动情处鼻子酸酸,不禁舒口气。大概还没老。5,十几岁时,我是球场上的常客,风雨无阻,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回家。十几年后,当年一块打球的人大都不见了,有的胖了一圈,再也使不出当年拿手的体前变向,有的打一阵就气喘吁吁,似乎从未有过全场飞奔千百遍,汗浸内裤不累的豪迈,还有的拖家带口,早被生活压弯了腰,路过球场也只能摇头兴叹,然后赶去单位上班。而我还在。大家对我的称呼,由小冷慢慢的变成冷哥,再慢慢的变成冷叔,前不久一个秃顶的中年发福老大爷,竟然跟我称兄道弟,问我今年是不是三十六七,顿时悲伤到不行,不就长了一脸的络腮胡子么,有这么老么?有这么老么?有这么老么?不过,也确实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一身伤病,再也摸不到蓝框的下沿,也不太敢玩命的抢篮板,偶尔突破,总感觉再快一点点,就能把对手晃过去,可惜,总还是会慢一点点。曾经早上打三小时,下午打五小时,第二天还能接着干,现在下午打两小时,第二天就起不来。最明显的感觉是跳投的时候,原来可以滞空好一阵,有时候会刻意卖弄,就为了听对手一声由衷的赞叹,腰真好!现在……身为城里人的我,再也不能这么玩儿。老了,就这么老了,当被一个小我十几岁的小孩子一个试探步晃过的时候,总忍不住暗叹。可是,每一天每一天,到了那个点,总还是忍不住穿好球衣,绑好护具,准时出现在球场,那“咚咚”的拍球声,总是像鸦片一样吸引着我,在那儿,有个漂亮的假动作等着我做,有个三井寿一般的三分球,等着从我手指尖拔出,在天空划出彩虹,然后刷地破网,绝杀!欢呼声传来,我就知道,年青和热血仍在。老的感觉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某一天,你知道自己飞不起来,也再不想飞,某一天,你会忘了曾经认真地说过,要娶个像乐乐一样聪明漂亮的女孩,某一天,当你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当你看到忠犬八公等待时的眼神,当你听到耶哥蕊特最后一次说出“You know nothing”的时候,再也哭不出来。那时候,你丫就真老了,而在此之前,让我们先年青,先狂飙,先吃着火锅唱着歌,先让血热着。
没有表达欲。
访旧半为鬼。
老的感觉,是外在的什么也弥补不了的那份落寞感。我的姥姥和爷爷都已经年过八十。姥爷去世多年,姥姥跟我们家住在一起。今夏的一天,我在自己的房间里午睡。刚刚醒来,朦胧中听见姥姥在另一个房间跟妈妈说,蔷蔷(我小名儿)天天唱歌弹琴,无忧无虑多好。我在床上枕着胳膊,不想起床。天很蓝,盯着窗外慢慢飘过的云,心里莫名暗了下来。我不会告诉家里人,我有多珍惜能悠闲躺在床上看云的这个夏天也不会去抱怨躺在北京的床上根本看不到天空更不会提及在帝都生活圈子里的挑战和不快在家里才是真正安心的日子阿。在这个年纪,姥姥的身体还算硬朗。她语气里对年轻人的羡慕让我感慨。我买了小碎花连衣裙,她会说:我都好多年都没穿裙子了呢出门前化妆,她会凑过来问:这些瓶瓶罐罐都是什么呀烤好的秋刀鱼挤上柠檬汁端给家里人,她赞叹道:现在的年轻人真会吃啊停电了就不愿意下楼,不是因为乘不了电梯,而是因为平时一起遛弯的老太太下楼不方便,她忍受不了自己一个人散步的寂寞……我经常看见姥姥一个人坐在床边敲腿,或者对着电视看戏。有时给窗台的养的花儿浇浇水,开的花儿越多,她就越高兴。五个儿女彼此住得都不远,经常过来探望,可她还是总念叨着生活无趣。我好像,能够明白这份难以摆脱的落寞感。因为步入暮年而摆脱不了的落寞感。人与生俱来的落寞感。我爷爷的身体状况要差一些。应该说是差很多。爸爸那边的家庭成分十分复杂,不细讲了。总之,我和现在的爷爷奶奶都没有血缘关系,奶奶也并不是爷爷的原配。我跟爷爷没有很亲近,他原来是山东人,说方言,再加上十多年前中风之后说话越来越不清楚,这么多年一直听不太懂他说的话,交流比较少。听奶奶说他现在连电视也不看了,嫌吵。我很难想象一个老人家一天接着一天,什么都不做只是呆坐着的生活。会度秒如年吗?会完全放空吗?会追忆往事吗?还是……只是没有任何意义地等日子流逝呢?想想就鼻酸。昨天我们三家八口人一起回老房子去看爷爷。爷爷瘦了好多,正坐在桌前。他看见我和堂弟(我俩在外地读书,回来得很少),一下子就咧开嘴大哭起来,鼻涕眼泪一把一把。他的右手早就不能动弹了,用左手拽了一条毛巾捂在脸上,止不住地抽搐。我胸口突然堵得很,喘不上气,之前听家里人说过爷爷容易情绪激动,但这还是第一次看他哭得这么剧烈。奶奶走过来招呼我们:别理他!得病了就是这样!上次老四(最小的叔叔)两天没回来,见着他那个哭得呦!然后奶奶开始生气抱怨道:老头子半夜总是突然喊我,我一过来他就拿手电筒直接照我脸,每次都吓个半死!伺候不好还打我!大家都乐了。那么调皮。“老小孩老小孩嘛!”只见,前一秒钟还在抽泣的老人突然扔下毛巾,开始跟着我们呵呵呵地大笑起来。皱纹那么舒展,笑声那么尖锐。有阳光照进来,穿堂风轻轻地吹。夏日没那么焦灼了。大家也都跟着哈哈笑起来。自我记事起,尤其是爷爷生病以后,我从来没见他这么笑过。多希望,多希望,时间永远定格在这一瞬。突然想起童年有一次我在老房子的厨房玩水,因为捣乱挨妈妈打,还是爷爷尽力护着我的。那时候去洗碗池里接水玩儿还要抻着胳膊才够得着,现在洗手,却都要猫着腰了。当我还是小不点儿的时候,爸妈要上班,有一段时间把我白天寄存在爷爷家。于是,顶着晨光或夕阳,他们把我从高大的通勤车窗口递过来递过去。而使我最欢呼雀跃的,就是坐在爷爷那辆28老自行车的黑色横梁上,让爷爷推着车子走。时光悠悠,转眼近二十载。此刻,我还站在人群的最后面。笑声未停,又寂寞又美好的触觉攥紧了我的心脏。爸爸回过头看了我一眼,像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像对爷爷说,又像对大家说:“哭哭也好,笑笑也好啊。”我点头:“是啊。”也笑出声音融入欢乐的气氛中,却情不自禁红了眼眶。
意林曾登过同名的一篇短文:
那天,有一个年轻人问我:人老了是什么感觉?我愣了一下,因为我从未感觉过自己已经老了。这似乎还是第一次,在我的生命中,窥视着那个理想中的自己,有时候,我也会对自己的身体感到无奈——满脸的皱纹,松驰的眼袋,下垂的臀部,都让我感到难堪,尤其在我面对镜子看到老态龙钟的自己时。然而,我却并没有因此而痛苦过。   生活中的友谊、精彩与温馨,我从不会用这些去换取少一些的白发和扁平好看的肚子,永远不会。我老了,应该懂得怎么善待自己,少一些苛求。这样,我才能成为自己的朋友,不会因为买了膨胀螺丝,或多吃了一片甜食,抑或没把床铺弄好等等这些无谓的琐事而责怪自己。我老了,我甚至可以宽容自己去大吃大喝,不修边幅。为什么不能这样呢?曾经那么多好友没来得及在年长时享受生活,就提前辞世了,浪费了那么多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现在我想,只要高兴,我同样可以上网、看书直到凌晨三四点,然后倒头直睡到日上三竿,别人也不会说三道四了。只要我高兴,我愿意一个人伴随着五六十年代的怀旧旋律而翩然起舞。只要我高兴,我还可以为那不复存留的往日爱情而泪水涟涟,想哭就哭……
有一次在一个饺子馆吃饺子,外面挂着招工,有一个老大爷推着自行车来到饺子馆门口问老板娘他们招什么工,老板娘回答招服务生和包饺子的,然后顿了下说:你年纪太大了,我们只招年轻人。然后老大爷很落寞的自言自语了一句:我会包饺子的,就是包的有点慢。我听到这句话当下听到感觉特别特别心酸,真的会想掉眼泪。
赞同 的回答。但我想加一个字,或许也一样成立。大概就是“所遇无非故物”吧。晚安。
有次跟最爱的老教授聊天,聊到一个朋友的情伤。他说,“是啊,我年轻的时候也一样,怕她不喜欢我怎么办,怕错过她再遇不到别人,第一次约会紧张了几天,第一次分手整个人被掏空,喜欢的姑娘不喜欢我天都塌了。Now? Now I couldn't care less.”-
-一、人一过三十,就会感觉到「老」的存在。老,最简单的一个先兆,就是「短期记忆」的丧失。你在年轻时,不说今天早上吃的什么,可能三天前,五天前,早餐吃的啥?是油条,是面包,是稀饭,历历在目,不用提醒,你都能立马记起。那时的脑袋多灵光,该记下的能记下,不该记下的,它也能不丢掉。记忆好时,你的时间过的好慢。一天真有二十四小时。二、但年过三十之後,短期的记忆开始消失了。妈的,上个礼拜天才看的美国队长,演的啥内容?忘了。那天老板交代的事,得跟谁打个电话,那个谁?谁呀?忘了。坐上电梯,回想灯关了没?门锁了门?忘了。走出地下停车场,就刚刚,车停哪了?忘了。当记忆开始「失能」时,有时你会悚然心惊,咦?怎么天就黑了?时间过的好快。「我他妈的,这一天都作了啥呢?」只因你的短期记忆能力逐渐失去了,所以,你的「时钟」会加快,时间开始「飞逝」。时间抓不住了,时间老不够用,时间都不知花哪去了,那就是「老」。三、是的,你的头发还在,脸上紧绷没有皱纹,可是你的脑子已经开始急速老去。别人都不知道,你自己非常清楚,你已经老了。在清朝末年,没有医疗系统,没有抗生素的时代,男人平均寿命是37岁呢。年过三十,你当真以为自己还是个年轻小伙?-
当我觉着输不起的时候,就感觉自己 “ 老 ” 了,没有时间和体力再重头来一次。开始花时间重拾爱好,因为如果再不做,就真的不会做了。追求物质层面的 “ 一次到位 ”,从前总觉着可以 “ 凑合 ” 和 “ 逐步提升 ”会经常以这个开头 “ 要是我年轻十岁。。。”遇到挫折经常这么想 “ 实在不行我回家做家庭主妇。。。“回忆的时间越来越多。对爱人多年的陪伴,无论将来如何,都真心感谢!目光更温柔,心态更平和,待人更包容。其实,我最爱这句,是今年生日的时候,一个好友的祝福语:祝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真正的衰老是身体各项机能在衰退,常年通过药物来维持健康。去年婆婆走着走着路,没磕没绊的,就骨折了。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大问题,家有老人的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很惊讶没有人引用这段。基本和上面 说的一个意思。严格来说和原问题有一定偏差,以下在说old的感觉,而不是aging的感觉,“老“和“衰老"其实是指分野很不同的2个意思。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ed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qualit a v it is a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Youth means a temper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a lif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fifty, more than in a boy of twenty. Nobody grows old by merely livi people grow old by deserting their ideals.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Worry, doubt, self-distrust, fear and despair—these are the long, long years that bow the head and turn the growing spirit back to dust.
Whether seventy or sixteen, there is in every being’s he the sweet amazement at the stars and starlike the undaunted challenge of events, 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for what comes next, and the joy in the game of life.
You are as young as your faith,
as young as your self-confidence, as old as your fear, as young as your hope, as old as your despair.
In the central place of your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 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 grandeur, courage, and power from the earth, from men and from the Infinite—so long are you young. When the wires are all down and the central places of your heart are covered with the snows of pessimism and the ice of cynicism, then are you grown old, indeed! Samuel Ullman ()
原来得不到的东西,现在不想要了。
习惯了「不可能」,不再尝试「可能」。
以前硬着等
现在等着硬
可耻的匿了……o﹏o
發覺滿街的女孩都很美麗一一各有各自的美麗。我想,老、還是很可愛的:不挑剔、由衷贊美生命奇蹟。
看到我的混血小侄女在推特上换自己新头像的时候。这张照的特别显大,还扮高冷范儿,其实十五岁都不到。我立马就想到第一次见到她的场景:她妈妈在机场出口拎着大箱子潇洒的甩大步,她在后面抱着她最爱的小马pony,拎着和她一样高的小箱子跌跌撞撞连滚带爬的跟着,就那么个小样儿。仿佛就是昨天的事儿,细想起来已经七八年过去了。小时候我带她出去跟我咿咿呀呀个不停,进青春期以后就再不理我啦。估计女儿长大后,也不爱搭理她家的怪老头吧。三十多岁的人有什么资格说老呢。可是曾经徒步几十公里毫无倦意的人,如今心血来潮上运动场跑几步,就喘的像狗;年轻时和姑娘关在宾馆里日以继夜的做爱,好像永远都不会累,现在忙了一天躺在女人身边,却是睡意昏沉。这种“心向往之,身不能至”的感觉,大概就是老吧。真让人讨厌呢,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人生看起来最绚烂的青春,来去匆匆不回头,和自己订下盟誓说好一辈子都要十八岁,时间的公证人却常常不留情面的爽约。我常在心底嘲笑那些年轻人,怎么那么傻,傻到会轻易相信鬼话;怎么那么弱,弱到稍一受挫就寻死觅活。更多的时候我也会暗自惊诧:这家伙才多大就如此聪颖/博学/自信/有眼界/经历丰富,他的未来无疑比我光彩百倍。我羡慕吗?当然羡慕。可是我羡慕的并不是更年轻的一代人可期许的成就,而是青春的光热下美妙的无穷可能性,像一朵不知开出什么花的蓓蕾,一幅仍要挥毫泼墨千万笔的丹青。头发可以白,皱纹可以长,心态可以变,但少年般的心头火,能燃一日燃一日。我不再年轻了,所以喜欢经常逗弄更年轻的人:你可别把这花开残了,把这画抹污了,招人取笑。当然了,新世界永远是你们的,我死皮赖脸要和你们站在一边,向青春还手,直至死方休,要把那些满身散着陈腐味的老梆子,通通都干掉才好。钦此。
当准备争辩的时候,腹稿打完的瞬间便没了争辩的兴致;当准备赞美的时候,很多修辞到了嘴边却只挑了个最简单安全的;当春风得意的时候,总有声音提醒你不能忘形。我想,老了也许就是经验值多到再也没了进退迟疑、心存忐忑的情形吧。可喜,亦可悲。
我想说一些纯感官的东西,而不是生活琐事或者心灵感悟。先说明:我不老。但据说,老人的时间跟我们的时间是不同的。任意的生命体,根据其处理信息速度的快慢,其时间感也有速度上的差异。就像果蝇,在我们看来,它只有10天寿命。但它在这10天里所感受到并处理掉的信息,可能是我们的上百倍。我们那些自己觉得是闪电般的速度,在它看来慢得可笑。它甚至可以在我们眨眼的霎那,将自己的人生认真回忆一番。它的10天,其实等于我们的数年。事实上,科学界是用眼睛能感受到的频闪速率,来描述不同个体之间时间感的差异的。在果蝇身上也许足够了,但是人类可不是这么简单的。处理图像的速度,仅仅是构成我们时间感的一个部分。我们还要处理声音、处理语言、处理逻辑、处理表达——每一项的处理速度,都影响着我们的时间感。说回到年龄问题。孩子处理信息的速度是最快的。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视力、听力、脑力,都处在巅峰期。即便我们还不能够很好地释放这些处理过的信息,但单从处理信息带来的时间感来说,我们的日子过得很慢。后来我们老了。听到一句话,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理解。做出一个判断,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思索。旁边发生了一件事,需要更长的时间扭头、聚焦、观察,才能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老人的日子过得很快。越老就越快。所以,什么时候你感觉——啊,这每一天,平平淡淡地,竟然都过得这么快。那你就是老了吧。--------------当然,也有可能是你变笨了……
果丹皮女王:
我以前觉得火车卧铺睡一晚那叫休息,跟在家里睡觉没差…现在火车睡一晚卧铺会觉得累
1,朋友圈里面的人全部不是结婚了,就是去参加婚礼的路上。2,发觉自己越来越不自由,越来越身不由己。3,责任越来越多,感觉就算什么事儿不做,也会担心很多。4,身边的叫自己哥的人越多越多,叫自己弟的人越来越少。5,早就已经习惯被称为叔叔,而且没有了不快。6,明明20多岁,却开始心事重重。7,时间行走的是加速度,感觉过的越来越快。8,期望越来越少,得到越来越多。9,感觉自己再也没有力气做一些事情,也感觉自己再也没有力气去说那些话。10,开始认命了,或许我就只能这样吧!
平時遇到的小孩都開始叫自己叔叔了...
今天路过十五年前居住的小区,吓了一跳,所有的楼房和院子都小了一号。那个破车棚子,原先我从这头疯跑到那头就要出一身汗了,可现在我还没迈开步子呢,就到头了。可巧今天穿了一双高跟鞋,任我再怎样压低步子,还是在这么小的院子里发出”噔噔噔“的声音,这么世故这么老气横秋的声音,每一声都在和童年的回忆相撞击,难听死了。
某老头八十岁了,过寿的时候给自己的身体祝寿。老头对眼睛说:眼睛啊眼睛,今天你八十岁了!老头对鼻子说:鼻子啊鼻子,今天你八十岁了!老头对耳朵说:耳朵啊耳朵,今天你八十岁了!老头一路祝福下去,末了,低头看着自己的裤裆,悲戚地说:你要是还活着,也要八十岁了。这是李敖讲过的故事,再过一年,他也要八十岁了。
不知道老的感觉是什么 但知道年轻的时候 是这样:Every day you wake up, knowing the best days are yet to come, it's a luxury.所以老了 恐怕就是对未来失去了期待、勇气和热情 这些最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情愫的感觉。有种甘心的绝望。
老的感觉就是去年总决赛第七场邓肯补篮不中后那一次捶地……
“所谓的人生,就是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遗忘了那神秘的力量。你感觉不到你在遗忘,直到有一天,你忽然发觉自己仿佛失去了什么,却又说不上来是什么。那种感觉就好像你对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微笑,可是她却叫你‘先生’。”——《奇风岁月》
刘盼盼盼你个二盼:
深有感触的一件事。前几天我大奶奶去世(就是我爷爷的亲哥哥的媳妇儿),因为要办丧事所以我太太(爷爷的母亲)就从大爷爷家里搬出来了。在此之前大爷爷一个人照顾神志不清长达八年的妻子和我太太。我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大爷爷笑眯眯的推着三轮车带着大奶奶到处转悠。太太一共生了六个儿子,三个闺女。到目前为止已经去世的包括她的儿子,女儿,儿媳妇,还有一个孙子。她明年就96岁了好像,已经快活了一个世纪的老人,我小时候和她接触不多,但是她让我体会到的“老了的感觉”就是不断的失去自己最亲的人。我记得四爷爷和四奶奶老年丧子的时候两个人全都老了很多,但是经历过这么多事情的太太,表面上却跟没事儿人一样。那是她的亲孙子,对我很好的一个叔叔。可能真的活到了一定年纪,就超脱到看开了世界上的事情吧。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个城市好像很脏麦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