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题第二问……详细过程和思路给下,不不要亏待每一份热情,100分。八年级数学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关于举行全州中学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的通知(业锋教育在线) ⊙谌业锋,特级教师,专家型教师,四川凉山教育,西昌教育,教育研究,教育教学,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民族教育,高考,中考,教育,心理,数学,培训,讲座,研究⊙
凉山州教育局
关于举行全州中学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的通知
凉教基〔2010〕6号
各县(市)教育局,凉山民族中学:
&&& 经州教育局研究决定,将组织全州七年级、八年级、高一、高二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命题和阅卷
  由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命题和制卷,组考和阅卷由各县(市)教研室和学校组织。
  二、考试科目及分值
  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生物、信息技术八科,每科100分。
  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六科,每科100分。
  高一: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六科,每科100分。
  高二:文科共六科: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理科共六科: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物理、化学、生物各100分。
  三、考试费用及订单上报
  按凉山州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期末考试统一试卷经费支出的通知》(凉教计函〔2008〕4号)文规定,试卷成本费0.7元/科。英语听力磁带每盒5元另收费,如需要机读卡另收费1.00元/人。试卷成本费,初中从财政拔给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中开支,高中从学杂费中开支,不准向学生收取费用。
  请各县务必于5月15日前将订单交州教科所税小桃老师(电话:,电子信箱: ),试卷费交州教科所财务室。
  四、考试时间:见附件1。
  五、考号
  统一为县(市)行政区代码(2位),学校代码(2位), 年级代码(1位),流水号(4位),共9位。
    ××   && ××&&&&& ×   ××××
  县(市)代码& 学校代码& 年级代码&& 流水号
  凉山州县(市)行政区代码:
  西昌01|木里22|盐源23|德昌24|会理25|会东26|宁南27|普格28|布拖29|金阳30|昭觉31|喜德32|
  冕宁33|越西34|甘洛35|美姑36|雷波37|
  六、考试范围:见附件2。
  七、成绩报送:阅卷完成以后,请各县、市在7月13日前将学生原始成绩以电子表格(Excel)格式报州教科所,请注明单位、学校、年级等,发邮件到电子信箱:
  八、取卷时间:7月1日。
  九、要求:考试必须单人单桌。
  十、考试值班电话:七年级、高一:3223090,
           八年级、高二:3283556。
  附件: 1. 考试时间
     2. 考试范围
     3. 成绩报送表格
     4. 订单&&&&&
           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教育 中学 期末 考试 通知
凉山州教育局办公室 日印
附件1:凉山州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时间
附件2:凉山州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范围
  七年级: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人教课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高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
  高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四册。
  七年级:人教课标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人教课标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高一: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下册。
  高二: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下册。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听力占30%;
  八年级:《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听力占20%;
  高一: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下)第13单元至第22单元。听力占20%。
  高二: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下)第11单元至第20单元, 听力占20%。
  七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高一:《思想政治》(人教版)(下册)。
  高二:《思想政治》(人教版)(下册)。
  八年级:人教课标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高一:人教版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第五章至第一册完。
  高二:人教版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以第二册内容为主,第一册(必修)知识内容不超过30%。
  高一:人教版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五章至第七章完)。
  高二:人教版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以第二册(必修加选修)内容为主,第一册(必修)知识内容不超过30%。
  七年级:人教课标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高二:以人教版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必修)第二册知识内容为主,第一册(必修)知识内容不超过30%。
  七年级: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高二:《世界近现代史》(选修)上册(30%)、下册(70%)。
  七年级:人教课标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高二:中国地理知识内容约为40%,世界地理知识内容约为20%,高中地理(选修)2册内容约为40%。
  信息技术
  七年级:《信息技术》(七年级上、下)四川人民出版社。
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于为各县提供小学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题的通知
凉教所〔2010〕23号
各县(市)教研室: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为各县提供小学一至五年级期末考试试题和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试题,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命题和阅卷
  试题由凉山州教科所组织命题和制卷,考试和阅卷由各县教研室和学校自行组织。
  二、考试科目及费用
  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彝语文三科,按凉教计函〔2008〕4号文执行,每个学生每科上交试卷费0.50元。费用从财政拔给学校的学生公用经费中开支,不得直接向学生收取。请各县教研室务必于5月15日前将报名订单交州教科所税小桃老师(电话:,电子信箱:),试卷费交州教科所财务室。
  三、考试时间:见附件1。
  四、取卷时间:六年级6月15日,其余年级7月1日。
  五、考试范围:见附件2。
  六、考试值班电话:3223090。
  附件:1、考试时间
   2、考试范围
&&&& 3、报名订单&&&&&&&&&&&&&&&&&&&&&&&&&&&&&&&
&&&&&&&&&&&&&&&&&&&&&&&&&&&&&&&&&&&&&&&&
二○一○年四月二十日
主题词:教育 小学 期末 考试 通知
凉山州教科所办公室&&& 日印
附件1:凉山州学年下期小学期末考试时间
小学六年级
上午8:30─10:00
上午10:30─12:00
下午2:30─4:00
小学一、二、三、四、五年级
上午8:30─10:00
上午10:30─12:00
下午2:30─4:00
附件2: 考 试 范 围
  小学一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
  小学二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
  小学三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
  小学四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
  小学五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
  小学六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及以前内容;
  小六:九义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及以前内容。
  小学一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
  小学二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
  小学三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
  小学四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
  小学五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
  小学六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及以前内容;
  小六:九义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及以前内容。
凉山州教育局
关于对全州民族寄宿制中小学进行学年末统一检测的通知
凉教民〔2010〕1号
各县市教育(文教)局及教研室,凉山民族中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四川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实行标准(规范)化管理办法》和凉府办发〔2007〕2号《凉山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标准(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的规定,提高我州民族寄宿制中小学学校管理水平,切实提高民族寄宿制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州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经州教育局研究,决定本学年末对全州民族寄宿制中小学进行统一检测。现将检测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测对象、年级及科目
  全州小学四、五、六年级和初中七、八年级享受省、州寄宿制生活补助的学生必须全部参加检测(包括一类模式)。具体科目如下:
  1.小学四、五、六年级:语文、数学、彝语文三科。
  2.初中七、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彝语文四科。
  二、命题制卷
  检测试卷由州教科所统一命制。其中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和初中七、八年级的汉语文、英语试题与二类模式用同一试题,一类模式其它年级、学科试题单独命制。另为各县市提供一类模式一至三年级彝语文、数学、汉语文试题和二类模式一至三年级彝语文试题。
  三、考务工作
  1.组织和报名
  检测工作由各县市教育局负责统一组织,统一报名。并将参考人数及所需试卷数(附件三)于5月15日前报州教科所税小桃老师(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州上将根据下达的寄宿制学生计划数进行核实。
  2.阅卷、成绩统计及上报
  由各县市教育局负责组织统一阅卷。阅卷结束后,各县市必须对寄宿制学生成绩进行单独统计、分析,并按州上统一要求(详见附件一),以年级、学校为单位,用电子表格(Excel)格式将学生原始成绩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于7月20日前报州教科所马黑古者老师(电子信箱:,联系电话:),同时报送质量分析报告。
四、考试时间
  小学六年级考试时间: 6月20日
  上午 8:30―10:00 语 文
  上午 10:30―12:00 彝语文
  下午 2:30―4:00 数 学
  小学四、五年级考试时间: 7月8日
  上午 8:30―10:00 语 文
  上午 10:30―12:00 彝语文
  下午 2:30―4:00 数 学
  初中七、八年级考试时间: 7月5日―7月8日
上午8:00―10:00
上午10:30―12:00
上午8:00―9:30
上午10:00―12:00
上午10:00―12:00
上午8:00―10:00
上午10:30―12:30
一模彝语文
下午16:00―18:00
一模彝语文
8:30―12:00
二模彝语文
下午16:00―17:30
二模彝语文
&  五、考试范围:见附件二。
  六、经费
  按凉山州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期末考试统一试卷经费支出的通知》(凉教计函〔2008〕4号)文规定,试卷成本费小学0.5元/科,
初中0.7元/科,英语听力磁带每盒5.00元,如需要机读卡另收费1.00元/人。试卷成本费从财政拔给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中开支,不准向学生收取。试卷成本费由各县市教育局收齐后在领取试卷时统一交州教科所财务室。
  七、取卷时间
  六年级6月15日,其余年级7月1日在州教科所领取。
  八、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考试和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对民族寄宿制中小学进行学年统测,是加强和规范民族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提高民族寄宿制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对民族寄宿制中小学进行学年末统测,有助于全面了解和把握全州及各县市的民族寄宿制在校生规模、布点和教育教学质量现状,有助于民族寄宿制学校的标准(规范)化管理,有助于促进教师对课标、教材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各县市教育局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好这次检测工作。
  要加强对试卷的接送、保管、保密工作,严防试卷泄密、损坏等事件发生;要在学校就地设置考场,不能为了方便工作,而实行集中考试,考试必须单人单座,不得混排;要加强学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期间的饮食、卫生、交通安全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要加强对学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考风考纪教育,严肃考试纪律,杜绝一切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违反考风考纪事件发生。
  要加强对检测的组织、阅卷、统计等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严格按州上规定的统一时间考试,不得提前或推迟考试。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不得对寄宿制学生重复考试。要严格按评分标准统一尺度,公正、合理地评分,提高检测成绩的可信度。要严格按州上要求对检测成绩进行认真统计、分析,并及时、准确、如实上报检测成绩,不得瞒报、虚报,以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
1、凉山州2010年民族寄宿制中小学学年统测成绩报送及考号编制要求。
2、凉山州2010年民族寄宿制中小学学年统测各学科考试范围。
  3、凉山州2010年民族寄宿制中小学学年统测试卷订单。     
       
&&&&&&&&&&&&&&&&&&&&&&&&&&&&&&&&&&&&&&&&&&&&&&&&&&&&
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教育 检测 寄宿制 中小学 通知
 抄送:省教育厅民教处,金铁部长,朝波副州长。
凉山州教育局办公室&&&&&&&& 日印
附件一:凉山州2010年民族寄宿制中小学学年统测成绩报送及考号编制要求
  1.成绩报送格式:统一用电子表格(Excel)格式,以年级为单位,分学校统计。具体如下:
 (1)小学:
县市 年级 报送人 联系电话
考 号 姓 名 语文 数学 彝(藏、傈僳)文 校 名  
 (2)初中:
县市 年级 报送人 联系电话
考 号 姓 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彝(藏、傈僳)文 校 名   2.考号
  统一为县(市)行政区代码(2位),学校代码(2位),年级代码(1位),流水号(4位),共9位。
×× ×× × ××××
   县(市)代码 学校代码 年级代码 流水号
  (1)年级编号:小学四年级为4,小学五年级为5,小学六年级为6,初中七年级为7,初中8年级为8。
  (2)凉山州县(市)行政区代码:
西昌01|木里22|盐源23|德昌24|会理25|会东26|宁南27|普格28|布拖29|
金阳30|昭觉31|喜德32|冕宁33|越西34|甘洛35|美姑36|雷波37|
  (3)学校编号:由各县(市)确定。
例如:昭觉县民族中学七年级学号为345的学生的考号为:
31 02 7 0345
昭觉 民族中学 七年级 学号
附件二:凉山州2010年民族寄宿制中小学学年统测各学科考试范围  
  以下未列出范围的一类模式学科与二类模式用同一试题。
  小学四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
  小学五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
  小学六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及以前内容;
  小六: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及以前内容。
  七年级: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人教课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模小一: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一模小二: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一模小三: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一模小四: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一模小五: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一模小六: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及以前内容。
  小学四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
  小学五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
  小学六年级(课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及以前内容;
  小六: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及以前内容。
  七年级:人教课标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人教课标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一模小一:川民族版新课标教材小学彝文数学一年级下册;
  一模小二:川民族版新课标教材小学彝文数学二年级下册;
  一模小三:川民族版新课标教材小学彝文数学三年级下册;
  一模小四:川民族版新课标教材小学彝文数学四年级下册;
  一模小五:川民族版新课标教材小学彝文数学五年级下册;
  一模小六:川民族版九义教材小学彝文数学第十二册及以前内容;
  一模初一:川民族版新课标教材彝文《数学》七年级下册;
  一模初二:川民族版新课标教材彝文《数学》八年级下册。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听力占30%;
  八年级:《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听力占20%;
  彝语文:
  二模小一:四川省二类模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彝语文一年级下册;
  二模小二:四川省二类模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彝语文二年级下册;
  二模小三:四川省二类模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彝语文三年级下册;
  二模小四: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彝语文课本第八册;
  二模小五: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彝语文课本第十册;
  二模小六: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彝语文课本第十册及以前内容;
  二模七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二类模式彝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二模八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二类模式彝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一模小一: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彝语文课本第二册;
  一模小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彝语文课本第四册;
  一模小三: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彝语文课本第六册;
  一模小四: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彝语文课本第八册;
  一模小五: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彝语文课本第十册;
  一模小六: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彝语文课本第十二册及以前内容;
  一模初一: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彝语文第二册;
  一模初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彝语文第四册。
凉山州教科所& 凉山州教育学会
关于组织参加四川省第十四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评奖活动的通知
凉教研[2010]24号
各县(市)教育局、教研室,州教育学会各分会: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川教函【号文件《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四川省第十四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奖活动的通知》精神,决定组织参加该项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参评范围
本次评奖参评成果时限为日至日,在此期间凡我州从事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的人员(专业的,兼职的,业余的等)正式出版的教育学术专著(以第一版印刷时间为准)、译篇、科普读物、论文集(指个人论文和多人论文集中的某章篇论文)以及经省级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公开发行的报刊或内部刊物、市州教育部门批准主办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调查报告、教改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科研成果(以刊载时间为准),均属评奖范围。市州以上已经结题的课题,也可参加评奖。
2、凡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属申报参评范围:各教材;文学作品;新闻报道;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年鉴、辑集的人物传略、回忆录及无研究价值的简单剪辑转抄资料书;已申报“四川省科技成果进步奖”或“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的研究成果;著作权有争议、尚未妥善解决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规定,属国家秘密的研究成果;已获省、部级以上社科优秀成果奖或“五个一工程”奖的研究成果。
二、申报要求
申报参评成果,必须统一填报《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登记表》,申报参评专著、工具书、普及读物、古籍整理、编著、译著,均需提交2本(译著需包括一件原作品);论文、调研报告须提交一份原件、2份复印件;研究成果社会效益、学术价值的评价,须提交与申报成果相同份额的证明材料(包括1份原件);各申报成果的《申报评审表》提交一式3份。个人申报的成果,以一项为限,联名的以两项为限(包括自己的一项在内),以单位署名的集体成果不限。集体成果可以单位或课题名义申报。多人合作成果填写主研人员不超过5人。由第一作者牵头申报。若以个人或部分人单方面申报,须出具课题组协商证明。
三、申报时限
&&& 请认真填写《申报登记表》,汇总申报材料后,务于4月25日以前报送州教科所州教育学会办公室。联系电话:&&
联系人:王晓荣
四、评审费用
&&& 申报成果需交论文评审费每项50元,专著评审费每项70元
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登记表》&&&&
&&&&&&&&&&&&&&&&&&&&&&&&&&&&&&&&&&&&&&&&&&&
凉山州教科所   凉山州教育学会
&&&&&&&&&&&&&&&&&&&&&&&&&&&&&&&&&&&&&&&&&&&&&&&&&&&&&&&&&&&&&&&&
二一年四月十六日
凉山州教育局
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
凉教〔2010〕35号
各县(市)教育局、各高完中:
现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28号)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从2010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实施。
&&&&&&&&&&&&&&&&&&&&&&&&&&&&&&&&&&&&&&&&&&&&&&&&&&&&&&&&
二○一○年三月十八日
主题词:高中
课程 设置 方案 通知
凉山州教育局办公室 日印
凉山州教育局
关于成立凉山州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的通知
凉教〔2010〕25号
各县(市)教育局、各高完中:
  根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将从2010年秋季起的高一年级全部进入课程改革。为确保我州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经研究决定,成立凉山州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
聘请52名学科指导教师担任指导组成员,任期三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学科指导组成员的基本条件
  1. 准确把握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关精神,熟悉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普通高中相关学科教育教学基本情况。
  2. 具有高中教师任职所必需的合格学历,对所教学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3. 治学严谨,教学技艺精湛,曾担任州级以上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等的教学任务,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贡献。
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近五年在公开刊物发表文章或出版专著,或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写出具有较高水平的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科研报告等,在州级及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
  5. 具有教材建设经验和教材研究能力。
  二、学科指导组成员的职责
  1. 认真研读高中课程改革的理论。积极开展高中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指导。
  2. 在高中课程改革中开展示范课和指导课活动,每学年不少于30课时。同时,完成省州安排的示范课、研究课任务。
  3. 在高中课程改革中培养中青年教师。任期内具体指导1―2名中青年教师,使其成为县(市)、学校的骨干教师。
  4. 围绕高中课程改革开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调查、制究方案,示范操作,视导过程,组织阶段小结,撰写报告,评价成果。
  5. 在高中课程改革培训中举办学术讲座。每学年至少举行教育学术讲座2次,并完成省州安排的学术讲座活动。
  6. 围绕高中课程改革撰写教研论文。撰写反映教育教学管理的论文、调研文稿、实验报告、著述等,每学年1―2篇,3千字左右,在州级及其以上刊物发表。
对开展高中课程改革提出咨询建议。每学年提出反映教育教学现实的、有实践意义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性建议;提供关于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提供有新意的教育教学案例。
  三、学科指导组成员名单
顾问:杨朝波 焦新康 唐 波 黄骥华
组长:刘达贵
副组长:文 豪 巫明英 韩嘎拉坡 谌业锋
学科组成员(排名第一的为学科组长):
语文:王晓荣 刘剑辉 郭建忠 伍& 卫 高方华 阙启开
数学:谌业锋 熊昌进 韦兴海 奉从平 张& 海 童明霞
英语:刘作斌 余开斌 赵友华 王丽娟 李志刚 柳达元
物理:邱 阳 林观乾 邓建国
化学:杨 钢 尹光琳 夏志刚
生物:余庆华 王华春 王建新
政治:熊 斌 吴同和 陈绍有
历史:徐 进 吴晓雷 卢友琼
地理:游本国 姚兴跃 王康贵
音乐:陈玉梅 何祥翠
体育:贾& 刚 胡德平
美术:李& 胜 花& 斌
技术:王德俊 卿树红 刘亚林
双语:韩嘎拉坡 马黑古者 沙文辉 底尔惹
  四、填报学科指导组成员信息表
  学科指导组成员需要填写凉山州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信息表,于日前将信息表报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联系人:谌业锋,电话:。同时以姓名、学校和学科为文件名将信息表的电子文档用附件发。
(附件请在上查看和下载或在凉山高中课改研究QQ群:共享中下载,请所有的成员加入该群。)
&&&&&&&&&&&&&&&&&&&&&&&&&&&&&&&&&&&&&&&&&&&&&&&&&&&&&&&&&&&
二○一○年三月五日
主题词:推荐 高中 课改 学科 指导 通知
凉山州教育局办公室 日印
凉山州教育局
关于组建凉山州高三学科专家指导组的通知
凉教〔2010〕26号
各县(市)教育局、各高完中:
  为加强我州高三的教学研究,为全州高三教学、教研工作服务,经研究决定组建凉山州高三学科专家指导组,特聘请凉山州高三学科专家指导组教研员33名,任期一年,名单如下:
  凉山州高三学科专家指导组成员名单
  顾问:杨朝波 焦新康 唐 波 黄骥华
  组长:刘达贵
  副组长:巫明英 韩嘎拉坡 谌业锋
  成员:王晓荣 刘剑辉 马联聪 周儒岳 谌业锋
熊昌进 韦兴海 廖俊清 刘作斌 余开斌 彭德华
邱 阳 尚冬林
林观乾 杨 钢 尹光琳 林新明
余庆华 蒙佐德 王建新 熊 斌 张 平 邓永斌
徐 进 吴晓雷 游本国 王康贵 韩嘎拉坡 马黑古者
沙文辉 克其阿牛
  专家指导组成员的职责:
1. 开展调查研究,了解高中学科的教学现状,指导和改进各科教学;
2. 开展高中学科教学,特别是高三的教材教法研究,有计划地开展高三教学研究活动;
3.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教学,包括教学现状、主要经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定期写出调查报告;
培养高中学科骨干教师,特别是高三骨干教师,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开展高中学科教学,特别是高三专题研究和教学实验;每年召开一至二次本学科教学经验交流会或研讨培训会。
5. 指导高中学科,特别是高三复习,参与有关命题,作好有关教学质量分析。
6. 完成凉山州教科所布置的工作。
  高三学科专家指导组教研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助和参与州教科所组织的学科教研、科研工作,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州教科所要关心高三学科专家指导组教研员的工作情况,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促进我州高中教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高三学科专家指导组教研员所在的学校要重视发挥兼职教研员的作用并为他们履行教研员的职责创造有利的条件。
  高三学科专家指导组教研员需要填写凉山州高三学科专家指导组教研员信息表,于日前将信息表报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联系人:谌业锋,电话:。同时以姓名、学校和学科为文件名将信息表的电子文档用附件发。
(附件请在 上查看和下载或在凉山高中课改研究QQ群:共享中下载,请所有的成员加入该群。)
&&&&&&&&&&&&&&&&&&&&&&&&&&&&&&&&&&&&&&&&&&&&&&&&&&&&&
二○一○年三月五日
主题词: 组建 高三 学科 专家 指导 通知
凉山州教育局办公室 日印
凉山州教育局
关于征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的通知
凉教研〔2010〕3号
各县(市)教育局: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征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的通知》的精神,组织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征集,现将有关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成果推荐
  本次活动征集的成果是2001年至2009年期间所取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请按要求,开展征集评选工作,确保推荐的教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我州将择优向省上推荐10项成果。
  二、申报材料的填写
  各单位报送的每一项研究成果均须认真填写如下材料: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申报表》(见附件,一式三份)。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总结》(见附件,一式三份)。要全面反映教学研究成果的背景与意义、研究与实践过程、成果主要内容、实践效果与特色创新等内容,字数不超过5000字。如有出版物、实物、光盘等可作为附件。成果形式是教学案例、课件、软件的,也需填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总结》。
  申报材料要计算机录入(小四号字体),不得剪贴。需签字、盖章的,打印或复印无效。同时,使用A4纸打印,双面印刷,竖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申报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总结》需分开装订。
  三、成果报送
  1.各县(市)教育局统一报送所有成果材料时,请将每项成果材料独立装袋,在纸袋正面贴上所附材料明细表。同时,把所有材料的电子版以光盘形式报送(印刷品和实物除外)。报送时间为3月22日(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逾期均不受理。材料报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联系人:谌业锋,电话:。同时将所有材料的电子文档用附件发。
  2.本次活动的有关材料请在上查看和下载。
  附件: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申报表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总结
  (附件请在上查看和下载或在凉山高中教育QQ群:2958325、凉山高中教育QQ二群:、凉山高中教研QQ三群:中下载,不印发)&
  &&&&&&&&&&&&&&&&&&&&&&&&&&&&&&&&&&&&&&&&&&&&&&&&&&&&&&&&&&&&
二○一○年三月五日
主题词: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研究 成果 通知
凉山州教育局办公室 日印
凉山州教育局
关于印发《2010年凉山州教研工作要点》的通知
凉教研〔2010〕1号
各县(市)教育局:
  现将《2010年凉山州教研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制定2010年教研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2010年凉山州教研工作要点 
&&&&&&&&&&&&&&&&&&&&&&&&&&&&&&&&&&&&&&&&&&&&&&&&&&&&&&&&&
二○一○年三月五日
主题词:教研 工作要点 通知
凉山州教育局办公室 日印
附件:2010年凉山州教研工作要点
  2010年凉山州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研究、指导、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切实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生学习需求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学校持续发展服务,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
  1.组织十二县市小学六年级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2.组织地方课程教材(下册)培训,开展地方课程研讨会、优质课展评、优秀教案、案例评选活动,积极组织发动凉山州学校争创“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基地校”。
  3.组织全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展示、推广凉山州课改实验以来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并组织部分学科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为全州的新课程教学提供示范。
  4.把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向,扎实推进凉山州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一是成立凉山州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为高中课改提供专业支撑和实践指导。二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及省级培训,并根据“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州级学科教材培训,达到全员覆盖。三是组织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师优秀论文评选、课堂教学展评等活动。四是组织相关人员到先期进入课改的省市学习、考察,借鉴这些先进地区推进高中课改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五是积极组织开展有关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新型课程的研究。
  5.加强调研与教学视导,提升教学视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三至四个县的教研工作进行视导和检查,一是紧紧围绕凉山州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推进实施高中课程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有效解决策略和意见建议。二是以听评课、查阅资料、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专题讲座、送课下乡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教学工作和课改工作予以视导,视导要突出学校管理和教师六认真的情况。
  二、以质量为中心,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工作
  6.加强对高三毕业班教学复习工作的指导。一是组建凉山州高三学科专家指导组,对高三学科教学和复习备考进行研究、指导,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围绕高三毕业班教学复习这个工作重点,组织好高三诊断考试,召开好一诊分析会、二诊分析会和高考试题、质量分析总结会,不断提高凉山州的高考成绩。
  7.加强对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组织好类检测工作。一是组织好全州中小学上、下学期两次期末统测和民族寄宿制中小学学年末统测。二是组织好全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的命题、制卷及考后总结分析等任务。
  8.加大对全州高中教研、科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召开第二届高中校长论坛会,促进全州34所高完中学校间的联系与交流。
  9.加强对省州以校为本教研基地县、基地校的检查、指导和管理,组织召开全州校本教研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全州校本教研工作成绩与经验,表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大力推进全州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
  10.围绕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质量这一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好各学科教学展评、教学技能(才艺)展示、教学论文(案例、课件)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推广优秀的教学经验与成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今年省上将组织开展小学语文、科学,初中数学、地理、思品,高中新课程各学科,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德育及地方课程等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将组织开展小学数学、英语,初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高中物理、政治、化学、历史、英语,中小学体育、地方课程、劳动技术及特殊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等学科论文、案例及成果评选。各县市一定要做好组织推选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11.做好“中国-默沙东禁毒防艾项目”的执行工作。完成全州约450名生活技能主持人的培训工作;督导全州约100所项目中学的禁毒防艾教学、宣传工作;组织项目优秀论文评选;组织召开项目总结推广会。
  12.加强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研究。一是在深入调研,充分把握凉山州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形成对策建议;二是积极开展各种专题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促进凉山州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
  13.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课题深入开展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织召开全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活动课和案例评选。
  14.加强艺体教研工作,提升学生艺术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对凉山州艺体学科教育教学现状的调研和大课间活动的督促检查,并在合适时间组织开展高中艺体学科教学专题研讨会。开展并做好艺体学科常规教研工作,?强化艺体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督促全州各中小学开齐、开足、开好艺体课。组织开展好四川省第六届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
  三、深化民族教育及双语教学研究,促进州内教育均衡发展
  15.做好四川省小学彝文数学教学课堂实录光盘的推广发行工作。
  16.编辑《凉山州中小学生彝语文优秀作文选》,并做好发行工作。
  17.组织开展第三届初中彝语文新课程教学展评活动,展示、交流、推广彝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经验与成果。
  18.组织开展全州第六届民族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
  19.加强对一类模式高三毕业班教学复习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努力使凉山州一类模式高考成绩取得新的突破。
  20.加大对县市双语教研、科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双语教研员队伍建设。
  21.加强调研,深化研究。今年重点对全州民族寄宿制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和双语教研组建设及校本教研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拟订《凉山州民族寄宿制中小学教学常规》和《凉山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及双语教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意见》。
  四、进一步加强课题指导与课题管理
  22.组织好2010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高中课改专项”、“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及州级课题的立项申报工作,指导2006----2009年立项课题的效果检测和结题鉴定。
  23.深化“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教学建构研究”、“民族地区学校科研组织发展与素质教育推进综合开发研究”,做好阶段性成果的推广和评估工作。深化教师小专题研究项目《凉山州民族寄宿制学校师资队伍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的研究,力争形成阶段性成果,为凉山州民族寄宿制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意见建议;争取申报立项一项省级民族教育科研课题。
  24.继续开展“教研训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做好全州教师培训策略研究与督导评估工作。
  25.对二至三个县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抽查、调研。
  26.编辑出版《凉山教育研究》6期。
凉山州教育局关于印发教研室工作评估
考核细则(试行稿)的通知
凉教研〔2010〕2号
各县(市)教研室(中心):
  现将凉山州县(市)教研室(中心)工作评估考核细则(试行稿)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各县(市)教研室(中心)对年终考评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并持严肃认真的态度,确定专人负责。每年的考评工作,首先进行自评,填报“县(市)教研室(中心)评估考核细则”,根据细则逐项填写自评说明,提供证明材料。自评打分后,请将自评材料报县(市)教育局分管局长审阅、签字,并加盖教育局公章。
  在完成自评后,请将自评材料(自评表、自评得分说明和证明材料)于每年的3月1日前报州教科所,电话:
3223090。州教科所将根据县(市)教研室(中心)提供的材料对各县(市)教研室(中心)进行考核,并表彰奖励。
  附件1:凉山州县(市)教研室(中心)工作评估考核细则(试行稿)
  附件2:凉山州县(市)教研室民族教育及双语教研工作考核评估细则
  (附件请在
上查看和下载或在凉山高中教育QQ群:2958325、凉山高中教育QQ二群:、凉山高中教研QQ三群:中下载)&&
&&&&&&&&&&&&&&&&&&&&&&&&&&&&&&&&&&&&&&&&&&&&&&&&&&&&&&&&&&&&&&&&
二一○年三月五日
主题词:教研室 工作 评估 考核 细则 通知
凉山州教育局办公室 日印
凉山州获四川省第四届普教“教学成果奖”名单
现代数学教育价值取向与教学建构研究
&&& 凉山州教科所、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师大 何良仆 刘知贵 兰箭轮 柳斌 谌业锋
对中学生进行禁毒防艾生活技能训练
&&& 凉山州教科所 熊斌 焦新康 唐波 黄骥华 黄晓玲
傈傈族服饰刺绣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研究
&&& 德昌县示范幼儿园 徐启燕 徐启燕 阿芳 张燕 杨锦 刘静
民族寄宿制学校学生寝室文化管理探究
&&& 普格县民族中学 张俊杰 吉合伙打 张涛 刘建林 邹玲
高中力学测量型实验数据的自主获取和优化处理的探究
&&&& 越西中学 刘静 熊荣 周玉平 郑继华 唐开学
凉山州教育局关于公布省州优秀教学成果奖的通知
凉教研〔2010〕04号
各县(市)教育局、各直属单位:
为激励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尊重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根据《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和《“凉山州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暨省人民政府第四届教学成果奖推荐申报的工作安排》(凉教〔号),经学校、各县市推荐并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我州共评出一等奖20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37项。另有五项成果获得第四届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现将获奖名单公布于后。
&&& 附件:凉山州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按获奖等级分类).doc
&&& 特此通知。
&&&&&&&&&&&&&&&&&&&&&&&&&&&&&&&&&&&&&&&&&&&&&&&&&&&&&&&&&&&&&&&&&&&&&&&&&&&&&&&&&&&&&&&&&&&&&&&&&&&&&&
凉山州获第四届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名单
现代数学教育价值取向与教学建构研究 凉山州教科所、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师大 何良仆 何良仆 刘知贵
兰箭轮 柳斌 谌业锋 二等奖
对中学生进行禁毒防艾生活技能训练 凉山州教科所 熊 斌 熊斌 焦新康 唐波 黄骥华 黄晓玲 三等奖
傈傈族服饰刺绣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研究 德昌县示范幼儿园 徐启燕 徐启燕 阿芳 张燕 杨锦 刘静 三等奖
高中力学测量型实验数据的自主获取和优化处理的探究 越西中学 刘 静 刘静 熊荣 周玉平 郑继华 唐开学
民族寄宿制学校学生寝室文化管理探究 普格县民族中学 张俊杰 张俊杰 吉合伙打 张涛 刘建林 邹玲
凉山州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在幼儿中进行创造思维训练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实验研究 凉山州一幼 彭芳 匡玲 韩红 邵尤琼 李红芳
小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 甘洛县城关小学 车喜红 邹燕云 蒋瑛 朱文莉 仲古阿支
民族聚居区青年教师教学个性生成动因与发展对策研究 西昌学院民族教育研究所 景志明 曾光福 蒙佐德 刘远洪 曲木史日
在教学反思中促进专业成长的实践 西昌市教育局 杨收作 李美桦 刘远鸿 罗成光 蒙佐德
民族地区小学主体性教学研究 冕宁城厢小学 李正康 刘英 范菊阳 卢锡兰 粟梅
四川省凉山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西昌学院民族教育研究所 边仕英 侯绍祥 黄信 曾陈萍 徐淑霞
贫困地区普九后初中厌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雷波县民中 杨太平 刘平 丁华建 尹小平 何伟
文化德中 德昌中学 伍宗权 王显林 王高原 尚冬林 刘路 蒲永强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提高学生从业能力的方法研究 德昌职中 何朝书 王美凌 魏寿明 魏元伟 诸发文
学校教育科研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盐源县盐源中学 张仁德 李绍明 林新明 张琼 周青
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小学应用研究 宁南县幸福乡中心校 文继林 刘华国 娄德忠 王永莲 陈建芬
解放幼儿,让幼儿“自己来” 宁南县机关幼儿园 罗学琼 王静 高开萍 何璐伶 刘萍
民族地区学生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探讨 甘洛县中学 张明友 龙中洪 刘云龙 潘兴员 任天军
彝族聚居县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研究 昭觉县教师进修学校 辜学成 陈娥 李祥 杨时明 杨琼 何玲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冕宁县回龙中学 胡正阳 李乾波 葛茂先 吉金华 陆文蓉
农村小学生合作学习中和谐交流的问题研究 冕宁县城厢镇中心校 邓霞 李菊明 卢国美 金丽 杨林英
教育叙事研究 西昌市九小 黄德刚 沈光虎 王文华
民族地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盐源县双河中学 孙移成 蔡晓明 马金花 李绍明 冉志远
民族地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与素质发展实践研究 普格县文坪乡中心校 华伟 潘洪林 张林 邱振彬 贾成跃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 西昌市第二小学 庄坤慧 贺新宇 赵红 陈慧 李晓
民族寄宿制学生寝室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 雷波民中 杨太平 刘平 李培强 张清斌
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西昌市佑君镇中心小学 夏祥文 陈国庆 张显华 陈仕刚 肖启文
以校为本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德昌一小 赵有璋 马俊 高健华 尹红梅 刘燕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研究 西昌市安宁镇中心小学 汤克远 李雪峰 陈开娣 孙田翠
乡村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方法探究 雷波县城关小学 何燕琴
越西县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教学调研 越西县教育局教研室 熊东
中学课堂主体性教育实践研究 会东县参鱼中学 李东荣 王其荣 母其先 李荣富 蔡顺玉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有效性实践研究 普格红军树小学 陈刚 刘国美 郭顺华 吴雪碧 刘娇
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新教师“入格”培养研究 德昌民中 沈长生 何安元 徐德 李茂宇 马德华
以环境创设促幼儿发展 德昌示范幼儿园 陈静 张曼 龚丽 余枚 石莉
简快作文教学研究 西昌市三小 吴迎朝 陈启华 陈文欣 李薇娟 沙开涛
学科教学中渗透“幸福人生”教育 西昌市第五小学 冯琦 马琼 吴迎霞 杨阳 官建英
农村小学课堂中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探究 会理县彰冠中心校 曾国军 王科国 杨福寿 李惠萍 孙春蓉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 凉山州机关二幼 邱敏 王红梅 胡敏 杨红艳
民族地区乡镇中学初中生辍学成因与对策研究 雷波县黄琅中学 魏平安 徐林 李永芳 赵晓君
少数民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盐源县民族小学 沈培荣 牟德莉 杨建红 秦文春 李或玲
民族地区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研究 盐源县盐源中学 祝明高 林新明 罗爱华 王萍 吴顺美
创新作文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宁南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奚亚 李发贵
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研究 宁南县机关幼儿园 曾玲 朱丽萍 冷静 杨洪英
“一模”教师培训与教学反思研究 昭觉县民族中学 曲木古都 马锦华 吉古布哈 阿吾阿里 戴咏梅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补充形式初探 德昌二小 王秉寿 黄平 黄娅丽 陈瑛 王丽
德昌傈傈文识字教材 德昌教育局 李林 许德权 熊国秀 张华生 熊国富
小学生美德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的研究 西昌市四小 周明祥 韩树康 严建伟 但拥军 朱新天
彝族音乐舞蹈进入校园的探索与思考 会理一中 陈玉梅 李勇 尹显卫 李惠萍 孙春蓉
乡村小学优良班风形成探究 宁南县松新镇中心校 向文彪 冷东宁 李丽 袁万美 李顺梅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 会东县新街乡中心小学 张贤贵 钟小平 邹廷云 姚先有 严庆国
在新课改中青年教师发展培养研究 会理县鹿厂中学 陈廷华 陈高明 彭万洪 李光富 何传伟
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会理县城关一小 孙春凤 李荣显 肖正芳 李雪梅 李荣华
怎样调动农村孩子学习积级性 越西县新民小学 韩树志 董恕芬 赵燕 龚明森 严志洪
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探索研究 普格县教体局 吴伯荣 杨仁智 叶华 杨松 华娇
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雷波中学 付小兵 刘弟明 阙启开
学科教学设计下的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 德昌麻栗双喜学校 罗兴斌 任付琼 余波 赵波
小学语文、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越西县顺河片区教育联络组 郭建明
农村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越西县南城小学 叶朝兰 蒋建林
民族地区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与研究 甘洛县中学 汪如莲 彭智慧 余吉卫 华建平 许涛
利用远程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西昌市五小 孙向云 吴迎霞 李佳玉 王映忠 黄奕
小学“四步•五环节” 作文研究 雷波县南田九年一贯制学校 黄凌江 罗平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研究 盐源县中学 廖锡刚 谢祖芬 彭宗莉 王秘 李尧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不同类型教学效果比较研究 布拖县教研室 程志银 曲比尔日 李树堂 荣晋龙 郑富强
爱心、细心、耐心――寄宿制留守子女教育策略 越西邮电贝尔小学 毛克期 朱真龙 李建美 郑成伟
“五化”课堂教学 活动激趣 构建欢乐课堂 宁南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陈启春 巫明英 陈其伟 彭丽 袁文荣
农村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 德昌宽裕学校 柯树军 蒋雪彬 敖文国 刘元琼 高启梅
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班级民主管理研究 普格县螺髻山中学 谢兴林 石达磊 张旭兰 邱云燕 李成勇
信息技术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探究 西昌学院教育系 西昌市九小 曾陈萍 边仕英 徐建平 陆铭宁 吴军
民族地区幼儿园园本主题网络教学的研究 盐源县幼儿园 陈雪梅 沈麟 严玉兰 陈瑛 张静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长效机制研究 冕宁县石龙中学 廖开泰 林芳 陈旭英 陈兰
创设“三性”语文课堂研究 普格县普格中学 何林 罗学军 刘樽 张发州 李建强
建立县级教师有效培训模式研究 宁南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邹贵勋 李发贵
基于校本研训的教师教育有效途径研究 宁南县高级中学 罗江怀 邓国富 邓健国 杨光喜 沈培文
恰当利用课文教会学生作文 越西邮电贝尔小学 郑成伟
民族聚居区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金阳县初级中学 雷顺银 陈元明 罗加彬
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教学与教学方法研究 西昌市月华初中 黄维华 黄全顺 何雪梅
积极寻找学困生转化的突破口 越西县第二中学校 张健康 罗立伟 严仕华 宋宗琼王德宏
农村中学合作学习研究 西昌市西宁中学 罗成光 杨祥明 李英才 彭玉美 郑文敏
“少、边、穷”山区初中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与研究 布拖县交际河中学 周志华 杨朝斌 杨厚斌 邓宏科 黎世洪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实验研究 会东县小岔河乡中心小学 李朝翠 陈全万 李天芬 李刚琴 张天琼
边远山区小学良好学习动机培养研究 会东县江西街乡中心校 龚泽权 余兴祥 刘科学 杨天荣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教育研究 普格县螺髻山镇中心校 吴铁波 丰贵宝 罗如敏 刘华君 米色日哈
农村小学学生自主习作能力培养研究 普格县花山友谊小学 李建华 张明翠 范伟 余大蓉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 会理县南阁中学 刘琼波 张会平 向阳 张志文 陈忠
农村小学师生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普格县普基镇中心校 彭云惠 伍晓玲 陈兵 毛拉歪 郭建琼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中年级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 普格县特补乡中心校 谢发国 吉泽里拉 张崇莉 孙子莫阿芝 周东会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普格县普基镇中心校 日伙体古 彭云晴 张忠华 彭云惠 贾成彪
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的推广应用 西昌市黄联关镇中心小学 马群华 郭云寿 蒋德智 谢文彪 马联才
小学课题教学创新性学习研究 会理县通安中心校 郭素琼 许光全 李伟 卢秀丽 彭加雄
农村小学生探索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会东县新云乡中心小学 李东升 张明华 唐光强 晏远昀 禄太美
农村学校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普格县花山乡中心校 彭雁 张绍会 龙建兴 陈照君 王俊华
青年教师发展培养的必要步骤 会理县彰冠中学 邹晓 王美玲
以说促写 扶放结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会东县铅锌镇新发小学 陈德华 王习军 晏兴奎
边远山区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研究 会东县双堰乡中心小学 曹启忠 张天才 杜申云 高发聪 李国聪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乡级校本教研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普格县永安乡中心校 张贵云 陈亮 马荣山 陈皇顺 袁祖权
凉山州获第一届四川省民族地区
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研究成果奖名单(共73项)
民族地区教师培训中县级教研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凉山州教科所
2 小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 凉山甘洛县城小
3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有效预防 凉山盐源梅雨中学
4 民族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凉山西昌市第七小学
5 改变习作批改方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习作效率的实践研究 凉山盐源县工农街小学
6 新课程下民族地区八年级学生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 凉山宁南县初级中学
7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研究 凉山布拖县布拖中学
8 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结束策略研究 凉山州教科所
9 提高学生对生物坐标曲线解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凉山州教科所
10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凉山美姑县城关小学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提高学生从业能力的方法研究 凉山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
12 民族寄宿制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 凉山美姑县俄普片区中心校
13 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研究 凉山宁南县朝阳小学
14 提高民族寄宿制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研究 凉山喜德县民族小学
15 乡镇小学校本集中培训可行性措施探讨 凉山冕宁县泸沽小学
16 民族寄宿制学生寝室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 凉山雷波县民族中学
17 提高彝族幼儿汉语言能力的研究 凉山美姑县幼儿园
18 民族地区中小学远程教育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凉山州教科所
19 区域性多层次教师培训协调机制研究 凉山州教育局
20 新课程改革教师适应情况调查研究 凉山州教科所
21 民族地区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 凉山州教科所
22 彝区教师研、训、教叙事性案例研究 凉山美姑县教师进修校
23 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凉山宁南县高级中学
24 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凉山盐源县盐源中学
25 布依族文化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 凉山宁南县机关幼儿园
26 在小学生普通话训练中克服西昌方言负面影响的研究 凉山西昌市樟木小学
27 计算类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凉山会理县会理教研室
28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总复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凉山会理县会理教研室
29 算法多样化在教学中的使用和适应性研究 凉山德昌县第一小学
30 彝族聚居区小学生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 凉山昭觉县东方红小学
31 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研究 凉山冕宁县复兴小学
32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实践研究 凉山盐源县盐源中学
33 彝区小学生“活动双语化”有效条件的实践研究 凉山美姑县教研室
34 彝族地区《彝、汉双语教学比较研究》 凉山布拖县教研室
35 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增加古诗词积累的策略研究 凉山布拖县拖觉镇小学
影响和制约我州民族寄宿制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凉山州教科所
37 傈僳族乡土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运用--傈僳族族服饰刺绣与幼儿园美术活动 凉山德昌县示范幼儿园
38 民族地区远教网络资源的整合利用与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凉山会理鹿厂中学
39 中心校推进辖区学校整体提质工作实践研究 凉山会理竹箐乡中心校
40 彝族边远山区教师课后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性研究 凉山美姑柳洪片区中心校
41 在新课程背景下彝族地区农村小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凉山美姑牛牛坝片区中心校
42 彝族火把文化乡-阿都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凉山布拖县幼儿园
43 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实践研究 凉山布拖县交际河中学
44 新课改背景下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探究 凉山布拖县民族小学
45 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凉山州教科所
46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干部的选拔及培养实验研究 凉山德昌县二民中
47 以卫生为抓手,培养民族地区小学生文明素养的策略研究 凉山越西县邮电贝尔小学
48 幼儿身心发展关键期的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凉山会理东街幼儿园
49 民族地区薄弱学校改造案例分析 凉山布拖县教研室
50 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 凉山越西县南城小学
51 小学生高效率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凉山盐源平川小学
52 低年级彝族学生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研究 凉山西昌市琅环小学
53 民族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 凉山越西县教学仪器装备站
54 民族地区小学现代远程教育“Ⅱ模式”的模式教学探索 凉山德昌县二小
55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凉山布拖县教研室
56 民族地区学生心理缺陷成因与对策研究 凉山雷波县汶水镇中心校
57 凉山州教师校本研修与集中培训制度衔接研究 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58 用“录音-反思-重构”改善教学行为的研究 凉山西昌市樟木乡中心校
59 民族地区新上岗校长培训策略研究 凉山德昌教研室
60 教学反思促教师成长研究 凉山喜德县教师进修校
61 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凉山冕宁县回龙中学
62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 凉山盐源县教研室
63 彝族聚居县县城小学校本培训有效途径方法研究 凉山昭觉县东方红小学
64 相互听课 议课 评课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凉山宁南县宁南高级中学
65 “远教”资源环境下教师素质提高研究 凉山喜德县光明镇中心校
66 利用&&几何画板&&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研究 凉山州民族中学
67 通过编辑书报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 凉山喜德县红莫中学
68 中小学体育运动会活动设计、实施及评价研究 凉山德昌县民族中学
69 彝族初中生英语学习中听的习惯的培养研究 凉山宁南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70 高中力学实验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处理的探究 凉山越西县越西中学
71 少数民族聚居区高中学生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凉山昭觉县中学
72 提高彝族小学生汉语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凉山喜德县民族小学
73 高中女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凉山美姑县中学
凉山州获四川省首届教育发展与改革优秀成果名单
民族地区县级教研机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凉山州教科所&& 巫明英等
提高凉山民族地区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凉山州教科所&& 谌业锋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不同类型教学效果比较研究&& 凉山布拖县教研室&& 程志银等
凉山州首批教育小专题研究课题名单(260项)
罗成光 西昌市教科中心
教研训一体化成果“录音机方法教学反思”推广应用研究
何志勇 西昌市教科中心 教研训一体化成果“轻松作文教学法”推广应用研究
丁道锋 西昌市太和小学 小学生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李红燕 西昌市一中 被资助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马方贵 西昌市西溪小学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
肖贤能 西昌市四初中 农村初中学生个性化预习研究
胡建华 西昌市一小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景及创设实践研究
杨玲惠 西昌市教科中心 通过有效教研促进民族学校新课程实施的研究
严德忠 西昌市五小 巧妙运用评价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朱育政 西昌市礼州小学 校本研究制度建立的实践研究
叶芳 西昌市四小 课堂随机写作实践研究
王友翠 西昌市礼州中学 以写为载体,加强语言正确性和准确性训练的实践研究
张毅夫 西昌市一中 高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万霞 西昌市九小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习作”研究
张鹃 西昌市一职中 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的实践研究
李薇娟 西昌市三小 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陈仕刚 西昌市佑君小学 小学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
马永松 西昌市裕隆初中 英语课堂学习活动有效调控策略的研究
詹乾坤 西昌市三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陆明华 西昌市西乡小学 利用手抄报促进学生的阅读和积累
陈莉萍 西昌市九小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研究
魏兆丽 西昌市二小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罗传花 西昌市城南小学 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
陈瑛 西昌市一职中 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王高强 雷波县渡口中心校 乡村小学中低段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何曲 雷波县五官中心校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以生活为基础”的作文教学研究
邓长荣 雷波县五里小学 关爱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教育实践研究
蒋小碧 雷波县箐口中心校 农村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实践研究
吕引鸿 雷波县黄琅中学 学校推广标准分数科学评价学生学业研究
何燕琴 雷波县城关小学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
熊理博 雷波县汶水中学 民族地区初中阶段现代诗歌教学探究
倪月友 雷波县汶水中学 民族地区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有理数运算能力的培养探究
王达军 雷波县南田一贯制 农村初中七年级民族学生辍学原因调查及对策研究
吴高轶 雷波县南田一贯制 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朱风华 雷波县民族中学 城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段艳 雷波县民族中学 数学学科教学设计及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
张显容 雷波县民族中学 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
王秉寿 德昌县二小 小学高年级语文情感类精读课文教学模式探索
张集华 德昌县二小 “楷行”同步书写训练的探索
庄 凯 德昌县老碾学校 小学高段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徐明芳 德昌县幼儿园 幼儿团结友爱教育研究
徐文鹏 德昌县前山学校 影响我校体育正常开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叶 琼 德昌县前山学校 汉族教师在民族小学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探索
刘妍霞 德昌县一小 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实践研究
陈树忠 德昌县六所学校 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实践研究
陈志明 德昌县阿月学校 小学生作图能力培养研究
代 丹 德昌县民中 学校艺术节活动设计案例研究
高小凤 德昌县南山学校 低年级傈僳族学生生活化识字课堂教学研究
孙玉刚 越西县板桥中心校 民族地区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熊东 越西县教研室 民族地区小学“数学作文”探究
王素波 越西县南城小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
伍正清 越西县大瑞乡中心校 民族地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毛克期 越西邮电贝尔小学 小学语文作业二次批改有效性实践与研究
杨加子 越西县大瑞中学 民族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书香班级”文化建设实施研究
古红梅 越西县第二中学校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
舒 晓 华 越西县第二中学 民族地区七年级寄宿制学生负面行为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冯学安 越西县南城小学 民族地区创建班级书艺文化特色的研究
付德勇 越西县上普雄民族学校 民族地区家长学校办学方式研究
邓明飞 越西县瓦里觉乡中心校 民族地区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研究
吴晓燕 越西县越城镇西城中学 民族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韩树志 越西县新民镇中心校 改变语文作业批改方式,提高作业批改效率的实践研究
李成全 越西县新民中学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策略研究
陈海钊 越西中学 概率的应用教学研究
郭 伟 越西中学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朱海宏 越西中学 民族地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态度与提问策略研究
郭建军 越西县中所中学 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
陈昶 昭觉县东方红小学 低段计算类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杨琼 昭觉县东方红小学 彝族聚居区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何玉蓉 昭觉县东方红小学 在兴趣教学中纠错
日伙日呷 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 农村小学分数应用题解答教学探究
勒苦里色 昭觉民族小学 小学彝语文“次高调”运用研究
付娟 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 提高民族寄宿制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初探
李泽渊 昭觉中学 高初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
姚兴芬 木里县城关小学 藏族聚居区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新思路探究
谢桂珍 木里县城关小学 数的组成与分解在计算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王海燕 木里县城关小学 少数民族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研究
梁尚勇 木里县城关小学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穆恩塔 木里县城关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实践探究
万喜芳 木里县城关小学 利用本土资源,尝试运用替代品进行学科教学的研究
唐道莹 木里县城关小学 生活化识字课堂教学研究
扎西初姆 木里县城关小学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实践研究
黄支国 宁南县白鹤滩学校 小学中低年级写字教学探究
金天敏 宁南县竹寿中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性格内向学生进行自信能力培养研究
何常荣 宁南县红星乡中心校 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曾 玲 宁南县县机关幼儿园 在游戏中培养小中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实践研究
邓茂斌 宁南县西瑶乡中心校 增强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张帮国 宁南县骑骡沟中心校 小学高段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潘廷江 宁南县骑骡沟中心校 民族地区四年级口语交际课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教学策略
周国军 宁南县县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学校如何搞好实训操作的研究
杨晓晖 宁南县披砂镇码口小学 小学生作图能力培养研究
丁广明 宁南县披砂镇上村小学 小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研究
易建宁 宁南中学 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心理辅导的研究
陈斗荣 宁南中学 以阅读为突破口,提高语言的复现率,积累语言知识与素材的实践研究
邹国林 宁南中学 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郭勇禄 宁南中学 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分析与消解研究
邓仁莉 宁南中学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情境设计研究
娄德忠 宁南县幸福小学 农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李 莉 宁南县幸福小学 统计(可能性)类教学中有效教学方法探索
何 晔 布拖县县民族小学 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徐 宏 布拖县县民族小学 计算类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张 翔 布拖县县民族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
马文荣 布拖县特木里小学 “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研究
石一色日 布拖县木尔乡中心校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校“口语交际及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
廖发雷 布拖县龙潭镇中心校 增强学校课程的民族特色实践研究
陶小辉 布拖县龙潭镇中心校 乡镇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廖国俊 布拖县拖觉镇中心校 义务教育二、三学段学生分层次指导的策略研究
日友莫 布拖县拖觉镇中心校 如何培养民族地区寄宿制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策略研究
杨继国 布拖县补洛乡中心校 民族地区数学教具、学具的开发和应用实践研究
王自成 布拖县补洛乡中心校 民族地区“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评价研究
徐 刚 布拖县俄里坪乡中心校 民族地区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罗沙沙 布拖县俄里坪乡中心校 算法多样化教学探讨
苏德芬 布拖县县幼儿园 就地取材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研究
魏 娟 布拖县交际河中学 民族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袁书亮 喜德县中学 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材单元教学设计技术研究
何克强 喜德县中学 民族地区英语课堂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
冉启梦 喜德县拉克乡中心校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品行培养研究
周发莉 喜德县民小 提高民族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
苏才华 喜德县民小 民族寄宿制小学&克智&文化传承的研究
黄兴明 喜德县城小 在计算教学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探讨
周志红 喜德县城小 生活化识字课堂教学研究
王桂英 喜德县城小 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马海阿英 喜德县城小 开发教学资源挖掘创新潜力研究
姚登寿 喜德县城小 小学低段口算能力培养研究
卢军 喜德县城小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研究
赖兆美 喜德县城小 民族地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马梦平 喜德县城小 第一学段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研究
田明强 喜德县城小 提高小学学科学业成绩的实践研究
黄顺明 普格县中学 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张俊杰 普格县民族中学 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华昌萍 普格县附城小学 民族地区小学创建“书香班级”的实践与探索
张忠华 普格县普基镇中心校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养成教育内容和形式研究
吴铁波 普格县螺髻山镇中心校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校如何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邱华福 普格县花山乡中心校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张德勇 普格县大坪乡中心校 优化课堂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实践研究
李建华 普格县友谊小学 构建教师成长“三化”环境的综合研究
汤明贵 普格县西洛中心校 民族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乃保子且 普格县小兴场九年一贯制学校 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俄底拉野 普格县文坪乡中心校 学校民族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申飞 普格县向阳乡中心小学校 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张新秀 金阳县天台小学 “合作学习”的数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曲么科约 金阳县芦稿镇中心校 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周子云 金阳县初级中学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情感目标的途径探索
段顺华 金阳县对坪小学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研究
杨晓蓉 金阳县城关小学 小学生课外获取语文信息素养方法探究
高炎 金阳县芦稿镇中心校 班主任新形象的塑造研究
孟继江 金阳县芦稿镇中心校 计算类教学中有效教学方法探索
李兴武 金阳县芦稿镇中心校 生活化识字课堂教学研究
王华 金阳县初级中学 民族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敖启祥 金阳县对坪镇中心校 贫困山区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徐仕斌 金阳县城关小学 算法多样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
余国全 金阳县洛觉中学 乡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研究
赵光瑛 金阳县城关小学 民族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校本策略研究
李永贵 金阳县对坪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践研究
姚元华 会东县教研室 民族地区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研究
李天荣 会东县大桥小学 学生自主管理实践研究
张天琼 会东县小岔河小学 小学低年级学习责任心培养的研究
王俊 会东县大崇小学 快乐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研究
朋友明 会东县铁柳小学 中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
李友明 会东县松坪小学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效控制辍学的实践研究
邓宗琼 会东县会东中学 高中英语后进生学习心理探究
王继军 会东县参鱼中学 中学物理教育中概念形成 规律掌握的研究
王家仁 会东县大桥小学 “三加四”钢笔教学法研究
柏光奎 会东县嘎吉小学 主体性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易孝全 会东县会东镇小学 基于阅读教学环境下的课堂随机小练笔写作实践研究
沈尔由尔 美姑县富士康民族希望小学 农村彝族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陈再华 美姑县巴普镇初级中学 提升彝族地区寄宿制初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策略研究
勒子石布 美姑县瓦候片区龙窝乡中心校 培养彝族小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能力的研究
地马石 美姑县洪溪片区中心校 彝区低段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陈建 美姑县洪溪片区中心校 彝区农村初中语文文言文指导阅读策略研究
地日阿甲 美姑县觉洛乡中心校 彝族乡村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罗涛 美姑县大桥初级中学 培养彝族地区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探究
杨发刚 美姑县拉木阿觉乡中心校 培养乡村彝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探究
克其伍达 美姑县大桥片区中心校 彝族小学班级干部岗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陈刚 会理县鹿厂区白鸡中心小学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指导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陈晋明 会理县城关片区教育中心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专题式教材研读有效策略探究
周祚才 会理县甸沙关学校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
刘凤 会理县东街幼儿园 儿童在玩耍中建立规则意识的研究
李铭 会理县城关二小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
张天伟 会理县第二中学 提高高中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刘福兵 会理县果元乡果小学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晚自习辅导质量研究
李惠萍 会理县教研室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
王昆莉 会理县城关镇甲巷幼儿园 幼儿园实施爱心教育的策略研究
杨应会 会理县黎溪镇黎屯小学 生活化识字课堂教学研究
苏章云 会理县鹿厂片区中心小学 “合作学习”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李光富 会理县鹿厂中学 学科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孔维兵 会理县民族中学 寄宿制民族中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
李宣华 会理县城关实验小学 小学第一(二)学段估算能力培养研究
王家祥 会理县实验中学 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张保华 会理一中 高中生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说真话,抒真情”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刘泽军 会理一中 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性研究
邱宁 甘洛县田坝中心校 小学低学段口算能力培养研究
孙怀东 甘洛县海棠中心校 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策略研究
罗艳 甘洛中学 民族地区初一数学习题设计研究
李永忠 甘洛中学 通过编辑书(报)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
任天军 甘洛中学 培养学生课外获取语文信息的素养研究
华建平 甘洛中学 提高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研究
邱自红 甘洛县城关小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的研究
李成健 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 民族地区中职学生校园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杨英 盐源县卫城小学 民族地区小学美术教学亲近自然走进生活实践研究
罗心泉 盐源县卫城小学 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活力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喻利平 盐源县泸沽湖小学 摩梭学困生问题与对策研究
黄富云 盐源县金河小学 低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口语交际策略研究
任利蓉 盐源县中学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探究
喇敏 盐源县梅雨小学 培养农村小学高段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策略的研究
邓朴文 盐源县进修校 相互听课、议课、评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汪英 盐源县盐井小学 民族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宿召琼 盐源县卫城大堰沟小学 小学口算能力培养研究
万增慧 盐源县中学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情景设计研究
孙移程 盐源县中学 初中文言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印祖舜 盐源县中学 课堂随机写作的实践研究
江富友 盐源县卫城二村小学 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增加古诗词积累的策略研究
朱光寿 盐源县卫城青林小学 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研究
苏富品 盐源县平川中学 边远民族地区初中学生作文困难及解决策略研究
黄宇芬 冕宁县复兴小学 改变作业批改方式,提高作业批改效率的实践研究
朱洁 冕宁县复兴小学 相互听课、议课、评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刘发英 冕宁县漫水湾小学 农村彝汉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实证与研究
邓霞 冕宁县城厢镇中心校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刘贵兴 冕宁中学 英语课堂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周玉琼 冕宁中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实践研究
刘俊 冕宁中学 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实践研究
刘明芳 冕宁县泸沽小学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研究
郭平 冕宁县泸沽小学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探索
胡正阳 冕宁县回龙中学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情景引入课题的方法研究
罗丹华 冕宁县回坪中心校 小学数学镜面对称教学策略研究
邓玲 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农村职校新生过渡期教育研究
陈明霞 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生不同阶段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
刘金伟 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职高生的思维倾向与动力研究
王勇 冕宁县窝堡乡中心校 民族地区中小学学生对素质教育适应性的研究
苏光强 冕宁县民族中学彝族文体活动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选择性运用研究
石红英 沙开琼 凉山州机关第一幼儿园 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教育途径研究
兰箭轮 西昌学院 数学教研组、备课组的制度建设
林忠 西昌学院 凉山州教师培训督导评估方案研究
马莉 凉山州民族中学 美育在高中散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李承志 凉山州民族中学 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向泓 凉山州民族中学 生物实验设计题的教学实践研究
张章 凉山民族师范学校 中师一年级美术课堂分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唐文英 凉山民族师范学校 中师班集体建设有效性策略研究
马正强 凉山机电学校 同一学科分层次教学实践研究
李洁 凉山机电学校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探讨
刘达贵 凉山州教科所 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教科所职能研究
巫明英 凉山州教科所 县级教研机构服务于教师研究的机制探讨
拉博 凉山州教科所 凉山州民族寄宿制学校师资现状调查研究
边绍明 凉山州教育局 区域性教师培训目标规划研究
张建明 凉山州教育局 凉山州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优化研究
何良仆 凉山州教科所 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探讨
徐淑霞 凉山州教科所 学校科研组织发展档案管理研究
陈萍 凉山州教科所 校训与学生的素养研究
谌业锋 凉山州教科所 教师人际交往问题研究
徐进 凉山州教科所 历史新课程教案设计实践研究
耿德英 西昌学院 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
边仕英 西昌学院 民族地区学校科研的管理评价研究
税小桃 凉山州教科所 初中数学教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黄远春 西昌学院 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研究
赵建宁 凉山州小教培训中心 教师集中培训课程融入教师研究方法的实践探讨
李丽 凉山州小教培训中心 优化教师培训管理研究
曾陈萍 西昌学院 现代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徐品方 西昌学院 数学史融入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
高勇 凉山州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测机制的构建
周国英 凉山州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铁路桥梁施工模块教学方法研讨
鲁华 凉山州机关二幼 开展“三浴”锻炼,促进幼儿体质健康实践研究
凉山州教育局关于确立首批州级“以研带训小专题项目”
暨举办主研人员培训的通知
凉教人〔2009〕91号
各县、市教育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凉山州教育局关于实施《凉山州“以研带训,教育小专题研究”实施方案》暨组织申报首批州级课题的通知》(凉教〔2009〕97号文),在逐级申报、推荐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决定确立其中260个项目为州级课题(名单见附件一)。
  各课题承担学校要按照《凉山州“以研带训,教育小专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的职责范围和《凉山州教育科研课题阶段考核(自查)表》(附件二)的要求,为课题组创造良好的研究和实验条件,并解决研究中的实际困难,使研究取得预期的成果。
  课题的研究周期起始时间一律从2010年3月起算。所有课题原则上在2010年3月底前举行开题会。
  为保证研究顺利开展,州教育局决定于2010年3月分两批举办总计280人参加的课题主研人员专项培训,每项课题一名主研及各县市教研室教育科研管理负责人或教研室主任参训,每期培训时间5天,参加培训人员食宿、交通费由州教育局统一解决。参训具体时间另行电话通知。
  在培训会上,参训者都必须进行课题陈述(陈述内容包括:本课题的研究的内容、措施、目标、阶段进展计划,以及当前面临的困难和要求),并针对专家提出的质疑进行答辩。为此,要求各课题组在参加培训前至少组织一次课题研讨会,认真修订研究方案,制定出详细的实施计划,做好前期研究和陈述答辩准备。
  州教育局有关小专题项目的文件和相关信息都将在凉山州教育局网站发布,各课题组务必随时关注。
  凉山州教育局网址:http://jyj./)。项目有关事项及会务联系:教师培训与研究联络办公室,联系人:徐淑霞
电话,李丽电话6619697,电子邮箱:
  特此通知  
  附件一:凉山州首批教育小专题研究课题名单(260项).doc&&
  附件二:凉山州教育科研课题阶段考核(自查)表.doc&
○○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615000& 电话:
&微信号:lsjksyf&
本站正建设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年级数学解题思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