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总结于hiv的管理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处理
作者:董静,徐恒&&&&作者单位:510515 广东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
目的通过对社会艾滋病现况的资料收集和医院内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评估及对卫生部下发文件《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的学习,总结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自我防护及应急处理措施。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风险的防护;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即&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1]。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而感染。HIV主要侵犯、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和肿瘤。本病发病缓慢、病死率极高。目前病原治疗采用高效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2]。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HIV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T4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值得一提的是,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是医务工作者安全操作的行动指南,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接触HIV感染者或发病者的血液和体液的几率较高,如果在医疗过程中不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操作不规范,保护措施不到位,则将使HIV职业暴露成为可能[3]。医务人员做好艾滋病病毒防护不但大大减少了发生传染率,而且增加了抗艾滋病的能力。
  1临床资料
  根据对几家医院不同科室的&职业暴露&问卷调查,调查共150例,工作中曾发生针刺伤,操作中皮肤出现破损,被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污染的工作人员高达80%;发现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不够重视,40%的医务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不严谨,没有认真对待,48%的医务工作人员对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上报流程不熟悉,个别医院的工作人员对暴露后的上报时间,上报流程完全不了解;各大医院接触疑似病人较多、较重、情况紧急的以急诊科为最,调查发现各医院急诊科的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环境关系,任务繁重,对职业暴露重视尤其不足,未能做好自身安全防护。3年内对HIV高发病人科室进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统计,共7例,根据医院对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暴露后跟踪检测得出资料。见表1。
  2医务人员艾滋病感染风险的分析
  2.1目前国内的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感染风险比较淡漠,缺乏足够的预防和保护意识;个别医务人员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医务人员还存在艾滋病防护知识基本概念不清的现象。
  2.2一些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过多的处理:回套针帽、摆弄针头、取下针头、毁形、送针头去处理等。
  2.3针头使用后没有及时或就近将其丢在针器收集箱中。
  2.4传递尖锐器械时。
  2.5处理被血污染的尖锐器械时。
  2.6在进行吸痰,气管插管时。
  2.7紧急处理大呕血、采集和运送血液标本、接生、处理外伤出血的患者等。表13年内对HIV高发病人科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统计
  3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风险的防护所谓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实验室、医务、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监管工作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及其他可能带血的分泌物等人体物质。
  3.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工作。
  3.2医院成立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委员会,健全职业暴露上报制度,并把各项制度及措施落实到实处[4]。
  3.3加强医务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医护人员预防HIV感染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实施普遍防护原则,医务人员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3.3.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3.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
  3.3.3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3.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3.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禁止传递锐器。
  3.3.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当必须套回针帽时,要采取单手操作。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4医疗废物包括一次性锐利器械、各种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及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都应放在有标记的塑料或专门容器内,及时送往规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卫生人员误伤或运送途中流失。
  3.5当患者的血液污染了地面、墙壁、仪器上时不要直接用抹布、拖把擦拭,应先用1000mg/L的有效氯溶液喷洒在血渍上,15~30min后戴手套用抹布擦拭,擦后立即彻底洗手。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衣服应先装在不透水的污水袋中,然后再送去消毒、清洗。
  3.6HIV消毒方法主要针对HIV感染者及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用品、诊疗患者的外环境以及一些用过的敷料、纱布等物品。
  3.6.1敷料、纱布等废弃物可采用焚烧的方法。
  3.6.2耐高温的物品可采用煮沸,高压蒸汽消毒。
  3.6.3不宜煮沸的物品,可用2%戊二醛、75%酒精等浸泡10min后再洗净。
  3.6.4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等可用含氯消毒剂、酒精等消毒,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都可用于HIV的消毒。
  4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4.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4.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3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给予心理关怀、疏导,帮助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应激事件,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在身心健康上充分体现人文关怀[5],最大限度降低医务人员的身心损害。
  4.5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4.6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4.7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5所有可能暴露了HIV的医护人员都应该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传给他人
  (1)性交时使用安全套;(2)抑制口对口的接吻;(3)避免共用剃须刀;(4)不要捐血、精子,捐器官和其他组织;(5)避免母乳喂养或者怀孕。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1例AIDS患者以来,至今已25年。目前我国也进入了艾滋病的快速增长期,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随着艾滋病流行趋势的日益严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AIDS)患者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病毒(HIV)暴露机会也相应增加[6],广大医务人员面临着AIDS的挑战及HIV职业性感染的威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医务人员应提高对HIV职业暴露的认识,加强自我防护,减少职业性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周元平,侯金林.热带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郭瑞章,刘保池.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HIV的对策.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344-346.
  4王莹.护生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和探讨.现代护理报,):154-155.
  5李红霞,王燕.感染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中国医院管理,):57-58.
  6徐国英,应菊素,王晶,等.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8.
  (本文编辑:齐永)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采取哪些局部处理措施? 参考答案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⑸丝诘姆罅先コ螅苯幽梦蘧拿耷┤吮瓯舅图臁
B、⑸丝诘姆罅先コ螅萌ケ砻婢傻囊饕海儆梦蘧拿耷┤”瓯舅图臁
C、⑸丝诘姆罅先コ岷螅萌ケ砻婢傻囊饕海梦蘧蔗抽取深部伤口新脓液吮瓯舅万检。
D、直接拿伤口敷料上的B液送检。
A、掌心相对揉搓;
B、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掌心对掌心揉搓;
C、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
D、拇指在掌中揉搓;
E、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B、共用呼吸机治疗;
C、消毒供应室灭菌器械不合格;
D、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A、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B、营养不良者;
C、老年人;
D、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考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考试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
  【摘要】目的:增强医务人员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防护意识,做好职业暴露的防护。医护人员在护理病患者的期间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进行保护,从而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关键词】艾滋病 医护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 处理方法   前言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由此可见负责艾滋病治疗的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职业暴露,对医护人员而言,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提高保护自身的意识以及职业的技能极为重要。在本文中探讨了医护人员在治疗与护理艾滋病患者过程中出现的职业暴露以及防范措施。   一、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以我中心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某医院治疗与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34名,年龄在25-55岁,关于治疗与护理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经验为1年到3年,学历:大专学历的有28名,本科学历的有6名,所有研究对象都熟练的掌握了关于艾滋病患者的基本护理知识以及相关技能。   二、研究结果   34名医护人员在护理艾滋病患者的过程中职业暴露方式的调查结果:   在针刺护理中,造成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有1名,在腹水护理中,造成职业暴露的有1名,在护理中,因不小心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体液而造成职业暴露的有1名,在护理中,因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血液而造成职业暴露的有1名,在护理中被锐器所伤而造成职业暴露的有1名。   三、研究结论   1.艾滋病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医疗器械上粘有艾滋病患者的血迹;第二点,医疗器械与艾滋病患者的静脉以及动脉血管有直接的接触;第三点,伤口比较深;第四点,在没有采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接触时间比较长;第五点,所护理的艾滋病患者处于艾滋病晚期,具有比较高的病毒载量。综上所述可见在表皮接触的面积越大、时间越长、破损伤口越严重以及保护措施越少的情况下,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医护人员感染艾滋病毒的几率越高。   2.艾滋病防护   (1)职业安全教育方面需要加强:   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来提高他们对于艾滋病的防范意识以及知识水平。可以定期对负责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医护人员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组织关于防范艾滋病的医学研讨会,积极派送医院的主要医护人员外出听课学习。在医院里可以积极开展学习班讲解与传授防范艾滋病的方式、诊断、治疗等相关的知识,从而全面的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此外,在处理相关的废弃物的时候注意严格遵守预防艾滋病的规则。   (2)规范管理与制度落实:   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并把该项管理制度挂在墙上,加深医护人员的了解,并给予医护人员警醒,必须严格遵守艾滋病的操作常规以及操作流程。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来修订传统的规定以及流程,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3)基本防护措施:   在对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不管所护理的病患者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医护人员都应当统一对病患者的体液以及其他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尽量避免与病患者的体液以及分泌物有所接触,为了防止与这些物质发生接触,必须严格按照防护措施进行保护处理,戴上手套并且在护理完毕后脱去手套,及时洗手、消毒,以免发生感染。另外,医护人员为了避免病患者的体液或者分泌物意外溅到皮肤上,应当穿上有防护作用的隔离衣以及戴口罩,手套等来保护自己。   (4)采取科学的防护,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必须重视对工作环境定期消毒,并合理的布局好工作场所的各个摆放物。定时开窗保持空气足够流通,配备空气消毒机以及防护用品,做好科学的防护措施采取科学的消毒隔离方法进行防护。与此同时对于艾滋病病区的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来加强自身艾滋病防护知识与技能,从而为医护人员提供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四、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急救处理   (1)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如果是粘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或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和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   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   (1)预防性用药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由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小组根据职业暴露情况确定。   (2)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暴露级别与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3)用药注意事项   a)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使用,最好在1-2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对于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间隔时间很长(比如1-2周),也应考虑使用预防性治疗。由于服用4周AZT才有一定保护作用,如果无很大的副作用,预防性治疗用药时间应持续4周。   b)暴露后72小时内应当考虑对暴露者进行重新评估,尤其是获得了新的暴露情况资料时。如果证实暴露源未感染艾滋病病毒,则应当立即中断暴露后预防。如果用药后出现毒副作用,应在专家的指导下,减少剂量或换用药物,并详细记录药物毒副作用情况。   c)育龄妇女使用AZT作为预防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d)采取预防性用药,应注意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采取预防性治疗时和服药两周后应进行全血检测、肾功能和肝功检测。   结语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护理病患者的期间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进行保护,从而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红霞,王艳,孙佳玲.感染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8(11)   [2]孙伯英,李明艳.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防护教育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06)   [3]阳头容.医护人员锐器损伤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6(02)   乔淑玲……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本期精彩导读
用户分享的文章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国际联网备案登记证书&&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