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襄阳樊城区邮编竹条一小学前班收费标准

&&&&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摘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年)》
樊城区五所学校和十名教师被表彰为市防震减灾宣传演练先进
  近日,襄阳市民防办、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表彰2015年度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知》,樊城区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襄阳市第十九中学、襄阳市第三十一中学、襄阳市诸葛亮中学教育集团和樊城区竹条实验中学等五所学校被表彰为襄阳市防震减灾宣传演练先进单位,夏天会等十名指导老师被表彰为先进个人。   近年来,樊城区科技局(地震局)联合市民防办、区教育局、区科协等多家单位,利用5.12、7.28等防震减灾日在全区各中、小学校中扎实开展了系列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及应急疏散演练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各学校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应急疏散演练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形成了一整套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方案、应急工作专班、安全标识等规范制度,增强了全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提高了学校地震灾害应对综合能力。
&&&&市民拥有知悉、获取本市政务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在本网已经公开的政务信息中,如果没有查询到您所需的政务信息,您也可以通过提交申请获取。 >>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襄阳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承办
Copyright (C) 2012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办公地址:襄城新街16号市直机关综合办公楼(老公安局院内)
联系方式:&&赵霞:樊城区牛首镇竹条第一小学(教学点)语文、思品教师_湖北名人网
当前位置: >
赵霞:樊城区牛首镇竹条第一小学(教学点)语文、思品教师
赵霞:樊城区牛首镇竹条第一小学(教学点)语文、思品教师
&&收集整理:湖北名人网
  赵霞,女,48岁,中共党员,樊城区牛首镇竹条第一小学(教学点)语文、思品教师。襄阳市骨干教师、襄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荣获樊城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称号。撰写教育教学论文40多篇,编写优秀教案50多节,主讲优质课、示范课80余次,并分别在国家、省、市、区获奖。从教33年,她先后在樊城区牛首镇3个教学点任教。1994年,她主动要求到位于汉江中的长寿岛小学工作,使这所濒临关闭的小学重获新生。1999年,她前往另一所偏远的准备撤并的教学点牛首镇新中小学任校长,一干又是14年,终于把这个教学点办成全区示范点。任教33年来,她始终以校为家,和师生吃住在一起,既当校长又亲自代课、担任班主任,兼任炊事员、生活老师,还经常用微薄的工资贴补学校、帮助困难师生。由于她的示范作用,她所工作过的教学点老师均能自觉留下来安心执教,她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
相关资讯:赵霞
延伸阅读:
湖北名人劳模文艺体育科技
Copyright @
湖北名人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记湖北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竹条中学教师薛艳秋
&&当前位置&&
记湖北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竹条中学教师薛艳秋
09:26:18&&&&华夏经纬网
原标题: “我愿意把我的青春留在这片土地”――记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竹条中学教师薛艳秋
  新华网武汉9月13日电(记者李伟、袁志国)“最让我感动的是在这所农村学校里,孩子们给我颁发的最高荣誉:2014年感动‘七三’班‘大人物’。”站在记者眼前朴实、干练的薛艳秋,谈起自己班上的孩子们,脸上挂满笑容。
  201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薛艳秋,大胆地作了一个决定:去农村当老师。在她看来,越艰苦的地方,就越需要人去。
  “记得在去年报考学校岗位时,很多同学都选择留在了北京,当导师问我工作情况时,我想都没想地告诉她,我要回家乡成为一名教师。”导师对薛艳秋的决定感到惋惜,但也熟知自己的这名得意门生的性格,最后对薛艳秋的选择给予了理解和支持。
  在湖北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竹条中学的校园里,薛艳秋告诉记者,之所以坚决回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与她从小的生活经历不无相关。
  1987年出生于湖北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薛梁村的薛艳秋,母亲多年患病,最终因癌症去世。父亲外出打工支持她读书,家境艰难,从小便懂事的薛艳秋多次想退学。
  中学期间,一位恩师常常开导鼓励她,甚至为她参与学科竞赛报名缴费。“当时,心中就萌芽了以后当老师的想法”,薛艳秋认为,一名好老师会改变许多学生的命运。
  另外一件触动薛艳秋回乡担任乡村特岗教师的事情,是她读研究生期间,在北京一所小学代课的经历。
  “这所小学的条件特别好,甚至都有游泳馆。在我们家乡,不少的学校甚至没有一块完整的田径场。”薛艳秋告诉记者,想到家乡农村孩子们从小充满体育热情却缺乏专业指导,自己回到乡村任教的愿望就愈发强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专业、获得跆拳道教练证等多项证书的薛艳秋,一系列体育设想,正在这所乡村寄宿初中学校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乡村的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武术,我在这里教孩子们基本步法。孩子们都觉得好玩儿,学的也很认真。”薛艳秋告诉记者,自己来到学校后组建了女子运动队,教学生们在沙石垫起的跑道上练习接力赛跑。自己领队带着学生们参加全区运动比赛,取得了女子团体第二名、男子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以前介绍自己名字时,总说自己是‘薛宝钗’的‘薛’。在这里有了带兵打仗的豪气,自我介绍时都改说‘薛仁贵’的‘薛’。”薛艳秋说,这是她在这所乡村学校收获的“正能量”。
  薛艳秋的成就感,也感染着这所乡村学校的孩子们。竹条中学校长柳华告诉记者,一年多来,薛艳秋组织开展了“趣味运动”“竹竿舞”“课间操舞蹈”等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农村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开朗,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近3年来,约20名年轻特岗教师与薛艳秋一样,来到竹条中学,为这里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得这所乡村学校充满着生机。
  柳华告诉记者,如今,学校教师平均年龄比3年前的42岁下降了近10岁。学校也非常鼓励和支持年轻教师成长,许多年轻教师已经担任教研组长。
  薛艳秋说,喜爱活动是学生天性,让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长知识、增才干,正是众多年轻乡村特岗教师们的共同心愿。
  在这所仍然没有规范田径场、学校与田野只有一墙之隔的学校,记者看到,老师和孩子们亲密无间,课间,学生们跟着节奏兴奋地跳着《小苹果》,他们在沙石跑道上奔跑,他们在前往午餐餐厅的路上,自觉排队,不急不闹……
  薛艳秋告诉记者,虽然乡村学校没有高楼,没有漂亮大气的田径场,但一年多的时间里,自己却深深地爱上了这里,“我愿意把我的青春留在这片土地上。”薛艳秋说。
&&相关文章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