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浮尸筏喻,妙尽无为是什么意思?

恒河沙数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恒河沙数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南亚大河恒河沙数hénghé-shāshù[countless like the sand of the Ganges] 本为佛经用语,以用布施,比喻数量多到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无法计算出 处 《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恒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雍和宫,北京最大的喇嘛庙
  “跃龙真福地,俸佛永潜宫。” ——(清)乾隆天子
  一钻出狭窄的戏楼胡同,就是车水马龙的大街,胡同北边便是京城大名鼎鼎的雍和宫了——临街红墙中耸立着一座雕梁画栋的牌楼,上书“十地圆通”四个金字。
  雍和宫的前身是清雍正天子早年的府邸——清康熙三十二年(l693年),康熙天子将这片原属明代朝廷的内宫监房赐给了自己的第四个儿子胤禛,人称“禛贝勒府”。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晋封为和硕雍亲王,贝勒府也随之改建为“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坐上了天子宝座的雍正天子胤禛将府邸改建为行宫,取“雍容和美”之意而始称“雍和宫”;而当他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驾崩时,也一改停灵乾清宫的惯例而停灵于此——为了迎接他的灵柩,雍和宫的琉璃瓦由原来的绿色改为黄色,而宫墙也涂上了一层红色——黄瓦红墙,清廷皇家建筑的最高规格。
  清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天子将雍和宫改建为黄教上院的喇嘛寺,御赐躲名“噶丹敬恰林”(意为兜率壮丽洲),并委派自小便与自己相伴相读,17岁被雍正封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的三世章嘉·若比多吉活佛,出任雍和宫的第一任堪布。他还精心御书门匾、楹联,参与活佛传承制度的改革,使得雍和宫成为当时全国规格最高的佛教寺院——呵呵,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雍和宫了。
  乾隆何以要将自己出生的府邸改建为喇嘛庙?
  穿过“十地圆通”牌楼走进雍和宫,举目所见,让人惊奇的是凡是牌额、楹联,无不出自乾隆天子。L说,这位清朝最为了得的盛世天子就是出生在这里的——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当弘历出生时这里还是雍亲王府,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直到13岁跟随父皇雍正进主紫禁城。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24岁的乾隆继位,他一改停灵乾清宫的旧制,将父亲的灵柩运回了雍和宫,以后又将这里辟为常年供奉雍正影像的“影堂”。
  清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决定将雍和宫改为躲传佛教寺庙,他在《雍和宫碑文》中曾这样写道:“矧是丹宫,藩封拜赐。载寝载兴,凝禧集瑞。人间香台,梵天忉利。拥吉祥云,开欢喜地。”
  呵呵,在他眼中这座当年的“潜龙府邸”,几乎就是一个天神、佛祖所居住的天界宫殿,而雍正的往世则是如同涅槃的天主和释尊,“成无上正等正觉,施洽万有,泽流尘劫。帝释能仁,现真实相。”他赞颂雍正“澄圆性海”是如来佛祖的面庞;“懿彼净觉”而有着佛之美德——天子即佛,佛即天子,乾隆将佛教传至中国后所演绎的这一理念,借这位父皇的往世,神化到几乎尽善尽美的境界。
  面对“灼灼灵仪,巍巍瑞相”的先帝在天之灵,他感叹子孙后代是无法居住在这“天界丹宫”的,惟有供奉佛祖以求先帝在天之灵的庇护——雍正停灵的寝宫取名“永佑殿”,并御题“***殿”、“延绥阁”、“永康阁”、“万福阁”四座殿堂的名卦冬正显示了他尊崇祈福,希看“转曜金轮”,盛世昂扬,社稷永康的心境。
  不过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已82岁的乾隆天子亲笔撰写了一篇名叫《喇嘛说》的论文,然后用满、汉、躲、蒙四种文字御书碑刻,立在雍和宫的大殿前——呵呵,正是凭借对这一御碑的解读,史学家们似乎读到这位颇为远见的盛世天子,将雍和宫改建为喇嘛庙的另一番良苦专心——“安躲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
  原来它所涉及的,是清朝政府当时所面对的复杂的蒙、躲题目。
  蒙古部系繁杂,势力遍及大兴安岭shuoshi.、呼伦贝尔、大漠南北、天山两侧和青躲高原,如何令“新旧蒙古畏威怀德”,不能不说是关乎社稷安宁的头等大事。对此乾隆在《喇嘛说》中作了尽不讳言的表述:“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
  蒙古始自元代就有信仰喇嘛教的传统,而从康熙天子起,在将自己诸多公主远嫁蒙古王爷,以笼络蒙古上层的同时,最漂亮的一招就是“兴黄教”了——对此有史学家这样以为,按黄教规定,家里有一个男孩就要往当喇嘛,有两个男孩其中一人要当喇嘛,由于当喇嘛就不能结婚,不能生养,其结果必然导致蒙古人口锐减,而这个最为骁勇善战的民族中不少男人,却因此成了丧失战斗力的喇嘛或信众——这是否就是乾隆“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的要害所在呢?
  公元1788年至1792年,乾隆两次命清军进躲打击进侵后躲、抢掠札什伦布寺的廓尔喀人(今尼泊尔),当他得知招致廓尔喀人进躲,多是由于“活佛转世、私相指认”,而驻躲大臣则无法行使治理权,于是在御旨设立躲内善后章程的同时,亲撰《喇嘛说》碑立雍和宫,宣诏天下:活佛转世,金瓶掣签,永为定制。
  实在在《喇嘛说》中,乾隆并不那么相信活佛转世的说法,但是却表示尊重这一习俗,为了不让它成为“一家之私,一族之私”,因此要择有福相聪慧者数人,将生年月日回瓶签掣,由驻躲大巨主持秉公办理——呵呵,这就是***和班禅转世“金瓶掣签”的由来,而正是通过这次重大的宗教改革,乾隆巧妙地将决定西躲宗教和政治最高领袖的任免权,集中到清朝政府手中,“不尊王法即是违反佛法”,“悖道法之人则惩之”,对“妨害国政”者“按律治罪”。
  刚柔相济、恩威并重,《喇嘛说》成了乾隆将雍和宫改建为喇嘛庙,以治理蒙、躲的最好注脚,而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和中心批准的制度,居然一直沿用到今天。。。。。。
  乾隆御笔,三大牌楼
  如今雍和宫坐北朝南,占地多平方米,由三座华丽的牌楼和五进宏伟的殿堂组成,巍峨壮观,虽历经三百年,至今还是京城规模最大的喇嘛庙。
  走进宫苑前诺大的广场,首先看见的是三座呈品字形的重檐牌楼,正中南北向,两侧东西向,“三间四柱九楼”,飞檐斗拱、镂雕彩绘,或龙凤呈祥、或二龙戏珠,一副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是京城牌楼中最高等级的。
  其中正中的牌楼南北两面分别镶嵌着御笔描金的“寰海尊亲”、“群生仁寿”匾额;而东面的牌楼前匾为“慈隆宝叶”,后匾为“四衢净辟”;西面的牌楼前匾为“福衍金沙”,后匾为“十地圆通”——呵呵,咱就是由这西面的“十地圆通”牌楼进进南宫苑的。
  这六块匾额灰地红边,精雕细刻,描金书钤,熠熠生辉,中间都清楚地镌刻着“乾隆御笔之宝”的朱红印记,方方正正,庄重凝重,显然它们均出自乾隆御笔,显示了这位盛世天子汉文化的深厚功底,并带有一种将儒学和佛学结合起来,以治理天下的寓意。
  如这“十地圆通”卦冬原来“十地”并不是咱凡人眼中的方位,而是大乘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胜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修行至此,成就“***智”,方“具足无边功德,法身如虚空,聪明如大云。”
  佛学家有云,能将“十地”和“圆通”四个字恰如其分地组合在一块牌匾上,显示了这位天子深谙佛学;而史学家则以为,乾隆正是借此表述了他祈求民族***融通、国泰民安的政治愿看,而这也正是他将自己出生的府邸改建为喇嘛庙的一个初衷。
  呵呵,咱不得不就此打住,由于假如要将这六块匾额全部解读一番,那恐怕得是一篇长篇大论的佛学论文了。
  一路银杏的甬道和“昭泰门”
  穿过正中的“寰海尊亲”牌楼,是一条由方砖展成的绿荫甬道,俗称辇道,两旁参天银杏树,挂满了一个个淡黄色的银杏——哈哈,在南方银杏称为白果,不过咱可是第一次看见长在树上的白果是啥样子容貌。“现在正是银杏收获的季节”,L从地下捡起一粒递给我看看,然后丢到地上用脚一踩,一粒白果便从银杏里挤了出来,呵呵,又大又白,新鲜诱人。
  可是这满地的银杏竟没人捡?L笑曰,你闻闻——原来这挤烂的银杏竟是一股子臭味,呵呵。。。不过咱还是换上长焦,少见多怪地拍了一轮。
  甬道尽头是雍和宫的第一道大门——红墙朱漆,琉璃饰顶,宫门上悬挂着“昭泰门”的门卦冬蓝底金字,九龙饰边,同样出自乾隆御笔——“昭”为昭彰、昭示、明亮之意;“泰”为平安、安定之意,“昭泰”寓意“佛光普照,天地相交,国泰民安。”有意思的是,它用满、汉、躲、蒙四种文字书写,比故宫的门匾还都多了一种蒙文——哦,后来我发现雍和宫几乎所有的门卦冬都是乾隆用这四种文字书写的,这似乎也多少显现出这位天子祈求民族融通的良苦专心。
  一进——“雍和门”天王殿
  跨过昭泰门,便走进雍和宫的一进庭院。左为鼓楼,右为钟楼,外部回廊,鼓楼旁还有一口重八吨的大铜锅,据说是昔日宫内熬腊八粥的。
  接着是东、西两座八角御碑亭,亭内各立一高约3米的乾隆御碑,上面镌刻着御书的《雍和宫碑文》,讲述了他将自己出生的这座府邸,改建为喇嘛庙的初衷——其中东侧的御碑为满文和汉文,西侧则为躲文和蒙文,同样是四种文字。
  御碑亭后便是被乾隆称为“雍和门”的天王殿了,上悬乾隆御书门卦冬一样的蓝底金字,九龙饰边。殿前立着两尊造型生动的青铜狮子。
  殿中心供奉着弥勒佛,不过与通常汉庙中弥勒佛多盘坐须弥座上的造型略有不同的是,这位袒胸露腹、笑脸可掬的弥勒是单腿盘起坐在金漆雕龙的宝座上的,突出的腹部,弯曲的双腿配以大张的笑口,寓意着佛家的慈悲为怀,宽容是本。殿内上悬“现妙明心”卦冬左右楹联“法镜交光六根成慧日;牟尼真净十地起祥云。”也均出自乾隆御笔。
  大殿两侧相向分立着四大天王,泥塑彩绘,贴金装饰,只是东方天王供奉位置在西侧,反映了喇嘛教“以右为上”的民俗心理。殿后则是脚踩浮云,身披盔甲的***神韦驮。
  二进——雍和宫大殿
  过雍和门天王殿来到二进庭院,中间依次立有铜鼎、御碑亭、铜铸须弥山和雍和宫大殿。两庑则是“四学殿”——左为讲经殿和数学殿,右为密宗殿和药师殿。
  庭院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心所立的乾隆《喇嘛说》御碑亭了——它立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檐黄瓦红墙,亭内御碑呈正方柱形,高6.2米,每面宽1.45米,分别用满、汉、躲、蒙四种文字镌刻着乾隆82岁时的力作《喇嘛说》。其中南面是满文,北面是汉文,其它两面则是躲文和蒙文,在汉字的碑文中,正文宋体693个大字;注释楷书双行1489个小字,论述了喇嘛教的来源、作用和教制教规的历史演绎,被史学家视为“安躲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并确立“活佛转世,金瓶掣签,永为定制”的重要历史文献。碑文后面,还镌刻着乾隆十分罕见的“八徵耄念之宝”和“发奋图强”两方朱红印记。
  御碑亭后面是一座铜铸的“须弥山”——“须弥”是梵文 Sumeru
的音译,意译“妙高”,是印度神话中传说的名山,“世界的中心”,山顶便是天堂极乐之处的“帝释天”,佛祖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地方。呵呵,这也是不少石刻佛像下的基座被称为“须弥座”的来由。眼前这座铜铸的“须弥山”放在一座椭圆形的汉白玉石座上,高约1.5米,造型奇异,层叠而上,顶端雕铸着一座圣殿,让人不由得便联想到乾隆在《雍和宫碑文》中对雍和宫“人间香台,梵天忉利”的赞叹。
  “须弥山”正对的就是雍和宫的大雄宝殿了,上方悬挂着蓝底金字的“雍和宫”门匾。
  据说大殿原来是雍正接见文武官员的地方,名“银安殿”,改建为喇嘛庙后乾隆将其改为大雄宝殿,中心供奉着三尊高约2米的铜质“三世佛”——居中的是“现在佛”释迦牟尼,他结跏趺坐,面如满月,嘴角似含一丝微笑,右手放在右膝上称“成道印”;左手朝上放在左腿上称“禅定印”,背后镂空透雕火焰背光,上饰大鹏金翅鸟图案。在他的左边是“过往佛”燃灯佛,右手拇指和食指扣成一个圆圈,寓意修成正果;右边是“未来佛”弥勒佛,双手呈“说法印”,则寓意多少个亿万年后他将“三会龙华”,众生说法。哦,在佛像两旁还悬挂着两副乾隆御笔的楹联,一是“接引群生扬三千大化,圆通安闲住不二法门”;二是“法界示能仁福资万有,净因臻广慧妙证三摩”。另外还有一幅当代书法大师启功的对联,“超二十七重天以上,度百千万亿劫之中”。
  在大殿的东北角还供奉着一尊观音铜像,西北角则是弥勒铜像,两侧山墙前的汉白玉宝座上,还排列着十八尊罗汉像。
  在雍和宫大殿两庑的“四学殿”中,最吸引眼球的恐怕就是右侧的密宗殿了。它增建于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建为喇嘛庙时,是寺院内喇嘛学修密宗的场所。里面供奉的神灵,除了正中的宗喀巴大师外,其余的咱连听都没听过——喜饶僧格像、兜率天慈氏菩萨、骑羊***、四臂永保***、塔阿克***,一个个多头多臂、凶愤怒目、怪异多变的造型,让人看了多少有点惊悸。不过他们并非鬼魂的代表,而是被释迦牟尼或高僧大德收服后,立誓顺从佛法、***的力士神灵,据说他们带有佛的聪明与业力,也同时庇护着修行佛法的信众。
  三进——永佑殿
  永佑殿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单檐歇山顶式,曾是雍亲王府时胤禛的书房和寝宫,雍正天子驾崩后,就停灵于此。当灵柩移至清西陵埋葬后,这里被辟为供奉雍正影像的“影堂”——整整10年,呵呵,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影堂时期雍和宫”的出处。
  乾隆九年(1744年)改为喇嘛庙后,乾隆天子将其取名为“永佑殿”,寓意着希祈得到先帝和佛祖的永远保佑。
  如今殿内正中的莲花座上供奉着三尊高2.35米,用紫檀木雕刻的佛像——中为无量寿佛(又称阿弥陀佛),西为药师佛,东为狮吼佛,两侧御书楹联:“般若慈源觉海原无异抓水,菩提元路德山相见别峰云”。另外东、西两壁墙上还分别挂着白度母的画像和绿度母的绣像。
  永佑殿的后面还建有东、西配殿,均是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建为喇嘛庙时所增建的。其中西配殿供奉着释迦牟尼和八大菩萨像——释迦牟尼的南侧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除盖障菩萨和慈氏菩萨;北侧是大势至菩萨、地躲菩萨、虚空躲菩萨和普贤菩萨。
  东配殿则全是密宗佛像——正中“大威德金刚像”,右侧六臂“永保***像”和“吉祥天母像”;左侧“降阎魔尊”(又称“地狱主像”)和“财宝天王像”。呵呵,咱不进门,第一次听说和看到,所以特别关注。
  据说“大威德金刚”是密宗修持中四大本尊之一,文殊菩萨的化身。因男、女双身造型,俗称“欢喜佛”。其中男相代表聪明,九头、三十四手、十六足——九头代表密宗的九部契经,一对水牛角则代表佛家的二谛(真如和实相),与之相拥的女相名罗浪杂娃,属空行母(也称明妃),象征方便与禅定,二者相拥寓意悲智结合,定慧双修的理念。
  位于大威德金刚右侧的六臂“永保***像”是密宗***神之首,他头戴五髑髅冠,足踏仰卧白象,面呈“愤怒相”,六只手臂象征着修法中的六解脱,手中法器则分别代表克烦恼、断俗念、增聪明、往***等含义。由于他庇护众生,解脱大众困苦烦恼而圆满众生一切善愿,所以在躲地被视为施福之神,几乎家家供奉。
  旁边的“吉祥天母像”则是一尊呈女相的***神,梵名“达雅”,同样面呈“愤怒相”——红发上竖,三目圆睁,口衔药叉,横坐黄骡上,左手执内盛血浆的嘎布拉碗,右手举人头骨棒,被称为三界荣耀女王。由于她主吉祥,伏恶魔,消灾难,赠吉祥,尽管外表凶恶,但被视为地方保护之神,每逢躲历年的十月十五日都要诵经,***,以示纪念。
  四进——***殿
  ***殿是雍和宫中一座带有典型的躲传佛教建筑形式的大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顶建有天窗式的暗楼,立着5座铜质鎏金塔,远远看往金碧辉煌。
大殿门楣上悬挂着乾隆御书的“***殿”卦冬正中巨大的莲花台上,供奉着高6.1米、面带微笑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铜像——宗喀巴原名罗桑·扎巴,1357年生于青海湟中宗喀地区,他不仅创立了格鲁派,提出显宗、密宗兼修的理论,也为后来格鲁派两大活佛***与班禅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尊铜像据说铸塑于1924年,历时两年,耗资20万银元。铜像两侧悬挂着乾隆御书的楹联:“是色是空莲海慈航游六度,不生不灭香台慧镜启三明”。另外殿内还悬有乾隆御书的“恒河筏喻”、“无量寿轮”匾和咸丰御书的“妙尽无为”匾。
  不过***殿最珍贵的,当属宗喀巴大师像前所供奉的释迦牟尼铜质鎏金像了——高约62厘米,慈眉善目,双手置于胸前作“说法印”,是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建为喇嘛庙时,西躲郡王颇罗鼐派专使进京赠予给乾隆天子的,佛像背光上还刻有乾隆御诗:“佛身普遍诸大会,布满法界无穷尽,为救世间而献身,究竟本无身可献。如妙莲花出诸水,水与莲花无二性,是则名为***,西天东土何分别。”
  在宗喀巴大师铜像两侧,还分别设有班禅大师和***的讲经宝座——1954年西躲第十四世***和第十世班禅来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曾在这里讲经说法,如今班禅讲经宝座上,还摆放着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照片。
  在宗喀巴大师像的背后,是一座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尽之一的“五百罗汉山”。它高约5米、长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雕镂而成,层峦叠嶂、阁塔错落,其间还摆放着用金、银、铜等铸制的五百罗汉像——或讲经说法、或降龙伏虎、或乘鹤飞升、或坐卧遐思、一个个造型生动,神态各异,十分有趣。历经战略冬如今仍存449尊。
  “五百罗汉山”前还有一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据说当年乾隆天子呱呱坠地后曾用此盆沐浴,俗称“洗三盆”。
  ***殿的左右两侧,分别建有班禅楼和戒台楼——是乾隆四十五年(l780年)乾隆天子七十岁寿辰时,专门为迎接前来贺寿的西躲六世班禅所修建的。
  其中东侧的班禅楼上下两层,是六世班禅讲经礼佛后休息的地方,如今楠木佛龛内仍供奉着他的银质镏金像,楼上匾额“能仁普度”,楹联“宝地徧沾功德润;香台恒拥吉祥花”;楼下匾额“慈云应念”,楹联“广一切善缘,现庄重相;普如是功德,发欢喜心。”
  西侧的戒台楼仿承德广安寺戒台而建,是当年六世班禅讲经礼佛的地方,据说前后两个月他就六次在这里讲经说法,为近三百僧人授戒。他还专门为乾隆天子讲解了“迅捷聪明六臂依怙随许法”,如今戒台楼内仍完好地保存着他当年讲经时的戒台——据说这汉白玉雕砌而成的三层戒台,分别象征着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体现了佛教的空间观。上悬匾额“律持定慧”,楹联“法会启无边,共守真如愿力;律宗超最上,总持实相因缘。”
  如今戒台楼已被辟为雍和宫文物展,陈列着历代西躲上层人士,如***、班禅等敬献给皇宫和雍和宫的礼品,如佛像、唐卡、法物法器、泥塑、朝服、火枪宝剑、金丝马鞍和掣定活佛转世灵童的金奔巴瓶等,显现出喇嘛教那种神奇、凝重、庄重的独特魅力。其中火枪和宝剑,就是六世班禅为乾隆讲经时所赠予给他的礼物。
  五进——万福阁
  出***殿继续前行,便是高25米,飞檐三重的万福阁了。它建于乾隆十三年至十五年(年),两侧连着永康阁和延绥阁,三阁并峙,长廊相连,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宛如仙宫楼阙。
  万福阁的上层,悬挂着“圆观并应”卦冬中层是“净域慧因”卦冬下层“万福阁”门匾两侧的廊柱上,还悬挂着乾隆御书的一对楹联:“慧日丽璇霄光明万象,法云垂玉宇安隐诸方”,均为蓝底金字,九龙饰边,布满了皇家气派。
  不过万福阁最著名的,还是耸立在阁内的曼达喇菩萨像了,不少旅游团游览雍和宫,匆忙之间,也就是冲他而来的——“曼达喇”是蒙语,梵文Maitreya,即咱汉语的“弥勒”。呵呵,有人将其称为“弥勒佛”,殊不知此时他尚未成佛,还是菩萨身呢——据《弥勒下生经》说,弥勒是释迦牟尼的***,因被指定为“***人”而先于释迦涅盘升进兜率天,56亿7千万年后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届时便是“未来佛”了。也正由于如此,阁前铭牌上就将其称为“弥勒菩萨”。
  尽管只是菩萨,但他却是雍和宫里最高、最大的一座雕像——地上高18米、宽8米,假如再加上埋进地下的8米,总高竟达26米,更何况他还是用一整棵白檀香木雕刻而成的——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天子将治躲大权交给七世***,作为报答,***用大量珠宝从尼泊尔换来了这棵巨大的白檀树,然后历时三年从西躲经四川运至京城,而乾隆仅用于雕刻造像的白银,据说就花了8万两。如今雕像全身贴金,遍布缨络,头戴五佛冠,眉眼伸展而神情肃穆,臂有金钏,并嵌有松石、琥珀等珠宝,不仅有雍和宫木雕三尽之一的美誉,而且是中国最大的独木雕像,1990年还被列进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除了这棵巨大的白檀树雕像,七世***还向乾隆进献了41幅《如意宝树佛本生记》的著名唐卡,它们就悬挂在万福阁墙上,传世至今,十分珍贵。
  另外在万福阁的东面还建有照佛楼,上下两层,据说原是乾隆生母供佛的佛堂,里面供奉着一尊照佛,一幅“六道循环图”。
  照佛又称旃檀佛——传说释迦牟尼在兜率天为母亲摩耶讲《涅盘经》,***请求佛留下影像,画师不能直视佛祖,只好按水中佛影描绘,因此被称为“照佛”。佛像画好后再用旃檀木制作,所以又叫“旃檀佛”。
  如今照佛楼里的照佛已是仿旃檀佛用铜浇铸而成的了,不过他身后的佛龛却是雍和宫中一件难得的收躲——它是用金丝楠木雕凿而成的,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尽之一。佛龛从地面直达楼顶,高约10多米,透雕着99条云龙,手法逼真,栩栩如生。照佛背后的楠木背光还涂着黄色,镶嵌着黄铜镜,光线一打,顿时熠熠生辉。
  在照佛楼的对面是雅曼达嘎楼,建于乾隆九年(1744年),如今是喇嘛做佛事的小经堂,超度亡灵的道场。里面供奉的也是密宗的“大威德金刚像”——呵呵,大威德金刚在梵文中称“雅曼达嘎”,所以这座楼便以此得名。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他右侧还塑有关公像,旁边则侍立着关平和周仓。
  雅曼达嘎楼的二楼挂着十几幅唐卡,有金刚、***、及坛城图,其中最为精美的是一幅“西方极乐世界”经变图,作为一种象征,演绎了阿弥陀佛接引逝者前往西方乐土的美妙场景。
  万福阁后面是绥成殿和东、西顺山楼,它们也是雍和宫最后面的一组建筑,其中中间的绥成殿内,供奉着一尊三头六臂的“大白伞盖佛母像”,高2.8米、宽1.9米,撑持的大伞,伸张的手臂,代表了佛法超人的无边法力。在她的左边是白度母,右边是绿度母。东、西顺山楼里则供奉着黄教历代祖师,以及古印度五位高僧学者龙树、阿谤沙、无著、天亲和卢本,他们也被称为“密宗五祖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雍和宫匾额楹联碑刻的布阵_一水为净_天涯博客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35513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54213
(100)(3)(12)(8)(3)(24)(15)(21)(23)
(1)(1)(1)(5)(1)(2)(1)(2)(4)(1)(1)(3)(1)(1)(4)(8)(4)(27)(3)(1)(2)(2)(2)(8)(1)(2)(4)(1)(1)(1)(3)(1)(1)(1)(2)(2)(4)
雍和宫的匾额、楹联、碑刻大多是清帝乾隆的御笔,既展现了这一代帝王政治家的气魄,又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佛学造诣,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瑰宝、佛学瑰宝、书法瑰宝。 雍和宫匾额、楹联、碑刻的布阵如下: 雍和宫最南端有成品字形的三座牌楼。东牌楼之前匾为“慈隆宝叶”,后匾为“四衢净辟”;西牌楼之前匾为“福衍金沙”,后匾为“十地圆通”;宫之正中牌楼南向匾为“寰海尊亲”,北向匾为“群生仁寿”。这六块匾额均钤“乾隆御笔之宝”印。 自正中宝坊而内,经高树参天、绿草茵茵之绵长辇道,抵琉璃饰顶、红墙朱漆宫门,宫门楣上悬满、汉、藏、蒙四体字、九龙饰边的“昭泰门”匾。 过昭泰门,进宽敞的天王殿院,院内除钟鼓二楼外,有两八角碑亭,亭内各立一高三米巨碑,东侧亭内碑刻满、汉文,西侧亭内碑刻藏、蒙文字之乾隆御笔《雍和宫碑文》。雍和宫之天王殿名为雍和门,乾隆题写的“雍和门”匾高悬门,匾刻满、汉、藏、蒙四体文字,匾边镂空雕刻九条盘龙,十分壮观。雍和门殿内额曰:“现妙明心”,联为“法镜交光,六根成慧日;牟尼真净,十地起祥云。”皆系乾隆御笔,“现妙明心”匾上钤有“乾隆御笔之宝”印。 雍和门殿后,有一重檐碑亭,亭内立一高6.2米,每面宽1.45米方碑,碑刻满、汉、藏、蒙四体文字之碑文《喇嘛说》。该碑刻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是清帝乾隆八十二岁高龄的力作,是确立“活佛转世,金瓶掣签”历史定制的重要文献。碑文后钤少见的“八徵耄念之宝”印和“自强不息”印。 雍和宫的大雄宝殿,名为“雍和宫”殿,门楣正中悬九龙镶边,书满、汉、藏、蒙四体文字之乾隆御笔之宝“雍和宫”匾。殿内悬挂两副御笔对联。一为,“接引群生,扬三千大化;圆通自在,住不二法门。”另一为,“法界示能仁,福资万有;净因臻广慧,妙证三摩。”另有一幅是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的补璧,联为“超二十七重天以上,度百千万亿劫之中”。 雍和宫殿后的永佑殿,是雍正皇帝在肇封贝勒时居住的地方,也是曾停放雍正梓宫之殿,故名永佑殿。殿外门楣上悬乾隆御笔“永佑殿”匾,亦为满、汉、藏、蒙四体文字写成。殿内联为,“般若慈源,觉海原无异沽水;菩提元路,德山相见别峰云”。 法轮殿是僧人诵经说法之所在。殿外门楣上悬乾隆御笔,满、汉、藏、蒙四体文字之“法轮殿”匾。殿内北门楣悬乾隆御笔匾“恒河筏喻”,南门楣悬清咸丰帝御笔“妙尽无为”匾在宗喀巴大师前廊柱横楣上悬“无量寿轮”匾,字迹与咸丰帝之笔体相同,而钤印章模糊不清,难以确认书者。法轮殿内挂:乾隆御笔对联,为“是色是空,莲海慈航游六度;不生不灭,香台慧镜启三明”。 据《日下旧闻考》载,法轮殿内还有一副对联,为“鬘云采护祥轮,锦轴光明辉万象;龙沼庆贻宝地,玉毫圆足聚三花”。此联现已无存。 法轮殿左右山殿西为戒坛,东为班禅楼。据《日下旧闻考》载,戒台楼与班禅楼内均有匾额、楹联。戒台内额日:“律持定慧”,联日:“法会启无边,共守真如愿力;律宗超最上,总持实相因缘”。班禅楼内,楼上额日:“能仁普度”,联日:“宝地徧沾功德润;香台恒拥吉祥花”。楼下额日:“慈云应念”,联日:“广一切善缘,现庄严相;普如是功德,发欢喜心”。现戒坛、班禅二楼内的匾额、楹联均已无存。 万福阁、延绥阁、永康阁并峙,三阁之殿名匾额之形制与前几重大殿相同,亦为乾隆御笔满、汉、藏、蒙四体文字之殿名匾。 万福阁为三层重楼,上层檐下匾额“圆观并应”,中层檐下匾额“净域慧因”,下层廊柱联日:“慧日丽璇霄,光明万象;法云垂玉宇,安隐诸方”,均系乾隆御笔之宝。阁内三层北向联日:“说法万恒沙金轮妙转,观一心止水华海常涵”;南向联日:“以不可思议说微妙法,具无量由旬作清净身。”此二联皆乾隆御笔。阁内二层东向联日:“示第一义谛,开不二法门”,是大臣介福敬书;西向联日:“日月临初地,人天仰化城”,敬书人因柱联损坏已无从查考;南向联日:“定光澄月相,慧海涌潮音”,是大臣钱陈群敬书;北向联日:“雨华庄宝相,湛月朗心珠”,是大臣汪由敦敬书。 据《日下旧闻考》载,万福阁内尚有两块匾额。一为“缘觉妙谛”,一为“放大光明”,现已无存,其悬挂的位置亦无从考证。另万福阁内三层西向联:“丈六显金身,非色非空;大千归宝所,即境即心”;东向联“合大地成形,非有为法;与众生同体,作如是观”,现已无存。另,永康阁内对联“慧日朗诸天圆辉宝相,吉云垂大地净扫尘根”,延绥阁内对联“狮座宝花拈来参妙谛,檀林法乳触处领真香”,也已无存。 万福阁后是绥成殿。殿名匾为四体文字之乾隆手书“绥成殿”匾。分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恒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