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兴隆洼石人像位于哪里

【科尔沁草原与浑善达克沙地】
  【】科尔沁,蒙语意为著名射手。在元代,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管辖的游牧区之一,位于内蒙古东部,在松辽平原西北端,包括整个兴安盟和通辽市的一部分地方。科尔沁草原西与锡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邻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科尔沁草原又称科尔沁沙地。沿用古代蒙古族部落名称命名。位于北纬42°5′~43°5′ ,东经117°30′~123°30′ 。海拔250~650米,处于西拉木伦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间的三角地带,西高东低,绵亘400余千米,面积约4.23 万平方千米 。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敖汉旗与通辽市的开鲁县、通辽市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辖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西辽河中下游通辽市附近,成为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是中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面积大约5.06万平方千米。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地势是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西辽河水系贯其中。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沙层有广泛的覆盖,丘间平地开阔,形成了坨甸相间的地形组合,当地人称它为“坨甸地”。沙丘多是西北——东南走向的龚岗状,在沙岗上广泛分布着沙地榆树疏林。西辽河上游老哈河流域还有沙黄土堆积,植被以虎榛子灌丛和油松人工林为主。科尔沁沙地西部翁牛持旗松树山及附近沙地分布有油松林,沙地东南部大青沟内分布有水曲柳林。科尔沁草原——曾经孝庄文皇后的出生地,蒙语是“最忠于皇帝的部落”的意思。原始的泉河,原始的植被,原始的天空,原始的风味。平坦而又柔软的天然绿茵场,置身其中,有如亲临大海,当人们或乘车或徒步走过的时候,无不被她的美丽所吸引。仰天望去,云在走,鸟在飞;闭眼聆听,鸟儿在鸣叫,羊群在合唱,那已经不是一种声音,而是大自然创作的一首交响乐。气候冬寒冷 、夏炎热 ,春风大 。年均降水量360毫米 ,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6~8月份,冬季以西北风为主,春秋则为西南风,年均风速3.5米/秒 ,最大风速可达21.7米/秒,大风日数常达30天左右。大风是沙地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区日照2900小时,日照率达67% ,10℃以上活动积温3160℃,无霜期140~150天。地质构造上属于松辽台向斜、吉林准褶皱带和内蒙古褶皱带三大地质构造单元。第四纪以来草原西部缓慢上升 ,东部轻微下沉 ,由下更新世到全新世相继沉积了厚达200 余米的松散岩系,组成了坨、甸的物质基础。科尔沁草原坨、甸并存 。是指相对高度2米以上的流动、半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土壤为白沙土和黄沙土,植被主要有沙米隐子草、芦苇、小黄柳、榆树等。甸地是指2 米之内较平缓的沙土地 ,土壤为黄沙土和栗沙土,植被主要有隐子草、羊草、冰草等。甸子地则指分布在坨、甸地内部及其之间的低湿地,多由各类草甸土组成,植被主要由羊草、寸草苔、地榆、拂子茅、马蔺等组成。科尔沁东部和东北部有少量钙土分布,科尔沁西部大兴安岭山前冲积扇上主要为栗钙土;南部黄土丘陵山地主要是褐土、黑垆土。沙质平原广泛分布,其中风沙土是主要土壤,按土壤分类,可分为:流动风沙土、生草风沙土和栗钙土型风沙土。风沙土四科尔沁沙地的基本土类。流动风沙土是风沙土中分布面积最广的。生草风沙土主要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东部,翁牛持旗松树山的沙地油松林生长在此之中。它们可固定沙丘、沙地和丘间低平地,成土时间较早,土层较厚是草原植被长期作用形成的。大青沟沙地水曲柳林生长在此种土壤中。栗钙土型风沙土主要分布在科尔沁沙地西部和西北部,有钙积层和盐酸反应,是沙地榆树疏林分布。科尔沁草原历史上曾为河川众多、水草丰茂之地。据记载,公元10世纪时自然条件是“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直至19世纪初扎鲁特旗东南还留有松林 。但至19世纪后期 ,因滥垦沙质草地,砍伐森林,曾号称“平地松林八百里”的赤峰以北而今已成茫茫沙地。由于人类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甸子地不断缩小,坨、?地扩大,沙化面积急剧增加,最终形成了大片沙地。坨甸两者所占相对面积为3∶1,生产发展和人类生活受到直接威胁。为防止沙化、草场退化和土壤盐化,采取了草场封育,翻耕补播、人工种草、引洪淤灌、防止过牧及营造防护林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科尔沁草原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科尔沁草原有较大面积的天然牧场和近2000万头(只)的科尔沁红牛、兴安细毛羊和蒙古牛羊。科尔沁草原水利资源非常丰富,有绰尔河、洮尔河、归流河、霍林河等240条大小河流和莫力庙、翰嘎利、察尔森等20多座大中型水库。科尔沁淡水鱼种类多、肉质好,无污染,水里繁殖,年出鱼量达到3000吨。科尔沁草原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目前尚存的名胜古迹有辽代古城、金代界壕、科尔沁十旗会盟地旧址和庙宇、佛塔多座。在科尔沁草原上已有大青沟、汗山、科尔沁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国家和地区保护区。历史文化科尔沁草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文化流源。在科尔沁草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很早就有人类的活动。我们今天要想深入了解这方面情况,首先应该认清历史上科尔沁草原的范围有多大、地理特点是什么,历史上有哪些种族和民族在这里生存和繁衍。生存和繁衍在这里的许多不同种族和民族构成的社会群体做了哪些事情,他们所创造的文明和文化对中华民族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有过什么重要的影响,他们的活动对人类文明和世界文明又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尔沁草原神奇的历史。一般来说,历史上的科尔沁草原是指东起嫩江、伊敏河,北及蒙古高原东南部,包括大兴安岭中部山脉南北两侧,南至辽河、柳河、大凌河流域,西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面积大约45-60万平方公里。这片土地的基本特征是:地域辽阔,物产丰饶。北部是蒙古草原南端和大兴安岭中部山地,这里林草丰盛,宜林宜猎,许多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幼年时期大都在这里渡过。中部辽河平原和嫩江平原,地肥水美,地域平坦辽阔,宜农宜牧,许多游牧民族都是在这里从童年时期过渡到青年时期。南部紧邻辽西山地和燕山北麓,是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过度地带,更适宜农业经济的发展,许多游牧、渔猎民族在这里完成了经济发展的辉煌阶段,即半农半牧社会经济阶段。并由此而完成了一个游牧民族或渔猎民族的青壮年时期,为成功地走进中原做好了各方面前期准备工作。正是这些特征,使得这里成为许多民族发源、成长、壮大的社会舞台,科尔沁草原西南部的红山文化、中北部的富河文化、东部的昂昂溪文化,以及南部、中部平原上的夏家店文化都充分证实,昔日的科尔沁草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这里曾孕育出了非常古老而又崭新的人类文明。1983年,辽西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大面积积石塜、祭坛、女神庙和女神像、玉质礼器等大规模考古发现,更进一步证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红山文化时期,这里就出现了基本原始公社氏族部落制度,凌驾于公社之上的更高一层社会组织形式——早期的城邦制国家。以往我国典籍一直把中华文化史说成是五千年,但得到考古学证据支持的只能将中国文明史上溯到四千年前。而今,红山文化考古的进一步发现足以证实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因而红山文化被学界称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曙光”。从牛河梁考古遗址发现的女神头像看,她的平额、高颧骨、塌鼻梁、短下额、面部圆扁等生理特征,明显带有生活在东北亚的原始蒙古利亚游牧民族的面部特征。这个古王国的出现是中原夏王朝以前的事情,有学者认为,红山文化的惟王为葬的习俗和猪首玉龙的发现,与中原商文化一脉相承,因此红山文化的创造者很可能就是迁徙内地并建立商王朝的祖先。这也说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辽河流域的科尔沁大地已经孕育出了高度的人类文明。兴安岭以北的渔猎民族,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已经迁徙至科尔沁草原,并在草原的南端交汇、融合,并且接受了华北传入的农耕文化,形成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牛河梁城邦制国家。原始的氏族制度正向奴隶制王朝过渡,由西辽河养育出的人类文明已经出现,并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南北遥相互映。在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方面写出了重重的一笔,科尔沁草原托起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曙光。名称由来科尔沁的名称由来已久,商、周以前,这里是传说中的女魃部落的领地,商周史籍中称作“鬼方”。当时地分五方,即中为人方、南为水方、西为土方、东为夷方、北为鬼方。春秋战国以后称为胡地,是东胡的领地。秦汉时,东胡人被匈奴人击破后,残余东胡人分裂成为乌桓人和鲜卑人。早在东汉末年和西晋时期,中原内地的人们就称居住在科尔沁草原中部的人为“火儿慎”人,这是鲜卑语,意思是:“善射的人”、“弓箭手”、“射雕手”。到了北魏时,“火儿慎”逐步从特指的人群名称转向了地域名称,史籍中已经开始出现“火儿慎”“科尔沁”等地域名称,这些名称都是鲜卑语的不同译音。《蒙古秘史》把科尔沁译为“弓箭手”。成吉思汗称帝前,曾将其帐殿护卫(弓箭手)编为“科儿沁”,由其弟哈布图哈萨儿亲自指挥。因此“科儿沁”在蒙元之初也是蒙古军事机构的名称。现今的科尔沁名称正式起自蒙元时期,具有“弓箭手”、“神箭射手”之意,作为地名,也可以理解为“射雕英雄的故乡”、“神箭手的故乡”。从上古到春秋前期,科尔沁草原上居住的是以讲“通古斯”,(也有写作“突古斯”)语的来自蒙古高原蒙古利亚种系的部族和来自贝加尔湖、西伯利亚以及内外兴安岭之间的游牧民族、渔猎民族和狩猎民族等多个部落群体。这里先后出现了荤粥(音,勋育)、北部、犭严狁(音,险允)东部、害夫(音,胡)中部,戎中部、南部,狄南部和中西部等多个氏族和部落,经过长期的战争、兼并、交往、融合,战国至秦汉时期,上述各氏族和部落逐渐汇集成较大的部落联盟,被称之为“东胡人”。战国和先秦时期,这里已形成了以“东胡人”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体的部落联盟国家,并创造了辉煌的“东胡文化”。继之以后的则是乌桓和鲜卑活跃在科尔沁草原之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柔然、敕勒,隋唐以后有突厥、契丹、库莫溪、女真等相继登上历史舞台。13世纪以后,蒙古人彻底控制了科尔沁草原。这些民族相继在这块土地上出现,并由此内迁或入主中原,君临天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足以令世人震惊的文化和历史。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凡是能入主中原建立长期封建政权的少数民族,都是来自东北亚的少数民族(西北民族则很少),而且这些民族的幼年时期都是在蒙古高原或贝加尔湖、西伯利亚远东一带渡过,他们一旦游牧翻过大兴安岭进入了松辽平原之后,马上就会迅速强大起来,只要有100-200年的相对安宁时期,他们就会成长壮大。然后以其新生的勃勃生机越过燕山山脉,进入华北平原,完成封建化过程。著名历史学大师翦伯赞先生在《内蒙访古》一文中说:“假如整个内蒙古是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那么这个草原(按:指呼伦贝尔草原)就是这个历史舞台的后台,很多游牧民族都是在呼伦贝尔草原打扮好了,或者说在这个草原里装备好了,然后才走出马门”。然而任何一个渔猎游牧民族一旦进入自然条件较好、地理条件十分优越的科尔沁草原,就会快速成长壮大,为不久的将来进入中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未进入科尔沁草原之前,大都生活在蒙古高原和兴安岭以北的地域,那里四季变化明显,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严酷的自然环境,将生活在那里的游牧民族进行了严格的自然淘汰,这使只有身体强健,抗御自然风险最强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并逐渐使部落群体中每个个体都是最优秀、最强健者。游牧狩猎过程中只有群体相互配合才能获得生存的最大空间,这就客观上促成了每个游牧或狩猎部落都有着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在协调有序的生活规律中生活。漠北和岭北地域空间广大,但生态环境和生存气候较差,无霜期短、寒冷周期过长,这对原始畜牧和原始狩猎活动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游牧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繁衍都造成严重障碍。可是当她们一旦翻越兴安岭进入广袤的科尔沁草原,这里宜人的气候,广阔平坦、水草丰美的草原,使他们具有的优势得以迅速发扬,象雄鹰飞入了蓝天,象骏马奔驰进了草原,是科尔沁草原将她们养育得人强马壮,为入主中原做好了充分准备。读过浩繁的中华历史,人们常说“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江南出才子”。这确实是精辟的历史总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物,深沉厚重的中原文化,必然培养出一批远见深谋的治世奇才。滔滔不息的黄河之水,沟壑纵横的黄天厚土,造就一批性格坚毅、勇猛威武、能征贯战的猛将。钟灵神秀的江南山水,派生出来的肯定是飘逸俊秀的文人高士。那么科尔沁草原的昊昊高天、茫茫草原、苍莽雄浑的崇山峻岭,粗犷豪放的民风又养育出什么呢?北方草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博大。这种博大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的必然是中华民族最骄傲的子孙,必然是胸怀宽广、吞吐四海的大英雄。他们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开疆拓土,立马扬威,为整个民族进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强盛立下了不朽的丰功。科尔沁草原这方水土出“天之娇子”、出大英雄,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草原英雄,他们演绎了无数惊天动地的故事,他们书写了震惊世界的人类文明的历史!人文地理线路描述:成吉思汗称帝之前,曾经将自己帐殿护卫编为科尔沁(蒙古语意为带弓剪的侍卫),由其二弟哈撒儿亲自指挥。因此,“科尔沁”又成为蒙古军事机构的名称……《元史_别里古台传》上有这样一段记载:成吉思汗对自己的二弟哈撒儿、三弟别里古台,非常赏识,曾经说:“有别里古台之力,哈撒儿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可见他对两个弟弟评价之高。历史上的科尔沁草原,远非今日的科尔沁草原可比。今日的科尔沁草原,大体是指现在内蒙古通辽市和兴安盟境内的地域,算是历史上科尔沁草原的腹地。历史上的科尔沁草原,包括了历史上内蒙古四部十旗,即科尔沁部六旗、杜尔伯特部一旗、扎赉特部一旗、郭尔罗斯部二旗和扎鲁特部等广大地域。而科尔沁部六旗,即左翼前中后三旗、右翼前中后三旗,又是科尔沁草原的核心部分。 由此可见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意味着什么,它背后代表着的是一个强大的蒙古部落,这也是皇太极的后妃几乎全是蒙古族的原因,并且一说到她是孝庄的姐姐,马上让我联想到一个人,那就是皇太极称帝后的关雎宫(东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她是中宫皇后的侄女,也是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的姐姐,天聪八年(1634年)同皇太极结婚。只是这时她已26岁,老女了,而且还结过婚,她比庄妃进宫晚14年,但是她排第一,史载皇太极最宠爱的就是关雎宫的这个宸妃,庄妃的姐姐。皇太极在外面打仗,听说宸妃病重,赶紧骑着马就返回来,战场胜败不管了,只是回来一看宸妃已经断气了,史书记载,说皇太极见了飞鸿,见他妃子死了,恸甚,非常悲痛,哀悼不已,甚至迷惘。科尔沁草原盛产牛羊肉及牛羊肉制品,科尔沁风干牛肉,科尔沁马奶酒等,都是著名的草原著名的美食,近年来科尔沁草原涌现出一大批草原民族企业。以盛产牛肉,风干牛肉著称的科尔沁牛业,盛产草原白酒的蒙古王酒业,草原旭日牛肉干等。生态危机2007年6月中下旬,连续几场透雨,使当地旱情基本解除。一些农牧民竟扶起犁铧,开垦起刚刚才恢复点元气的荒漠化草原,种上了杂粮杂豆。据当地草原执法部门反映,科左后旗、科左中旗、开鲁县、扎鲁特旗普遍存在滥垦草原的现象,其中以科左后旗最为严重。他们呼吁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刹住这股滥垦草原的歪风,有效地保护近几年来得来不易的草原生态建设的成果。当地干部群众说,嘎达梅林为反抗张作霖和达尔汗王爷放垦,誓死保卫草原,流芳百世。而他的后人们竟为眼前利益,自毁家园,实在令人痛惜。据通辽市草原监理部门不完全统计,入夏以来全市累计开垦草原一万两千多亩,查办毁草种粮案例130多起。近几年全市共计开垦草原10多万亩(保守数字),仅科左后旗前年上报的开垦面积就达9万多亩。通辽市毁草种粮由来已久,1996年当时的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盟委领导提出了“封坨子开甸子”的口号,沙坨子没有封育住,却把好端端的草甸子开了不少。1998年,记者在扎鲁特旗看到特大洪水淹没的全是开垦种粮的低洼甸子地,当地牧民说这是老天爷在报复。去年记者在当地看到一边在封育草场,一边在犁地种粮的怪现象。1998年在普查草场面积时,草原监理部门上报的统计数字是4346万亩,而有关领导却授意改为3000万亩,将另外1000多万亩划入“四荒”范畴,对外承租、招商,以彰显政绩。有关专家指出,通辽市连续四年干旱,既有气候的因素,又与滥垦草原,小气候遭受破坏,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有密切关系。有资料显示,科尔沁草原已经出现了4800多万亩沙地(科尔沁沙地位居我国四大沙地之首,总面积1、8亿亩,跨及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区。通辽市位于科尔沁沙地腹部,占该沙地总面积的52、7%),占通辽市总面积的50%以上,沙漠面积600万亩,并且每年以十几米的速度向外扩延。沙漠化有关专家认为,滥开草原至今得不到有效治理的原因是:一、过去政策执行政策上的偏差导致的后遗症。一些人,特别是苏木、嘎查一级领导,断章取义地执行“四荒”开发的有关部门政策,把草原当作“四荒”对外承租、承包,形成了一股滥开之风;有的打着所谓生态建设的旗号,象征性地栽植几行树,在林间宽带种植经济作物,不仅收成欠佳,反倒把草原变成了白花花的不毛之地。二、落实草原“双权一制”不彻底引发的矛盾冲突。由于草牧场使用权没有完全落实到户,因此个别乡村领导把本该人均享有的草原资源当作“小金库”发包,侵犯了集体组织的成员的利益。继而个别村民也不经任何程序批准滥开草原,形成了一股滥开草原的歪风。三、执法部门打击不力。客观上,通辽市各旗县均有草原执法部门,但因人手少,资金短缺,交通工具落后,造成有些滥垦案件不能及时予以处理。主观上,由于对个别违法案件存在畏难情绪,打击处理不及时,也助长了一些人顶风滥垦的胆量。重新修订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明确规定,禁止在荒漠、半荒漠和严重退化、沙化的草原以及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上采挖植物和从事破坏草原植被的活动等,并对各种违法行为做出了明确的处罚决定。开垦草原被视为违法行为。另据记者了解,国际市场对杂粮的旺盛需求,也刺激了农牧民种植小杂粮以迅速致富的心理。在日本超市1公斤绿豆竟售价为80元人民币。然而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暂的经济利益,定会遭受日后大自然的无情报复。正如欧美发达国家并不广泛饲养山羊,而我们一再为自己的羊绒衫温暖全世界而兴高采烈的时候,一场可怕的沙尘暴却悄悄降临了。草原奇景科尔沁草原不仅地域辽阔,其地貌特征多样化和蒙古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无论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都是丰厚的摄影资源,一年四季均为摄影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一是草原风光美丽神奇科尔沁草原历史上水草丰美,是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天然牧场,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活动频繁,科尔沁草原南部辽河两岸己成为万顷良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诗情画意般的场景,已演变为历史。然而,在科尔沁草原北部通辽市扎鲁特旗和霍林河市境内仍然有一处保留得十分完整的原始草原,她北依大兴安岭,西连锡林郭勒草原,地貌特征既有浅山丘陵,蔬林草地,又有冲击平原,更有山地平台,无数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宛如玉带游动其间,每年夏季牧民从村落迁徙到小河两岸,立包为营,放养牛羊,当地牧民把这里称之为“夏营地”。七、八月份是草原摄影最佳时节,蓝天白云,碧草绿茵,潺潺流水,座座毡房和漫散的牛羊构成一幅彩绘的画卷,特别是水丰草茂的平川,牧民更是相拥而至,蒙古包接连不断,清晨与傍晚,蒙古包升起的缕缕炊烟,出牧与牧归的畜群,日出与日落映红天边的云霞都是摄影的好时机,如果您身临其境,将真正领略科尔沁草原的魅力韵味和神奇。二是丹枫秋叶多姿多彩通辽有两个自然保护区,即位于科左后旗境内的和位于扎鲁特旗境内的,大青沟是科尔沁沙地的又一特殊地貌构成的自然奇观,沟深约100米,宽200—300米,长24公里,总面积8300公顷,沟底沟上和V型断面上生长各种植物700余种,堪称天然植物宝库,其沟深林密的原始生态保存十分完好,不仅是避暑观光的旅游胜地,更是摄影爱好者的好去处。枫树是青沟众多树种中数量多最为密集的树种,每年霜期来临,沟上沟下以枫叶为主调,赤橙黄绿,异彩纷呈,如诗如画,美妙神奇。扎鲁特旗境内的“特金罕山自然保护区”的“蒙古栎”白桦林和罕山秋色也是摄影的一个亮点,蒙古栎是生长在科尔沁的一个独特树种,他与枫树一样霜期来临色彩斑斓,特别在山地草原,错落有致,画面富有层次感。罕山秋天的美丽还在于她地貌的多样化。既有大兴安岭秋林色彩的厚泽,又有坝上清远之神采,特别是九月下旬,几十万牲畜大迁徙,如云雾、如潮水,与金秋美景相融,其景、其势尉为壮观。罕山的秋天被当地影友称为摄影的天堂和黄金岁月。三是春花雪域绚丽圣洁塞外的春天总是跚跚来迟,草原五月,当万物复苏,树木吐绿,草原依然是满目枯黄,然而扎鲁特境内有两大亮点,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盎然春意,成为摄影人寻春的胜地。一是山杏花,扎鲁特旗是著名的山杏基地,全旗山杏面积达百万亩,每到4月下旬至5月初,片片杏花绽放在漫山遍野,真有“春来十里杏花红”的意境,你从镜头中会找到北国之春的感觉。二是罕山杜鹃,这是鲜为人知的摄影资源,2002年才被影友发现的一块摄影胜地。罕山杜鹃是兴安杜鹃的一个种类,生长在扎鲁特旗罕山,此处山陡林密,生态原始,是獐狍野鹿、野猪生存乐园,每年五月山坡北侧漫山杜鹃竞相开放,白桦林间红团似锦,如火如荼,场面瑰丽壮美,无论是其生态还是其场景,都是摄影佳境。她无疑为科尔沁草弥补了春的遗憾。科尔沁的冬天是摄影人又一天地,特别是扎鲁特旗阿拉坦大坝以北至霍林郭勒市境内;大雪来临,银装素裹,玉境琼山,成为圣洁的世界,大雪覆盖的大地,仍有牧羊人赶逐羊群放牧的场景,偶尔也能见到冬季未迁走的蒙古包,为摄影提供好的素材。科尔沁沙地中的几个知名沙漠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南北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低,西辽河水系贯穿其中。科尔沁沙地最显著的地貌特点是坨甸相间,当地人称为“坨甸地”。坨子地是指相对高度2米以上的沙丘,甸地是指相对高度在2 米之内较平缓的沙土地,植被主要有沙米隐子草、芦苇、小黄柳、榆树、羊草、冰草等。甸子地是指分布在坨、甸地内部及其之间的低湿地,多由各类草甸土组成,植被主要由羊草、寸草苔、地榆、拂子茅、马蔺等组成。荒漠化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是沙漠比较多的国家,面积大约160万平方公里。主要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八大沙漠是指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巴丹吉林、腾格里、柴达木、库姆塔格、库布齐、乌兰布和沙漠。四大沙地是指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沙地。如果算上沙漠化的土地,总面积已经达到了260万平方公里,是耕地面积的2.5倍,对4亿多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构成不利影响。据统计,我每年因为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五百四十亿元人民币。在科尔沁广袤的沙地,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漠地貌。主要有奈曼沙漠、包古图沙漠、勃隆克沙漠、塔敏查干沙漠等。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沙漠,因为临近某个村庄或小镇,就以行政区划地名而命名了,如白音他拉沙漠。位于通辽市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附近。自古以来,大漠戈壁就是人迹罕至、充满苍凉雄奇和神奇色彩的地方。走进漫漫黄沙,如今的大漠不见了刀光剑影,远去了战马嘶鸣,曾经的悲欢离合、自然界的沧桑变迁在这里都已被时间冲刷成了一个个遥远的故事。包古图沙漠位于奈曼旗大沁他拉镇东北45公里处,距111国道20公里,属于科尔沁沙地腹地,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00米。北起白音他拉苏木的包古图嘎查,西至大沁他拉镇的舍金嘎查,呈狭长带状结构,有穿沙公路穿梭其中。整个沙漠峰峦起伏,广袤无垠。晚上露宿沙漠,落日、晚霞、大漠、孤烟、驼铃悠扬......游客可进行骑骆驼、徒步穿越、滑沙、溜沙、沙疗、沙漠滑翔伞等活动,切身感受长河落日、大漠驼铃壮美;还有沙漠汽车拉力、沙漠卡丁车、沙漠摩托车越野等各种挑战赛项目,尽享沙漠的独特魅力。勃隆克沙漠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朝格温都苏木(乡),距赤峰市120公里,是集沙漠、草原、奇山、怪石、湖泊、原始次生林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赤峰因城区东北角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红山)而得名,翁牛特旗位于赤峰市腹部。塔敏查干沙漠位于通辽市库伦旗,自奈曼旗东部伸入到库伦旗,曲折蛇行入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号称八百里瀚海。塔敏查干是蒙语魔鬼或地狱的意思。塔敏查干沙漠呈东西走向,在库伦北部坨甸区的南沿,海拔250米—300米之间。沙漠的东部边缘,有个好汉坡,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摩托车越野爱好者前来参加赛事活动、体验沙漠魅力。待客语言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当草原上整理目录来了客人,不论相识与否,见面总是先问:“赛百奴!”(您好)。随后,主人热情地接待你到蒙古包里坐,叙谈中就以奶茶、奶制品和油炸面食招待。客人告别时,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日太!”(再见)食品款待如果尊贵的客人在蒙古包里就餐过夜,或住上几天,主人将用"手扒肉"等食品款待你,席间还用哈达托着酒壶,用盘子托着酒壶,用盘子托着酒盅向你敬酒,这是表示特别的欢迎和尊敬。为了气氛欢乐和助兴,男主人或女主人手捧金怀唱起敬酒歌劝酒,使你喝好喝足,尽情畅欢!普通礼节蒙古族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之日,也常用献哈达这一礼节。对于长者和客人还有递鼻烟壶吧,这是蒙古族礼俗中的普通礼节。鼻烟壶是一个装鼻烟的小荧,样子像个小磁瓶,制作精巧。牧民把它视作珍品,经常佩带着。陌着人相见,总是互行此礼表示尊敬。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略举鞠躬,然后互品对方的鼻烟。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长者欠身递壶,少者应单膝下跪双手接壶,互品之后还回。递鼻烟壶这是蒙古族人民对客人表示敬意和友好。一般在蒙古包里作客,落坐后,好客的主人常常要行这样的礼节。习俗禁忌在蒙古族的习俗中,过去有很多禁忌。比如:骑马列坐车接近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进包时要把马鞭放在门外;入包后坐在右边;离包时走原路,待送行的主人回去再上车或上马。在蒙古包内,主人献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睡坐时脚不能伸向西北方。平素不宜用烟袋或手指指人头,不能在火盆上烤脚。还有包里若有病人,便在门外右侧缚一条绳子,一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来者就不应入内等等。交通信息航空:乌兰浩特机场为国家3C级机场,可停靠中小型飞机。机场位于市区西北17公里处的义勒力特镇附近,目前已经开通了乌兰浩特至北京、呼和浩特的直飞航班。通辽机场位于通辽市区西南7公里处,从市内可乘坐3路公交车到达。通辽机场为4D级机场,现已开辟了通辽至北京、呼和浩特、大连的航线。铁路:通辽火车站是全国六大铁路编组站之一,大郑、京通、通让、通霍、集通五条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是连接东北与华北、西北、西南的铁路交通枢纽。目前通辽站已开通了前往北京、乌鲁木齐、杭州、大连等地的客运列车。通辽火车站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南顺大街。公路:通辽市境内有111、303、304等四条国道纵横贯通,并和多条省道组成三纵四横的公路交通网络,北达吉林吉安,东到丹东,南抵北京,西到锡林郭勒。通辽市长途汽车站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新建大街,现已开通了到达长春、沈阳、大连、北京、乌兰浩特等地的长途班线。【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西部沙海里,有一条长达24公里的沙漠大沟。沟上沟下树木葱郁,鲜花盛开;沟底处千万条淙淙泉水汇成一条长长的溪流,清澈透明。沟的两岸树草丛生,常绿树与落叶树并存,乔木与灌木掺杂,鲜花与绿草相间,溪流与明沙相依。这就是被称之为科尔沁沙地绿色明珠的大漠奇观——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183hm2核心区面积缓冲区面积。保护区是科尔沁沙地在相同纬度上,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沙区原生林。该保护区境内分布着蒙古、华北、长白山三个区系的植被,这里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树种繁多,水资源丰富,保存着较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发现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673种,隶属105科348属,其中:蕨类植物17种,隶属10科11属;裸子植物6种,隶属2科4属;被子植物650种,隶属93科333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曲柳、核桃楸、黄波罗、紫椴、刺五加等。本区对农林牧生产有益的禽类较多,仅食虫益鸟就有9目17科38种,如啄木鸟、黑枕黄鹂、杜鹃、燕子、猫头鹰、伯劳、云雀、柳莺、苇莺、黄胸觋秃鹫、雕、鹰等。还有害鼠天敌狐狸、沙狐、黄鼬、山狸子、艾虎子。野生动禽还有狼、獾、貉、山兔、沙鸡、野鸡、灰鹤、刺猬等。该区水资源也比较丰富,在小溪和塘坝里还有鱼类资源,如鲤、鲫、鲢、粘鱼、草鱼、嘎鱼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面积8183公顷,1980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干旱地区珍贵阔叶林。大青沟地处西辽河流域南部的科尔沁沙地中,沟内保存着珍贵的阔叶树种混交林,沟上为沙丘草原和疏林地,与周围浩瀚无垠的沙坨景观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区内植物区系组成比较复杂,高等植物有767种,其中水曲柳、胡桃楸、天麻等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保护区特殊地理位置和茂密的森林植被,被誉为摪税倮锖岛中的一颗明珠。区内大小青沟纵贯南北,呈"Y"型分布,沟长24公里,深约100米,宽200-300米。现已查明的植物有700多种,动物170多种,是天然的动植物宝库。这里沟深林密,风景独特,素有"沙漠绿洲"之美誉。大青沟地貌怪异,景观奇特。沟下原始森林奇花异树,纯乎自然,为沙海一绝。五月杏花六月桑,八月山里红到家,这里到处闪烁着生命的灵光。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枫叶似火,冬天云雾蒸腾,到此一游,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大青沟的气候十分宜人,是一处理想的旅游、避暑、消闲、度假胜地,每到盛夏季节,八百里沙海热浪翻滚,可一步入大青沟,尤其是走进沟底则暑气顿消,心旷神怡。若在冬季,北国千里冰封,雪花飘舞,可在沟底却温暖如春,泉水叮咚,甚至还跃动着绿色的生命。来到三岔口,展现在您眼前的是一派壮丽景色。登高远眺,大小青沟象二条巨蟒,成“人”字型在这里汇合,烟林苍茫,气势宏伟。俯瞰沟底,墨绿色丛林中一方方嫩绿色的稻田,颇具北国江南的味道。大青沟旅游项目独具特色,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原始风貌的前提下,现已开发建成了漂流探险、大漠漫游、草原赛马、民俗风情等项目。大青沟可分为三个景区,即大青沟远眺景区、三岔口漂流探险景区和小青湖度假村景区。游览全程须二日。一日游,青沟远眺,佛光普照,绿野试马,蒙古式狩猎,原始森林览胜,天然沙滩浴场;二日游,漂流探险,草原牧歌,沙漠探险,小青湖垂钓,草原篝火等。大青沟地处西辽河流域南部的科尔沁沙地中,沟内保存着珍贵的阔叶树种混交林,沟上为沙丘草原和疏林地,与周围浩瀚无垠的沙坨景观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区内植物区系组成比较复杂,高等植物有767种,其中水曲柳、胡桃楸、天麻等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茂密的森林植被,被誉为摪税倮锖岛中的一颗明珠。沟内古树参天,林海莽莽;林下遍生奇花异草,林间栖息珍禽异兽;谷底泉水叮咚,四季涌流;由泉水汇成的小溪长年不冻,苍茫林海常常因此而云遮雾障。小青沟虽“小”,却以湖光山色向人们展示出另一番胜景。大小青沟交汇处,三岔合一,碧海接天,幽谷森森,风光旖旎,令人叹为观止。更兼保护区由起伏无边的沙地草原所环抱,因而,宜人的景色、奇特的地貌,众多的物种和古朴自然的草原风光,无不让来这里避暑休闲、度假科考的人们流连忘返。经过十几年的大规模建设,保护区已在景点开发、交通通讯、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各个方面,具备了大量接待境内外游客的能力。近三年,游客进入量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在迅猛增加。古老神奇的大青沟正以其原始自然、古朴纯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迎接每一位热爱大自然的朋友,投入它梦一般温馨的怀抱。门票:45元开放时间:8:00-18:00最佳旅游时间:内蒙古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为半湿润地带,西部为半干旱地带。最主要的特点是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可达10度左右,所以到这里旅游要多带衣服。内蒙古的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内蒙古从东至西可分作两大气候区:草原气候区,从东端呼伦贝尔草原至阴山河套平原一带,冬季冰天雪地,历达半年之久,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28°C左右。夏、春、秋几乎相连,五月至九月气候温和,是旅游草原最佳季节。沙漠气候区,从阴山以西阿拉善沙漠高原至巴丹吉林沙漠,春日(四月中至五月底)多风暴,夏日酷热,冬日奇寒,只有秋季(八月中至九月底,约40天)气候温和,是涉足沙漠最佳季节。餐饮:内蒙古地处西北边陲,饮食业不够发达,但地方风味独特,举世无双。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当然用餐方便,且能尝到兼有南北风味的菜肴。即使如“坝上”之类小地方,住的地方也都有餐馆,用餐还算方便,且有许多野味。狍子肉、山鸡肉、山野菜、野生蘑菇等美味佳肴品种极为丰富,供您随意选择。其中扒肉和烤全羊,最有特色。熊熊火焰上,只见整只肥羊烤得哔叭作响,滴滴香油从焦黄脆皮上往下流淌,香气喷鼻,令人垂涎欲滴。但此类特色菜要价很高,一只不大的烤全羊,开价达1000多元。住宿:近年来,内蒙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接待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已有涉外饭店近百家,其中星级饭店几十家,包括三星级3家、二星级8家;还有数十家国内旅游定点饭店,可以满足众多游客不同层次需求。到相对偏僻的地方旅游,你也可以选择到牧民家中住宿,牧民民风淳朴,豪爽好客,定会热情招待。当然,你最好送些纪念品之类以示友好和谢意。交通:304过道途径,新民市,彭武,内蒙甘旗卡镇,在西行余公里,便可到达内蒙古大青沟风景区。特色:绿野试马,蒙古式狩猎,漂流探险,草原牧歌,沙漠探险,小青湖垂钓,草原篝火等。小贴士:从包头乘火车以前,要注意分辨是在包头站还是包头东站,因两地相距很远,万一弄错就来不及赶过去了。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科左后旗境内,距沈阳200公里,距通辽市区80公里,总面积12.5万亩。【特金罕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扎鲁特旗旗政府所在地鲁北镇西北130公里处。“神奇的扎鲁特,美丽的特金罕”。到过罕山的人都会这样说。巍巍的特金罕山位于扎鲁特旗境内,总面积137万亩。被环保专家誉为内蒙古东部的天然生态屏障。特金罕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南部,平均海拔939米,保护区内峰峦迭嶂,巍峨壮观,主峰吞特尔山高1444.2米,为通辽市第一高峰。特金罕山的自然保护区是嫩江和西辽河水源涵养地。做为保存较为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域,特金罕山动植物物种极丰富,有众多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特别是受保护拯救的大鸨、金雕、棕熊、雪兔、黄羊马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等珍稀濒危动物在此可觅踪影。同时特金罕山分布的棕熊、雪兔、黄羊是大兴岭动物群落和东部草原动物群落的明显分界线。特金罕山,树木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主要有山杨用植物常见有龙丹草、刺五加、唐松草、草乌、糙苏、铃兰、兴安升麻、小花葱、藜芦、芍药、毛白合、白藓、三花龙胆、沙参属、黄芪、桔梗、柴胡、达乌里龙胆、野罂栗等100多种珍贵的中草药材。鸟语花香的特金罕山保护区有鸟类150余种,由森林鸟类和草原鸟类构成,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大鸨、金雕,二级保护的鸟类有灰鹤、蓑羽鹤、风头蜂鹰、雀鹰、松雀鹰、猫头鹰、草原雕、秃鹫、灰背隼、红脚隼、乌鸡、黑琴鸡、长尾鸟等。兽类资源中属国家级保护的动物有梅花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兽类有马鹿、獐、黄羊、雪兔、棕熊。数量较多的有狍、野猪、东北兔等。特金罕山独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同样让人陶醉。这里山清水秀,林深泉清,山间溪流常年不断。春夏到特金罕山,看的是满目苍翠,绿色欲滴;秋到特金罕山,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到特金罕山,白雪皑皑,玉树琼枝。清澈的德斯泰湖,巧夺天工,世间独有。如草原明珠,晶莹剔透,泉眼如群星散落,泉水喷涌似“天女散花”。嘎布尔“神泉”更富传奇色彩,成吉思汗率兵北征到此,人困马乏,口干舌燥,全军将士痛饮此水后,精神大振,士气高昂,决胜千里,从此“神泉”闻名于天下。最佳旅游季节:4-9月交通:沿304国道可达,特金罕山自然保护区就在国道旁【奈曼沙漠】奈曼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大沁他拉镇附近,自古以来,大漠戈壁,就是人迹罕至、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苍凉雄奇的景象比之江南的小桥流水别有一番风情。告别城市的喧嚣,走进漫漫黄沙,自然界的沧桑变迁,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已被时间之流冲刷成了一个个遥远的故事。在这里,人们面对的除了自然,就只剩下真实的自己,还有回荡在历史隧道尽头的文明回声。横穿奈曼沙漠(游记):睡梦中被冻醒,张开僵硬的双臂漫无目的地挥动了一下,接着就赶紧放进了被窝。漆黑的夜,凉凉的,仿佛还在奈曼沙漠深处的宿营地……那是几天前的4月2日,清明节小长假的第一天清晨,我和大庆飞翔户外的驴友们包车前往通辽市附近的奈曼旗。通车不久的大广高速一路坦途,跨过松花江、第二松花江,绕过松原到长岭、双辽,再沿辽河到了通辽,接着转入G111国道。东北平原到这里就消失了,植被稀少的沙陀子也越来越多,遮盖了整个视野,让你渐渐感受到大漠的荒凉。时间不长,我们到了奈曼旗的白音塔拉镇。小镇不大,位于奈曼沙漠的边缘,一般穿越奈曼沙漠的驴友都在这里站脚。在一个小旅店放下背包,我和几个人一起逛街。街上人也不多,店铺的招牌都用汉字和蒙古字两种文字书写,提示着这里是民族地区。在一家商店买了一瓶马奶子酒,倒进了空纯净水瓶,这是明晚沙漠里的粮草。回到旅店,意外地看到了菲雪,原来她是提前一天到这里的,她带来了她的朋友——在白音塔拉创业的朋友内蒙古铁骑王酒业的两位老总,因为他们也曾经在大庆工作过的缘故,感觉很亲切,接着就去参观他们的酒厂还有也是他们的麦饭石水厂,晚餐两位老总请客,麦饭石酒加一只羊,真滴太盛情了。第二天,早早地吃过饭,再次乘车向沙漠边上的北包格图村驶去。大约颠簸了二十几公里停了下来,下了车,眼前是一片平坦的沙地,中间是一处平台,周边还有标语牌,大概这里就是奈曼国际沙漠文化旅游节的会场,不久这里还将举办汽车越野拉力赛。合影之后,穿越的队伍分四个梯队出发了。五十多人的队伍身着鲜艳冲锋服,脚蹬双色雪套,背负五颜六色的大包,迂回在连绵起伏的沙漠上,宛如一条五彩缤纷的巨龙,点缀在荒凉的沙漠,给沙漠带来了一丝生气。我到过名列中国第一和第二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古尔班通古特也是我国第一大固定、半固定沙漠。在那里,我进入的沙漠腹地,几乎没有任何植被。而奈曼沙漠地表有许多沙生植物,特别常见的是骆驼刺,只是因为季节的关系,植物都是枯黄的,掺杂在黄沙之中,显得有些凄惨。奈曼沙漠,属于科尔沁沙地,一百多年前这里曾经是科尔沁大草原,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管辖的游牧区之一,当年河川众多、水草丰茂,平平坦坦,一望无际,常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经过了百余年的滥垦滥伐,草原急剧沙化,形成了大沙漠。站在沙漠中,视线顺着沙峦远去,我的心绪也穿越了时空,博古抚今,感慨万千。走在队伍前面的,除了领队,还有一大一小两只双峰骆驼,这是我们在当地老百姓家雇的。大骆驼背着两袋顺净水,这是晚间和第二天早晨大家做饭用的,小骆驼背上什么都没有,它是给出点意外的驴友预备的。厚大的脚掌踩在松软的沙地上,还不时吃上两口骆驼刺,骆驼显得悠然自得,真是物竞天择,不愧为沙漠之舟的美称。穿行过程中休息了几次,补充点营养和水分,再拍些相片。而这时骆驼也成了主角,和骆驼合个影或者是牵着骆驼溜上一圈,别担心,骆驼真是温顺得可爱。临近中午,放下包取出牛奶和点心,还有一颗火龙果,这就是沙漠中的午餐,有些简单吧,老陌正在瘦身中。驴友们的午餐要丰富得多,牛肉干之类的,很奢侈。吃过饭,有的靠在背包上休息,有的接着拍照,更有创意的在滑沙,可能是座下的纸壳不好用,滑的不够流畅,可大家的热情依然很高,仿佛在寻找失去多年的童趣。再次跟随着队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广域的沙漠上,细细的砂软软的,就象踩在棉花上一样,无形中也增加了行走的难度。一个上午的连续穿越已经让人感觉到了疲惫,再加上中午习惯了午睡,感觉更是雪上加霜。胸前是几斤重的小包,背后是三十多斤的大包,每当翻越沙丘,双脚深深的陷在砂里,呼吸也变得沉重起来。沙漠里行走,雪套是必备的装备,鞋也要高帮的,以免砂子灌倒鞋里面。如果其中有一样没带,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宽胶带缠住裤脚和鞋帮。一般人都喜欢带上登山杖,当然双杖更好,根据研究,行走时使用登山杖可以减轻至少22%施予腿部和膝盖等肌肉关节的力量,让腿部感觉更舒服,而同时使用两支登山杖能够提供较好的平衡性。当然,在沙地别忘记装上雪地圈。我没有带登山杖,因为要随时出手拍照,带杖反而不方便。顺便介绍一下,沙漠中的沙粒非常细,几乎无孔不入,相机最好加上防尘罩,我是用胶带把塑料袋破底后封在变焦头的两端,用起来也不错。印象中,大漠总是与叮当作响的驼铃声和长长的驼队相联系,我们有骆驼,却组不成驼队,更没有醉人的驼铃声。就这样默默地听着砂子踩下去的沙沙声,跟着队伍走下去。上坡的时候,面向黄沙背朝天,随着金黄色的沙峦升起,偶尔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看看天空中几缕漂浮的白云。每当登上一处沙丘,我都要站住脚,让浩瀚的沙漠尽收眼底,层层叠叠的沙峦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金黄色的光彩,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辉!这里还有一个学问,跟队的时候要不要踩前面的脚印?当然步伐要一致才有这个问题。如果地表比较坚硬,最好走自己的路;如果地表比较软,特别是在沙坡坡度较大的地方,踩脚印还是可以借上力的。下午接近两点的光景,我们来到了一座大沙丘的下面,地势比较平坦,又背风,于是决定在此露营。大家各自选好位子安营扎寨,建造自己的家。很快,五颜六色的帐篷支起来了。这个沙丘的东面是一个是个50度的陡坡,西面是个缓坡,距离我们露营的这一侧的大斜坡应该不少于60度。只见整个斜坡的面上,被流沙塑成的波浪,线条清晰醒目。下面时段的活动都给了这个沙丘,有些人专门从正面跑上沙丘,有些人试着从沙丘上面滑下来,更多的人还是以沙丘为背景或者是站在沙丘上拍照。最后大家站在沙丘上一字排开,合影留念。从沙丘跑下来,我站得远远的来拍照,为了拍日出自己带了个远焦头,拍合影时不免很辛苦。傍晚风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大家开始准备晚餐了。在沙地上挖出来一个小坑,再支起挡风板,小锅就燃起来了。我煮了一锅方便面,里面下了两个荷包蛋,再就上几个小菜,和驴友们坐在一起小酌了一下。黄昏时刻,夕阳西下,落日染红半边天。走了大半天的驴友们丝毫不觉得疲惫,又玩起了各种游戏。沙漠的夜晚也注定是难眠的,当篝火燃起的时候,歌声、笑声打破了沙漠夜的沉寂,直至午夜时分。自古以来,大漠戈壁就是人迹罕至、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今天有这么一群人告别城市的喧嚣、告别内心的浮躁,相约而来,世事的变迁、人间的冷暖,都已经成了一个个遥远。凌晨,又一次起风了,外帐被风吹得哗啦啦地响,醒来感觉有些冷,毕竟是零下的气温。再次醒来,天色已经放亮。我爬起来,抓起相机,爬上沙丘。大漠的清晨有些寒意,但是没有白日里的风尘,空气变得清新许多。站在高处,透过晨曦遥看大沙漠,遥望大漠尽头地平线上渐渐变亮,接着露出一抹红晕,一个巨大的金色圆球瞬间从云隙中露了出来,冉冉升起。这一刻动人心魄,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壮美,一种豁然,新的一天、新的希望就这样开始了。整理完行囊,再一次踏上行程。因为距离我们这次穿越的终点只有几公里的路程,所以骆驼在昨天就回去,只有领队走在前面,我昨晚着凉有些感冒,想让汗水冲一下,于是加快了行进的步伐去追赶领队。后面的驴友渐行渐远,前面的领队还有些遥不可及,每当走在沟壑中,四周的沙丘阻挡了视线,视野之内只有自己,突然内心深处莫名地生出一种孤独和恐惧,体验了一把无奈和无助。再次登上一条沙垄,看见了不远处沙丘上的一座铁塔,它的后面就是韦莲苏村,接着我看见了来时的大巴车,就静静地等候在村头。回头看看沙漠,竟然有些依依不舍。奈曼沙漠里留下了我的足迹,留下了我的汗水,在这里,我曾执着地坚持着,简单地快乐着。【西拉木伦河】西拉木伦河,蒙古语,意为黄色的河。西辽河北源。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红山北麓白槽沟。古称潢水、饶乐水、吐护真水等。全长380公里,流域面积32171平方公里,全河总落差1134米,通行舟楫河道800余里。局外流河,河水夹带黄沙。有查干木伦河和少郎河等主要支流。西拉木伦河在蒙古语中,意为黄色的河。为西辽河北源,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红山北麓海拔1420米的白槽沟河,流经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林西县、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于翁牛特旗与奈曼旗交界处(翁牛特旗大兴)与老哈河汇合成为西辽河。古称潢水、饶乐水、吐护真水等。全长380公里,流域面积32171平方公里,全河总落差1134米,通行舟楫河道800余里。局外流河,河水夹带黄沙。主要支流有百岔河、碧流河、莎冷河、苇塘河、查干木伦河、少冷河等。其中少冷河全长约204公里,发源于翁牛特旗西部三岔裆山东麓。蒙古语原名为“纯都布高勒”,意思是“水流深陷处之河”,汉语原名为响水河,皆因其一处河床沉陷,形成飞瀑,响声如雷而得名。《吕氏春秋》、《淮南子》把它列为“中国六大川”之一,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对它有过记载。西拉木伦河干流自碧流河河口以上的上游穿流于深山巨谷之中,两岸山峰耸立险陡,河道弯曲,落差较大,水流湍急,碧流河河口自少冷河的中游,河谷渐趋开阔,河道渐浅、渐宽、渐直,落差渐小,流速渐缓,而自少冷河河口以下的下游,河流注入冲积平原区,河道更浅,水流更缓,水面宽处可达1000米。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丘陵、山地,海拔700~1100米。该区域的植被理论上属于森林草原景观,实际为人工植被和干旱景观。本区域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5~7℃,1月平均气温-11~-13℃,7月平均气温23.7℃;年无霜期130~150天;年降水400毫米左右,6~8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70%以上。区域经济属于典型的半农半牧类型;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莜麦、糜子、马铃薯、高梁和玉米;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羊、牛、马等。西拉木伦河流域地处内蒙古东南部与辽宁西部交接地带,这里是蒙新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带,也是今日农牧业交错带和黄土—沙地过渡带,属于中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区。该区域内主要河流有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乌尔吉木伦河、大凌河及主要支流教来河、查干木伦河等。西拉木伦河源出蒙古高原,自西而东流经本区,沿流域内大的地貌单元包括了大兴安岭南段低山丘陵、内蒙古高平原、冲积洪积平原、沙地、黄土台塬及燕山北麓低山丘陵区。草丰水美的西拉木伦河流域是中国史前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远古文明的遗迹随处可见。发端于新石器时期的红山诸文化以其颇具特色的文化面貌屹立于史前文化之林。红山诸文化是指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在距今约年前的漫长岁月里,勤劳勇敢的红山初民,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创造出了比黄河、长江流域等远古文化领先一步的原始文明。兴隆洼出土的距今8000年的玉玦,赵宝沟出土的石斧和石耜,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牛河梁出土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都有力地证明了红山文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北方人类文明的滥觞。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原生型”文化,是中华大地上最早发生的文明,即“中华文明的曙光”。瀑布在克什克腾,汹涌的西拉木伦河从对峙的两山中间飞流直下,形成瀑布,水声隆隆,飞沫四溅,气势非凡。潢河石桥在西拉木伦河中游,有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潢河石桥。潢河石桥是沟通当 时辽上京与辽中京的交通要冲。其他1908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路过该桥时曾见立有契丹文的石碑。日,内蒙古自治区考古人员在西拉木伦河流域普查文物遗迹122处,其中61处为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新增的文物点。为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巴拉奇如德、巴彦诺尔、绍根、柴达木、道德、呼和格日等6个苏木(村)的文物点,包括辽代墓葬24处、石刻遗迹2处、清代寺庙10处、近代建筑遗址3处以及其他古遗址82处、古城址1处,其中1处新石器遗址,遗存中有不少粗大的打制石球、石叶、陶器等。陶器素面饰附加堆纹,类似小河西文化遗存。西拉木伦河左岸遗址多为红山、鲜卑、辽文化遗存混杂的遗址,兴隆洼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也有少量发现。发现有颇具价值的红山玉蝉1件,征集兴隆洼碧玉锛2件、石陀2件、鲜卑陶罐2件以及石耜、石镞、“之”字纹陶片等文物。在西拉木伦河源头,清代著名的“乌兰布通之战”古战场遗迹至今清晰可辨。1688年,清军与噶尔丹率领的蒙古军在乌兰布通山下展开激战,双方炮声震天,杀声遍野,山峦为之战栗,河水为之停滞,草木为之动容。如今,山青水碧,松涛起伏,阵阵轰鸣声仿佛当年鏖战重现。【浑善达克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浑善达克沙地东西长约450千米,面积大约5.2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100多米,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著名的有水沙漠,在沙地中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水泡子和沙泉,泉水从沙地中冒出,汇集入小河。这些小河大部分流进了高格斯太河,也有的只流进水泡子里,还有的只是时令性河流。浑善达克沙地水草丰美,景观奇特,风光秀丽,有人称它为“塞外江南”,也有人称它为“花园沙漠”。那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多,是候鸟的产卵繁育地,还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药材。近代由于气候的持续干旱和开垦,草场超载,造成草场退化,河流湖泊萎缩,沙化日益严重,据研究表明,浑善达克沙地已成为近年来困扰北京的沙尘的主要源头之一。沙地成因根据较广泛的含风成砂地层的野外调查与有关室内样品分析结果,浑善达克沙地至少形成于晚第三纪。当时受暖干亚热带动力高压控制和较弱东亚季风影响,出现温暖干旱荒漠,半干旱草原及木森林草原之间的环境变化,形成亚热带红色季风性沙漠沉积。第四纪,受东亚季风及其变迁影响,环境在温带荒漠草原至森林草原之间波动变化,出现一系列活化,沙漠扩展与沙丘固定,沙漠收缩的波动过程,形成温带黄色季风型沙漠沉积。地理气候浑善达克沙地自然条件独特。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1,300米。旗境北部为著名的浑善达克沙地的中东段,为典型的坨甸相间地貌类型。在沙丘间形成的平坦草地上发育着疏林、灌丛和草甸,与其他草原构成独特的牧区风光。南部为低山丘陵地貌,是燕山北缘的低山丘陵与大兴安岭西南缘的低山丘陵交会地带,山间分布有面积较大的草原。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和南部的金莲川典型草原是生态环境的维持系统,更是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屏障。浑善达克沙地气候温和。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一月份平均气温-18.3℃,七月份平均气温18.7℃,极端最高温度35.9℃,极端最低气温-36.6℃,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全年降雨量为365.1毫米,而且主要集中在7、8、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90%。全年的无霜期104天,冬天有180天的冰雪期。候鸟迁徙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特别是其境内的查干诺尔湖、浑善达克沙地一带,更是候鸟的栖息、繁育地。每年三、四月份,湖水刚一化开,大批候鸟从南方飞回,来到查干诺尔湖栖息,在浑善达克沙地的小湖、泡子的芦苇、蒲草中产卵、育仔。但是,近年来,在那里栖息的候鸟已大大减少。据在那里生活多年、后来又在那里进行了详细考察的原轻工业部退休干部郑柏峪先生说,这主要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再加上人为的搅扰捕杀加剧,候鸟再也不敢在那里产卵繁育。它们走投无路,甚至不得不到北京的公园、湖泊、河流繁育后代。浑善达克沙地在锡林郭勒草原的中南部,呈东西走向,绵延三百多公里,总面积二点一四万平方公里。沙地中沙丘起伏,间有丘间低地和滩地。这个沙地是中国著名的有水沙漠,在沙地中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水泡子和沙泉,泉水从沙地中冒出,汇集入小河。这些小河大部分流进了高格斯太河,也有的只流进水泡子里,还有的只是时令性河流。浑善达克沙地水草丰美,景观奇特,风光秀丽,有人称它为“塞外江南”,也有人称它为“花园沙漠”。那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多,是候鸟的产卵繁育地,还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药材。在沙窝子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水呢?刚接触浑善达克沙地的时候,人们都会提出这个问题,后来当人们更详细了解了之后,也不禁为浑善达克沙地的未来担心,因为近些年气候变化,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消失,河水断流。一些地方沙化加重,树木枯死,草场退化,正严重地威胁着这片美丽的花园。对生态的这一变化,人们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不了解其原因,例如有人提出是降水减少的缘故,但是生长在水里的红柳为什么也会死亡呢?浑善达克沙地有许多神奇的地方。德格力图在沙窝子的边上,是一个长满芦苇和蒲草的小湖,在它的周围还有几个类似的小湖。它们是由地下水直接形成的,湖水清澈见底,冰凉刺骨,人们都不敢下去。茂密的苇草长在离湖岸几米远的水里,由于有水的保护,德格力图成了候鸟产卵育仔的好地方。每年四、五月份,大批的候鸟来到那里产卵育仔,此时鹤鸣鸭叫,好不热闹。在浑善达克沙地的水泡子里,扎汉宫是最神奇的了。它位于德格力图南方二公里的一个大沙丘脚下,是一个直径不到五十米的圆圆的小湖。扎汉宫的神奇表现在它的深上(在蒙古语里,宫就是深的意思),倘若问当地老乡它有多深,他们会点着头说:“深,深!没底。”曾有人用十五米长的绳子系了块大石头,没有能探到底。更奇怪的是,扎汉宫周围全是沙窝子,流沙会流进湖里,草原的大风也会把沙土吹进湖里,可是多少年来,扎汉宫还是那么深,从来没有被淤塞过。它的水老是那么多,无论天旱天涝总是如此。在这么小的湖里,有很多的鱼,而且全是清一色的鲫鱼。这些鲫鱼比一般的鲫鱼颜色要黑,个体不算大,但肉味鲜美。在浑善达克沙地里,有很多这样的小湖,它们都有这种鲫鱼,在过去是给皇上的贡品。在浑善达克沙地的腹地,沙丘连绵不断,在这些沙丘的上面长着沙蒿、茅草和黄柳,而沙丘的下面则是美丽的红柳林。在红柳林中间,有许多奇花异草,有的地方甚至有上千亩的野生黄花菜,花开时节,金光耀眼,十分壮观。郑柏峪先生说,京城虽言美,终究不是鸟类的天堂。美丽的查干诺尔湖,神奇的浑善达克沙漠,才是它们栖息、繁育后代的最佳地。必须保护好那里的生态环境,减少人为的搅扰,还鸟儿们一片清静、一块乐土。历史变迁浑善达克沙地是在晚生新代全球进入第四纪冰期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大背景下形成和演变的,冰期气候波动和新构造运动共同影响,使沙地在不同地质时期具有不同成因机制。晚第三纪沙地主要持续受控于亚热带高压,兼受较弱季风及变迁的影响,形成红色风成沙及红色古土壤沉积。浑善达克沙地多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沙丘大部分为垄状、链状,少部分为新月状,呈北西向南东向展布,丘高10至30米,丘间多甸子地,多由浅黄色的粉沙组成。景观介绍景观分为固化沙地阔叶林景观、固化沙地疏林景观、沙地夏绿灌木丛景观、沙地禾草木景观、沙地半灌木半蒿类景观及流动沙丘或裸沙景观。晴空万里的朗朗秋日,金色的沙地被五彩的灌木丛点缀得绚丽多姿。沙地上灌木种类繁多,沙榆、红柳、小灌木林、优良牧草和药用植物相依相伴。尤其浑善达克沙地东北缘生长的沙地云杉,是世界同类地区尚未发现的稀有树种,被称为“生物基因库”和“活化石”,野生动物更是门类繁多,常见的有狼、沙狐、獾子、山兔等达50多种。浑善达克沙地克旗段南部有短小的内流河、小湖泊和沼泽地,是达里诺尔湖主要的水源涵养地。浑善达克沙地的沙丘间多生以沙榆为主的乔灌木和多种草本植物,是维护沙地生态的主要植被,所以,这一地区又被称为“疏林沙地”或“疏林草原”景观。在浑善达克沙地东部边缘的克旗达尔罕乌拉苏木,生长着大面积的以沙榆为主的沙地疏林,万物复苏的春天,沙丘间的株株沙榆吐露出嫩绿的榆钱,让死寂的沙地充满生机;烈日炎炎的夏日形态各异的沙榆枝叶相连,为茫茫沙漠撑开绿荫;霜冻后深秋,橘红色的树叶又让沙地层林尽染,景色宜人;白雪飘飞的寒冬这些沙榆又成为防风固沙的勇士,迎风傲雪昂然挺立。自达尔罕往东相隔二十几公里的白音敖包国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3.6万亩世界珍奇树种——沙地云杉,此树属常绿乔木,极耐寒冷和干旱,既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又能防风固沙、保护草原。沙地云杉不仅创造了沙漠生命的奇迹,还以其不畏严寒、傲然挺拔的雄姿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此树由于生存年代久远且具有极强的固沙能力,因此被称为沙漠上的“绿宝石”、“生物活化石”。近年来,在浑善达克沙地克旗响水电站周围的沙丘上,专家又发现了大面积杜松和油松混交林,面积达3万多亩。杜松和油松属亚乔木,是抗旱固沙的优良品种,在固定沙丘上和半固定沙丘上都可以生存,但在我国北方很难见到成片的杜松和油松原始林。经确认,这片混交林是我国最靠北、面积较大的杜松和油松混交林。自然资源在沙地和草原上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是一大自然景观。全旗境内有大小河流共21条,由两大水系组成。北部属呼日查干诺尔水系,主要由流经浑善达克沙地的高格斯台河,芒克敖里木河等内流河组成;南部属滦河水系,主要由发源于旗南部低山丘陵区的上都河、慧温河等外流河组成。境内河流总长度283.9公里。除此之外,还有水泉16个,湖泊(诺尔)142个,最大的淡水湖是扎格斯台诺尔,最大的咸水湖是浩勒吐音诺尔。在春季和夏季,主要河流和湖泊中栖息着许多珍贵的鸟类。植被类型丰富。拥有种子植物共计708种。北部浑善达克沙地东端发育有杨、桦次生林,西部低山丘陵的山体阴坡有岛状灌木林,北部是沙地榆树疏林,中部有大面积的草原。夏季的正蓝旗草原,蓝天、白云、百灵鸟与星罗棋布的湖泊,蜿蜒曲折的河流和一望无际的山峦、树丛、草甸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优美的草原图景。沙地治理锡林郭勒盟林业局全体务林人恪守职责,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着力实现生态改善和农牧民增收双赢目标,取得明显成效。仅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全盟就完成林业建设任务803万亩,营造林面积超过了前50年的总和,森林覆被率翻了一番。通过集中连片、点面结合、综合治理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生态移民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落实,全盟生态环境整体上有所改善,浑善达克沙地植被状况明显好转,重点区域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沙源工程区植被盖度较治理前普遍增加30%以上,有些已进行打草、采种、采条利用,形成了新的种源基地和后续产业基地。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流动面积减少了460万亩,长420公里平均宽3公里总面积183万亩横跨5个旗县的沙地南缘防护体系基本形成,有效地控制了沙地扩展。与此同时,林业建设促进了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退耕还林工程覆盖了整个农区,到2007年使27万农民年人均政策性增收747元。营造生态经济兼用林220万亩,封育灌草248万亩,退耕地林间种草35万亩,沙地营造黄柳30万亩,以造代育的800万株樟子松苗木平均高度达1米以上,蓄积产值2亿多元。都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多项后续产业起了关键作用。2007年全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051元,比2001年增加2183元,年均递增16.8 %。通过政策引导、活化机制和利益驱动,农牧民自主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形成了全社会造林治沙和建设主体多元化的良好氛围。国内外30多个社会团体在锡盟搞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全盟非公有制治沙造林和经营业主达到7万多个,造林占到总任务80%以上,百亩以上造林大户达到2000个。全民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蓬勃发展,绿化基地形式多样,“十五”期间仅93万人口的地区参加义务植树人数530万人次,植树2260万株。生态恶化浑善达克沙地一带,是候鸟的栖息、繁育地。每年三、四月份,湖水刚一化开,大批候鸟从南方飞回,来到查干诺尔湖栖息,在浑善达克沙地的小湖、泡子的芦苇、蒲草中产卵、育仔。但是,近年来,在那里栖息的候鸟已大大减少。据在那里生活多年、后来又在那里进行了详细考察的原轻工业部退休干部郑柏峪先生说,这主要是因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再加上人为的搅扰捕杀加剧,候鸟再也不敢在那里产卵繁育。它们走投无路,甚至不得不到北京的公园、湖泊、河流繁育后代。浑善达克沙地在锡林郭勒草原的中南部,呈东西走向,绵延300多公里,总面积2.14万平方公里。沙地中沙丘起伏,间有丘间低地和滩地。沙地中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水泡子和沙泉,泉水从沙地中冒出,汇集入小河。这些小河大部分流进了高格斯太河,也有的只流进水泡子里,还有的只是时令性河流。浑善达克沙地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多,是候鸟的产卵繁育地,还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药材,人称“花园沙漠”。德格力图在沙窝子的边上,是一个长满芦苇和蒲草的小湖,在它的周围还有几个类似的小湖,它们是由地下水直接形成的,湖水清澈见底,冰凉刺骨,人们都不敢下去。茂密的苇草长在离湖岸几米远的水里,由于有水的保护,德格力图成了候鸟产卵育仔的好地方。每年四、五月份,大批的候鸟来到这里产卵育仔,此时鹤鸣鸭叫,好不热闹。在浑善达克沙地的水泡子里,扎汉宫是最神奇的了。它位于德格力图南方2公里的一个大沙丘脚下,是一个直径不到50米的圆圆的小湖。扎汉宫的神奇表现在它的深度上,曾有人用15米长的绳子系了块大石头,没能探到底。更奇怪的是,扎汉宫周围全是沙窝子,流沙会流进湖里,草原的大风也会把沙土吹进湖里,可是多少年来,扎汉宫还是那么深,从来没有被淤塞过。在这么小的湖里,有很多的鱼,而且全是清一色的鲫鱼。这些鲫鱼比一般的鲫鱼颜色要黑,个体不算大,但肉味鲜美,过去是给皇上的贡品。在浑善达克沙地里,有很多这样的小湖,都生长着这种鲫鱼。在浑善达克沙地的腹地,沙丘连绵不断,在这些沙丘的上面长着沙蒿、茅草和黄柳,而沙丘的下面则是美丽的红柳林。在红柳林中间,有许多奇花异草,有的地方甚至有上千亩的野生黄花菜,花开时节,金光耀眼,十分壮观。因为近些年气候变化,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消失,河水断流,一些地方沙化加重,树木枯死,草场退化,正严重地威胁着这片美丽的花园。对生态的这一变化,人们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不了解其原因,例如有人提出是降水减少的缘故,但是生长在水里的红柳为什么也会死亡呢?人们不禁为浑善达克沙地的未来担心。花园沙漠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特别是其境内的查干诺尔湖、浑善达克沙地一带,更是候鸟的栖息、繁育地。每年三、四月份,湖水刚一化开,大批候鸟从南方飞回,来到查干诺尔湖栖息,在浑善达克沙地的小湖、泡子的芦苇、蒲草中产卵、育仔。但是,近年来,在那里栖息的候鸟已大大减少。据在那里生活多年、后来又在那里进行了详细考察的原轻工业部退休干部郑柏峪先生说,这主要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再加上人为的搅扰捕杀加剧,候鸟再也不敢在那里产卵繁育。它们走投无路,甚至不得不到北京的公园、湖泊、河流繁育后代。浑善达克沙地在锡林郭勒草原的中南部,呈东西走向,绵延三百多公里,总面积二点一四万平方公里。沙地中沙丘起伏,间有丘间低地和滩地。这个沙地是中国著名的有水沙漠,在沙地中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水泡子和沙泉,泉水从沙地中冒出,汇集入小河。这些小河大部分流进了高格斯太河,也有的只流进水泡子里,还有的只是时令性河流。浑善达克沙地水草丰美,景观奇特,风光秀丽,有人称它为“塞外江南”,也有人称它为“花园沙漠”。那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多,是候鸟的产卵繁育地,还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药材。在沙窝子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水呢?刚接触浑善达克沙地的时候,人们都会提出这个问题,后来当人们更详细了解了之后,也不禁为浑善达克沙地的未来担心,因为近些年气候变化,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消失,河水断流。一些地方沙化加重,树木枯死,草场退化,正严重地威胁着这片美丽的花园。对生态的这一变化,人们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不了解其原因,例如有人提出是降水减少的缘故,但是生长在水里的红柳为什么也会死亡呢?浑善达克沙地有许多神奇的地方。德格力图在沙窝子的边上,是一个长满芦苇和蒲草的小湖,在它的周围还有几个类似的小湖。它们是由地下水直接形成的,湖水清澈见底,冰凉刺骨,人们都不敢下去。茂密的苇草长在离湖岸几米远的水里,由于有水的保护,德格力图成了候鸟产卵育仔的好地方。每年四、五月份,大批的候鸟来到那里产卵育仔,此时鹤鸣鸭叫,好不热闹。在浑善达克沙地的水泡子里,扎汉宫是最神奇的了。它位于德格力图南方二公里的一个大沙丘脚下,是一个直径不到五十米的圆圆的小湖。扎汉宫的神奇表现在它的深上(在蒙古语里,宫就是深的意思),倘若问当地老乡它有多深,他们会点着头说:“深,深!没底。”曾有人用十五米长的绳子系了块大石头,没有能探到底。更奇怪的是,扎汉宫周围全是沙窝子,流沙会流进湖里,草原的大风也会把沙土吹进湖里,可是多少年来,扎汉宫还是那么深,从来没有被淤塞过。它的水老是那么多,无论天旱天涝总是如此。在这么小的湖里,有很多的鱼,而且全是清一色的鲫鱼。这些鲫鱼比一般的鲫鱼颜色要黑,个体不算大,但肉味鲜美。在浑善达克沙地里,有很多这样的小湖,它们都有这种鲫鱼,在过去是给皇上的贡品。在浑善达克沙地的腹地,沙丘连绵不断,在这些沙丘的上面长着沙蒿、茅草和黄柳,而沙丘的下面则是美丽的红柳林。在红柳林中间,有许多奇花异草,有的地方甚至有上千亩的野生黄花菜,花开时节,金光耀眼,十分壮观。郑柏峪先生说,京城虽言美,终究不是鸟类的天堂。美丽的查干诺尔湖,神奇的浑善达克沙漠,才是它们栖息、繁育后代的最佳地。必须保护好那里的生态环境,减少人为的搅扰,还鸟儿们一片清静、一块乐土。生物基因库浑善达克沙地是在晚生新代全球进入第四纪冰期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大背景下形成和演变的,冰期气候波动和新构造运动共同影响,使沙地在不同地质时期具有不同成因机制。晚第三纪沙地主要持续受控于亚热带高压,兼受较弱季风及变迁的影响,形成红色风成沙及红色古土壤沉积。浑善达克沙地多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沙丘大部分为垄状、链状,少部分为新月状,呈北西向南东向展布,丘高10至30米,丘间多甸子地,多由浅黄色的粉沙组成。景观分为固化沙地阔叶林景观、固化沙地疏林景观、沙地夏绿灌木丛景观、沙地禾草木景观、沙地半灌木半蒿类景观及流动沙丘或裸沙景观。晴空万里的朗朗秋日,金色的沙地被五彩的灌木丛点缀得绚丽多姿。沙地上灌木种类繁多,沙榆、红柳、小灌木林、优良牧草和药用植物相依相伴。尤其浑善达克沙地东北缘生长的沙地云杉,是世界同类地区尚未发现的稀有树种,被称为“生物基因库”和“活化石”,野生动物更是门类繁多,常见的有狼、沙狐、獾子、山兔等达50多种。浑善达克沙地克旗段南部有短小的内流河、小湖泊和沼泽地,是达里诺尔湖主要的水源涵养地。浑善达克沙地的沙丘间多生以沙榆为主的乔灌木和多种草本植物,是维护沙地生态的主要植被,所以,这一地区又被称为“疏林沙地”或“疏林草原”景观。在浑善达克沙地东部边缘的克旗达尔罕乌拉苏木,生长着大面积的以沙榆为主的沙地疏林,万物复苏的春天,沙丘间的株株沙榆吐露出嫩绿的榆钱,让死寂的沙地充满生机;烈日炎炎的夏日形态各异的沙榆枝叶相连,为茫茫沙漠撑开绿荫;霜冻后深秋,橘红色的树叶又让沙地层林尽染,景色宜人;白雪飘飞的寒冬这些沙榆又成为防风固沙的勇士,迎风傲雪昂然挺立。自达尔罕往东相隔二十几公里的白音敖包国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3.6万亩世界珍奇树种———沙地云杉,此树属常绿乔木,极耐寒冷和干旱,既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又能防风固沙、保护草原。沙地云杉不仅创造了沙漠生命的奇迹,还以其不畏严寒、傲然挺拔的雄姿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此树由于生存年代久远且具有极强的固沙能力,因此被称为沙漠上的“绿宝石”、“生物活化石”。近年来,在浑善达克沙地克旗响水电站周围的沙丘上,专家又发现了大面积杜松和油松混交林,面积达3万多亩。杜松和油松属亚乔木,是抗旱固沙的优良品种,在固定沙丘上和半固定沙丘上都可以生存,但在我国北方很难见到成片的杜松和油松原始林。经确认,这片混交林是我国最靠北、面积较大的杜松和油松混交林。治沙成效锡林郭勒盟林业局全体务林人恪守职责,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着力实现生态改善和农牧民增收双赢目标,取得明显成效。仅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全盟就完成林业建设任务803万亩,营造林面积超过了前50年的总和,森林覆被率翻了一番。通过集中连片、点面结合、综合治理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生态移民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落实,全盟生态环境整体上有所改善,浑善达克沙地植被状况明显好转,重点区域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沙源工程区植被盖度较治理前普遍增加30%以上,有些已进行打草、采种、采条利用,形成了新的种源基地和后续产业基地。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流动面积减少了460万亩,长420公里平均宽3公里总面积183万亩横跨5个旗县的沙地南缘防护体系基本形成,有效地控制了沙地扩展。与此同时,林业建设促进了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退耕还林工程覆盖了整个农区,到2007年使27万农民年人均政策性增收747元。营造生态经济兼用林220万亩,封育灌草248万亩,退耕地林间种草35万亩,沙地营造黄柳30万亩,以造代育的800万株樟子松苗木平均高度达1米以上,蓄积产值2亿多元。都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多项后续产业起了关键作用。2007年全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051元,比2001年增加2183元,年均递增16.8 %。通过政策引导、活化机制和利益驱动,农牧民自主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形成了全社会造林治沙和建设主体多元化的良好氛围。国内外30多个社会团体在锡盟搞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全盟非公有制治沙造林和经营业主达到7万多个,造林占到总任务80%以上,百亩以上造林大户达到2000个。全民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蓬勃发展,绿化基地形式多样,“十五”期间仅93万人口的地区参加义务植树人数530万人次,植树2260万株。旅行活动浑善达克沙地内部地形多变,路况复杂,沙丘,泥地,河流湖泊众多,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民风淳朴,风景壮美,是越野旅行与竞技的理想场所,最近几年成功举办过多次国家级别的穿越挑战赛,民间的越野爱好者自组团队穿越旅行,锻炼越野驾驶技艺的活动就更加多见了。
24小时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奈曼教育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