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是基因突变变会导致耳聋和扩心病

上一篇:下一篇:
本类论文推荐医学会议频道
MedSci梅斯医学APP下载
大家还在关注:
&围产期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5%~3.0%,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死因之一。妊娠合并心脏病包括既往有心脏病病史的妇女合并妊娠,常见为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等结构异常性心脏病以及非结构异常性的心律失常等;也可以是妇女妊娠期间新发生的心脏病,如妊娠期…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前三位死因之一 ,提倡心脏病患者孕前经产科医师和心脏科医师联合咨询和评估,最好在孕前进行心脏病手术或药物治疗。为了提高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专家共识(2016)》…
围产期心肌病相关主要疾病的中国,美国,以及欧洲指南,均进行全面收录,通过APP可以直接下载指南,随时随地阅读浏览!
围产期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存在一些相同的临床特点,扩张型心肌病是40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其中包括TTN——编码肌节的肌联蛋白的基因。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C
mso-ascii-theme-font:minor-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mso-hansi-font-family:Cal
围产期心肌病(PPCM)仍然是产妇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前瞻性评估多中心IPAC研究(妊娠相关心肌病的调查)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临床结果。
研究人员招收了100名PPCM产妇参与研究,并在其产后1年进行随访。在基线,产后2,6和12个月的LVEF通过超…
  英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升高为总体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论文于日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ur Heart J)。
  此项研究共纳入847例HCM患者。受试者年龄为53 ± 15岁,67%为男性,28%…
在尼日利亚和海地等国家,围产期心肌症(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影响着0.33‰-0.33%的怀孕女性。该疾病在怀孕的最后一个月或坐月子的前五个月会出现心脏收缩的心力衰竭等症状。虽然近一半的患者在坐月子期间可能会恢复心脏功能,但也有很多的病人发展为慢性心…
共 7 条&&首页 上一页&下一页 尾页&页次:1/1页 &15条/页
2015年5月,由欧洲11位不同学科专家通过回顾文献、数易初稿、会议投票等流程后制订了婴幼儿血管瘤的治…
2016年8月,加拿大安大略癌症治疗中心(CCO)发布了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系统治疗指南,该指南的目的是基于…
1. 2016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版) 2. 2016 中国成…
资讯分类阅读
关注Medsci
声明:MedSci(梅斯医学)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专业医生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请咨询专科医生。
MedSci备案号
扫码领取IF曲线
IF连续增长的期刊中国专家发现基因新突变利于早期检出扩心病高危人群
21:41:12 来源: (北京) 
  新华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周婷玉)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3日在北京宣布,他们发现了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基因的新突变,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扩心病高危人群的早期检出。
  这一研究成果已被国际心血管专业杂志《循环》刊发。
  据葛均波介绍,通过对一个伴有进行性心脏传导障碍的扩心病家系的研究,他们找到了一个心脏钠通道基因(SCN5A)的基因突变(A1180V)。这个突变可引起通道电生理改变,而且临床观察发现,未发病的突变携带者在运动后,心电图发生了改变。
  葛均波指出,这项研究揭示了心脏钠通道基因的基因突变可能影响钙平衡,从而造成心肌损伤导致扩心病,而心电图的表现则有助于高危人群的早期检出。
  研究小组表示,希望有更多散发、群发此病的家系前往上海中山医院接受治疗,在拥有更多研究对象的基础上,他们将得到更深入的研究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是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或猝死为基本特征,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浏览更多科技资讯,欢迎点击
(本文来源:
我来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网易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网易新闻24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新闻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扩心病病因新解——高危基因有新突变
来源:健康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孙爱军&&   SCN5A突变是通过直接损伤心肌细胞致扩心病,还是通过心律失常继发扩心病,国际上存有争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经过三年的研究,扩大了扩心病的基因突变谱,并揭示了SCN5A导致扩心病的内在机制。这一成果已经得到海外权威媒体认可,成为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的亮点。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5年生存率不及50%。因此,扩心病的研究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高危基因”浮出水面   DCM可由冠心病、心肌炎及系统性疾病引起,但也可为原发性。原发性DCM的发病原因长期以来始终是个未解的谜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先后发现某些编码心肌细胞收缩单位或骨架蛋白基因的突变导致心肌收缩时张力的紊乱;肌小节的病变也可致DCM等。   进行性心脏传导障碍(PCCD)在很长的时间内被归咎为退行性变或衰老引起的心脏传导系统纤维化所致。国外学者通过对2个PCCD家系进行SCN5A基因编码区测序,结果在每个家系中分别找到了1个突变位点,从而首次确认SCN5A是PCCD的致病基因。   SCN5A基因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快速去极化有关。既往发现SCN5A突变可致多种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及心脏传导障碍等。最近的研究则提示SCN5A突变可能导致心肌结构的异常。   基因新突变与扩心病有关   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在一直关注着心脏钠通道基因(SCN5A),并在一房室传导阻滞伴扩心病家系中找到了一个新的SCN5A基因突变位点(C→T),其位于20号外显子,碱基的变异造成了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在1180位置丙氨酸由缬氨酸代替(A1180V)。突变可引起通道电生理改变;临床观察发现了未发病的突变携带者运动后的心电图改变(比非携带者QRS增宽,QTc延长)。研究揭示了SCN5A突变可能影响钙平衡从而造成心肌损伤致扩心病,而心电图表现则有助于高危人群的早期检出。   多年争论终有结果   针对SCN5A突变引发扩张型心肌病的机制,学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基因突变是通过直接损伤心肌细胞致扩心病,另一方则认为是通过心律失常继发的扩心病。我们在这个伴进行性心脏传导障碍的扩张型心肌病家系中发现了一个SCN5A基因的新突变A1180V。该突变导致患病成员出现了心脏传导阻滞和心脏扩大,很可能是同一突变在传导系统和心肌细胞中的不同反应。换句话说,我们的研究揭示了SCN5A突变可能影响钙平衡从而造成心肌损伤致扩心病,而心电图表现则有助于高危人群的早期检出。为今后诊断并预测扩心病提供证据,有助于临床早期治疗。同时研究结论也支持了基因突变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导致扩心病的推测,由此前述争论似乎胜负已定,这也恰恰是这个研究一经发表就引起国内外学界关注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在扩心病诊治及发病机制方面,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有较大差距,限制了我国相关疾病医学前进的步伐。而此次发现,丰富了致扩心病基因突变谱,有助于早期发现相关扩心病患者并给予早期治疗,在扩心病诊治方面可以说是一重要突破,将推动我国在扩心病领域的国际化研究水平。同时,在临床推广和运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链&接&&&&   前不久,此扩心病的研究结果被心血管权威杂志《Circulation》接受,并以编者按的形式予以高度评价,以下是Circulation编者按的摘要:   钠通道异常和扩张型心肌病:二者有何联系?   心脏钠通道基因(SCN5A)突变与临床上很多心律失常有关,目前有证据表明钠通道病变也可以和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或肥厚有关。但是,功能异常的钠通道导致心肌组织结构改变的机制仍不清楚。   Ge等报道了一个新发现的SCN&5A基因突变A1180V和扩张型心肌病有关,拓展了扩心病有关的SCN5A突变谱。   A1180V表现了一种迟发相钠电流,这是其他突变所没有的。运动试验发现未发病的A1180V携带者和非携带者存在QT间期的轻度差异,但由于所有的QT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内,所以这种迟发相钠电流和心电图表型的关系仍不明确。   钠通道突变如何导致心肌病曾有两种假设:突变使肌膜上钠通道密度减少;突变直接或间接影响结构蛋白和钠通道的结合位点。但是,包括A1180V在内的大多数突变未观察到电流密度的变化,因此第一种设想可能性较小;至于第二种设想,目前没有扩心病相关突变被描述位于已知公认的结构蛋白结合位点处。Ge等提到减少的钠通道活性导致钙稳态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扩心病的机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突变是什么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