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考学校有权调整作息时间改通过吗?

成人高考现场确认能改学校和专业吗?
  以往很多考生由于粗心大意在填报成人高考志愿信息时有误填、漏填等情况,在此小编撰文提醒广大考生仔细核查每一条报名信息,确保成人高考考生信息准确无误,以免错失报名资格。
  成人高考招生现场确认期间,考生在报名复核单上签字前,要认真核对个人基本信息和志愿信息。个人信息有误的可更改,所报学校及专业等志愿信息不能更改。
  教育考试院成招办负责人介绍,网报期间,考生网上填写的报名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志愿信息两部分。其中,个人信息包括姓名、通联方式、受教育情况等内容,志愿信息包括报考院校及专业等内容。现场确认时,考生要认真核对打印出的报名复核单,如果发现个人基本信息部分填写的内容有误,要向现场工作人员反映,及时更正。根据规定,现场确认时考生不可更改之前已选择的报考院校和专业等志愿信息。
  据介绍,往年在报名时,部分考生个人基本信息部分填错,如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这样会给录取等工作带来不便。
  本篇文章来源于 《山西成人高等教育网》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责任编辑:topwin
相关热词搜索:小高考没过可以上哪些民办学校_百度知道
小高考没过可以上哪些民办学校
我有更好的答案
民办校要父母钱与数关系知识内容垃圾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民办学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热门城市 |
华北地区 |
东北地区 |
华东地区 |
华中地区 |
西南地区 |
西北地区 |
华南地区 |
2015高考信息:
特殊类招生:
高一必读:
各科辅导:
高二必读:
各科辅导:
高三必读:
各科辅导:
您现在的位置: &
学考科目可以调整吗?专家解读“新高考”难题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距浙江新高考方案公布已一年多,但对于新高考,考生和家长的疑惑还是有不少。最近,浙江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边新灿针对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权威解答。昨天,记者重点截取了跟考生最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往届生、社会人员如何参加新高考?
  往届生和社会人员分两类:第一类,未参加过新学考和选考科目考试的人员;第二类,已参加过新学考和选考科目考试的人员。
  第一类人员参加新高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必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都要考,3门选考科目和外语每门最多有两次机会。以前考过的高考科目成绩无效。
  第二类人员参加新高考:语文、数学两门高考必考科目必须参加当年的统一高考,外语和3门选考科目仍有有效成绩的可以不考,也可以重新考(包括换新科目和原来的科目再考)。
  总的原则是:在保持选考科目不超3门,且每科有效成绩不超两次的前提下,先确认作废其中1科或1次有效成绩后,方可再另选1科或再次参加考试。
  往届生、社会人员参加新高考,以前考过的学考科目成绩仍然有效,在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等多元选拔模式中仍然可以发挥作用,在统一考试招生模式中高校对学考等级提出要求时也有效。个别人员因赴境外学习交流后回校等原因没有学考成绩或学考成绩不完整,如果所报考的学校对高中学考成绩有要求,则需参加高中学考获得成绩;如果学校没有要求,则无需再参加高中学考。
  艺术、体育等考生报考有没有变化?
  (1)艺术、体育专业招生仍实行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相结合办法。其中艺术类专业考试,在国家新规定出台前,按现行办法实施,采取省统考、校考两种方式,省统考分8大类实施。考生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综合分,综合分满分为750分。不同类别综合分合成办法根据有关文件和类别的性质确定。文化考试科目与其他学生同为&3(语文、数学、外语)+3(7选3),其中选考科目由学生根据拟报考学校艺术、体育专业已经公布的选考科目范围要求确定;学考科目与其他学生相同。
  艺术校考专业单独提前录取,实行传统志愿;艺术省统考专业、体育类专业原则上均纳入统一高考招生实行&专业+学校&平行志愿录取。
  (2)关于艺术、体育特长加分。浙江省早已取消艺术特长加分,体育特长加分也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逐步取消:日以后取得的奖项或称号,均不再能加分;日以前取得的符合要求的奖项,高中应届毕业当年参加高考仍可加分。
  高中学考难度会不会增加?
  根据浙江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17年高校招生录取的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3(7选3)&,&7选3&的科目&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70分)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必考题+加试题&(100分)的成绩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成绩。
  &必考题&(70分)总体上按照高中学考的要求,同时适当体现招生选拔的功能;&加试题&(30分)总体上体现高校招生选拔的要求;整卷(100分)力求辩证处理高中学考合格性考核和高考选考区分选拔功能的关系,同时有利于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从2015年首次学考选考的情况看,难度和区分度把握比较合理。
  同一专业不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一样吗?
  同一专业,不同高校的选考科目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如&数学类&专业,北京大学的要求是&物理&、浙江师范大学是&物理化学历史&,而浙江工商大学是&物理化学生物&。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要求&物理&,意味着只有选考了物理的同学才能填报志愿;要求&物理化学历史&意味着考过物理或者考过化学或者考过历史的同学都能填报志愿。有的学校某个专业(或专业类)&不限&,则意味着考7门选考科目的任意1门都符合要求。详细的要求请到浙江教育考试网查询。
  另外,高考改革后,提前批次还是会有的,一些特殊类型专业比如军事、公安和艺术类校考专业等,还是有可能安排在提前录取的,具体办法正在研究过程中,会适时公布。
  选考科目两年有效期是怎么计算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某一门学科成绩一直上不去,请问学考和选考的科目可以调整吗?根据浙江省的试点方案,在每门科目第一次报考时就要明确是作为学考科目还是选考科目,选定后不能变化调整。
  选考科目每个考生要考3门,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中选3门作为自己的高考选考科目。每科最多可考两次,成绩两年有效。
  有效期是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退两年来计算的。如果考生2018年参加统一高考,那么其外语和选考科目必须是日及以后参加考试获得的成绩才有效。
只给高中生用的高考APP,家长请止步!
(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热门关键词
百科词条:
高考帮刷脸社区有趣的高中生社区
简介:北京高考考前志愿填报的政策已实施多年,在填报中,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高校,最终都会落实到具体的专业上……
简介:在本书中作者通过两百余问答,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许多考生和家长急于掌握的填报高考志愿的基础性、常识性知识……
简介: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需要学习许多知识。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和家长从浅入深的了解高考志愿填报所需要的各种……
简介:近几年,香港大学的信息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家长都开始考虑要将孩子送到香港去上大学,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
简介:一旦进入高三同学们就成为了准高考生,那么,让我们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做起吧。那就是熟懂高考,把握……
简介:对于广大的考生而言,如果能够通过参与心仪大学的自主招生获得加分,无疑就意味着向自己的奋斗目标大大地……
还可以这样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
微信号:www_gaokao_com如何评价浙江省2015高考改革所造成的低分学校拿高分?本次改革是否不合理?
(这里解释一下浙江的高考改革。除语数外之外的高考科目,每年在4月和10月有两场考试,从高二开始一共四次,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两次参加。参加高考的科目虽然是按比例划分,但不是分ABCD档,而是按照卷面分数的高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为100、97、94等档次依次递减。也就是说,如果参加某一次考试的同学都是水平很低、成绩很差的,那么其中成绩稍好的就能拿到在之前普通高考中不可能拿到的极高的分数。而如果某次考试中考生的成绩都很好,则情况相反,造成考试的不公平。)&br&以下文本为复制而来。侵删。&br&日至11月1日,浙江省各地举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与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简称选考)。&br&11月22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学考与选考成绩。&br&这里说明一下,我校这次有1人参加化学选考,2人参加历史选考,1人参加地理选考。参加化学选考的同学得了94分,但是就在那之后的期中考,他只有50多分,想想看吧,50几分参加选考就有94分是有多可怕。两位参加历史选考的同学和我一个班,但是他们平时的历史成绩是顶呱呱的,所以理所应当地得到了100分,至于考地理的同学,只知道得了70几。&br&这让我们不禁怀疑,为什么这样在选考里可以获得如此高的成绩?&br&我们再来看一看温州市最好的学校——温州中学。报纸上也报道了,高二(6)班全体同学参加化学选考,共有10人获得100分,班级平均分高达96分。据悉,该班班主任曾表示所有同学将一律再次参加2016年4月的选考。这就是为了占位子,使更多的人不能得到好成绩。&br&我并没有批评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策略,一种极佳的策略。&br&再来看看乐清的大荆中学。往年该学校的本科率极低,本科人数甚至为个位数。而就在这次选考中,该校好多学生直接报名物理化学生物三门选考,并且许多人三门成绩超过270。270,这就是相当于理综考了270分啊!一个本科人数为个位数的学校能考出这样的成绩是非常惊人的。这,也是一种策略。重点中学还没有去选考时,先去考试,使参加考试的人的水平集体下降,那么就可以率先拿到平时根本不可能得到的分数。&br&在这个星期,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在嘉兴市召开会议,认为这样的政策不合理。杭州二中,学军中学,镇海中学等浙北名校固然是抗议地最激烈的。他们的校长认为,如果这样的政策继续存在,那么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差异何在?这不是凭实力去考,而是策略!&br&浙江省教育厅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显然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后果,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失控,他们封锁了消息,只让媒体采访极个别的学校。&br&写到这里,我要问,如果是这样,那么高考到底拼的是实力还是策略?!高考改革的结果就是这样吗?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br&据统计,本次全省参加选考的人数大概为17000人,而100的的人数为1%,也就是说,只有170人得到100分。在这170人中,温州中学这类重点中学又有几个?有多少人是看着策略胜利的?&br&不要问我哪来的消息,你们只需要知道,每一句话,都是事实,每一个字,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这里解释一下浙江的高考改革。除语数外之外的高考科目,每年在4月和10月有两场考试,从高二开始一共四次,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两次参加。参加高考的科目虽然是按比例划分,但不是分ABCD档,而是按照卷面分数的高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为100、97、94等档次依次递减。也就是说,如果参加某一次考试的同学都是水平很低、成绩很差的,那么其中成绩稍好的就能拿到在之前普通高考中不可能拿到的极高的分数。而如果某次考试中考生的成绩都很好,则情况相反,造成考试的不公平。)以下文本为复制而来。侵删。日至11月1日,浙江省各地举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与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简称选考)。11月22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学考与选考成绩。这里说明一下,我校这次有1人参加化学选考,2人参加历史选考,1人参加地理选考。参加化学选考的同学得了94分,但是就在那之后的期中考,他只有50多分,想想看吧,50几分参加选考就有94分是有多可怕。两位参加历史选考的同学和我一个班,但是他们平时的历史成绩是顶呱呱的,所以理所应当地得到了100分,至于考地理的同学,只知道得了70几。这让我们不禁怀疑,为什么这样在选考里可以获得如此高的成绩?我们再来看一看温州市最好的学校——温州中学。报纸上也报道了,高二(6)班全体同学参加化学选考,共有10人获得100分,班级平均分高达96分。据悉,该班班主任曾表示所有同学将一律再次参加2016年4月的选考。这就是为了占位子,使更多的人不能得到好成绩。我并没有批评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策略,一种极佳的策略。再来看看乐清的大荆中学。往年该学校的本科率极低,本科人数甚至为个位数。而就在这次选考中,该校好多学生直接报名物理化学生物三门选考,并且许多人三门成绩超过270。270,这就是相当…
按投票排序
111 个回答
这么有趣的规则。以后可以开发一个名字叫“浙江高考”的桌游。每个人手上各个科目的卡片各一张,表示自己该科目的实力。然后每门选考可以选择参加或者不参加,摊出来按所有参与者实力从高到低给分。四轮后结算。每轮前可以打打嘴炮宣称自己会参加这次考试或者不参加。同一地域的有一定几率可以观看别人该回合的策略。还可以加入各种事件卡:“命题如水”(该轮考试从几名后不区分实力),“发挥失常”(排名第一与第二交换次序),“浙北策略”(出生地为浙北的强制参加考试)…好喜欢,想想就激动。高考如儿戏。利益相关:浙江学生。
谢邀,在知乎的第一次回答。这是个让我们最近十分气愤的事情。我们高中是浙江某市当地最好的省重点,历届重点率80%左右,最好的时候93%我是高考改革的第一届,学校今年十月的计划是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的学考。嗯,并没有什么不对的,按照一个正常的高中课表的确只能在高二刚开始学考这四门科目,因为别的课没有上完。其他镇海杭二学军等一些重点也是这么安排的。另:报名前并不知道一些乡下的高中或者是普通高中的安排。于是我们就去考试了。考完感觉还不错,物理错了一个单选稳A,历史错了三个单选。另:不仅是改革方案有问题,可能是因为第一年吧,试卷编排也有问题。理科试卷过于简单,导致好坏学校拉不开差距。大家交流了一下也觉得还好,因为我们以往A率是80~90%,历史试卷偏难,三个单选估计在学校40%左右,所以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然后成绩出来了,大家都傻了,有女生哭得坐到走廊上。因为我们一个班,历史有A的只有六七个,地理(我是选考所以没有参加)只有六七个。这是不敢想象的。当然物理化学还是很好的,统计结果现在没出来但是A率80~90%左右。我平时的历史不错,懒得背所以没有选考。之前的模拟一直在老师估计的A线以上。然后后来我们知道,往年在CDE垫着的普通高中乡下高中,回避了这次考试。于是以往在A线边缘的人就成了B甚至C。那么他们去干什么了呢?他们去参加了选考。我们当地的一个中学,重点率为我们学校的零头,他们去参加了化学选考,并且产生了高分。那么他们为什么上得完我们上不完?因为他们高一时课表严重失衡,一般学校都是七门课差不多课时,然而他们化学课特别的特别的特别的多,重要的事说三遍!!!所以他们一年上完了劳资两年的课。另:当地另一个并不算好的重点(一本线20~30%)参加了物理地理的选考,并且有好几个满分。选考的都是学渣怎么办?我们年级化竞老师去批卷,然后大家应该都心知肚明就是高考要大概有一个平均分,不能与以往相比或者与试卷难度相比太低。有一道检查气密性的题目(化学入门题型)答案是“连接好装置,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出现气泡,片刻后松开手,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不下降,那么气密性良好。”这种写烂了的答案,他们居然有很多人写不来写不来。。。。。那么要怎么办呢,批卷标准先是变成了用手捂住,后来变成了用手摸,后来不管是用头用脚用胸只要写到摸就给对。。。(老师说的可能有一部分开玩笑成分,但标准很松是事实)而且都是一些做烂的题目。。。接近于书上例题。。。以往高考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然而就是这种小学生的试题和批卷标准,想要划到100分竟然只要90分,年级里学竞赛的试过,用比考试规定少很多的时间做完不检查,轻松破90TAT那么要怎么办呢,批卷标准先是变成了用手捂住,后来变成了用手摸,后来不管是用头用脚用胸只要写到摸就给对。。。(老师说的可能有一部分开玩笑成分,但标准很松是事实)而且都是一些做烂的题目。。。接近于书上例题。。。以往高考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然而就是这种小学生的试题和批卷标准,想要划到100分竟然只要90分,年级里学竞赛的试过,用比考试规定少很多的时间做完不检查,轻松破90TAT不想说了本宝宝要躲到苯环里面哭一会儿12月12日更新12月12日更新拿到了选考学考的统计表呵呵呵呵历史地理惨不忍睹,物理化学也没有预期的好(可能因为我们班选化学生物的理科底子稍微好一点,物理没过的只有三四个所以我以为会有90%)呵呵呵呵历史地理惨不忍睹,物理化学也没有预期的好(可能因为我们班选化学生物的理科底子稍微好一点,物理没过的只有三四个所以我以为会有90%)看到了年级里一票学霸的愤怒,以及我们为弥补第一次失败而不懈的努力。虽然有些课上不完但是有些人还是准备去试试。自己预习复习。哈哈刚约了一票小伙伴四月去考地理选考。但是最近在刷地理模拟卷,因为之前内容没复习过有些也没上所以大概在八十多一点,不知道这种水平能不能划到比较好看的分数。。。还有我们并不是因此而不努力,相反我发现这次有B的宝宝们更努力了。因为我们深切地知道当初是如何在两万考生里脱颖而出变成前四百并且为此而生的骄傲。只是在努力的同时我们对这一大bug有点不满有点委屈有点愤懑,而已。另外,看到有人说高中生不应该刷知乎刷动态应该无时无刻看书复习刷题。。。其实这是本人第一次在知乎答题因为利益相关。。。一千分扣六十的年级第一的学神打游戏也是力压群芳。。。好吧本学渣溜了。。。
开宗明义:本次选考出现的现象破坏高考公平性,违背高考的择优录取原则,由实力的较量变为策略的较量,本质是政策漏洞。说说我为什么这么说。除去题主所引用文章中提及的乐清大荆中学等级总分270+的情况,微博上还有这样一些情况。(相关ID均已打码 不针对当事人)(相关ID均已打码 不针对当事人)这两位po主所在同一学校,这个学校每年的一本上线率为15/700左右。对比一下,我所在的学校是末流省一,上线率约为280/650,我的历史成绩在段前10左右,在高一的期末考试中全市的等级赋分为97,然而这是以全市(无论学考选考)的考生为样本进行计算,在历史成绩不够理想而选择学考的同学退出样本后,我的成绩大约会下滑至94或91。我所在的学校不是多好的学校,但是我相信我的大多数选考历史的同学,历史考试水平高于图中两位。然而我们参加明年全省大多数考生均统一赋分的考试,大多数人,所得的分数会是91,88,85甚至更低。不用说水平在我们之上的学校,因为政策的失误,只能和这些水平远低于自己的学生获得同样的分数。各位不要以为顶尖学校的学生考出的成绩都是全凭智商(当然他们的智商足以碾压我这点我承认),他们所得的成绩,虽然比我等辣鸡少走更多弯路,但是也是靠自己的努力挣出来的。这些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应试水平都远低于他们的人通过政策漏洞和他们取得差不多的分数,你让他们作何感想?高考应该是择优录取。就算高考制度再让人诟病,它也应该是一个公平完善、有明确标准的系统,而非如今这样一个能使投机者获益的模式。的确,你可以说只有我们第一届是这样的。将来的高二考生即使在高二报名,也会与高三考生一同参与赋分,不会再出现如今的状况。但是凭什么让我们这一届学生沦为政策的牺牲品,我们生错时间地点,所以我们活该?我无意指责在本次考试中获益的学生和学校,这是政策之弊。之前有答主说,想出这个方案的人已经很聪明了,考虑到不同考试的难度系数。只是有一点,为这个已经出现漏洞的制度叫好,抱歉我做不到。这个制度的确考虑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对旧的高考模式也有很大程度上的优化。但是现在所出现的这一状况,已经足以毁灭我们这一届学生的高考公平,再强调这个制度哪里优秀,怎么优秀,于事无补。解决方案是废除这次考试成绩,规定只有高三学生才能参加两次高考。然而教育厅和考试院似乎根本没有解决的意思嘛,毕竟脸面大过天。政策之弊却要考生承担,媒体的字眼里只有一片歌舞升平。不就二十五万小白鼠吗,死了就死了,无关痛痒。呵呵。(啊……以上一段戾气略重,因为刚刚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也确实很生气,还是再说一些吧。昨天班级群内讨论了很久,也说到了顶尖学校在这种情况下会更努力。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不努力,就成了改革的唯一一部分受害者。毕竟顶尖学校虽然不高兴,但是这些学生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等级分至少可以追平,语数外拉投机者五六十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也是不指望考试院解决这个漏洞了。顶尖学校因为这个事情更加拼命,底下的学校有一部分因为这个事情获益分数也比我们高。班群里的讨论结果是,只能更努力去读书了,就算不知道结果会怎样还是要拼一把。并不会就这样轻易狗带ˊ_&ˋ )更新:似乎是最高票,很开心。扫了一下本周新增的答案,发现还有一些东西需要补充。“普高学生未必低能”这个论调是老生常谈了,在此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个命题的真假,我只重复在原答案中已经提到的一点:高考制度应该是一个公平完善、有明确标准的系统。设定出一个能够真正选拔所有人才的制度很难,甚至我可以说当下根本无法做到。但是有一点一定要做到,即在当下的考核方式下,有效区分出一届学生在所考察范围内的优劣。而显然新高考政策没有做到这一点。一个考出95分的学生是否比一个考出70分的学生优秀,无法简单评判,但这并不代表70=95甚至&95。所谓公平就是95大于70的公平。而现在的算法,就造成了70≥95的结果。至于“机会就在你们手中,是你们不会把握”这种说法……唉你真的觉得那些普高学生是自己想去报名所以去考的吗,这是学校统一安排的,所以这也真的不能体现他们多聪明。我的同班同学在报名的时候误勾选了自己的高考科目,也被班主任劝回了。一流高中是有多少人因为学校统一的进度安排和班主任的劝说放弃了本次选考,这些人应该不是各位口中所说的蠢材吧。这样就又会有人说一流学校的校领导都是**,普高校领导比他们聪明多了之类的的话。想说的在高考公平那一段,不再重复了。我们本不该身陷这种类似田忌赛马的博弈,你却要说都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去利用规则。我们陈述制度弊病,你说这只是因为利益相关。大学生源质量下降,受害的应该不止是我们吧。至于如何解决问题,我在原答案和评论中有提及。本次考试成绩只能废除,在之后的考试中设置每个等级分的最低原始分控制线,高于最低控制线才有赋该档分数的资格。可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似乎不是我们小白鼠应该做的事情吧。噢,需要补充的一点是,等级分的设定并不是为了区分同一门科目不同次考试的难度水平,而是为了区分不同选课学生的学业成绩。最后就是一点题外话了。“高中生没事不要上知乎”这种话从开始上知乎以来一直有见到,在这个问题下,所言无外乎“你们愤懑只是因为利益受损”“你们抨击政策有什么用还不如去好好读书”“高中生就是见识浅社会上面不公平的事情多着呢”。我的原答案中,所做的应该只有一些分析和论述,至于其他答主所言,也或多或少提供了视角。我觉得容纳异见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哪怕一个人的言论在你的眼里十分浅薄,他也同样拥有发言的权利。作为一个高中生,我逛知乎更多的是浏览和点赞,回答之前也会仔细思考自己究竟是擅长还是仅限于了解,避免输出低质量、无意义答案。而这个问题应该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让高中生归类至“擅长话题”之内的了。自从我接触互联网开始,在上面就感受到比现实更加重的戾气。知乎原来是一个用户素质较高的网站,但现在也渐渐不免流俗。我认为即使在互联网,也应该遵守交流时的基本礼仪。而知乎协议中,大概也没有“高中生与狗不得入内”一条。再则,我们在这个问题下回答,并不代表我们会因政策的失误放弃努力,更不代表我们只会抨击。看到的几位高中生答主都是当地最好学校的学生,他们应该不是这种人吧。并不生气,虽然写的略多,也就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而已(??ω?)??。
作为一只高考改革的小白鼠我也没有什么超级深刻的见解,只是觉得很无奈。我是一个浙南的学生,基本上就天天听着老师说浙北考生多么多么的厉害连书上小角落的字都记得清清楚楚,然后也捧着书把课本翻翻背背。我觉得这样也许我也可以和他们一样。前几天我们学校去改选考卷的老师回来了,抱怨改卷组组长硬是要他们改得很松,有一道题答案是“民主",有人回答是“三民主义”也对了,因为中间有民主两字。后来又听说我们这里有一个不怎么样的学校,它的学生去选考也有不错的成绩。然后班里的学生都郁闷得想掀桌。政治老师安慰我们说这也是一种价值选择,生活总是不公平的,要看你的选择。没有办法啊,只因为我们是第一届新高考的学生。但还是要面对。
作为今年结束高考的人说一说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是一份偏题的答案】首先,在不了解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本人没什么权力多加评判但是我还是很想回答这个问题答主毕业于浙江某所没什么名气的省重点。首先,浙江的尿性大家都是知道的,不停地改革不停地改革。当时我们的情况就是,包括答主本人在内都有在抱怨,我们是改革第一届(下一届是最厚一届),研究新政策的老师和家长可谓是操碎了心。高三压力有多大,只有高三的学生能理解。而在这样的压力下,政策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我们重点炮轰的对象之一。(题外话:答主的母上大人有次去听了新东方一个讲座回来就给答主报了两个寒假班整个人被洗脑)其次,撇去浙江内部不说,就全国来看浙江学子吃亏也是公认的。题目难分数高什么的不多累赘,上了大学还曾经和浙江,江苏的同学吐槽过两省学子命苦。正如前面有人提到,浙江学子绝对是优秀的,大部分地区高中计算机是不学vb,flash这些的。计算机会考拿A的出来计算机基础到了大学就算很可以了(不包括竞赛生那些)。说实话哪怕现在懒散了随意了,骨子里还是有高三那种拼劲的,【我个人】潜意识里是浙江人的骄傲的比较重的。扯远了,重点是浙江学子和大部分他省学子比起来都是比较苦逼的。然后,高考结束几个月了,虽然并没有上最想去的大学,但也没有跌的很惨,回过来看看,最后上了什么大学真的不重要了(可能是因为没有失常地太离谱,但班上跌得很惨的学霸现在也和答主一样的心态)。现在来评价我们的高考,尤其是和新政策对比,我们还是很庆幸的。虽然三位一体什么的确实也有不公平之处,总的来说我觉得已经是很公平了。最后,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在知乎上问这个问题就算全部答案都是否定新政策,只要教育局不作为,你们只能更加义愤填膺,除了影响自己并不能做任何改变。一般来说既定的政策是不可能改变的,那么我唯一的建议是,自己方面,尽最大的力去学校,其他都不要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个学校都会有专门研究高考政策的老师。虽然我很不喜欢这样说,可是利用政策钻空子确实也是高考的一部分。学校和家长会找出最大化的应对方案的。你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心情不好的时候凑在一起骂骂没关系,别把这个当主食。既然注定要发生,我们只好把自己能做的做好。
刚考完学考。先说我自己吧。选文科,考物化学考。考试时的感受就是:卷子真的不难。理科班的同学和我说选考卷也简单的不行,看看书可以拿接近满分的成绩。我一个同学,物理地理选考,物理赋分100地理赋分94。第一次改革,这张卷子是来试水的,试试学生到底能不能适应这样的难度,试试能不能尽量让学生拿A。我们学校是重点(市第一),所以只有极少的人参加选考。下面的普高大多都选择了选考,有的是生物,有的是政史地。那么,在这样难度的卷子和这样的竞争对手双重有利的条件下,普高的学生们都拿了好分数,留下的是我们这些学校的学生,面对着后面其他市的重点学生,面对着必然会加大的试题难度,准备厮杀。下面的学校为了躲避我们而提早选考,留给我们更大的竞争;而且我们就无法通过原本的公平竞争分出高下,最后结果大家欢欢喜喜都抱着90+的成绩回家。好学校的学生实力浪费,普通学校的学生捡了大便宜。在此附上我的一些看法(见评论) 并不是对普高学生有偏见…只是我觉得如果普通高中整所学校取得的赋分值与重点中学相差无几,那么“区别”从何体现?原来高考划分一本线二本线也是为了区分考生,现在取消一本线的同时如果也抹去了考生之间的差异,高考的初衷是不是无法体现?这样大家又何必努力学习,考重点,反正只要挑个人少的时间去考就能考得好成绩了呀。当然,不排除普高中一部分学生有实力取得高分,但毕竟是少数吧?如果整所学校都很好,让重点中学如何生存…/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 没有资格恶语相加
【今年刚刚从舟山中学毕业...看到这个问题,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有庆幸吧,但也有对这届的学弟学妹的同情】这次改革在我高三的时候也经常听到我们的任课老师谈起,他们想法差不多都是“改革了以后,也还是不会减压的”现在的情况似乎还要严重:不仅加压了,还有一种闹得人心惶惶的趋势。有些答案还提到了学校之间保密考试时间这种情况,真的是政策所迫啊!!(没这个政策,大家都是6月高考,没啥保密的,所以是政策的问题了,不要怪高中)那么这次改革弄出来的政策怎么样呢?先看看我自己想出来的优点【选的科目能考两次;文理不分;随你选;选你擅长的科目;让你能考好点;减少以前只有一次高考所造成的临考的心理负担】政策的出发点呢(也是自己推测的)【无非是为了让学生在高中减压;让学生对于自己最擅长(感兴趣的?)的科目进行学习】但是结果呢?显然有些学校是赚到了(比如题主提到的乐清的大荆中学,以前从没听说过,不了解),但显然也有些(或者说大部分)的学校不乐意了(答主提到了浙北名校的抗议)。高考正常的结果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好的高中考得好,差一点的高中考得差,这应该是大的趋势,不会走样。这样的结果也是符合择优录取的原则的。(个别的发挥失常,什么的特殊情况真的只能说是个人或者家庭什么的原因,只能说再好的政策也笼罩不住每一个考生,对自己负责是很重要的!!)所以优点反而成了缺点:自由的选课带来了迷茫(我曾经接到过好几个亲戚,我爸妈的朋友打来的电话,帮他们的孩子询问选化学容易考的好还是选物理容易考的好之类的问题!我真的很无语 ,我(TM)怎么知道啊!!那个时候也隐约感到了这个政策的恶心人的地方)考试次数的增加和评分的标准使得成绩带有了水分(并不是实力的真正体现)这是最不能接受的!!!!出发点有没有实现也十分清楚了,(其实高中学习真正可以说是靠兴趣学下去的不会多,高中的模式就是这样,就算你说我对数学感兴趣,那你对语文呢?对英语呢?你都感兴趣吗?所以高中不需要什么兴趣,只需要好好地学习就好了,兴趣发挥到竞赛里面去,别把兴趣带到高考里面来!!)我的个人总结:改革失败,而且已经造成了一些不公平的后果。2015年的那次高考在我眼里是人生很难得的一次公平的机会。看着这个机会慢慢地被捏死在一堆不用高考,死爱改革,动不动就闹腾的人手里,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其实老师学生都受罪,我也常常看到我的高中班主任在他的朋友圈吐槽。最后祝福你们!!
改革会有阵痛,愿优秀是你的血统。虎摸。
表明立场:生而为浙江人,我很骄傲。不想正面评价这件事情,毕竟高中毕业一年半了,对于此事获得的信息也很有限,很难做出客观的判断。就谈谈自己作为一个浙江考生的感受。高中三年,从竞赛,到自主招生,再到最后的高考,我一直以为自己遭遇了天大的不公平。数学竞赛神一样的分数线,尤其是高三那年同样的分数到天津是省队,在浙江连一等线还差三分,无言以对。自主招生,黑的我都不想再回忆。高考,最公平的高考,千军万马的江东子弟挤破脑袋争考高分,反观北京户口只需微微一笑。当一切累积在一起的时候,这种对不公平的抱怨在我们自己看起来就尤为掷地有声,凭什么轮到的是我?凭什么这样的政策还能堂而皇之的存在于世?但事实就是存在着,你什么都做不了。但有一点,浙江考生是绝对优秀的,这种信心一定要有,到了大学会发现这种优势尤为明显,尤其是对那些没有考上自己梦想的大学的人。姑且可以算作一种安慰。至于公平与否的问题,我记得当时跟某大学的招生老师说过一句很中二的话:“我不需要你的怜悯,我知道我现在所遇到的一切不公平,跟我以后走上社会所要遇到的相比,什么都算不上!”那种感觉简直能把自己说哭。越是不公平越是要去争一口气,哪怕最后还是深受其害,一败涂地,抬不起头,这段经历一定会对你以后的人生有帮助,一定会有。最后想说,这世上本就没有公平,只有试图建立公平的人,而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原标题是"如何评价浙江省2015高考改革所造成的考试不公平?本次改革是否不合理?"我把"不公平"改成了"低分学校拿高分"。因为"不公平"已经预设了答案。变成了吐槽贴。而不是对这现象的探讨了。这不是不公平。而是许多学校没有跟进玩法造成的失利。游戏没玩好不能赖游戏规则不公平。另外学生们应该责备的是学校没有跟进玩法,【我感觉是好学校里肯定也有人早就研究过改革后的规则了。一眼就看出找样本最小的、均分最低的批次考是最划算的。然而好学校里要推动调整比差学校更困难。没人愿意承担失败风险。而差学校试错成本更小、想要提高的意愿更加强烈。可能这里也有报告偏差。好学校考高分不是新闻。】ps: 改革不易啊。谁也不愿意吃亏。首先定义一个 评价规则的公平:评价规则除了对于目标评价标准外没有对于其他条件的要求。比如 体重200斤以上才可以参加围棋比赛。lol玩家的眼镜度数可以转化为初始金钱。是显然不公平的。而一个女生择偶标准里要求资产xxx、智商xxx、身高xxx。无论她提什么要求,都是公平的。因为她是在择偶,因为无论她提什么要求都可以认为是"她对她配偶的评价标准"。 是否公平的标准关键在于对评价标准的定义。以下讨论假定高考考试内容是合理的。体现了且仅体现了对考生高中知识掌握程度。这次改革最大的改动是从高考一次考试改为了多次考试。并且为了避免由试卷难度浮动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而采用的百分比打分。考生分数由当次考试排名百分比决定。大家应该可以一眼看出需要每批次的样本足够且均匀才能保证百分比能够真实反映考生在全体考生中的水平。【可以认为选择考试策略成了一道额外的考题。】而对于考生。参加平均水平低得考试就很划算。如果是每个人都了解规则。制定各自的策略。应该会形成均衡。每场考试的人数和水平都会接近。然而现实中学生基本把学习策略交给了学校。必然会有学校动作慢没有调整策略。结果坑了学生。按照卷面分给分的话增加了碰到的试卷难易这样的运气成分。运气显然不在高中知识里。高考的这些设定才是不公平:1. 名额地区分配不均(各地考生录取率差距巨大)。【考生的户籍显然和高中知识无关。】2. 56个名族。55个加分。【外籍也有加分哟】【考生的民族显然和高中知识无关。】3. 各地考试内容不一。【这在1存在的情况下并不构成不公平。】【连高中知识的定义都不一样了。】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3遍)你国高层的斗争纵然再复杂,局势再险恶,也还是要记得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种后果绝不应该由人民群众来承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十年前高考的人看了这个帖子,总体感觉戾气真的是非常重啊。我感觉这里无非是这种声音:卧槽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居然最终赋分和我们重点的学生差不多甚至比我们好,这怎么可以?这哪里来的区分度?但是仔细想想,假如说存在策略博弈,并且目前的结果确实是因为策略选择而不是学习成绩所导致,为什么这里的重高学校偏偏输在了博弈上?规则对大家公平,为什么你们或者说你们的学校没有利用好规则?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重高的就一定比非重高的学生优秀?虽然不否认这是大概率事件,但是重高这个标签本身就代表过去,不是吗?如果说认为高考的区分度就是应该把重高和非重高的学生区分开来,对不起,中考就已经区分过了,无需高考再次确认,否则你们的三年高中就是在浪费时间。高考始终还是很考验心态,如果一次高二上的学业考试就让你们心态如此不好,你们的人生刚刚开始,不知道会有多少更大的打击在后面会接踵而来,到时候你们凭什么坚强下去?不是还有三次考试么,难道一点机会都没了吗?如果是策略问题,调整好策略,照样能搞定。只怕是那种深藏于心底的你们又不愿意承认的优越感,才是最致命的吧。加油!
其实改革后的高考方案在某些方面和SAT2真的蛮像的...同样是一年多考,同样采用curve。但是为什么搬到国内就被指责不公平呢?感觉国内对高考的心态没有改变,这样的政策也只会引发大量高中投机取巧,甚至勾心斗角互相揣测参考时间的不良现象。除了自主招生,高考的本质还是分数至上,模式改了又如何?修改及补充:collegeboard官网上说SAT&SAT subjects采用的是“equate raw scores”。也就是不是根据比例,是根据试卷难易程度来打分,所以只要你是一个水平,你的分数不会随考试难度和其他人在本次考试中的表现而变化。
看到这个问题多是利益相关的高三学生在回答,个人觉得从描述到回答都不够客观,可能会误导一部分人个人觉得总的改革方向没有问题,分多次考试以及让学生相对自由选三个科目其实给了更大的自由度,比以前的文理科捆绑式选择要好。有看过大学各个专业要求先修课程,大多是两门,那么第三门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或者是功利点按照哪门擅长哪门不擅长来选也无可厚非另外多考几次等于分摊了风险,其实相对而言对考生有利。而且对于题目中描述的问题,在长期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存在。好差学校都会考虑到每次考试中对方学校的策略不会让所有好学生或者差学生都去考试,长期来看参加考试的情况是随机分布的诚然这个新的制度是有一定的漏洞的。根据描述和补充来看,大概问题在于一些比较好的高中维持旧的教学计划打算高三的时候让学生参加考试,相对生源较差的学校为了赌一赌提前教授知识,于是相对而言在某次考试中考生质量不高,而由于根据排位评分的方法导致了这部分人成绩仍旧很高,而这是要被算到高考总分里的。至于这点,我想既然这次结果是这样,那么重点高中也不是傻子,毕竟高考上线率硬指标摆在那儿肯定会改,也会让学生提前参加高考,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是好差学校都采取每次考试按比率抽取好生一般的学生这样的混合策略。因此接下来的学生参加的高考一定是相对公平的。至于有些学生提到的难度系数问题,虽然存在,但是老师又不是傻,难度系数基本能控制一样。就算有些微差别,gre一年无数次,成绩能用五年呢。不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难度系数就是每次不一样加权就好了。不过如果描述属实,今年这届学生大概是吃亏了。其实如果可以考虑到加权的话,由于是第一次实施该政策而没有经验把权重调低,后面几次权重调高,其实也还能补回来点在知乎上提问真心没什么用,不过家长学校也不是吃素的喽,可以找教育局打电话抗议么。至于考生本人,与其在这里找安慰,对你们来说最好的方法难道不是好好读书争取下面几次么?年轻人,不要听风就是雨,老师们讲的大多也是在自己的立场上发发牢骚,你们看到的样本也就是个别的,多纠结对你们也没什么意思。最后讲点别的,个人觉得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把算分的方式给改一改,每个考生都要参加四次考试,每次的考试难度就是要不一样,每次考出来几分就是几分,最后每门四次考试加权平均算总分,我想这样大概是最公平的了。
谢邀感觉可能会跑题我是上海的学生(捂脸)所以可能没办法客观评价浙江高考的情况但是作为试验品当事人我可以信誓旦旦地保证上海高考改革存在着极其不合理的一面本人就读于市重点高中 不谈具体改革内容 就从平时上课来说吧高考加三 我加历史化学生物 历史这门课有九百多个知识点 然而新考纲并没有及时出台 所以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背一千个知识点来凑它未来的要求 化学更不要谈了 有些要考的内容连书上也!没!有!(如钠及其化合物) 生物高二开始教高二合格考考掉 所以没有人抓我们等级班的学生 大家都在忙合格考 这样一来最后高三给我们的压力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们是第一届改革的人 希望也是最后一届
可是即便那些学校用了这些非正当的手段谋取了高分,可来自浙北名校的学生,接受了三年思维模式的提升,文化底蕴的熏陶,也会有将来走的更远的底气。很多事情不是由分数衡量的,该优秀的人还是会很优秀的。
我只能说 这是一次非常差劲 非常差劲 非常差劲的改革作为万千牺牲品中的一个 除了无奈与硬着头皮接受 我什么也做不了这次改革让高考成为了一种策略并非一种实力的较量我曾经天真地想过让厅长撤回这项政策后来笑笑自己too young too naive做梦啊!说放在浙江试点是因为浙江浙江经济发达接受能力好强…我们的确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不代表我们不分糟粕!为什么要拿你们的头脑发热赌上我们的三年青春高二六班化学的胜利也好 其他学校的胜利也好是一次赌博的胜利 因为他们的完胜使得现在学校很浮躁每个班都在盘算着自己哪项科目是不是要提早高考学校与学校之间更是保密自己选考时间这就是改革的意义吗?!真正的走班教学落实到实处的又有几所学校?!我们一直在搞形式化的东西到底是减负还是加压?!每个老师都来讲一遍自己对新高考的看法有的鼓励你提早考 有的说有风险 叫你稳住 但如出一辙的口径是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与老师无关省教育厅 市教育局 学校 老师 学生顶上一句云淡风轻 最底层的呼天抢地更有个问题是比方说 这次物理高考拿了满分那么接下来的高中学习 可以完全不学物理那么一年多远离物理 对于大学专业的发展真的好吗?为了应试违背教学规律 只能说 改革 是退步的 这不是发展多年后
大家回想起这一场荒诞闹剧真的是21世纪浙江省最黑色的幽默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只想说,现在的浙江高考,确实坑了一群人。我也希望我的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不受那些投机分子的影响,用他们自己的实力去选择自己的道路。从理论上来说,高考应该是靠实力说话而不是靠投机策略,高考存在的意义应该是给广大的考生一条公平的道路,一种引导方向,而不是作为投机取巧的工具,也苦了中国的好大学,少收了一些人才,多揽了一些钻空子分子,如此下去,只会鼓励浮夸的学风,鼓励投机,中国教育只会变得更烂。
高考分多次考的改革是好事,多年前我读中学那会儿英语听力就改成了考多次,考重点大学还新增了一个N门课选两个还是三个课(年代久远,具体也不记得了)的选修考试。在我看来是比较合理的改进。不过按单次考试排名比例给分是极为不合理的,重点中学要吃很大的亏,更大的亏是重点中学里的学生。除非在多年后某种平衡开始出现,也就是多次考试中学生们的卷面平均成绩基本趋于相同时。我不知道这种改革是不是为了学习西方世界的先进考试文化,指定政策时候有没有进行听证,找的是哪些人听证。在我看来西方的大学录取制度除了考试能考多次外并没有什么好的。花样越多越不利于社会各阶层流动,现行的高考外大学录取制度在学科竞赛之外的所谓保送生和自主招生在内的制度也只是有利于家庭条件优越、“兴趣爱好广泛”的学生。清华的网友们请告诉我,你们的校花是大学霸吗?与其这样改革高考,还不如不改,一次考试一棒子打死都比这样瞎改好,至少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总是被人诟病的高考和科举制度恰恰一直是中国社会从古至今打破阶级固化的最重要一环。那些抱怨一竿子打死制度不公平的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如果增加了新的游戏规则,他们可能会更加不具有竞争力。公平以外,考试制度就和生物生存环境一样,抱怨了也未必有用,适应环境者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并没有优越之分,所谓的优越只是在论述谁更适应环境。学生遇上教育改革,只是少了往年的经验,聪明的学生还是可以自己发现新的方法来应对。浙大生源质量会不会变得更差我们拭目以待。
浙江往届毕业生,但有家人是改革第一届考生。只能说改得非常非常非常混乱。但现在完全不知道最后会怎么录取。不同选考科目的学生如何放在一起排名。改革老师出来,我们谈谈:) 而且按专业排名也是简单粗暴,专业人数录取不足怎么办。我就建议家人,以后填志愿,填个学古生物什么的。说不定还捡漏:)自己填志愿那么进了再调剂好不好。从学校到学生到家长,没有一个不为未来焦虑的。这种焦虑甚至不是针对考试和分数,而是对制度的怀疑。另外,说的走班制,我们学校他们高一用,现在高二不用了。因为根本不适合高考需要教学的连贯性,而且班主任都很难评估了解自己的学生,班级体的凝聚力差。其实划分等级带来的投机性真的强于固定难度用实际分数。不过,幸好毕业早。另外致2016届毕业生,你们没有后路可走了,加油~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有权开除学生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