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春甘蓝载陪技术种有绿霉菌是什么原因

用户名:&& 密码:&&
正在帮您登录,请稍后……
欢迎您:[进入企业后台]
当前已有人浏览
|||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正文
平菇食用菌栽培技术解答:平菇绿霉菌的防治方法和多发病症的防治
发布日期:
神农网(频道)讯 每年的9月至11月期间是平菇播种和发菌的生产高峰季节,许多用户通过农业问答咨询有关菌袋不发菌、发菌慢以及污染严重、出现绿霉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出现平菇绿霉菌怎么办呢?平菇发菌中感染绿霉又是怎么回事,以下将其原因和一些防治方法介绍,希望可以对广大平菇食用菌栽培户有借鉴作用。
平菇菌丝生长期,通常称为发菌期,这是关系平菇栽培成功的第一步。如技术成熟,一般生产户均能轻轻松松的成功。但有些菇农由于平菇食用菌栽培技术不全面,在生产中出现了绿霉感染的现象,所占比例非常大,有的甚至全军覆没,造成了很大损失。其杂菌品种主要是木霉、曲霉和毛霉等,发生原因:一是气候利于杂菌存活及繁殖;二是基料处理不当给杂菌的侵染提供了机会;三是环境,尤其是菇棚消杀处理不到位;第四,不少菇农仍然心存侥幸,初期污染时盲目地等等、看看或者乱用药物,直到污染严重才着急求治。
根据平菇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的污染程度和感染程度,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是菌袋两端菌丝完好,中间遭受绿霉感染。这是由于菌袋堆放层数较高,排放密度太大,造成料内温度过高烧堆引起,应根据不同季节的温度高低,合理安排适合的密度,并注意通风降温。
第二、是在每层菌种上首先出现绿霉。这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是由于使用了纯度不高的劣质菌种所致。这种菌种一般都是前期有杂菌感染,后期又愈合恢复,购种时不容易发现。性能优良的菌种,在培养现场几乎找不到污染袋。如果在菌种培养现场发现污染率较高,甚至是需要从大批的污染袋中寻找好的菌种,这所谓的好菌种,在使用中要慎之又慎。
搞好菇房消毒 用10%的新鲜石灰水涂刷墙壁、房顶及床架,用来苏儿喷洒地面、房顶,在地面上再撒生石灰粉,最后用10毫升/立方米甲醛加5克高锰酸钾汽化进行熏蒸消毒。在平菇栽培期间,定期喷洒0.1%高锰酸钾或3%~5%石炭酸。
选用优良菌种 选用优质培养料,配料内可加入2%左右的石灰、1%的石膏和0.1%~0.2%的多菌灵,可抑制绿霉菌的生长。若培养料不新鲜或有霉变,要进行高温发酵处理后再利用。
加强平菇食用菌栽培管理 菇房的温度在栽培的初期不宜太高,空气湿度控制在70%左右,栽培时,可以加大用种量,一般菌种用量应占干料重的10%~15%,使平菇菌丝在短期内形成生长优势。栽培过程中,适当通风换气,抑制绿霉菌。
1.对菌种进行脱毒处理或引进脱毒菌种。
2.对基料营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是提高菌丝抗性、实现高产优质的最佳措施。采用&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喷施相结合,一般可增产30%以上。
3.对棚内使用百病去无踪进行消杀1&2次。拌料时为防污染,可加入菇病消药物。发菌期间,每隔5天左右对棚内喷洒一次百病去无踪。如发现有小块菌污染,要使用菌绝杀进行涂刷、撒粉或浸洗菌袋等处理,以防杂菌孢子扩散。
4.在菌袋完成发菌后,应强化其菌丝后熟期7&10天;条件允许时应延长15天左右,以使其积蓄更多的能量。出菇期间,每3&7天对地面、棚墙及门口、通风口等空闲处喷施一次蘑菇杀病灵等药物,尽量不直喷菇体;当菌盖直径2&3厘米时,可对菇体喷洒三维精素(喷施型);当棚温在13℃以上、发现有菇蚊菇蝇等时,应使用高效驱虫灵溶液以驱避;发现有病害迹象时,应及时处理,以防蔓延。
菌床培养料或菌袋两端发生少量绿霉时,用0.1%甲基托布津、0.1%~0.2%代森锌、0.1%~0.2%多菌灵或浓石灰水上清液涂抹或喷洒被害部位,可防止分生孢子扩散蔓延,或用2%甲醛和5%石炭酸混合液处理侵染部位抑制杂菌生长。若菌床或菌袋出现绿霉已深入到料内,应及时用0.2%多菌灵或其它杀菌剂,也可涂抹浓石灰乳,再用新鲜料或菌种填平,可控制其发展。对于污染严重的菌袋可深埋处理。在出菇期间,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或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或10%的水剂双效灵隔3~5天喷雾1次,能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除了平菇食用菌袋绿霉外,在平菇食用菌栽培中还会遇到菌丝纤细、稀疏,发菌速度慢和不发菌的常见平菇菌袋多发病症,以下也对该多发病症的防治方法加以简略介绍:
一、菌丝纤细、稀疏,发菌速度慢
其主要表现为播种后菌种块萌发慢、生长速度慢、菌丝较细而稀疏,菌丝灰白、发暗,而且占领料面需时偏长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菌种种源未经脱毒处理,或者脱毒的母种在制作三级种的发菌过程中退化或老化,使之降低了应有的抗性。二是基料处理不当,使其营养不全而导致菌丝弱势;或是配方中加入成分不明的辅助原料,抑制了菌丝健康发育;或因拌料后久置、环境杂菌基数高,使料内进入并滋生大量有害微生物等。此外,基料水分过大、装料偏紧、塑袋微孔过少等均可导致该类问题的发生。防治措施:要对症下药。首先,对菌丝偏弱的菌袋采取&打孔增氧&,使菌丝在强氧条件下恢复活力,增加抗性;其次,加强对发菌场场所及其环境的消毒杀菌,可使用百病去无踪对菇棚喷洒杀菌,每5天左右一次,直至出菇结束;第三,如果基料含水率偏低,可在菌丝基本布满料表时,对配1200倍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浸法菌袋;最后,对确认基料已经腐败、无法完成发菌的菌袋,应及时将料倒出,晒干处理,以备再次使用,可降低损失。
二、不发菌
在确认菌袋没有虫害的前提下,该种菌袋的表现特征是菌丝难以吃料、基料慢慢变褐,并发出一种刺激性气味,甚至有的菌种块开始着生霉菌,菌袋变软,最后腐烂。其原因:一是菌种抗性问题,尤其三级种发菌阶段被动地接受了高温闷湿等,虽表面观察菌种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活力明显下降,严重者处于失去活力的状态;二是基料的处理不当,与上述相仿。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制种者在三级种的塑袋上扎孔增氧,从而使得菌种自身携带大量杂菌孢子。据分析,今年菌袋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除气候的不利影响外,菌种&自身带菌&是重要原因之一。防治措施:若播种后5天没发菌,即可趁早补种。其方法是:打开袋口,用直径14毫米的钢钎打孔,孔内及两头接入新的菌种;若超过10多天,基料变味、变褐则不宜补种,应进行倒料处理。要将料晒干掺入新料,进行堆积发酵后,重新装袋播种。
【神农网免责声明】 本网刊登此类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农业市场新闻及农产品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神农网通讯员投稿邮箱:
豪华产品展厅
强大企业网站
合作媒体宣传
SAAS企业服务
下载农贸通,获得最新资讯
联系我们:010-0- 传真:010- 客服QQ:2156972 邮箱: 请将#用@代替
CopyRight& 神农网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8号新闻热线: |
 精彩推荐 &&
&您的位置 &
袋料黑木耳栽培中绿霉菌和螨虫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云和新闻网
  袋料栽培黑木耳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木耳栽培方法,具有节约木材资源,生物学转换率高,不污染环境,重要的经济价值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的好项目。但由于目前粗放的千家万户的栽培方式,缺乏科学配套的防治病虫害措施,使其病虫害种类日趋增加,蔓延加快,为害增大。病虫及杂菌的为害已成为黑木耳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所以有效控制病虫及杂菌的为害是实现黑木耳生产的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一环。
  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相比,食用菌病虫害及杂菌的防治有很大的特殊性。首先多数食用菌生长周期短,一般只有几十天,化学农药易于积累,影响食用菌的风味品质和人身健康。其次食用菌与许多病原真菌及杂菌具有同源性,目前还没有筛选出真正有效的选择性杀菌剂可供使用,所以食用菌病虫及杂菌的防治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要特别强调环境卫生和改进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选择生长势好、抗逆性强的品种,抑制病虫及杂菌的发生。如确需化学药剂作辅助治疗,一定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例如,近年来新研制筛选出来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安全性杀菌剂:双效灵、克霉灵、特克多等对木霉效果较好,并做到适时、适量合理使用。有关黑木耳袋料栽培生产中常见病虫害、杂菌及其防治措施归纳如下,以便在生产中提供参考。
  一、袋料黑木耳的主要病虫害
  (一)病原病害――黑木耳绿霉病
  由于受到其它有害微生物的寄生而引起的病害称为病原病害,也叫侵染性病害。病原病害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病害的发生往往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由不严重到严重,具有明显的扩张蔓延特性,所以也叫传染病害。
  引起黑木耳病害的微生物统称为病原物―――即有害微生物,它能与黑木耳争夺养料,污染菌种,造成子实体腐烂,引起病害流行。主要有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竞争性杂菌。
  1、黑木耳绿霉病症状
  菌袋、菌种瓶接种孔周围及子实体受绿霉感染后,初期在培养或子实体上长白色纤细的菌丝,几天之后,便可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成熟后,菌落变为绿色、粉状、无固定形状。包括绿色木霉菌、康氏木霉菌、木素木霉菌。
  2、发生原因
  绿色木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有机物质上和土壤中,空气中也到处漂浮有绿色木霉病菌的分生孢子,袋料栽培黑木耳,各种机会都有可能将孢子带入木屑、麸皮、玉米芯等培养料和生长势弱的子实体上形成菌落,采耳后的耳根很容易受绿霉菌的感染。该菌适宜于高温、高湿和培养料偏酸性的条件下发生,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 ℃,湿度为95 %左右,酸碱度为pH3. 5~6. 0 。主要靠分生孢子借空气传播,与该菌生物学特性相近的有青霉、毛霉、链孢霉等。据试验绿色木霉的发生与栽培的时间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栽培期的气温,春季栽培温度越高侵染绿色木霉越重,产量越低。据试验气温18℃污染率最低,气温25℃以上污染率最高; 绿色木霉的发生与栽培袋培养期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位于培养架上层的栽培袋由于温度高菌丝体生长弱,所以导致栽培阶段绿色木霉发生严重,位于培养下层的栽培袋由于温度比较合适,菌丝体生长强壮,所以栽培阶段抗绿色木霉的能力强; 品种之间对绿色木霉的抗性存在差异; 催芽处理的方法特别是温度湿度与绿色木霉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湿度小、温度低影响发芽率,但是湿度大、温度高诱发绿色木霉,适当的通风和给予一定的光照有利于抑制绿色木霉的发生;田间管理阶段水分过多过少都与绿色木霉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水分过多温度湿度过大诱导绿色木霉发生,水分过小导致湿度小,木耳不易展片,干缩耳基霉烂,导致绿色木霉的发生,水分状况最好干干湿湿,干湿交替。
  (二)非病原病害――烂耳(又名流耳)
  黑木耳的非病原病害是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不恰当的栽培措施所引起,如培养料含水量不适、pH 过大或过小等环境条件不适宜以及农药、生长调节物质等使用不当等因素所引起,这类病害是不会传染的。如:黑木耳在栽培过程中出现菌丝生长不好、流耳、子实体畸形或萎缩等。
  1、烂耳(又名流耳)症状
  耳片成熟后,耳片变软,耳片甚至耳根自溶腐烂。发生:耳片成熟时不及时采收。若此时持续高温、高湿、光照差、通风不良,常造成大面积烂耳。袋料栽培黑木耳,培养料过湿、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影响黑木耳正常生长而造成烂耳。
  (三)袋料黑木耳螨虫
  1、发生特点
  菌螨俗称“菌虱”,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是黑木耳制种栽培中危害最大的菌害,而且对人员亦有危害。其危害情况分三个方面:一是菌螨直接取食菌丝,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导致培养料变黑腐烂。二是污染子实体,当出耳阶段即子实体生长阶段发生螨害时,大量的菌螨爬上子实体,取食菌褶中的担孢子,并躲藏栖息于菌褶中,不但影响鲜耳品质,而且危害人体健康。若吃下一定量的菌螨以后,即可引起腹泻等肠道疾患。三是直接危害工作人员,菌螨爬到人体身上与皮肤接触后,将引起皮肤搔痒等症状。
  2 、螨害种类
  危害黑木耳的螨类较多,主要有蒲螨和粉螨。其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为:蒲螨:雌虫身体呈椭圆形,两端略长,黄白色或淡褐色,扁平,长0.2毫米左右,头部较圆,具有可以活动的针状螯肢。雄螨体较短,近似菱形,第4对足末端向内弯曲,附节末端有一粗爪。蒲螨行动较缓慢,喜群体生活。蒲螨主食黑木耳菌丝,制种、发菌、出耳期都可受其危害。大量发生后,犹如撒上一层土黄色药粉,几天内就能毁灭料瓶、料袋或料床上的全部菌丝。粉螨:体形比蒲螨大,圆形,白色,单个行动,吞食菌丝。大量发生时,可使培养料菌丝衰退,但不造成毁灭性危害。
  二、袋料栽培黑木耳病虫害及杂菌的综合防治
  袋料黑木耳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与原则: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利用农业、化学、物理、生物等进行综合技术防治,在防治上以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为基础,从整个木耳的栽培布局出发,选择一些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综合利用,组成一个较完整的有机的防治系统,以达到降低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把其危害损失压低在经济允许的指标以下,以促进黑木耳健壮生长,高产优质。袋料栽培黑木耳发生的主要杂菌为绿色木霉和螨虫。黑木耳的抗霉能力较其他食用菌差,所以必须注意栽培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以防霉菌和螨虫的发生,其主要措施如下。
  (一)保持耳场、耳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堵绝虫源、菌源。
  1、选好耳房培养室和出耳场地,要远离禽舍和粮食、饲料仓库等污染源,清除周围垃圾和杂草,保持耳房培养室和出耳场地整洁卫生,出耳场地必须通风良好、水源方便。有条件尽量不要重复利用同一场地。
  2、耳房培养室和出耳场地要预先进行彻底严格消毒。耳房要用硫磺(5克/立方米)多点烟熏,密闭48小时,以清除杂菌,再用800倍敌百虫或敌敌畏喷洒耳房四壁、地面,地面撒生石灰。出耳场地要用500 倍的甲基托布津和500倍的敌百虫溶液喷洒,加生石灰粉洒,特别是同一场地连续摆袋出耳的更要认真进行消毒,不要重复使用农药,防止杂菌产生抗药性,失去灭菌消毒意义。
&&& 3、接种室、培养室要有专人负责打扫、消毒、定期检查、发现有污染的菌种立即处理,不可随地乱丢。发现病菌棒、虫菌棒要及时除去,采下的病耳、虫耳要集中毁或深埋,不可丢在耳房边。
&&& (二)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
&&& 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提供一个有利于黑木耳生长发育而不利病虫滋生的生态条件。
  1、选用抗逆性强、无污染的健壮菌种。适时接种,以保证接种后恢复生长快,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强;优良的黑木耳原种、栽培种外观菌丝洁白,无其它异常颜色,菌龄不超过40天。用于栽培的菌种应具有菌丝萌发生长较快,出耳、展片、转茬较快,子实体呈黑褐色或黑色的品种,并具有优质高产等特性。
  2、选用优质原材料。在袋栽黑木耳的操作过程中,应选用洁净、未霉变污染的木屑、棉子皮、玉米芯、麸皮等新鲜的原料。培养料应就地取材,按科学方法配制,按粗细比为2:1 或3:1,以改善培养基的透气性,促进菌丝生长,增强抗杂性。塑料袋应选用韧性强、薄厚均匀、无破漏、厚度在0.04mm 以上的优质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
  3、接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把好灭菌(时间、压力、冷气排放等) 关,进行灭菌、杀虫消毒;并在拌料配料时,每100公斤干培养料中添加克霉灵80-150克予以拌和,可起到防治和将菌螨拒之生产门外的良好效果。提高成品率,既可降低成本,又可减少病虫源。防止棉塞受潮,菌袋不要破损。
  4、根据黑木耳的生长特性进行科学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正确处理木耳生长阶段的温湿度和通风关系,根据木耳不同的生长阶段,加强通风管理,并控制好温度,创造干干湿湿的环境条件,把握好湿度与通风关系。
  适温养菌,按黑木耳生长特点,控制养菌温度,为菌丝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激发菌丝活力,增强抗病虫的能力,同时要正确区分环境温度与袋内温度是不同的,前期防低温,保持室温25 ℃~28 ℃,中后期防高温,当菌丝生长到袋的1/ 3以上时,室温保持在22 ℃~25 ℃,如果袋内温度超过30 ℃,则菌丝极易老化,感染杂菌,并注意培养室的通风换气。
  科学地安排出耳时间,创造适宜的温、湿及通风条件,尽量使环境条件对黑木耳生长发育有利,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蔓延不利。使出耳温度与大自然温度相吻合,为黑木耳的生长发育提供最佳温度条件,既可降低成本,又可防止杂菌感染,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春季抢早,在外界气温稳定通过12 ℃就可以摆袋出耳,秋季适时,当外界气温降至20 ℃以下便可地摆出耳。
  5、加强栽培管理,防止病虫害。当黑木耳菌袋发好菌后,应视具体情况再培养12小时,让菌丝充分分解培养基质积累营养,为高产、优质、防病打好基础和提供条件,然后移入通风及水源等条件较好的场地。用消毒刀划耳口,为了有效控制栽培袋适宜的水分散失,提高产品质量,可分两次划袋口:第一次在菌袋耳口相邻2-3厘米 处各划3-4 个出耳口,划两排,然后覆膜,向地面洒水,增高湿度达85%-90%进行催耳,7-10天出耳芽,注意通风。当耳芽长至豆粒或指甲大时可喷雾状水,在干、湿交替的生长环境下,15-20天可采收第一茬耳,采大留小。当第二茬耳采收后,停止洒水或喷水3-5天,然后进行第二次划出耳口,管理与第一次出耳相同。一般可出耳3-4茬。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经常地、认真细致地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控制,防止扩散蔓延。
  (三)药剂防治:
  黑木耳上不提倡使用药剂,尤其是在出耳期,栽培周期短,且直接食用,农药极易残留在子实体内。在栽培过程中,必须使用农药时应注意:
  1、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对残效期长,不易分解及有刺激性气味的农药,不能直接用于菌床或菌袋上;根据农业部、卫生部有关通知规定在蔬菜、果树、烟叶、茶叶等作物和食用菌上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品种有甲胺磷、杀虫脒、呋喃丹、氧化乐果、六六六、滴滴涕、甲基、苏化203、3911、久效磷、磷胺、磷化锌、磷化铝、氰化物、氟乙铣铵、砒霜、溃疡净、氯化钴、六氯酚、4901、氯丹、毒杀酚、西力生和一切汞制剂等。
  2、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和食用菌无害的药剂,并掌握适当的浓度,适期进行防治。
  出耳后每3天喷一次1 %石灰水,有良好的防霉作用。一旦发生木霉为害,要立即通风降湿,菌筒开口处绿霉污染初期,可采用2%甲醛溶液或3%---5%的石碳酸注射,或用石灰乳膏或甲醛液涂抹防治,可控制绿霉菌的生长。青霉、毛霉、链孢霉防治方法同上。部分感染成熟的菌筒可挖除污染部位,在处理部位上撒施石灰粉或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等,也可用,施保功,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注意黑木耳不宜使用多菌灵杀菌消毒。
  喷药杀螨法,用0.6%海正灭虫灵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克螨特500倍液喷雾杀螨。用洗衣粉400倍液连续喷雾2―3次,也有很好的杀螨效果。
  (四)生物引诱防治
  从理论上讲,采用生物防治是最理想的,由于它不污染环境,没有残毒、食用菌的生产场所范围小,人工容易控制,更有利于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但由于食用菌生产周期短、困难较大。目前,有用农用抗菌素防治细菌性病毒,应用增菌提高食用菌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用生物引诱法控制菌螨危害。因此,在未来的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烟叶诱杀法,将新鲜烟叶平铺在菌螨为害的培养料面上,待烟叶上菌螨聚集较多时,轻轻将烟叶取下,用火烧掉。
  2、猪骨诱杀法,将新鲜猪骨头间隔10-20厘米排放在菌螨为害的床面上,待诱集到一部分菌螨时,将猪骨轻轻拿离,用沸水烫死。如此反复直到杀完为止。
  3、糖醋纱布诱杀法,取沸水1000毫升、醋1000毫升、蔗糖100克,混匀,搅拌溶解后,滴入2滴敌敌畏拌匀即为糖醋液。把纱布放入配制好的糖醋液中浸泡湿透,再把浸泡湿透的糖醋纱布铺放在菌螨为害的培养料上或菇床上,诱集菌螨到纱布上后,取下纱布用沸水将菌螨烫死。
  4、油香饼粉诱杀法,取适量菜籽饼研成饼粉,入热锅内,用微火炒至饼粉散发出浓郁的油香味时出锅。在菌螨为害的培养料面上或床面上盖上湿布,湿布上面再铺放纱布,将油香饼粉撒放于纱布上,待菌螨聚集纱布后,取下纱布用沸水烫死。连续诱杀几次,即可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我来说两句: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云和新闻中心主办 & 中国云和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0号袋料黑木耳栽培中绿霉菌和螨虫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袋料栽培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木耳栽培方法,具有节约木材资源,生物学转换率高,不污染环境,重要的经济价值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的好项目。但由于目前粗放的千家万户的栽培方式,缺乏科学配套的防治病虫害措施,使其病虫害种类日趋增加,蔓延加快,为害增大。病虫及杂菌的为害已成为黑木耳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所以有效控制病虫及杂菌的为害是实现黑木耳生产的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一环。
  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相比,病虫害及杂菌的防治有很大的特殊性。首先多数食用菌生长周期短,一般只有几十天,化学农药易于积累,影响食用菌的风味品质和人身健康。其次食用菌与许多病原真菌及杂菌具有同源性,目前还没有筛选出真正有效的选择性杀菌剂可供使用,所以食用菌病虫及杂菌的防治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要特别强调环境卫生和改进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选择生长势好、抗逆性强的品种,抑制病虫及杂菌的发生。如确需化学药剂作辅助治疗,一定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例如,近年来新研制筛选出来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安全性杀菌剂:双效灵、克霉灵、特克多等对木霉效果较好,并做到适时、适量合理使用。有关黑木耳袋料栽培生产中常见病虫害、杂菌及其防治措施归纳如下,以便在生产中提供参考。
  一、袋料黑木耳的主要病虫害
  (一)病原病害&&黑木耳绿霉病
  由于受到其它有害微生物的寄生而引起的病害称为病原病害,也叫侵染性病害。病原病害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病害的发生往往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由不严重到严重,具有明显的扩张蔓延特性,所以也叫传染病害。
  引起黑木耳病害的微生物统称为病原物&&&即有害微生物,它能与黑木耳争夺养料,污染,造成子实体腐烂,引起病害流行。主要有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竞争性杂菌。
  1、黑木耳绿霉病症状
  菌袋、菌种瓶接种孔周围及子实体受绿霉感染后,初期在培养或子实体上长白色纤细的菌丝,几天之后,便可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成熟后,菌落变为绿色、粉状、无固定形状。包括绿色木霉菌、康氏木霉菌、木素木霉菌。
  2、发生原因
  绿色木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有机物质上和土壤中,空气中也到处漂浮有绿色木霉病菌的分生孢子,袋料栽培黑木耳,各种机会都有可能将孢子带入木屑、麸皮、玉米芯等培养料和生长势弱的子实体上形成菌落,采耳后的耳根很容易受绿霉菌的感染。该菌适宜于高温、高湿和培养料偏酸性的条件下发生,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 ℃,湿度为95 %左右,酸碱度为pH3. 5~6. 0 。主要靠分生孢子借空气传播,与该菌生物学特性相近的有青霉、毛霉、链孢霉等。据试验绿色木霉的发生与栽培的时间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栽培期的气温,春季栽培温度越高侵染绿色木霉越重,产量越低。据试验气温18℃污染率最低,气温25℃以上污染率最高; 绿色木霉的发生与栽培袋培养期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位于培养架上层的栽培袋由于温度高菌丝体生长弱,所以导致栽培阶段绿色木霉发生严重,位于培养下层的栽培袋由于温度比较合适,菌丝体生长强壮,所以栽培阶段抗绿色木霉的能力强; 品种之间对绿色木霉的抗性存在差异; 催芽处理的方法特别是温度湿度与绿色木霉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湿度小、温度低影响发芽率,但是湿度大、温度高诱发绿色木霉,适当的通风和给予一定的光照有利于抑制绿色木霉的发生;田间管理阶段水分过多过少都与绿色木霉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水分过多温度湿度过大诱导绿色木霉发生,水分过小导致湿度小,木耳不易展片,干缩耳基霉烂,导致绿色木霉的发生,水分状况最好干干湿湿,干湿交替。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视频)独家授权易菇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易菇网”、“作者:某某某”。
② 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及网站,并尽可能注明转载出处和作者,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EMUSHROOM.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易菇网】 |
| 深圳市政府“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 深圳市福田区科技发展扶持项目 |官方微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网站备案号:香菇栽培中绿霉菌的防治措施
  1、症状及病因危害初期呈白色
  后期深绿色,菌落中央为深绿色,向外逐渐变浅,严重的使菌袋培养基全部变成黑绿色并发臭松软。发病主要原因是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时没有达到无菌操作;菌袋封闭不严;长期通风不良,空间相对湿度过高;易于在15℃~30℃温度范围及偏酸性环境中发病。
  2、防治措施
  (1)培养料灭菌一定要彻底,培养料预湿要均匀,才能彻底灭菌。
  (2)接种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使用甲醛等酸性消毒剂不要太过量,以免造成酸性环境。
  (4)菌袋面发现绿霉,可用75%的酒精或2%甲醛和2%石碳酸混合液装入针筒注入受害处。
  (5)若在脱袋后菌筒上发现,可用0.2%多菌灵或石灰浆涂抹于受害处。
  新闻来源:/kj/syjs/zzjs/1797.htm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吸烟鬼怎样载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