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画幅相机滑动单反相机取景器有黑点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用胶片拍照片算下来已经六年了,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从手里溜过去很多台胶片相机,最终还是舍弃了135系统,关于为什么要用更大的画幅,木目馆的老板(徐一恩,微博:徐一恩))讲的特别好,大家可以去搜一下他关于选择画幅的文章,从最早的海鸥4A开始,算是有了第一台中画幅胶片,中间经过mamiya RZ67、mamiya 645 super、PENTAX 67、哈苏 500cm,一直到现在刚入手的富士GF670,在这里写一下自己的一些使用心得,也许会对初尝中画幅胶片的同学有一些帮助吧。
1.mamiya RZ67
这台机器当时买来是用来拍毕业设计的,说真的,我只用它来拍过黑白,彩色一卷都没出,但色彩方面呢因为接下来我用过mamiya645 super 所以色彩方面可以参考mamiya 645出的片子风格,在这里不得不说说这机器的优点,67经典画幅,搭配不同后背可以实现645、66的不同格式,当然也能用撕拉片后背,用撕拉片后背的画面尺寸是7X7;这机器的一大优点吧,是借鉴了一些大画幅座机的后背可旋转的功能,横竖构图不用调整机身,直接旋转后背即可,用腰平取景器的时候这一功能尤为重要,我当时搭配的是110 F2.8这只镜头,这只头在锐度、焦外方面,至少对于我来说是我用过的所有中画幅标准镜头里面表现最好的!因为这只镜头有浮动镜组,在近摄的时候优势非常明显,这台机器的近摄能力很棒,但是近摄的时候要注意根据机身侧面的补偿表增加曝光,很多人说这机器操作繁琐,其实用几次就知道了,mamiya这么做的道理,就是尽量保证安全的拍摄,至少不会像哈苏那样不小心拔掉后背上的豆腐刀而导致辛苦拍摄的胶片废掉。mamiya RZ67 缺点就是笨重,机身巨沉无比,机震也很剧烈,操作复杂,但是这机器设计的初衷就不是用来手持拍摄的,采用电子化快门设计,当然了肯定还是镜间快门了,可以用高速同步闪光,所以当年很多影楼用这个机器,关于电子快门,很多人说不如机械快门可靠,但是事实却证明并不是这样的,至少市面上能见到的采用电子镜间快门的相机,很少有快门出故障的,机械快门反而有很多机器出问题,就连哈苏、禄来这样的机器也是,快门出问题的比比皆是,而且机械快门时间久了也需要保养,电子快门的优势是精确性,相比机械快门在速度控制上更加精确吧,像我这样的实用文艺主义者当然会首选电子快门了。下面两张都是用的KODAK TMAX100拍摄。
16:19 上传
16:19 上传
10:56 上传
10:56 上传
2.mamiya 645 super
入手这台机器完全是看中645相对来说的轻便,但是事实告诉我,我的这个看法是错误的,645机器并不比66 67的机器轻便多少,至少在画质的舍弃和轻便性上是不成比例的,搭配的镜头是C80 1.9新版,据说是中画幅胶片机里面的最大光圈,机器搭配AE测光顶,可以实现A档,这一点是很方便的,全开光圈拍摄的时候,由于景深实在太浅,稍有不慎就会糊掉,所以我都是缩小一两档光圈拍,增加景深的同时也能提高一些锐度,因为最大光圈锐度太差,后来也很少用最大光圈拍了,我对待相机就像对待女朋友一样认真,有一次因为要去海边长曝光,但是网上很难买到一根价格便宜的原厂快门线,因为机器用的是专用接口的电子快门线,所以当时特头疼,后来琢磨了一下,我自己用AB补土、一些废弃电子元件、一根闲置的尼康电子快门线自己做了一根这机器专用的快门线,当时可是费了好大心思的,要摸清机身快门线接口的四个触点的工作逻辑,然后根据这个逻辑来搭配到尼康快门线上的逻辑上,过程费劲,但是最终成功了,机身除了快门线这个问题,再就是和MAMIYA RZ67差不多的机身材质,就是内部框架是合金注塑外部包裹一层塑料的材质风格,使用中挺容易损伤的,MAMIYA的这些塑料风格的机器,操作手感都挺差劲的,镜头表现一般,色彩偏日系的清单,反差略低,最大光圈太肉了,焦外表现很差,收这只镜头的时候,一定注意检查后组镜片,这镜头的新款C80 1.9的后组镜片极其容易开胶起雾,老款的反而这个问题少见一些,我是前后折腾了三次才找到一枚没起雾的。
16:33 上传
11:10 上传
16:33 上传
3.PENTAX 67
我的这台宾得67是早期的6X7版本,机身带反光板预升功能,镜头是105 F2.4,最大光圈相当于135机器的1.2光圈了,搭配一个AE测光顶,机器刚拿到手的时候,我给吓坏了,太巨大了!!!机身用料很棒,纯铜!但是做工真的一般,略显粗糙,黑漆极容易蹭掉,机器及其笨重,加上镜头竟然有两公斤多!!我这等山东185cm体重185斤的大汉手持一会都觉得腰酸背疼,机震巨大(犹如放炮一样,假如135机器是放枪),声音就是哗啦一声,地动山摇,整体使用下来,取景器很舒服,虽然不够亮,但是看着舒服,除了机身巨大沉重,别的挑不出毛病来,镜头成像真的是最接近德系镜头了,焦外、色彩都很像,只是对焦手感太差劲了。
下面这几张所有的都应该是KODAK PORTRA 160拍的,自己用V700扫描的。
16:42 上传
16:42 上传
16:42 上传
16:42 上传
4.哈苏500CM
哈苏机器,怎么说呢,这机器并不适合我,哈苏适合用来仔细端详,慢慢拍照的,后来发现这机器是所有的中画幅机器里面我使用时间最短的一台,就用了三个月,果断甩掉。机器确实手感、做工是我用过的最好的!哪怕这机器是1979年产的,真的要佩服哈苏的设计师,这机器也是我用过的中画幅最漂亮的,这种设计美学太对我的口味了,搭配的时候CF 80 2.8,这镜头别的毛病没有,但是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对焦行程太长了!!竟然有三百多度,将近一圈了!而且我还受不了的一点就是,这只镜头的对焦环太接近机身,而机身镜头卡口左下角的镜头释放按钮太突出,导致在对焦的时候镜头释放按钮特别碍事,总是刮到手指,这一点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哈苏应该改正,改成宾得67和MAMIYA、飞思那样的设置在机身侧面的推钮式,我后配的增亮对焦屏,在这么长的对焦行程下来,对焦速度太慢,每次拍摄都是屏气凝神,最后眼睛疼,全开光圈拍摄的话,拍出来很容易跑焦,罪魁祸首还是因为对焦行程实在太长了,不过也可能是我的眼睛有问题,也因为我确实不是那种适合慢慢拍照慢慢对焦的性格,再就是摄影水平也一般,但是哈苏这机器真的是我用过的最绝望的机器,太难控制,机身的操作不赘述了,网上这个的介绍太多了,镜头绝对是典型的德系感觉,氛围感特强,色彩沉稳,但是锐度嘛,感觉还真是不如mamiya RZ67的那只110 2.8。
下面这几张彩色的应该都是KODAK PORTRA160,黑白是FUJI ACROS。
16:50 上传
16:50 上传
16:50 上传
16:50 上传
16:50 上传
5.富士GF670
这机器刚入手,第一卷刚拍完,后面会再出一个详细的介绍,但是就目前拍完第一卷,感觉太美妙了!!重新找回当年用福伦达R3A的感觉,机器带A档,适合我这种不喜欢手忙脚乱左手测光表右手机器拍照的人,取景器特明亮,对焦和取经框偏移补偿以及取景器内快门速度的显示都特别的像福伦达R3A,而且特牛逼的一点就是,从取景器里面能看到镜头上所处的光圈位置,机身可以折叠,叠起来以后感觉就是一本厚书,重量1KG,据说是最轻便最便携的120机器。
更多照片请看我的LOFTER&&ID:darben
数字尾巴-分享美好数字生活
Share Pretty Digital Life, Starting from Here论中画幅相机的选择(2)
[禄莱/rollei]
双反如果禄莱自认老二,没人敢当老大…当然这句话福伦达也许不服,等下会说到
禄莱主要代工的是Zeiss的Tessar/Planar以及Schneider的Xenar/Xenotar,都是后者比较贵。前者的拍摄镜头均为F3.5,后者有F3.5和f2.8的版本,贵贱一目了然…
双反就是看镜头,机器的其他功能没什么重大意义,我再强调下——我这是适用指南。有钱又喜欢色彩浓艳,Planar,色彩平实Xenotar,钱多买f2.8,少买F3.5。钱更少就只能买Tessar/Xenar。作为双反的标杆和终极目标,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存在便宜的机器赛过贵机器的,绝对没有。
预算不够而又想选择Planar或者Xenotar镜头的话,可以考虑2.8C,一定要用遮光罩。至于逆光和光晕的问题,就算Planar
2.8GX也会有!所以就别操心了
[玛米亚/Mamiya]
体积、通用性、配件丰富、重量均第一的双反。世界上仅有的两种量产的,可换镜头的双反之一(非量产的有福伦达可换镜头试验型等)。
可换镜头是最大的卖点,从55mm到250mm的丰富镜头选择,多样化的取景器,视差补偿、单张后备,还能玩针孔。玛米亚一手把这个机器打造成了全功能的双反系统,举世无双。
标头80/2.8分辨率不输给禄莱(起码平手),后期105mm镜头是Heliar结构,55mm则是性价比颇高的双反上的广角(要么有钱去买禄莱那个50/4)
如果注重功能实用和可扩展性,选玛米亚没错。
型号方面我最不推荐C330,还是和哈苏一样。可以换对焦屏但是你会成天换来换去吗?不会的话其他型号换一次(都可以改装)不也一样一劳永逸解决问题么…C330S贵上不少,确实不太值得。C220我倒是很中意。
注意这一双反体系有些型号是过片上弦联动,有些不是,但其实没什么所谓,因为上弦也是靠一个外部拨杆代替手指去推镜头上的快门,不是内建的机构,所以还是看个人习惯。C3/33/330和C2/22/220系列,后者比较轻巧,,至于是不是Professional,没差,镜头通用。
更多的可以看无忌上的帖。
此外玛米亚也做过“标准”的双反,不是收藏的话也没有特别购买的必要。
[福伦达/voigtlander]
福伦达在双反历史上必将因为其superb系列双反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
横向过片,取景镜头会跟随对焦距离自动上下摆动校正视差,造型别致,并且,superb有带Heliar镜头的版本,就此一个镜头足矣!
缺点也多如牛毛…实在太老新品难寻,结构比较复杂,原厂对焦屏没有增亮,好品相带heliar镜头的价格可以和禄莱比肩…
较为便宜的有skopar镜头的版本。
福伦达还有低阶双反Brillant,其中S型也有heliar镜头的版本(取景镜头光圈F2.2!),对焦齿轮联动。
[柯尼卡/Konica]
神奇的Koni-Omegaflex
,世界唯一的6x7双反,同样也是世界仅有的两种量产可换镜头中画幅双反之一。
镜头素质中规中矩,因为偏向新闻型,因此属于高锐反差大(锐度也没有那么出奇)。
镜头传说有f5.6/58mm, f3.5/90 mm,
f3.5/135mm,
和f4.5/180四只。但除去90和135两支镜头外,另外的两只镜头我只有耳闻,从没见过实物。所以如果想玩广角,老实去买玛米亚。
另外这个机器可换后背,但单独出售的后背并不常见。
[美能达、理光等其他日系品牌]
除了小巧,没有任何地方比得上玛米亚。不论是镜头素质还是功能。
如果预算有限就买这些日本双反,但据说理光的镜头颜色非常不讨喜。
[美国、欧洲和俄国的双反]
推荐大家去看那个著名的文章《双反相机史话》,网上可搜。基本上美国和欧洲的双反都涵盖了。除去少数特殊机型,绝大多数都没有购买的必要。
法国方面可以选择Royflex,有一枚SOM
Berthiot Anastigmat 75mm f4.5。当然不要指望它和SOM的电影头一样出色,这是不可能的!至于法国的浪漫味道,这镜头里我估计也没有。法国方面还可以选择SEM的一款人像专用长焦双反Semflex
Oto Studio 1,造型奇特。不过因为镜头长达150mm,所以日常不好用。镜头也是SOM
Berthiot生产。成像质量不明,不会太差,也不会有多么好。
美国双反就是Argus以及Graflex比较有趣。Argus的Argoflex双反造型别致,而Graflex
22双反么…姑且算是沾光Graflex之名,所以提一笔。成像质量上没什么特别。
俄国双反也有不少型号,不过就群众喜闻乐见的来说,大概只有文艺机Lubitel 166+了,我从没打算用这个相机拍照(不是拍不好,而是其他相机显然能拍得更好)。再说了再双反上装逼没啥意义,反正路人看来大抵都是“我家里以前也有一台”罢了
[国产双反]
如果想使用就买海鸥4A,再便宜就海鸥4B。国产的“华中”也提一下,据说是进口玻璃制作,另外这机器的镀膜是很少见的绿色。至于其他牌子,收藏价值有,使用价值低下。
[林哈夫/Linhof]
可以说林哈夫把手伸向哪里,哪里就是他称王。中画幅旁轴领域因为有了他,所以其他人只能屈居之后。机器无需多言,很大、很重、很好、很笨。有钱有体力的可以考虑。
他的中画幅Press系列主要有两款旁轴,Press
23(69画幅)以及Press70(67画幅)。镜头有林选Zeiss,林选Schneider,都是一等一的镜头,中画幅领域可以傲视群雄。
林哈夫的Aero Press系列价格比普通Press还要昂贵,因此也没有特别选择的必要。
林哈夫还有一款旁轴快拍机,Linhof
220,6x7画幅,有横竖手柄两种版本,成像上并无不同,镜头都是Rodenstock
95/3.5。成像优异,黑白影调非常优雅,彩色倒是很清淡。Alpa也看中过这支镜头并列入自己的特选,实力可见一斑。
这机器价格不贵,不可换头不能换后背,但毕竟也是林哈夫的机器。此外这机器的旁轴取景器是所有相机里最大的,1:1取景可同时睁开双眼,非常舒服。
[玛米亚/Mamiya]
玛米亚的Mamiya 6/7(注意Mamiya
six是另外的东西)也是中画幅旁轴的里程碑,人称大莱卡,基本上也对得起这一名称。虽然镜头光圈并不太大,但因为中画幅机身都比较重,因此反而容易端的稳。比起linhof来轻巧便捷的多,如果预算足够,可以考虑。镜头选择也比较多,可靠性也不错。&
玛米亚的另一旁轴系列就是Mamiya
Press系列,有若干型号,除去一款之外(正面板右下没有拆镜头钮),其他都可换镜头并实现联动测距。同样,玛米亚也给他增设了各种配件,将之打造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几乎能胜任从人像到快照的各种工作,甚至包括一次拍摄四张标准像!还能移轴(后组)。
特别是这个机器可以搭配127mm镜头配合宝丽来后背拍摄完整画面(3x4inch)的斯拉片,文艺青年可以考虑。
Universal是最高型号(同宝丽莱600SE),特别注意的是这个机器有三种后背接口,M、P、G。具体请参考手册,其中M是标准Mamiya接口,默认买这个。
Press系列配合不同后背,可以实现645\66\67\69各种画幅。
[格拉菲Graflex]
格拉菲的Graflex XL
120旁轴,在成像上是仅次于林哈夫的机器。有Zeiss,Schneider以及Rodenstock三家给他代工镜头,Planar、Xenotar、Heligon的光辉实在耀眼,此外还有grandagon、Sonnar等镜头,随便拿一只出来就战翻东洋团队。可惜的是,流通颇少,不过单就标头也足够用了。
注意此机器有67和69画幅,80的标头不一定能覆盖69画幅(如没记错的话,玛米亚的机器是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格拉菲还有无测距的XLS,以及XLSW超广角专用型号(super
angulon 47),因为罕见,所以按下不表了。
[柯尼卡/Konica]
koni-omega是柯尼卡公司推出的120旁轴,67画幅,可换镜头、可换后背,联动测距。镜头不如上面的各家,但作为中画幅旁轴也确实独树一帜,结构整体性比较强。因此如果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说到镜头素质,主要玛米亚Press系列中有一支100/2.8仿Zeiss
Planar同款,日系旁轴里别家还真的都矮一头…
说道这个总归要提一下Plaubel
Makina和Makina,前者是德国纯血,后来被一个日本摄影发烧友收购了就变成日本Makina。
他们家的Plaubel Makina
I~III我会放在皮腔部分提一笔,这里只说Makina。
旁轴的紧凑小机器,外观很电子,好像旅游卡片机。有67、W67以及Plaubel
Makina 69W移轴广角。
价格是完全坑爹的,无论如何,从适用性角度来说,你获得的影像绝对绝对的对不起这个价钱。——千万不要相信什么“镜头代表了日本光学最高水准”,在二道贩子嘴里每个镜头都是最好的。
Bertram BCI 6x9
中画幅快拍机。镜头是一流大厂的二流镜头,技术指标未必超过日本镜头,但韵味这个东西说开了去还是很吓人的。
这相机主要用于收藏,样子过于别致。听过算数
[富士/Fuji]
富士的相机虽然比起玛米亚来更像放大的旁轴,但为何没有获得大莱卡的美誉,总归是各方面差了一点,不过也便宜好多(有人把所有120旁轴都叫做大莱卡,不要当真…)。69、67、645画幅都有机器可选。同样每种都有标头和广角的版本。GA系有能自动对焦的型号,这倒是个便利,G/GL/BL可换镜头。当然也有带皮腔的型号(GF670、GS645),不过我懒得在后面再提一次,所以皮腔折叠机里就不提富士了
其它的请看无忌的文章(里面的吹捧别看)。
[其他旁轴]
其他旁轴方面,还有一个也许值得说一下,Kodak的Medalist
120相机,画幅66,具体型号不展开,不过亚当斯曾经在其著作中点过这个相机,没记错的话大意是还可以用用。不过因为那本书写得早,当时哈苏还没出来,后来亚当斯的中画幅就认哈苏了。
还有福伦达和Envoy也出过广角旁轴(关于福伦达的传说中包括那个“快要能”用于120的世界最广的传说级非反望远结构镜头…扯太远了),但产量过少,只能看看。比如Envoy
Wide Angel
&旁轴120中还有一个类型,即摇头机。类似于Horizon
摇头机那样的宽幅相机,中画幅也是有类似机型的。不过根据本文的定义,底片面积超过69了所以不详细展开。具体可以看下德国Noblex以及国产潘福莱T120。
另外的不谈了。
4、皮腔折叠机。
这一类如果写开了去,那是比前面加起来的所有还多的多。但我们不是收藏指南,所以就捡一些适用的来说。特别要说明的是皮腔相机的对焦系统基本上都很不舒服,或者根本没有。拍摄人像需要掂量下(可以拉皮尺测距…)
这一部分主要针对古典皮腔相机,上文提到的GF670这种现代机器,不在本部分讨论范围内。注意有些皮腔相机使用的是620胶卷,如果相机弹性比较大(字面意思),也是可以兼容120胶卷的,有些则需要稍微改动一下。不要怕,没问题的
[福伦达/voigtlander]
没有玩过福伦达的皮腔机,那就等于没有摸过皮腔机。福伦达的皮腔产品线很长,有66(Baby
Bessa),645(Virtus),69(Bessa)。技术型的Bergheil(我会放在特艺相机部分讲),后期还出了Perkeo等等。
最正统的当然是69,有皮腔机历史上的旷世杰作Prominent
69,测距、测光、自动定位,市价据说现在两万往上。所以跳过…Bessa和Rollfilm系列也是69画幅,这两个还可以买买。
从适用性的角度出发,福伦达的机器就看镜头,带有APO-Lanthar最好,Heliar次之,Skopar再次,再往下的别买了…。这三种镜头都是不错的,买的起哪个买哪个。镀膜的Skopar和Heliar有个Color-前缀,价格也飙升不少。至于APO等级的,开三万的都有。
(看过一个人想买个皮腔机玩玩,进去和老板说你给我找个好的!结果拿出来台color-Heliar的Bessa
II,一报价7000+,缩了…)
Bessa RF和之后的II型有对焦,老的无镀膜皮腔机是一样能用的,成像也不错。Bessa
I型性价比很好,但是Bessa
I是没有Heliar镜头的,其它根据画幅选择,每种画幅都有Heliar和skopar的版本。
Bessa III是日本人的坑爹玩意。有钱也别买。
[军旗/Ensign]
英国Houghton-Butcher
的皮腔机,也值得写一笔。
其Autorange 620带有APO-Xpres镜头是可以和福伦达APO-Lanthar叫板的镜头(实际成像更多是看个人喜好)。
当然从适用性角度来说可以选择其他机型,都是Xpres镜头(Tessar结构)。具体可以参考无忌上的主题贴,我玩的不多,就不扯淡了。
[蔡司/Zeiss]
Zeiss皮腔机也有几个系列,推荐Super
Ikonta。对于这公司我确实没啥继续介绍的必要,具体也请看无忌上的主题贴。特别要说明的是,皮腔机其实就看镜头,而Zeiss都是我不喜欢的Tessar…纯属个人原因所以没关心,不是不好。
能找到带T*镀膜的镜头,如果价格可以接受而且又是Zeiss粉,那么就买吧,没镀膜的一样也是好镜。
[Plaubel Makina]
要专门介绍这个机器是因为他是…镜间快门可换镜头皮腔折叠机。收藏品。关于收藏的价值不做过多介绍,外形是极其骚包的(正面一整块银色面板)。这机器I型不可换镜头,其它的可以。可交换式73mmF6.8镜头和190/4.8镜头,因此可认为是古典皮腔相机中唯一的广角/长焦相机了。不得不说一下,这相机标头的光圈是Anticomar
100/2.9,当然全开很肉。收缩之后色彩表现好的惊人。
其他的皮腔相机就没有特别介绍的必要了,日本有不少66皮腔折叠相机,美国和欧洲也有大量的经典皮腔相机。价格合适可以买一个玩,没有特意去选择的必要。&
(不过说到底,皮腔机真的是韵味多于实用,所以我个人是偏向福伦达的古典派的,而且福伦达任何画幅都有两种甚至三种镜头选择,把产品线做的很丰富,丰俭由人嘛)
另外Kershaw的PEREGRINE(注意不是PENGUIN,等级不同)以及Agfa皮腔机,如果正好顺手能买到,买了也无妨。也是做工不错的机器。
我之前不是提到了双反皮腔折叠机么…如果有兴趣的可以找一下Welta
折叠双反,真的很好玩,不过因为是藏品,不符合适用性的标准,所以不着笔墨了。我记得另外还有个Zeh Zecaflex也是类似结构,但更罕见。还有KW的"Pilot"折叠双反,使用127胶卷,不是120。只能收藏不能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评论&&&&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始终就是个645
你帅你先买
二楼你先买
真漂亮!大气高端,赞啊,就是 买不起
我穷我不要,要也拿不动,给我也对不上焦
竟然去了贡嘎
看样片就是手机的画质,不屑
哈哈。手机画质?你知道多少商业硬广是用后备拍的吗?感觉这个所谓的“6D最大”应该是个后天性创伤智障人士。无脑喷/有意喷/离间喷的喷屎综合体。
9楼说的没错吧。。。。。。单论这样片确实不咋地,楼上才是到处喷×的喷子吧
6d最大,本来就是个大奇葩啊
高像素没什么用 3600w就足够了
飞思XF中画幅采用了全新的Honeybee Autofocus Platform(HAP-1)技术(也就是CMOS对焦系统),其体积仍然臃肿,其实中画幅相机可以做得很苗条的,像飞思小巧的8000万像素中幅iXU 180相机那样就好了。XF中画幅搞得那么臃肿,大概是为了装B。
还是喜欢圆润的造型
还是ccd好太多
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摄影网观点。
现在有16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全画幅相机光学取景器是不是比C画幅的大很多?这样的话拍照的体验就很好啊?_百度知道
全画幅相机光学取景器是不是比C画幅的大很多?这样的话拍照的体验就很好啊?
提问者采纳
这个东西并不参与曝光,只是一个预览的窗口.6mm。这个差别直接影响成像的质量。至于取景器,全画幅的画质比半画幅的强很多.9×16。而半画幅的CMOS尺寸只有24呃,全画幅的意思是指相机的传感器即是CMOS的尺寸,也可以说摄影的体验会更好。当然全画幅相机的取景器是比半画幅的大了那么一点,大概就是36*24mm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光学取景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机取景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