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破产是吗没

起底“黑马首富”李河君
中华网财经
  胡润研究院昨天发布“2015星河湾胡润全球富豪榜”。榜单显示,首富李河君(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财富为1600亿元,是去年的近3倍,战胜马云王健林成为16年来第12位中国首富。其全球排名第28位,比去年上升108位。据悉,李河君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持股市值800亿,另外还有非上市部分水电、太阳能及其他产业。  这位从水电起家、进而进入光伏产业的富豪,在被媒体报道成为中国新首富之后,便被海外知名财经媒体质疑其旗下的汉能薄膜发电过度依赖母公司,存在激进扩张的行为。进入光伏领域之后,李河君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或参加会议,或接受媒体采访,向外界宣传薄膜发电技术的广阔前景。  2013年年底,李河君著书《中国领先一把》,提出以光伏革命解决中国的能源瓶颈、助推经济转型。李河君认为,太阳能是最符合21世纪发展需求的新能源。  2014年,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成倍地上涨,最终让李河君的关注度从行业内扩大至公众。  李河君是谁?他的公司到底有没有海外媒体报道的那些问题?  因“新首富”彻底出名  一个“新首富”诞生了。1月27日,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0.36%,报收3.73港元。在这前一天,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3%。  得益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的上涨,加上水电、地产等非上市公司资产,汉能薄膜发电大股东李河君的身价“有可能”达到2000亿元。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统计,截至1月29日美股收盘,马云身价为263亿美元(约合1644亿元人民币),王健林身价为267亿美元(约合1669亿元人民币)。  之所以是“有可能”,在于李河君到底持有多少股份,对于外界而言仍是一个谜团,一说超过50%,一说超过90%。  不论李河君是否真的成为内地财富“一哥”,他都因此成为了舆论焦点。  海外某知名财经媒体刊发报道,质疑汉能薄膜发电的营收过度依赖于控股公司汉能集团,同时汉能集团本身也存在产能激进扩张,产量却不足产能十分之一的问题。该报道称,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暴涨的背后,存在一些特别的做法。  李河君与汉能集团,一下子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在成为“新首富”之前,汉能集团总裁李河君虽然也曾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但鲜受行业外关注。  李河君生于广东河源市,今年48岁。20年前,李河君创立汉能集团,主要从事水电、光伏等能源产业。  李河君进入公众视野始于2013年,当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李河君异军突起,以665亿元的身价,超过了马化腾和马云,位列第四。  2014年,李河君以1250亿元的身价首次进入胡润中国大陆百富榜的前三,成为当年最大的“黑马”。  李河君身价的暴涨,源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过去一年的强势表现。  从日至日,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累计上涨了165.09%。  进入2015年,汉能薄膜发电涨势不减,截至1月30日收盘,其股价一个月上涨了28.47%。  曾因水电项目状告发改委  在进入太阳能产业之前,李河君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水电上。  1988年,大学刚毕业的李河君靠着从大学老师手中借来的5万元,通过卖电子产品、玩具等,到1994年年底,和17个伙伴积累了七八千万的资本。  此时,有人建议李河君收购上市公司坐庄,于是李河君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水电站资源。在调研过程中,李河君放弃了收购上市公司的想法,转而进入能源行业。  1994年,李河君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  之后,通过并购,李河君旗下电站的装机量从几万千瓦扩大到几十万千瓦,旗下水电项目覆盖浙江、广东、宁夏、云南、广西等地。  因为这些并购,李河君被评为了“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  2002年,云南省规划建设8座百万级千瓦水电站,李河君签下其中的6座,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  然而,李河君的这一庞大的水电计划遇到了险阻。  李河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所有的部委都批了,只剩发改委不同意”,因为发改委“不相信民营企业有能力干成”。于是,李河君选择起诉发改委。最终,李河君拿到了金沙江上“一库八级”中资源最好的金安桥水电站,该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  汉能集团官网介绍,金安桥水电站是目前全球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度。凭借金安桥水电站,汉能集团得以跻身于建设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企业的行列。  拐点时进军光伏产业  2009年,李河君进入光伏产业。对于进入的原因,李河君在媒体采访时称,水电行业的周期漫长,对于他这个民营企业来说,已经很难再有突飞猛进,所以希望进行产业升级。  当时,正是光伏行业的“拐点”。此前,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巨大需求,光伏产业飞速发展,2008年光伏全球安装量增长了1倍以上。此后,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进入了衰退期,由于产能过剩,一些知名光伏企业甚至破产。例如无锡尚德,2006年其创始人施正荣曾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到了2008年便陷入危机,直至破产重整。  李河君进入光伏行业选择的是薄膜太阳能领域。2011年,“光伏寒冬年”到来之际,李河君旗下的汉能广东河源光伏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正式投产。2012年,李河君宣布,汉能集团已投产的8大光伏基地总产能已经达到3GW,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  不过,薄膜太阳能远不如晶硅体发展成熟:光伏行业中晶硅占据着九成的市场,薄膜的比例不到一成。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相比较晶硅发电技术,薄膜发电制造工艺更简单,有大范围运用的优势,但转化率要低。”  此前,光伏产业中的“大公司”,包括曾风光无限的无锡尚德等,均为晶硅。然而李河君却在公司内部力排众议、大举投资薄膜太阳能,并在多个场合推崇薄膜发电技术的前景,甚至表示“薄膜发电引领终极能源革命”。  不过,相较于晶硅技术,薄膜发电还需要走更长的路。孟宪淦介绍说,薄膜发电技术依旧处于不断发展中,而且具体采用何种类型的技术,目前业界还存在争议。薄膜发电技术的转换率也比较低,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对于薄膜发电技术取得突破的预期,“有的预测可能到2030年以后了”,孟宪淦说,目前争议较大,还不好说时间表。  被指过度依赖母公司  除了光伏发展路线上存在争议之外,李河君的汉能薄膜发电还被诟病“过度依赖母公司”。  在李河君计划中,其光伏产业布局是“打通全产业链做出规模”。即从原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池片生产到太阳能电站建设,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  这个模式,在汉能薄膜发电的体现,就是其98%以上的营收都来自控股股东汉能集团,这也是前文海外媒体质疑李河君和他的汉能集团的根源。  2013年2月,汉能集团及其一直行动人持有的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从20.28%增加至50.56%,成为控股股东。  此后,汉能薄膜发电向控股股东汉能集团发起了多项收购。  2013年9月至12月间,汉能薄膜发电总计花费6亿多元,连续收购了汉能集团旗下的多项知识产权及技术研究公司。  除了向控股股东收购知识产权外,汉能薄膜发电的营收,超过95%都来自汉能集团。  2013年年报显示,汉能集团是其唯一客户。这种情况在2014年上半年并未有多大好转,2014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来自汉能集团方面的营收达到31.6亿港元,占其总营收的98%。  汉能薄膜发电在2014年半年报中称,公司的流动资金十分依赖汉能集团联属公司是否能及时结清进度款项。  不过,对于来自于汉能集团的应收账款,汉能薄膜发电方面“无抵押款或其他加强信贷措施”,仅凭借汉能集团的信誉,汉能薄膜发电董事会认为,汉能集团“能够按时结清所有进度款项”。  据《新京报》
编辑:nf04 来源:东南商报起底黑马首富李河君被外界质疑激进扩张(图)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图/CFP  有人比马云还有钱?1月27日,随着股价大涨,汉能薄膜发电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业,大股东李河君也被认为取代马云或王健林成为中国新首富。
  这位从水电起家、进而进入光伏产业的富豪,在被媒体报道成为中国新首富的第二天,便被海外知名财经媒体质疑其旗下的汉能薄膜发电过度依赖母公司,存在激进扩张的行为。
  进入光伏领域之后,李河君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或参加会议,或接受媒体采访,向外界宣传薄膜发电技术的广阔前景。2013年底,李河君著书《中国领先一把》,提出以光伏革命解决中国的能源瓶颈、助推经济转型。李河君认为,太阳能是最符合21世纪发展需求的新能源。
  2014年,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成倍地上涨,最终让李河君的关注度从行业内扩大至公众。
  李河君是谁?他的公司到底有没有海外媒体报道的那些问题?
  新京报记者 朱星 实习生 李宇航 北京报道
  因“新首富”彻底出名
  1月27日,一个“新首富”诞生了。当日,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0.36%,报收3.73港元。在这前一天,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3%。
  得益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的上涨,加上水电、地产等非上市公司资产,汉能薄膜发电大股东李河君的身价“有可能”达到2000亿元,取代马云或者王健林成为中国的新首富。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统计,截至1月29日美股收盘,马云身价为263亿美元(约合1644亿元人民币),王健林身价为267亿美元(约合1669亿元人民币)。
  之所以是“有可能”,原因在于李河君到底持有多少股份,对于外界而言仍是一个谜团,一说超过50%,一说超过90%。
  不论李河君是否真的成为了内地财富“一哥”,他都因此成为了舆论焦点。
  在李河君成为“新首富”的次日,海外某知名财经媒体刊发报道,质疑汉能薄膜发电的营收过度依赖于控股公司汉能集团,同时汉能集团本身也存在产能激进扩张,产量却不足产能十分之一的问题。该报道称,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暴涨的背后,存在一些特别的做法。
  李河君与汉能集团,一下子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在成为“新首富”之前,汉能集团总裁李河君虽然也曾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但却鲜受行业外关注。
  李河君生于广东省河源市,今年48岁,正当壮年。20年前,李河君创立汉能集团,主要从事水电、光伏等能源产业。
  李河君进入公众视野始于2013年,当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李河君异军突起,以665亿元的身价,超过了马化腾和马云,位列第四。
  2014年,李河君以1250亿元的身价首次进入胡润中国大陆百富榜的前三,成为当年最大的“黑马”。
  李河君身价的暴涨,源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过去一年的强势表现。
  从日至日,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累计上涨了165.09%。
  进入2015年,汉能薄膜发电涨势不减,截至1月30日收盘,其股价一个月上涨了28.47%。
  曾因水电项目状告发改委
  在进入太阳能产业之前,李河君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水电上。
  1988年,大学刚毕业的李河君靠着从大学老师手中借来的5万元,通过卖电子产品、玩具等,到1994年底,和17个伙伴积累了七八千万的资本。
  此时,有人建议李河君收购上市公司坐庄,于是李河君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水电站资源。在调研过程中,李河君放弃了收购上市公司的想法,转而进入能源行业。
  1994年,李河君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
  之后,通过并购,李河君旗下电站的装机量从几万千瓦扩大到几十万千瓦,旗下水电项目覆盖浙江、广东、宁夏、云南、广西等地。
  因为这些并购,李河君被评为了“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
  2002年,云南省规划建设8座百万级千瓦水电站,李河君签下其中的6座,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
  然而,李河君的这一庞大的水电计划遇到了险阻。
  李河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所有的部委都批了,只剩发改委不同意”,因为发改委“不相信民营企业有能力干成”。于是,李河君选择起诉发改委。最终,李河君拿到了金沙江上“一库八级”中资源最好的金安桥水电站,该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
  汉能集团官网介绍,金安桥水电站是目前全球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度。凭借金安桥水电站,汉能集团得以跻身于建设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企业的行列。
  拐点时进军光伏产业
  2009年,李河君进入了光伏产业。对于进入的原因,李河君在媒体采访时称,水电行业的周期漫长,对于他这个民营企业来说,已经很难再有突飞猛进,所以希望进行产业升级。
  当时,正是光伏行业的“拐点”。此前,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巨大需求,光伏产业飞速发展,2008年光伏全球安装量增长了1倍以上。此后,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进入了衰退期,由于产能过剩,一些知名光伏企业甚至破产。例如无锡尚德,2006年其创始人施正荣曾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到了2008年便陷入危机,直至破产重整。
  李河君进入光伏行业选择的是薄膜太阳能领域。2011年,“光伏寒冬年”到来之际,李河君旗下的汉能广东河源光伏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正式投产。2012年,李河君宣布,汉能集团已投产的8大光伏基地总产能已经达到3GW,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
  不过,薄膜太阳能远不如晶硅体发展成熟:光伏行业中晶硅占据着9成的市场,薄膜的比例还不到1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相比较晶硅发电技术,薄膜发电制造工艺更简单,有大范围运用的优势,但转化率要底。”
  此前,光伏产业中的“大公司”,包括曾风光无限的无锡尚德等,均为晶硅。然而李河君却在公司内部力排众议、大举投资薄膜太阳能。
  李河君在多个场合推崇薄膜发电技术的前景,甚至表示“薄膜发电引领终极能源革命”。
  不过,相较于晶硅技术,薄膜发电还需要走更长的路。孟宪淦介绍说,晶硅发电技术发展的时间更长,目前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未来一二十年会成为主流。而薄膜发电技术依旧处于不断发展中,而且具体采用何种类型的技术,目前业界还存在争议。薄膜发电技术的转换率也比较低,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近几年薄膜发电所占的市场比例在不断降低,不到10%。”孟宪淦称。
  对于薄膜发电技术取得突破的预期,“有的预测可能到2030年以后了”,孟宪淦说,目前争议较大,还不好说时间表。
  孟宪淦称,薄膜发电技术的普及速度,需要产品自身在市场上证明自己,例如能否在建筑上取得好的效果,并大规模的使用,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市场培育。
  被指过度依赖母公司
  除了光伏发展路线上存在争议之外,李河君的汉能薄膜发电还被诟病“过度依赖母公司”。
  在李河君计划中,其光伏产业布局是“打通全产业链做出规模”。即从原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池片生产到太阳能电站建设,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
  这个模式,在汉能薄膜发电的体现,就是其98%以上的营收都来自控股股东汉能集团,这也是前文海外媒体质疑李河君和他的汉能集团的根源。
  2013年2月,汉能集团及其一直行动人持有的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从20.28%增加至50.56%,成为控股股东。
  此后,汉能薄膜发电向控股股东汉能集团发起了多项收购。
  2013年9月至12月间,汉能薄膜发电总计花费6亿多元,连续收购了汉能集团旗下的多项知识产权及技术研究公司。
  除了向控股股东收购知识产权外,汉能薄膜发电的营收,超过95%都来自汉能集团。
  2013年年报显示,汉能集团是其唯一客户。这种情况在2014年上半年并未有多大好转,2014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来自汉能集团方面的营收达到31.6亿港元,占其总营收的98%。2014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应收账款为62.4亿港元,其中,最大头的是应收合同工程款项,为41.57亿港元。
  这些应收账款中,和汉能集团有关的金额为60.9亿港元,占比达97.6%。
  汉能薄膜发电在2014年半年报中称,公司的流动资金十分依赖汉能集团联属公司是否能及时结清进度款项。
  不过,对于来自于汉能集团的应收账款,汉能薄膜发电方面“无抵押款或其他加强信贷措施”,仅凭借汉能集团的信誉,汉能薄膜发电董事会认为,汉能集团“能够按时结清所有进度款项”。
本文来源:新京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00912条
评论174495条
评论133963条
评论112851条
评论96442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查看: 3372|回复: 0
精华0主题帖子UID1199927积分9700威望216 庄币6442 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高级经理, 积分 97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0 积分
积分9700威望216 庄币6442 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马云不再是中国的首富了?  截至27日收盘,汉能薄膜暴涨10.36%,收报3.73元,总市值达1552.93亿港币,这其中,李河君占股90%以上。加上汉能水电资产和其他地产及能源资产,李河君的身价起码抬高至2000亿元左右。这个数字足以使其一举超越马云,重登中国首富宝座。虽然阿里巴巴的市值高达2600亿美元,远超汉能,但由于马云仅在阿里巴巴和另一块未上市资产“蚂蚁金服”中占股7.8%,汉能薄膜股价几轮大涨之后,马云的个人资产不敌李河君。  尽管普通公众对李河君并不熟悉,但他也早就不是无名之辈。2014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李河君就以净资产130亿美元排名第五。但是李河君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就是一大炮,骗钱!”,有人说他“满嘴跑火车”,甚至在其任掌门的汉能控股集团,都有人站出来隔空大骂“李河君就是吹牛大王、画饼高手。”2013年国家审计署曾发布公告,指出广东汉能光伏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单位存在多报建设规模和装机容量的现象,违规获得中央财政金太阳示范工程补助资金2637.25万元;汉能集团旗下的黄田水电站致村民索赔无门还悬而未决;其几百亿的身家也遭质疑可能含水分。  但是,这一切都不妨碍李河君以股票市值踢走马云,成为新晋中国首富。  李河君(资料图)
  截止昨日(27日)收盘,汉能薄膜最高涨幅为10.36%报3.73元。  对于“首富”席位,李河君并不陌生。去年,李河君以870亿元的身家首次登顶 “2014《新财富》500富人榜”,被称为近年富人榜上最大的一匹“黑马”。当时有报道称,“近十年的低调潜行后,李河君持股97.57%的汉能控股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提供商,业务横跨水电、光伏、风电等领域。”  但事实是,李河君和低调一次从来不搭边。放出“豪言”已是习惯成自然。对于其身价所含水分,也一直是不解之谜。  2009年,一向游离在公众视野之外的李河君突然高调宣布进入光伏行业。此后,便开始不厌其烦地讲述汉能集团宏大的太阳能光伏野心。  “未来十年薄膜技术必将取代多晶硅光伏电池”这个豪言就是“薄膜代言人”李河君喊出来的,而他也是无时无刻不在推广薄膜太阳能—— “太阳能领域的下一个重大突破”、“成为中国最大薄膜制造商”都出自他之口。薄膜电池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可弯曲、易携带,薄膜发电无污染、低耗能、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与此同时,薄膜组件价格又相对昂贵、低效,比起主流晶体硅电池技术来难以图利。  李河君曾汉能设定了终极目标:产能10GW;短期目标则是2012年实现3GW,‘灭了英利’、‘成为中国最大薄膜制造商’。  李河君是谁?  相比马云和阿里巴巴,王健林和万达等,听过李河君和汉能集团大名的人并不多,也只有在能源界圈子里面,李河君及其汉能集团的名字才比较响亮。但在能源圈里面,其名声颇具争议,很多太阳能圈子里面的人都不认汉能的玩法。可以想到,大部分人对李河君的了解程度,还仅仅停留在“他是谁?”的阶段。  水电站起家  那个时期正是小水电投资的黄金期,在浙江,广东,福建,很多资源条件较好的小水电站都是那个时期上马的,一方面工业快速发展,一方面缺电严重,小水电不仅能够全额上网,而且还可以获得较高电价。此外当时各级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非常利好小水电的政策,比如“小水电供电区”政策,允许小水电站围绕电站建设区域电网,打破了国家对于电网的垄断。  小水电实行“以电养电”政策,即小水电企业生产的利润不交所得税,直接用于小水电的滚动发展;国家对于小水电还实行低增值税政策,中国从日起实行了新税制,增值税率为17%,但允许县以下小水电生产单位增值税减按6%计征。  国家还对小水电优先提供政府贷款,除了国家政策以外,那个时候,许多省为了缓解电荒,鼓励小水电发展,还对各自省内的新建小水电站上网电价作了相当大幅度的调整。  如浙江省,1994年对小水电上网电价进行了调整,新建电站调整后平均上网电价达0.29元/度。  广东省调整的最多,新建小水电站上网电价高达0.35元/度,这个价格比很多地区的销售电价还高,如果按这个价格以及日均发电12小时的保守计算,李河君花了1000万元投资的1.5兆瓦东江上小水电站,每年给他带来的售电收益就达到230万元,还不用交所得税,没几年就可以回本,用李河君自己的话来形容,那就是“水电站就是印钞机”,自从买了小水电,李河君再也不用担心赚钱啦。  打开了印钞机的李河君开始在全国多地收购或者新建小水电站,不过老是在小河小溪上玩几兆瓦的小水电站总是不够过瘾,如果我们的李河君当时安于现状,那十几年后他最多是富甲一方的富家翁,但就像之后进军薄膜光伏一样,李河君有着更远大的目标,他开始寻找新的战略方向。  随后的2002年,李河君在听闻云南省希望引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投资水电后,也不知道李河君哪来的勇气,决定接下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水电站中的六座,要知道每座这种世界级水电站的投资额都是百亿天文数字,六座电站加起来总投资要超过千亿了。  但02年恰逢电力体制改革,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辅业集团。之后,五大发电集团将全国主要各水电基地按流域都瓜分入囊中,金沙江也包括其中,胳膊拧不过大腿,李河君最终仅拿下了“一库八级”中的金安桥电站以及流域开发公司-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11%股份。  按照汉能集团官方网站上的资料,金安桥水电站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两期总装机量达300万千瓦。金安桥水电站于2003年开始筹建。2012年8月,四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度。  根据公开资料,金安桥水电站的上网电价为0.273元/度,即电站的每年售电收益为36亿元左右,汉能集团旗下目前水电权益总装机量超过600万千瓦,其中主要为金安桥水电站以及汉能在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中的权益装机,以及几个30MW以下的中型电站,因此我们估计这些电站的平均上网电价为0.28元/度,那汉能旗下所有装机一年的售电收益高达到73亿元,而且水电站不需要燃料,运营成本很低,估计这些水电资产一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可以高达60多亿元。  光靠这庞大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就至少可以撬动十倍以上的资产规模,这也是李河君等上富豪榜河君位置的基石。假使当初没有五大电力集团来搅局,李河君按计划拿下来六座电站,并且都成功落成发电,那今年的状元就不会是马云了。  虚报建设规模违规获补千万 水电站致村民索赔无门  外界对李河君的争议一直存在。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一则名为“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的公告,其中便指出广东汉能光伏 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单位存在多报建设规模和装机容量的现象,违规获得中央财政金太阳示范工程补助资金2637.25万元。  对此,汉能集团解释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厂区屋顶安装、铺设等条件限制,广东汉能厂区实际完成了5.18MW,并已并网发电,其余的4.82MW容量建设地址变更至农夫山泉厂区。并于2012年12月将补贴资金2637.25万元退还给了河源市财政局。  在河源市,围绕着汉能集团旗下的黄田水电站还有一个悬而未决的损失赔偿事件。日,黄田水电站获国土资源局批准,日,该水电站成功并网发电,但随后却带来了缠绕黄田水电站西侧乌坭村和清溪村部分居民近四年的噩梦。  2010 年5月6日,位于河源市东源县黄田镇乌坭村的桂山酒业有限公司,突然遭到来自于东侧的东江水倒灌,近3000平方米的酒厂全部淹没其 中,旁边的养猪场和鱼塘亦被淹没。此后,桂山酒厂及旁边部分村落又三次遭到江水围困,最高水位达到五米,最低时也有一米多。  不仅是曾国安的酒厂,位于乌坭村西北方向青溪村的曾宪明、曾国常、曾瑞明和曾国文的责任田地、现耕地也因黄田水电站蓄水而被东江水完全淹没,老屋也被水覆盖无法继续居住只能在旁边新修房屋。  “从2010年以来我已经向黄田水电站和相关部门反映了十几次,但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解决,第一次被淹的时候黄田水电站方面就知道我们的事情,但还是继续违规蓄水发电。”曾国安说。  2012年上半年,在东源县司法局协调办的协调下,双方达成协议,黄田水电站一次性补偿桂山酒业损失共计430万元,并于日由黄田水电站负责人李河君的大哥李国祥签署补偿协议书。  “协议书签订的第三天,黄田水电站预付了我100万元,说剩下的330万春节之后按期付清,结果后来他们又改口说把酒厂的二十多亩的地给他们,才把剩下的330万元赔给我。”曾国安谈及此难掩愤怒。  而清溪村的曾宪明四人,至今都没得到黄田水电站方面的任何赔偿,投诉无门。  太阳能让其声名鹊起  让李河君登上富豪榜的是他的水电,但让李河君声名鹊起的却是太阳能。其实李河君的太阳能生意,论规模,在太阳能界不算大,论时间,进入的也不早,使其在圈子里面获得热议的原因是其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以及李河君对于自己太阳能生意的高调宣传。  汉能进入太阳能行业时间较晚,2009年金融危机后才踏入到光伏领域。而且与尚德,英利等主流企业不同,汉能选择了薄膜技术。薄膜相对于晶硅技术来说,技术壁垒更高,成本下降曲线更缓慢,另外还有电池寿命,转换率衰减等问题。因此经过几年的商业竞争,目前全球只有美国的Firstsolar公司才能将薄膜技术既玩出水平又玩出规模。  在汉能进入光伏行业的2009年之前,彼时因为晶体硅价格虚高,因此薄膜电池发展较快,薄膜技术和晶硅技术的全球产量比例尚在二八左右。但后来晶硅价格逐渐回归正常,价格从最高400美元下降到目前20美元左右,而且晶硅技术的效率提升很快。  2009年之后,薄膜技术的市场份额日益减少,目前薄膜技术和晶硅技术的全球产量比例已经达到0.5比9.5左右。近几年内,大批的薄膜技术企业破产,汉能也因此能够抄底那些曾经在业内风光一时的薄膜技术企业,包括德国Solibro,美国MiaSole,GlobalSolarEnergy和AltaDevices。  汉能官网宣称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第一、技术第一”的薄膜太阳能企业,这两个双第一看上去很了不起,但其实深究的话会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规模第一”指的是产能规模第一,而不是产量。其实汉能产量并不高,历年的组件出货量排名榜单中都找不到汉能的名字,如此巨大的产能规模,却没有相应的产量,要不就是汉能自己宣传的产能规模虚高,要不就是汉能的产能利用率很低,都不是好事。  其次,“技术第一”,指的其收购的Miasole的铜铟镓硒(CIGS)组件量产转化率已达15.7%,并获得获得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的最高转化率达到20.5%,的确挺厉害。但是汉能没有公开此技术的度电成本,不管什么技术的太阳能组件生产的电都是相同。  因此目前在太阳能行业,真正重要的只有度电成本这个指标,假使某项技术转换率很高,但成本也高,那消费者并不会因为转换率买单。目前业内的薄膜王者Firstsolar也不是仅靠转换率而成功,其度电成本相对于晶硅电池也很有竞争力。  除了技术路线分歧外,汉能太阳能的商业模式也颇具争议,其商业模式简单概括就是“自产自用,捆绑政府”。目前汉能在全国有九个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双流、武进、禹城、邳州、双鸭山、青海等地。对于汉能目前的产量规模,九个基地似乎有点太多太散,产量比汉能多十几倍的英利目前也不过七个生产基地。显然汉能建设那么多基地并非出于生产考虑,而是出于其他目的。  虽然汉能在太阳能领域的玩法,让很多业内人士看不懂,很多著名光伏企业的高管对汉能的做法公开表示不满。但这并不影响李河君在光伏领域的布局,之前同宜家在全球合作,最近汉能又高调宣布同特斯拉展开合作,还赞助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世锦赛,这样的营销方法着实赚足了眼球,而且效费比也很高,效果堪比英利赞助世界杯,李河君真不愧是一个精明的商人。  665亿身家遭质疑或含水分  2013年,李河君以664.9亿元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四位,但李河君的真实身家仍不被外界所知晓,甚至被质疑含水分。其在汉能集团的控股股份也被外界传闻有两个版本,一种是超过50%,还有一种则是高达97%。  事实上,在汉能集团高歌猛进布局光伏产业的同时,其在国内新疆吐鲁番、江西宜春等地的光伏项目还处在尚未投产的状态。对于汉能集团“一基两翼”业务的投资和盈利状况,也仅能从汉能集团方面给出的公开信息管窥一二。而汉能集团让人捉摸不透的股权抵押和媒体曝光信息,更给这个光伏大鳄的真实财富添加了一丝神秘色彩。  2010年,汉能集团宣布以11亿元获得了2009年在香港上市的铂阳太阳能29.4%股权,成为控股股东,之后又进一步增持至50.65%。李河君成为铂阳太阳能实际控制人。日消息,铂阳太阳能更名为“汉能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新中文股份简称为“汉能太阳能”。根据汉能太阳能2013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汉能太阳能净资产约合113.85亿人民币,纯利润14.42亿元。  2013年末,汉能集团将所持汉能太阳能51.05亿股抵押给4间金融公司,贷款余额约5.2亿元,实际使用贷款额约为3.45亿元来增持公司股份。为何坐拥百亿乃至千亿资产的汉能集团要通过抵押股权的方式来获得仅3亿余元的贷款?汉能集团的真实财力、现金流究竟如何?  据了解,李河君前几年大肆宣扬的“2000亿”薄膜太阳能研发生产投资计划实则多来自于地方政府和银行。“汉能在各地投资依据其‘三三制原则’,政府出资三分之一,银行出三分之一,汉能自己出三分之一,有时汉能连自己的三分之一也不出。”一位汉能离职高管如是说。  2011年与2014年,汉能集团分别获得国开行300亿融资授信和民生银行、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提供的总额不低于200亿元的融资支持,以支持汉能集团在全球开发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电力,帮助汉能引进、消化和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太阳能发电技术。  “在欧盟‘双反’之前,国内光伏企业90%的产品都是销往国外的。最后达成的协议是,我们国家出口到欧盟7GW的配额,而在之前我们出口到欧盟是20GW,那么就算是7GW全部出口了,我们还有13GW的产能释放不了。国家就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还是没有办法消耗掉这么大的产能。”卓创资讯能源分析师王晓坤认为,目前国内整个光伏行业还是处在一个比较低迷的状态。  那么,对于目前号称总产能已经达到3GW,“终极产能目标10GW”的汉能集团,能否实现宏大目标,又如何找到卖方市场?这是新首富李河君接下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信息产业部信息备案: 茂名市公安局网警备案:1号
老钱庄股票论坛网友发表的帖子纯属个人意见,老钱庄股票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共同建设网络精神文明,欢迎广大网友举报论坛上的不良信息,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处理!
[ 广告服务咨询QQ: ]
合作联系电话 :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河君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