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好难啊啊?

你数学好吗?_百度知道
你数学好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可以给你计划、非常不好!你要是不知道怎么学、现在一天数学一张试卷、秉承着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理念、20道题目!在用生命学习着、只有差生才懂差生不好
我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
。。。。好吧、你赢了。。。。。。你对不起我一颗想要拯救一个和我曾经一样成绩不好的人的心!
。。。。。我对不起你啊,我会找个人让你针灸的。。。。
。。。。。。。。。额。。。。。好吧、有的话我就拯救、没就算了、还有47天高考了、我还是比较忙的、当然我也很愿意帮学弟学妹们解决困难
数学上课应该认真听课课后要多做经典习题,尤其是书上的习题及例题
我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顺便说一下,我是160的卷子稳定在140的好学生)
哦,那你读高三了?哪个省的?
我是湖南的,读大一了,不过我读过两个高三!
我会数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你说我数学好吗。
我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
好、很好、非常好、数学段考97分,你说好不好?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
好吧,顺便说下,我的目标是统一天下后宫?楼主这么问,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妈?
我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
..呵呵,人生不在意十之八九,你是刷分?
好吧,最近有一次意外考砸了,只有84分,555……
怎么这么多人回。。。对这句话这么感兴趣吗。。。 我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
凑个热闹。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 留言找我 帮忙 。。
我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
120不成问题
我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
再复制一遍木
你那题我解不出来 楼主啊
一般 中上水平
我只是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
一般般,不好不坏
我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
。。。。。。 我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
1+1=几?啊
以前好的,现在换老师了,变差了
我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
哦...然后呢
不用在意我的这句话。。。
中上等水平
我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
我的数学不算很好
我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
不要在意我那句话。。。
错了又能怎么样?要勇于面对现实!
还一般,毕竟学理科的。
我复制了一道题,准备问时才发现复制错了,然后不小心点出去了。。。
呵呵,刚看问题以为楼主无聊,想找人聊天来着
真的只是复制错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数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x6B63;&#x5728;&#x4E3A;&#x60A8;&#x8DF3;&#x8F6C;&#x5230;&#x8BBF;&#x95EE;&#x9875;&#x9762;......&#x5982;&#x679C;&#x60A8;&#x7684;&#x6D4F;&#x89C8;&#x5668;&#x6CA1;&#x6709;&#x81EA;&#x52A8;&#x8DF3;&#x8F6C;&#xFF0C;&#x8BF7;&#x68C0;&#x67E5;&#x4EE5;&#x4E0B;&#x8BBE;&#x7F6E;&#x3002;(1)&#x8BF7;&#x786E;&#x4FDD;&#x6D4F;&#x89C8;&#x5668;&#x6CA1;&#x6709;&#x7981;&#x6B62;&#x53D1;&#x9001;Cookie&#x3002;(2)&#x8BF7;&#x786E;&#x4FDD;&#x6D4F;&#x89C8;&#x5668;&#x53EF;&#x4EE5;&#x6B63;&#x5E38;&#x6267;&#x884C;JavaScript&#x811A;&#x672C;&#x3002;(3)&#x82E5;&#x4F7F;&#x7528;IE&#x6D4F;&#x89C8;&#x5668;&#xFF0C;&#x8BF7;&#x4F7F;&#x7528;IE9&#x53CA;&#x4EE5;&#x4E0A;&#x7248;&#x672C;&#x3002;</数学难学吗?_百度知道
数学难学吗?
提问者采纳
做标记,这一点就大显伸手了,学习物理化学就很简单,呵呵,把那一类题弄懂:注意书写,英语好成绩就很郁闷了,行楷就没那么难了,太低级了.字迹工整,呵呵,那样没有任何意义。谢谢,当卷子上你会的基本上做完了就可以开始做你开始不会的题了,如果都懂了,呵呵,不要上这种当,不要和同学对答案。题多了。千万不要把作业当成任务来完成,结果为什么是这个,这样会影响到你下一堂的考试,运气好就是那个画勾勾的是对的,不要休息长了,确实懂了,那时候你就可以认真听了,把那些弄懂,最好把所有的都弄的清清楚楚的。不管是汉字还是英文字母最好都可以练一下,就暂时放下,英语也只有55分。所以我要说的是,我高考的时候前面一样。 听课,呵呵,或者放下笔,卷面要整洁,不要在考试之前 看太多东西,最关键的是为什么要往这个方向想,可以继续往后面看,想起了再补充吧,你会发现他们也很简单,如果现在的字还不怎么样的话,最好不要看太多。这一点很重要.考试的时候先做简单的,呵呵,但我在看到这些方法之前就已经总结出来了 预习,作业和复习一般是一起进行的。 5,你先预习,它可以让你的逻辑思维很严密,上课的时候就会很轻松。给你举个例子吧。 我能说的好像就这么多了。考试前最好不要有什么没解决完的让你心烦的问题,再去看。 上面讲的是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 考试前最好不要紧张,看多了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你考试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不懂的就放那儿,而是反复进行的,考试的时候对你很有好处。很好的办法,举一反三,每次你的水平都会上升一点,过了又忘了,用手在脸上搓几下,我就吃过亏。做简单题的时候如果有什么困难,后面的短文改错基本没对的。但请教也是一个好办法。如果你天资过人.考试下来,让他们系统的分开,提前复习一下就OK了,不要太刻意的去复习。看下平时不懂的。其实我作文内容很差,选择题就30分左右,我把方法给你。题少的情况下。 复习,真的,不要把知识混在一起,下面给你一点应试技巧,少练行楷。 1,做后面的,请教之后把那道题做好标记,因为你做后面的题的时候就会释放出一些你开始一下没想起的知识,我的作文分数比他们还高,画龙点睛。如果你字写的好那就最好了,我建议你还是多练练字,不要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也很重要,分数也不低,最好有个错题集,老师讲重点的时候往往会提示的,因为作文得了25分左右,不管你懂没懂,只是那一会懂了,把自学不懂的地方作好记号,如果没必要就不要用了,很少出现大的差错,认真点好。复习不是一次.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呵呵,所以尽量不要对答案,一个类型的题前面的较简单,不要认定这个死理,一般来说,其实正楷写好了。如果太紧张,这时,但是复习总比做作业的时间要多才行,下次复习。 作业,我的英语成绩很差,上课睡觉都可以,如果你数学学好了,必不可少,自己多多少少会有错题,复习的时候把你以前的笔记拿出来,时间一长就忘了,平时考试的时候,包括每一步,总会懂的,其实你还是不懂,提前预习了。提前看了书掌握学习的方法就不难 其实数学很锻炼人的思维,我经常做这些事,无聊就挑老师的毛病呗,我也那么做,你做作业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3,上课的时候问老师或者问同学,我说的是一般来说,大型考试的时候,呵呵,让自己休息一分钟左右,试卷排版的时候,其实平时考试不怎么能看出这些的优势,听了总是没坏处的。其实,一到大型考试(改卷的不是本校的老师)的时候,我相信他们很乐意帮你解答,还不如睡觉养神呢,就深呼吸几次(腹式呼吸),我看的别人的方法。 2,最好是练正楷。 4,不要上这个当,会分心,就做具有代表性的
其他309条网友回答:数学难学吗
难21人回答
不难288人回答
认为“难”的网友回答:
回答1:还好吧!可不要被心里的鬼把学数学的信心打没了。
|四级采纳率69%
回答2:恩,是的 但如果刻苦的话,就比较好了
|四级采纳率62%
认为“不难”的网友回答:
回答1:不难。难者不会,不会者难。
|四级采纳率14%
回答2:不难呀....认真学...数学不难的
|二级采纳率10%
其他类似问题
41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数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难,初中,小学,高中
你好,不难,但个别题确实很难。谢谢!
还好,只要从小学就好好听,好好想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数学是科学吗?
已有 10592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逻辑学
谈论一个概念,先要界定这个概念。
科学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就是能够证伪。科学依靠发现而发展。
物理化学生物莫不如此。
好,有了定义,我们来看数学。
数学能够被证伪吗?逻辑上已经证明,我们无法对数学结论正确与否证伪。
数学研究时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吗?不是,数学是一套定义体系,数学依靠发明而发展。
数学是建立在公理基础上的逻辑推演和逻辑推演结果集。数学不可被证实,也不可被证伪。判定一个数学理论是否正确,仅仅只能靠逻辑推演。 当我们发现一个按逻辑推演正确的数学理论与实践结果不符的时候,我们既不能判定数学理论的错误,也不能判定实践结果错误,只能判定这种数学理论不适合该实践。 数学是纯粹的逻辑推演,我们知道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是两个苹果,我们甚至在现实中找不到一个数学意义上的1+1=2的实例,因为我可以另外定义1+1。
以我个人看法,数学和逻辑学比较接近,和哲学也有一点交集。
哲学某种程度上构成逻辑学的基础,逻辑学构成数学和一切知识的基础。
但是哲学和逻辑学依靠经验和假设,理论上经验总是有限的,可能有例外。
比如,经验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但是如果计数,1CM长的线段上的点和整条直线上的点一样多!
比如,逻辑上就不能解释悖论。逻辑尚且碰到如此障碍,数学的基础更加不确定。
数学构成科学的基础,但是科学的基础恰恰不是科学。
数学的内在逻辑性思辨性普遍性和哲学相似,所以一大批哲学家都是数学家,斯宾诺萨,迪卡尔,罗素,马克思,等等。
BTW,基本上,我觉得中国大学的哲学生不精通数学的, 以及不能熟练掌握两门外语的都应该下岗()
这样一来,没有下岗的哲学毕业生都很厉害,可担当哲学老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科学网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4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物理学的困顿:数学是现实的根基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物理学的困顿:数学是现实的根基吗?
只有学好数学才能懂物理吗?
本文作者:Sheldon
(文/Brian Greene)19世纪中后期,麦克斯韦意识到光是一种电磁波。当时,他的方程组表明,光速应该是每秒300000千米左右。这与实验测量的结果十分接近,但麦克斯韦方程组遗留下了一个令人烦恼的小问题:每秒300000千米的速度,是相对于谁而言的呢?起初,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权宜之计。他们假设空间中充斥着一种看不见的物质,也就是“以太”(aether),来充当那个无形的静止参照物。
直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科学家必须要更认真地来看待麦克斯韦方程组。如果麦克斯韦方程组里没有提到静止参照物,那就根本不需要静止参照物。爱因斯坦大胆宣称,光速就是每秒300000千米,相对于任何物体都是如此。具体细节只有历史学家才感兴趣,但我之所以提起这段往事,是为了强调一个更重要的观点:每个人都看到了麦克斯韦方程组背后的数学,但只有天才的爱因斯坦才毫无保留地接受了它。光速绝对不变的假设,让爱因斯坦实现了突破——先提出了狭义相对论,颠覆了数百年来人们对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的理解;最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这种引力理论至今仍是我们研究宇宙的靠谱模型的基础。
只有天才的爱因斯坦,才毫无保留地接受了麦克斯韦方程组背后的数学,并由此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图片来源:
这个故事完美诠释了诺贝尔奖得主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的本意。他曾经写道:“我们的错误不在于把理论看得过于认真,而在于看得还不够认真。”温伯格指的是宇宙学中的另一项重大突破——由拉尔夫·阿尔珀(Ralph Alpher)、罗伯特·赫尔曼(Robert Herman)和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提出的预言,即宇宙中存在微波背景辐射,这是大爆炸的余辉。这个预言是广义相对论与基本热力学结合后直接就能够得出的推论。但直到又过了几十年,人们再次从理论上得出这个预言,然后又在机缘巧合之下被人观测到之后,微波背景辐射才得以名声大噪。
诚然,温伯格的看法必须要小心对待。尽管有太多已经证明与现实世界有关的数学方程是在他的桌子上得出的,但并不是说我们这些理论学家提出来的每一个方程都能达到温伯格的水准。没有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就贸然判断哪个数学方程值得认真对待,科学就变成艺术了。
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大师。在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之后的10年里,他精通了多个数学领域,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物理学家对这些数学理论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在摸索着写出广义相对论最终方程的过程中,爱因斯坦展示了举世罕见的技巧,将这些数学构想与物理直觉牢牢地融为了一体。几年后,1919年的日食观测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关于星光弯曲的预言。爱因斯坦在得知这个消息时说,要是观测结果跟他的预言不一样,他“会为亲爱的‘上帝’感到遗憾,因为理论肯定是正确的”。
当然,假如确凿的观测数据真的否定了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肯定会换一套说辞。不过,他的话生动体现了如下事实:一套数学方程通过条理清晰的内在逻辑、自身的美妙以及广泛应用的潜力,似乎完全能够反映真正的现实。几个世纪以来的发现已经提供了大量证据,表明数学有能力揭示世间万物不为人知的真相。正是在数学强有力的引领之下,物理学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意义非凡的巨变。
然而,爱因斯坦对于他本人提出的数学方程,接受程度也是有限的。他并没有“足够认真”地看待他的广义相对论,不相信这个理论预言的黑洞,也不相信它预言的宇宙膨胀。其他物理学家对爱因斯坦方程的态度比他本人更加虔诚,他们的成就为随后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宇宙指明了方向。相反,爱因斯坦则把他生命的最后20多年献给了数学研究,满怀激情地为物理学的理论统一这个高尚目标而鞠躬尽瘁。回过头看,不得不承认,那些年里爱因斯坦对于他所身处的数学丛林过于执着,甚至有人会说过于盲目了。就连爱因斯坦有时也会错误判断,哪个方程值得认真对待,而哪个方程不必郑重其事。
量子力学为这一困境提供了另一个研究案例。1926年,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写了他的那个关于量子波动如何演化的方程。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人们一直认为这个方程只跟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之类的微观物体有关。但是在1957年,休·艾弗雷特(Hugh Everett)扮演起了半个世纪以前爱因斯坦的角色:认真对待数学。艾弗雷特主张,薛定谔方程理应适用于一切事物,因为所有物质不论大小,都是由分子、原子和亚原子粒子构成的,而那些粒子全都遵从着薛定谔提出的概率法则。按照这种逻辑推演下来,不只是实验装置会遵从薛定谔方程,实验者亦是如此。艾弗雷特据此提出了他的量子“多重宇宙”观点——按照这一观点,所有可能的结果在一系列数不胜数的平行世界中都真实发生了。
薛定谔提出的方程,描述了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运动。艾弗雷特全盘接受了方程背后的数学,提出了量子“多重宇宙”的观点。图片来源:
50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不知道艾弗雷特的方法是对是错。但是,完完整整彻彻底底地认真看待量子论背后的数学,或许已经让他发现了科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启示。从那时开始,旨在帮助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现实世界的许多数学方程,都普遍引入了各种版本的多重宇宙。最为彻底的版本被称为“终极多重宇宙”,认为一切在数学上自洽的可能宇宙都对应着一个真实存在的宇宙。认真到如此极致,数学就是现实。
爱因斯坦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问题:宇宙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是不是仅仅因为其他宇宙不可能存在?如果某些或者所有迫使我们考虑平行世界的数学被证明与现实世界有关,这个问题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非也!我们的宇宙并非唯一的可能。宇宙也可以是别的样子,而且其他宇宙确实可以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果真如此的话,给“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寻求一个根本的解释,就是毫无意义的。统计概率或者纯属巧合将深深扎根到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当中,而这个宇宙将会是极为广袤的。
我不知道情况会不会变成这样。没有人知道结局。但是,只有勇敢面对我们的局限性,只有理性追求科学理论,哪怕是那些认真对待其中的数学时会将我们引入完全陌生领域的理论,我们才有机会揭露现实世界被隐藏起来的那片广阔天地。
本文节选自布莱恩·葛林(Brian Greene)的新书《The Hidden Reality: parallel universes and the deep laws of the Cosmos》,中文版暂定名为《平行宇宙是什么?》
编译自:《新科学家》,Physics crunch: Is mathematics the root of reality?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你可能感兴趣
理论物理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楼上的同学,你们的反应是正常的。这篇文章是一本书的最后一段内容,相当于《九阴真经》的结尾部分,所以乍一看有点儿突兀。看过整本书后就不觉得突兀了。作者认为,数学就是现实。这个观点很奇怪,就像麦克斯韦根据数学方程预言电磁波时,爱因斯坦根据数学方程预言星光弯曲时,狄拉克根据数学方程预言反物质时,人们会觉得匪夷所思一样。这个观点并非无懈可击,但或许我们的子孙后代会习以为常,觉得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我很倾向于此文的观点。个人的理解是,物理通常被认为是描述“现实”的科学,因为物理是建立在“现象”之上的,但这也正是物理的局限,它不可能超越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当物理“超越”现实时,往往是和数学结合的结果。有人对于“从纸上”得到的东西能预言现实感到不可思议,但是,这纸上的东西纯粹到建立在不可剥离的简单假定之上,基础越简单适用面就越广,依靠不可辩驳的逻辑因果,数学布下一张天罗地网,凡是落入它的简单假定之下的事物统统要遵从它的预言。从某种意义上,非欧几何和相对论的联姻只是一个巧合,但是从必然性上说,数学以超越现实的方式描述着种种“可能”之现实,所以可知的现实最终将落在数学早已画好的图景中。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24)
看不懂文章想表达什么,难道说一个数学上绝对正确的方程就是绝对真理么?
= =看完以后我很乱
果壳1楼=沙
我觉得数学和物理只是用来解释和描述现象的。。
理论物理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楼上的同学,你们的反应是正常的。这篇文章是一本书的最后一段内容,相当于《九阴真经》的结尾部分,所以乍一看有点儿突兀。看过整本书后就不觉得突兀了。作者认为,数学就是现实。这个观点很奇怪,就像麦克斯韦根据数学方程预言电磁波时,爱因斯坦根据数学方程预言星光弯曲时,狄拉克根据数学方程预言反物质时,人们会觉得匪夷所思一样。这个观点并非无懈可击,但或许我们的子孙后代会习以为常,觉得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给我一个方程,还你一个世界
这文看得我燃了来自
引用 的话:楼上的同学,你们的反应是正常的。这篇文章是一本书的最后一段内容,相当于《九阴真经》的结尾部分,所以乍一看有点儿突兀。看过整本书后就不觉得突兀了。作者认为,数学就是现实。这个观点很奇怪,就像麦克斯韦根据数学方程预言电磁波时,爱因斯坦根据数学方程预言星光弯曲时,狄拉克根据数学方程预言反物质时,人们会觉得匪夷所思一样。这个观点并非无懈可击,但或许我们的子孙后代会习以为常,觉得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对的,为什么一种存在于纸上的理论能够准确描述并预测我们存在的世界,真的很神奇来自
我觉得没有什么神奇因为本身就是从现实中抽象而来的之间如同映射关系第一章图片里的妹子背上的字是印上去的么太工整了
引用 的话:楼上的同学,你们的反应是正常的。这篇文章是一本书的最后一段内容,相当于《九阴真经》的结尾部分,所以乍一看有点儿突兀。看过整本书后就不觉得突兀了。作者认为,数学就是现实。这个观点很奇怪,就像麦克斯韦根据数学方程预言电磁波时,爱因斯坦根据数学方程预言星光弯曲时,狄拉克根据数学方程预言反物质时,人们会觉得匪夷所思一样。这个观点并非无懈可击,但或许我们的子孙后代会习以为常,觉得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不过蛋疼的地方在于,数学不够发达。。。据我的老师说(我不是干这行的),薛定谔方程的精确解,不一定可以得到。就一下子觉得数学君们要多努力了
量子场论的重整化在数学上来说不合法……数学就是现实……量子场论不合法……
引用 的话:我觉得没有什么神奇因为本身就是从现实中抽象而来的之间如同映射关系第一章图片里的妹子背上的字是印上去的么太工整了同意,其实那些规律早就有了,只不过数学家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出来了而已。至于用数学而不是实验来发现新的规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最后看到了Brian Greene的大名。。。果然是他的写作风格。奇怪的是他为什么没有王婆卖瓜一下扯一扯自己的弦理论……倒也跟本文的主题靠得上。说得更绝对点整个弦理论就是数学……
对的。数学的威力不在于可以描述已经看到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数学可以洞察到新的物理现象。
引用文章内容:但麦克斯韦方程组遗留下了一个令人烦恼的小问题:引用 的话:对的。数学的威力不在于可以描述已经看到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数学可以洞察到新的物理现象。同意,数学可以揭示经验以外的规律,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引用 的话:我觉得没有什么神奇因为本身就是从现实中抽象而来的之间如同映射关系第一章图片里的妹子背上的字是印上去的么太工整了显然不是啊,就好比大家习以为常的就是欧式几何但是非欧几何却呈现了完整的体系并在别的地方找到应用,凭什么我们现在知道的数学就是描述这个世界的唯一方式? 数学本身不是一个总结实验现象获得规律的东西,但却能预测未知,这。。。也太巧了吧! 来自
地质学硕士生
我想说,如果微积分错了,科学会怎样?
如果说数学就是现实。。。那么我们有多个现实又如何解释(M理论中提出多组数学构建,每一个都是自洽且完美的,每一个都不能否认其他解释的存在)?。。。或许说所谓的现实根本不存在比较好,而数学只是我们认知的模型。。。
光速真的就不可超越吗?一个细胞在体内无论怎样努力运动,它的速度也不会超过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对于细胞而言,步行的速度或许就像是光速一样的存在。那对于人类呢?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空是如何容纳下无限多个平行宇宙的?它们之间能否相互作用、相互连通(想起地球防卫少年了...)?对于二维世界来说,两张纸或许就是两个平行宇宙,那对于生活在三维世界的我们呢?其他维度的世界呢?我只是一个没有任何物理学基础的白痴,以上纯属我的瞎想,敬请各位大神拍砖~
引用 的话:我想说,如果微积分错了,科学会怎样?科学会说:“Geology is not a real science!!!” (TBBT梗~)
地质学硕士生
引用 的话:科学会说:“” (TBBT梗~)哦,开尔文勋爵
数学也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事实上物理学家们总结出的一些方程起初数学家也无从下手,等到数学家们解决了这些方程也间接发展了数学理论,如果没有物理,那些数学家终其一生也不会发现那些美妙的方程。
我很倾向于此文的观点。个人的理解是,物理通常被认为是描述“现实”的科学,因为物理是建立在“现象”之上的,但这也正是物理的局限,它不可能超越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当物理“超越”现实时,往往是和数学结合的结果。有人对于“从纸上”得到的东西能预言现实感到不可思议,但是,这纸上的东西纯粹到建立在不可剥离的简单假定之上,基础越简单适用面就越广,依靠不可辩驳的逻辑因果,数学布下一张天罗地网,凡是落入它的简单假定之下的事物统统要遵从它的预言。从某种意义上,非欧几何和相对论的联姻只是一个巧合,但是从必然性上说,数学以超越现实的方式描述着种种“可能”之现实,所以可知的现实最终将落在数学早已画好的图景中。
物理的开山鼻祖伽利略曾经对物理与数学的关系作了极为经典的论述:物理科学必须以数学为工具,但是物理不能仅仅依赖于数学,物理理论的最终决定权要靠实验检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物理与数学的联系与区别:物理使用数学,但同时物理为数学的发展提供里绝好的空间。数学始终是人为的,可以有好几套数学,而世界只有一个,数学只是工具学范畴。数学与物理既对立又统一,物理过程始终是唯一的,而数学是主观逻辑意识的产物不是真实的运动和物质,况且是否有自由意志还要考物理学来解释,这样数学有纳入到了物理的范畴
引用 的话:我很倾向于此文的观点。个人的理解是,物理通常被认为是描述“现实”的科学,因为物理是建立在“现象”之上的,但这也正是物理的局限,它不可能超越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当物理“超越”现实时,往往是和数学结合的结果。有人对于“从纸上”得到的东西能预言现实感到不可思议,但是,这纸上的东西纯粹到建立在不可剥离的简单假定之上,基础越简单适用面就越广,依靠不可辩驳的逻辑因果,数学布下一张天罗地网,凡是落入它的简单假定之下的事物统统要遵从它的预言。从某种意义上,非欧几何和相对论的联姻只是一个巧合,但是从必然性上说,数学以超越现实的方式描述着种种“可能”之现实,所以可知的现实最终将落在数学早已画好的图景中。个人觉得这段评论是最大亮点,赞!
引用 的话:量子场论的重整化在数学上来说不合法……数学就是现实……量子场论不合法……不合法就再创造一种数学,物理学家一向这么干,例如δ函数。
数学不过是种工具而已,怎么用起来顺手就怎么用,比方说发明微积分……
物理是物质世界的根基,而物理是数学在物质世界中使用范围的极限,数学是理性适用范围的极限,理性是人类确知范围的极限。之所以数学在物理中用的这么好,是因为世界还在数学描述范围内,人类的伟大之处也在于找到了物质世界与人类认知世界的最重要的连接。只要这种连接还在,即假设物理理论还处在人类可理解范围内,那么人类总可以从数学中发现出伟大的物理。
理论和现实的边界在数学面前不值一提。
显示所有评论
(C)2016果壳网&&&&&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俪出数学题给邓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