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临床护理中体现对临终icu患者的人文关怀ppt

临终病人人文关怀服务记录怎么记_百度知道
临终病人人文关怀服务记录怎么记
这个是要走心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只要用心,就是好的。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赣州肿瘤医院温馨提醒您:当前时间:
| 加入收藏 |
终末期患者的人文关怀
&& 阅览数448 次&&&&来源:
赣州市肿瘤医院
&&& 作者:
终末期患者的人文关怀
大家都知道,很多肿瘤患者在肿瘤早期时很少会出现症状。因此,当患者因某些不适而就诊时,往往已经到了肿瘤晚期,如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很多患者会面临着终末期的到来,这是恶性肿瘤的进展过程,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对于此时的患者,药物的治疗往往收效甚微,那么,此时我们作为直面患者的护理工作人员,我们该做什么呢?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艺术,它能表达情感,同时也能传递情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他们焦虑、恐惧,造成很大痛苦,他们会产生一种脱离社会的孤寂感,他们害怕被抛弃,因此常常会寻求关注,此时我们因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细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及时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服务,消除病人的精神压力,主动解决患者的需求,或允许家属陪住,使患者感到家庭亲友的关怀得到慰藉,减轻患者对临终的恐惧,坦然地对待死亡。同时,还要理解家属的心情,给予患者家属心理支持,指导,让其陪伴患者渡过人生的最后时光,这样既能减轻临终患者的孤独无助感,也可使家属在患者去世之前充分尽到义务,获得心里慰藉,使逝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
我国的肿瘤终末期患者,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医院病房走过其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很多患者甚至无法离开病房,去看看病房外的世界,此时病房就是患者最后的天地,因此,病房如果能保持整洁、安静,是对患者的尊敬,也是对患者的关怀。同时墙壁上可张贴山水画,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室内放一些鲜花、盆景,增添生命气息,根据患者的需求定时或不定时播放一些轻柔优美的轻音乐以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适,营造安全舒适、温馨整洁的治疗环境。不要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中看到的是那单调的颜色。
终末期的患者,几乎都是需要别人照顾的,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饮食习惯提供可口的饭菜,鼓励多进食,少食多餐,必要时予以鼻饲或静脉途径给于TPN营养液支持治疗。每日按需进行口腔、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保证患者处于清洁、舒适的状态,维护患者的尊严。
总之,人文关怀是临终病人获得高质量生命的体现,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学科的自身发展,我们要转变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时刻体现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对患者“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关怀理念,多数晚期肿瘤患者已经知道自己的疾病不可能治愈,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不是寄托于把病治好,而是寻求对自己积极的、多方面的照护,以减少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让晚期肿瘤患者能在临终阶段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有尊严,死得安祥舒适并且无痛苦、无牵挂地离开亲人、离开世界,这里护理人员的职责,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化疗二科 何荟婷)
同类新闻:
Copyright & 2006-. All Right Reserved
中国赣州肿瘤医院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东花园前19号
咨询热线: 传真: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人文关怀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的实施效果--《中外医疗》2013年26期
人文关怀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的实施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100例晚期癌症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两组的实施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数据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基本缓解率、无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以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以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身体疼痛,并改善焦虑和抑郁状况。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病人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3.73【正文快照】:
对照组观察组χ2P组别5050--例数5(10.0)6(12.0)0.340.05完全缓解10(20.0)16(32.0)7.150.05基本缓解17(34.0)20(40.0)0.330.)8(16.0)7.280.05好转无效为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中的应用效果,对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收录的晚期癌症患者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邱惠玉;丁少冰;;[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11期
朱随芝;;[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03期
王艳慧;吕雪丽;韩名娟;;[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02期
吕成艳;张艳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少丽;;[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年03期
李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22期
王京娥;兰海燕;邓建华;黎莹;吴印生;;[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12期
葛琳;;[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年02期
罗木娇;;[J];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18期
鲁月琴;仇蓉;吴琦珣;;[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桂玲,吴仕光,孙瑞鹏,魏奎秀;[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赵佩英,杨燕群;[J];护理管理杂志;2003年02期
张明华;[J];齐鲁护理杂志;2003年09期
李其英,翟海玲;[J];实用护理杂志;1996年08期
张红;;[J];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06期
李玉莲;丁萍;;[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03期
丁炎明;[J];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01期
陈晓红,张士涛,张献怀;[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杰;[J];河北医药;2002年12期
石艳;金纳新;刘亚力;;[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06期
王秀梅;胡红蕾;;[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29期
刘丽华;刘志敏;郭莉;;[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年01期
张福国;才瑞慧;;[J];中华护理杂志;1989年04期
宿静;[J];齐鲁护理杂志;2004年02期
常云丽;;[J];当代医学;2009年19期
师艳艳;;[J];基层医学论坛;2009年36期
陈建平;[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8期
陈贤梓;[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红艳;;[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曹冬凌;;[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吴艳云;;[A];第六届中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0年
王素玲;;[A];河南省肿瘤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暨专科护士培训班资料汇编[C];2006年
曹冬凌;;[A];肿瘤研究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孙淑玲;;[A];河南省肿瘤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宫熠;宫颖;;[A];第一届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黄颖;任军;潘伯荣;;[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肖妮蓉;;[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魏华;宋翠凤;;[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实习记者 甘贝贝;[N];健康报;2009年
车文斌;[N];成都日报;2007年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养院主任
符蓉;[N];医药导报;2006年
匡远深;[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程守勤;[N];健康报;2005年
任勇;[N];天津日报;2008年
邓运宗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院长;[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郭晓斌;[N];陕西日报;2007年
本报通讯员
宏君;[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蒋家启;[N];健康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焦延超;[D];泰山医学院;2012年
刘凤艳;[D];郑州大学;2011年
杨辉;[D];中南大学;2012年
申怡智;[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胡海云;[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张侠;[D];中南大学;2009年
邱彩锋;[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张中华;[D];河南大学;2010年
郭俊艳;[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 > 人文关怀服务在临终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服务在临终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
作者:毛冬云  作者单位:陕西省交通医院,陕西
【摘要】&   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人文关怀服务注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满足现代护理学观念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方法:将人文关怀模式融入临床工作中,使患者自始至终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结果:能满足病人的知情权,缓解紧张心理,使临终病人能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结论:推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 人文关怀 临终护理 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工作只注重技术操作,轻视了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忽视了病人的心理感受和生存质量,因此,也影响了护理质量。我院从2004年7月成立以来,因为是综合内科,病区设施按高干病房配备,入院病人多为离退休干部、老教授,年龄偏大,平均年龄73.86岁,死亡31例、文化素质较高,所以对综合病房护士素质的要求也越高,要做好本职工作,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娴熟的技术操作,同时应掌握护理、心理、伦理、法律等多学科的知识,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基础。二十多年的护理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老年患者,做好人文关怀、临终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做法如下。
  1& 更新护理概念,重视尊重、关心病人
&  面对具有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首先提供其合理的护理服务,比如安排住单人间,并让家属陪伴,增强患者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
  1.1 稳定患者情绪&&
  根据病人情况,头脑清醒者护士应以关心和蔼的口吻轻声问&您好,给您安排在这间房子您满意吗?&协助病人卧床或坐在椅子上休息,卧床时可调整床的高度,选择舒适体位,使病人从心里自然放松,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
  1.2 与家属交流&&
  首先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以诚相见,以维护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关心的态度询问一些病情,深入浅出的讲述患者所患疾病相关的护理情况及注意事项,诚恳地表示理解家属心情,教会他们一些简单的护理知识,如行走时予以搀扶,饮食合理营养、可口,使家属在亲人辞世前充分尽到义务,精神上得到慰籍,以取得相互支持和帮助。
  1.3 礼貌服务&&
  正确的称呼和自我介绍,减轻患者对医院的恐惧心理,护士应有礼貌的称呼病人的姓名或职务(职称),打开一个良好的开端取得良好的第一印象,随后征求病人的意愿,询问病人喜欢如何称呼,以示尊重。谦虚地介绍自己,以便病人称呼,适时进行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宣传教育,缩短了护患之间的关系,说明了自己将给病人提供怎样的帮助和护理服务。
  1.4 同情关爱病人&&&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面对癌症晚期的病人,考虑到他们往往在生理上遭受巨大的痛苦,同时在心理上、精神上、情绪上也承受着常人未有的恐惧、悲伤、绝望等悲观情绪,来到医院,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渴望得到热情、尊重和理解,因此,要求护士对待病人要有同情心和关爱心,对病人内心的痛苦给予理解,心理给予支持、鼓励配合治疗,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尽量做到一次成功,以减轻病人痛苦。
  1.5 做好基础护理&&
  对于卧床病人,重视晨晚间护理,定时翻身更换体位,定时给予皮肤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保持口腔清洁,定时给洗头、擦澡,注意会阴清洁,保持大小便通畅。
  2& 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责任心
&&&&   生命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只有活着生命才有意义,但人总有一死,病人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家属情绪易激惹,常常会对某些治疗、护理不满意,提出过分要求,所以护士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应沉着冷静、忙而不乱、有条不紊配合医生工作,在崇高职业道德支配下,自觉、自愿、竭尽全力地为病人解除痛苦,才能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才能正确对待周围的一切,保持积极、乐观稳定的工作情绪。
  3& 尸体料理
  尸体料理是临终护理的重要内容,做好尸体料理,是对死者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家属心理的安慰,护士应以严肃与同情的态度,劝慰家属并正视和接受现实,节哀,并尊重家属的风俗,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
  4& 讨论
& 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护士具备整体护理观念,在临床护理中应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全程满意的服务和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和临终患者的护理,体现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从而构筑连续性的护理服务,使护理服务贯穿予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同时增加护士对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的学习,拓展理论知识面,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改善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   [1]赵洪云, 刘 敏.人文关怀在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1035.
  [2]施惠碧.人文关怀与护理[J].现代护理,):924.
  [3]周雪云,杨秀梅.浅谈临终护理[J].中国基层医学,):1143.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关键词】 人文关怀,临终护理,作用
【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
绿色服务业务范围
免费咨询:& 电话:029-75077& 客服QQ:& 咨询QQ:& 邮箱:vip#js120.net
&&copyright @2007 - 2014 js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晋升网版权所有
&陕ICP备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床人文关怀体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