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存在于一切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中。世界上任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事事有矛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配套单元归纳提升: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2)前者的言论表达了辩证法的思想,即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后者的言论代表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即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教材P82探究问题【提示】 (1)上述材料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2)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们的思维,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3.教材P82探究问题【提示】 (1)“小鱼胜大坝”的故事说明了人们做到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即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同时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既不能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2)邀请众多专家进行讨论,在是否开发怒江问题上的这种谨慎态度说明: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尊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三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4.教材P82探究问题【提示】 (1)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包含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和方法。(2)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主要有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普遍性、永恒性,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分析法,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等。本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形而上学(1)基本观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表现①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③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④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⑤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3.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1)理论依据: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2)目的: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提醒:正确理解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矛盾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1)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和处理问题,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4)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求我们一方面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另一方面,还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系统优化的方法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解析】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创造事物间新的必然联系”的说法错误;④“以自身的意志为基础”的说法错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B2.把单只螃蟹放在不大的竹篓里,它可能会凭着自己的本事爬出来。但是如果有很多螃蟹,它们就会叠罗汉似的往外爬,这时底下的螃蟹就不合作了,开始拉上面的螃蟹的腿,结果谁也爬不高,反而只有很少的螃蟹能爬出竹篓。这个故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分析和解决问题要特别重视部分,部分的变化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B.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C.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D.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解析】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才可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A、D两项说法错误。C与材料主旨不符,不选。【答案】 B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2.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方法论要求①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②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方法论要求①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解析】 “中国的超级计算机一直稳步前进”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答案】 C【解析】 从图可以看出,国家标准委对酒后驾驶、醉酒驾驶的界定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低于20mg/100ml,就忽略不计,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属于酒后驾驶甚至醉酒驾驶,①③观点正确;②强调了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答案】 B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4.矛盾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规定着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同时不能忽视支流。5.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共同实质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是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结果,都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在实际应用中都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解析】 “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启示我们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根据矛盾的特殊性来确定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答案】 C【解析】 从漫画可以看出,助人者在助人这件事情上,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急于搬走挡在地上的“东西”而忽视了对“摔倒者”的救助,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A正确。【答案】 A辩证的否定观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解析】 本题以音乐剧《花木兰》的成功演出为背景考查辩证否定观和创新的相有知识。音乐剧《花木兰》通过中国鼓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结合,激情演绎了中国的民间故事。该音乐剧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体现了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③④符合题意。艺术创作不是简单的引进和输出,更不是全部抛弃,排除①②。【答案】 C8.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北斗卫星组网,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天,从太空漫步到深海探测,中国是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和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我国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有力地说明了( )A.创新是对以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B.创新能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C.创新决定社会意识D.创新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解析】 创新是既肯定又否定,肯定事物的积极因素,否定事物的消极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A、C、D表述均错误,B正确。【答案】 B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搜资料
本站声明:书利华教育网资料为本站收集、购买整理或网友上传,不能保证版权问题,如有侵犯,请发邮件联系无条件删除,谢谢。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联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侯剑东
欢迎合作与交流![学子论文]人际冲突事件及其处理方式探究
――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本科学生为例
&&&&来源:&&&&
&&&&&&字号
摘 要:在彼此有关系的两个人之间,只要有互动都有发生人际冲突的可能。冲突是人际关系中难以回避的问题,人际关系先天存在冲突的可能。引起人际冲突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例如生活习惯、性格差异等。事实上,发生人际冲突之后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去处理好它。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个案访谈法为辅,调查了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本科学生产生人际冲突的原因以及处理人际冲突的方式。发放问卷20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70份。问卷处理后期采用IBM 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频次分析、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了解到大学生发生人际冲突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人际冲突 产生原因 应对方式 问卷调查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必然要与别人进行交往。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信息,沟通思想,联络感情的过程。
梁启超在《中国少年说》里谈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和谐。大学时期是青少年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是其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一阶段,学生处于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德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斯普兰格将这一时期称为“疾风怒涛”阶段。
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与他人有过冲突,而且不能够较好地进行处理。
日凌晨,郑州黄河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两名大二男生(系舍友关系)因争夺风扇发生冲突,最终导致一名男生被刺多刀。
日晚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学生因为玩游戏发生口角,并大动干戈,终导致一名学生抢救无效而死亡。
日,复旦大学一名研究生饮用了寝室内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身体不适,有中毒迹象,后经医院救治无效而死亡。事后,上海警方公布犯罪嫌疑人为受害人室友。据嫌疑人介绍,双方曾因平摊饮用水费问题发生争执。
日至15日期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与同学因为打牌发生争执,先后利用石工锤将四名同学杀害。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一个大问题,这些学生认为面对冲突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笔者认为如果不能有效处理人际关系问题,那么大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情绪问题(低落或是激昂)、行为问题以及生理问题。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事件十分普遍,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哲学上认为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解决矛盾的首先是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才是运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矛盾。所以我们认为完全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不存在的。缺乏冲突的关系和组织可能是死气沉沉的。冲突体现了参与、承诺和关心。如果能够被理解和解决,冲突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和平不是对公开冲突的压制,也不是一种处于紧张状态和脆弱状态下的表面的平静,它是创造性地处理冲突的结果。
1.2 人际冲突概念表述
人际冲突,英文表述为Interpersonal Conflict,它是指两个或更多社会成员间,由于反应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一般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
1.2.1 产生原因分析
个人之间的冲突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生活背景、教育、年龄和文化等的差异,而导致对价值观、知识及沟通等方面的影响,因而增加了彼此相互合作的难度。
韦伯和科塞等人认为人们对现存的社会不平等中合法性的撤销,是冲突得以产生的先决条件。
心理学家霍斯曼则认为个人极可能因为受到意料之外的惩罚或没有获得意料之中的回报而采取寻衅行为,进而引发人际冲突。
国内外对于人际冲突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表述。总的来说,冲突来源略为复杂,既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日常生活中,人际之间利益的不同(核心是观念不同,表现为话不投机半句多),沟通的障碍,个性的差异,社会困境(如贫贱夫妻百事哀),竞争(如僧多粥少,有我无他),误解,不公平感,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冲突的发生。
1.2.2 人际冲突影响因素
人际冲突的影响因素被认为是人际冲突应对策略的预测因素。前人多将性别、年龄、社会信念、文化价值等因素看作影响人际冲突的重要因素。
1.2.3 化解冲突的路径
首先是接触。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冲突事件,关键是怎样适时巧妙地化解它。接触是解决矛盾冲突的先行条件。如果双方尚能做到心平气和,用适当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直接接触是化解冲突的首选。如果不愿或不能与对方见面,或许以发送电子邮件、字条留言等方式作为铺垫或中介物,也是可取的其次是合作。
其次是合作。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是为了让他们在需要对方的合作与支持中换位思考,了解到对方的重要性,从而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可以组织一些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拔河比赛等集体性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化解冲突,增进友谊。
第三是沟通。沟通良好,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时,不妨找个合适的场合沟通一下。沟通不一定是要说服对方,而是各自阐明自己的想法,沟通给予双方的是表达的机会。如果有一方希望谈话保密,那么可事先说清楚。
第四点是妥协。沟通中要随时准备做出让步,找一找有没有可使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问题本身不一定非要论出个是非曲直来,而对方的态度难以接受是引起冲突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不直指对方短处,宽容大度,公平协商,就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说的便是如此。
第2章 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选择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2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获得有效问卷170份,问卷有效率为85%。有效问卷中,男生共计88人,女生共计82人;四个年级中,大一年级为40人,大二年级为45人,大三年级为47人,大四年级为38人;来自城市的有53人,县城37人,乡镇21人,农村59人。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图1 调查对象性别统计条形图
(责编:韩鑫(实习生)、赵光霞)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传媒推荐|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1957766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联系的普遍性,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创新,创新的社会作用&&更新日期:
电影《阿童木》是日本作品、美国导演、中国技术的共同产物。这体现了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C.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难易度:容易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唯物辩证法含义: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形而上学含义:指事物的本质、道理、规律。形是表象、外在的意思,形而上学就是超越表象,找到人眼不可见的、高于表象/现象、对表象/现象起着决定作用的规律。马克思认为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以及点动的相对趋势,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有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位移)。由于反感教条主义的只讲形式,不究实质,黑格尔把形而上学作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机械教条的研究方法来批判,因此形而上学也可以表示教条主义,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孤立的永远不变的。马克思沿用了黑格尔的这种定义。在孙正聿的《哲学通论》中叙述如下:人们通常是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其一,是在近似于“哲学”的意义使用这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一种追求和论证超验的“存在”即超越经验的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原理的理论。由于传统的思辨哲学家都把“哲学”视为关于超验的世界统一性的理论,所以他们也在这个意义上把“形而上学”视为哲学的同义词或代名词。其二,是在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指一种以否认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哲学理论,是指一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根本区别: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是根本分歧。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是根本分歧。
辩证否定: (1)辩证否定的内涵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4)辩证否定的意义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形而上学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易错点: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提醒:①肯定一切是错误的。因为它抹杀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发展。肯定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②否定一切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上也是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另一种表现。
坚持辩证法:(1)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青年学生特别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3)我们要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4)把辩证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5)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坚持辩证法要以坚持唯物主义为基础。
辩证法的主要派别:
①唯心辩证法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不断的变化发展的 ②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不断的变化发展的
联系含义:
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正确理解普遍联系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之间的关系:
联系的理解: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这是形而上学的特征之一;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杀事物之间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毫无区别的一团混沌,这是相对主义的特征之一。
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正确理解该内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把普遍联系理解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事物总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在这一点上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某一具体事物与另一具体事物是否有联系,则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2)联系的普遍性不仅指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联系,还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联系。 (3)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等同于联系。联系的普遍性是联系的特征之一,另外,联系还具有客观性、多样性特征。 (4)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辩证的否定含义: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辨证否定观的特点:(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辨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辨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辨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辨证的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辨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辨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事物的发展就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即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就割裂了事物的联系,使事物发展中断。
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辩证否定: (1)辩证否定的内涵: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4)辩证否定的意义: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原因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②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易错点:创新是人们思维的结果提醒:不能认为创新是人们思维的结果。创新离不开人的思维,但创新归根到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启示: (1)作为青年学生,在日常自我培养过程中要敢于大胆质疑。有怀疑就有批判,有批判就容易发现真理。勤思多问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我们要敢于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能胡乱怀疑。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
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总之,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正确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创新的启示:青年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超越;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创新的哲学依据: (1)从唯物论角度: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发扬创新精神。 ②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从辩证法角度: ①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③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突破成规陈说,善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境界。 (3)从认识论角度: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高考警示:
创新的社会作用往往结合国家科技进步、企业管理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考查。应注意以下两点: (1)创新的社会作用不能忽视,也不能夸大,应认识到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创新的社会作用可从不同角度分析,必须防止思路不清、表述混乱的现象。
相关试题推荐
1、 (08山东卷18)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09江苏卷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A.2B.4C.8D.16
3、 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医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抚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因为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浩”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乙同学:今非昔比,我们不能—咏地“萧规曹随”,应根据形式变化适时作出反应。当前我国已拥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体制和稳健的市场潜力,具备了应对各种变化的实力。就应对金融危机而言,目前我国采取了有别于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措施,请看我收集整理的措施对照表(见下表)。我国应对来那个次金融危机的措施对照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①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②加快发展消费信贷,支持居民购买住房和大件耐用消费品;③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②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民生工程的投资;③为汽车、钢铁、实话及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提供专项资金;……(3)比较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我国当前采取的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财政措施,说明其经济意义。
4、 网络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二(2)班的同学以“网络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
5、 (09年福建文综)图7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年)。  图7启示我国发展经济必须A.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B.完善市场调节机制C.保障外资经济的优先发展D.保持人民币持续升值
6、 漫画《赛跑》启示我们在成长道路上要5.A.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      B.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C.明确人生目标,锐意进取      D.增强竞争意识,自立自信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说明图2、图3各反映的经济现象。 13.2、针对图3所反映的现象,回答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8、 材料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充分享受其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同时,迅速传播的电脑病毒也危害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材料二:日,全国首例编制、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告破,“熊猫烧香”病毒的始作俑者,号称2006年度互联网“毒王”的李某等人落入法网。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9、 材料: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下图是某市民在不同年份春节家庭消费的主要支出项目。1978年 1992年 2007年买面粉
18.7元买面粉
41元买面粉
2.16元买鱼、肉
57元买鱼、蛋、奶
185元买 盐
0.16元买衣服
104元买花卉
70元买火柴
0.2元买磁带
12元手机话费
13元买报刊
3.8元旅 游
1780元买自行车
156元买彩电
2600元买数码相机
2750元问题:春节消费体现了不同年代生活消费的主要特征。根据上图,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该市民在家庭消费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并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10、 十余年来,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规定,在最低工资标准调控问题上,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提高政策。这体现了A.生产决定分配B.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内因与外因辩证统一
11、 右表是一个建筑公司某年度的部分经营信息,其中“税金及附加”包含了该公司应缴纳的某种税,这种税的名称及计算正确的是
A.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 B增值税=1000万元×税率 C 营业税=650万元×税率 D增值税=650万元×税率
12、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外形简练、古朴典雅的“祥云”火炬,一经亮相便让人惊艳。这支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的火炬,身上每一个细节,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某中学高二的十位同学好它展开了兴趣探究活动。同学们发现祥云火炬蕴含许多中国元素:“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火炬造型;源于汉代的中国红设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祥云火炬蕴含大量中国元素有何意义?(6分)
13、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其运动轨迹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下列案例中企业是如何从“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化的。某市素有“中国锁都”之称。近年来,铜、锌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该市锁具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改变以模仿为主的制造工艺,使用新型、便宜的人工合成材料,使产品种类不断推陈出新,销售量持续上升。分析:某市某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只是一个中型集团企业。1992年,该公司任命新总裁。他敏锐地意识到无线通讯产品在全球将有巨大的市场,果断决定放弃和压缩电缆、电视等原有的核心业务,集中资金和人力生产移动通讯产品。适时的业务转变,使公司成为全球无线通讯市场的佼佼者。分析:甲乙丙企业都是中国有影响力的家电销售企业,前者的全国整体实力优势较为明显,后者在长三角等地区具有较大市场份额。二者合并后,新集团保留原有品牌,进行双品牌经营,既保持了原有优势,又通过统一采购、物流和管理,形成全国“一盘棋”格局。分析:某语言培训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突破,于2000年成立了投资有限公司,又于2006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最终从一个私人企业成长为国际化的教育科技集团。分析:
14、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今天,要贯彻落实这一宗旨,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请运用所学政治常识阐述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内涵的理解。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4)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15、 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回答下题。  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比较,经历放权让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阶段,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巩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事物的发展要经历量的积累过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对社会关系的变革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6、 温总理以白居易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B.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形成的C.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