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纯黑色图片4个人女生英语配音消人声的电影视频片段!语速不要太快~云盘万分感谢!!!

你现在的位置:&&&&&&求助,找3-5分钟的经典电影对白(英语)
求助,找3-5分钟的经典电影对白(英语)
我们学校要举办一个电影配音大赛,限英文,3-5分钟,人物2-5人,希望大家能给我点儿意见,我和几个好朋友报名参加了,但是还没找到题材!万分感激!!
--------------------精神分裂,我已分不清黑白楼主
--------------------stan
蝙蝠侠里面小丑和蝙蝠侠的对白
--------------------酒与泪,男与女
女生不合适吧
--------------------精神分裂,我已分不清黑白
盗火线 & &当 AL &PACINO &和 ROBERT &DE NIRO &在同一张桌子上对话时,全世界的影迷都窒息了!
--------------------我依然在思想织机上编织我的织物,他们认为根本不值得一顾,显然,一切都将有待时机!
我要是能把那演出来,就不用上学啦
--------------------精神分裂,我已分不清黑白
你是女生啊,那就找段时时刻刻里的片段演吧
--------------------我依然在思想织机上编织我的织物,他们认为根本不值得一顾,显然,一切都将有待时机!
动画题材的嘛 就怪物史莱克和海底总动员 冰河世纪 公主与青蛙都不错的
电影嘛 就天生一对那两个小女孩对话挺多的
经典的就是泰坦尼克号的甲板戏了
--------------------
--------------------精神分裂,我已分不清黑白
泰坦尼克号结尾那段吧
--------------------初春南波杏飘香,盛夏朝河兰吐芳。
深秋松岛枫落红,寒冬苍井空凝霜。
最后&在舞台上滴讲话真是棒极!(不过是个人演说不是对白)
--------------------The only thing predictable about life is its unpredictability!
人生中唯一能预知的就是世事难料
精彩的演说,有很多啊!一般电影都会有这么一段的呢,呵呵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The only thing predictable about life is its unpredictability!
人生中唯一能预知的就是世事难料
。。。不过,偶要素你们叫兽。。。
偶会很希望鞋生演绎《》里边滴对白呢!
。。。求爱与拒绝都素果断而文雅!
--------------------The only thing predictable about life is its unpredictability!
人生中唯一能预知的就是世事难料
OK!我们参考下,感谢啦!
--------------------精神分裂,我已分不清黑白
最后与父亲滴对白也感动啊,不过才一分多钟!
--------------------The only thing predictable about life is its unpredictability!
人生中唯一能预知的就是世事难料
经典对白,念念不忘
--------------------当生命远去,当我们突然的试图呼唤回来?天空有鸟的翅膀,却没有留下痕迹。
就素啊!\(^o^)/
--------------------The only thing predictable about life is its unpredictability!
人生中唯一能预知的就是世事难料
偶的最最最爱
--------------------那里有老去的孩子的回忆
--------------------The only thing predictable about life is its unpredictability!
人生中唯一能预知的就是世事难料
铁达尼号ross跳海那一段~
--------------------Let justice be done though the heavens may fall.
我有····
--------------------
恋恋笔记本 怎么样
--------------------用你的双手去征服世界,不如用的你心去享受世界!
要用社交网络前几分钟的语速
--------------------
参与话题讨论,请先
508980名成员71021个主题
可用积分:25分&p&之前我在知乎回答了&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雅思要怎么准备? - LolainAwe 的回答&/a&,获得不少网友的赞同,也有一些网友很好奇我听力基础如何,让我觉得有必要分享我的听力训练方法。&/p&&br&&p&先就我的情况说明两点:&br&&/p&&p&1.
本人minor in
English,本身英语基础不错,也接受过所谓的专业训练,所以应付雅思这样的语言考试自然有优势,但本质上备考雅思跟英语专业的训练没一毛钱关系,我还认识理工科学霸托福考110+传媒系女神雅思考8呢~&/p&&p&2.
我承认用18天备考雅思考出7.5的充分前提在于我的听力不错,这得益于我大一时花大量时间练习听力。没错,学英语终究是靠积累的,尤其是听力,我在前面的回答中之所以没有详细写听力备考,是因为锻炼英语听力要经过大量训练,短期速成不可行。&/p&&br&&p&值得注意的是,我的听力训练方法不是雅思听力备考方法,更加&b&侧重听力能力的提高&/b&。毕竟雅思只是一门语言测试,听力题型也就两种,是考试总有相对的应试技巧。我后面还是会&b&结合雅思听力题训练&/b&讲讲我的做题心得。&/p&&br&&p&我的分享分成以下几部分:&/p&&p&&b&1.
&/b&&b&3&/b&&b&个月听力训练计划&/b&&/p&&p&&b&2.
&/b&&b&如何使用听力素材&/b&&/p&&p&2.1
文化听力&/p&&p&2.2
新闻听力&/p&&p&&b&3.
&/b&&b&雅思听力答题心得&/b&&/p&&p&---------------------------------&/p&&p&&b&1.
&/b&&b&3&/b&&b&个月听力训练计划&/b&&/p&&p&我的英语听力水平是在大一下学期迅速提高的,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的听力从4级水平提升到听英文新闻可以听懂9成,此后听力成为我的强项,我也实现了6级、专四和雅思听力all kill。鉴于我当年的听力训练不是专门针对雅思考试的,为了向烤鸭朋友们提供实用参考,我结合了雅思听力练习的内容,希望对各位的英语水平提高和雅思听力备考有帮助。&/p&&p&我把听力训练计划的时长定为3个月,前一个半月的重点是&b&适应语速、积累词汇&/b&,最后一个半月的重点是&b&逐个突破雅思听力&/b&。每天的训练时间为2个小时左右。&/p&&p&先来个听力训练素材list:&/p&&p&?新闻听力:&a href=&file:///D:/%E5%9B%BE%E7%89%&&普特英语听力网&/a&、&a href=&///?target=https%3A///bw/app/uk-radios-english-radios-include/idFmt%3D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K
Radios&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rj/27166.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BC News&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us/app/voa-special-english/idFmt%3D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OA
Special English&i class=&icon-external&&&/i&&/a&&/p&&p&?文化听力:&a href=&///?target=https%3A///link%3Furl%3DY6G2SggcvG5d6ytGOTnaj3T7-dIqUKI9yDIP3rTX0rUTex5XD5r37iMUurk4ipGMo8czOVoZFi72jnfJl_orn_%26wd%3D%26eqid%3D8bd7db835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BC记录频道&i class=&icon-external&&&/i&&/a&、5集你喜欢的美剧(日常生活类)&/p&&p&?雅思听力:剑桥雅思5-10、&a href=&///?target=http%3A///s/1ntqMN81%23path%3D%2E7%2B%599%25258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王陆雅思语料库/王陆807词汇&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s/1bn1W4bl%23path%3D%2E5%5AC%58A%25259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黑眼睛雅思听力&i class=&icon-external&&&/i&&/a&系列&/p&&p&?其他:英语听力教程1(适合&b&热爱听英文、考完雅思还想锻炼听力&/b&的高端玩家,不建议只想考雅思的朋友使用)&/p&&p&为期3个月的听力训练日程表如下:&/p&&img src=&/a417eac76b3249837cbda6b72ae28c6a_b.png& data-rawwidth=&579& data-rawheight=&6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9& data-original=&/a417eac76b3249837cbda6b72ae28c6a_r.png&&&br&&br&&p&&b&2. &/b&&b&如何使用听力素材&/b&&/p&&p&&b&2.1&/b&&b&文化听力&/b&&/p&&p&我把文化听力素材分为两类:&b&&u&影视&/u&&/b&(美剧、英剧、电影)和&b&&u&纪录片&/u&&/b&。&/p&&p&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形:&/p&&p&很羡慕身边有小伙伴英语成绩很好,听力口语都很不错,而且学英语一副很轻松的样子,当你问ta口语和听力怎么学的,ta不假思索地跟你说:“看美剧啊!”然后没有下文。你内心很纳闷:“我也看美剧啊,行尸走肉我都跟着追到第5季了,可英语还是不怎么样啊。”…&/p&&p&有时候真的觉得那些回答“看美剧”的盆友很贱有木有!!!我曾经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不要打我!),后来我才意识到&b&美剧有助于锻炼口语和听力,可是怎么“看”是有门道的&/b&,一言以蔽之不能说明问题。&/p&&p&&b&1)
&/b&影视(这里以美剧为例):&b&&u&肥皂剧、看字幕、跟读、反复听&/u&&/b&&/p&&p&&b&&u&肥皂剧&/u&&/b&:尽量选择更日常生活化的剧集,像&b&老友记、老爸老妈罗曼史、摩登家庭&/b&这样的情景喜剧就是很好的素材。类似Gossip
girl, 凯莉日记,pretty little liar的校园偶像剧也不错。一些大热门的美剧,比如game of thrones, big bang theory, CSI这种侧重剧情的类型剧反倒不适合用来练听力,因为大家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到理解紧凑的剧情上,更何况谢耳朵的世界我们也理解不了呀~&/p&&img src=&/5e6c1fb4dbb1b53bc45e55bc4feac652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5e6c1fb4dbb1b53bc45e55bc4feac652_r.png&&&p&95后00后要是觉得老友记的梗太老,不妨看看超有爱的modern family&/p&&img src=&/74a18fcc96bae0ea6cb2da_b.png& data-rawwidth=&706& data-rawheight=&6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6& data-original=&/74a18fcc96bae0ea6cb2da_r.png&&&p&&b&&u&看字幕&/u&&/b&:建议先看双语字幕,对照中英文字幕,熟悉一些地道表达和俚语的含义。&/p&&p&再尝试遮住中文字幕,看英文字幕,根据剧中场景来理解。遇到实在不理解的表达,先找个本子记下来,再对照中文字幕多读几遍。&/p&&p&如果你觉得看英文字幕没什么大问题,那么建议你用个音频转换器,把&b&看过的视频&/b&转换成音频,截成几段(通常在5-10分钟),放到手机里,利用零碎的时间听(比如睡前或者早上出门上学/上班的路上)。如果说&b&看视频是帮助你理解语义,那么听音频就是为了过滤掉视频画面的“干扰”,让你更专注于语速和发音&/b&。比如,你在听音频的时候很容易注意到一些连读、吞音或者地域特殊发音而导致听不清的问题,这时候请反复听几遍并试着模仿发音(也可以用1.5倍语速来分解读音),再对照视频读几遍,加深理解。&/p&&p&&b&&u&跟读&/u&&/b&:尝试着跟着剧中对话一句一句跟读。找一个你喜欢的角色,或者一段你喜欢的对话,跟读4、5遍,注意模仿语音语调。当你对一段对话熟悉后,试着跟着视频用原速模仿,这不仅是有效的口语训练,也能增强你对语速的掌握。跟读练习试用于所有听力素材,enjoy听力的朋友还可以用BBC/NBC新闻来训练原速跟读。&/p&&p&&b&&u&反复听&/u&&/b&:听力素材千千万,吃透一种你在换。我的意思是,要反复听一段素材,听到你已经非常熟悉,再换下一段素材听。选择3-4集的美剧练习,当你听音频的时候能基本反应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换新的素材了。找了个视频音频分离软件:&/p&&p&&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25648fc1fedaed.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rtic&/span&&span class=&invisible&&le/25648fc1fedaed.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b&2)
&/b&&b&纪录片&/b&&/p&&p&除了影视,纪录片也是很好的听力素材(广东考生应该都记得高考英语听说考试的part1绝大部分是纪录片~)。不同于影视,纪录片的语速适中,旁白含有大量描述性语言,有助于学习词汇和语言。此处推荐业界良心的BBC纪录片。&/p&&p&建议大家听纪录片时&b&&u&只看英文字幕&/u&&/b&,因为纪录片使用的语言相对简单,较少出现复杂的长句,片中画面也可以帮助理解字幕里的生词短语。大家也可以把纪录片转换成音频,睡前听更爽噢~&/p&&p&不少朋友在听英文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听到生词、俚语、吞音、连读的地方,听了好几遍还是听不清楚,这时候该怎么办?我个人的提议是查呗,即便你连单词/短语都听不出是什么,但起码你知道发音吧,&b&模仿音频里的发音读几遍,然后在电脑上(或者掏出手机)输入符合读音的大致拼写&/b&。&/p&&p&For instance,某天我在听一段音频时听到blast这个词,之前我完全不认识这个单词,而且我听的是美音&strong&[blaest]&/strong&&strong&,&/strong&&strong&而&/strong&&strong&且词尾的轻音&/strong&&strong&t&/strong&&strong&听不出来,这段音频里讲的是一个历史遗址遭遇了某场事故后被损毁,我当时想到了&/strong&&strong&bless&/strong&&strong&,但是我判断出在句子里这个单词用作名词,显然不是&/strong&&strong&bless&/strong&&strong&,所以我开始在必应上查单词:&/strong&&/p&&p&我输入blas,搜索框里显示以上单词,于是我选择blast,结果显示:&/p&&img src=&/cbd8ba14fc04def550180a_b.png& data-rawwidth=&1443& data-rawheight=&6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3& data-original=&/cbd8ba14fc04def550180a_r.png&&&p&我输入blas,搜索框里显示以上单词,于是我选择blast,结果显示:&/p&&img src=&/daf1beef9fc1a4ea712b_b.png& data-rawwidth=&871& data-rawheight=&9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1& data-original=&/daf1beef9fc1a4ea712b_r.png&&&br&&p&似乎不对…继续往下拉:&/p&&img src=&/5c6e27a764d9afd8b36bb_b.png& data-rawwidth=&815& data-rawheight=&8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5& data-original=&/5c6e27a764d9afd8b36bb_r.png&&&p&咦,好像符合音频里的语境呢~但是我又继续在搜索框里输入blase一词:&/p&&img src=&/eae2238ece437e9ecfb6_b.png& data-rawwidth=&879& data-rawheight=&9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9& data-original=&/eae2238ece437e9ecfb6_r.png&&&p&诶,发音不对呢~所以锁定单词blast,再查了查字幕,果然是blast呢~这种查单词的方法看似随意,但很有效地帮助我记住单词词义和读音。&/p&&p&来个小结,听英文时遇到生词&b&:&/b&&/p&&p&&b&a.&/b&&b&根据读音猜测拼写;&/b&&/p&&p&&b&b.&/b&&b&根据语境判断词性及大致意思;&/b&&/p&&p&&b&c.&/b&&b&在词典或搜索引擎上输入单词;&/b&&/p&&p&&b&d.&/b&&b&查询词义,若不符合重新输入,搜索几个读音相近的词,根据词义进行比较,进一步缩小范围;&/b&&/p&&p&&b&e. &/b&&b&查字幕,找出对应的词。&/b&&/p&&p&如果遇到吞音和连读的情况,不妨调至1.5倍甚至2倍语速,再重复以上操作。&/p&&p&-------------------------------&/p&&p&&b&2.2&/b&&b&新闻听力&/b&&/p&&p&
基本上,每个中国学生提到练听力都想到BBC、VOA新闻,的确,新闻听力是所中语速快、用语最规范的听力材料,只要你掌握了标准语速的新闻听力,别说雅思考试,就是不带字幕看外国节目和美剧都能听懂七八成了(没懂的两成属于文化理解层面的)。我听力进步最快的阶段就是在练听新闻的2个月里。&br&&/p&&p&怎么练新闻听力呢?我的做法是:&/p&&p&&b&&u&Step 1&/u&&/b&:先听VOA新闻听力(从BBC、CNN听起也行),如果你一开始无法适应标准语速,不妨先听中速的新闻,把同一段新闻反复听到你听懂大致意思为止。&/p&&p&&b&&u&Step 2&/u&&/b&:初步适应新闻听力的语速后,开始做标准语速的新闻精听。先听写1分钟的新闻,把全文听一遍,再重新听,一句一句听写。听写时实在听不懂的单词或短语可以做个标记暂时跳过。听写完之后到&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普特网的听力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上找校对文本。一开始听写1分钟的新闻可能要花5分钟甚至10分钟才能听完,不要灰心,坚持练习会产生质变。&/p&&p&&b&&u&Step 3&/u&&/b&:如果你能够应付1分钟的听写了,那么试着听写2-5分钟的英语新闻吧。我听写一段5分钟的BBC新闻需要花25分钟左右。每天提早1个钟起床,就可以腾出时间做早听练习啦。通常情况下,听写文本跟版主提供的标准文本有7-8成一致就很不错了啦,毕竟总会有些生词、连读和表达是我们难以听懂和理解的。&/p&&p&&b&&u&Step 4&/u&&/b&:如果你觉得上一步的训练太费时费劲了,那么只听不写也是OK的(前提是你能够完成第2步的练习)。在听3分钟以上的新闻时,&b&不妨闭上眼睛跟着默读,在脑海里听写吧&/b&。&/p&&p&如果&b&你的脑海里及时浮现出你听到的每个单词&/b&,恭喜你,你已经能够驾驭新闻听力的语速了,那你能及时听懂每句话的含义吗?要是你尚未能理解,那就继续练习吧,练到你只听一遍就能反应每条新闻的信息点(5W1H), 你就成功了。&/p&&p&------------------------&/p&&p&&b&第3&/b&&b&部分我还没整理好,明天再呈上来吧~ &/b&&b&如果觉得我的听力训练方法有用,记得点赞哪让更多人看到呀!&/b&&/p&
之前我在知乎回答了,获得不少网友的赞同,也有一些网友很好奇我听力基础如何,让我觉得有必要分享我的听力训练方法。先就我的情况说明两点:1. 本人minor in
English,本身英语基础不错,也接受过所谓的专业训练,所…
新概念4里的几篇文章,一篇是youth,我看楼上几个答主都已经提到了,一篇是罗素的How to grow old,思索了人生和死亡的意义,一篇是丘吉尔的Hobbies,也对人生有很多思考。&br&&br&&br&youth&br&People are always talking about 'the problem of youth'. If there is one--which I take leave to doubt -- then it is older people who create it, not the young themselves. Let us get down to fundamentals and agree that the young are after all human beings--people just like their elders. There is only one difference between an old man and a young one: the young man has a glorious future before him and the old one has a splendid future behind him: and maybe that is where the rub is. &br&&br&When I was a teenager, I felt that I was just young and uncertain--that I was a new boy in a huge school, and I would have been very pleased to be regarded as something so interesting as a problem. For one thing, being a problem gives you a certain identity, and that is one of the things the young are busily engaged in seeking. &br&&br&I find young people exciting. They have an air of freedom, and they have not a dreary commitment to mean ambitions or love of comfort. They are not anxious social climbers, and they have no devotion to material things. All this seems to me to link them with life, and the origins of things. It's as if they were, in some sense, cosmic beings in violent and lovely contrast with us suburban creatures. All that is in my mind when I meet a young person. He may be conceited, ill-mannered, presumptuous or fatuous, but I do not turn for protection to dreary cliches about respect for elders -- as if mere age were a reason for respect. I accept that we are equals, and I will argue with him, as an equal, if I think he is wrong. &br&&br&&br&&br&&br&&strong&How to grow old&/strong&&br&Some old people are oppressed by the fear of death. In the young there is a justification for this feeling. Young men who have reason to fear that they will be killed in battle may justifiably feel bitter in the thought that they have been cheated of the best things that life has to offer. But in an old man who has known human joys and sorrows, and has achieved whatever work it was in him to do, the fear of death is somewhat abject and ignoble. The best way to overcome it -- so at least it seems to me -- is to make your interests gradually wider and more impersonal, until bit by bit the walls of the ego recede, and your life becomes increasingly merged in the universal life. An individual human existence should be like a river -- small at first, narrowly contained within its banks, and rushing passionately past boulders and over waterfalls. Gradually the river grows wider, the banks recede, the waters flow more quietly, and in the end, without any visible break, they become merged in the sea, and painlessly lose their individual being. The man who, i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 since the things he cares for will continue. And if, with the decay of vitality, weariness increases, the thought of rest will be not unwelcome. I should wish to die while still at work, knowing that others will carry on what I can no longer do, and content in the thought that what was possible has been done. &br&&br&&br&Hobbies&br&&br&A gifted American psychologist has said, 'Worry is a
the mind catches hold of something and will not let it go.' It is useless to argue with the mind in this condition. The stronger the will, the more futile the task. One can only gently insinuate something else into its convulsive grasp. And if this something else is rightly chosen, if it really attended by the illumination of another field of interest, gradually, and often quite swiftly, the old undue grip relaxes and the process of recuperation and repair begins. &br&The cultivation of a hobby and new forms of interest is therefore a policy of the first importance to a public man. But this is not a business that can be undertaken in a day or swiftly improvised by a mere command of the will. The growth of alternative mental interests is a long process. The seeds must they must they must be sedulously tended, if the vivifying fruits are to be at hand when needed. &br&To be really happy and really safe, one ought to have at least two or three hobbies, and they must all be real. It is no use starting late in life to say: 'I will take an interest in this or that.' Such an attempt only aggravates the strain of mental effort. A man may acquire great knowledge of topics unconnected with his daily work, and yet get hardly any benefit or relief. It is no use you have got to like what you do. Broadly speaking, human beings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classes: those who are toiled to death, those who are worried to death, and those who are bored to death. It is no use offering the manual labourer, tired out with a hard week's sweat and effort, the chance of playing a game of football or baseball or Saturday afternoon. It is no use inviting the politician or the professional or business man, who has been working or worrying about serious things for six days, to work or worry about trifling things at the weekend. &br&As for the unfortunate people who can command everything they want, who can gratify every caprice and lay their hands on almost every object of desire -- for them a new pleasure, a new excitement if only an additional satiation. In vain they rush frantically round from place to place, trying to escape from avenging boredom by mere clatter and motion. For them discipline in one form or another is the most hopeful path. &br&It may also be said that rational, industrious, useful human being are divided into two classes: first,those whose work is work and whose
and secondly those whose work and pleasure are one. Of these the former are the majority. They have their compensations. The long hours in the office or the factory bring with them as their reward, not only the means of sustenance, but a keen appetite for pleasure even in its simplest and most modest forms. But Fortune's favoured children belong to the second class. Their life is a natural harmony. For them the working hours are never long enough. Each day is a holiday, and ordinary holidays, when they come, are grudged as enforced interruptions in an absorbing vocation. Yet to both classes, the need of an alternative outlook, of a change of atmosphere, of a diversion of effort, is essential. Indeed, it may well be that those work is their pleasure are those who and most need the means of banishing it at intervals from their minds. &br&&br&&br&译文我不贴了,不难看懂,而且我觉得翻译过来很多风味有点变。
新概念4里的几篇文章,一篇是youth,我看楼上几个答主都已经提到了,一篇是罗素的How to grow old,思索了人生和死亡的意义,一篇是丘吉尔的Hobbies,也对人生有很多思考。youthPeople are always talking about 'the problem of youth'. If there is one--w…
回答建议修改:
作者修改内容通过后,回答会重新显示恢复正常。
十分抱歉,最近实在没有精力来更新,拖稿已经一个月了,上来一看赞数已经过万,内心万分愧疚,决定爆点照片瞎一下大家的眼睛哈哈哈。我当年在野外的2张工作照我已经上传至正文部分了,没露脸,公司LOGO也打了码,主要是想证明一下当年毕业时虽然心怀天下,壮志凌云,但工作以后确实过得很惨(←_←这个逼装的我给80分)。在这里声明一下,答主不想公布自己的年龄、公司、培训机构以及毕业院校等信息,所以相关问题我也不会予以答复,因为答主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在知乎也是万年潜水点赞党,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由于工作原因,收到的私信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及时回复,请见谅。&br&&br&以上,感谢支持!&br&&br&=============以上为10.7日更新,下面为正文部分============&br&&br&本人是一所985(刚开始写的981,谢帮忙改正,写的时候意识有点模糊,985,211傻傻分不清楚)大学本科毕业的渣渣本科生,大二期间认识了当时的女友,女友很优秀,当时一起商量好要出国留学并在国外结婚。但是后来家庭的一些变故让我变得十分消沉,浑浑噩噩的在学校混了两年以刚刚及格的水平勉强毕业,CET4考了两次才勉强过线,毕业时随手签了一个石油行业的国企后就跟女友彻底分道扬镳了,女友以优异的成绩顺利申请上了美帝的一所名校,并在那里扎根结婚。而我,彻头彻底的把自己扔进了深渊,最初的日子很苦,干的是农民工的活儿,拿的是农民工一半儿的薪水。扛着管子砸着榔头,时常睡在野外,啃着干馍喝着凉水,就这样又浑浑噩噩的工作了几年,苦的直掉眼泪,看不到未来,自己也不争气,不愿学习,整天抽烟喝酒跟单位里那些初高中毕业的石油工人们打成一片,除了嫖和赌之外其他基本没什么没干过的。&br&&br&目测知友里比我第一份工作更惨的不超过10个了吧蛤蛤蛤,第一张是准备回高老庄娶媳妇儿的某同事,第二张是被气动绞车吊在滑道上砸管线的我。&br&&img src=&/5b8d4c3c9e134eaf1dfad989e6638777_b.jpg& data-rawwidth=&2592& data-rawheight=&19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92& data-original=&/5b8d4c3c9e134eaf1dfad989e6638777_r.jpg&&&img src=&/dffffd40ae0c_b.jpg& data-rawwidth=&1206& data-rawheight=&20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6& data-original=&/dffffd40ae0c_r.jpg&&&br&&br&后来偶然一次机会,领导让我翻译一本进口设备的说明书,我忙活了一周,天天熬夜到三点,翻译完了以后领导似乎对我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很满意。几个月后将我选入公司国际化人才储备名单,参加公司与中国XXXX院合作的商务英语培训,我似乎看到了点希望,于是利用这个机会天天苦学英语,天天晚上自习至深夜,早晨起来又对着镜子拿着录音笔练习口语,持续了五个月,最终以培训总成绩第一名的身份毕业。被公司人力资源部纳入重点培养青年员工名单。&br&&br&之后我结识了我现在的爱妻,而且就在同年,公司公派海外硕士留学项目启动,我经过一轮轮面试与笔试,从34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与5位小伙伴一起入选公派留学项目。在接下来的半年内,我一边上班,一边复习,顺利拿下了托福(103分),GRE(325分),公司只给报销一次考试费用,所以都是首战分数。超过公司要求的托福80分,GRE300分的公派留学要求,在公司的联系下,申请上了与公司有项目合作的美帝某公立院校。在校学习期间,我联系到了前任,两个人在在咖啡厅里聊了很多,看到她现在过得很幸福我很开心,她看到我走出消沉也为我感到欣慰。后来我顺利毕业拿到XX管理硕士学位,未来的路宽了很多,公司在国内的市场已近饱和状态,所以公司上层在寻找机会努力开拓海外市场,而我也借此机会得以在海外发展并锻炼,先后在迪拜,加拿大,新加坡等地从事项目管理工作。而且我的妻子现在已怀孕3个月,这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br&&br&我在情感表达方面很弱鸡(这一点被我媳妇儿吐槽了一万遍了),所以描写不出现在的心情。只是回首这过去的几年,觉得很充实很踏实,自己年轻时犯下的错误必须由这个更加年长和成熟的我来弥补,如果有机会能回到过去和大二时的我见见面,我会拍拍他的肩膀对他说:“小伙子,别难过,别害怕,过好自己的日子,过不好的话,后面还有我扛着呢。”&br&&br&貌似有点跑题,最后生硬的拉回主题说一句,英语给了我一个机会改变我的人生,而更重要的是我抓住了它。希望我的真实案例能让题主也能不再迷茫,望与各位共勉。&br&&br&==============9月27日中午13点左右更新=================&br&&br&我在知乎潜水了好几年,每次都是上来看着各行各业的精英在回答各种问题,真是赏心悦目,从没想过自己能回答些什么。最初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心中一阵悸动,觉得是时候写一下我的个人经历了,于是用手机码了点字。&br&&br&昨天答应各位写一下我英语学习的心路历程和经验,我觉得我的经验应该还是比较可取的,因为在学校的时候算是生存在食物链底层的学渣,工作以后托福和GRE的成绩虽然赶不上学霸级别,但就我个人而言已经非常满足了。&br&&br&我觉得写一些复习方法什么的肯定看着很枯燥,而且学习方法基本都是千篇一律,网上很多英语学习论坛里的大神给出的学习方法数不胜数。我决定我就以叙事的方式来说一下我的英语学习过程,你们就当看看大叔讲故事,看看能不能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一点点启发。&br&&br&那么就从翻译那本英文说明书开始吧,最初领导分配给我这个任务后,我觉得这个活儿我是推卸不掉的,因为当时车间里懂英语的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没有跟领导扯皮,当即一咬牙就接了下来。作为一名CET4考了2次才勉强过线,上班数年未接触英语的人,在拿到那本跟托福OG差不多厚的说明书后,说实话,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当时觉得一头撞死算了。当天晚上,我在吃完一大碗牛肉面之后,开始了漫漫无期的英译汉工作,当时记得用了《石油大典》、《金山词X》、《有X词典》、还有某虎的宝贝鱼(是叫这个名字么?时间太久,忘记了)。万事开头难,语法什么的全忘了,单词量要是算上I love you和Fxxk you这种级别单词的话估计能上1000,所以翻译进度异常缓慢。但是后来我发现老外的说明书写的都死板啊,句型就那么几种,来回重复,然而真正有难度的专业词汇在各种词典词霸的帮助下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儿,况且我也在现场操作设备多年,有的句子只要看懂一两个单词就能意会出这句话的意思。于是我开始变得有信心了,最终一周之内完成了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还顺便练习了office的使用。终稿完成之后我被自己感动了,因为我不但做到了信达雅(不要脸的良好自我感觉)而且把排版排的跟原版说明书一模一样,我觉得我要是领导的话,看到这份业界良心之作肯定会流出两行热泪。但事与愿违,首先看到我这份翻译稿的不是我们的大经理,而是以倚老卖老而出名的车间主任(接近60岁的一个老头儿,目测没什么文化)。他随便翻了翻,说了一句:“哎哟,其实啊,我们这台设备啊,只是坏了一个零件,我们不知道怎么找它的配件号,也不知道怎么拆它,所以让经理找个大学生帮忙看看。本想着翻译出那几页就完事儿了,没想到你个傻小子全给翻译了,其实吧,英语这东西没啥难的,你要是给我一个英汉字典,我也能翻译,哈哈哈哈哈。” 我当时年轻,瞬间血气上涌,就想揍他,但最后想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学到不少东西的,瞬间又消气了。我没工夫搭理他,扭头就去找经理,把说明书拷给他之后说明了一下情况,经理看到翻译稿之后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让我回去上班了。&br&&br&过了大概不到一周吧,经理让我在车间里面搞一个英语学习角,让我每天找点与日常工作相关的专业词汇和句子,每天上班开早会的时候抽5分钟让大家都学学。这项活动搞了大概两个月,就因为每次测验的时候别人都给我交白卷,最后因为浪费纸而取消了。后来我问我师傅为啥不学点英语。老师傅回答我说:“学那玩意儿有个球用?一辈子碰不到个老外。” &br&&br&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着,刚捡起来的英语又被放下了。大概半年之后的一天,人事部给我打电话让我做好准备,3天后有一个英语水平测试,合格后会被派去参加公司和中国XXXXX院合作的国际化人才英语培训。考试前我做了做CET4的考试卷子作为热身,考试题目蛮简单的,就是那个什么初级剑桥英语。最后一共选了80人参加培训,我是第30多名。培训共分为4个班,A班20人,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尖子班,B,C班为中等程度的,D班为较差程度的,我理所当然的被分到了B班。培训时间为5个月,半封闭的,吃住都在培训中心,每隔1天晚上上1次晚自习,每2周休息2天。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最最难受的是:培训中心没!有!网!络!而且那地儿手机信号奇差无比,能打电话就不错了,2G网络信号根本收不到。再后来我跟几个爱玩儿电脑的同事们商量着,每天晚上步行3公里去附近镇子上的网吧去玩,第一次去那儿我就冲了300块钱买了会员,老板给送了150,于是我决定长期在此奋战了。平时是没法逃课的,培训中心管得很严,如果上课缺席或者晚自习没有出现在教室,培训中心就会直接通知该员工所在单位的人事部,然后通报批评,扣除奖金并且取消1年内的评优资格。平日里也就晚上能玩一会儿,第一周课程很简单,主要是团队建设,让大家相互了解相互熟悉,我去网吧玩电脑玩了大概一周吧,实在是懒得走路了,就天天在宿舍里窝着玩手机,老天真是开眼,忽然有一天,手机坏了……我彻底没事儿做了,除了不停抽烟以外没什么卵事儿,于是决定在宿舍楼里逛逛,我跑到顶层,发现有一段梯子可以爬到楼顶,我二话没说就爬上去了。来到楼顶一抬头,我被那璀璨的星空震撼了,由于地处偏远地段,周围没有光污染,地方也不发达,空气质量很好,说实话我从小到大没看到过这么美的星空,于是我摸黑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开始望着星空吹凉风。当时想了很多,大学时跟舍友的各种打闹,家庭的忽然变故,前女友失望的眼神,导师的鄙夷,辅导员的不理解,再到车间主任的狂妄,忽然感觉自己真得好差劲,再这么过下去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我失望,这么活着虽然没过30岁,但是心里已经是死人一个了,于是我下定决心开始利用这次培训好好做出点事儿来。&br&&br&先更新这么多,下午要陪媳妇儿去医院做产检,晚上回来或者明天再接着写,望见谅。我居然在知乎找到了当年逛猫扑大杂烩看直播帖的感觉,哈哈哈。&br&&br&============9月27日下午17点左右更新==============&br&我回来了,祝大家中秋节快乐,没想到回来一看已经过了400赞,我觉得更不能取匿了,当初写的时候真没想到,感谢大家支持,十分抱歉不能一一回复你们的留言,我还是专注先写我的英语学习过程,新问题我可能会开一个新文章来写。在更新的过程中我还会在不影响阅读和理解的情况下对以前写下的一些细节做一些隐藏,毕竟可能会触及一些公司和人的利益,望见谅。&br&&br&第二天,我打电话让朋友帮我订购了一套新X念英语,我忘了自己是从第二册还是第三册开始学习和背诵的。对的,我就是这么搓,新概念英语在当时的我看来也是一本高大上的英语学习教材,刚开始大概2-3天学一篇课文吧,先是背单词,然后反复跟着音频朗读课文,不仅跟读,还学习里面的语音语调,吞音连读什么的,最后自己背诵并用录音笔录下来,对比原版录音,看看哪里有缺陷。就这样,我连着搞了十多篇,感觉自己已经开始进入了状态,晚上做梦都原版录音在耳边萦绕,坚持了一个月吧大概,培训老师明显感觉到了我的进步,不只是语言方面,老师们说我整个人都开始变得有自信了。一个比较丧病的老师还问我最近是不是在镇子里找到能做大保健的地方了,整天把自己搞的跟打了鸡血似的。回头想想,对比一下刚进班的时候,我连自我介绍都费劲,吭哧半天连自己单位的英文名称都说不出来。经此一役,我的英语学习的征程正式开始了,我想大家可能脑补的是我在后来自学完了剩下的教材并能熟练背诵,最后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与华莱士谈笑风生。可现实总是残酷的,我开始犯懒了,传说中的三分钟热,我背了大概二十篇的时候,坚持不了了,开始偷懒,每一篇只是背背单词然后听听录音再自己读几遍就过了,也是因为如此,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停滞不前。我想应该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我麻痹自己说新X念的教材太老了,不符合时代要求。最后的最后,这几本新X念被我扔在了一边任凭其落灰。&br&&br&对了,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开始与各位老师熟络起来,这次培训的人员配置大概是这样:语法与阅读老师(某高校在职老师)、情景对话老师(曾经在某地新东方任过职)、商务写作老师(英格兰人,异常讨厌美国和日本)、话题讨论老师(荷兰大胖子,很幽默很博学很爱看书)、文化交流老师(一个有故事的加拿大老头)、社会热点新闻老师(实力强劲的30多岁的年轻人,据说后来跳槽去了美国某公司教老外GRE)、听力老师(脾气很好的中年妇女,实力相对稍弱)。&br&&br&首先说说重建我语法世界的语法老师,就简称起为法老师吧(不是编纂,请谅解,因为他算是在这个项目里兼职,如果被他们学校知道的话会处分他)。我听过很多不同老师讲语法,感觉每个老师都有一套自己的体系,每个老师的归纳方法都不一样,我学到最后常常还是一锅粥,因为我到不了老师那个境界,简单句中的各种成分我经常不能快速判断,更不用说各种乱七八糟的从句了,越想越头大。这位法老师可以算是语法界的泰斗级人物了,连其他几个外教都说有语法问题就找法老师。尤其是那个英格兰的商务写作老师,遇到不符合语法结构的句子,经常用一句Plain English就掩饰过去了。过后我们还得找法老师来给我们解惑。法老师曾经批改过高考作文和各种类型考试的英文作文,所以他的职业要求他必须要做到严谨,而且他很有耐心,第一节课就告诉我们,听他的课之前,要把之前学过的所有语法知识都忘掉,他会帮我们一点一点的重新建立语法体系。他还告诉我们,语法里面最难的是其实是简单句,简单句学好了,复杂句一看就会明白。他的教学方式很传统,平时不苟言笑,一句多余的废话都不说,字字真理,典型的学院派作风,用很平实的语言来给我们讲句型结构,通俗易懂,易于消化,完全没有晦涩难懂的感觉。为了能让语法更贴近我们生活,他留的作业是经常很贴近生活,举个例子“今天大家学习了同位语从句,请回宿舍之后不管是看美剧也好还是看电影也好,从里面挑出你认为是同位语从句的句子,下节课上课来跟大家分享,让大家鉴定一下这从句到底是同位语从句还是定语从句,并且分析句型。”我还记得在所有从句学完之后,他留的作业是:造一个包含所有类型从句的长难句,下节课拿来让大家做分析。他的课我都是目不转睛的学完的,并且他每一次留下的作业我都会认真完成,他让造1个句子我就造3个,他让找5个句子我就找10个,为此,我阅读能力可以说是质的提升,毕竟读10句不如自己写1句。我托福阅读最后考了30分首先最要感谢的就是他。&br&&br&第二个需要感谢的是话题讨论老师,就是那个幽默博学爱看书的荷兰胖子,他也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第一节课他首先做的事情是帮我们修改我们的英文名,他觉得不符合文化常识和不符合名字使用者气质的名字他都会一个一个的帮忙改正,并起一个更好地名字来代替,还会讲出这个名字历史和由来。他精通6国语言,包括汉语,但是他很明确的在第一节课就用流利的普通话跟我们说:“同学们,我不懂中文,所以我希望你们以后上课不许用中文跟我交流,否则我会罚你们喝小二(牛栏山二锅头的一种,5块钱的绿色扁瓶,可以装在口袋里,国内俗称牛二)。”是的,在他眼里 Chinese liquor是世界上最难喝的东西。题外话到此为止,他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托福口语……………………我后来才发现,他上课所选的这些话题基本都是托福口语真题的第一题和第二题,所以说我后来托福复习期间就没怎么对口语第一题和第二题下功夫。而且他还在最后给我的毕业留言中说了这一点,有图为证,请不要吐槽这信纸和这裤子一样厚的马赛克。&img src=&/166e062ea06fda42e25e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166e062ea06fda42e25e_r.jpg&&&br&今天更不动了,先到此,明天继续,明天我会着重讲一下对我未来职业理想和三观产生影响的文化交流老师(加拿大老头儿)。对了,还得补充一句,在参加这个培训之前,我是不知道未来要考托福的,直到培训的最后一周我才接到人事部通知说要参加一个内部托福真题测试,然后通过了以后公司再决定要不要让我去参加托福考试。&br&&br&=======================9月28日中午12:00更新=========================&br&&br&看到评论里无论是已经工作的,还是大学本科在校的,还有高在读中的,都这么有上进心,我真是感到高兴。我之前的工作环境学习氛围不浓,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学习氛围,所以有点孤单,学习的时候偶尔还会遭到讥讽,现在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这么多小伙伴们一起相互勉励,感觉真好。&br&&br&废话不多说,开更。&br&&br&刚开始我对这次培训安排的文化交流课程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文化交流这个概念对我来说真的有点太大了,我不知道老师会以哪种角度进行切入,生活?工作?政治?我觉得无论从哪一点切入都显得有点生硬。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始学习文化交流课程。第一次上课,我就被这个满头白发的加拿大老爷子的出场方式镇住了。他穿着笔挺的西装,吃力的拉着两个大旅行箱缓缓走进教室。还没开始上课,他先打开行李箱,让我们分发传阅里面的东西。我拿到手看了看,又看看其他人手里的,我去,震惊了,好几十本各式各样的字典。他说这是他这么多年来收藏并使用过的字典,什么韦氏、朗文之类必备的就不用多说了,他着重推荐了一下同义词字典和多种行业的彩图专业字典。只会用电子词典的我真的被震到了,第一次知道原来工具书还有这么多种样式。最后他借给了我们一本韦氏,一本石油行业的彩图字典,一本同义词近义词词典,并让我们好好使用。接下来,他开始讲课了,语速非常缓慢,吐字非常清楚,他告诉我们说,最初他被分配到文化交流课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讲,因为这个课题实在太大,他决定就从英语这门语言的历史开始讲起。他用了整整一天时间用异常简单的单词、各种简单句和一块用来画简图的黑板,将英语的形成及发展史娓娓道来。他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整个叙述过程我没有漏掉一丝细节,他讲完这么多年后的今天,我依旧能清楚地回忆起英语发展史的时间线和各个重要节点。他的这种能力对我也是一种启发,我在后来工作中做汇报和培训的时候,都会将重点环节一一化简,用最通俗最朴实的语言配合简图解释清楚。&br&&br&关于他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接下来我挑两个对我帮助最大的写吧。第一个就是他强调的一种能力,他告诉我们说这是在国外工作的工程师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那就是extrapolate这个单词所形容的能力,中文解释说是推断和推算,其实不是太贴切。这个单词形容的动作大家可能经常在各种电影里见过,就是主角弄了一大堆照片、简报、还有各种线索,一一贴在墙上,然后站在那里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并画箭头做标注。对的,extrapolate形容的就是这个过程。这是一个对工程师来说必备的基本能力,虽然说在实际工作当中不会像电影里那样折腾,但是这种做事方式是很好的,而我觉得我现在还没能做到,但我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br&&br&第二个就是一句很简单的Think outside the box. 但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太难了,身在国企,制度约束着你不可能去搞一些有风险的创新,所以这时候一个有魄力并且开明的领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不过这种事情也得把握一个度,创新很成功,很大程度上会触及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会死的比较惨。创新不成功,浪费资源,花费了人力财力物力没搞出成果,毫无疑问也是惨死。创新只有取得一点点成功,才能完美的平衡好这个局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领导宁愿安安稳稳的保证现有产量,也不愿意搞创新搞突破,因为这个度实在是太难把握了。&br&&br&扯得有点远,剩下的几个老师对我帮助也很大,但是没能刷新我三观,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下面接着写我的学习历程。&br&&br&在这5个月培训过程中,很高兴有两个志同道合的A班同学跟我一起学习,我们三人集资偷偷买了无线路由器,晚上趁值班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接在他们办公室的桌子下面藏起来,并且将热点名字改成ChinaNet。于是我彻底不再去网吧了(妈蛋的里面还剩200多块钱呢不给我退),每天晚上在教室自习到十一点教室关门才回宿舍,我们每天用扇贝背单词,上wiki查资料,上某论坛下载PDF版的The Economist拿来研读,相互分享学习笔记。而且我报名参加了所有培训方组织的活动,包括演讲比赛、辩论赛、英文歌比赛、趣味英语赛,期中考试的时候已经悄然上升到了第3名的位置,前两名是跟我一起学习的那两个A班同学。后来,考了第一名那个货居然跟一个本地妹子谈起了恋爱,于是每天自习室就剩我们两人。再到后来,培训还剩1个月的时候,大家基本都在忙着聚会喝酒撸串,我也次次都参加,但是一般不去夜场KTV吼歌儿,除非是全班规模的聚会。只要聚餐没超过晚上10点结束,我都会返回自习室,哪怕是用扇贝过一下单词也好。&br&&br&就这样临近期末考试和答辩还有1周的时候,我接到单位行管部经理的电话,他告诉我:“你在学习期间的表现情况培训中心已经反馈给单位了,现在公司有一个公派留学的项目,给咱们单位分配了一个名额,我们都觉得你在学习期间表现不错,所以把这个机会给你,大概两周后会有总公司组织的面试和笔试,考的是托福真题,好好准备一下吧,机会难得,不要错过了。”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我感觉有点懵,又仔细回味了一下,压力瞬间就上来了,因为我以前一直觉得托福这个高大上的词跟我的生活貌似没什么关系,现在一下子蹦到了我头上来了,我开始安慰自己说没关系没关系,考的是托福真题,不是真托福,真题是有题库的,多做做题就行。于是开始逛各种论坛来找复习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了小站这个论坛。看着上面眼花缭乱的复习资料,有点无从下手,最终,我选择下载了红宝书,作文范文及模板,还有一些阅读题word文档。后来,我发现了TPO模考软件,这货在我后来整个复习过程中占用了我90%的精力。商务英语培训的期末考试和答辩我已经完全抛在脑后了,开始全心全意备战这次公司组织的托福模考。&br&&br&在开始复习之前,我决定用TPO1检验一下这五个月来的学习成果,信心满满的我抽了周末一个上午的时间来做测试。结果真是让我掩面而泣,阅读60分钟只做完了1篇半,听力全程崩溃,口语张嘴才说了两句时间就到了,两篇作文连字数都没写够。痛定思痛,当天我就开始了魔鬼训练,每天早上起来先是3-5个list的红宝书(单纯的过单词,不死记硬背),午休时间做用TPO做阅读,吃饭、走路、课间休息、蹲坑的时间用来用手机听TPO的听力材料。晚上练阅读和作文,口语部分我感觉勉强能应付,所以没有着重练习。&br&&br&这两周的复习历程,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是在一个跌落枯井多年的人忽然看到了有人扔了一根绳子下来,尽管绳子粗糙磨手,但我依旧不管不顾疯狂向上攀爬。为了腾出更多时间来做习题,最后几天我把红宝书也停了,这两周我累计做了20多个TPO的阅读,写了10套作文,听完了所有的TPO听力材料,这个过程对我实际做题能力其实提升一般,重要的是我熟悉了托福的考试题型,而且了解了托福考试所涉及到的学科。再打开新听力题的时候,Professor只要一张嘴说他的课程名称,我脑子里就能飞速运转检索他可能要讲的知识点,而且预测哪里会出现转折和新信息点。阅读我也学会了跳读和处理不认识的单词,名词直接无视掉就好,形容词和动词在结合前后文在脑子里YY一下大概意思。作文方面说实话,除了提升了自己的打字速度之外,没什么进步,因为没有人给我批改,我自己只能稍微找找语法和拼写错误,文章大概结构我都是按照范文来写,所以结构方面应该没有大问题。口语嘛,只能呵呵一笑而过,到时候靠临场发挥了。&br&&br&经过这些历练,商务英语培训的期末考试在我看来已经是小儿科了,我快速答完后第一个交卷离场就去忙着复习托福。最后答辩也很顺利,再加上之前我参加各种活动的加分和上课的平时分,最终拿下了总成绩第一名,同时拿到了优秀学员和最佳进步奖两个奖项。身为B班学员成功干掉了A班所有尖子生的喜悦没能缓解托福给我带来的紧张感。终于到了托福模拟考试那天,考试用的是纸质版的卷子,很多人前期没做准备的人拿到阅读卷子的时候被那个题量惊得眼珠都快掉下来了,而我知道时间宝贵的我拿到卷子以后就开始疯狂阅读,读了两行发现……………………这特么不是TPO6(具体是TPO几我已经忘了,随便说一个吧)的阅读题么,于是很轻松的就做完了。听力部分也是,对话和文章我都听过,但是题目没有印象了,不过不影响我发挥。作文题目也很简单,用笔写作文我更容易进入状态。最后的口语也是异常简单,跟雅思口语考试一样,找了一个面试官跟我聊天,我现在还记得他问我的是喜欢哪个电影演员,我说Heath Ledger,他问为啥,我说他演的Joker太经典了。后来聊到了爱好,我说了说对我摄影的看法,然后又聊到摇滚乐,他说他喜欢中国摇滚,然后问了我一个看似简单,但是实则极难回答的问题:“你怎么看汪峰和许巍?”,我看到面试官没穿紧身皮裤,确定他应该不是汪峰粉丝……于是我开始放心的黑汪峰。说到许巍的时候,我说我高中时就在听他的歌,但是对歌词感触不深,现在我年纪稍微大点了,感受到了他歌词里的内涵。最后考试就这么愉快的结束了,下午参加了公司的面试,一切都很顺利,考试和面试完第三天我就接到通知说进入了复选阶段,继续等待后续通知。&br&&br&今天先更到这儿,下次应该就能写到正式的托福考试和GRE复习了,其实复习方式你们也看得出来,都大同小异,你肯下功夫就肯定有收获,但是要质变还是需要积累。我去吃饭了,最近事儿较多,下次就先不约了,有空我肯定会上来更的。&br&&br&=====================9月29日中午12:00开更===========================&br&&br&上午处理完事情以后打开知乎一看,我了个天,2500+赞了,本想更新一下,但是看到留言里面好多人在问问题,写的真情流露,看了之后很受感动,于是决定先回复留言再更新。另外说明一下,诸位学友如果有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最好能写一下你现在的英语水平,目标是想达到怎样一个水平,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还有想专门提高听说读写等哪一个方面。这样的话我能够更好地做针对性解答。&br&&br&以上,开更!&br&&br&所谓的复试只是一个由总公司行管部组织的面试,目的主要是考察一下候选人的政治立场、思想状态等,你们懂得,说白了就是要看看学完之后会不会跳槽、移民或者跑路什么的。我对公司心存感激,就差泪流满面的宣誓永远效忠于公司了,所以复试也得以顺利通过。最终,公司留下了约30人参加托福培训,开始备战托福考试,复习时间为一个半月。公司找了某个不知名的小培训公司来给我们上课,一共只有两个老师,男老师负责口语和阅读,女老师负责写作和听力。我觉得这两个老师对比起我在商务英语培训中遇到的老师来说,功利了许多,换句话说就是没能让我感受到那种掏心窝子想把自己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做人层次往上提升的感觉。这让我有点失落,也许在这个快餐时代,你掏钱,我服务,一拍即合,不用谈感情,这样交易达成之后大家都痛快。在后来参与无数与外商商谈的过程中,我终于习惯了这种模式,作为服务商,形容的不好听一点就是就像是做大保健。你掏钱,我给你大保健。想要X推?好啊,请加钱。想要X飞?好啊,请掏双份的钱。想多加几个项目?好啊,我们这儿有总包服务特惠价,请掏钱。要接吻?对不起,这项服务我们不做,我们不谈感情(别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些事儿,这是油田老师傅们引以为豪的谈资,耳濡目染而已,没去过,有洁癖,怕染病)。又扯得有点远,拉回来说学习。这段托福学习经历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我也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少方法,我还是分段来讲吧。&br&&br&首先是听力,我后来得知那次托福模拟考试我的听力只考了16分,我当时有点惊讶,因为觉得文章我都听懂了,做题的时候虽然有点犹豫不决,但还是对我选的选项有一定信心的,为何才考了16分。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我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听懂,我听懂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用来扰乱做题的部分。我从这位听力老师那里学到的最有用的方法就是&b&听写、&/b&&b&听写、&/b&&b&听写、&/b&&b&听写、&/b&&b&听写、&/b&&b&听写、&/b&&b&再听写(重要的事情说三十遍都不为过)&/b&。听力的提升没有捷径可走,这是唯一一条坦途。怎么听写?我刚开始是用纸来写,听力材料说一句,我暂停下来写一句,他说一句我就写一句,碰到听不懂的,倒带回去再听,连续听10遍还是还写不出来,那是真没听懂,再去看原文,恍然大悟。这个过程有点痛苦,第一次听写一篇文章我花了将近两个小时,但是成果还是非常显著的,后来回过头来再听的时候,感觉100%都听懂了并且非常清晰,这里的听懂不光指的是每一句的意思都懂了,还包括Professor讲这个话题的思路,整个文章的构架,在哪里转折了,在哪里有新信息点了,全部都了如指掌。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叫&b&托福听听&/b&的软件,真是如获至宝,强烈推荐这个专门练习听写的神器,各种功能一应俱全,还能加快和减慢语速和查错,在此必须安利一下。后来我就用托福听听来练习听写了,不仅提升了听力水平,还提升了打字速度。练了大概30多篇的时候,出现了一种奇妙的感觉,那就是我觉得听力材料里面的语速变慢了,变的已经跟不上我的思路了,太慢了以至于有时候会走神了,于是我决定加快语速,最后我忘了是用1.2倍语速还是1.4倍语速放录音的了。另外,我还从小站论坛上面下载了各个学科的听力常见词汇,词量很少,非常值得一背,听力部分的词汇大概花一周时间,利用晚上睡觉之前的时间背一背就能搞定,考试之前我没能对所有的TPO模考软件里面的听力做听写练习,有点遗憾,不过到后来水平上来之后,听写就显得有点太浪费时间,这时候我选择的是利用碎片时间海量的听听力材料,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防遇到不熟悉的学科,脑子里没概念,导致听不懂。&br&&br&接来下是阅读和词汇,这两部分我放在一起讲主要是因为这两部分下的功夫都没听力多,而且背单词和做阅读我有些时候都是利用碎片时间来做的,听力需要一个完整的时间和封闭的环境来做。阅读和背单词就容易多了,随便抽个十分钟二十分钟都能搞一搞,蹲坑的时候背几个,等车的时候看篇阅读,由于有了之前商务英语培训时打下的语法基础,阅读方面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词汇,每次阅读时都会挑出里面不懂得词,自己录入到有道词典app的生词本里面来背。另外我还使用了扇贝和拓词来背单词,遗憾的是到最后临近考试也没能完成设定的单词书,红宝书背了也才背了将近2/3,但是这种大量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词汇的方法也让我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考前随便百度了一个词汇量测试网站测了一下,大概9000+的水平,足够应付托福考试了。在阅读中遇到不会的单词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我之前说的,名词直接放那儿不用管它,你就知道它是个东西就行,形容词和动词先利用自己积累的词根词缀分析一下,还是不会的话就根据前后文稍微YY一下。阅读说实话最后能托福考试能拿到满分确实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在实际考试中实际上我是有一些选项拿不准的,也许是语感救了我,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原因。&br&&br&再接下来是写作,这次托福培训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有人能帮我批改作文了,这个条件真的是太难得,于是我开始疯狂的写,由于之前练过,所以自己对各种从句的应用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而且商务英语培训期间的写作是一个老外教的,所以能够有效避免一些常见中式英语的问题出现。在这里提一句那个英格兰人教给我的一些写作要点,&b&第一个是要注意wording&/b&,通俗来讲就是首先注意自己的用词的准确性,很多单词不能根据他的中文意思瞎用,这需要大量的阅读外文资料来熟悉各种词的用法和搭配。还有就是不要为了秀自己的语言功底而大量使用花哨的语言和词汇来堆砌自己的句子,本来很简单就能解释清楚地东西,用花哨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时不仅会产生歧义,而且会暴漏自己中式思维定式。&br&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br&A. The national economic strength experienced the most rapid increase during this period. &br&B. The economy grew most rapidly during this period.&br&你们觉得哪句更好一些?如果你觉得是A,那我我觉得情有可原,毕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真的很很能显示出英语基本功,但是真正的老外会觉得B比A要好很多,因为首先,B句有一个巨大优势就是Clarity,简洁明了,用最少的话道出了最多的信息。其次,economic strength在意义上来讲,并没有比economy多出什么有用信息。然后,提到economy,从常识上来讲必然说的是会联系到national,所以这个national写的有点脱裤子那啥。最后,to experience increase = to increase = to grow 同样的意思,越简单越好。&br&在这里,我安利一本写作进阶用书,名字叫《中式英语之鉴》(他妹的…我是不是该联系一下作者拿个销售分成什么的),我现在正在研习,这书编排的满枯燥的,但是对写作进阶很有好处,我不推荐初练写作的人看这本书,因为这对你的基础写作能力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提升作用。&img src=&/13d62b51c87b3a0ef653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13d62b51c87b3a0ef653_r.jpg&&&br&就是这本,每次看我都有收获。&br&&br&那个写作老师强调的第二点就是Be specific,这个意思就是你要写的具体一些,不要搞很多大白话出来。比如说大家都会写“吃鱼对人有好处”。然后后面开始写“因为吃鱼有好处,所以我推荐大家吃鱼”。这里的问题就是缺少事实和依据,并且分析的不够具体,首先你得写出吃鱼对人有好处这个结论是谁而且是通过什么事实推论出来的,具体吃什么鱼对哪些人的那些方面有好处,鱼的哪些可食用部位有好处。多考虑并写出这些细节,不仅能够使你的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更加符合逻辑,而且还会扩充自己的段落内容,达到传说中的李菊福(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境界。&br&&br&最后说一下口语,这个我投入精力是最少的,我练习的材料是考前一个月的机经,然后配合手机秒表进行练习的,口音不重要,重要的是发音清楚,说的要有内容。如果对托福口语评分标准不了解的话,可以去小站上面找一个帖子,里面有ETS放出来的满分考生的录音,拿来听一下,给自己设定个标准。我听过之后深深地松了一口气,我原先以为满分的答案肯定得说的跟外语播音员一样头头是道,没有磕绊,事实充分,结论清楚。听过才发现满分答案的答题者说的也是磕磕绊绊,几乎没有特别完整流利的一句话,而且有一个考生有很严重的口音,他们之所以得满分,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对一个论题进行了至少两步的分步讨论,这两个论点毫无重叠之处,并且都有很好的事实依据做支持。所以给满分我觉得并不为过。所以关于口语复习,首先一点就是考前一定要好好利用机经,每一个论题要至少写出两个论点并且给出事实依据。第二点就是给每一种类型的题弄好自己的一套模板并且背下来,这样在考试时,录音开始的时候,如果还没想好,利用自己背诵前提模板的时间再给自己争取一些思考时间。很多人留言或者私信我说想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我在这里推荐一套学习步骤:首先去网上找BBC出的音标教程来纠正自己的发音,口型如果不纠正,某个音你可能永远也发不准确;其次就是去下载英语趣配音手机app来试着配音,这个过程很好,不仅能够学到原声的语音语调,还能够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还能背诵到一些好的句子;最后就是实战了,必须去找个老外唠嗑,想想自己学了十几年英语了,结果见了老外连嘴都张不开,你甘心么?这里推荐一个&a href=&///?target=http%3A//.cn/weibo/10702/7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n/weibo/10&/span&&span class=&invisible&&702/7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的课程,有免费试听,而且一节课貌似不到20块钱,实在薅不着老外的同学可以一试。&br&&br&以上就是我托福复习的总体心得与经验,托福培训共历时两周,培训完之后我回到了原单位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已经离开单位将近6个月,刚回去的时候可以说工作强度不大,每天真正忙碌的时间也就三四个小时,于是我利用闲暇之余在坐在办公桌边复习,桌子上堆砌着各种复习资料。接下来,我遇到的问题可能与很多在职学习人员遇到的问题一样,那就是身边同事的不解与嘲笑,而这些不解与嘲笑肯定大多数来自于那些没有太多学习经历的人,很无助,我无法向他们解释什么。我就遭到了一位老师傅的白眼,他是来单位这边做报销的,当时我在电脑上一边托着下巴一边做阅读,当时困得快睡着了。这位老师傅做完报销后,一边往外走走一遍骂:“他妈的我们在一线卖命的人挣的钱全都养了这些上班不干活儿的王八蛋了。”我环顾四周,真的就我最闲,当时那种感觉很复杂,但你又不能反驳什么。尴尬之时,办公室的一位姐姐也开口了,让我没事儿的时候多帮帮他们忙,我当时面子薄,没有拒绝,关上电脑,开始帮他们整理资料什么的(想一想要是换做现在,我管你三七二十一呢,老子工作做完了就是要复习,你自己工作做不完自己加班去吧啊哈哈哈哈哈哈哈←_←中二病发作)。就这么过了几天,我心急如焚,大好的光阴就这么流逝着,考试迫在眉睫,书本近在咫尺,我却不能复习。焦头烂额之时,单位大经理来办公室了,他跟别人交流完工作后看到了我,有点惊讶:“哎?小X,你培训完回来了?怎么样啊?” 我把入选托福培训和正在备战托福的事情告诉了他,经理一皱眉头,说:“哦,那马上不就要考试了么?有时间复习么?没时间的话给你批几天假,回家好好看书吧。” 我急忙摆手说不用,每天都有工作要做,然后经理应该是理解了我的难处跟我说:“你要是不愿回家复习那就在办公室复习吧,工作的事儿没关系,一切以考试为主,你考出去了咱们单位也增光。” 之后寒暄了几句经理就去忙了。我心情真是久久无法平静,回到座位上戴上了耳机打开TPO开始做题。周围的同事听到经理这么说,也都不再打扰我了。就这样,我在单位也能理直气壮的复习了。我以前的这位老领导真的对我帮助太多,从让我翻译说明书,再到为我报名商务英语培训,再到后来把公派留学名额给我,到现在这么小的一件事还在给我关怀,真是感动到五体投地。从他那里我也学会了宽容和感恩,他现在早就高升去了外地工作,而我一直在跟他保持着联络,每逢过年过节,我都会给他打电话祝福,偶尔去他那里出差的时候我不管多忙,总会去他办公室拜访一下,哪怕是聊十分钟。所以在此我对我的公司和老领导发自肺腑的表示感激,公司给了我一个发展的平台,而老领导给了我在这个平台锻炼自己的机会。&br&&br&以上就是今天更新的全部内容了,下次我会写一下我托福考试的感想以及接下来入选GRE培训的事情,今天先更新到这里吧,诸位晚安。&br&&br&=======================9月30日 19:50开始更新======================&br&&br&不好意思啊诸位,今天忙了一整天,晚上18:00到家后打开电脑一看, 4000+赞了我去,你们这是生怕我媳妇儿看不到哇。另外就是因为留言太多,所以我开始考虑取匿然后收私信的事儿了,这几天我先旁敲侧击的问一下我媳妇儿,看看她会不会因为我在两人的恋爱阶段去见前女友了而打断我的狗腿,过后如果狗腿依旧完好,我会取匿的。然后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光回复留言就回了两个小时,我希望你们能够赔偿我在这段时间内少背的十万个单词(一脸认真状-___-),真想象不到知乎上那些大V是怎么挺过来的。当然了,能帮助更多的知友比我背十万个单词(←_←要点脸好吗?)要幸福很多。&br&&br&拍拍脸打起精神!开更!&br&&br&上回我们分解到了关公败走麦城后艹艹与华莱士谈笑风生(←_←)&br&切回正题,经过这一个半月的学习,我终于要迎来托福考试的洗礼了,公司只给报销一次考试费用,所以抠门儿的我为了节省考试费真是已经复习到丧心病狂的程度。考试前一天晚上还出现了一段小插曲,我背着沉重的笔记本电脑一路坐火车来到首都入住宾馆后,开始准备复习时,却发现没带电源。当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出去现买吧,又浪费时间又浪费钱,不买吧,我的老爷机电池只能撑半个小时。最后我制定好了作战方案,打开电脑后迅速的电脑上有道词典的生词本与手机同步,然后用QQ给手机传了当月的口语机经和听力常见词汇表。然后关上电脑开始用手机复习,由于旅途疲惫,所以晚上很早就睡着了。早上六点起床后一边蹲坑一边背诵了一下自己的口语模板,折腾了一会儿后去了考场。考试开始时的第一篇阅读我还记得,是一篇关于河流及三角洲方面的文章,是我比较擅长的专业,所以很快就进入了状态。答完阅读题后还剩下3分钟时间,我检查了一下看看有没有漏选的选项之后就进入了听力考试。我还记得其中一篇听力题讲的是我最不擅长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这篇听力蛮丧病的,在文中一共对比了三个不同的文明的发展,相互穿插着来讲,听这篇的时候我有点想砸屏幕。不过后面的题做的还算顺利,口语和作文当时考试的时候感觉难度都比较低,所以考完之后心情还是不错的。&br&&br&顺带插一嘴考场盛况,当时我们公司近30名考托人员集体报名在了同一个考场,所以周围寥寥的几个小朋友被一群穿着背心裤衩、有说有笑的黑脸胡茬大叔们吓到了。小朋友们,如果你们看到了这篇文章,请接受我们发(who)自(ta)内(ma)心(cares)的道歉。如果影响到了你的考试发挥,使你不得不再考一次,请千万、百万、十万、一万避开每年的那个时间节点和那个考场,如果不听劝的话你会被另一群背心裤衩、有说有笑的黑脸胡茬大叔们吓到的。&br&&br&等待成绩的这两周真是异常煎熬,何况我们的成绩还被delay了。由于事关自身未来发展,所以压力真心很大,毕竟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培训和准备,如果就这么被淘汰了,心有不甘不说,回到单位也会感觉到抬不起头来面对领导和同事。那段时间真是食肉无味,夜不能寐,瘦了整整8斤。我那贤惠的媳妇儿看不下去了,开始努力给我做各种好吃的(以防未来她看到,赶紧趁机夸两句,一切都为了狗腿!),并且天天温柔的把我的头枕在她柔软的大腿上一边轻抚我的头发一边柔声细语的对我说:“没关系,压力别那么大,考不上了也罢,大不了掐死你。” 我由衷的感慨,这么好的媳妇儿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啊啊啊啊!终于有一天,早上6点我醒来后,睡眼朦胧的打开电脑登陆官网点击查看成绩,忽然看到了写着分数的那个表格,被惊得一下子就清醒了,R30、L26、S23、W24, Total 103.
当时真的高兴的跳了起来。于是急忙将成绩用QQ截图发送给了人事部的负责人。之后我得知我考了第一名,肯定能进入公派留学项目了。这次托福考试残酷的淘汰了20多名候选人,他们的努力程度毫不逊色与我,甚至有的比我更加努力,我重点挑两个说一说。&br&&br&第一个是一位老大哥,他的儿子当年已经上初三,他本身专科出身,但是在他们部门是一个不小的领导了,他的年纪比当时的托福培训老师都要高出一截,培训老师喊他大哥,我们也跟着喊大哥,大哥真的是大哥,性格非常爽朗,跟我们小一辈的人毫无代沟可言,也没有领导架子。他口语非常非常差,单词发音几乎没有一个正确的,但是很神奇,尽管语法不对发音不准,但是他能够流利的说出完整的句子,并且能够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更神奇的是,我们都能听!得!懂!后来我们得知,这位大哥有多年的国外作业经验,经常与外籍员工交流和沟通,说白了,他的英语完全就是靠在现场练出来的,没有接受过哪怕一秒的科班训练。我想他的例子应该能好好的给留言板中那些觉得自己无法开口说话的同学有一定的表率作用吧。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作用就是沟通,而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最多的信息,如果能够流畅沟通的话,口音很重要?发音很重要?语法很重要?当然了,他就像是一个野战军的英雄,也许并不适合这种正规军测试,但也可以反过来讲,这种正规军的测试完全无法衡量他作为一名野战军英雄的高度。大哥在培训期间,一直也在尽心尽力的跟我们一起复习,但由于公务繁忙,再加上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的学习进程经常被各种各样的电话打断,身在那个位置,家里老婆孩子,单位小弟小妹,他不能放手不管,最后他托福考70多分,按他的话来讲就是足够激励自己的孩子上进了。我后来加了他的微信,看见他经常带着自己的胖儿子一起在户外进行远途骑行,偶然跟他聊天,他回复说人到了这个年纪,会把健康和家人看的比别的都重要,最后祝我们年轻人能够在外面的世界好好开拓一下自己的视野。&br&&br&第二个就是我们这次托福培训的一号种子选手,考试前,他的呼声是最高的,按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他已经算是内定人员了,剩下20多个人抢那剩下的5个名额。种子选手真的名副其实的学霸,不光英语实力猛的掉渣,简历也是光芒万丈。说一个他比较经典的英雄事迹,他在本科期间某个时段因为感到没什么事情做,于是买了托福红宝书背了,直到背完他都不知道托福是一个干什么用的考试,他背这本书只是因为想扩充词汇量,而且身边同学总说托福托福的,他就觉得托福应该挺牛逼。回想一下我在大学没事儿干的时候,宁愿抠脚也不愿背单词,人比人真是气死人。他的实力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每当老师在带着我们做阅读时,碰到很难的单词都会问我们,这个单词谁知道,然后班级里面就会有一个沉闷的声音说出答案,次次如此,老师后来就不问了……种子选手在那半个月的托福培训期间就把TPO阅读和听力的所有题目都做完了,老师给的补充材料他也做完了,在后来的复习过程中他把托福的OG他也做完了(这本最重要的书我连翻都没翻,惭愧),大概临考前一周吧,他在我们备考QQ群里到处要资料,因为手头能做的习题他全都做完了,当时我那一脸黑线啊,感觉为什么要跟这种学霸分在一起,简直是丧权辱国,不对,丧心病狂!但是故事的最后,他失败了,最终成绩78分,当他在群里报成绩的那一瞬间,群里安静了,半天都没有人冒头说话,他最后说了一句,等我来年再战吧兄弟们,然后彻底销声匿迹。他分数低的原因一直是个谜,我们也没敢问他的各项小分。但是我们几个人偷偷的聚在一起,讨论过他考78分的原因,最后一致认定是他麦克风出问题了,口语没分。不过这也是猜测,天知道到底为何。也许真的是因为麦克风出问题了,那真是没有办法,99%的努力得有那1%的运气才能够成事,否则跟99%跟0没有区别,我们都很为种子选手感到惋惜,真的太残酷了。&br&&br&以上就是我今天更新的全部内容,今天心情比较好,所以文风突变,希望你们能够接受,另外,留言的同学如果没有收到我的回复的话,可能是我不知道该回你些什么,也可能是我漏过去了,如果是后者,望见谅。以上,祝大家也有好心情,我去背那十万个……(←_←)&br&&br&=================11月4日16:00更新==================&br&&br&&br&在更新正式内容之前,我先说点八卦,那就是…………我最近打听到了当年种子选手的消息了,当年他虽然以78分的分数落榜,但是也被公司人力资源部列入了来年的公派留学项目备选人名单,毕竟公司跟一些欧洲国家的公立学校也有合作项目,而且要求也不高。但是他不满足于公司提供的这套后备方案,自己自费又考了一次,考了特么109(←_←简直日狗),最后公司送他去了University of Alberta. 回国后被调派至总公司旗下的一个合资公司做率领一个团队做特种作业船的建造项目。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收回那些对于他的不公评论,虽然关键时刻落马了一次,但是天道酬勤,他的努力最终还是得到了丰厚的回报。&br&&br&回到正题,为不影响春季入学,公司要求我们6名候选人在托福考试过后的在2个月之内完成GRE考试,当时完全不知道GRE考试是怎么个东西,只觉得自己托福考了103,国内应该没什么英语考试能难得倒自己,所以带着这种无知的自信心报了个GRE培训班就去忙工作了。等去培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真是图样图森破,培训班里的小朋友们一个比一个生猛,半数以上托福都过了100分,而且有几个想申请名校的还在往110分的目标努力着。看着这些优秀的小朋友们,心中一股酸楚之情油然而生,想想自己上大学翘课在宿舍抠脚玩CS的时候,在自己方圆1公里之内的大学自习室里、图书馆里一定有无数的同龄青年腾飞之路上努力拼搏了,被浪费的时间一分一秒的在积累,最终在我即将30岁的时候,才得以跟这些20岁的优秀青年们平起平坐,这种感觉真的很心痛。&br&&br&培训过程不再赘述,在这里我只想说一下,如果你确定要在短期内取得一个理想的GRE或者托福分数的话,报一个培训班绝对是最优方案,培训班提供的学习资源远比自己自学来的要丰富得多,而且一定一定一定一定一定要以OG作为复习的基本资料,OG是这些考试的课本,其他一切复习资料都是辅助性的,尤其是GRE,OG没搞定之前不建议去考。另外,我GRE只考了325+3.5,这个分数要是拿来正常申请好学校的话八成会跪。所以接下来我写的心得主要是想让有心复习的同学少走一些弯路,而且规避一些我犯过的错误。&br&&br&首先说作文,练习之前请拿出OG,把argument和issue的评分标准拿出来一条一条的分析,并把每个分数段的作文拿来做精读练习。不同于托福的是,GRE范文中你需要学习的不只是句型的构架和词汇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作者的逻辑思维,找到作者的最终结论,并且把作者在文中写出的论据一一找出,然后分析他每一步推理的过程,最好能够画出他的推理流程图,再深入一点的话,还要学习他每种推理使用的哪种推理方法。这些东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也不是我几百字就能够说清楚的。总之,在拥有托福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推翻托福写作的模式,用最简洁的语言和连词来构建你的逻辑体系,不要使用复杂的句型和太过高大上的单词,把精力都放在文章的逻辑体系构架上面。&br&&br&其次是阅读,GRE的阅读很难,它的难不仅体现在复杂的句型与各种高难度单词上面,更难的是对考生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题目也很难。跟托福不同,托福绝大多数细节题能够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词汇和句子,只不过答案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很多时候不通读文章都能够流畅的做题。GRE难就难在这种直义的细节题少的可怜,更多考察的是考生对全文的理解,和对作者逻辑思维的把握。&br&我对目前主流的几个英语考试阅读难度总结了一下,举个栗子(很牵强,但是希望能够帮助你get到我的想法)&br&四级:我爱你。&br&六级:年轻时我爱你爱的死去活来的。&br&托福: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br&GRE:假如这世上的单身狗都加入了FFF团,在全世界范围内处死异性恋并且提倡百合和搅基,导致异性恋的灭绝,届时我才可能会打破曾经的山盟海誓和你分开。&br&在GRE阅读中,由于很多单词不认识,好多长难句看不懂,所以很多人理解不了作者的意思,只提炼到了最后一句中“我、和你、分开”这几个信息点,于是在做题时选择了“我不爱你”,其实作者想说的是“我爱你”,所以说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是能…………咳,所以说GRE的阅读考的是对全文的逻辑的理解。GRE阅读最简单的还是100-200字的科普类短文,最难的就是那种一句话或者超过400字的长阅读。如果不是追求330以上的高分的话,建议你第一次考GRE的时候直接放弃长文章吧,太浪费时间。&br&&br&接着是填空,这就牵扯到GRE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了,那就是背单词。这一关是逃不过的,时间充裕的话就背红宝书,时间不充裕的话背《要你命三千》。看个人记忆力,想拿高分的话我觉得怎么着都是背十遍吧……最不济的,假如你还有一周就考试了,单词还没背,考试也取消不了了,又不想死的太惨,去下载一份新东方出品的《GRE佛教词》,佛教词是背单词的底线,verbal能保底150分。我当时用的是要你命三千,只背了两遍,只能说是比不背单词稍微强那么一点点。网络上能够下载到历年的填空真题,这些题目建议你在没有单词基础之前不要去碰,一道题5个选项里面只认识0-1个的话,回头去继续背单词吧,这种状态做真题那是对真题赤裸裸的侮辱。另外就是做过的真题一定要记住答案,因为考试的时候很有可能会碰到,我记得我当年考试的时候就碰到了至少3道真题,当时题目都没看完直接就把答案选出来了。&br&&br&最后是数学,这个没什么好讲的,考不到170也得考个168+,复习材料先以OG为主,了解一下要考的知识点,OG的光盘里面附赠两套模拟题,不过要注意的是,真正考试数学部分的难度比OG给你的模拟题要大很多,但是涉及到的知识范围不会超过OG里面讲的内容。推荐练习册的话,那就是这本&i&&u&Book of GRE Practice Problems&/u&,&/i&买也好,下载也好,一定要认真做。&br&&br&以上就是我的GRE复习心得,写的有些简单了,如果还有疑问的话留言或者私信好了。&br&&br&最后,这篇文章不会再更新了,感谢您能够耐心的看到这里,这是我头一次对这么多人敞开心扉,这次与知友们的交流也使我收获良多,感谢知友们帮助我成长,也感谢知乎给予我与大家交流的机会,千言万语化作两字:祝好!
十分抱歉,最近实在没有精力来更新,拖稿已经一个月了,上来一看赞数已经过万,内心万分愧疚,决定爆点照片瞎一下大家的眼睛哈哈哈。我当年在野外的2张工作照我已经上传至正文部分了,没露脸,公司LOGO也打了码,主要是想证明一下当年毕业时虽然心怀天下,…
&ul&&li&Regular / Roman / Normal 都是表示最基础的字款。我个人认为,Regular 偏重于表示这个字款在字重方面是最基础的;而 Roman 则倾重与表达与 Italic 的对立。Normal 感觉比较少见,我也说不大清楚。这点留待了解的人士解答吧。&/li&&li&至于 Book, 我感觉情况有些复杂。在有些字族中,Book 比 Regular 要稍细(如 Avenir),而在有些字族中,Book 又比 Regular 要粗 (如 Meta)。也有如 Gotham 的,没有 Regular / Roman Normal, 只有 Book. 可能,Book 是用来表示设计者认为最适合于文本的一级字重吧。&/li&&/ul&&br&&ul&&li&Italic 和 Oblique 的区别比较显著。我觉得 Italic 其实称作「意大利体」较妥,因为它虽然外观亦是倾斜,但这种斜度脱胎自文艺复兴时期手写体,在笔画中亦有保留手写的痕迹,并非单纯将字符倾斜。&/li&&li&而 Oblique 就是仅仅将字符倾斜,而没有作出具有手写风格的设计。但 Oblique 也有分两种。第一种直接通过算法倾斜;第二种,则按照倾斜的角度重新设计,如 Font bureau 的 Neue Haas Grotesk。效果自然后者更佳。但 Neue Haas Grotesk 和其他不少字体将 Oblique 命名为 Italic,我认为从意义上是不太妥的。&/li&&/ul&
Regular / Roman / Normal 都是表示最基础的字款。我个人认为,Regular 偏重于表示这个字款在字重方面是最基础的;而 Roman 则倾重与表达与 Italic 的对立。Normal 感觉比较少见,我也说不大清楚。这点留待了解的人士解答吧。至于 Book, 我感觉情况有些复杂…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119 人关注
4765 人关注
1030 个回答
180 人关注
140 个回答
5935 人关注
832 个回答
10283 人关注
591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啊不要太快 的文章

 

随机推荐